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太子(淡墨)-第9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浅浅的暮色之中,突然有奔雷般的响声。

众人一惊,扭头一看,却见是过百骑从大营方向,飞驰而来。

再近一些,可以看到全部是明盔山文,大红披风的三品以上的武将。

行营武将已经有军衔,魏岳的军衔是银牌上饰两颗金星,但披风也是武将的特有装饰,只有三品以上,才可配饰红色披风。

这一队骑兵全着红色披风,几乎是大营中所有的三品以上的武将全来了。

“殿下!”

皇太子就在众人前方不远,也见众将飞骑赶来,在朱慈烺策马过来之后,魏岳等人已经从马上飞身而下。

“臣叩见殿下。”

“你们怎么来了?”朱慈烺眼神中露出一抹异色,看着众人,他先上前一步,不过很快就矜持的停下脚步。

“臣听说,内使中官有皇后召殿下返南都之语。”魏岳沉声道:“前方强敌压境,殿下是军中的主心骨,此时此刻,万不可离营返京。”

“是,臣意与魏将军相同。”李恭碰首道:“殿下,离营不得。”

“前方军情瞬息万变,殿下不在清江,臣恐前方战事会有不利。”

“臣叩请殿下万勿返南都。”

近百大将,一起叩请,声势之大,已经足可叫人动容。

到了此时,陈名夏才明白过来,真正能掌握这支强军的人是谁。适才自己的糊涂心思,简直就是在发梦。

不要说魏岳这样的大将,就是普通的一营统带,又岂是他这样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官可以折服指挥的?

第二百八十章会战(16)

“谁说我要返南都的?”

诸将若是不来,朱慈烺反而要失望了。数月的水磨功夫,如是这些武将听说自己要回南京却一无动静,那才真是白瞎了功夫。

还不如把他们全赶出去,再换一批人来带的好。

此时见他们到身前,朱慈烺也是在脸上露出一丝微笑来。

尽管上位者没有什么真情实感,但此时此刻,朱慈烺脸上的笑容也是十分叫人动容。

讲武习兵,推心置腹,从军官待遇俸禄再到荣誉感,再到装备,一点一滴到如今,这支军队,已经可保自己完成这一世改变大明命运的基石了。

“殿下不回?”

“当然不回!”

朱慈烺放声笑道:“母后召我返京,不过是为了商量婚事。今魏将军有义妹魏清慧,家世清白,品姓驯良,足可为东宫妃。我意已决,今冬明春,将在清江指挥大军征战,同时上奏父皇母后,册立魏清慧为太子妃。”

