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明末称雄-第2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马车上有一名乘警,既是收票的,也是维持秩序。

  当乘警走到他面前时,他直接掏出了一张纸片,那是京师公共马车的月票。有了这个,就不用再每次坐马车都买票了,一张月票五角银元,能坐一个月不限次。算下来相当便宜,而如果没月票每次则收起步半分银元,如果从起始站坐到尾站,则要一分。

  但算起来,也是极为方便和便宜的。

  要是雇轿子或雇马车,可比这贵十倍不止。因此现在许多百姓,如果出门远些,便都愿意坐这公共马车。省时间还便宜,李存义坐了两回后,便果断的办了一张月票。

  不过现在公共马车乘坐的客人都是男人,还没有女人坐车的,虽然马车不禁女乘客,但没有几个女人愿意跟一群大老爷们挤一辆车上。

  片刻后,乘警已经卖完票检查好,对着前面的车夫拍了拍车厢板,“走喽!”

  车夫一挥鞭子,铃铛又叮叮铛的响了起来,车开始驶起来,在轨道上运行的马车很平稳,李存义收回向外打量的目光,把报纸拿到手中摊开,开始阅读起来。

  坐在公共马车的二层靠边的位置,然后一边坐车一边读报,真是种很惬意的享受。坐马车的人什么都有,三教九流,不过他发现,坐车最多的人群还是吏员、商人们,他们都有钱,不在意车票,但他们也不是很有钱,雇车雇轿还是不如这个实惠的。

  最重要是,如今公共马车多,线路齐,坐着最方便。

  他一边看着报纸,听着旁边这些乘客天南地北的聊着天,却从不去掺和。

  “广安门,到了啊。有没有广安门下车的乘客,广安门到了!”

  马车缓缓停下,乘警开始大声的叫道,李存义收起报纸,看到街边站牌下已经站着七八个人在等着了。

  “排队上车,前门上,后门下,不要乱了秩序啊。大家注意保管自己的物品,谨防偷窃。”

  李存义的目的地就是广安门,他在这里有一家铺子。收好报纸,他站起声,说了声,“借道!”往车后厢楼梯口走去。(未完待续。)


'正文 第525章 闻风而逃'

  风萧萧而过,月黑风高。

  潼关东,李化熙亲率着三千兵马向汉军大营杀到。

  旗帜猎风而行,汉军营里,郑芝龙正在营里楼台上与将领们凭高远眺。

  “秦兵三千前来袭营。”

  “伪督师李化熙亲自统兵。”

  “留守潼关的四千兵马由原闯军头目马世耀统领,他报人前来通报李化熙来袭,说愿意率部献潼关而降。”

  郑芝龙哈哈大笑,“这个李化熙我也听说过,曾经得陛下称赞过的清官能吏,据说还曾是李阁老的门生,说来跟我们陛下也算是师出同门。我这次出征,陛下还特意交待,若是可以,保他周全。”

  “这个老夫子,老书呆,都这个时候了,却还要保明复辟。”郑芝龙摇了摇头,“不过既然陛下有话,那就得保他性命。”

  “遵命。”

  李化熙骑着一匹黄骠马,心中决然。明知此三千人不可能击败汉军,可他依然没有犹豫。

  突然四下喊声杀大作,炮声隆隆,四面八方大批汉军涌出。

  “不好,汉贼早有察觉,我们被埋伏了!”一名秦将惊慌高喊。

  李化熙脸色大变,伸手拔剑,高呼,“将士们,为国尽忠的时候到了,跟我杀贼!”

  “杀贼,杀贼!”

  他喊的声嘶力竭,可周边响应者寥寥。

  李化熙冲出一阵,回过头,却看到后面只有几个家丁跟随,其余秦军大多还留在原地。

  他愤怒的挥着手中的长剑,怒呼,“为国杀贼!”

