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盛世:长安城下-第10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原本就是“逃难”,根本不敢点燃灯火,就那么借着月光和衣而睡;人们互相枕藉而睡,也不管身份的贵贱。

  王思礼从潼关追上玄宗的队伍之后,玄宗才知道哥舒翰被俘、叛敌。

  于是他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命令他立刻赴任;收罗散兵,准备向东进讨叛军。

  人在极度恐慌的时候,就容易疑神疑鬼,而且很容易干一些特别极端的事儿。

  十四日,玄宗一行到了马嵬驿,随从的将士因为饥饿疲劳,心中怨恨愤怒。

  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偏执地认为天下大乱都是杨国忠一手造成的,想杀掉他;虽然杨国忠确实也有很大的责任,但他更像是个接盘侠。

  大唐腐朽的主要原因是玄宗昏庸、一心贪图享乐,李林甫趁机祸乱朝政才造成了现在这个无法挽回的局面。

  但是陈玄礼显然不想那么多,他觉得这一切就是杨国忠的锅;不杀掉杨国忠,他就浑身不舒服。

  于是,他让东宫宦官李辅国转告太子李亨;李亨是个仁义的好孩子,他显然觉得杨国忠罪不至死,于是有些犹豫不决。

  好巧不巧,这时同行的二十来个吐蕃士兵拦住杨国忠的马,向他诉说没有吃的。

  杨国忠还没有来得及开口回答,周围的士卒们就高声喊道:“杨国忠与胡人谋反!”

  接着就有弓箭手S击,一箭S中了他坐骑的马鞍。

  杨国忠又不傻,明显就是故意想找个借口弄死他。

  他急忙仓皇逃命。

  他刚跑了没两步、刚到了马嵬驿西门,被士兵追上了;他们残忍地把杨国忠的马腿砍断,把他拽下马、杀死了他。

  他们觉得这样还不解恨,又肢解了他的尸体,把他的首级挂在矛上、C在西门外示众。

  既然杀掉了杨国忠,他的儿子姐妹也应该一并杀掉。

  士兵们已经杀红了眼,他们冲进驿站,杀掉了杨国忠的儿子户部侍郎杨暄,以及韩国、秦国两位夫人。

  御史大夫魏方进被哄闹声引了过来,看到这种情形,当场大呵:“你们胆大妄为,竟敢谋害宰相!”

  可是士兵们早就杀红了眼,又把他杀了。

  我看报状上说,韦见素听见外面大乱,跑出驿门察看。

  结果被乱兵一鞭子抽打得头破血流。

  这时,不知道人群中谁喊了一声:“不要伤了韦相公。”

  他才免于一死。

  我更加好奇报状是谁弄的了,战乱之中都不影响它的发行;明明整个大唐地界儿上都乱成一锅粥了。


第412章 马嵬兵变

  只是杀掉了杨国忠和他儿子以及韩、秦两国夫人,显然达不到斩草除根的目的。

  士兵们又包围了驿站,准备诛杀杨贵妃。

  玄宗听见外面的喧哗之声,就问是什么事,左右侍从回答说是杨国忠谋反。

  玄宗拄着拐杖走出驿门,慰劳军士,命令他们撤走,但军士不答应。

  玄宗又让高力士去问话,陈玄礼回答说:“杨国忠谋反被诛,杨贵妃不应该再侍奉陛下,愿陛下能够割爱,把杨贵妃处死。”

  玄宗不同意:“这件事应该由我自行处置。”

  说完,转身进入驿站,拄着拐杖侧首而立。

  过了一会儿,京兆司录参军韦谔——他是韦见素的儿子——上前说道:“现在众怒难犯,形势十分危急,安危在片刻之间,希望陛下赶快作出决断!”

  说完,不断地跪下叩头,以至血流满面。

  玄宗说:“杨贵妃居住在戒备森严的宫中,不与外人交结,怎么能知道杨国忠谋反呢?”

