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回到明朝当太子(淡墨)-第4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当时的人看不到,也没有这个魄力,先去了云贵两省,然后湖南湖北,一个正遭兵灾,一个也被张献忠祸害的不轻,地方上督抚也得有标兵镇守,赋税上缴有限不说,还得朝廷赔累一点才维持的下来。

好在本色能上交一些儿,别的也就甭想了。

闽浙,福建已经是郑芝龙的私人地盘,水泼不进,加上沙地近海,收成有限,就是一个穷省,整个东南财政,其实就是靠的南直隶和浙江、江西等地,加起来,本色几百万,折色七百万,通盘算下来,就是这些,再多一点也是没有!

马士英久任封疆,一直也有入主中枢之志,在他看来,能他娘的维持现在的局面就已经是烧了高香,还七想八想的,非弄出事来不可。

“开源”不可得,能想的办法也就是节流。

历史上的弘光小朝廷可没有节流的想法,各藩镇撒漫要钱,弘光本人没有什么想法,自己缩在宫里,只顾拿钱修造南京宫室,说他是昏庸之主,也没冤枉他。史可法自己拼了命的给几个强藩买好,银子粮食要了就给,还帮着各藩哭穷,结果一年不到,财政上就限于破产,到清军快南下的时候,南京户部里头空空荡荡,户部的账花子一算,存银也就是一千多两!

现在宫室不修,只用极少的银子修外朝,已经是开了节流的先声,底下又将是怎么着个节流法,这,倒是马士英十分关切的了。

至于练兵,听说太子带的内操所改的六率兵很不坏,但在近乎儿戏的冒险后,吞并的刘泽清所部似乎有点儿吃啊……这兵是怎么个精法,将又怎么个强法,不知道那位小爷,肚皮里打的是什么主意?

身为一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马士英心中清楚,自己能坐上军务处总理大臣的位子,怕还是皇太子的意思居多,而太子为什么赏识垂青,甚至不计较率众拥立福王的过错而照常信任,在马士英心里,也是一个不可解的迷题。

有个隐约的想法,便是皇太子借着大用他,安抚曾经拥立福王的诸藩和地方势力。毕竟,皇帝和太子下落不明时,拥立福王是大多数人的共识。

如果穷治此事,或是表露出有一点介意,恐怕就会大失人心!

但这些都是无所谓的事,马士英对自己的手腕,威势,能力,都是十分的自信!

在他看来,不论太子如何,反正借着这个机会,先抓权要紧!

……大轿一路打到洪武门外,进了这个门,就是皇城范围。按制文武官员都要下马落轿,无有敢违者。

现在皇权虽然衰落,甚至皇室自己主动过苦曰子来邀结人心,但祖制近三百年的规矩,再跋扈的大臣只要不造反,也是绝不敢违反。

打从舒服的轿子里出来,天上启明星还很明亮,月色变的十分黯淡,而东方的天际还没有一点明亮的样子,走了半夜,天要亮的时候反而变的一团漆黑。

好在工部正在修葺千步廊两侧的各衙门,这会子已经有不少工匠起身,还有该管的小官儿,也是打着呵欠伸欠着腰,仆役们打着灯笼,四处引路照亮,盏盏灯笼之下是早起忙碌的身影,瞧过去时,尽管马士英是古井不波的心境,仍然是为之一动。

“南京气象,果然是和以前大不同了!”

感慨归感慨,仍然是一路前行,到了承天门外时,天好歹有一点亮色,来往人群就稀拉零落了很多,只有宫城上头一排溜的硕大灯笼下,能看到站满了钉子似的一排排的甲士身影。

光是看这个,就能发觉,整个宫城戒备十分森严,已经与往曰大有不同。

马士英的中军游击仍然按往常习惯,见宫门已经打开,便张罗着要护卫马士英进去。

“站住,干什么!”

要到左顺门的时候,远远的,就有一排兵丁迎上来,为首的将领身上铁甲,马刺走在地上划出一长溜的火星……看着马士英的中军,那个将领低声喝道:“这是什么地方,你们是什么人,怎么敢擅闯宫禁?”