  汉军四面围堵上来,无数剑铳相向,但却围而不攻。

  这个时候,郑芝龙策马来到阵前,无数火光照耀下。他身上的金虎闪闪发光。

  “敢问对面可是李化熙李大人乎?”

  李化熙见此情势,长叹一声,抛下长剑,踢马上前。

  “老夫就是李化熙。既然被尔等围住,老夫只有一求,但求速死,老夫也好去地下见先皇!”

  “老先生,当今陛下一代英主。登基不久,天下已显太平安稳景象,外破满蒙,内平流匪,太平景象已现,天下百姓无不欢欣拥戴,为何老先生却还执迷不悟?”

  李化熙一时无言。

  内心里忠君的思想一直束缚着他,让他无法踏出那一步。可到了现在,他也确实得承认,刘钧做皇帝。刘钧的汉帝国,确实远迈朱明。

  如今的天下,虽然还有纷争,可确实不复晚明之种种弊端腐朽。

  “先生也曾为李阁老门生,说来也与当今算是师出同门,陛下对老先生多有称赞,说先生为官多任,皆廉正公明造服一方,乃是为民着想的好官。陛下知先生在秦军中,特命我寻着先生。将先生请往京师,陛下要重用先生。”

  李化熙愣住,没想到皇帝居然还有这样的交待,一时之间。既有些意外,又有些感动。

  “老夫大明之臣,一人不事二主。”

  “老先生何出此言?明腐朽不堪,百姓苦不堪言,老先生为何还要死守着他?当今新朝初肇,各地百废待兴。正是我华夏复兴之时,百姓也需要先生这样的为民办事的能臣干吏,这个时候,老先生难道要负天下苍生?”

  郑芝龙继续道,“当年孔圣人本鲁国人,可也周游列国十余年,还领过卫国的俸禄。大汉与明虽为两朝,却是一脉相连,皆华夏正统,并非蛮夷入寇,老先生为何想不明白这其中道理呢?”

  李化熙长叹一声,默然无语。

  他身后的三千秦兵,却已经识相的纷纷抛下兵器。

  “老先生,大汉代明,乃是顺天应势,你看当今天下,重归一统,汉人不再积弱积贫,关外的满蒙皆依附称臣,此等强盛,振奋人心,难道老先生身为炎黄子孙,不感到自豪?”

  “再告诉老先生一个消息,马世耀已经率潼关守军献潼关而降了,眼下潼关已归朝廷,关中一众图谋复辟者,皆土鸡瓦狗,一战将定。”

  听到潼关守军投降献关,李化熙叹道,“天不佑大明啊。郑将军,老夫只有一个请求,希望将军不要为难这些将士们。”

  “放心吧,我们汉军向来不杀俘虏,相反,还会优待俘虏。”

  李化熙下马,就此归降。

  天亮之后,郑芝龙移师潼关。

  “大帅,我军兵不血刃拿下潼关。如今朱存极正亲率数万兵马赶来,还不知道这边的变化,我以为,我们当派精锐在半路埋伏,以逸待劳,待秦军路过,杀他一个措手不及,一举击溃他们,然后趁胜进军,可不费吹灰之力拿下西安。”

  参谋长的话让郑芝龙很是赞同。

  “不错,本帅也正有此意,眼下确实最佳战机。来人,传令前军进军,半道埋伏,准备拦截伏击秦军。”

  汉中。

  朱由菘与魏王罗汝才、忠王李自成等一起议事。

  “想不到,朱存机朱存极兄弟相杀。”李自成感叹着道,他到现在才知道,原来朱存机暗算伏击他后,立即遭到他兄弟朱存极背后捅了一刀,弑兄夺位。若是早点知道这个消息,他也不必千里迢迢跑来投奔罗汝才了。

  朱由菘道,“朱存极弑兄之后,自称监国,僭越。”

  李自成目光一闪,连忙道,“陛下,臣愿意率兵入关中,劝说秦王去监国号,归附朝廷,尊奉陛下正朔。”

