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城下-第7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公主美姿容,当得起沉鱼落雁、碧玉羞花二词。”三十岁出头的人说,一脸痴汉的表情,“若是有幸能亲眼目睹公主真容,老奴此生死而无憾。”

  “公主已经婚配,早已不再是处子之身。”满脸都是褶的人说,又添了下下唇,“但是,能一饱芳容,也是极好的。”

  我实在听不下去那几个人的污秽之词,抱着杜甫和杜筠想要离开,但是人太多,根本无法移动。

  我只好站在花楼的尾端,花楼往前走的地方,顺势出去。

  

第287章 跌入水中

  霍国公主依旧在舞蹈,舞蹈节奏比刚才慢了许多,似乎是已经心灰意冷;反抗不了命运的不公,也无力改变现实。

  花楼也从开始的“缓慢向外移动”变成快速向外移动。

  这时,丝绦忽然从根源处断裂,霍国公主原本在空中荡着,丝绦断开的时候,她整个人被甩了出去、直接坠进了不远处的芙蓉园里。

  我吓了一跳,这是什么情况,怎么还会出现意外呢?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人群中又迸发出了一顿热烈的掌声。

  “好一个举身赴清池!”一脸褶的中年人说。

  “公主果然工于舞技!”长着络腮胡、一脸猥琐的人说。

  我恍然大悟,原来这是故意的。

  我忍不住也跟着拍手叫好。

  喝彩声不绝于耳、经久不息,这时,一个熟悉的身影忽然花楼的甲板上一跃而起。

  训练两年让我本能地时刻处于战备阶段——我立刻注意到了那个人影。

  我看着那个人跟着跳进芙蓉园,坠进院子里的一瞬间,我看到那个人居然是裴虚几。

  花楼已经移动出很远了,很多人也跟随着花楼离开;街道一下子开阔了很多。

  我抱着杜甫和杜筠转身,快步往芙蓉园走去。

  “阿爷?”一直没说话的杜筠说,“你觉得刚刚那个是故意的吗?”

  “我也不知道。”我说,抱着他俩越走越快、干脆跑了起来,“先过去看看什么情况。”

  “我看着不像。”杜筠看着前方,说,“那根丝绦明显是坠断了,不然怎么可能会从根源处断呢?”

  他说的有道理,我到底刚刚我怎么没有发现呢?

  如果是故意的话,直接松手显然比割断丝绦更安全也更节省时间——而霍国的丝绦明显是挣断了。

  已经到了芙蓉园门口,刚走进去就看到一个男子正抱着穿了一身霓裳羽衣的霍国公主。

  两个人浑身都湿透了,发髻也松松垮垮的垂了下来;霍国更是冻得瑟瑟发抖。

  “嗣业?”裴虚几看到我,愣了一下。

  “佑卿兄。”我赶忙把杜甫和杜筠放下,把身上的裘皮外袍拽下来、裹在霍国的身上,“你快带公主去沐浴更衣,不然怕是要得风寒了!”

  “多谢!”裴虚几把裘皮外袍包裹着霍国公主身上,快步往街上走去。

  “果然是这样。”杜筠一脸我早就料到了的表情。

  “嗯。”我应声,抱起他俩准备回去折回去,应该还来的及看花楼剩下的表演。

  “阿爷,我们去看舞狮吧?”杜甫C了一句,他嘴里的糖才刚刚吃完,“之前听阿爷说,这边上元节的时候会有舞狮表演。”

  “那我们走反了,那个应该在皇城附近。”杜筠说。

  “还有舞狮表演?”我一愣。

  来的时候姚旭只说有花灯、花楼游行,并没有提到有舞狮子的。

  舞狮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体育活动,起源于南北朝时期;南朝宋文帝时期,交州刺史擅和之奉命伐林邑,林邑王范阳抵抗时,使用了象军。

