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盛世:长安城下-第10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安禄山见状,任命田乾真为京兆尹。
与此同时侍御史吕湮、右拾遗杨绾、奉天县令崔器相继来到灵武投奔朝廷。
李亨任命吕湮、崔器为御史中丞,杨绾为起居舍人、知制诰事。
与此同时,我和段秀实分别带兵赶到了碎叶,把入侵的吐蕃士兵赶了出去。
李亨得知了这个消息之后,任命我担任河西节度副使,段秀实升职为折冲都尉。
和任命诏书一起来的。还有一个让我们俩率兵支援灵武的诏书。
我刚刚到任,就去跟人家借兵,总感觉怪怪的。
再加上,吐蕃人对安西那边的兵撤离了之后,都转到了河西这边儿。
于是,我跟河西节度使梁宰商议了一下,决定暂缓发兵以观形势的变化;因为我也不知道吐蕃是真的撤退了,还是只是佯装撤退。
段秀实照例把我骂了一顿:
“国难当头,大唐都要亡了,就算他们还会卷土重来,舍弃一点土地来保护大唐的血脉,难道不值得吗?”
“君父告急,而做臣子的居然安然不赴难。我一直以为你是真正的大丈夫,现在来看,只不过是小儿女子罢了!”
我被他骂了一顿,也有些窝火;但是想到,安西早晚是守不住的,于决定出兵。
我当即报告梁宰,请求立刻发兵;梁宰同意了,他觉得我和段秀实关系一向不错,任命段秀实为我的副将,率兵往灵武。
李亨从河西掉了五千人之后,又向安西征兵。
安西行军司马李栖筠立刻派了七千安西士卒前去支援,并勉励他们要为国效忠尽义,把安禄山那群叛变的胡人们驱逐出去。
安西军们原本就是一群精锐,再加上这次挑选的七千人当中,有一半儿以上都立过功勋,经历过大小勃律战役,作战经验丰富。
说是士卒,其实更应该说是兵将;如果说普通的安西军人,可以以一当十,他们这个最起码一个人可以一当十五。
这个时候,玄宗还在继续往巴蜀地区行进。
七月二十八日,他到达成都,随从到达的官吏及六军将士只剩下了一千三百人;出发的时候有近三千人。
第416章 草人借箭
至德元年五月,叛将令狐潮又率兵围攻雍丘。
令狐潮和张巡两人曾经是好友,于是再次见面了之后,便在城下相互问候。
令狐潮借机对张巡说:“唐王朝已经灭亡了,你还在坚守危城,不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张巡怼了回去,说:“过去的你常常说自己忠义,现在却投靠安禄山为叛将,忠义何在”
令狐潮被他说得惭愧难当,转身离去;他率兵在雍丘包围张巡,张巡坚守了四十余天,与朝廷的联系断绝。
七月,令狐潮得知玄宗已逃往蜀中,就又写信招降张巡。
张巡有六个大将,官职都是开府、特进,他们劝张巡说:“我们兵力弱小,难以抵御叛军,况且皇上的生死不得而知,不如投降。”
张巡假装许诺。
第二天,在堂上放置皇上的画像,率领将士朝拜,大家都泣不成声。
然后张巡把六位部将带到前面,责备他们不忠不义,并杀了他们。
从此军心更加坚定。
已经艰难地支持了四十多天,雍丘城中的箭矢消耗殆尽。
张巡就命令士卒用稻草扎成一千多草人,给他们穿上黑衣服,夜晚用绳子放到城下,令狐潮的军队争相S击。
把那些稻草人S成了马蜂窝,这个时候,令狐潮才知道是草人。
这样智取箭数十万支,之前说过,这个故事被写进了,就是草船借箭的原型。
有了足够的箭矢之后,张巡开始反击了。
他从城中招募了五百名敢死之士,让他们夜袭敌营;他让那五百名敢死之士穿上一身黑衣,又用绳子把人放下城头。
叛军大笑,觉得张巡是个傻缺;同样的套路,他们怎么可能会上两次当?