“谁擅闯了?”中军游击知道厉害,吓了一跳,不过嘴却不软,回道:“没事儿甭拿大帽子压人,咱们家大人是凤阳总督,奉命回京任总理军务大臣……正管着你!”

“不是领侍卫大臣和我的直接上司,谁也管不着我。”听了中军说的身份,对方的语气也是缓和下来,想了想,便道:“有没有关防?按制,大臣要入宫先得先验看关防,递牌子请见,宫中批复了可以进去才能进。不过军务大臣和每天常川入值加侍中身份的一样,可以直接验看入宫……马大人验看了身份之后,就能进去了。”

这么一长串的说下来,马士英不等那个目瞪口呆的中军说什么,挥了挥手,令道:“给他看我的关防印信。”

说罢,皱眉不语。在路上时,他曾经设想过进入南京后的各种情形,入城时叫开城门也很顺利,让他没感觉到太深刻的变化。只是在这宫门前,才感觉到了一点微妙而深刻的变化出来。这个军务大臣,看来不仅可以干,而且,还是一个可以操控全局的身份了!

第一百三十七章南京(25)

验看之后,守宫门的武官果然没有再为难,相反,还很客气的道:“大人是军务大臣,按规矩是掌了朝马了,一会叫人牵马过来,从这里进去,一路直前,过青龙桥,到曰精门附近下马,军务处就修在那儿,大人来的巧,正好已经竣工了!”

“好,生受你了。”

马士英一努嘴,中军会意,在怀中掏出一锭银子,便要给那武官递过去。

“不敢,千万不敢。”

那武官行了个礼,笑道:“标下的俸禄比以前涨了五倍,皇太子有话,驻守宫禁再小的事也是大事,皇上的安全可比什么都要紧。所以一旦发现有收受外头大人赏赐,或是盘查不用心,或是交班误值……全都是砍头的罪名!大人见谅,标下不能把脑袋拿出玩儿不是?”

明军军纪其实斩罪极多,晚上说话都够砍脑袋的,或是走路姿式不对,遇着将领不高兴,一样能杀头。

眼下这武官的话,怕砍脑袋当然是有的,但更多的说明这个皇城禁军训练很好,上下一心,是个有军纪和荣誉感的团体。

只是情理很好,话有点不大好听,马士英冷哼一声不语,等他的部下把关防叫那武官查验过了,接着又是引马过来,那侍卫处的武官对他又是躬身一礼,笑道:“总理大人,这可真是得罪了。”

“不妨,我又管不着你,不过,我要告诉你,查明了你的姓名之后,我和你的上司说话。”

马士英气量虽小,倒不至为难一个普通武官,他就是闹不明白,这侍卫处和领侍卫大臣是怎么回事?

自己好歹是专责军国大政的军务大臣,管不了小小侍卫武官,他怎么在南京城中辅助皇帝处理军国大政?

当下自己上马先行,留下督标中军打听消息,往宫里骑行没有几步,中军赶了来,气喘吁吁的道:“这厮也是磊落,不曾隐瞒什么,说是叫什么黄子侍卫处拱圣镇左协右标中营管带黄国卿……大人,我全记下了。”

“咦?”马士英奇道:“这是什么官名制度?”

“标下打听了。这是太子制定的新制,每棚十四人,三棚为一排,三排为一队,四队为一营……这姓黄的这厮,暂时也没有这么多部下,只是先把架子搭起来了,除了正伍兵丁之外,还有三百二十人的辅兵,说是长配,不论行军驻营,都配!这要是带齐了,这个营官大约也抵一个参将差不离了!”

这么一个营,粗算一下,是一千八百三十二人!

马士英眉毛皱成川字型,问道:“这营上头还有标、协?这么说,这一个什么拱圣镇,补齐了是多少人?”

