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唐朝好大哥-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魔教和松赞干布虽然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但玄奘背后却有着整个大唐的支持,南诏和安西都护府在骚扰吐蕃时也会和他相互配合,居然还让玄奘占了上风。
  事到如今,秦浩这个亲手点火药桶的人,反而帮不上什么忙了。
  就这样,秦浩无所事事的在家歇息了三个多月,期间,秦浩无数次的想把秦小昊送走,可惜都没有找到合适的理由,他总觉得这小子在长安待着不是个事,指不定啥时候就把天给捅破了。
  事实上也是如此,那天他正趴在李欣的肚子上,听宝宝的声音,李靖突然来找他,死活非要收秦小昊当弟子,说他从没见过如此聪明伶俐天资过人的孩童,要将毕生兵法传授给他。
  这特么的俩人是啥时候搭上线的?
  秦浩自然是不放心把秦小昊放出去的,所以他只能以小儿顽劣,不堪大用的说法婉拒了李靖,可谁知道一向跟他关系不错的李靖居然还急了,非得说不能将毕生兵法传于后人,他死不瞑目,好像忘了裴行俭这个人似的。
  秦浩也就纳了闷了,这特么的李靖今年都六十好几了,怎么越老越不要脸了呢?
  接下来的几天,李靖跟一块牛皮糖似的赖在他们家,甩都甩不掉,这么大的一个领导,一个军神,一个老前辈,秦浩也不能把人家撵出去不是?于是这货居然心安理得的蹭吃蹭喝起来,弄得秦浩都不敢出门,生怕这货把他儿子给拐跑了。
  “卫国公,您看这样行不行,我这个儿子真不能跟你学兵法,这样行不行,我婆娘这不是又怀孕了么,这一胎要是再生个儿子,让小的跟你学兵法成不?”
  李靖劈头盖脸的就给骂回来了,“放你娘的屁,你就能保证你每个儿子都这么聪慧?再说你要是生个姑娘呢?”
  秦浩也无奈,天底下骂他他却只能忍着的人不多了,李靖刚好就算一个,也不知这秦小昊是怎么给李靖灌的汤,这李靖大有秦浩不同意就磕死在这的意思。
  但秦浩再怎么放纵秦小昊,却始终有一条底线,那就是军队方面绝不让他染指,否则就不是自保而是作死了,所以秦浩只得再次拒绝道:“卫国公明鉴,这是我的独子,如今我虽然离位极人臣还差着一些,但想来也不远了,我这孩子,不求他能有什么出息,只求能平平安安的继承我的爵位,一辈子逍遥快活就够了,尤其是这军事,刀枪无眼啊,我们老秦家传到我这一辈就这一支独苗,还望您能理解我的苦衷。”
  李靖一拍桌子道:“我就知道,你肯定是这么想的,贞恒,你糊涂啊!这孩子空有一身的天资和你秦家的家学,却整日里不思正事,才五岁就干出上青楼这样的荒唐事来,都是因为你这种思想放纵的结果,若不严加管教,将来他是不是还要上大街上强抢民女啊!”