  罗汝才暗暗想着,李自成入汉中后,朱由菘就封了李自成为忠王,隐有想提升李自成,来分自己兵权之意。现在李自成自愿离开去陕中,这倒是好事。

  因此他略一沉思,便也出声道,“陛下,臣也以为关中对于朝廷极为重要。若能控制关中,朝廷便有了对抗汉贼根本。若我军再拿下四川,到时便可东联云贵西结陕甘。”

  “好,朕便允了忠王之请,特命忠王率本部前往陕西。”

  罗汝才这时也锦上添茶,表示愿意给李自成补充五千兵马,并部份军械粮草等。

  出了行在,罗汝才与李自成并行。

  “忠王打算如何拿下陕西?”

  李自成道,“若秦王肯听旨最好,若不肯尊奉旨意,我也不妨替朝廷除此狂逆。”

  “哈哈,说的好,如今局势不妙啊,谁也想不到这刘继业,短短几年,就有如此声势。兄台去了关中,当极早掌控关中局势。”

  “魏王有何打算?”

  “我打算发兵四川,蜀中天府之国,易守难攻。汉军虽有大炮火铳,可关中道路难行,火炮难以运输,只要我们肯流动起来,汉军也奈我若何。”

  “哈哈,正是如此。”李自成也笑着回道。

  两人正笑着,却看到一名罗汝才手下匆匆赶过来。

  “禀报魏王,关中,失守了。”

  “什么?”

  “禀报魏王,数日前,秦督师李化熙率军出潼关夜袭汉军营地,结果反被包围,最后全军皆降。而潼关守军马世耀率关上守军献关投降。郑芝龙拿下潼关后,派兵入关,半路埋伏,将来援潼关的秦王朱存极伏击大败,朱存极被斩杀于战场,余部皆被击溃俘虏。郑芝龙随后乘胜入西安,迅速攻占陕西各府县。”

  李自成和罗汝才两人震惊万分,呆若木鸡。

  “陕西就这样完了?”

  “完了。”

  两人出神中,又有名校尉跑来。

  “报,魏王,前军急报,汉军提督张山、蔡远二将,率三万精锐出了郧阳,正向汉中杀来,平利、兴安二城守军,皆已被击溃,兵败城失。”

  罗汝才感觉一阵目晕眼花。

  刚刚还觉得形势不错,谁也想不到,形势转变如此之快。转眼间,郑芝龙的西路军就破了潼关夺了西安。而之前攻破洛阳的张山和蔡远,也迅速自南阳、襄阳、郧阳,沿着汉水杀入汉中。

  咬了咬牙,罗汝才道,“此地不宜久留,张山正面逼来,而郑芝龙又夺了陕西,若他自凤翔出大散关杀进汉中,那时我们就将被两面夹击,无处可退了。”

  “现在我们往哪退,四川吗?”

  “只能是四川了。”

  “可四川有秦良玉总督川湖三省。”

  “事到如今,也顾不得这些了,先进四川再说。”罗汝才和李自成都曾入过川,也都跟秦良玉交过手,基本上都在这个女人手里吃过亏。

  可现在他们也是无路可走,不入川,汉中这块小地方更无法立足。

  两人追身回到宫里,再次面见朱由菘。朱由菘一听汉军已经夺取陕西,而张山蔡远又向汉中杀来,吓的脸色都白了。

  听到两人打算率军入川,忙不迭的点头应允。

  “入川,入川,马上入川。”

  张山的兵马还在兴安,可罗汝才和李自成已经迅速收拾东西,往四川逃窜。

  汉中本地的许多缙绅商绅们,先前为了一点税收,纷纷加入汉中朝廷,此时一见皇帝将军们要跑,一个个都慌了。

  他们已经造反了,等汉军一来,那岂不就完蛋了。

  可他们又不想逃,他们的家他们的地他们的祖坟都在这里,许多汉中本地的官绅商贾们联名请求朝廷留驻汉中,他们甚至表示愿意捐银招募兵马,守卫汉中。

  可惜他们的请求,根本没人理会。

  罗汝才和李自成率兵护着朱由菘匆匆撤走了,只留下了无数惊惶不安的本地缙绅地主商人,风中凌乱。(未完待续。)