  高力士说:“杨贵妃确实是没有罪,但将士们已经杀了杨国忠,而杨贵妃还在陛下的左右侍奉,他们怎么能够安心呢!希望陛下好好地考虑一下,将士安宁陛下就会安全。”

  玄宗依旧不愿意,可是高力士也跪下去不停地跪伏。

  玄宗叹了口气,妥协了。

  他让高力士把杨贵妃引到佛堂内,用绳子勒死了她;然后,把尸体抬到驿站的庭中,召陈玄礼等人入驿站察看。

  陈玄礼等人看到玄宗杀掉了杨贵妃,立刻脱去甲胄,叩头谢罪;玄宗安慰了他们一番,并命令告谕其他的军士。

  陈玄礼等都高喊万岁,拜了两拜而出,然后整顿军队准备继续行进。

  杨国忠的妻子裴柔与她的小儿子杨晞、虢国夫人与她的儿子裴徽都乘乱逃走;到了陈仓县,被县令薛景仙率领官吏抓获并杀掉了。

  这时,吐蕃正在为围攻安西。

  我和段秀实回到龟兹的时候,听说碎叶城的城门已经被打漏了,正在派人紧急修补;王楠带人前去突围,结果被对方的投石机砸中了胸口,直接把他从马上砸了下来。

  他虽然立刻从地上爬了起来,但还是被吐蕃士兵们砍掉了一条胳膊。

  我去看他的时候,军中疾医正在帮他处理伤口;从伤口的断层看,是被人用极快的利器切断的。

  伤口的断层非常整齐,唐朝时期的武器能造成这么整齐的创口的武器,只有吐蕃的弯刀。

  看到我和段秀实回来,王楠笑出了一口大白牙:“我这样是不是特别像独臂大侠杨过?”

  “笑你妹,都什么时候了!”我走过去,给他肩膀一拳;明明没用什么力气,却看到他疼得龇牙。

  我一怔,赶忙把他的衣服扒开,然后被吓了一大跳。

  他的肩膀上有四五道深可见骨的伤口,伤口里都被撒上了那种棕色的金疮药。

  可是这些药的药效慢得让人抓狂,而且涂上之后非常疼。

  “我给你缝一下。”

  “不用了,好多了。”王楠拒绝,他笑道,“说实话,那个时候我还以为自己挂掉了呢!”

  “死我倒是不怕,我害怕的是,如果我死了,我是不是真的就死了?”王楠笑,“世界那么大,我还没来得及去看看呢!”

  段秀实原本就是一个不苟言笑的人,他当然也不会理解王楠这一段前言不搭后语的话是什么意思。

  我知道,王楠是在想如果死掉之后能不能穿越回去。

  “我也不知道。”我老老实实的回答,“安教授如果能说话的话,我们就知道了。”

  “算了,所以我就不想那么多了。”王楠说,隔空踹了我一脚,“你赶紧去把疏勒和于阗的兵调回来,要不恐怕真守不住了!”

  “嗯!”我应声,和段秀实分别亲自前往疏勒和于阗。

  可是我没想到,王楠只是为了支开我俩。

  六月十四日傍晚,碎叶城破,王楠战死。

  玄宗将要从马嵬驿出发,朝臣中只剩下了韦见素一人随行;玄宗于是就任命韦谔为御史中丞,并兼任置顿使。

  这时将士们都说:“杨国忠谋反被杀,而他的部下亲信都在蜀中,不能去那里避难。”

  有人建议去河西、陇右,有人建议去灵武,有人建议去太原,还有的建议回京师。

  玄宗想去蜀中,又恐怕违背众心,所以沉默不言。

  韦谔说:“如果要返回京师,就要有足够的兵力抵御叛军。而现在兵力单薄,恐怕没办法抵抗叛军。不如暂时到扶风郡,再慢慢考虑去向。”

  玄宗征求大家的意见,大家都同意,于是准备去扶风。

  等到出发时,当地的父老乡亲拦在路中请求玄宗留下,并说:“森严宏壮的宫殿是陛下的家,那些列祖列宗的陵园是陛下先人的葬地,现在都舍弃不顾,想要到那里去呢?”