  秦浩心里想说,混到咱这个份上,孩子强抢个把民女还是个事儿咋滴,可看李靖吹胡子瞪眼睛貌似真的气性很大啊,“这么好的苗子,我绝不能让你就这么给带荒废了,趁他还小还能改,我一定要让他成长为我大唐下一代的肱骨重臣。”
  秦浩也有点急:“不让!去特娘的肱骨重臣,老子当一辈子就够了,我儿子当一辈子纨绔就挺好。”
  李靖气急,“你。。。。。我去找圣人说理去。”


第四百二十九章 多事之秋
  官司打到御前,李靖的面子李世民也是要给的,但人家怎么管儿子,自己这个皇帝也不太好出面啊,于是李世民就打算做一个和事佬,把这事调解调解,俗称和稀泥。
  可秦浩在对待秦小昊的事情上,立场总是坚定的,这事稀里糊涂的居然拖了下来,秦浩始终没同意秦小昊拜师,可秦小昊却总能趁秦浩不注意的时候偷偷溜走,去找李靖美其名曰‘请教学问’。
  关键是秦浩经常不在家,而李欣又不是很理解秦浩的做法,觉得孩子能跟李靖学兵法是一件好事,总是助纣为虐。李靖似乎觉得这样也挺好,于是,秦小昊就成了李靖没有名分的半个徒弟,倒是也能学到几成真传。
  而秦浩之所以总是不在家,是因为唐联储那边最近又忙上了,而忙的源头,则在于李渊。
  天有命数,李渊已经比原本历史上多活了两年多了,李世民泰山封禅以来,身体已经是大不如前了,连打麻将也坐不住一天了,他自己也知道这是寿数将近了。
  李渊自打建立了唐联储之后,就全身心的投入到了唐联储的建设之中,除了开创这大唐的锦绣河山之外,唐联储便是他的命根子,临走之前,非得要亲眼看见大唐百姓都用上纸币才甘心。
  虽说现在就取缔通用券为时尚早,衙门内掌握了高等数学能摆弄明白纸币运算公式的人还是凤毛麟角,但谁让这是老头的心愿呢,人治时代,谁敢让太上皇死不瞑目,那他自己全家都离死不瞑目不远了。
  虽说现如今老百姓都习惯了用通用券消费,尤其是城市里,几乎已经看不见金属货币,但通用券这东西,跟纸币毕竟是有本质差别的,说得专业点,通用券本质上是兑换金属货币的凭证,是用金库里的金属货币和盐引做担保的。
  而纸币,则完全是通过国家信用来做担保的,不能兑换金属货币,相比于金属货币固然发行起来更自由,但所需要的专业知识也更多更复杂,而且还不知道老百姓认不认呢。
  而为了更好的钳制异族藩属国,唐联储还得把外汇券和汇率之类的给弄出来,总之,这是个很浩大的系统工程。
  秦浩正好无官无职,这种事儿能跑得了他才叫见鬼呢,唐联储各种准备工作他多多少少都有参与,同时还尽可能的把一些金融常识都教授给李泰,但特么这种事其实他心里也没什么底,他前世又不是金融专家,不过是看过两本货币战争罢了。
  不过业务上的事,就算不纯熟,终究是可以摸着石头过河,可政治上的事儿,就很可能要命了。
  李渊死后,谁来接班当这个唐联储主席?这种事是绝对不能跟南衙商量的,否则唐联储存在的意义就没了。本来这都是定好了的,不出意外的话会由李孝恭顶上,待时机成熟之后,由李泰再代替李孝恭,到时候只要李泰活的比李承乾长,朝廷和唐联储就可以一直这么良性的循环下去。
  可不知为啥,街面上突然传出一则谣言,说应该由李世民退居太上皇,待几年之后新皇治国成熟了,太上皇则退居唐联储,这才是最好的接替方式。
  别人怎么想不知道,反正秦浩听说这消息之后吓的一身一身出冷汗。
  谁放出来的这条谣言?
  文武百官的第一反应都是太子,毕竟这两年太子国祚稳定之后也挺活跃的,除了他之外其他人又似乎都没有动机。
  可仔细一想,太子的脑袋难道被驴给踢过了?李承乾总不至于蠢到这个地步吧。莫非是晋王李治?但这货才刚十岁,就算是他身边有人想为主分忧,是不是也稍微早了点呢?
  李承乾自然是被吓了个半死的,一再表忠心之后大半夜的哭着来秦浩这求策,可遇到这样的事儿他能有什么办法?查不出来谣言的源头,什么招都使不出来,况且他一个无职之身,这种事躲还来不及呢。
  李渊老爷子眼看着没多少日子了,临走居然碰上这样的事,还跟自己擦着边,气的当场就晕了。李世民也发狂了,责令风言衙门三天内必须找到犯罪分子,否则长孙无忌的面子他都不给了。
  要说李世民也真够不容易的了,泰山封禅刚爽了几天啊,就摊上这么个事儿。
  不过,秦浩回家却把秦小昊提溜了起来,审问道:“乖,跟爸爸说实话,这事是不是你干的。”
  秦小昊摇头道:“我跟李治交往也就是图一保险,我不管怎么算计,也没理由现在就往下跩李承乾啊。”
  秦浩想想是这么个道理,但还是训斥道:“你跟我说实话,最近又干啥了?”