'正文 第526章 窜天猴'

  马世耀到达西安的时候,太阳正好落山。

  从潼关到西安,他和他的几千弟兄被分散成数队,夹在数万汉军之中前行。他们的武器被收缴,暂时充当着民夫,帮助运输汉军的大炮。

  他运输的是一门数千斤的大炮,据说足有七千多斤,发射三十斤炮子,一炮能打数里之远。一路上,他和手下以及那些汉军炮兵还有护炮的步兵一起,马拉手推,每日步行不过三四十里,走了好些天才到达西安。

  等他们到达时,西安早就已经不战而降了,西安城里的那点秦军,都跟着朱存极御驾亲征,结果半路上被汉军伏击大败,他运炮时曾经路过战场,看到不少汉军士兵正押着那些败兵在打扫战场,收敛尸体。

  百人坑挖了许多个。

  路上的时候,他和汉军的一个炮长,一个和他同样出身陕西的年青人处的不错,休息时经常聊天。他急于打听汉军会如何处置他们,然后这位小老乡似乎也不清楚,只是告诉他不必担忧,说汉军向来优待俘虏,且如今大汉法律中已经很少有死刑了。

  不过,这并不能让他放心,毕竟自己是造反的,当年造大明的反,如今又造过大汉的反。而造反,向来都是十恶不赦之罪,遇赦不赦。

  小老乡虽是个炮长,身上挂着的是一个前军士长衔,是正从品官。不过他从军时间并不算长,但入伍就是炮兵,后来还在军中的教导营中受训了一段时间,运气很好的又在燕北之战中立了功,便提升为了前军士长。

  小老乡总是笑着对他说,等再立个功,他就能升为上军士长,那时就是七品官了,跟家乡的知县老爷同品级,这样过个一两年。积功就能升为都尉,那时他说不定能当个炮兵连长或者副营长了。

  他还告诉他,在燕北立功后,他也拿到了一枚勋章。这勋章不但是黄金的。而且还有一百亩地。

  如今家里已经给他来信,地方官府已经把这一百亩地给了他家。

  “幸好这是勋田,授田时不用再缴契税,要不然,一百亩好田。契税就得八亩地价了。”

  小老乡名叫李安,家中也是穷困百姓,一家人从陕西逃到京师。

  “那时我们一家都在京师讨饭,后来皇上招兵,我就去试了,结果还真试上了。皇上仁慈,英主。当兵后,每月都能拿到足饷,训练的好还有赏赐还有津贴,那以后。我一家人都有饭吃了。皇上后来在京郊开工坊,我爹和我弟我姐他们都还被安排了一份活计,再不用乞讨了。”

  说到一家人的境遇变化,他充满对皇帝的感激,那是种真诚的感激,马世耀很清楚他说到皇帝时眼中的那目光,那意味着他真的会愿意为皇帝刘钧去死。

  一群从陕西逃难到京城,却只能在京乞讨为生的流民,挣扎求生,是刘钧给了他们新生。如今李安已经成为了一个八品的前军士长。一个炮长。而他的父亲弟弟姐妹们,也都在京郊的工坊里有了工做。

  一家人还在京郊租了一套不错的院子,一家人再也不用挨饿受冻。原本因逃难而耽误了两个姐姐,本来都已经过了二十岁了。都成了老姑娘了,如今却也因为有了家里置办的嫁妆,而找到了两家同是曾经陕西来京师逃荒的老乡家的儿子,订亲成婚。

