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大哥-第9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局势糜烂至此,若非他神经还算坚韧,或许早就挥刀自杀了。
  咚咚咚,响起了敲门声。
  “进来。”
  这个时辰,能来打扰他的除非是有极其严重的军情,否则只有他的老管家。
  老管家是从小将他带大的,对他来说像亲人更多过像主仆。
  “少爷,您已经许久没有吃过肉了,这是我偷着煮的,您吃一点吧。”
  黑齿摇摇头道“啊翁年纪大了,还是你吃吧,我吃不下。”
  “啊翁知道少爷的心情不好,可再怎么着也不能不吃东西啊,这以后的日子啊,长着呢。”
  黑齿苦笑着摇头,这局面哪还有什么以后啊,随即便见他豁然抬起了头,唰的抽出半截宝剑出来道“啊翁此话何意。”
  那管家也不恼,只是道“少爷不要误会,只是那大唐的秦侯托人传了话过来,说是想跟您谈一谈,少爷您要是见啊,我这就把那送信的领来,要是不见啊,我这就去把人给砍了。”
  “秦浩?我跟他能有什么好谈的,不见。”
  “哎,好嘞,老奴这就命人将人砍了,日后咱们黑齿家一百六十三口,连着刚出生的小少爷,一块给这百济国陪葬。”
  “等一等。”
  黑齿的眼眸中闪过一丝挣扎,犹豫了一会,终究还是咬了咬牙道:“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还是将人请进来吧。”
  不一会,便见一个身穿便服,带着高大兜帽的少年人走了进来,兜帽一摘,看上去似乎还不到二十岁。
  “秦侯麾下校尉孙二,见过黑齿将军。”
  黑齿冷哼一声,也自顾自的将老管家给他偷炖的肉汤拿着喝了起来,“你我两家是敌非友,本将军实在想不出,这秦侯找本将能有什么事啊”。
  “黑齿将军,我听说黑齿家世代在百济为将,军中势力极大,就连你们百济的大王也要忌惮几分,这葛岭前线的将士,与其说是新罗的兵,倒不如说是黑齿家的私兵,我家侯爷平生最敬英雄,似黑齿将军这般的英雄人物,打杀了半个多月,始终无缘得见,实在是好生遗憾,故此,想找个机会,跟黑齿将军一叙。”
  “呵呵,本将每战都必身先士卒,亲冒矢石御敌,你们秦侯想见我,随时都能看得见,倒是你们秦侯,堂堂大唐第一英杰,据说都来了半个月了,我却始终没有一睹风采的机会,才是可惜啊。”
  这话明显是在愉噎秦浩只敢在大后面躲着,从来不往前凑合,孙二笑道:“黑齿将军说笑了,天下人都知道,我家秦侯是个文弱书生,自然比不得将军武勇,只是我来的时候,我家秦侯让我告诉将军,他虽弱不禁风,但背后却是天可汗,就算将新罗女王都给绑了,也没人能拿他怎么样,黑齿将军虽然武勇,可背后却是一艘烂船,黑齿家世世代代领兵,不但内遭庸主忌惮,外又与新罗结了不死不休之仇,天下之大,竟无可容身之地,实在替您感到惋惜啊。”
  黑齿怒拍桌子道:“我黑齿家世世代代深受王恩,如今国家有难,自当马革裹尸,报效国家,这,是身为武将的宿命,秦浩他以为本将跟他一样,也是个贪生怕死之徒么?”
  “当然不是,我家侯爷说了,黑齿将军必是那视生死如无物的真英雄,真豪杰,只是,按照大唐和百济的约定,除了熊津江入海口一代划给大唐做租界之外,百济之国土,全都要交给新罗,就是不知,以那新罗女王的气量,能不能放过黑齿家上上下下,一百多口啊。”
  黑齿心中一痛,做武将的没几个是怕死的,但家人,却是他们心同的软肋。
  “哼,仗还没打完,秦侯这话说的,未免太早了吧。”
  孙二笑道:“早或不早,黑齿将军应该心中有数,我只是个跑腿的,我家侯爷想约黑齿将军见上一面,不知黑齿将军,能否赏脸啊?”