  玄宗骑在马上停留了很长时间,然后命令李亨留在后面安慰这些父老乡民。

  父老们因此对李亨说:“陛下既然不愿意留下来,我们愿意率领子弟跟随殿下向东讨伐叛军,收复长安。

  “如果殿下与陛下都逃向蜀中,那么谁为中原的百姓们作主呢?”

  不一会儿,来到李亨跟前的多达数千人。

  李亨不肯,说:“父皇冒艰历险,远出避难,我怎么忍心早晚都不在他身边呢!再说我也没有当面向他辞别,我要回去告诉父皇,然后听候他的吩咐。”

  说着涕泣流泪,要回马西行。

  这时建宁王李倓与宦官李辅国拉着李亨的马进谏说:“安禄山举兵反叛,进犯长安,以至四海沸腾,国家分裂,如果不服从民意,怎么能够复兴大唐天下呢!

  “现在殿下随从皇上入蜀中避难,如果叛军焚烧断绝了通向蜀中的栈道,那么中原大地就拱手送给叛军了。”

  “人心一旦分离,就难以再聚合,到那时就是想要有所作为,恐怕也不可能了;不如现在收聚西北边防的镇兵,再加上郭子仪与李光弼在河北地区的兵力,与他们合兵东讨叛贼,收复两京,平定四海。”

  “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使大唐的帝业得以继续,然后再打扫宫殿,迎接皇上返回京师,这难道不是最好的孝顺行为吗!何必因为区区温情,而作儿女之恋呢!”

  李亨的儿子广平王李倓也劝他留下来;父老乡亲们都拦住他的马,使他无法前行。

  李亨无奈,就让李倓驰马去报告玄宗。

  玄宗在前面等待李亨,久等不见来,就派人去打听,被派去的人回来报告了他的情况,玄宗说:“这真是天意!”

  专业坑儿子的玄宗立刻从后军中分出二千人,再加上一批最好的飞龙厩马给了李亨,并且告谕将士说:“太子仁义孝顺,能够继承我们大唐的帝业,希望你们好好辅佐他。”

  然后又让人给李亨带话:“希望你好自为之,不要为我而担心。西北地区的各族胡人,我一直待他们厚道,你一定能用得上。”

  李亨听后向南号叫哭泣。

  玄宗又派人把太子东宫中的宫女送还给李亨,并且宣旨说要传帝位给他,李亨不接受。


第413章 避难蜀中

  把烂摊子丢给了李亨之后,玄宗一行人继续出发。

  李亨留下来以后,直接就蒙圈了;他不知道该往哪里去,也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重振河山。

  李亨的大儿子广平王李俶说:“天已经快黑了,此地不宜久留,大家觉得到哪里去好呢?”

  众人都不说话,谁都知道大唐现在整个地界儿上就没有一块儿好的地方;说句不中听的,根本无处可去。

  这时,李亨的二儿子建宁王李倓开口了:“大人过去曾经做过朔方节度大使,朔方镇的将领官吏每年送来问安书,我大略记得他们的姓名。

  “现在河西与陇右的兵都因战败投降了叛军,父兄子弟多有在叛军中的,到那里去恐怕有危险。而朔方距离较近,军队完好,兵马强盛,再说河西行军司马裴冕出自世家大族,一定不会有二心。”

  “叛军正在进入长安大肆抢掠财物,还顾不上向外攻城略地,趁此机会应该立刻往朔方,到那里以后再图谋大计,这是最好的战略。”