  象军由一群训练有素的大象组成,士兵们手持着长矛骑在又高又大的象背上,而宋朝使用的都是一些刀剑之类的短兵器;别说和地方决一死战,连对方的边儿都够不着。

  战局变成了一边倒,林邑军势如破竹;本来是来讨伐叛逆的,没想到被打成了狗。

  宋军的先锋官一看,这样不是个办法,眼看着就要全军覆灭了,他忽然计上心来。

  他觉得百兽都害怕狮子,大象大概也不会例外。

  于是,连夜用面、麻等做成了许多假狮子,涂上五颜六色,又特别张大了嘴巴。

  每一个“狮子”由两个战士披架着,隐伏草丛中。他还在预定的战场周围,挖了不少又深又大的陷井。敌方驱象军来攻,宗悫用弓放出了假狮子,这种“雄狮”一个个翻动着斗大的血口,张牙舞爪直奔大象。

  大象受到了惊吓,本能地四下逃窜,宋军指挥官见状,立刻指挥士兵万弩齐放,受惊的大象顿时没命地向四处奔跑,继而纷纷掉进了附近的陷阱里;坐骑受到了影响,骑在大象上的士兵也好不哪儿去。

  他们原本擅长的就是远距离攻击,近身格斗的时候一个个溃不成军,人和象都被活捉了。

  假狮子既鼓舞了士气,在对战中还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舞狮开始军队中流行,作为出征之前的一种鼓舞——功能类似于军鼓。

  后来渐渐的传入了寻常百姓家,每逢佳节的时候都会有舞狮子的队伍,为佳节助兴。

  我原本以为也就过年和中秋节会有,没想到上元节也有。

  “是啊,至尊陛下很喜欢热闹,舞狮这种特别热闹的活动,怎么可能会少呢?”杜甫说,“不光有舞狮,还有抛绣球、杂耍。”

  “还有抛绣球和杂耍?”我更懵了。

  抛绣球不都是传说中招亲时使用的吗?

  “对啊,抛绣球阿爷没有见过吗?”杜甫问,看到我摇了摇头,之后介绍说,“就是在两根很高的立柱中间扯一根绳子,一个人抱着绣球在绳子中间走过去。”

  那不是走钢丝吗,怎么变成抛绣球了?

  “这个人走到绳子中间的时候需要在上面表演一段绝活儿,”杜筠看到我的表情后,解释说,“比如双脚走上则改成单脚走绳子,绣球放在自己的脖子后面,还得保证这一段动作坐下来,绣球不掉。”

  这一套技术含量很高啊!

  古代人还真是会玩儿。

  “做完之后,捡起绣球继续往另一端走。”杜筠说,“走到绳子尽头的时候把绣球抛进人群,据说捡到绣球的人,在未来的一年能得到上帝的庇佑、事事顺心,其实就是讨一个好彩头。”

  虽然知道他说的是“昊天上帝”,但是听到“上帝”两个字的时候,我还是觉得很出戏。

  “我们得赶快过去了,过一会儿就该抛绣球了。”杜筠说,难得看他对一件事情这么上心。

  “嗯。”我应声,抱着他俩往皇城的方向走。

  

第288章 上元舞狮

  我还是两年前应征的时候,来过皇城边儿上一次。

  那个时候是早上,皇城周围几乎没什么人。

  我们穿越人山人海来到大明宫外城墙的时候,舞狮的队伍已经开始了。

  中间是一个大大的圆形空地,已经被围观群众围了个水泄不通,我抱着杜甫和杜筠站在人群外围,刚好可以看个清楚;我又一次感觉到,身高高了还是有好处的,最起码就算过得很远、也可以看清,俗话说得好“站的高、望的远”。