  “天地良心啊爸爸,我啥都没干。”
  “真的?”
  “真的,我这几天来可老实了,除了昨天调戏了一次民女,前天上了一次青楼,大前天亲了个郡主之外,一件正事都没干啊。”
  呵呵。
  这两天,李承乾乖的跟个宝宝似的,在东宫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一心一意的闭门苦读,李世民虽然表面上云淡风轻,对所谓谣言微微一笑,毫不在意,但谁知道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
  这也没什么可留意的,反正李承乾肯定是要老实一阵子的,相比之下秦浩倒是更关心李治的动作,偏偏这小孩子他没什么接触的机会,指望秦小昊,他也不相信这小子嘴里的实话。
  反正,这特么就是个多事之秋,有时候秦浩都寻思,这特么自己要是不在长安该多好,这么些的事儿,每一样跟他有直接关系,但全特么躲不开。
  眼瞅着李欣的肚子都快落地了,自己一个名义上闲赋在家的‘戴罪之身’,就不能让老子省点心么!秦浩感觉自己都快更年期提前了。
  话说,一晃眼,他穿越大唐都快十年了呢,如今的大唐,似乎处处都有他能插一脚的地方,不知不觉中,他真的离那所谓的中流砥柱,越来越近了啊。
  


第四百三十章 尚书台出缺
  忙完了一天的工作回家,先去秦小昊的屋二话不说打两下孩子,反正这孩子没有一天不犯错,没有一天不该打的。
  然后再去李欣屋里摸摸肚子,聊会天,最后去小蝶屋里玩玩小妾,一般这一天时间就算是过去了。
  只是今天,小蝶却不让他上床了,一问才知道,原来这丫头居然也怀孕了,多会挑日子啊。
  秦浩知道,小蝶之前一直都是有吃一些避孕类的药物的,毕竟她比李欣入门要早,恩泽也不少,这要是先李欣一步生出来个大胖小子,热闹可就大了,那不是福分,而是灾祸,李欣这么霸道的一个郡主,弄死小蝶一点都不奇怪。
  直到秦小昊降生,小蝶才算是停了药,可身体却被祸害的不轻,要知道即使二十一世纪,避孕药吃多了也是有副作用的,何况是一千多年前呢,因此这几年又一直吃药把身体给调回来。
  总之,荣国公府里没有宅斗,并不是因为李欣这个大妇多宽容多大度,关键是小蝶这个做小的到位,弄的李欣有时候对小蝶都挺不好意思的。
  于是,秦浩开开心心蹦蹦跳跳地疯了一会,出门后,发现小桃看他的时候俩眼都冒光。
  时光啊,就这么一天天的划过,秦浩好似一个安静的看客,坐看外面的世界一点一点的变化,坐看家里一天一天变得热闹,却没有了多少参与感,好像又回到了上辈子在广电上班的时候,按部就班的上班打卡,下班看娃,开始对大唐的一切习惯。
  又过了两个月,李欣的二胎生了,是个男孩,秦浩第一时间抱着儿子去书房聊了一上午,终于确定这个只会哇哇哭的孩子不是一个穿越者了,于是心甘情愿的变成了一个娃奴。
  在李欣的强烈反对之下,秦浩想给孩子取名秦小二的想法没能实现,取名秦烈,几乎是与此同时,李承乾也生了一个宝贝闺女,秦浩还特意抱着秦烈去看了看他未来的儿媳妇。
  一般来说,公侯家的长子会继承爵位,而次子会娶个公主,这是皇家对重臣的拉拢,也是一种大唐的政治潜规则。
  同时,他们家还多了个新的家人,正是秦小昊未过门的媳妇小武。
  小武跑到他们家来,其实跟吐蕃的事情有关,吐蕃的事,在玄奘法师翻过喜马拉雅山之后其实就没什么悬念了,一场大雪过后,因为大半的青稞都被秦浩制成了青稞酒,所以吐蕃内部冻死饿死了无数的牧民。
  那些信仰活佛的部落大多都还能活,因为有大唐做他们的靠山,起码这粮食还是能管够的,于是,越来越多的牧民开始信仰活佛,信仰玄奘法师,大唐一口气派出去一百来个得道高僧,把松赞干布的墙角挖的那叫一个干净。
