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称雄-第21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新打下来的哲里木盟地盘,刘钧只要了松嫩平原,松嫩平原西面的那大片区域,刘钧全都拿出来赐给诸部,各诸侯选择一个子弟授封,然后分给他部族人口,迁到那里驻牧。
刘钧已经正式把原科尔沁所在的这片区域新设为两个省,西面靠大兴安岭一片,设为兴安省,而东面松嫩平原一片,则设为辽北省。
兴安省主要是赐封诸侯的领地,保留一些直隶领地。而辽北省,则为帝国直属领地,没有分封的诸侯领。
当然,仅是这样,刘钧知道还是不能安慰刚被挖了墙角的诸侯的。
因此刘钧对于诸侯们又加了一个补偿。
“既然蒙古诸侯愿意乘胜进击辽东,朕也并不阻拦。朕允许各部出兵东进,并与你们约定,打下来的各地诸城,人口钱粮归你们所有,土地城池归大汉所有。”
“另外,其它一切照东征科尔沁旧例,每个青壮女真首级朝廷赏银二十块,每个老弱首级赏银十块,另外俘虏价格照此。”
刘钧允许蒙古诸侯进攻辽东,还许诺钱粮人口都归他们所有,这就是允许他们放开的去打,放开的去抢,诸侯都知道现在辽东空虚,这个时候去进攻,自然就是趁火打劫。
一时间,皇帝刚才一下子从各部挖走了一千多名最勇猛的战士的事情,大家也就勉强接受了。
“辽东女真不比科尔沁诸部,他们有不少城池堡垒,还有火器守城,还请陛下派出火器部队协同助攻。”额哲又请求道。
刘钧大手一挥,爽快的答应了他的请求。
“没有问题,朕会派人为你们搜集情报,提供情报支持。也会派出火炮部队,为你们提供炮火支援。”
“诸位封侯,辽东富裕远胜科尔沁,朝廷现在给诸位一个机会,让你们先打。机会已经给了你们,但能不能抢到,能抢到多少,就全得凭你们各自的本事了。”
刘钧大笑着向诸侯们说道。
一句话,蒙古诸侯的抢掠之心都被提起来了,巴不得立马就率部杀进辽东,抢光女真人。(未完待续。)
PS: 感谢我爱我姐我弟、LH1226、流云斜阳诸位的支持,谢谢,求推荐票!
'正文 第569章 请婚'
“请婚?”
刘钧若有所思的摇晃着酒杯,一饮而尽,随后将酒杯放在桌上,整个后背往熊皮椅里靠。这是一个很放松的舒适姿势,他抬起右手轻捏着下巴,手指在短短的髭上摩擦着。
“如果蒙古诸侯的请婚之意是真心的,这倒是一件好事。不过这种事情,最好还是由诸侯自己提出,要是由我们提起,诸侯就会觉得朝廷过于强势,他们会起逆反之心。你弄清楚没有,请婚之事究竟只是额哲一人之意,还是其它诸侯皆有此心?”