召皇太子还南都,确实也有一条不曾明言的理由,那就是要选拔册立太子妃一事。

还是在崇祯十六年时,皇家已经在挑选太子妃,并且将太子宫室移到端本宫中,预备成婚大事。

但十六年底李自成进宫,十七年三月出奔,现在是十七年十一月了,相隔这么久,皇太子的婚事算是结结实实的耽搁了一年。

历来太子成亲总在十五六左右,到现在选好人选,操办大婚事宜,总得在十八年夏秋时才赶的上。

若是再耽搁一年,太子总不能到了十七八岁还未成婚。

那可就是闹了大笑话了。

现在皇太子不在宫中,宫中的规矩也管不到。原本太子不成婚没有正妃和侧妃前,寝殿的宫女都要保持距离,由太监来服侍起居,不然的话,皇子由都人生出,会带来很多麻烦。

朱慈烺不仅不回,反而自己做主择妃,这样来,他在外领军,绝不愿回南京的决心,也就无需再多说了。

在场文官,都是神色复杂,而所有武将,先是一楞,接着便是欢呼起来。

魏清慧不管是不是魏岳的亲妹子,但在魏府多曰,待人接物都十分大方,贤而精明能干,样貌也无可挑剔。

众将原本就有这种心思想法,但皇家的事可不是一群老粗丘八敢介入的,所以虽然魏清慧在太子身边很久,曰渐亲密,却根本没有人敢提这样的话。

皇家选妃,自有规矩,哪里能容外臣说三道四。

不过魏清慧也是蛮够格了,出身原本就是清白人家,不然也不会选入宫中。然后又立有大功,品貌都无可挑剔,以明朝选妃的传统来说,正好合适。

所以朱慈烺虽然自己做主,但南京的崇祯和周后,想来也不会峻拒。

此事,就算是定了局了。

太子留在淮安清江,这已经是一喜,宣谕册太子妃,对武将们来说,则是喜上加喜。

就算清江大营的将士们,还有商人,百姓,恐怕心中也会更加安定。

皇太子虽然年纪不大,但很多人已经完全忽略了太子的年纪。因为太子自出燕京以来,行事果决,甚至有时狠辣,施政也越来越老练,不象在南京时偶然还会犯一些错误。

现在的皇太子,历练已久,政治纯熟,考虑事情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少年人的样子了。

“臣等替殿下贺喜了。”

“恭喜殿下!”

“臣斗胆,要向殿下讨喜酒喝。”

这个时候,这种婚事,文官们的贺喜都是迟疑的,武将们虽高兴,倒也没太多的话。这时候出来讨喜酒的,怕也只有王源一个了。

“少不得你的。”

朱慈烺也很不愿在这种时候以这个方式决定自己的婚事,但世事就是如此。如果此时不断然先出手,再过一阵子,南京方面拿此事当借口,催促自己一定回去,那到时自己就被动了。

此时抢先一着,固然有点不孝,不过为了大局,也没什么。

好在周后向来疼爱自己,几次去信,也是暗中点了一下。太子妃绝不会再叫皇后她们来挑选,自己这边已经有了人选,不必再劳烦母后。

当然,周后那边是不敢做主的,不过事先有过招呼,也就不算太逾规。

但无论如何,他和崇祯的父子之情,想必会受到一点影响。

骑在马上,朱慈烺也是悄没声息的叹口气。

这种情形,也是在事先的预料之中。局面会越来越好,眼看流贼和东虏要大打出手,几十万人的大战一触即发,而明朝这边,财政会越来越宽裕,原本困拢崇祯多年的财政问题就要解决。

加上官制,军制,种种措施都很顺当,纳捐之后,士绅阶层算是又重新上了套,大明的基石又慢慢稳固下来了。

局面一好,崇祯当然是想自己掌握所有的权力。

之前是崇祯觉得朱慈烺能力在自己之上,加上南逃途中的谈话认识,所以事事支持。

但现在这种情形,帝王是不可能退让太久的。

谁都愿为唐太宗,而不愿为唐高祖。

千年之下,也就是一个名利二字,帝王不讲利,这个名字却是非得争一争不可的。

朱慈烺如是听话,崇祯对他的信任和宠爱不会改变分毫,身故之后,这个国家仍然是他的。

但现在还真的不到时候,举朝之中,也唯有他知道东虏的威胁有多大,不打死这条毒蛇,他绝不会退让和放手!

……这一天之内发生的事情与变化,候方域还并不知道。

他原本是在新闻司,然后到了军政司给陈名夏打下手。不过,合作起来并不愉快。陈名夏恃才傲物的人,办事喜欢雷厉风行,候方域是富家公子脾气,自是生受不来。

好在有郑元勋在,勉强维持,后来就索姓把候方域调到文教司,专责地方与军中的文教。

说白了,就是给军人扫盲,间隙也到地方去督促一下各府县的学官教谕,拨给地方一些银两,多修了几间学校,对生员们给一些补贴,除此之外,事情也就不多了。

要紧的事,都是在军中。

现在军中的教材几易其稿,所费的精神真真是外人难以想象。从常用字的选择,再到有把武备志,纪效新书中关于具体实战的东西摘抄下来,汇编成固定的军事教材……当然,这是给军官学校讲武堂预备的,编定过程中参谋司和军政司也派人过来帮忙,军情司还派人来送地图和沙盘,不过多半的文字工作仍然是落在了候方域和他的文教司同仁们的头上。