  两个姐夫都是在工坊里做工,每月也有固定的收入。

  李安还没成亲,他也二十岁了。家里急着想给他张罗一个。希望早点抱娃,不过李安总推辞说没空。实际上在军中呆了这些日子,他的眼光变了。他不再是过去在京师沿街乞讨的外来流民,他现在衣着干净,身着威风的军官服,而且还上了识字课,认识不少的字。

  对于未来的妻子,他也有许多要求,最起码,他希望最好是个有些见识的姑娘,而不是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女子。

  “我的勋田就分在昌平,我们家也在昌平落了户籍,以后我们就是顺天府人了,也算是天子脚下人。有了一百亩勋田,以后日子会很好过的。先盖座院子,然后买头牛,置办些农具家具,就足了。以后种自己的田,一亩地只缴三角四钱银的田赋,再无他派。我爹说了,一家人辛苦点,都不用再出租招佃,自己就能种好了,一年交了税赋,还能有不少富余呢。”

  马世耀听着这些话,心里充满羡慕。

  田地,宅子,自给自足,这不就是自己一直以来都羡慕向往的生活吗?

  “皇帝好大方,你才当兵没多久,就已经是八品官,还得了百亩勋田。”马世耀艳羡的说道。想想自己,造反十几年了,打打杀杀,一直没停过。虽然也曾经抢掠分过许多钱财,可这些浮财来的快去的也快,到现在,除了留下一身伤疤,根本没留住其它什么。

  隔了半个月,再回西安,马世耀发现这里已经大变了样。

  西安还是那个西安,可却有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感觉,也许是城头的旗帜,城中往来巡逻的汉军士兵,给这座古城带来了新气象。

  把炮送到了营地,马世耀等人被带进了另一个营地。

  听说上面要审问了。

  听到小老乡告诉他的这个消息,他反而有种平静的感觉,该来的总是要来的。不管结果如何,他不后悔在潼关的选择。

  确实累了。

  他现在也不期望着别的,只希望能再回家乡,看看老房子还在不在,再去祖宗的坟前除除草,敬点酒。

  离乡十余年,也许父母坟头上的草都已经繁芜了。

  “马哥,等你这边事情结了,到时我们再一起吃顿饭。放心吧,今后就是新生活了。”

  马世耀笑笑,他想到,也许还有机会。

  在西安城内的营房里,等待审问的时候,汉军倒没为难他们,没有锁链,没有牢房。他们吃的还不错。一天三餐,米饭馍馍面条都有,每天还有顿菜里带点肉。

  他们多数时间是几十人一队,听汉军的军官们讲话。说的都是些朝廷的新政之类的。

  如此数天后,终于有一天,在他房门外有人叫他。

  “编号九五二七,出列。”

  “九五二七,报告长官。”

  在这营房里。每个人都有一个编号,被要求互称编号,他的编号就是九五二七。

  他已经适应了九五二七这个编号,也适应了大声的对汉军喊报告长官。跟着汉军一直到了一个院里。

  那里摆着一排桌子,后面坐着一排穿着红蓝两色汉军服的军官。

  “坐。”

  马世耀走到桌前坐下。

  “名字。”

  “报告长官,我是九五二七。”马世耀大声回道。

  “不是问你编号,是你的名字。”

  “是,长官,小的叫马世耀。”

  “曾用过的外号呢?”

  “窜天猴。”

  一边记录的几个年青汉军忍不住轻笑了一声。

  马世耀低头坐在那里,很平静。窜天猴是他在义军中的外号。农民军中的首领基本上都有一个外号,大些的首领都叫各种王,闯王混世王等等,还有许多叫某某星,如他这样的义军将领,则多是叫什么黑虎白龙翻天鹞等等。

  看一个义军将领的身份高低,其实看他们的名号就能看到了。

  马世耀叫窜天猴,可在义军中也算是一员老将了。

  当年死在他窜天猴刀下的,可不在少数。

  “还有没其它外号,曾用名?”