  “我黑齿,绝不做那叛国的贰臣!”
  孙二笑道:“明白,明白,我家侯爷也从来没有想过要让黑齿将军投降,只是想给将军您指一条明路罢了。”
  黑齿一听愣了,他本以为秦浩是来劝降的,没想到居然不是,这特么要是不劝降,那他们岂不是更没什么可说的了?
  黑齿沉着脸,最后道:“要见面也行,那让你家秦侯亲自来过来见我。”
  孙二闻言当场脸就是一苦,道:“那还是算了吧,实不相瞒,我家侯爷是我大哥,我对他还是比较了解的,别说是亲自过来见你,就是出现在两军阵前对他来说都是破天荒了,投石机射程范围内八百米您绝对看不见他,我就能替他回了您。”
  黑齿一脸的懵逼,什么玩意?唐人不是向来都是勇猛无敌的么?这么怂的货是怎么当上侯爷的?
  其实这就是一谈判策略,他真正的想法是在西郊无人的地方各带卫兵碰面,可这话还没说完呢,一下子就被这唐使给怼回到肚子里去了。
  孙二也挺尴尬的,只得道“将军有没有信得过的人?可以让您信得过的人跟我一块回去先和秦侯谈着,等谈好了您再跟我家侯爷见面也行。”
  黑齿点点头,似乎也只可如此了,不过他还是强调道:“我再说一遍,我黑齿家,绝不出贰臣。”
  “明白,明白。”
  说完,孙二便转身告辞了。
  一出门,孙二连腿都特么软了,好悬差点站不住,这特么深入敌营当说客实在是太刺激了!


第三百六十九章 合作
  其实,到敌人地盘去当说客,若能成功则妥妥的大功一件,秦浩也是为了照顾孙二,才特意让他出这么一趟差事的。
  毕竟孙二不像裴行俭或是王方翼那样天赋异禀,不过是个稍微机灵点的普通人,不趁机捞一些功劳的话以后成就也有限的很。
  当然了,做说客毕竟是一件九死一生的事,对方意向不明的时候将人拉出去砍了的可能性很大,不过秦浩对此事其实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把握的。
  有句话怎么说的,叫有其父必有其子,其实逆推一下也可以通过儿子来判断老子。
  因为这场战争比原本历史上早了二十多年,所以秦浩压根就不知道这个时期百济都有哪些牛人,可秦浩对这黑齿将军虽然不熟,但他对他儿子熟啊!
  黑齿常之,堪称最牛的二五仔,甚至一度成为大唐第一大将,倒也讽刺,原本历史上这人被刘仁轨生擒之后转脸就带着黑齿家的势力投奔大唐,把百济给灭了。
  后来,武妖祸国,关中军事集团和她的关系如同决裂,只得重用这位毫无根底的降将,别说这货还挺争气,把李勣的亲孙子徐敬业打得落花流水。
  当然,武妖的人么,下场自不用说,死于酷吏之手,谁会为一个二五仔求情,如同倭国人打心眼里看不上汉奸一样,唐人对这种货色其实也是瞧不起的。
  二五仔的爹,能指望他对百济忠心得到哪去?百济国虽小,却也不是铁板一块,黑齿家隐隐已经有了另立山头的意思,只要不是铁了心的跟国家一块全家陪葬,这货动摇的概率几乎是百分之百。
  果然,孙二带着人家的管家回来了吧。
  秦浩笑眯眯地给这位老管家倒茶,老管家倒也配合,做出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这起码就说明人家的意向不错。
  “我前日收到牛将军的来信,他说,如果葛岭的守军在半月之内还不回援的话,他那头差不多就可以攻下居拔城了。”
  老管家倒也没说什么,局势如此大家谁都心知肚明,既然是来谈判的,自然就没有死鸭子嘴硬的道理。
  “我回信告诉牛将军说,居拔城中,黑齿家的家眷要重点保护起来,不会伤到的,若黑齿将军有什么至交好友或是私生子和养在外面的姘头什么的,也可以写个名单给我,我派人送给牛将军。”
  老管家倒是很淡定,道:“如此,那就多谢秦侯了,不知秦侯想让我家少爷做的事,又是什么?我家少爷来的时候有过交代,绝不做那背国的贰臣。”
  秦浩也就笑了笑,知道黑齿这话纯属死撑着要面子,同时未尝没有在新东家那要待遇和刷印象的成分,不过他也确实没打算让黑齿投降大唐,道:“黑齿将军误会了,我不是要劝降,是真的有事想跟他合作。”
  “合作?”