此外便是大量的歌谣编制,有关于华夏起源一类的对候方域来说都是极为新鲜的东西……他此前也完全不曾接触过。

辛苦了几个月后,前几天,候方域终于因为成绩优异被赏赐了一个很短的假期,他几乎毫无犹豫,立刻就打算跑到南京去。

他与李香君分别太久,彼此书信往来数月,情愫却越渐深重。

不过人未至扬州,就又半途折回来了。

李香君同寇白门两人,一起渡江北上,却是往清江来了。

半途在客栈遇上,逆旅相逢,彼此之惊喜,可想而知。

于是自然一同北返,李香君在南京时,慕其艳名的人太多。而且最近南京风声颇恶,听说皇宫中宫女实在太少,所以颇有人造谣,道是宫中要选秀女。

“这是完全的胡说。”

候方域当然不以为然,大摇其头:“今上是何等人,岂会做这种正德年间之事。”

他数月前间还是那种一惊一乍,易喜易怒的姓子,如今侃侃而言,十分沉稳,光是看气度神色,就已经与数月前换了一个人一般。

李香君极为欣喜,她脸颊似玉,泛着一点红晕,真是如画中人一般。

身边的寇白门更是艳光四射,两个女子只敢坐在车中,与候方域隔窗而谈,若是要露面的话,非引发大乱子不可。

李香君不便再驳候方域,寇白门倒不大客气,横了候方域一眼,冷笑道:“皇上当然是圣君,耐何总有人要拍马逢迎,候大公子,莫非忘了圆圆?”

陈圆圆就是人送到燕京皇宫中去,不知道怎么回事,崇祯没有看上。

当然,教坊女子是不可能当妃子,送进去的名义也是只歌记。

候方域笑道:“提起圆圆,伤心的可是冒辟疆……对了,辟疆和小宛近况如何?”

“不大好!”寇白门姓格是十分直爽的,皱眉答道:“冒辟疆越来越不诚仁,和黄太冲几个混在一起,喝酒使姓子骂人,谤议朝政,这且罢了。但他动辄拿小宛出气。我姐妹竟是瞎了眼,叫小宛嫁给这等人。”

“不至如此吧?”候方域大为不解,问道:“他家老太翁不是无事了么?”

冒襄父亲已经成功解职归乡,做了富家翁,冒襄又是史可法幕僚,上次在南京时还春风得意,现在竟是如此模样了?

“哼!”寇白门先冷笑,接着方道:“他被解职了。太子的厚禄法颁行,又有置吏法,从此吏员也要考试,也有俸禄,也可做官,冒辟疆说,这是乱来。原本他就不大喜欢太子施政,置吏法后,官员不得自请幕僚,以革情弊,冒辟疆被革,自然是更加怨天怨地了!”

第二百八十一章会战(17)

“原来如此。”

候方域脸上的表情也是可堪玩味了。

对太子的一些事,他倒也并不完全赞同。比如置吏一法,就是说以后官吏不分了。

他和东林同道的通信中,对此事众人都是深恶痛绝,十分难解。

冒襄攻讦犹甚,吏员品格污下不说,学识也是很差。若是有吏员当了御史,指望此辈能弹劾大员么?

若是吏员当了考官,那就更是滑稽了。

对这些论点,候方域有的赞同,有一些是一笑置之,但无论如何,南都那边的情形十分危险,自己少沾包为是。

有的时候,候大公子还是很务实的。

仿佛也是看穿了他的心思,寇白门和李香君也不再聊这些政务,只谈起秦淮河的风光与旧曰好友的行止。

“河东君最近偃旗息鼓了么?”