  大家听后,都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纷纷赞同。

  于是李亨整顿队伍,奔赴朔方。

  刚到了渭河岸边,遇上了潼关战败后退下来的士卒。

  李亨现在已经成了惊弓之鸟,第一反应觉得他们是埋伏好的叛军。

  双方立刻交战,死伤了许多人;弄清楚是什么状况之后,就又收罗散兵入伍。

  他们选择了一处水浅的地方,乘马渡过渭水,没有马匹的人只好趟水过河。

  李亨带人从奉天县向北,到达新平,一夜行进了三百里;到了新平之后,他派人清点士卒和武器装备。

  发现过河的时候已丢失了大半,留下来的人也不过数百。

  新平太守薛羽刚刚弃郡逃跑,李亨派人追上他,把他给杀了。

  当天到了安定郡,太守徐珏也要逃跑,李亨又把他杀了。

  在安定稍作休息整顿,李亨一行人出发到了乌氏县。

  彭原太守李遵出来迎接,并献上干净的衣服和干粮。

  在彭原招募了数百名士卒,当天出发到了平凉郡。

  平凉郡监牧所并没有遭受战火的侵袭,养的马还有万匹;李亨又招募五百多名士卒,军势稍微得到加强。

  与此同时,玄宗刚刚抵达了岐山县,一群人日夜赶路有些疲倦,刚准备稍作休息。

  这时,有人说叛军的前锋立刻就到,玄宗不敢停留,继续前行,晚上宿于扶风郡。

  随从保驾的士卒们都各怀鬼胎、暗谋出路,对于已经落魄的玄宗常常出言不逊;龙武大将军陈玄礼多次制止但却无力控制。

  玄宗也十分担忧,士卒们颇有怨言的话,离起兵造反就不远了。

  正好,成都进献给朝廷的春织丝绸十余万匹运到了扶风。

  玄宗就命令把这些丝绸陈放在庭院之中,召来随从将士。

  玄宗站在殿前的台阶上,进行自我检讨和忏悔:“朕近年来由于衰老糊涂,任人失当,以致造成安禄山举兵反叛,逆乱天常。

  “朕为了保护大唐血脉,不得不远行避难,躲避他们。

  “朕知道你们仓促之间跟随出来,甚至来不及和自己的父母妻子告别。

  “朕非常感激你们在最后关头仍然没有放弃大唐,大家一起艰难跋涉到了这里,非常辛苦,朕感到十分惭愧。

  “去蜀中的道路遥远又布满艰险,而且那里地方狭小,难以供应如此众多的人马。

  “朕十分不舍,但是不得不和和你们告别了。

  “现在,你们可以各自回家和家人团聚,朕只与儿子、孙子以及侍奉的宦官前往蜀中即刻。

  “不用为朕担心,这些人足以保护朕到达。

  “现在就与你们诀别了,朕也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给你们的,这些丝绸你们拿去分掉、还能变卖些钱;你们拿着这些钱做旅费,各自回家去吧。

  “你们回去见到自己的父母与长安城中的父老们,请代朕向他们问好,让他们多多保重!”

  说着,哽咽不已、忍不住痛哭流涕;他用袖子抹眼泪,老泪纵横。

  将士们听着玄宗的话,也都哭得不能自已,纷纷给玄宗表忠心:

  “陛下说的是哪里话?我们原本就是做臣子的,侍奉君主就一个字‘忠’。”

  “是啊,我们生死在所不惜,愿意永远跟随陛下,不敢有二心!”

  玄宗听完,哭的更加厉害了。

  他平静了一会儿,才说:“去留听从你们自愿。”