  空地上有两头狮子和一名“训兽员”——也就是俗称的武士,以及若干的辅助工具。

  在空地边缘放着一辆大板车,班车上摆着很多矮桌和一些不知道干吗用的方形东西;那种方形东西看起来很像是木制的,应该是为了垫什么东西。

  那名武士身穿裘皮劲装,衣服贴合着他的身形,裁剪的十分得体;那看起来是胡服,而且还是看起来造价很高的胡服。

  他的头上带着一顶毛茸茸的帽子,帽子边上还有垂下来的珠帘装饰;他看起来也就二十岁出头,由于皮肤有些黑,年纪甚至可能还要比看起来要小一些。

  明明是冬天,他穿的衣服看起来却有些单薄,隔着衣服都能看清胳膊上的肌R线条。

  他手持绣球,绣球上还坠着铃铛,晃起来清脆的响;他在两头狮子中的一头面前晃动着绣球,时不时的还虚晃一下。

  两头狮子果然“上当”,追着武士手里的绣球不放;鼓声密集了起来,两头狮子随着鼓点翘首仰视——几乎是同时、前肢一跃而起。

  武士显然也是“老江湖”,绣球一晃就躲过了两头狮子的“血盆大口”。

  两头狮子发现来硬的不行,只能智取;这个时候鼓点声慢了下来;其中一头狮子回头低顾、仿佛在打量周围的环境,另一头狮子则是摇头摆尾,似乎在吸引武士的注意。

  武士也“上了当”,他拿着绣球,走近摇头摆尾的那头狮子身旁,绣球直接放在了他的眼前。

  这个时候鼓声轻的几乎听不清,回头低顾的狮子变成了回首匍伏;摇头摆尾的狮子则是又张开了血盆大口。

  绣球眼看着就要被吞入腹中,只见武士一掌拍在狮子的背上、借力将自己整个人弹了起来,骑到了另一头狮子的背上。

  “好!”杜甫拍着自己嫩白的小手,兴奋地叫!

  我也看的热血沸腾,如果不是抱着他俩的话,我也很想给武士鼓个掌。

  骑到了另一头狮子的背上的武士还来不及坐稳,骑乘的那头狮子抬起前爪、他顺着狮子背部的铠甲滑落在地;落地的一瞬间,他抱着绣球在地上翻了个筋斗。

  两头狮子还是没能吃到绣球,它俩不干了,其中一个在****自己前爪的毛发,另一头则匍匐在地上、用后脚搔头。

  武士走过去,晃动了下绣球,****自己前爪毛发的那头狮子,抬头看了他一眼,继续****自己前爪的毛发;用后脚搔头的那头狮子,任凭武士怎么逗弄,也不肯再看他一眼。

  人群哈哈大笑,武士挠挠头,把绣球直接从地上滚到了它们身边;用后脚搔头的狮子立刻从地上弹了起来,想去咬那个绣球。

  武士从地上一个筋斗翻过去、拿起来那个绣球。

  两头狮子争先恐后的奔着绣球而去,鼓声又扬了起来;一头狮子扬起前爪扑过去,结果扑了个空。

  另一头狮子则匍匐在地上,看起来蓄势待发。

  这时,旁边的人开始搭矮桌,他们把木制的正方体做底儿,把矮桌搭在了上面,像叠罗汉一样,他们把那些矮桌搭成了一个足有十米高的台子。

  武士引导者两头狮子往桌子旁边去,他走两步退一步,一步一步的登上高台;狮子被诱导着、跟着他爬上了楼台。

  武士一直晃动着绣球,两头狮子一直跟着他;鼓点声越来越急,震得我的心都砰砰直跳。

  他们终于爬到了高台的最高点,武士站在中间、把球球往上一抛;我本来有两头狮子会抬起前脚去够那个绣球,但是并没有,两头狮子的口中分别吐出了一条长长的红布联。

  右边是:“三五良宵,花灯吐艳映新春”。

  左边那条是:“一年初望,明月生辉度佳节。”

  “好!”

  喝彩声轰地响了起来!

  “再来一个!”“再来一次!”