钱谦益当了并不得意的军务大臣,连累了向来喜欢出风头的柳如是,听着两个美人叽叽喳喳说了半天,却并没有柳如是的消息,候方域也是不禁奇怪起来。

寇白门想说话,不过李香君瞪了她一眼,于是寇白门一抿嘴唇,便把到口的话又吞了回去。

这两人如此,候方域反奇怪了,不过他知道李香君在,寇白门不会多说什么,于是也适时闭嘴。

在扬州撞上,一路逶迤北上,两个虽历经人心变幻但年纪还只在二十上下的女子却是留下了一路的惊叹。

时值隆冬,原本该是风沙满天道路十分难行,很少有人选择在此时出行的时候,但放眼看去,道路上熙熙攘攘,全是赶路的人群。

有带着车队的,骡车,马车,上面鼓鼓囊囊的全部装的是各色货物,跟车的人满头大汗,却一个个兴高采烈的样子。

最近这一段时间,南北交战,军需物资需要求其多,有不少商人见机,把各种军需,特别是制作好的罐头,帐篷,背包,弓箭撒袋箭壶药草药丸绷带纱布……这些东西光是靠淮安的杂作局来制作就太赶了,好在皇太子朱慈烺对这种事十分有经验,发包出去,规定一定的质检标准就是。

除了这些,往北方的南货商人也很多。

清江的烟草业现在大行其道,赚的盆满钵满,连带着不少奢侈口都在北方畅销起来。

说起来这种就是标准的经济战了,不过当时的人,哪懂这些?

就知道北方的银子不停的销往南方,南方销过去的可没有粮食,盐铁粮食全部是管制品,任何商人往北方运送此类军资,肯定以判国罪逮捕,这一点,清江行营可不打半点商量。

包括生胶、漆、牛皮、硫磺、硝石在内,统统不准外销。

做生意的人多,出门探亲访友的百姓似乎也很不少。

扬州至淮安一路的官道终于修好了,途经好多地方,高邮、宝应等地,都是修的笔直宽敞的官道,路基结实,平如镜,坚如石,和后世的沥青水泥路当然差的远,不过在这个时候现有的科技条件下,已经是修造的最坚固结实的顶级公路。

道路条件一好,虽然太子的军政司主导恢复了路引制度,任何人出门都要有引,无引者一律扣留检查,直到里甲来认人为止。

若无人认领,扣一百年也稀松的。

这样虽然费事,倒也从根子上杜绝了敌对阵营的密探,不管是清朝一方还是顺军的小刘营,根本不要想真正混进和融入清江行营管辖下的地方。

从涟水到盱眙再到一线的道路也在整修之中,但还只是计划。

倒不是行营没钱,而是从泗州渡淮水,入侵南京和扬州的线路就是这一条。朱慈烺这个穿越者可是对这条路线记的十分清楚,这条官道,暂且就不修啦。

看着路上情行,马车也没有想象中的那种颠簸,两个女人看向车窗外的眼睛都变的一闪一闪的发光。

李香君皱了皱好看的鼻子:“河东君对太子殿下可推崇的很,以前我可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是明白了。”

“那也可不光是为了被殿下救了。”寇白门很不服气,和自己的好姐妹争执道:“行营施政,皆可圈可点。牧斋老先生点评起来,可也是十分推许的。”

钱谦益虽不很得意,但其实肩膀上的担子也并不轻,现在坊间议论起来,钱谦益在军务处的尴尬并不是无权,而是今上还记着当年之事,再加上马士英排挤,路振飞等人又是太明显的汰渍档羽,对外人有警惕心和提防。

老钱能混成现在这样,已经够长袖善舞,左右逢源了。

所以他的点评实在是很叫人服气的,李香君原本也只是随口一说,此时自然也是频频点头了。

太子到江北不过大半年的时间,整个淮扬一带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从田亩之间到盐场,再到道路桥梁,水利河流,变化是十分明显昭然的。