他们压根儿没想到那些“草人”会对他们构成威胁,根本不加防备;于是用五百名敢死之士袭击叛军的大营,令狐潮的军队顿时大乱,烧掉营垒而逃。
张巡率兵乘胜追击,一连追了十多里路才返回。
令狐潮兵败,又气又恨,又增兵把雍丘紧紧包围。
张巡让郎将雷万春在城头上与令狐潮对话,叛军乘机用弩机S雷万春,雷万春脸上被S中了六处,仍旧巍然挺立不动。
令狐潮怀疑是木头人,就派兵去侦察,得知确实是雷万春,十分惊异,远远地对张巡喊话道:“刚才看见雷将军,才知道您的军令是多么森严了,然而这对于天道又能怎样呢?”
张巡被他的厚脸皮无奈了,毫不客气地怼了回去:“你已丧尽人伦,还有什么资格来谈论天道!”
不久张巡又率兵出战,擒获叛将十四人,杀死一百余人;叛军乘夜而逃,收兵入保陈留,不敢再出来交战。
但是,令狐潮还是心不甘情不愿的,他不死心,他不认为自己打不过张巡,于是又集结了七千叛军进驻白沙涡。
张巡得到了消息之后,夜间率兵突袭,大败叛军;他回军到桃陵的时候,又与四百余名叛军救兵相遇,全部将其俘虏。
张巡把这些叛军按照区域分开,将其中的妫州、檀州兵以及胡人全部杀掉;荥阳、陈留的胁从兵都是被*无奈、强行征召来的,则予以遣散,令他们各归其业。
那些胁从兵原本以为自己肯定会被杀掉,没想到居然放他们走、还派人送遣他们回家。
他们又一次感觉,还是大唐比较好,纷纷表示不愿意回家,想要加入张巡的队伍,共同驱逐叛军。
十天之间,民众脱离叛军来归附张巡的达一万余户。
这时,河北地区的大多数州郡还在为唐朝而坚守着。
常山太守王俌想要投向叛军,其他将领得知后大为愤怒,就借玩马球的机会,纵马踩死了他。
当时信都太守乌承恩部下有三千朔方兵,常山诸将派使者宗仙运带领当地父老往信都,邀请乌承恩率兵来镇守常山。
乌承恩不愿意去,就以没有诏命为由拒绝。
宗仙运劝乌承恩说:“常山是战略要地,北控燕、蓟地区,南通河南、洛阳,并且有井陉关之险,占据这一要地就等于扼住了叛军的咽喉。
“前不久,因为陛下向南去避难,李光弼大夫收兵退守晋阳,王太守暂时统领后军。
“但是,王俌那个贪生怕死之徒居然想要举城投降叛贼。他违背民意,以至身首异处。
“大将军您兵强马壮,军令严明,天下无敌,如果能够以国家利益为重,移军常山,与李大夫遥相呼应,那么大功大勋,无人可比。”
“可是,如果您犹豫不决,又不加防备,常山如果落入敌手,信都如何能够保全?”