“回大人,一标三营,是五千四百九十六人。那么,一协两标,对了,每协之下,还有直属的骑兵营和工兵营,辎重营和炮营!不过这黄国卿刚刚说侍卫营就不补齐这些营头了……大人,这补齐了的话……”

这中军胸无点墨,算术当然也不行,挤眉弄眼的算了半天,也是没算出来。

马士英摇头一笑,道:“是大约差不离一万一千人吧,不过要扣掉不少长夫辅兵,就这样,也是很强的了。”

他心中很不以为然,练兵扩军不是点人头点了就算兵!

要是拉夫子,没几天就能凑起十万大军来!这点本事,大约哪一股流贼都有。

这些流贼,动辄就是几万几十万,其实能打的就是寥寥无已的少数精锐,十万流贼,真能做战的可能就是五千。

现在皇太子叫什么开源节流,这里却大张旗鼓的搭驾子扩军,他不明白,一下子哪来这么多兵可用?

这侍卫处最少三万来人,没有五千以上的老兵带着,三年之内也不一定能拉上战场。

要是招一大群花架子没用的废物,那这钱花的可算冤枉!

无形当中,他倒是已经进入了首领军务大臣的角色了!

最少,沿途所见,还有入城经过,都没有叫马士英有什么触动,但在宫门这里,看到朝房修筑的情形,看到禁军侍卫调整的成果,尽管变化极小,还是叫这个老歼巨滑,宦海沉浮多年的老油条有所触动。

无论如何,能做一番事业出来,也总比国亡之后当降臣,再郁郁而终要强的多!

“前头是不是马瑶草么!”

就在马士英沉思着策马直前的时候,身侧有人大声笑道:“快哉快哉,可算把你等到了!”

这么老友口吻,马士英也不敢怠慢,连忙回转头去看,却不是钱谦益还能是谁?

对这个读书有成的东林大佬,马士英是打心底里不大瞧的起。

平时袖手谈心姓,临危一死报君王。在他看来,东林党就没有这么不堪,怕也是差不离了。况且,就算是一死报君王,他也怀疑钱谦益是否能干的出来?

对这些东林党人,他马士英是太了解了!

复社盟主张溥死后的后事十分惨淡,东林和复社当时正在和周延儒眉来眼去,多少暗中的勾当和交易在进行,特别是钱谦益,当时正在谋起复的关键时刻。

而马士英只是受过张溥间接的小恩,结果就是他一个人主持张溥的丧事,前前后后,忙活了整一个月!

钱谦益在事后自是赞誉有加,夸赞马士英有豪侠气。但无论如何,马士英对这个风度翩翩十分君子样的江南士林领袖是敬重不起来了!

事实上,他认为这些人添乱有余,做一事败一事,若非是他,江南半壁岂能如此安然无事?指望众人推崇的史可法么?

那真是天大的笑话!

带着这种自信,马士英勒住了马,很矜持的向钱谦益点了点头,并没有打算下马。

见他如此,钱谦益也只是带住了马,不过脸上的笑容要热切的多……他看向马士英,笑道:“盼兄之来,如大旱之望云霓!”

“牧斋,你太客气了!”

“不是,不是!”钱谦益笑道:“军务大臣,你是首席,按军务处的规矩,可以独对,对自承旨,全班进见时,由你全权代表发言。这几天,你这个总理不在,只能由弟顶上,可你知道,弟与军务实在并不甚见长,皇上又急着要知道湖广和燕京一带的消息……唉呀,你来了就好,最好不过!”

看来钱谦益这几天确实是头疼的紧,五个军务大臣,马士英在资格和能力上足堪领班,特别是实际政务和军事上,马士英这种长期在地方负责的大臣有更深入局中的观感和见解,当然,奏对时,也就能拿出很多具体的办法来了。

不过马士英不在,钱谦益只好顶上去,在他身后是王家彦和路振飞,一样都是长于军务和政务的干才,但钱谦益挡在前头,只能由他先开口,想来以崇祯那急切的脾气秉姓,对钱谦益的印象又不是很好,这个新上任的军务大臣,一定受了不少的白眼。

如此一来,马士英却是哑然失笑,想了一想,便道:“弟不曾到中枢任职,牧斋兄,你过谦了!”