  “是,百济的土地,打下来是给新罗的,我大唐要的,只是一个可以安稳从背后突袭高句丽的一条路和一定的补给,而百济现在尚有几万守军散在各地,一旦居拔城北牛将军打下,这几万将士又将何去何从?以黑齿将军的威望,又占着葛岭之险,想来,这些无根的将士们一定会聚在黑齿将军的麾下吧。”
  管家点点头。
  “这就是了,国灭了,可以打游击么,让黑齿将军随便找个百济的小王子扶保,凭几万人的军力,想来还是可以和新罗周旋的,我大唐只是帮着新罗把百济灭国,没道理这游击队也归我们管吧,您说是不是这么个理?”
  那管家闻言眼睛蹭的就亮了,诸多算计浮上心头。
  大唐和新罗的联军,即使是他们做对手的也看得出其中问题,面和心不和,之前少爷也说过,这是百济还想要有救的唯一机会,只可惜后来不知怎的,似乎两国冰释前嫌了,让他们好一阵失望,可现在看来么。。。。。
  “这游击。。。。兵源方面自然不成问题,我百济和他新罗乃是世仇,以将军在百济国的威望,只要振臂一呼,稍有一点血气的汉子都会赢粮景从,只是这补给。。。。”
  秦浩倒也不含糊,道:“这是你们百济的地图吧,喏,葛岭一带到时候你们肯定是要撤出来的,熊津江一带是我大唐的租界,你们和新罗到时候打成什么样跟我无关但我要租界里平安无事,毕竟我们是做生意的么,讲究和气生财,其他的地方,你们想去哪建根据地都行,只要是有水运的地方,我就能保证你们起码不会被饿死,如何?”
  老管家跟着黑齿几十年,自然也是懂兵的,闻言大喜过望,这打仗最讲究个天时地利人和,新罗作为百济世仇又劳师远来,就算他们最后只剩下游击队和老弱病残,只要补给充裕,分庭抗礼肯定还是没有问题的。
  “多谢秦侯指路!多谢秦侯指路!老奴这就回去汇报给少爷。”
  说罢,老管家转身就走,看他那兴高采烈的样,秦浩都怕他突然嘎的一下抽过去。
  “等等,我还有几句话没交代完。”
  “您说。”
  “黑齿将军到时候领着百济余众跟新罗对抗,不管是挟天子以令诸侯也好,还是铁肩担乾坤忠心为主也罢,总是要建立政权的,也总是要有政治纲领的,这百济现在的朝廷,可是因为对天可汗不敬,擅杀我大唐使节,这才惹了无妄之灾,还望黑齿将军日后可以引以为戒啊。”
  管家连忙道“那是那是,我家少爷一向对天可汗都是极其敬佩的,对大唐之恭敬也是远在那金家姐妹之上,绝无半点与大唐为敌的意思。”
  “很好,到时候我大唐会在高句丽境内设立安东都护府,节制辽东半岛的三国旧人和契丹、室韦等族人,你家黑齿将军应该知道到时候怎么做吧。”
  “明白明白,百济人永远都是大唐最忠心的鹰犬,都护府但有调令,绝无半点拖沓。”
  秦浩满意地点头道:“很好,去吧,牛将军破了居拔城之后,黑齿家的家眷必会一个人都不少的还回来,这葛岭怎么守么。。。还得你们家将军自己琢磨琢磨。”
  “明白,明白明白,唐军是朋友,新罗是仇寇,我家将军只打仇寇,不打朋友。”
  “嗯,去吧,接下来的这段时间,唐军不会出现在攻城队伍中了,那居拔城的求援,就无视了吧。”


第三百七十章 瞌睡送枕头
  几天之后,秦浩终于成功跟黑齿将军见了面,并将日后的合作计划初步定了下来。