“此事是由额哲主意,然后他已经与诸侯联络过,并说服了大部份的诸侯同意。”冯胜如实说道。锦衣卫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监视蒙古诸侯。额哲的活动,并没有刻意隐密,因此锦衣卫对此了如指掌。
“大部份诸侯已经同意了么?”刘钧笑笑。
“陛下,我看这是好事。现在朝廷分封诸侯,如果能够再与他们联姻,这必然能够加强与诸侯的关系。要是真的能够让诸侯都娶汉女为正室,然后将来必立汉女所出子为继承人,那几代之后,蒙古就将成为汉人附庸,甚至直接成为汉人了。”兵部尚书张国维对此很感兴趣。
冯元飙倒觉得有些不太适合。
“与蒙古和亲,这总有些不适。”他心里还想着的是大明朝二百余年,不和亲不割地不进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就算再危急,也要强硬。
不过刘钧倒是个比较实际主义的人,一件事情不能光看表面。
如汉唐之时的和亲,确实有种不得已的妥协退让之意。比如说一代雄主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吐蕃松赞干部。可堂堂大唐公主,到了吐蕃,却其实是个小老婆。这就有些失上国颜面了。
不过眼下情况不同,若是大汉愿意与诸部联姻。那就不是被迫和亲,而是赐婚。甚至不一定得下嫁公主,且公主过去后还只是做正室的话,这对于汉蒙关系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要是以后真的所有诸侯以及贵族,都只能娶汉女为正室,只能以正室汉女所出子为继承人,这样几代下来,确实有可能把蒙古诸侯彻底转化为大汉附庸甚至是汉人。
这个诱惑还是挺大的。
这样的和亲和汉唐的和亲就性质完全不一样了。就好比妻和妾的区别一样。
“这个额哲想不到还挺有想法的。”张国栋笑道。他对于额哲这样的人完全无法理解,太无耻了,送老娘送妻子,现在还能无耻的提出这种计划。
刘钧却挺喜欢额哲的,朝廷就是需要这样的人。
不过他的计划虽然不错,可若真的敢这样的大规模赐婚,却还是有一个很实际的问题的。哪里找这么多女子送去草原,而且只怕愿意去的人不多。更别说这样的赐婚,选取的女子起码得是皇亲国戚勋贵之家女儿才门当户对,可这样出身的人家。有几个愿意把女儿送去草原?
刘钧想来想去,不能选皇亲国戚名门勋贵之家的女儿,一来他们身份高。未必愿意送女儿去草原。二来,这些人本来就已经很有权势,万一有个蒙古诸侯女婿,到时岂不是让他们势力更强,一旦尾大不掉,内外勾结就麻烦了。
“陛下,不如选秀如何?”听了刘钧的担忧,张国维出了个主意。
刘钧眼前一亮,选秀。不错的主意啊。以前大明为了防止外戚专权干政,就定下规矩。皇帝的妃嫔从民间普通家庭中选。这样,就不会出现强大的外戚了。
如果大汉用选秀女的方式。从民间选出一些普通家庭出身的女子,然后赐婚草原诸侯,也不失一个好方法。一来避免朝中勋戚不愿意,二来防止内外勾结。
至于民间百姓会不会愿意,刘钧倒觉得这不是问题。毕竟大汉子民两亿,数千万户人家,只要不是强迫性,来一个公开报名选秀,那总会有人家愿意跟蒙古贵族们结姻的。
有个蒙古诸侯女婿,也是不错的选择啊。
至于女孩子愿不愿意,这年头都讲究婚姻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自己是做不得主的,就算是平常婚嫁,那也是盲婚哑嫁,不到入门洞房,都不知道以后过一辈子的人长什么样。
当然,朝廷得做出一些补偿。
比如秀才首先得自愿参加,其次,选中后,朝廷会给她们家庭一笔钱。再者,这些选出来的女孩,应当先送到京师,进行个一两年的集中礼仪等培训,并且学习蒙语以及蒙古礼仪等。
最后,也不能直接乱点鸳鸯谱。刘钧认为完全可以搞相亲会,到时一大群蒙古诸侯贵族以及他们的子弟,和这些秀女们进行集体相亲,让他们互相有个初步的了解。
如果双方都能遇到中意合适的,自然是最好不过。
这样的相亲,总比胡乱指婚要好。
刘钧越想越觉得这个计划不错。
“陛下,我觉得我们不仅要搞选秀,从民间选秀女赐婚草原诸侯。而且还可以在京办一所贵族学校,让所有的蒙古诸侯及子弟来京学习。让他们学习汉话,学习汉文化,同时还能有个质子效果。”张国栋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这也不错,刘钧点头。