乌承恩不听,还催促他离开,一副“赶紧的,哪儿凉快儿哪儿待着去”的架势。
宗仙运不死心,又说:“将军不听从我的劝告,一定是害怕兵力单薄的缘故。
“现在民不聊生,都想报效国家,竞相聚结为兵,屯乡据村以自保,如果能够悬赏招集,用不了十天就可集兵十万;到时候,再与您部下的三千朔方兵相互参用,一定能够成就大事。
“如果放弃驻守常山这样的要害之地,等同于拱手送给叛军;而您占据着信都这样四通八达无险可守的地方想要保全,那无异于倒持剑戟与敌交战,必定会失败。”
乌承恩还是犹豫不决,正是因为他优柔寡断的性格,才导致后来叛军压境;这货居然率领全郡投降于史思明。
七月底,颜真卿派使者把蜡丸密封表书送到灵武。
李亨任命颜真卿为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仍为河北招讨、采访、处置使,又下赦书,也用蜡丸密封送达颜真卿。
颜真卿把赦书颁下河北地区的郡州,同时又派人颁下河南与江、淮地区的各郡;因此各地才知道李亨已于灵武即帝位。
大唐依旧是李家的大唐,为此,为国坚守抗击叛军的信心更加坚决了。
与此同时,郭子仪亲率五万兵马从河北赶到灵武;灵武的军势开始强盛,人们才觉得大唐的复兴有了希望。
八月初一,李亨任命郭子仪为武部尚书、灵武长史,李光弼为户部尚书、北都留守,二人并为同平章事,其他所任的职务仍如旧。
李光弼遂率领景城、河间兵五千奔赴太原。
第417章 民心向唐
安史之乱开始之后,河东节度使王承业不理军务,玄宗派待御史崔众收缴了他的兵权,不久又派宦官杀了他;崔众曾经侮辱王承业,李光弼早就忿忿不平。
这时,李亨下敕书命令崔众把兵权交给李光弼。
而崔众见李光弼后,不作礼,也不按时交出兵权,李光弼很不高兴,就把他抓起来杀了。
因此军中都十分畏惧李光弼。
至德元年八月,北海太守贺兰进明派录事参军第五琦入蜀中奏事,第五琦对玄宗说:“现在正是国家用兵之机,财赋十分重要,而财赋大多出自江、淮地区,请求任命我一个职务,可以保证军用充足。”
玄宗很高兴,即任命第五琦为监察御史、江淮租庸使。
八月初十,叛将李庭望率领蕃汉兵二万余人向东袭击宁陵与襄邑,夜里在雍丘城外三十里处宿营。
张巡得知了消息之后,率领的三千名士卒袭击;叛军大败,死伤大半,李庭望收兵连夜而逃。
灵武派出的使者到了蜀中,玄宗才知道李亨已经即位,高兴地说:“我儿子顺应天命人心,即皇帝位,我还有什么忧愁的呢!”
八月十六日,玄宗下制书说:“从今以后改制敕为诰令,所上的表疏称太上皇。国家的军政大事都先听侯肃宗的处置,然后再奏报朕知即可。等收复京城后,朕就不再参预政事。”
十八日,玄宗亲临殿前的台阶,命令韦见素、房管与崔涣奉送传国宝器与玉册往灵武传皇帝位。
这时,叛军大掠长安。
当初,玄宗每当聚会设宴时,先让太常雅乐的坐部和立部演奏,继后的是鼓吹曲、胡人乐。
然后是教坊、京兆府长安与万年两县的散乐以及杂戏;又让作成山状的山车和旱船载着乐队来来往往演奏。
宫中们有专门培养的贵女,她们主要练习歌舞;最基础的就是和。
然后让一百匹舞马嘴里衔杯跳舞祝寿,还让犀牛和大象入场跳舞礼拜。
安禄山曾经陪玄宗观看过,他一直很喜欢。
攻克长安之后,就命令部下搜捕乐工,运送乐器、舞衣,驱赶舞马、犀牛和大象,全部到洛阳。
安禄山在洛阳行宫的凝碧池里宴请他的臣子,盛奏各种乐曲;梨园弟子都是被胁迫来的,他们往欷哭泣。
叛军们全都露着刀,斜着眼监视。
乐工雷海清不胜悲痛,把乐器扔在地上,向西痛哭。
安禄山大为愤怒,命令把雷海清捆在试马殿前,支解了他的身体。
安禄山听说长安城陷时老百姓多趁乱盗窃府库中的财物,十分生气,他觉得那些财物都应该是他的。
攻克长安后,他命令部下大肆搜索三天,连百姓的私有财物都被掠夺一空;又命令府县官审讯*供,一点财物都要穷追,并大肆搜捕。
株连了无数无辜百姓们,以至于民不安生,更加思念大唐王朝。
自从李亨离开了马嵬驿北上以后,民间都传言说太子已北上集兵要来收复长安。
长安市民翘首盼望,有时人们在一起惊呼:“太子大军来了!”