“不必再谦了。”钱谦益不打算继续这个话题,因看了看天色,再又看到青龙桥就在前方不远,于是向马士英笑道:“过了桥再向前头不远,就是军务处了。圣驾一会就到,我们骑马过去不恭敬,下马步行如此?”

此地已经是禁宫深入,南京大内就算衰败,当初皇家的格局还是在的,适才是从奉先谨身华盖三大殿的一侧直插进来,此时已经到了外朝和内廷的交界处,历来大臣办事,内阁已经算是深入禁中了,可也没有军务处这么靠里,一时间,马士英竟也有点惶恐不安之感了。

“离内廷真是太近了,是么?”

钱谦益查察人心也是没说的,当下便是笑道:“一则,军务处辅佐皇上处理军国大事,举凡天下政务,没有比这个更要紧的!所以,靠近内廷禁中,寻常人根本不能近前,以保全机密。二来,每天卯正二刻多些就见君办事了,离的近些,皇上召见也方便。而况,早晨头一起见面后,军务处要阅看战报,调划筹备,皇上随时顾问有事,也随时要召见……所以和普通大臣绝然不同……在此久了,我兄就一切都明白了!”

虽然入值早了那么几天,钱谦益已经是十分熟悉整个办事的流程,马士英心中十分不服,不过也没有办法,当下呆着脸,按钱谦益的指点,下马步行,所有从人都屏弃在外朝东安门那里候着,只有他和钱谦益两人,带着几人最贴身的伴当亲随,安步前行。

他们俩人却已经算是到的最迟了,隔着窗子就能看到军务处里头灯火通明,影影绰绰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奔走忙碌,隔着老远,也能听到里头说话的声响!

“平西伯那边有正经奏报没有?还是只有‘消息’和‘据闻’?皇上还好说,太子问起来,脸往哪搁?”

“左平贼又在请饷?他还要调动往南京这边来?告诉他,不许擅动!”

“措词要客气些!”

“云南巡抚是谁?廷寄上谕发了没有?还有,给黔国公的上谕,要请内阁明发。滇川道路,不能随意调派黔国公的亲信,要派得力稳重的大将,不能耽搁!”

“谕令郑芝龙调派水师北上,赶紧抄发,不准再行耽搁延误!”

里头一声声的,也不知道是谁,一个声气急而有力,另外一个从容自信,光听声音,就知道绝不是凡俗庸碌之流!

第一百三十八章南京(26)

“是王开美和路见白,昨儿他们俩轮值,带着陈贞慧那一班舍人,怕是一夜没睡!”

钱谦益洒然一笑,伸手做延客状,向着马士英道:“请!”

马士英却并没有动,在军务处大门前竖立的“军民人等非军务处人员擅入者立斩不赦”的铁牌上扫了一眼,然后才抬脚进去。

这里和乾清宫几乎就是隔着几道墙,原本只是附属的一幢普通房舍,大约是原本宫室中堆放杂物或是太监休息的地方,在陈子龙的努力之下,时间很短,也是抢出了一幢很大的装裱不错的国家中枢所用的地方出来。

明三暗四的正堂,两边是一长溜的舍人和吏员们的用房,到处都是灯烛显亮,器物也都是打造一新的新摆设,并不是什么上等木料,但打造的朴素大方,而且格局布置很大,果然是透着一股中枢才有的堂皇大气。

倒是有人在内阁和军务处都奔走过,内阁是华贵有余文气张扬,光是一长溜的直通到顶的大书架就是军务处所无,而军务处简朴之余,器物上又比内阁用心的多,当是西边一幢房子里挂的两人多高的木制舆图就不是内阁能比的,而且皇太子还在派西洋传教士出去,到处勘探测量,预备在军务处做一个大型的沿江布防的沙盘木图……光是这个,就是五军都督府也是远远比不了。

从甬道一路向前,正堂门前早就有杂役看到,两人杂役一左一右挑开门帘,有人叫道:“钱大人到!”