分封诸侯、划分领地、赐婚联姻,若是再加上一个文化同化,那就更好了。如果草原诸侯贵族们都学习汉文化,接受汉文化,那他们就会如北魏鲜卑贵族一样,很快就会被汉化。以后他们说汉话写汉字穿汉服,甚至可能还会改汉姓取汉名再娶汉人妻子,这样下去,几代之后,他们不就彻底的是汉人了吗。
儒教的同化能力是相当惊人的,历史上那些曾经强盛一时,但南下入主中原的胡族,最终许多都被汉化了。历史上,女真人入主中原后,对于蒙人是大力联姻加上推广佛教,大兴寺庙,让许多蒙古男子都做了和尚,使得蒙古族的人丁几百年里不但没增加,反而不断的减小。
刘钧觉得推行佛教劝人向善自然是可行的,但如果同时大力推广儒教,那才是真正把他们同化的有力武器。
现在蒙古人还有多少?漠南漠北加起来也就两百万左右,如果让蒙古人接受了儒教,只怕他们就真正的完了。
通过赐婚联姻这个契机,把那些蒙古贵旗召到京师来,让他们学习汉文化,接受儒教,这是好计划啊。
“臣以为,选秀赐婚确实是一记妙招。一般勋戚名门不愿意让女儿去草原,可一般的百姓,却肯定有许多人愿意有个蒙古贵族女婿。”张国栋笑道。
刘钧也面带微笑的点头,就算是在后世,不也有许多中国女子组团去中东与土豪们相亲吗。蒙古诸侯可是贵族,哪个不是有钱有势。
这个计划最关键的一点,还是得蒙古诸侯们自己愿意,还得他们主动请求赐婚,并且愿意接受这些汉人平民女子。要不然,大汉也不能硬塞给他们。
“臣以为,等到时从民间选出这些秀女后,可以由陛下赐给品阶,比如如果嫁给蒙古县公的女子,可以赐以县主或者郡主身份,如果是嫁给蒙古侯爵的,可以赐给县主者郡君等,嫁给骑士、武士的,可以赐给女士身份等等。”
又是一个好计谋。
这时刘钧终于拍板,“此事可以开始操作。”
接着他转头向冯胜。
“冯胜,你说一下女真那边的情况。”
“是陛下。”冯胜立即开始转到女真人这边,“陛下,根据我们的情报,代善死后,两红旗已经由多尔衮掌握,连带着两黄两白以及正蓝,都由他掌控,就是济尔哈朗手里的镶蓝,也完全听从于多尔衮。多尔衮现在晋封摄政王,是真正的满清朝政掌控者。”
“多尔衮在蒙古诸侯进攻科尔沁前,就曾令科尔沁诸部随他北迁黑龙江,不过科尔沁没同意。”
刘钧点了点头,若当时科尔沁跟着女真人北上,形势又会不一样了。
“多尔衮目前在黑龙江边的瑗珲,而济尔哈朗已经转驻沈阳。”
“辽阳呢?”张国维问。
冯胜一脸笑意,“济尔哈朗移驻沈阳时,把辽阳的兵都带走了,事实上,现在辽阳已经是一座空城了。”
“女真人放弃了沈阳以南地区吗?倒是很果决。”张国维道。
刘钧却摇了摇头,“女真人要真的够果决的话,那他们就应该把沈阳也放弃,把哈尔温以南的兵马和人口物资,全都转移到哈尔温与瑗珲等北地,并且把南边的所有城池村庄一把火烧光,只有这样,才能对我们的东进有些阻碍。现在这样,一面放弃了辽阳等地,一面却在主力北上瑗珲后,还留下兵马守着沈阳,这样犹豫不决,算什么果决。”
张国栋等几员大将也赞成刘钧的看法,要么就打,坚守一战,要么就撤,撤的果决。如今清人的这种反应,十足的就是犹豫不决。
“陛下,直接发兵围了沈阳,把辽东拿下。”
“不急,蒙古诸侯不是对于东征女真人很感兴趣嘛,就让他们去打好了。”
张国栋砸巴着嘴,“辽东现在空虚啊,若让蒙古诸侯去打,打下来的钱粮人口可就都是他们的了,太便宜他们了。”
刘钧笑笑,“这不过是朕故意给他们的一点好处罢了,既要马儿跑,又怎么不让马儿吃草呢。何况,就现在辽东那点着家当,有什么值得我们盯着的。”(未完待续。)
'正文 第570章 斩草除根'
楚虎终于达成心愿,他成为了大汉神圣皇帝册封的骑士。
在辽西省朝阳城,神圣皇帝的行在木宫前,三百六十名新册封骑士和一千零八十名新册封武士,在这里一起向神圣皇帝宣誓效忠。
楚虎心头激昂,他跪在皇帝御前的校场上,身着一身华丽的大汉军礼服,红蓝交错,威武无比。
红蓝军袍外,甚至还特别佩带上了大汉天子赐予的金色鎏金胸板甲,锃亮的金色胸板甲上还雕绘着一只九头鸟。
狮蛮带,镀金的金狮带扣。还有头上的镀金盔上,插着艳丽的雉羽。
锃亮的马靴,同样锃亮的马刺。
“对天起誓,以明我志;不凌弱小,谦度时日;
所经之战,莫畏强敌;凡所邪谬,吾伐其帜!