然后就全都跑散,市里为之一空。
叛军如果看见北方扬起的沙尘,就会惊恐地想要逃走。
京畿地区的有志之士常常杀掉叛军所任命的官吏,与官军遥相呼应。
这些有志之士被镇压后,又会有新的人站出来;层出不穷,叛军无法制止。
从京畿、州、坊州开始,一直到岐州、陇州都纷纷响应。
这时长安城的西门以外都变成了战场,叛军兵力所能控制的地区,南不出武关,北不过云阳,西不越武功。
江、淮地区的奏疏以及贡献的物资往蜀中和灵武,都从襄阳取道去上津,然后抵达扶风。
道路畅通无阻,这都是薛景仙的功绩。
九月一日,史思明率军攻陷赵郡,然后又包围了常山。
坚持了十日之后,常山太守乌承恩带领全郡人民投降;常山城沦陷,拒不反叛的那些人全部被杀掉,被杀的有三千多人。
常山沦陷之后,安禄山的西侵之路就更加顺畅了。
这时,李亨想要让他的二儿子李倓担任兵马大元帅。
建宁王李倓性格英豪果断,有雄才大略。
他跟随自家老爹从马嵬驿北上时,兵力寡少,屡逢强盗;李倓就亲自挑选了一批骁勇善战之士,走在李亨的前后,浴血奋战保卫李亨。
有时李亨过了吃饭的时间还未进食,李倓总是悲泣不已,所以很得军心。
所以李亨才想任命李倓为天下兵马元帅,让他统帅诸将东征。
但是李泌却持有反对意见,他说:“建宁王李倓确实有元帅之才,但是广平王李俶才是兄长。
“自古立嫡长,如果让建宁王李倓功成名垂,广平王李俶岂不是要像周朝的吴太伯那样让位吗!”
李亨觉得李沁想多了,说:“广平王李俶是嫡长子,将来要继承皇位;既然有皇位了,元帅之职也就无足轻重了。”
李泌还是觉得李亨想的太简单了,说:“广平王虽然是嫡长子,但还没有册封为太子。现在天下战乱,众心所向,在于元帅。
“如果建宁王大功已成,陛下虽然不想立他为太子,与他一起建功立业的人肯答应吗?”
“到时候建宁王手里并没有军权,他的手下再一怂恿;甚至不怂勇,直接*迫他起事。那该如何是好?”
“应该不能吧?”李亨不觉得他们兄弟俩会大打出手,两个孩子都是他的亲生儿子,一个比一个懂事、听话。
“陛下此言差矣,说句大不敬的话,皇权之下无兄弟、利益之下无亲情;说句大逆不道的话,太宗和太上皇就是典型的例子。”
李亨忽然觉得这是很有可能的,于是就任命广平王李俶为天下兵马元帅,统领、指挥诸位将领。
建宁王李倓得知此事后,十分感激李泌;他原本就是一个跟自己爷爷差不多的性格,是一个喜欢吟诗作对的文艺青年。
治理国家他并不擅长,再加上出了他皇爷爷这一出,他就更不想干了。
第418章 离开灵武
李亨和李泌出外行军,军士都指着他们窃窃私语,说:“穿黄衣服的是圣人,穿白衣服的是山中隐士。”
李亨听说后,有点不太开心。
他觉得李泌被人轻看了,因为在唐朝山中隐士多用来形容些目光短浅的人。
他就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李泌,并说:“现在是战乱时期,我不敢违背您的意志委以官职,但应该暂时着紫袍以防止众人猜疑。”
李泌倒是觉得无所谓,但是李亨一再坚持;他不得已,只好接受了紫袍。
穿上紫袍后,李泌入宫谢恩,李亨笑着说:“您既已身着朝服,怎么可以没有名称呢!”