  正所谓狗急跳墙,松赞干布知道再不拼,等明年开春他想拼都没资本了,于是就率军对玄奘发起了总攻。
  玄奘也好,那些和尚也好,的确是不会打仗,不过他们不会,大唐会啊,说白了那些所谓的活佛更多的只是一个精神符号,真正替他们管理牧民的还不是风言衙门安插过去的唐人,更何况有安西都护府的支持,这场仗从根上松赞干布就没有赢的可能。
  然后,武士彟觉得他可以老骥伏枥一把,就亲自带兵冲上了青藏高原,毕竟他这么大岁数了,这还是第一次领兵打仗,他这个国公本来就是个水货,这时终于有机会来一次灭国之功了,为了名垂青史,他也是拼了。
  这一拼,自然就拼出事了,青藏高原那地方,年轻人上去都迷糊,何况是他了,在坚持了两个多月后,终于有了高原反应,晕倒发烧了。
  又因为年纪大身体差,这一晕,结果就挂了。
  因为杨氏没给武士彟生儿子,所以武士彟的爵位是被他前妻的两个儿子继承的,剩下的事了解点历史的都知道,据说武家兄弟对杨氏这个后妈极度不孝,又成天欺负小武,杨氏就把小武这个未过门的媳妇给送来了。
  说真的,有机会的话秦浩还真挺想见见这武家兄弟两人的,这得二到什么程度才能欺负人到这个份上啊,要知道在封建社会,后妈的地位跟亲妈是差不了多少的,著名的民间故事卧冰求鲤,王祥就是给后妈抓的鱼。
  应国公府家大业大,就算再怎么讨厌后妈,给供起来又能花几个钱,结果这俩二货是真往死里欺负,武士彟好歹是个国公啊,是开唐重臣啊,他死了那也是要罢朝三天表示哀悼的大人物啊,愣是在原本历史中把他的嫡女欺负到宫里当宫女去了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也不知道这魔教的事,小武知道多少,但想来杨氏是打算从他这走一点曲折路线的,也不知秦小昊这是图啥,非得要娶这么个货,跟自家媳妇还互相算计,多特么累得慌。
  关键是这媳妇在历史上还有杀公爹全家的光辉事迹,弄的秦浩这个公公也要对他防备着点。
  言归正传。
  武士彟的死,其实并没有造成什么太过严重的政治影响,除了让李渊悲痛了一下,昏迷了一下,一口气差点没过来,醒来之后脸色比之前更差了几分之外,几乎是风平浪静的。
  而西南那边毕竟还打着仗呢,这位子总得有人接啊,于是跟所有人心中预想的一样,侯君集‘临危受命’,被李世民一脚就给踢了出去。
  这是所有人意料之中的,毕竟有资格接替他的就那么几个,而李世民恐怕早就惦记着要把侯君集给踢走了,正好是个机会。
  年前的那则谣言终究还是不了了之了,长孙冲没查出源头是谁,被李世民劈头盖脸的臭骂了一顿,还降了官,但看在长孙无忌的面子上终究没罚的太狠,但谁都看得出,圣人和太子之间已经有隔阂了。
  而侯君集作为李承乾的岳父,一直都是太子在南衙的第一代理人,不收拾他收拾谁?正巧西南那边还打着仗呢,得派个久经沙场的大将过去,这特么简直是太合适了。
  再然后,侯君集兵部尚书的位子就空出来了,也不知是哪刮上来的一股子妖风,说是要让秦浩来补这个位子,吓的秦浩连忙拜托许杰,去那些胡说八道的官员家里去把人打了一顿。


第四百三十一章 躲
  秦浩的确是在等宰相出缺,出了缺他就差不多能补上,兵部尚书正三品,虽不如中书门下,但也算是半个宰相。
  但,特娘的秦浩所等的官职里绝不包括兵部尚书,更不能是这个时候。
  侯君集是太子的代言人,在这个敏感的时候踢出长安凉快凉快,那特么的难道秦浩就不是了?秦浩跟李承乾的关系人尽皆知啊好不好。
  李承乾现在的处境很微妙,自己这个时候如果走进南衙对自己来说肯定是坏事,对他来说其实也不见得是好事,李世民的心思谁特么也别猜,就说侯君集去西南这事,谁也不敢说李世民有没有其他想法。