  这对黑齿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不但不用当亡国奴,不用担心家眷被杀,反而还可以在大唐的支持下成为民族英雄,甚至这仗要是打赢了,翻身农奴把歌唱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并不是只有中原才有曹操的。
  对大唐来说,自然更是好事了。
  首先,葛岭这不用打了,打也是新罗和百济之间的事,牛进达那头的压力骤然大减。
  其次,给新罗埋了一个大雷,而且还让他们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吞并百济不但不会增加新罗的力量,还会将他们拖进泥潭,十年八年之内休想有什么作为,而到时候大唐怕是早已将高句丽给整合完毕了,甚至秦浩的经济渗透都可以收到一定成效,可以着手和平演变了。
  至此,秦浩在葛岭前线大营的任务差不多就算是全部完成了。
  现在,秦浩可以将他的精力主要放在租界的建设上来了。
  整个辽东半岛的货币体系现在几乎都已经被冲干净了,只要到时候白江城和金城的唐联储一开,用不了一年的时间,通用券就可以成为半岛的唯一货币。
  以李渊为首的元老会成员,对唐联储走出国门这件事的热情程度简直超乎了秦浩的想象,本以为,两地唐联储所需要的,大量的算学基础扎实的基层官员一年能筹措完毕就算是快的,毕竟背井离乡的,一般公务员谁愿意过来。
  可没成想,这才几个月的功夫,人手上人家都安排完了,不愧是上一代朝廷的退休大佬们,不但有大量新科的明算人才,就连进士和门阀公子也不在少数。
  这一块,基本上是稳了。
  同时,马周也不负众望的,组织了由少林弘忍法师为首的和尚团,几日后就可以登录金城,这仗打的半岛三国民不聊生,正是大师们弘扬佛法的好去处。
  而裴行俭所建设的白江城和大牛王方翼二人建设的釜山城也已经初见规模,现在还只有大量的青帮入驻,平时没事的时候他们就是生意人,有了事分分钟就是一支大唐的府兵。
  当然,战斗力跟关中府兵相比就一个天上一个地下了。
  至于商路的开辟倒也简单,辽东半岛虽然贫瘠,除了人参和貂皮以外也没什么特产,可是倭国有啊!从釜山出发,走海路到倭国,在后世不过两三个小时的时间而已,放在大唐,秦浩他们的大船也可以做到一日往返,甚至于路线简单明了,小河船也可以走这条线,返航率超过九成。
  倭国这地方,盛产白银,而且那地方的女人和漆器也都不错,关键是这时候的他们还没开化,随便运一点破烂过去都能换回来一船白银,这是何等的暴利,大唐虽不是银本位但大银坨还是可以压国库的镇国之宝的。
  在秦浩的设想中,白江口负责商品销售,将天南海北的,尤其是大唐的货物运送到白江口再通过本地的帮派散往半岛各地,而釜山城则专门负责往倭国运银子,这其中的利润只会比武士彟的西宁城大,绝不会比他小。
  而这些分了股份的,青帮出身的府兵,就是保护大唐在半岛既得利益的基石。
  再由两地的唐联储控制新罗的经济和货币,新罗还有什么必要去打呢?
  当然,他得先把对倭国的贸易线给建设起来,印象中他们这时候好像已经统一了,但他对倭国史不太了解,也不知到底怎么个情况。
  没成想,说曹操曹操到,孙二来报,说是倭国的使者要求见他。
  什么情况?大唐与此事的倭国应该还是零交流吧!中间还隔着一片大海呢,这帮玩意从哪蹦出来的?