说完,就从怀中拿出来提前写好了的敕书;他任命李泌为待谋军国、元帅府行军长史。
李泌这才发现被李亨套路了,坚辞不受。
李亨看到好基友生气了,赶忙说:“朕不敢以宰相一职难为您,只是想任命这一职务以度过眼下的艰难时期;等平定叛乱后,就满足您归隐的志向。”
李泌这才勉为其难的接受。
李亨又在宫中设置了元帅府,让他和广平王李俶一起居住。
如果李俶入宫,李泌就留在府中;如果李泌入宫,李俶就留在府中。
李泌又对肃宗说:“诸位将领畏惧陛下的天威,在陛下面前陈述军务大事时,常常因拘束不能尽兴,万一出现了小的差错,将会召致极大的损失。”
“他们请求先向我与广平王商议,然后再向陛下报告,可行的就命令执行,不可行的就加以否决。”
李亨同意了。
当时军务繁忙,各地所上的奏疏整夜不断;李亨就让他们先送到元帅府,由李泌先打开批阅。
如果有紧急事情或烽火战报,李泌就加以重封,隔门传进宫中;其他不重要的事情就等到天亮后再奏报。
这样大大加快了受理效率,新的政治体系逐步的建立起来;李亨还把宫门的钥匙和符契全部委托给李俶与李泌掌管。
九月十一日,同罗与突厥酋长阿史那从礼引诱九姓府与六胡州的诸部落胡人集结了一万多人聚集在经略军北边,准备侵略朔方。
李亨命令朔方节度使郭子仪发兵讨伐。
左武锋使仆固怀恩的儿子仆固玢另率兵与胡人交战,兵败而降,不久又逃了回来。
这一举动成功把他老爹惹怒了,仆固怀恩把他一通责骂之后,亲手杀掉了他。
其余的将士看到仆固怀恩大义灭亲,十分感动;同时,也十分畏惧仆固怀恩。
作战时,将士们害怕兵败、都奋勇争先,以一当百;双方兵力十分悬殊的情况下,还是打败了同罗。
九月十三日,李亨派人去跟回纥借兵。
李亨虽然依靠朔方镇的兵力平叛,但还想要借外夷的兵力以壮大威势。
因为胡人将士一向勇猛异常,而且,多一个人也多一份力量。
于是就封豳王李守礼的儿子李承为敦煌王,与仆固怀恩一起去回纥借兵。
同时,又征发拔汗那的兵众,并让他们转告西域各国,许以重赏,让他们跟随安西兵一起入援。
准备好了之后,李亨准备北上,
李泌觉得应该等到他们到了之后,再启程离开。
于是,劝肃宗道:“不如暂时先到彭原,等所征的西北地区的兵到后,再前往到扶风以接应他们。那个时候丝织品、布帛等庸调也到了,可以供应军队。”
李亨同意。
九月十七日,所征之兵如数到齐,李亨离开灵武革命根据地;我和段秀实也已经到了,加入了灵武革命军的队伍。
九月二十一日,内侍宦官边令诚从叛军中逃回,被李亨杀掉。
段秀实亲眼看到被边令诚斩首,忍不住落下泪来,悲怆的,喊了一声:“高大夫、封判官,J佞已出,你们在天之灵看到了吗?!”
说得我也忍不住哭了出来,虽然高仙芝老是跟我抬杠,但是他确实是枉死的;封常清就更委屈了,他的战略部署本来就是正确的。
而且老封那么好的一个人……仅仅因为边令诚的片面之词就被斩杀。
忽然有种邪恶的想法,玄宗造成现在这种无法挽回的局面,都是他自己活该。
二十五日,革命军到达了顺化郡。
韦见素等人从成都到达,奉上传国宝器和玉册,李亨不肯接受,并说:“近来因为中原地区战乱,所以暂时管理百官,怎么敢乘此危机时刻,立刻就继承皇位呢!”