  要知道,李治虽然一出生就被封为晋王,但他的正式官衔,却是安西大都护,虽然他当这官的时候还没穿开裆裤呢,虽然他直到现在连西宁在哪都不知道,但这并不影响,至少明面上侯君集是李治的手下,从此以后,侯君集在太子集团中的位置将变得非常尴尬。
  君不见原本历史中李治因为遥领并州大都督,担任并州长史的李勣天然就是历史的铁杆么。
  这个时候回南衙,好么,刚踢走一个太子铁杆,马上又来一个,太子党这是想干什么?这朝廷还是不是皇帝说了算?万一李世民瞅他不爽,再拿他开一刀怎么办,这特么危险系数未免也太大了。
  另外,秦浩等的其实是王珪的礼部尚书,算算日子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王珪明年就会挂,兵部尚书本来也不是他的菜啊,这官实际上是个武官,他跟兵部尚书相性不合,而且他答应过李世民,一辈子都不会碰兵权,他现在已经挺危险了,再去碰兵权跟玩火就没什么差别了。
  仔细的调查了一下,那几个嚷嚷着要让秦浩进尚书台的,全都是太子一党,秦浩虽然没在这个敏感的时候去跟李承乾见面,但估摸着这应该不是李承乾的意思,很明显,太子党已经成型,并且在发出他们自己的政治诉求了,这样的势力一形成,很多事李承乾自己也是不由自主。
  李世民倒也有意思,兵部尚书这么重要的位子,居然就这么悬而不绝,秦浩赶紧上表表态,对所谓的兵部尚书只字不提,满篇都是忧心太上皇病重,又说如今纸钞发行在即,他请求陛下允许,他暂时搬到大安宫,争分夺秒的把纸币发出来,不让太上皇走的有遗憾。
  就这样,秦浩用了一个堂堂正正,谁也挑不出毛病,但又奇烂无比的理由,从这场**中跳了出来。
  据说太子党那帮人对此很是失望,侯君集走了,他们迫切的希望能有个人继续带领他们,但秦浩却对他们更失望,李世民又不是垂垂老矣的老头,你们这时候蹦这么老高是几个意思啊!
  可怜了秦浩,刚抱上儿子没几天,他还没稀罕够呢,就给他整大安宫去了。
  李渊的脸色确实是不怎么好,听御医说,熬不过两年了,什么时候走都是没准的事,因此整个大安宫都有点凄凄惨惨的气氛。
  不仅是李渊,这两年唐联储里的人事变动都挺让人唏嘘的,陈叔达两年前挂了,裴寂虽然还没挂但也病了,和李渊也就是前后脚的事,谁先死还不一定呢,武德老臣中只有萧瑀的身子骨还算硬朗。
  据说李靖这两年觉得自己越发老迈不堪,有心思来唐联储上班,等着李渊批准呢,反正他现在在朝中也已经不担任任何实际职务了,以后打仗也不可能让他上了,这货居然还在生秦浩的气,刚才见了秦浩都不搭理他。
  李渊自己倒是一副无所谓的样子,还笑嘻嘻地让秦浩陪他喝酒,喝的还是千军醉这种烈酒,这玩意对他的身体来说有害无益,可老头倔起来谁劝也没用。
  他这辈子也够精彩的了,毕竟亲手创建了一个如此伟大的帝国,虽说最后让儿子给逆袭了,但这胜利果实好歹没落别人家去不是,因此他一点都不怕死,只想临死前看见大唐的纸钞而已。
  见了秦浩,李渊还笑骂他是来他这躲清静的,老头对朝廷上的事儿门清。这事说到底其实也是他的家事,眼看着国本之位似乎有点动摇的意思,老头也有点忧心。
  而李渊如果是忧心的话,李泰则干脆就是愤怒了,在他心里,李承乾这个太子之位这么稳,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主动退让的结果,所以在酒桌上,这位直接就骂上了。
  “大哥他到底在搞什么,没长脑子?老子都不玩了,要是还能闹出什么国本之争,老子岂不是成了笑话了?”