妇弱童长,战所为之;囹圄相求,鼎力助之;
妇人娇弱,终当不犯;同僚道合,竭力相携;
诚待友人,以为君子;吾所挚爱,忠贞不渝!”
楚虎和一千多名接受册封的骑士、武士们一起,高声向着皇帝宣誓。为了背会这段话,楚虎这些天是废寝忘食,今天终于能够勉强把这一段完整的说完。
神圣皇帝坐在御座上,听着这一千余在科尔沁之战表现最出色的勇士的效忠誓言,面带微笑。
誓言宣读完,刘钧起身,他今天同样一身华丽的铠甲。
皇帝走到台前,从腰间拔出了自己的宝剑。
手臂握剑平举,刘钧朗声喝道,“仁义礼智信、忠孝悌节勇,你们当牢记,君臣之间有礼义之道。故应忠;父子之间有尊卑之序,故应孝,兄弟手足之间乃骨肉至亲。故应悌;夫妻之间挚爱而又内外有别,故应忍;朋友之间有诚信之德。故应善;”
“这是一名帝国受封骑士和武士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楚虎儿从皇帝的话中只听懂了前面的十个字,这些天,他们集中接受礼仪培训,其中就有讲过这十个字,也明白这十字的真义。
至于皇帝所说的其它的,他则并不明白。
他心里暗暗打定主意,等回头一定得好好学习汉文化。
册封仪式很隆重,此前楚虎儿等人就已经经过了七天的礼仪培训。在接受册封并向皇帝宣誓前。大汉还赏赐了他们许多东西。
身上的金板甲金盔,狮蛮带马靴马刺战衣,还有一支长矛。
当他们宣誓过后,皇帝亲自向他们授给骑士剑和武士刀,每名骑士还获得一枚骑士勋章,每个武士获得一个武士勋章。
此外,他们还得到了一张册封证书,表明他们得到的骑士和武士身份,另外还有一枚铜印,是他们的印章。并还有一份文书。上面详细的标示了他们所获得的勋爵位以及其获得的采邑封地的位置。
楚虎儿的骑士采邑在原科尔沁右翼后旗境内,文件上有一副地图,标明了采邑的位置。采邑在一座叫火山的火脉附近。边上有一条骆驼河,是绰尔河的支流,骆驼河汇入绰尔河,最后汇入嫩江。
这里是哲里木盟的最北端,西面和北面都是两片连绵的大山脉,东南面则是嫩江的大平原。虽然离他现在的部落很远,但楚虎儿倒不太在意。
兀良哈人在草原上游荡数百年,甚至千年,居无定所。逐草而牧,他们曾经还在更遥远的北方放牧过。
而且在楚虎儿看来。这块采邑位置还不错,起码是没到黑龙江边去。也没到贝加尔湖去。这里还紧靠着朝廷新设的辽北省。
采邑并不小,毕竟这里不是辽西,这里远离中原数千里,因此骑士武士们封的采邑都不小,估计能够一支三五百人的小部落放牧。
做为一名册封的帝国直属骑士,以后这块地方都是他的封地了,虽然他不能和诸侯一样拥有领地的行政司法和税收权,但这块地却等于是他私人的了。
成为骑士的同时,他也成为了帝国的一名预备役军官。
按朝廷的制度,他的采邑上并不限定牧民数量,但如果朝廷征召,他需要自备战马和武器,同时还得提供四名骑士扈从,以及五十名民兵。
骑士的等级比武士高,但武士不是他们的下属,并不隶属于他们。武士也是预备役军官,受征召后,也要自备武器,但他们只需要提供两名骑士扈从和二十五名民兵。
权利和义务是对等的,楚虎儿觉得这个规定并没有过份之处,他愿意随时接受帝国的征召,虽需要自备武器战马,但征召后,朝廷会负责粮草,并会发给军饷津贴,作战有功还有赏赐。
拿到了皇帝所赐下的骑士剑,楚虎儿想到了一个麻烦事情。
骑士封号有了,采邑也有了,但他的采邑还没有人。经过皇帝与诸侯们的协商,所有册封的直属骑士、武士们,都可以脱离原来的部族,迁到采邑上生活,以后也不再接受部族的统领,而是直属于帝国,由帝国在地方的省府县管理。