  从此那些不恭敬的言语才平息了下来。

  二十五日,玄宗到达河池郡。

  蜀郡长史崔圆持表书前来迎接,并说蜀中富饶,粮食丰收,兵马强盛。

  玄宗非常高兴,当天就任命崔圆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仍兼蜀郡长史。

  与此同时,安禄山率领叛军进入长安。

  安禄山根本就没想到玄宗那么快就逃跑避难,于是派崔乾留兵潼关。

  十天后才派孙孝哲率兵进入长安,任命张通儒为西京留守,崔光远为京兆尹。

  他派安忠顺率重兵驻守在禁苑中,以镇抚关中地区。

  孙孝哲是安禄山最宠信的心腹,喜欢专权用事,常常与严庄争权;但是这个人能力还是很强的。

  安禄山让他监督关中诸将率领的军队,张通儒等人都受他的节制。

  孙孝哲性情粗犷,处事果断,用刑严厉,叛军将领都十分害怕他。

  安禄山终于如愿以偿,他下令搜捕朝臣、宦官和宫女;每抓到数百人时,就派兵护送到洛阳。

  对于跟随玄宗避难而家还留在长安的王侯将相一律杀死,连尚在襁褓中的婴儿都不放过。

  陈希烈因为晚年失去玄宗的信任,所以心中怨恨,就与张均、张垍兄弟等人投降了叛军;张家兄弟受到杨国忠的排挤,对玄宗的治国态度也颇有怨言,于是同意反叛。

  安禄山任命陈希烈、张垍为宰相,其余投降的朝臣都授以官职。

  叛军的势力大盛,向西威胁陇州,向南侵扰江南与汉水流域,向北占领了河东道的一半。

  但是叛军将领都是些粗人,勇猛有余而智谋不足;他们觉得已经攻陷长安了,说明大唐气数已尽。

  于是,安禄山率兵进去长安之后,所有的大将都日夜纵酒取乐、沉湎于声色珍宝财物。

  看起来并没有向西进攻的意图。

  也正是因为这样,玄宗才得以安全避入蜀中,李亨也得以有时间北上重新调集兵力。


第414章 血洗长安

  这个时候,李光弼还在率兵攻打博陵;双方已经僵持了半个多月,他得知潼关失守,便撤兵向南退去。

  史思明率兵追击,被李光弼击退。

  李光弼与郭子仪都率兵入井陉关,留下常山太守王俌将率领景城与河间郡的团练兵守卫常山。

  平卢节度使刘正臣正准备袭击范阳,军队还未到,史思明就率兵来阻击;刘正臣大败,丢弃妻眷而逃,部下士卒七千多人战死。

  颜真卿当初听说李光弼率兵出井陉关,就收兵回平原,等待李光弼的命令。

  此时得知郭子仪与李光弼又率兵西入井陉关,颜真卿就重新开始指挥河北地区反抗叛军的军事行动。

  李亨这个时候已经到平凉好多天了,一直没有想好下一步的打算。

  安禄山虽然现在没有动作,但是保不齐他以后回过神来之后打压。

  于是朔方留后杜鸿渐、六城水陆运使魏少游、节度判官崔漪、支度判官卢简金与盐池判官李涵召开了圆桌会议。

  他们一致认为平凉地势平坦,不是屯驻军队之地;驻扎军队的地方必须要易守难攻才是。

  而相隔不远的灵武郡兵强粮足,如果把士卒们转移到那个地方,向北召集诸郡之兵,向西征发河西、陇右的精锐骑兵;然后就可以挥师南下,平定中原。

  他们都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总比这样坐以待毙强多了;于是达成了共识,派李涵为代表,去跟李亨说。

  于是就李涵带着文书就去见李亨了;并且把朔方镇的士卒、马匹、武器、粮食、布帛以及其他军用物资的帐籍一同带了给过去。

  李涵到平凉见到李亨,说明了他的来意后,李亨高兴得不得了。

  只所以按兵不动就是因为物资不够,再加上在逃亡的途中又损失了很多人。

  现在的李亨,别说主动迎击安禄山、收复河山,连基本的自卫都成问题;李涵的到来,无异于雪中送炭。

  正好这时,河西司马裴冕入朝为御史中丞,路过平凉;他也去拜见李亨,也奉劝他去朔方。

  杜鸿渐我倒是和他有过两面之缘,他是杜暹同族的侄子,之前来过龟兹;他和杜暹一样,都是那种能文能武、身怀绝技的人——不过他擅长的并不是“武”而是“医”。

  杜鸿渐和崔漪让魏少游留下来负责修葺房舍、准备食物用具,他和崔漪去平凉的北面去迎接李亨。

  三人一会面,就开始商讨国家大事,杜鸿渐说:“朔方镇是天下精兵强将所聚之地,现在境外吐蕃求和,回纥归附,境内的郡县也大多都在坚守城池,抵御叛军,等待大唐王朝的复兴。”

  “殿下如果能够集兵于灵武,然后挥师长驱,南下平叛,传告四方郡县,收揽忠义之士,则反叛的逆贼不日便可平定。”

  李亨觉得有道理,他们商讨了一宿具体的作战方案。

  魏少游留下来后,大力修治宫室,就连所用的帐幕都模仿皇宫中的样子,所备的饮食水陆之物俱备。

  七月初九,李亨到达灵武,一看这架势气得鼻子都歪了。

  都已经到了这个关头,他怎么可能还有心情贪图享乐;再说了,这些都是钱,现在打仗需要军费啊!