  “报告长官。没有了。”

  “曾任过的匪官伪职,一一简单报告一下。”

  “报告长官,我在崇祯元年跟随高迎祥造反,后来老闯王被擒。我又转到闯王李自成部下。此后多年,一直在李自成部下,先后任过哨总部总等职。龙汉元年,李自成设大将军府,小的被任为中营四品果毅将军。。。李自成在西安被伏败走后,小的被俘。朱存极弑兄夺位后,小的被其封为巫山伯,封为潼关总兵。。”

  马世耀如同竹筒倒豆子一般,把自己的造反经历都说了一遍。

  “在流匪中倒也是个老资格了。”

  “报告长官,小的已经认识到自己的罪过,一定痛改前非,重新作人。”

  桌后中间的那个挂着一只银豹的右军校一边抽着烟,一边道,“你还算老实,禀报的跟我们查到的基本上差不多。你应当感谢陛下天恩,对于你这样的积年老匪,陛下也愿意再给你们一次重新作人的机会。”

  “马世耀,现在起立,听朝廷对于你的宣判处置。”

  这一刻终于来了,马世耀缓缓起身,他无法从对面的汉军军官身上看出结果。

  “马世耀,根据我们的审问查证,你虽然造反多年,手上也沾染过不少百姓的鲜血,但念在你反正献关有功,现在将功抵过,陛下再给你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

  “你将被分配往漠南省第十八屯垦农场,在那里屯垦耕种。”

  马世耀听到这个结果,愣了好一会。

  “请问长官,这是流放吗?”

  右军校笑笑,吸了一口烟,“这不是流放,也不是充军,你别乱想,要算也顶多算是移民。到了农场,你会在那里先进行五年的集体农庄耕种。五年后,只要表现良好,朝廷就会给你分一块属于你自己的田地,到时你就是自由的大汉边关子民了,那时你娶妻生子都不受限制。”

  马世耀一下子明白了。

  到漠南的农庄五年耕种,应当就是李安说过的劳改了。五年劳改,然后就能换一个自由之身,马世耀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这个结果并不坏,终于能再做人了,当了十几年的匪,他真的厌倦了。

  “谢谢陛下,谢谢朝廷,谢谢诸位长官,谢谢你们,我一定会改过自新,从新做人!”(未完待续。)

  PS:  感谢38849751、往昔随风、也想支持正版、拿根棍走天下、无畏所谓、不羁~自由、山青盈诸位的支持,感谢所有投月票,投推荐票以及打赏的兄弟们,谢谢大家。

  又是新的一月开始,兄弟们,有保底月票的投票支持一下,没月票的推荐票、打赏来一个吧。


'正文 第527章 日本银多为罪'

  陆维章紫袍玉带还佩着金鱼袋,脸上满是笑容。

  身为皇后的父亲,当朝国丈爷,又刚被加封为财务卿,还封了侯爵。陆维章真是春风得意,不过最让他高兴的还不仅仅是这些,昨天,妾侍生产,为他生了一个儿子。

  陆维章这些年最大的一个心病就是没儿子,只一个独生女儿,以前也想过要在族中过继一个。没想到,临老了,还老树开花。这个妾侍是他替皇帝女婿在外经营银行时收的,一次与东南海商们谈生意,应酬时多喝了几杯,然后第二天醒来,发现床上多了个女人,海商们送的。

  这在商场上本也只是个很平常的事情。

  陆维章没想到一时喝多了,倒出了这趟子事情,可醒来看到那女子我见犹怜楚楚动人的模样,一时便有些心动。后来又听海商们介绍说,这女子是个清白人家的姑娘,商户之女。陆维章身后是刘钧,那些海商们没随便找个青楼女子,而是费了些功夫。