他们能够带着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儿女一起离开原部落去受封采邑。
不过楚虎儿算了一下,自己这一家子人加一起,也不到五十口人。这点人,实在是有些太少了。他的采邑,起码能容纳下五百人,甚至更多。
才五十人,他勉强能凑起四个扈从骑士,可一旦朝廷征召,他很难凑起五十个民兵。
也许自己应当想办法去那里吸引一批牧民到自己的领地去,这时他有些后悔,要不是之前打科尔沁时多抓些青壮俘虏回去做奴隶就好了。
等去辽东打女真时,一定得想办法多抓几个俘虏回去。
刚刚受封成为了骑士,楚虎已经迫不急待的想要杀入辽东了。等这次战后,就能迁到自己的采邑去,如果能多有些俘虏奴隶,那在采邑上就能很快安顿下来。
当天的册封仪式很隆重,也很成功,皇帝一下子册封了三百多骑士一千多武士,全都是原来各部中在上次战斗中表现极佳的勇士。各部虽然都很肉疼,但有皇帝给出的补偿,也全都放人了。
蒙古诸侯们拿着皇帝给出的赐封名额,紧接着也册封了不少部下为骑士和武士,他们属于诸侯的封臣,但同时也一样是帝国的预备役军官,一旦朝廷征召,同样得自备战马武器出征。
册封仪式过后,就意味着诸部可以结束休整,诸侯们终于可以磨刀霍霍杀进辽东了。
仪式过后,刘钧在行在召见了冯胜。
刘钧示意赶来的冯胜坐下,“科尔沁四部完了,我们斩草也得除根,各部交给朝廷的那些俘虏,大约还有将近二十万吧,全都立即押送到西南去,让他们去修路开矿,把他们全都打散了,分的散一点。”
“四部十旗之前送来女子和质子呢,如何处置?”冯胜问。他知道,现在科尔沁的那批俘虏,许多蒙古诸侯都想要。打仗的时候,都急着砍人头,好多换些赏钱。可打完仗后,却又觉得俘虏也很有用。
“一个俘虏也不要给他们。”刘钧很果决的道。科尔沁等俘虏也是蒙古人,若这二十万人到了诸侯手里,只怕用不了多久,他们就变成了诸侯的人口,甚至是成为他们的战士了。刘钧不想留这样的后患。
至于那些送来的女子和质子。
这些人只是一群倒霉者,他们的本身并没有什么过错,可他们的身份都不低,是四部十旗首领们的子女。
想了想,刘钧干脆一狠心,“都杀了吧。”
“是,陛下。”冯胜点头应下。
“冯胜,朕要你把蒙古诸侯都盯紧了,每一个公侯伯等诸侯身边,都要安插上眼线,朕要随时掌握蒙古诸侯们的动静。甚至你们还要想办法,把眼线安插到那些骑士、武士身边。”
锦衣卫的职责本就是这些,冯胜毫不犹豫的点头。虽然这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锦衣卫保证能够完成。
但他还是提出了一点自己的意见,“若是让他们知道了,只怕会对朝廷有些意见。”
“随他们去,不用顾忌这些。朕既然分封他们为诸侯,给他们划分了领地,还跟他们放开贸易,可总也得掌握他们,若无监督,朕如何放心?现在漠南漠北蒙古还有两百万人,虽然我们刚刚把科尔沁给灭了,震慑了诸部,但诸部中未必就没有心怀野心之人,对于这些人,朕要第一时间了解掌握。”
“必须做到防范于未然,一旦发现了这种苗头,朝廷就得有能力第一时间把它掐灭。”
刘钧说这话时,依然还是那个平静的语气,连音量也未提高半分,但冯胜却从皇帝的眼中看出了他的狠绝。
对蒙古诸部的分封和赏赐,并不代表皇帝对他们就放任了。
冯胜立即道,“任何心怀不轨的蒙古诸侯,锦衣卫都会第一时间将他们除掉,并斩草除根,永绝后患!”