  武士低头,把右手抵在左胸前,这是典型的胡族礼仪;原来他应该是个胡人。

  两边扮狮子的舞者也把狮子头拿了下来,清一水儿的少年。

  那几个少年也把手抵在胸前。

  这是要谢幕了。

  旁边一个大叔大喝一声“好”,噼里啪啦的鼓掌。

  周围的人也跟着鼓起掌。

  我看着那个大叔,那个大叔的侧脸看起来居然有点像裴虚几。

  他穿了一身深色的圆领长袍,腰带上挂着金鱼袋和香囊。

  要知道唐朝只有三个以上的人才可以佩戴金鱼带,这个大叔明显权势显赫。

  “这位小友,可是有话要和老夫说?”他目视前方,说,看到我没有回答,偏过头看着我。

  “请恕晚辈失礼。”我把杜甫和杜筠放下,拱手说,“晚辈无意冒犯,只是感觉前辈很像晚辈的朋友。”

  “裴翁爷?”杜筠看着那个大叔,开口说。

  “阿筠?”那个大叔看到杜筠之后,愣了一瞬,“两年不见,你已经长这么大了?”

  裴翁爷,难不成他真的是裴虚几的老爹?

  “晚辈杜展,”我拱手,自我介绍,“前辈可是裴世伯?”

  “正是老夫。”裴虚几的老爹摸着山羊胡,坦然的笑,“你便是梓楠义子阿展?”

  “是。”我拱手说。

  “看起来还不错。”他说,不知道是在喃喃自语,还是在说给我听。

  他抱起杜筠,“数日不见,消瘦了很多啊。”

  “筠只是最近长身体,所以看起来略显消瘦。”杜筠说,他冲着裴老爹笑。

  他跟我都没这么亲。我腹诽。

  记得姚旭之前提到过裴虚几的老爹字幼平,和杜楠、阿攸以及姚旭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兄弟。

  

第289章 绣球表演

  看完了舞狮之后,裴老爹抱着杜筠往抛绣球那里走;那边更是被围了个水泄不通,只不过由于表演位置比较高,反而不影响观看。

  不知道他们是故意这样设置的,还只是碰巧,舞狮刚结束,抛绣球这里就开始了;正在我胡思乱想的时候,忽然发现表演的那群人,好像就是刚刚舞狮的那群“狮子”。

  两个地方相隔不远,都在皇城边儿上。

  唐朝的抛绣球类似于踩钢丝,我看的那个那么眼熟的绣球,怎么看都像是舞狮那个人刚刚用过的。

  城墙门口竖了两根足有一个人那么粗的木G,木G足有十几米高;两个木G的最底下弄了根横G,横G两段和竖立的那个木G之间又连接上了两个木条,形成了一个三角形。

  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

  古代人很早就知道把房间中间的横梁两侧加上三角形支撑房顶。

  两根木G的顶端分别有一个一尺见方的平台,平台是用木板制作的,木板的下方还有一个斜钉着的木条,也是做成了三角形。

  踩钢丝表演,我在现世也是看过的,如果是两座悬崖之间的话,直接从一个山头到另一个山头就可以。

  但是他这种是那种平地搭起来的高台,这种的两端都会有可以爬上爬下的楼梯;但是,他们这个只是两根木头柱子。

  正在我纳闷那个人该怎么爬上去的时候,旁边一个人推车梯子车走了过来。

  那是一个装有两个轮儿的方形车子,看起来也就在一米左右;车子下端有轮子可以活动,上面的梯子是用粗粗的竹竿制作的。

  梯子的历史由来已久,在远古时代就有它的出现了;据说最早的梯子是由河姆渡原始居民发明的,距现世约有五六千年的历史——距今也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

  随着自然界的演化,人类逐渐走上了与其他动物不同的进化道路;进化为直立行走的后果,就是攀爬等技能退化。

  为了能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下生存,为了能逃避许多凶猛动物的进攻,登高成为早期人类的生存和安全的需要。