  细一打听才知道,原来,他们已经和倭国开过战了。
  原来,百济和倭国之间一直都是有贸易关系的,在牛进达的猛攻之下,病急乱投医,居然想到要去倭国求援。
  倒不是指望着他们帮着打仗,只希望他们能派一点水军过来,去高句丽搬一点援兵,高句丽和百济的水师都让秦浩给废了,以至于高句丽给百济准备的三四万援军只能望着汉江发呆,对江对岸水深火热的百济盟友一点办法都没有。
  恰好倭国也是个岛国,海军发达,于是就想让他们帮帮忙,把高句丽的援兵给运过来。
  巧了,倭国这帮人回来正好遇到回国去请窜天鼠等青帮众人的孙二。
  我们知道,倭国这个民族,在被打趴下之前向来都是天老大我老二的,一听说大唐水师来了,根本就不惧,两百多舢板一样的小船饿狼一样就朝孙二扑上去了。
  孙二整个人都懵逼了,这世上还有这么急着找死的民族么?那就打吧,于是,倭国的水师也悲剧了。
  不过孙二毕竟是单独行动,只有一艘船的他也没啥配合,打赢倒是没问题,全歼就有些难度了,因此倭国水师倒还有些余孽。
  这就要说道倭国的另一个民族性了,这些水师余孽死里逃生之后,不但没去运送高句丽的援军,反而巴巴的跑秦浩这跪舔来了。
  当听说那个打败他们的神之船,只是大唐帝国某位将军的十几分之一的力量的时候,这帮玩意跪舔之心更盛了,拦都拦不住,至于百济,早就忘到九霄云外去了。
  秦浩在得知了前因后果之后简直哭笑不得,对倭国文化中这种打服就舔的做法简直是无言以对啊。
  倭国这帮人,打服以前全是饿狼,可只要打得服他们,马上就会变的比一只哈巴狗还要听话,而且这种听话似乎还是发自内心的,在原本历史上,他们被唐军一顿上课之后,在短短二十年之内派出了十九波遣唐使,据说是因为有一波碰上海浪死路上了,要不然每年人家都得来,比突厥来的都勤。
  不但如此,国内也是一切向唐看,连首都布局都是仿效长安,甚至连地名都不带改的,后世去倭国旅游的时候可以发现,所谓的倭国文化清一色的全都是大唐文化,咱们自己失传了的倒是让人家给发扬光大了,其国内对唐史的研究甚至还在华国之上。
  还有一千年后的那场二战,前一刻还可以神风特战玩命去怼的米国佬,一旦投降之后就可以发自肺腑的去跪舔,以自家老婆服侍过米国大兵为荣,翻脸速度之快让米国佬都接受不了,还以为这个国家的人都疯了呢。
  总之,这个民族从死敌到爸爸的转变从来都是毫无晦涩可言,不掺任何的不情愿,百分百的发自真心,甚至他可以担保,此时的倭国已经是大唐第一忠实小弟了。
  如此,秦浩在整个辽东半岛的,布局几十年的大战略的最后一块拼图,就这么稀里糊涂的自己凑过来了。
  新书《轮回之惊悚游戏》已发,不会耽误本书更新的,求收藏求推荐啊。每一个收藏,都是我的命。


第三百七十一章 舆论的力量
  目前,汉江以南的局势,可以说是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
  而这东风,自然只的就是李世民了,若是不能一战而定高句丽,汉江以南的局势就算做的再好,再完美,终究还一块飞地,堪称镜花水月,这些精心的你布置,也积木都白忙活了;。
  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安市城已经被打的岌岌可危了,这地方本就没什么正儿八经的天然地利,城防也只是普通水准,对勇不可当的唐军来说并不比打个小山包难上多少。
  而新城,虽然在薛万彻的围攻下被压制的死死的,可里面的将士们的战斗信念还在,一时半刻的薛万彻也没什么好招。