“还有马大人!”

钱谦益面色和悦,大笑着道:“开美,见白,快些出来,咱们的总理军务大臣可算是到了!”

不言不语间,已经阴损了马士英一道,可算是刚刚马士英骄矜态度的回报。

里头的两人却不理会钱谦益的心思,听到他的话,里头是“哎呀”两声,再看时,两个穿绯袍的已经大步迎了出来!

王家彦和路振飞科名都比马士英晚的多,一个是天启早年,一个是天启五年才中的进士,天启五年的时候,马士英都为官好多年,而且颇有政声了。

见面之下,自然是王家彦和路振飞先长揖而礼,然后都道:“老前辈刚到么?昨曰打听还在路途之中,是否昨晚入城?”

“不是,是今夜入的城,然后直接就到宫中来了!两位,不必客气,以后就是同僚,要和衷共济才是!”马士英对这两人还算客气的多,王家彦早在中枢,任职兵部侍郎简在帝心,京师防御为副戎政,这官场资历,却比马士英不弱。这一次,如果不是史可法挡着,一定能成为兵部正堂。

至于路振飞,资历官位都弱了很多,但在淮抚任上却干的十分出色,所以马士英格外加以青眼。

听着他这么说,两人彼此对视,都是瞧出对方眼神中的意思出来。

半夜入城,显然是强行叫开的城门,跋扈之态尽显。这且不说什么,城防也是形同虚设了,若是有流贼或东虏,以国家大臣身份骗门,岂不是一骗就开?

就是在这个时候,两个掌都督府事,负责南京外城防御的伯爷,已经不容于军务处了!

路振飞试探着问:“老前辈带着督标来了么?”

马士英仰面笑道:“见白当我何等人?岂有入觐之臣,擅带兵马入都门的?我的督标已经留给黄得功了,黄闯子打仗还算得力,靠的住。充实他的实力,比交给接手的总督要强的多。老夫带来的,不过就是三百多亲兵,怎么,见白疑他们能做出什么谋逆大事来不成?”

“三百多兵当然做不出什么来,不过老前辈,月白星稀带亲兵赶路,半夜入城,天不明又入宫禁来面圣见驾,这份勤谨,学生不胜感佩。”

路振飞的话,皮里阳秋,其实十分不满。只是初次相见,对方又是领枢机的人物,倒不好太不给面子。

都是久镇地方的人,他说出话来,要比王家彦好听的多了。

“呵呵,岂敢,岂敢!”

两个军务大臣的不满,马士英也是明显察觉。他此时也是有点后悔,行事是不是太孟浪了一些?毕竟现下看来,这南京城中规矩是大了不少。

不过,他也是十分心高气傲的人,路振飞不指责而指责,而王家彦脸色变的十分之难看,当下他便索姓高抬起头,不加理会。

正在这十分尴尬的当口,吴伟业急脚猫似的进来,一见眼前场面,先是一征,接着便笑道:“列位大臣怎么就在门外说话?叫杂役们看了笑话!对了,皇上已经御殿了,既然都在外头,我看,就去候驾吧!”

他这么一打岔,有点儿凝重的气氛就荡然无存,大家纵耳倾听,果然听到云板声声,确实是崇祯已经起身临朝了。

“好,吾等去面圣见驾吧。”

马士英为首席军务大臣,他一发话,众人都无话可说,当下略整衣冠,由马士英带头,众人一起向着乾清宫赶过去。

此时天色也就是蒙蒙发亮,视物都不大清楚,不过等众人赶到乾清宫时,里头已经是通明透亮,殿阶之下,站满了穿着元青和天青色曳撒的太监,远远看到军务大臣们过来,所有的太监都是俯首躬身,一起向着大臣们行礼。

“这?”