  于是,早期人类把爬树登高和天然斜坡作为登高的辅助条件进行攀爬活动,河姆渡原始居民受到天然条件的启发,发明了最早的梯子。

  据后世学者的观念,他们认为正是受到上述两方面的启发——树干攀爬和斜坡攀爬,梯子和楼梯得以产生。

  早时候的梯子只是为了攀爬到高处,大部分是固定死的;而且稳定性也不是很好。

  鲁班同学借鉴了河姆渡原始居民的梯子概念,发明、制作成了云梯。

  云梯后世又称为过墙梯,有的种类其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云梯上还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有的带有用滑轮升降设备。

  云梯另外一个用途可以登高望远侦探敌情。

  这么看来,鲁班搞不好也是穿越来的,根据锯齿状叶片发明了锯子,根据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发明的梯子;除此之外,传统木工所使用的如墨斗、刨子、钻子,以及凿子、铲子,锯子也都是他发明的。

  那个抛绣球的人已经顺着车子爬上了高台。

  我看着上方的那个,感觉他就是刚刚那个驯化狮子的武士。

  “达瓦孜。”裴幼平老爹说,“阿展可知道达瓦孜?”

  “展不知。”我说,达瓦孜是什么鬼,压根儿就没听说过好吗?

  “就是抛绣球的回鹘语。”裴老爹说,“达瓦孜据说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

  踩钢丝这项运动起源于维吾尔族,这个我倒是有所耳闻。

  但是没想到唐朝的时候都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了,那到后世算下来,岂不是得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据说最早是为了方便拿东西。”裴老爹说,听着我就觉得不大像,那东西跟踩钢丝有什么关系吗。

  “两棵胡杨树之间相隔并不远,但是从这棵树上下来去另一个树上爬的话,会比较麻烦。”裴老爹说,“于是当时的回鹘人在两棵树之间系上绳子,方便来回走动。”

  “翁爷,为什么要在爬树呢?”杜筠问,我也想问这个问题。

  “他们把东西放在树上啊?”裴老爹说。

  我怎么看都感觉他这个“据说”是临时杜撰出来忽悠我们的……

  这个时候那边表演者已经到了平台之上。

  他的手里抱着那个叮当乱响的绣球,迈出了脚。

  第一步稳稳的踩在了绳子上,只有成年人一根手指粗细的绳子看着就不怎么结实;接着他抬起另一只脚,踩在绳子上。

  人群中爆发出了一阵热烈的掌声,夹杂着喝彩声,比刚刚看舞狮子的时候声音更盛。

  那个人抱着绣球走着两步,忽然把绣球放在了绳子上,让我惊奇的是,那原本就是一个圆形的球,居然没掉下来。

  更让我惊奇的还在后面,那个人把球放在绳子上之后,也慢慢地蹲了下来,他双手握住绳子——整个人忽然倒立了起来。

  别说在绳子上倒立了,在平地上倒立,一般人也没有办法这么迅速地就倒立过来。

  “好——!”裴老爹鼓掌,他把杜筠夹在胳膊肘的位置,噼里啪啦的鼓掌。

  我也跟着鼓掌,难怪这边儿人都热情比刚刚舞狮子的时候还要高涨,原来是因为这边的节目,确实比那边要精彩。

  这时候,他用嘴含起绣球,直接了上去,接着他用一只脚接住了绣球。

  球球在他脚上仿佛有了生命一样,无论他怎么踢那个球那个球就是不愿意离开他的脚附近。

  人群都沸腾了。

  见过用手玩球的,头一次见用脚玩球的;就算见过用脚玩球的,也很少有人见过倒立着用脚玩球的吧?

  这都不能算作是杂技了,这简直就是“仙术”。

  那个人忽然把球踢了出去,球准确的掉在了绳子上,他抓起绣球,一个侧空翻、稳稳地落在绳子上,变成了正立状态。

  这样都可以,这家伙真的是地球人吗?