皇帝满意的点头,“嗯,必须保持足够的警惕,绝不能有丝毫的松懈。蒙古诸部,必须是一根去除掉了尖刺的荆棘,绝不能伤到了我们自己。”
在刘钧的心里,他其实更多的是把蒙古诸部定位为一群豢养的看家犬,朝廷可以喂养他们,但却绝不容他们反咬主人,连跟主人呲牙都不行!敢呲牙,就直接打死!(未完待续。)
'正文 第571章 新的敌人'
蒙古诸侯个个摩拳擦掌,盯上了辽东的女真人,将他们看成了嘴边的一块肥肉。∈↗,
不过此时,刘钧的目光却已经从这片地区转移,他望向了西部。东北之地,大势已定,漠南漠北蒙古诸侯或降服或覆灭,女真人也不得不狼狈北遁。接下来,有蒙古诸侯东征女真,朝廷只需要在后面观阵既可,等到蒙古与女真杀的差不多了,朝廷到时再一锤定音。
东面的蒙古诸部已经臣服,但还有西部的蒙古。
西部蒙古,也称为漠西蒙古,或厄鲁特蒙古,元代称之为斡亦剌,明代称瓦剌。蒙古人主要由草原百姓和林中百姓两部份组成,后来则成为东部蒙古和西部蒙古。东部蒙古是本部,但后来又分为了漠北和漠南两部,而西部蒙古,以卫拉特为主。
瓦剌人早先就是斡亦剌惕,也就是林中百姓,原居住于叶尼塞河上游八河地区,人数众多,有若干分支,各有自己的名称。
成吉思汗立国后,与成吉思汗黄金家族有世婚关系,在蒙古国中一直享有亲视诸王的特殊地位。
简言点说,瓦剌人和蒙古的关系,就相当于科尔沁人和满清的关系。瓦剌人和孛儿只斤家族是世婚关系,科尔沁和爱新觉罗也是如此。
等到后来元朝皇室衰弱,瓦剌遂乘机扩大实力,积极的参与到蒙古各派系的纷争中。他们一度实力强大,号为四万卫拉特,辖境除叶尼塞河上游外,还包括额尔齐斯河上游、科布多东南札布罕河流域等地。
瓦剌与控制着汗位的东部蒙古贵族们分庭抗礼,甚至称雄于漠北。
脱脱不花和也先时代,土木堡之战,他们歼灭明军主力,生擒明英宗,兵临北京城下。
不过后来东部蒙古在达延汗的统领下中兴,瓦剌迁移至西北地区。势力一度扩张至伊犁河流域一带。
“陛下,如今瓦剌各部都归并为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大部,四大部外,主要是附牧于杜尔伯特的辉特部。”
御帐里。枢密院的参谋军官向皇帝报告着。
当年达延汗统一东蒙古本部后,曾将卫拉特置于统治之下。不过卫拉特诸部叛服不常,达延汗的孙子土默特的俺答汗,在位时强盛一时,把宗主部察哈尔都赶到了辽东。后来他也企图把西北的卫拉特诸部纳入自己统治之下。三番五次征讨,可卫拉特时而臣服,时而叛离。
迫于俺答汗的压力,卫拉特人趁此局面,诸部酝酿联盟。其中和硕特部是后来迁入,他们本是科尔沁部一部从********迁来,后取名和硕特,成为卫拉特一员。