  他命令把这些奢侈品全部撤去,变现充作军饷。

  李亨在灵武郡整顿军队,裴冕、杜鸿渐等人向太子上笺表,请求他遵照玄宗在马嵬驿的命令即皇位,李亨不同意。

  裴冕等人对李亨说:“殿下所率领的将士都是关中人,日夜思念着家乡,他们所以经历艰险跟随殿下到这种荒沙野城中来,就是希望能够建功立业。

  “而皇位无疑是权力的象征,只有这样他们才觉得自己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但是,如果名不正言不顺的,这些人恐怕情绪并不会高涨;一旦离散,就难以再聚集到一起。希望殿下能够顺应人心,也为国家着想!”

  李亨还是拒绝了他们的提议。

  裴冕不死心,一连五次上笺奏,李亨迫于无奈,只得同意。

  当天,李亨于灵武城南楼即帝位,称肃宗;群臣拜舞,肃宗也泪雨婆娑。

  他尊称玄宗为上皇天帝,大赦天下,改天宝十五载为至德元载;同时任命杜鸿渐、崔漪为中书舍人,裴冕为中书侍郎、同平章事。

  改关内采访使为节度使,把治所迁到安化郡,任命前蒲关防御使吕崇贲为节度使。

  又任命陈仓县令薛景仙为扶风太守,兼防御使;陇右节度使郭英又为天水太守,兼防御使。

  当时塞外的精兵都入内地讨伐叛军,只剩下老弱残兵防守边疆。

  肃宗即位之后,文武官吏不到三十人,他们披荆斩棘,建立朝廷;但是因为制度都是草草立下的,武将们自以为持有军工、骄横傲慢,根本不把那些文臣放在眼里。

  大将管崇嗣在朝堂中背对宫阙而坐,言笑自若,监察御史李勉上奏弹劾他,并把他关了起来。

  肃宗特下令赦免了管崇嗣,并感叹说:“我只是因为有李逸这样的人,朝廷才开始有尊严!”

  肃宗即帝位后十多天内,那些独自奋战的郡县们纷纷归附。

  可是,这个时候的长按却一片腥风血雨。

  安禄山的儿子安庆宗被玄宗泄愤杀害,他当然不会善罢甘休。

  他让孙孝哲于长安崇仁坊杀掉了霍国公主以及她和裴虚几的孩子。

  得知消息之后的我,恨不得一刀捅死自己;明明知道安史之乱中皇室死伤惨重,居然没想到把霍国公主以及她的孩子提前转移出来。

  我对不起已经死去的裴虚几……

  血洗了霍国公主府之后,安禄山又杀掉了其他皇子的侧王妃、其他公主的驸马等人,挖下他们的心肝,用来祭奠安庆宗。

  凡是杨国忠、高力士的亲信党羽以及安禄山平时憎恨的人都被杀掉,总共杀掉了八十三人。

  他们手段残忍,肆意屠杀来不及逃走的人;死伤的人太多,以至于血流满街。

  七月十七日的时候,安禄山又派人把周围郡县抓捕到的皇孙、郡主以及县主等人杀掉;那二十多个人当中,最大的只有十四岁,最小的甚至只有三个月。


第415章 边将内迁

  七月十八日,这些事情传到了玄宗的耳朵里。

  他悲恸大哭,发誓一定要手刃安禄山。

  他下制书任命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统辖朔方、河东、河北、平卢节度都使,南下收复长安、洛阳;并宣布了退位的消息。