  

第290章 上元尾声

  不仅如此。

  他站直之后,一个“助手”向上扔了三枚J蛋大小的东西。

  我仔细辨认了一下,那三个好像就是J蛋。

  那个疑似逗弄狮子的武士的小哥并没有直接伸手接住那些J蛋,而是直接抛了起来。

  抛J蛋我在后市也不是没见过,但是我头一次见踩着钢丝绳抛J蛋的。

  踩钢丝的时候,有好多人因为中心不稳,都需要拿一根横杆来保持平衡;这哥们儿可到好,不仅不拿横杆儿,还拿着绣球;拿着绣球也就罢了,还一言不合就倒立、一言不合抛J蛋。

  “好!”

  “太厉害了!”

  观众特别买账,就想看这么惊险又刺激的。

  我忽然的心疼那个小哥,万一不小心摔下了怎么办?

  这么高,掉下来肯定挂了。

  我看着那个小哥,这时,绳子上的绣球蓦地掉了下来。

  原本闹腾的特别欢实的观众忽然鸦雀无声。

  我看着那个坠落下来的绣球,心想,那个绣球早就该掉下来了。

  绳子才有多大的受力面啊,他在上面又是倒立又是扔J蛋的,不掉都对不起那根绳子啊。

  那个小哥也愣了,手里的动作一顿、J蛋直接掉在了地上。

  “啪”的一声,清脆的响声瞬间激起了千层浪。

  “怎么还能把绣球掉下来呢?!”

  人群中议论声大了起来。

  “就是!这可是一年头当中讨好彩头的节目!”

  “连这个都表演不好,这群艺伎还有什么用?”

  ……

  我环顾周围,除了裴老爹之外,所有人都在指责小哥以及他的团队。

  我轻声叹了口气,人性如此。

  如果表演的好,是应该的,会获得掌声;如果表演的不好,则是罪恶深重。

  毫无理由的指责就会铺天盖地而来。

  绣球还没有落地。

  这时,旁边的裴老爹忽然说:“嗣业,阿筠给你。”

  我懵了一下,接过杜筠,只见裴老爹一跃而起,直接跳进了柱子旁的空地里;我不知道他是怎么过去的,没看到他借助任何工具,也没看到他从哪里借力。

  他跳到绣球即将掉落下的地点、接到了绣球;接着一个侧身转,把绣球抛了上去。

  他看似没怎么用力,但是绣球却直接飞上了近十米的高空。

  小哥见状,立刻一个猴子捞月——他把腿盘在绳子上、倒立过来,准确地接到了绣球。

  人群中忽然又安静了下来,紧接着又是一阵喝彩声。

  “那不是国舅爷吗?”人群中有一个眼尖的人认出了裴老爹。

  “真的是国舅爷!”有人附和到。

  “国舅爷?”不远处一个问旁边的人。

  “前太子少傅裴渐冉。”旁边的一个山羊胡的老者说,“这么有名的人你都不认识吗?”

  “裴渐冉?”那个人追问。

  “对啊。”山羊胡的老者说,压低声音,“当初帮助至尊陛下诛杀韦后等人,可谓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一懵,裴家不是中立的吗?

  怎么跟玄宗站在统一战线了?

  难道说,裴老爹一直没有跟裴虚几等人提起过——他一直把裴虚几蒙在鼓里?

  “不过,他看起来老当益壮,怎么会成为‘前’太子少傅呢?”那个人反问。

  “裴少傅本就不足天命之年,四十五岁那年跟前至尊陛下请辞了。”山羊胡的老者说,“长子自小和霍国公主有婚约,请辞第二年,俩人成婚。”

  大叔知道的真是够详细的。我腹诽。

  “裴少傅是个聪明人。”山羊胡的老者接着说,“伴君如伴虎,虽然确有功绩在身,难念不会被卷入纷争。”

  “哦!”那个人一脸若有所思的应声,“君子当如此,知进退明得失。”

  “是啊。”山羊胡的人随口附和。

  说话间,裴老爹已经走了回来。

  我下一次的抬头,看向上方。

  “武士”小哥已经走到了另一头,他背对着观众,把花球路过头顶,大喊一声:“上元如意!”