群臣坚决请求,李亨不答应,于是就把传国宝器和玉册放置在另一座殿中,如早晚礼拜父母那样去礼敬。
李亨因为韦见素原来曾依附过杨国忠,所以对他很冷淡;他因为久闻房管的声名,对房管很热情。
房管对肃宗谈及时事,陈辞慷慨,感情激昂,把李亨说得一愣一愣的。
所以,但凡军国大事,李亨都要去跟房管商议一下。
房管也以平定天下为已任,知道的事没有不做的,其他宰相只好拱手避位。
刚好,这样韦见素就闲下来了,我们俩有了更多的时间聊天;互相嘲笑对方从当年的翩翩少年变成了一个糟老头子,然后又一同哈哈大笑。
夜里,其他人都注意下了,我们两个人就坐在屋顶上看月亮。
韦见素十分感慨,“没想到短短二十年,大唐就会变成这个样子。”
我原本就知道,所以对于现在这个状况,早就有心理准备:“会微兄,也许这就是传说中的‘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吧。”
韦见素点了点头,没有再说话,过了没一会儿,问我:“你一直未婚配?”
“嗯,桓儿走了。”我应声,看着满天的星星说,“我总感觉她就在天上看着我,我总感觉她就在我身边,她一直都在陪伴着我。”
尽管我知道那是不可能的。我在心里补了一句。
“嗯,我阿娘也说过,人死了就会化成那满天繁星!”他伸手指着天空,接着手握成拳,仿佛把什么东西握进了手里一样。
“会微兄,如果明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却不加以制止,是不是很没有责任和担当?”我补充道,“当然,知道制止也是没有用的。”
“那制止好像也没有什么意义,索性任由它发生吧。”韦见素说,忽然自嘲地笑了,“嗣业,我这样是不是更没有责任和担当?”
“不会。”我安慰他,因为我知道在大趋势下,一两个人的努力是不会有什么显著的效果的,“也许花时间补救,比花时间制止更有效果。”
第419章 自荐收京
大部队从灵武赶到了顺化郡的时候,是十月初一;这一天还发生了日全食。
我头一次在古代看到日全食,实际上和现世的差不多。
两天之后,大部队又从顺化郡出发,到达彭原;到达彭原的时候是十月初三。
到了彭原之后,李亨颁布了新的条例。
以前李林甫作宰相的时候,谏官向皇上进谏以前都要先告诉宰相,退朝后也要把与皇上谈话的内容告诉宰相;御史进言须御史大夫同时署名。
李亨觉得这样的很没有**,下敕书命令全部革除这些弊政,大开进谏之路。
又命令宰相们分别在政事堂值日,听候皇上的召见;每十日更换一次班次,
这都是为了戒除李林甫和杨国忠那样的宰相专权局面。
十月十一日,第五琦在彭原晋见李亨,请求把江、淮地区征收的租庸变买成贵重的货物,沿着长江、汉水而上运到洋川郡,然后命令汉中王李瑀从陆地运到扶风以助唐军,李亨同意。
不久,加封第五琦为山南等五道度支使,第五琦又制定了食盐专营制度。
他认为盐业应该由朝廷专营,凡盗煮、私自买卖者都需要以法论处。
这一系列制度使国家增加了税收,而百姓们不但不需要增加税收来供应朝廷用度,还可以买到便宜的食盐。
十月十二日,今天下了暴雨。
所有的户外活动都停止了,训练的士兵们也回营帐休息。
李亨闲的很无聊,就跟李泌聊天,三聊两聊就聊到了李林甫的事。
李亨原本就对李林甫恨之入骨,说要下敕书让诸将攻克长安后,挖开李林甫的坟墓,焚烧他的尸骨;然后把他的骨灰扬弃,用一个词形容就是挫骨扬灰。
李泌有些无奈,劝说道:“陛下正在平定天下,为何要与死者为仇呢!