因此,和硕特是卫拉特诸部中唯一拥有黄金家族血脉一系,辉特、绰罗斯、杜尔伯特、土尔扈特、巴图特及巴尔虎等部共推和硕特部长博贝密尔咱为卫拉特联盟的汗。博贝密尔咱汗主持重建的第三次卫拉特联盟长达20年之久。
但是此后几十年里。漠北诸部频繁攻打卫拉特联盟,卫拉特各部又深陷内讧之中,实力大弱。
就在大汉与漠南漠北蒙古诸部会盟于赤峰之时,漠西诸部也不甘于寂寞,他们也在不久前举行了卫拉特会盟。
他们在九月时,诸部会盟,二十七位首领参加,其中包括从遥远的额济勒河来的贺鄂尔鲁克和书库尔岱青,从青海赶来的和硕特图鲁拜琥顾实汗,准噶尔鄂齐尔图车臣台吉和巴图尔洪台吉等。
由锦衣卫侦知到的情报显示。这一次会盟,很明显是因为东部蒙古的剧烈形势变化而引起的。卫拉特的再次结盟,一改之前内讧造成的混乱局面,再次联合起来。
他们的会盟。就是因大汉崛起而起,在这次会盟中,诸部一起制订了卫拉特法典。
诸部以卫拉特法典的形式,确定了卫拉特联盟一体,以法典形式确定卫拉特诸部是互相联合、彼此负责、统一行动、统一意志的整体。
法典的第一条明确规定,大敌来犯之时。卫拉特诸部互相通报,诸部一致对敌。得报而尚不列阵者,处罚大诺延铠甲百副、骆驼百峰、马一千匹;小诺延铠甲十副,驼十峰,马百匹。
明确规定了战时,诸部彼此呼应,互相支援,协同作战是不可推卸的责任。
而法典第二条和第三条,则规定卫拉特各部之间,不得互相入侵和掠夺,同时,卫拉特之间所存在的战俘、移民及逃散人员等问题,也将以法律规定来解决,其目的就是消除纷争,加强团结。
法典第八条还对出兵作战有严格规定,敌人来犯之时,若“闻敌不报“,“怯阵逃脱“或“见死不救“者,无论何部何人,都追究其法律责任,处以重罚,立功者重赏等。
整个法典有一百多条具体的规定。
法典还规定,黄教是卫拉特诸部共同尊奉的宗教,应得到保护,同时还免除所有佛门之徒的所有徭役和税赋。
并且法典还规定,汗、洪台吉、济农、莫尔根、岱青、楚胡尔、塔布囊是不可侵犯的,他们的权力应得到法律保护。禁止用语言和行动侵犯他们,违者处罚。
法典还明确了四大部落的领地界线,最北边为杜尔伯特,牧于额尔齐斯河中游右岸至伊希姆河上游;和硕特部以塔尔巴哈台和伊犁为中心,牧于额尔齐斯河上游至巴尔喀什湖,南至乌鲁木齐、天山,西至吹河流域的广阔地区;绰罗斯部位于和硕特部之东,以和布克沙里为中心,北至额尔齐斯河上游左岸,东至阿尔泰,南至准噶尔盆地;辉特部牧于裕勒都斯河流域。
在这次会盟上,和硕特部的首领固始汗提议,要对汉人采取一次军事行动,以教训汉人的向西北扩张。
按新立的法典精神,鄂齐尔图车臣以及其阿巴赖,巴图尔洪台吉及其弟楚琥尔乌巴什、辉特部长苏勒旦等率部参加了联军。土尔扈特书库尔岱青特意从额济勒派出了远征军。
联军的目标就是青海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