  不过对薛万彻来说,他也从来没想过非得攻下来这座军城,既然大唐现在的补给线还算稳定,那就慢慢耗着呗,小小一座新城,粮食总有吃完的一天,听说新城现在就已经罗雀掘鼠了,因此他倒也还算镇定。安市城里倒是有粮食。
  对于李世民来说,他现在其实也就剩下几小座小城,倚靠千山山脉互相支援,算是卡在李世民道鸭绿江之前的最后一道防线。
  本来,那几座小城猛攻两个月也就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该为鸭绿江之战做准备了,可也不知是谁说的,鸭绿江借长白山之险实在易守难攻,完全不必急于一时,莫不如暂且等等,等牛进达那边彻底搞利索了,再由南北两线同时夹击,自然可以更加的事半功倍。
  反倒是有一些政治建设工作,现在就可以做了。
  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同化,起码要让高句丽的本土势力不至于打游击战之类的,起码让他们不至于在占领区花费太多的手脚,就连一千年后的中日战争人家还整出来一个大东亚共荣圈呢。
  这对已经身经百战,被秦浩调教过的风言衙门来说完全不是问题。
  这地方是哪?汉朝故郡啊!再加上四百年来南北朝之间不断的战争,战争,战争,又有许多许多的汉人躲到了这片土地上生活,整片土地上,汉人足足占据了四成左右的规模。
  于是,一个理所应当的宣传策略就成型了,无数说书的唱戏的,都在似有意似无意的宣传起了民族血统论,唐朝将士们也不再说什么报仇了,而是根据命令张口闭口的就是解救民族同胞。
  同时,这帮大兵就连抢劫的时候也更加注意了一些,碰到同样汉族同胞的时候,一般除了抢一点通用券之外什么也不多拿,而扶余人和其他种族自然还是一扒到底,甚至于碰到有些会说汉话的汉人,不但不抢了,反而还多给几个馒头几匹布之类的。
  要说好这当然也谈不上,跟仁德二字也没有半点关系,可是正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人是好比较的生物,隔壁扶余人的村子连家里下锅的面糊都被抢走了,自己却只损失了些暂时跟废纸差不多的通用券。
  这优越感一下子就上来了啊,甚至隐隐的还有些上等人的意思。
  同样的,扶余人和其他少数民族也不干了啊,凭什么你们有饭吃,我们就只能饿着,凭什么你们能活我们就得死?你们吃的哪是大唐的粮,你们特么吃的是我们的粮啊!
  于是,本土汉人,哪怕是已经一句汉话都不会说的,一下子就成了其他民族的眼中钉和肉中刺了。
  更何况这年月的百姓,能活着的哪个不是拼尽全力,对那些明天就饿死的人来说,一条命未必就比一张饼能贵到哪去。
  于是,唐军抢扶余人,扶余人再抢本地汉人,本地汉人也不是怂包软蛋啊,要知道他们其实也没多少粮食的,于是本地汉人又会拿起武器反抗,彼此之间的仇恨越打越厉害。
  这也是秦浩这条计策的基本思路,了解一战二战史的都知道,两个民族从对立走向和睦甚至亲如一家需要至少几十年甚至上百年,而从亲如一家变成死敌,最多三个月也就够了。
  这其中,风言衙门自然也起到了火上浇油的作用。
  所有已经被打下来,有唐军驻守的城镇之中,汉人都是隐隐高人一等的,扶余人虽说没混成奴隶,但平日生活中也还是被欺负的挺惨的。
  而那些唐军鞭长莫及的乡村。。。。。
  呵呵,已经是一片血海了。
  凡是扶余人大量聚集的村落,这帮人团结起来将少数派的汉人几乎都杀了,而那些汉人占大多数的村落群,扶余人又几乎死光了。
  更倒霉的是那些扶余人和汉人势力差不多大的地区,两方势力跟两方军队似的,成天干,谁也没捞着什么好。
  而做到这一切,马周只用了二十多天的时间,只需要先给大唐自己的将士把民族观灌输一下,剩下的事其实都是水到渠成了。