“再说了,那尸骨又能知道些什么,它会感受到痛楚吗?这样做只能表示圣上的德行不够宽宏。
“再者,现在跟随安禄山反叛的人都是陛下的仇敌,如果他们听到这样的举动,怕会阻止他们悔过自新之心。说句大不敬的话,世人都会以为陛下心胸狭隘,更加不利于平定叛乱。”
李亨听后不高兴,又说:“李林甫这个J贼过去千方百计地想要动摇朕的地位,那时朕是朝不保夕。”
“如果不是高大夫等人暗中保护朕,我如何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
“此仇不报非君子,朕一定要跟他讨回来!”李亨越说越生气,“再说,李林甫也十分憎恨先生,只不过是没有来得及害死您罢了,您为何还要可怜他呢!”
李泌看着已经被气愤冲昏头脑的李亨,知道再解释下去,他也听不进去;只好用他的软肋的跟他说。
李亨这个人极度孝顺,李泌就把玄宗搬了出来:“这些事情我怎么能不知道呢!但是这些事情和其他事情相比,反而显得微不足道了。
上皇陛下在帝位快五十年了,太平安乐,不料一朝祸起,天下大乱,只好远避巴蜀。”
“南方气侯恶劣,上皇年纪已大,如果听到陛下有这样的敕书,一定会以为陛下是为了报复废掉韦妃的仇恨,心中惭愧。
“万一因此感愤成病,天下人就会认为陛下小肚J肠,容不得君父。”
李泌还未说完,肃宗已泪流满面,走下台阶,仰天礼拜说:“朕没有想到这一点,是上天让先生您来告诫我的!”
于是抱着李泌的脖子哭泣不已。
港真,如果李亨有他老爹一半儿的果断、早在开元中期就杀掉李林甫取得皇位的话。
根本就不会有安史之乱以及后面其他的事情了。
我承认李亨是一个明君,但是他最大的两个弱点就是极度愚孝,而且又优柔寡断。
十月二十三日,房管自荐收京,败于陈涛钭;两次战争共损失了4万余人。
房管喜欢接交朋友,爱好高谈阔论,引荐了许多知名士人,而鄙视无名庸俗之辈,所以很多人对他都颇有微词;主要是因为他引用的那些人根本就没有实际经验,只会纸上谈兵。
北海太守贺兰进明到大军驻地,李亨命令房管任命贺兰进明为南海太守,兼御史大夫,并充任岭南节度使;而房管一向瞧不起贺兰进明,任命他为代理御史大夫。
贺兰进明入朝谢恩,李亨感到奇怪,贺兰进明就把自己与房管有矛盾的事情解释了一下。
并说:“西晋任用王衍为三公,因为崇尚浮华虚名,致使五胡乱华,中原沦陷。”
“现在房管喜好迂阔不切实际的言论而图虚名,所引用的人都是轻浮之辈,真是第二个王衍!”
“陛下任用这样的人为宰相,恐怕对国家不利;再说,房管在成都辅佐太上皇,让陛下与诸王分别为各道节度使。
“但是而却陛下分置在塞外荒凉空虚的地方,又把自己的亲信私党分别安C在各地,使他们统领大权。
“臣斗胆猜测,房管是在撒大网,他的主要目的是:不管陛下的哪儿一个儿子继承皇位,他自己都会大富大贵,这难道是忠臣应该做的事吗!”
李亨一怔,好像确实是这么回事儿,因此疏远了房管。
这天,房管上疏跟李亨说,请求亲自率兵收复两京。
李亨同意,于是就加封房管为持节、招讨西京兼防御蒲、漳两关兵马及节度等使。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