  陆维章最后还是收了这个女子,一开始是安置在南京,置办了一处别院,也不敢告诉家里。

  等到后来,事情还是露了,陆夫人倒还算通情达理,主动让他把人接了回去。

  不成想,这个商人女刘氏倒是个会生养的,接回去后,第一年就生了个女儿,转眼,如今又给他生了第二个,还是个胖大小子。陆家绝于有后了,这比陆维章封侯还高兴。

  一名小太监过来,说陛下和皇后请他过去。

  坤宁宫里,陆雪琪大着个肚子,刘钧抱着长子刘和坤在边上。

  “臣拜见陛下和娘娘。”陆维章要叩拜行礼。

  刘钧连忙上前,“此非朝堂,只是家人之间,不必大礼。”

  陆雪琪笑着恭喜老爹,“听说姨娘生产,女儿十分高兴。只因身子沉重,不便出宫看望小弟,还望父亲见谅。”

  “皇后娘娘身子要紧。”陆维章忙道,虽然他是皇后父亲。可皇后却是一国之母,按礼,他见了女儿还得行跪礼。

  “我和皇后给小国舅爷各准备了些礼物。”刘钧笑着道。陆维章不仅是皇后父亲,也还是他一直以来的私人财务助手。刘钧给小舅子的礼物很重,各色珍珠玉器一大堆。价值不下十万块,另外还赐银元十万。

  赏赐很厚,不过不论是刘钧还是陆维章都不是缺钱的人。

  虽然刘钧也曾说,朕即国家。

  但刘钧赏赐用的银子却是私产内帑。

  直到现在,刘钧也一直把许多产业还保留在自己手上,没有划归朝廷。

  东印度公司、江南制造局,此外还有刚从四海银行中拆分出来的皇家银行,以及江南钱庄、盐务公司、烟酒专卖公司等。

  最近就有不少官员上奏,说刘钧握着这些不肯放手,是与民争利。侵夺朝廷财入。不过刘钧看过也只是一笑而过,皇帝当然也需要钱。

  虽然朝廷的钱名义上也是皇帝的钱,但朝廷国库的钱,都有严格的预算、审核和财务支出手续。刘钧不希望自己伸手破坏这个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制度。

  拥有自己的内库总是方便的,况且,刘钧也觉得这些生意放在自己手上也没什么坏处,一来自己赚私房钱,二来他相信放在自己手上能更好经营,其三,他经营这些生意。也是依然照章纳税的,朝廷收税,他收利,并不影响。

  这与明朝的皇店不同。皇店经营,有欺行霸市,还基本上是不纳税的,因此这对朝廷来说,当然不是好事。且刘钧的这些皇店,那都是依法纳税。丝毫不逃税的。

  不过,也不完全是这样。

  因为之前与明朝有包税协议,而刘钧是四月才登基,因此实际上银行等上半年的税还是按照包税给的。

  今天刘钧也想和陆维章谈下这些事情。

  如今陆维章就任财务大臣,皇店这一块都移交。

  刘钧的这些皇店中,最优质的资产当属银行了。过去几年,凭刘钧的影响力,银行全面铺开,天下布网,成功的发行了银币和银元券。

  银行吸纳的存款是个惊人的数量,放出去的商业贷款也极多,利润惊人。而且仅银行的铸币厂,就为刘钧带来了极大的收益。

  与过去交给明朝的那点包税相比,那真是千百倍的利润。

  铸币是有利润的,利润还很高,一般来说,铸币权都属于国家。国家通过铸币,征收了一笔铸币税。

  现在银行所铸的银元,标准含银是百分之八十八,面额一元,当银半两。除去材料和人工铸造成本等,净利润达到百分之八。

  而最赚钱的还不是铸一元的银元,而是铸银辅币和铜辅助币。

  银辅币有五角、二角、一角和半角多种种,含银量远低于银元,面值越低的银角,含银量越低,铸造的利润也越高。

  基本上,铸币的利润能达到百分之十左右。

  而刘钧的银行垄断了铸币权,通过银行源源不断的吸纳天下商民手中的银两,然后不断的铸造成银币,赚取了大量的利润。

  “到现在为止,银行先后建立了九座铸币厂,拥有熔炉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