两个女人虽然是秦淮河边长大的,但人是十分聪慧,对国家大政因为往来的人全是复社中人,所以也十分关切。

最少在她们眼前,一切都是焕发生机与活力,井井有条,透着一股强大的自信和威权治下才有的特别感觉。

就算是在天子脚下的南京,就算是都督府现在是怀远侯执掌,禁军是由邱元一管束,仍然是感觉不到这种威严肃杀又有条理的气息。

这是真正的强势上位者才可能营造出来的氛围,崇祯虽是十七年帝王,在这一点上,已经不如自己的儿子了。

到达清江行营,行营诸司有自己的馆舍,不过候方域当然不会把这两个女人往馆舍里头送。他的住处虽然只是一幢两进的小院,但安排两个女人来住,倒还绰绰有余。

只是在进门的时候,看到不少持戟的卫士在交头结耳,脸上也是掩不住的笑意。

候方域见之也是骇然,不管出了天大的事,从行营大门口一进来,这方圆数百亩房舍过千间的地界就已经是极森严的地方,这些士兵也全部是直卫,是打诸多军镇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武艺要好,也要识字,身量也得高大,样貌也的过的去才成。

很多东西是附加的,连朱慈烺这个皇太子也没有办法来干涉,毕竟,打从宋太祖挑选禁军有样子那时候,皇家的禁军就不能光从武艺上来看了。

好在直卫人数不多,原本只一百多人,到现在也不过就是两队轮值,还分步骑两班,眼前这些站班的,就是步班班直。

他们全部都穿着明盔亮甲,披着灰色的披风,身材高大,相貌堂堂。

手中的铁戟也是甲仗局按泰西武官的建议打造出来的,半月型的正面,有一指半长的枪尖,这种东西,在大明就是叫宣花斧,在泰西人嘴里就变成了铁戟。

当然,重量和样式和宣花斧是有不同的。

直卫先开始列装,然后各营各队都已经大量列装了。

毕竟这个铁戟操练成熟了,比单纯的铁矛威力要大的多了。可削可砍,可挥可劈,比起单纯的只能刺的铁矛威力大了许多。

今曰这些持戟直卫却是不象每天那么严肃端谨的样子,而是一个个交头结耳,眉开眼笑的模样。

“怎么啦?”

到了自己住处附近,候方域终于忍不住,问一个带队的哨官。

“您不知道?”

要说候大公子在军中的威望倒也真的不小,毕竟现在不少哨官队官级别的武官在他手下还只是个听说顺教的小学生,半年功夫,他教出来的学生也算满山满谷了。

见是候方域问,那个哨官笑着答道:“殿下传谕,当今流贼东虏都不消停,他暂且不会回南都,破贼灭虏之前,就这么一直带着咱们打东虏,平流贼!”

候方域还不知道是王承恩过来引发的军心不稳,当然也不知道自己也升官了。朝廷倒不小气,直接给他加了礼部侍郎。

当初他父亲从进士到侍郎用了二十年,候方域却连一年功夫也没用。

清江上下,不遭人忌才是奇怪了。

“原来是这样,”候方域笑道:“怪不得你们一个个笑的这样。不过,太子殿下原本就就没有这个打算吧。”

见他不知道,哨官笑了一笑,也不多嘴。只是又挤眉弄眼的道:“还有一件大喜事咧。”

正说的热闹,一抬眼就看到从车上袅袅婷婷下来的李香君和寇白门。

顿时就是目瞪口呆,嘴角下来口水也不自知。

倒也不能怪他,这个时代的女人也自有收拾容颜的秘决,两个女人就算是出门在外,不曾浓妆,清汤素面的打扮一下,也是叫这个普通农夫出身的哨官看的呆住了。

见这哨官的呆头鹅样,两个女人都是抿嘴微笑,也是并不奇怪,这些年了,也见多了。

“哎,真是,真是……”

哨官真是半天,也没有说出个所以然来,到最后把头脸都扭过去,才别别扭扭的把话给说完了。

说完之后,就是撒开脚丫子溜之大吉。

眼前这两个女人,太祸国殃民了一些。

“太子这也算是……”候方域笑道:“我早知道殿下和魏丫头不比寻常,经常眉来眼去的样子。不过,这样自己做主,也真的是叫人觉得匪夷所思啊。”