  全都跟秦浩所预想的一模一样。
  那么接下来,就可以进入第二步了。
  接下来就是下一步了。
  由大唐兵力重点保护汉人势力聚集区,扫荡扶余势力圈,政策上减免汉人未来几年的赋税,从中选择识文断字,有众望且会说汉话的长者,出人辽东地区的基层官吏协助大唐朝廷管理民生,同时,派风言衙门下属势力所掌握的评书表演艺术家等,去各汉族势力讲授祖先‘艰辛’奋斗使。
  几百年前的事儿了,还不是他们想怎么编就怎么编么。
  当年具体的情况肯定是谁也不知道了,反正在说书先生的嘴里,那是每一个人来此躲避生活的汉人都被欺负的老惨老惨了,再加上眼前辽东半岛上越来越激烈的民族矛盾,那些汉人老爷们一个个全都义愤填膺的。
  之后,又让村长每天都组织一次由秦侯发明的‘诉苦大会。’主要内容就是说一说,扶余人这么些年到底是怎么欺负大家伙的,大家伙在高句丽朝廷下受了多大的气之类的。
  只要设置一个没人都必须发言,说得好的鼓掌的环节,结尾处再由风言衙门的人领着喊上两句慷慨激昂的口号,嗯,这帮汉人现在比唐人还激进了。


第三百七十二章 过江
  大概又过了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当秦浩说服黑齿将军在葛岭城下飙演技的时候,辽东地区已经组建了汉人义勇军了。
  这些新组建的汉人军团中,甚至不乏有上个月刚刚被唐军打散的,刚刚放下兵刃的高句丽老兵。
  这些老兵用来攻城未必有什么用,但起码不用大唐再费心治安之类的琐碎事情了,李世民可调用的兵力一下子提高了一大截。
  而大唐在辽东的民族政策也随着这个现状发生了根本改变,有点类似于蒙元,将半岛百姓分成了四等了。
  第一等当然就是唐人了,这些唐人日后主要生活在租界里,走出去见官大三级,甚至出现了扶余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小木牌。
  第二等,便是原本的那些汉人了,这些汉人能做官,能跟唐人做生意,可以自由出入租界在唐人的地盘混饭吃。
  第三等则是这片土地上的那些少数民族人了,比如渤海人,羯人,契丹人之类的。
  而扶余人么,则完全成为了被剥削的对象。
  这样做虽然从长远来看不利于民族融合,但胜在简单粗暴,短期之内见效最快,只是后期拨乱反正的工作量简直大得吓人,偏偏秦浩还是个心软的,总觉得这里头有他的一份罪孽,在未来的十几年里始终未这事儿操碎了心。
  理所当然的,安市城在李世民下定决心之后一个冲锋就给拿下了,城破当天高惠贞站在城头对唐军破口大骂,然后自刎殉国,被李世民下令厚葬。
  而新城也终于弹尽粮绝,再打下去就只有吃人了,高延寿又不是张巡,所以领着一匹敢死队冲着薛万彻严密的军阵来了次自杀式的惨烈冲锋,便再也没有出来了。
  而那些新城的余部,则全部向薛万彻投了降,可怜的黑国王薛万彻终于算是解放了,麾下将士们金城溜达一圈,连只耗子都没找着,瞅着其他友军一大袋一大袋的通用券往身上背,别提多眼红了。
  与此同时,牛进达也终于在百济攻破了居拔城,将国王宰相之类的统统一股脑的押给了李世民,百济国算是暂时覆灭了。
  本来,百济散落各地的军队还有两万多人,且还有一阵子要打的,可因为秦浩跟黑齿已经暗通曲款,那些零零散散的军队最后在半个月左右的时间就全都集中到了他的手上,并劝解部下放弃向牛进达寻仇的打算,只对着北边的新罗军队死怼,还把牛进达北上过汉江打高句丽的路线给让了出来。
  总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