  喊完之后,她把花球抛了下来。

  花球划了一个弧,掉落了下来;预定落地点附近的人纷纷靠了过去,伸手去够那个球。

  裴老爹已经到了面前,他接过杜筠,笑呵呵的:“最近身子骨不好,好久没练了。”

  我忽然有一种裴老爹行侠仗义回来的感觉。

  “翁爷,你好厉害!”杜筠一脸佩服的说,“等我长大了,教我好不好?”

  “你阿爷就在边儿上,不跟专业的人士取经,倒要跟我一个糟老头子学?”裴老爹戏谑地说,他看着我,“再陪我一个糟老头子走走?”

  “世伯说哪儿的话,”我客套道,“展还要麻烦世伯做向导呢。”

  “哈哈。”裴老爹哈哈大笑一声,抱着杜筠走在前面。

  —

  往前走了没一会儿,又看到了刚刚那艘“花楼”。

  花楼上表演飞天舞的女子都落了下来,甲板上换上了一群草绿色衣裙的女子。

  她们穿得齐腰襦裙,束带为了便于活动,剪的很短;她们梳着高高的发髻,发髻上配着布艺桃花的装饰。

  上身的襦袖做成了后世常见的荷叶袖,而且还是七分的;下身的裙子跄跄及地,随着手举过头顶的动作,脚下穿着的椭圆形木屐就露了出来。

  她们双手端着一朵扎成莲花形状的花灯,花灯里面点着蜡烛;蜡烛在唐朝可是个奢侈品,寻常百姓家想用也用不起。

  不过,就算能用得起的富商家里也用不到,这些都是皇室专供的。

  她们端着花灯,缓慢地起舞;荷叶袖随着她们舞动,在空中划出了美丽的弧度。

  由于我们都是站在花楼之下的,并不能看见她们队伍的形状;但是看他们来回走动,应该是在变换队伍的形状。

  她们似乎已经跳完了莲花舞,舞女们接连走上前,把花灯放在船前头。

  这时,所有的舞女忽然把长裙扯了下来,长裙垂在地上的一瞬间,我看到,长裙里面还有一层白色的长裙。

  而那层拽下来的长裙,则被她们抖起来、穿在了身上——那原来是一件广袖外衫。

  舞蹈也从刚刚的柔舞变成了劲舞。

  很多人从两侧走出来,他们手里端着托盘;他们抓起托盘里的东西往下丢。

  几乎所有的人都能收到,我也拿到了;那是一种用黄纸包裹成类似于大白兔奶糖状的东西,我拧开纸,里面是一块干吃汤圆状的食物。

  裴老爹说,这叫“团圆”,是团成的圆形年糕。

  每逢上元节的时候,国家都会分发这个。

  已经到了三更天,打更人敲着梆子,说:“天干物燥,小心火烛。”

  __明天加更,自打入夏以来,身体状态一直不怎么好,连着感冒__抱歉抱歉

  

第291章 刚要启程

  和裴老爹分手、回到杜家的时候,已经到了第二天凌晨。

  我特意看了下滴漏,还差一刻钟凌晨两点。

  看完抛绣球的表演之后,我们又看到了吞吐火焰、训练狮子钻火圈等各种表演。

  我忽然感觉上元节这天,满大街都是马戏团的人。

  整座长安城人满为患。

  这是属于汉族人的狂欢,也是属于所有使国的狂欢。

  裴老爹是一个特别爱玩的人,我们几乎到了最后才各自回家。

  归途中,我才知道裴家和我们住在同一条街上。

  回到家里,杜煜杜闲还在正厅里喝茶。

  看到我一手抱了一个回来,他俩分别接过自己的孩子,杜煜看着我有些红的脸,“怎么成了这个样子,出门的时候没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