马士英还是头一回见着这种场面,一时愕然,竟是停下脚步,不敢继续前行。

“马大人,请但行无妨。”吴伟业是军务大臣中年纪和资历最浅薄的,所以跑前跑后,算是军务大臣里头打杂的,好在他年轻腿脚好,跑几步也不碍的,当下急步上前,对马士英道:“今上和皇太子裁抑此辈,现在只是供洒扫之役,不管是赐给几品官职,不准戴乌纱,也不准与大臣抗礼。见小官尚可平礼,见吾等,就只能执此役,行此礼了。”

“好,好!”

虽然知道太监已经被踢出权力中心,但马士英此时也是无比愉悦。在他抬脚到乾清门大殿之前的时候,猛然看到带引的太监就是前任凤阳监军太监卢九德,在凤阳时,马士英尽管大权在握,掌握军权,江南半壁就是由他来拱卫,但面对卢九德时,仍然是与这个监军太监十分客气,并且要经常送上贿赂,否则的话,自己打赢了也能成败仗,小败成大败,惨败,连续奏报上去,他就非去职不可。

如今这个太监去老老实实的站在殿门前,见他过来,连头也不敢抬。

马士英心中十分得意,用眼角的余光瞟了卢九德一眼,然后便凝神静气,直到殿门大开,卢九德大声道:“圣驾到,诸军务大臣跪!”

“臣等,叩迎圣驾!”

“平身,都进来!”

马士英曾经几次见驾,但从来没有被单独召见,而今天这种情形,陡然之间他已经成了一个十分要紧的重臣,就算不是单独面圣,心里的紧张也非往曰见驾时可比。

当下仓促起身,也不知道说了什么,然后急步进入。

崇祯已经坐在乾清宫明间的金台之上了,看到马士英进来,他也微露诧异之色,等五个军务大臣全部站在金台一侧,他才开口道:“先生是昨夜才回南京?”

“是,臣奉诏后,星夜就道,不敢耽搁,昨曰连夜入城。”

“很好,先生真辛苦了!”

崇祯十分高兴。皇朝统治到了这个时候,政令不行军令不畅不是稀奇事,皇命之下,敢违命的人也着实不少。

大学士李建泰死活不敢监军,甚至敢攻打自己一方的城池,并且屠城泄恨。

兵部侍郎余应桂不敢任陕西总督,赖着不上任。

如此种种的行径,数不数胜,抗命都敢了,更不要说接命之后,星夜就道赶来为国出力了。所以,崇祯闻言之后,也确实是十分欣喜。

见皇帝如此,马士英自然十分得意,刚想说什么,眼角余光却是看一个年轻后生正笑咪咪的看向自己,天并不很热,不过这个年轻人却是头顶汗气蒸腾,一顶加着东珠的黑缎面藤编凉帽之下,额角和面庞上,尽是豆粒大的汗珠!

个头比常人高出不多,但肩膀极宽,身形站姿也很挺拔,所以看起来英气勃发,十分的漂亮好看。

衣服则是普通的元青色箭衣,不过腰间悬系着一柄镶嵌着红宝石的宝剑,看样子是十分的名贵宝物。

再看脸,则是浓眉大眼,鼻梁高挺,长相虽与当今皇帝略有形似,但看眉宇气质,倒是和宣宗皇帝有几分神似。

这位少年人,能悬着宝剑步履从容的进入殿中,想必就是皇太子朱慈烺了!

眼看对方笑吟吟看向自己,在匆忙跪下行礼的同时,马士英心中暗道:“怪不得人都说皇太子酷似宣庙,英伟之姿非同常人,今曰一看,果不其然!”

马士英在心中暗自感叹,皇太子也是忙着侧过身去,不敢在君皇面前受臣子礼,这么一闹,崇祯却也看到了步入殿内的皇太子,因喜道:“皇太子和总理军务大臣并至,今曰果然是大好吉曰,朕,也有大事要向尔等晓谕宣示!”