第二百八十二章会战(18)

候方域的话不出意料之外的引发了两个女人的强烈反弹。

被噼里啪啦的教训一通之后,候方域才想起来,魏清慧和慧梅费珍娥几个,在南京时就认识了寇白门和柳如是。

当然,柳如是还够资格往来,寇白门上门的次数就不多了。

毕竟身份摆在这,魏清慧好歹算是魏岳这个将军的妹子,而且清白人家出身,将来指配的人肯定也是正经的大明官员或是武将。

寇白门是侍妾,晚上抬出河房上的花轿。

这一层就远不如柳如是了,军务大臣和尚书的身边人,虽不是正室,但钱谦益是青天白曰迎娶河东君进门,正室夫人留在无锡根本不管不顾,在南京的只就柳如是一人。

虽不是正室,但其实是和正室一样的,只是没有夫人诰命罢了。

有这个身份,好歹就能登堂入室了。

当天早晨,魏清慧和慧梅几个跟在太子身边,借着这个名目,好歹也走动了几回。

只是秦淮河上的这群,和魏清慧几人实在不是一个世界的人,走动几回后,彼此感觉到隔阂与生疏,也就慢慢淡下来。

不过好歹曾经姐妹相称,候方域话一出口,便是被两个女人驳的猪头一样。

“好好,我不同你们辩。”

候方域笑道:“太子明谕出来,估计马上就要请示南都,只要皇上和皇后不反对,此事就算定局。不过既然这样,魏府估计就得翻修,而且要准备婚事了。”

他掐着手指算了一下,模样倒象个村妇,惹的两个女子放声大笑。不过,候方域却很正经,瞪眼向她们道:“殿下的婚事也是军国大事,你们晓得什么。唉,不过今年是肯定赶不上了,明年上半年挑个吉时吧。”

到这时,连候方域自己也忍不住眉开眼笑了。

确实,太子太精明强干,有时候大家不小心就忽略了他的年纪。不过到底还是未曾娶太子妃,不曾生下皇孙。

只要成亲生下皇孙,皇太子又有这么强的军政实力和威望。

本朝皇帝又极少长寿的,在心里偶尔大逆不道的想一下,似乎今上的身体也是那么康健啊……这里头水深的很,也没办法向两个女人解释,候方域匆匆忙忙的道:“我得去殿下那边等着贺喜,你们俩先安置吧。若是要向魏姑娘贺喜,到时候再说。”

这两人当然不是官眷,不过和魏清慧相识,所以进去贺一下,也是份属应当。

“好,你快些去吧。”

两个女人是由衷的替魏清慧高兴。

魏清慧德才行无一不是上上之选,相貌和她们比当然差了一筹,但在女子之中也算是貌美了,这样一个人,入选东宫正妃,也是理所应当的。

别的不说,护着玉玺千里南下,这心机胆气,还有什么可说的?

只是寇白门在笑时,想起当曰在南京时看到骑白马的皇太子,一时间,还是不知不觉的惆怅起来。

……等候方域到时,太子正殿内外卫士关防俨然,将士们的铁戟上闪烁着寒光,他猛一恍神,差点以为是那个哨官骗了自己。

“候朝宗也来了?”

进了放着木图沙盘的侧殿,朱慈烺瞥了候方域一眼,笑道:“你这厮不是去南京了,怎么又巴巴的跑来?难不成你有千里眼,顺风耳?”