  又任命御史中丞装裴冕兼左庶子,陇西郡司马刘秩试兼右庶子;永王李聑为山南东道、岭南、黔中、江南西道节度都使,少府监窦绍做他的师傅,长沙太守李岘为都副大使。

  然后任命盛王李琦为广陵大都督,统辖江南东路及淮南、河南等路节度都使;前江陵都督府长史刘汇做他的师傅,广陵郡长史李成式为都副大使。

  最后任命丰王李珙为武威都督,仍然统辖河西、陇右、安西、北庭等路节度都使,陇西太守济Y人邓景山做他的师傅,并兼任都副大使。

  很坑爹的事情就是,玄宗只是空头任命;他们各自所需要的士卒、马匹、武器以及粮资等,都需要在当地征求,自行解决。

  其他各地原来的节度使仍旧为节度使。

  各王所需要任命的部下官吏以及所统辖地方的郡县官,可以由自己挑选,任命以后再上奏报告。

  当时盛王李琦、丰王李珙等都不亲身赴任,只有永王李聑赴镇就职。

  玄宗还设置了山南东道节度使,统辖襄阳等九郡;又升五府经略使为岭南节度使,统辖南海等二十二郡。

  同时,还把五溪经略使升迁为黔中节度使,统辖黔中等州郡;把江南道拆分为江南东道、江南西道,东道统辖余杭郡,西道统辖豫章等州郡。

  以前,四方人士听说潼关失守,都不知玄宗去向,这道制书颁下后,人们才知道皇上在何处。

  十九日,玄宗到达巴西郡,太守崔涣来迎接。

  玄宗与崔涣相谈甚欢,当天即任命他为门下侍郎、同平章事;还顺带把韦见素任命为为左相。

  京兆人李泌年幼时因才华聪敏而著名,玄宗就让他与忠王李亨一起游玩。

  忠王被册封为太子时,李泌年岁已大,曾上书议论政事。

  玄宗想要授予他官职,被他拒绝,玄宗只好让他以平民的身份与李亨为友;李亨非常的尊敬他,常常称他为先生。

  李泌作为一名贤才,自然遭到了杨国忠的憎恨;他上奏把李泌迁移到蕲春郡。

  后来李泌得以回到家乡颍阳县,他开始隐居,做了一名隐士。

  肃宗从马嵬驿北上后,派人去召李泌,李泌在灵武晋见肃宗。

  肃宗十分高兴,与李泌出出行的时候两匹马并行的走;正常情况下,并行走,只能是和李亨地位相同的人。

  不仅如此,睡觉的时候,李亨都让人把两个床榻铺在一起。

  李亨仍然像自己做太子时那样,事无大小都要先征求李泌的意见,而且言听计从,甚至将相的任免都与他商议。

  李亨想要任命李泌为右相,李泌坚辞不受,并说:“陛下像对待宾客朋友那样对待我,比任命我为宰相还要高贵,何必要违背我的意愿呢!”

  肃宗这才作罢。

  二十二日,跟随安禄山举兵反叛的同罗和突阙部落军队屯驻在长安的禁苑中,他们的酋长阿史那从礼率领五千骑兵,盗得二千匹厩马逃回朔方,Y谋联结其他胡人部落占领边疆地区。

  肃宗派使者去安抚,归降者极多。

  阿史那从礼率领同罗和突阙的部落军队逃回朔方后,长安大乱,官吏流窜躲藏,监狱中的囚犯也自行出逃。

  京兆尹崔光远以为叛军要撤退,就派兵守住孙孝哲的住宅。

  孙孝哲把此事告诉了安禄山,于是崔光远与长安县令苏震率领府、县官吏十余人来投奔朝廷。

  二十七日,到达灵武。

  肃宗与他们的反叛行为既往不究,还任命崔光远为御史大夫兼京兆尹,让他去渭水北岸招集逃散的官吏民众,又任命苏震为御史中丞。

  安禄山见状,任命田乾真为京兆尹。

  与此同时侍御史吕湮、右拾遗杨绾、奉天县令崔器相继来到灵武投奔朝廷。

  李亨任命吕湮、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