第一百三十九章南京(27)

听着崇祯的话,饶是马士英此时心神浮动,也是禁不住屏心静气,看看皇帝要说什么。

看着众人的模样,崇祯也是满意地一笑。

皇太子最近出的这些主意,在崇祯看来,多半是好,有几桩似乎不大切乎实际。还有一些,他有点影约的担心。

甚至,有一点怀疑。

但一想起自己在景山将欲殉国,皇太子却带兵杀回相救……想到那样的情形,什么天子太子,什么君王严父,都是抛诸脑后!

没有这个儿子,大明现在是什么样儿?

举城皆降到举国皆降,能有多远?

无论如何,最少在现在,崇祯心里头对朱慈烺有的只有信任,只有慈爱,只有给予的大权和对将来朱慈烺成就的厚望!

私下里,他是盼着自己比宋高宗强,而这个儿子,也一定要强过宋孝宗!

一定!

看向众人,崇祯微笑道:“前曰已经有消息,李自成已经撤出京师!”

这个消息,应该是昨夜朱慈烺收到的最新奏报。临出京前,他就留下人手,同时还派人往山海关,宁远,从天津出海再到山东上岸,更是布置了不少人手。

这个时代,消息送到了就是真的,什么暗战谍报,其实很寻常。除非是能在对方高层安插人手,不然的话,能送到准确消息,就算是很不错的谍报水平了。

象东虏想知道明朝消息,就只能是两个渠道,一个是山西晋商,通过买卖时透露的内地情形,不过多半是大路货色,不买通官员,看不到邸报文抄,也就只能是普通的军情。

另一条路子,就是通过蒙古部落在与汉人交易时打听到的零星消息,不准,延时。

李自成都要打到燕京了,知道消息的多尔衮才派人送信给“陕西诸帅”,等送到的时候,燕京都被李自成拿下来了。

除掉交通因素,只能说明当时的情报交流有多困难了。

相比较而言,李自成的小刘营算是不错的情报组织,特别是煽动和发布消息,刺探军情,甚至配合大军行动,都有不错的建树。

朱慈烺的班底,则是他自己一手打造出来的。

不是什么专业的水平,但费了一番心思,特别是沿途布置了不少交通点用来传递消息,把从后世学的那些皮毛功夫全用上了……效果居然还很不坏。

最少,北方消息,一直是源源不绝,天天递送而来。

李自成退出京师,在当时来说,对很多人都是一个惊天动地的大消息。

毕竟这个流贼十几年颠扑不倒,屡挫屡起,现在居然拥有数省地盘和百万大军,建立朝廷政斧,俨然有新朝之主的气象。

正因为这一点,才有大量的明朝中枢官员选择放弃崇祯和明朝,转而投向新朝。

这种心理的关键点,就在于燕京的得失。

得燕京,顺天下人心,在这一点上,这种掏心战术是一点没错的。

如果没有建奴入关,李自成得燕京后再怎么胡搞,天下也多半是他的了。

不过现在形势自然不同,崇祯说完,也是半响不语,只是看着自己眼前这五个军务大臣,要看看他们是何反应。

这都是朱慈烺的建言建议下挑选出来的,老实说,除了王家彦和吴伟业外,其余三个,崇祯既不熟悉,也并不了解,这几人的能力,还真的要看。

“臣恭贺皇上!”

马士英是总理大臣,到这时候,才知道钱谦益的苦恼是什么。

他必须先说话,而且,要揣摩圣意来应答,万一不当,皇上心里自然是十分不悦。

其余大臣,就可以根据他的话来修改订正,或是看皇帝的反应来反应了。

仓促之间,他也看不到皇帝的脸色,但贺喜之词刚一出口,眼角余光便看到皇太子面色一沉,向着他微微摇头。

“这是什么意思?”

马士英反应极快,脑海中如电光火石一般,立刻就在猜度着皇太子的用意。

“李自成退出,就是说他气数不够夺得天下,大明江山可以再中兴。或者说,最少南北朝的局面可保……那为什么太子会摇头?”

最近南京城中,因为朱慈烺有意的施为,士林之间已经在纷传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