侧殿中诸司主官都在,听了太子拿候方域打趣,众人都是一笑。

除了这些文官之外,三个总镇大将,所有的副总镇都在,除了这些扛金星,披大红披风的高级将领外,还有一些戴银星的营官统带也在。

两个标统最引人注意,一个是勇冠三军,带兵风格和为人一样暴烈的曹庆。

另外一个,则是颇有儒将之风,算计起来却十分精细的张全斌。

两人前一阵都升了标统,三颗银星佩在肩膀上,熠熠生辉,配上深红色的剪裁的十分合身的军服,长可及膝的牛皮军靴,看起来果然是和营官时不同了。

军官的服饰在很多细节上都有不同,营一级和标一级武官的服饰用的面料就完同不同,一看就能分辩的出来。

其实这一点布料皇太子当然不会真的介意,但从下等兵到三等、二等、一等、军士长也就是副棚长,棚长,排长,哨官……一级一级的上来,每隔几级就在很多地方有显著的不同,可能外人只能分的清楚军官和士兵,但本营的将士,一眼看过去就知道了。

都是本乡本土出来的,凭甚庄上的王三当了哨官,脚下踩着牛皮靴子,自己却还是个二等兵,脚上是一双普通的白靴子?见着面了,还得等级低的先打敬礼?

薪俸上的一点区别反而不是太叫人在意了,太子的军营中就是强调竟争,再竟争。不如人,就连衣服都穿的没有人家的好,还叫不出一声亏出来。

一样是七尺高的汉子,何苦要落在人后?

这些由军阶军勋俸禄军姿军服一整套东西培养出来的荣誉感,现在已经是支撑着这支军队不停向上的基石。

除了总镇一级的大将,谁看向这两个标统时,不是一脸的羡慕?

文武均在,候方域也就知道,为什么外殿值守的那些士兵是都是那副表情了。

当下只笑答道:“臣给殿下恭喜。”

“父皇和母后尚未知晓,也不一定就答应。”朱慈烺看了候方域一眼,点头道:“不过既然你给我贺喜,我受了你这一礼就是。”

“是!”

候方域不敢再多说一个字,起身便是后退,就在龚鼎孳身边,悄然站立。

“你倒来的巧了。”

龚鼎孳轻声笑笑,道:“今天大事可真多。”

说着,便是将众人都有提拔奖掖,而皇太子拒不回南京,一激之下,宣布纳魏清慧为妃之事,都是向着候方域一五一十的讲了。

这边皇太子议军务,他们几个不似陈名夏那样对军事上的事也要插一手,事事关心,而是如纯粹的文官一样,对军事上的事十分淡漠,除了自己眼前的一摊子,几乎从不多事。

“怪不得陈百史今天又格外不同,原来又升官了。”

看着陈名夏的模样,候方域微笑道:“他三十还不到吧?最多三十出头,再过几年,准定能入阁大拜,国朝近三百年,也没几个强过他的了。”

“你也不差吧。”龚鼎孳淡淡地道:“你连个副榜还没中,现在也是加了侍郎,还要如何?”

“嗯,皇上和太子殿下天高地厚之恩,为臣者,无以为报。”

提起这个,候方域也是十分高兴。老实说,初执文教之事,他并不上心,甚至觉得是耻辱。固然他自己只是一个秀才生员的身份,但论起诗才文才,举天下也没有几个比他强的。

他的弱项,不过就是八股不强,要不然的话,进士翰林的身份也妥妥的到手了。

但时势比人强,有什么法子呢?

现在一下子就是侍郎,从此之后,衣绯衣,缠玉带,已经是国朝重臣。

对一个举人也没有中的士子来说,这一下岂不是如在梦中?

而况这官还是皇帝给的,足见自己简在帝心,这一下,可有的写信给父亲和朋友们吹嘘了。

“你有待将来吧。”

龚鼎孳微笑道:“我可马上要赶到徐州去了。”

“怎么?”

候方域一震,又看看正与将领们会商的朱慈烺,低声问道:“要大打了不成?”

“当然!”

龚鼎孳笑道:“难道你以为太子就这么干巴巴的把皇上扔在南京,这么不孝?当然是前方要大打出手,他才抽不开身么。”

“这倒也是极佳的理由。”候方域先是点头,接着便是皱眉道:“不过东虏和流贼就要大打出手,南京那边知道消息的复社朋友都是在信中大为鼓舞,十分高兴。咱们这边动手大打,传到后方,会说咱们自己引火烧身。”

“那群腐儒,知道什么?”

龚鼎孳一点也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