  秦浩笑道:“哪有什么国本之争,晋王殿下比我儿子也大不了几岁,只要太子不犯大错,他没什么机会的,只是圣人似乎想要故意营造出这样的假象,想要打压一下太子而已。”
  李渊喝干杯中的烈酒,嘀咕道:“老二的太子立的太早了,如今他自己年富力强,承乾都当了十几年太子了,青雀又早早的进了唐联储,压根就没什么分流,太子不成势才是怪了。我倒是可怜小九,要是身边有那有心人一煽动,起了不该有的心思,唉。。。。”
  这种事他们俩能说,秦浩可不太方便多聊,苦笑了一声,便端起酒杯默默喝酒了,心道,李承乾的太子其实是挺稳的,怕就怕他的身体撑不住啊。
  三个人又简单的聊了聊纸钞发行的进度问题,李渊的精力有些不济,聊了一会后就睡了,便由李泰带着他在花园里散步。
  秦浩笑着问道:“怎么看你脸色不太好啊,莫不是后悔了?”
  李泰摇了摇头,道:“后悔谈不上,我其实挺喜欢唐联储的生活的,甚至有时候,我还会感到一点庆幸,昨天我还在想呢,要是我没进唐联储的话,这时候应该已经卷进去了吧,小九毕竟年龄还小,朝中都不是没有怀疑,我要是在南衙的话了,估计查都不用查,这谣言就是我放的。”
  “那你在闹心什么呢?”
  “没什么,有点感慨罢了,一来替大哥感到不平,二来替小九感到悲哀,天家无亲情啊,你说,就没有一个办法,让这所谓的国本,可以平平稳稳和和睦睦的交接么?”


第四百三十二章 十万白马接法师
  李泰的问题,秦浩没法回答,天家无亲,这句话在唐朝尤为真实,皇权这东西,可以让兄弟反目,父子相杀,夫妻相残,这是人性,也是狼性。
  那东西能把人的眼睛迷住,让人忘了自己是谁,李泰要不是早早的从这之中跳了出来,他也没这个闲心发这样的感慨,一个在历史上说出杀子传弟这种话的人,说这个其实挺讽刺的。
  这也是秦浩不想当司马懿的原因,当人不好么?
  “对了,皇后娘娘身体怎么样?”
  “我娘?挺好啊,早上还跟她请安来着。”
  秦浩点了点头,原本历史上这时候长孙皇后已经挂了,但现在既然人家身体挺好,看来原时空果然是给毒死的,毕竟才三十来岁的人,身边又有御医跟着,按说没病没灾的不应该倒下。
  “有空多去跟娘娘一块待会,你们皇家的事儿,也就是娘娘能说得上话。”
  “嗯,平日里娘最宠小九,父亲这么把小九放火上烤,娘肯定是要心疼的。”
  事实上,长孙皇后何止是心疼,为了这个,一向温柔的长孙皇后跟李世民大吵了一架,李治年龄小可能还看不出来什么,但长孙岂会看不明白,那位子对李治来说几乎是一件没戏的事儿,毕竟年龄差距在这摆着呢,若李治因此有了什么不该有的想法,难道要看他们兄弟相残么?
  不过秦浩却不怎么担心李治,相反,其实秦浩更担心的是李承乾。
  李承乾可不是个省心的主,恰恰相反,这货有时候挺二的。得是多缺心眼的人,才能在原本的历史上干出造反这种事啊,人家李世民敢玩玄武门之变,是因为人家有定天下之功,而且再不出手他就真没希望了。
  而李承乾呢?唯一的指望也就是一侯君集,最关键的是,他还真没到那份上,李承乾在狱中跟他爹哭诉自己是被李泰逼迫太甚不得不反,这在秦浩看来是非常好笑的,李世民或许是真的喜欢李泰,喜欢的不行不行的那种,但他又不是万历那个死心眼的白痴,否则李承乾都废了,为啥盘子让李治给接了?就因为长孙无忌一句话?
  李承乾必定有大义名分,而且当太子已经十几年了,就在李泰呼声最高的时候李世民特意挑了魏徵做李承乾的老师,朝堂中几乎所有的老臣全都是站在他这一边的,李世民作为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根本不可能立李泰,否则他为了给李泰清路,得把魏徵和长孙无忌他们都给先杀了,到时候难道就靠李泰身边的那些官二代治国么?要知道当时魏徵和长孙无忌都是仅次于房玄龄的忠臣,甚至房玄龄虽然没有明确的表态,但想来心里也是站李承乾这边的,这样的局势之下造反?脑壳秀逗啊!
  所以,秦浩对李承乾很不放心。
  既然原本历史上这货的脑壳秀逗过,谁能保证他这次就不会秀逗呢?
  墨菲定律,怕什么来什么,到了晚上,秦浩居然收到了李承乾的一封信,信的百分之九十都是废话,但字里行间的意思,似乎是希望他能赶紧在南衙找个缺上班。
  收到信,秦浩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找个机会外调,李承乾似乎已经是走火入魔了,哪怕让他回辽东也行啊。
  秦浩觉得,自己得找个机会跟李承乾好好聊一聊,这货现在就是一时被权利给蒙了心了,如果是几年之前,自己有把握一定能把他劝住,而现在,还真有点说不好。
  …………
  秦浩在大安宫里悠闲度日,可外面的事却并不会因为他的悠闲而停下。
  洪门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商人率先将南亚的橡胶移植到了南诏,兵获得了成功,从此南诏变成了瑰宝,现在,整个南诏的经济全都在洪门的手里握着,所有的南诏人都在指着大唐人过日子。
  同样的,洪门也在指着南诏人过日子,树砍下来容易运出来难,上下云贵高原死个把人是再正常不过的事,而且甘蔗得有人种,橡胶得有人割,这些事全都得靠人家南诏朋友来干,因此洪门反倒是从原先的奴隶贸易者变成了保护者,大大缓解了南诏的奴隶贸易情况。
  至于岭南的甘蔗园,则把奴隶的缺口放到了东南亚,青帮和江南府兵的合流变得越来越严重,到处都是随船抓奴隶的捕奴队,东南亚许多地方的人口都被抓干净了。
  可如今的大唐还在产业爆发期,东南亚的那点奴隶光给岭南一个地方用都不够,大唐的其他地方也同样缺人,这其中最缺人的,就是西域了。
  武士彟死了之后,玄奘和大唐的联军并没有因此而受到什么影响,相反,侯君集这样的杀才一到,整个安西都护府的气质立马就跟着变了。
  这可是李靖真传,论打仗的本事他连李勣都不怎么服气的,于是唐军在青藏高原上犹如疾风烈火,很快就把松赞干布给打服了,主动表示愿意接受大唐的领导,并真心诚意的希望可以归顺佛祖,听说在投降之前,他们内部好像还经历了一场政变。
  松赞干布怎么说也是吐蕃的赞普,弄死他在政治上对大唐还是比较不利的,因为那地方他们大唐根本不可能派兵在上面常驻,除非有本事将他们彻底杀绝,否则这玩意没完。
  于是,李世民同意了松赞干布的投降,并亲自封他为吐蕃赞普,还将一个宗室的女儿嫁给了他,看上去似乎和原本历史差不太多,但实质上却又差了很多。
  至少,这次松赞干布肯定不敢再多娶一个尼泊尔公主,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