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秦皇(白沙)-第7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人看不到希望,秦峰必须处理好这些。

现在面对的只是寥寥无几的人,可将来呢,谁说的准,他们可以心甘情愿为秦峰杀敌,可后来人会不会这样想,谁都不知道,人心复杂!

待得秦峰缓缓坐下,郭嘉却也站了出来,对着秦峰道:“主公,嘉也认为此时时机已经成熟,主公当称王天下,让天下人看看幽州,另外这个时候主公能称王对幽州而言,百利而无一害,可以激起幽州军民杀敌御敌的决心,请主公三思!”

“主公,跃也认为这的确是最佳的时机,上攻下曰伐,大义在握,征伐不臣,诸侯们就是因为主公此时根基不稳,想趁火打劫,以大王之道攻打幽州,天下百姓都不会站在我们这一边,就算是幽州军民莫不都会惴惴不安啊,主公这个时候称王,对于稳定民心,激励士气决计是最大的鼓舞,主公三思!”

赵跃同样站了出来,这个时候,三大谋士已经亮出了自己的态度,在他们眼中此时绝对不是因为自己的利益,而是秦峰势力的利益,秦峰嘴角掀起,他深知如此。

看了一眼郭嘉,笑了笑道:“奉孝,贾诩先生应该有东西让你交给我,想必你说的和贾先生差不多,不知道贾诩先生是怎么看待这件事的!”

郭嘉一愣,不可置信道:“对啊,我怎么忘记了,可是主公你是怎么知道的?”

瞪大了眼睛,郭嘉一脸见了鬼的模样,从怀中拿出一封信交给秦峰。

秦峰打开一看,贾诩早就料到今日之事,秦峰久不称王就是因为江东之故,他在幽州称王那不就是幽州王,他认为对于江东是不公平的,而且江东那些人会怎么想秦峰有些担心。

不过贾诩信中提到了几件事情引起了秦峰的注意,其一,当初被请到江东的曹操跑了,消失在了江东之地,不过他却是留下了一封信,信上只有几个字,让人告诉秦峰,他赌了!

曹操能离开江东,其实也是秦峰暗许下的,否则曹操是跑不出去的,当初和曹操下了一个赌注,曹操要是答应,那就默许他离开,要是不答应想要悄悄离开,那就杀无赦!

既然贾诩这样说,那就是说曹操答应离开了,秦峰嘴角缓缓掀起,又是一个强劲的对手挣脱了束缚,要翱翔九天了,三国奠基人曹操,刘备,孙坚,三有其二了,秦峰寻思着,他是不是应该把孙坚也放出来呢。

这个时候的孙坚可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在江东率领军队四处征伐蛮夷,乐不思蜀,忠心于秦峰,再说江东之地任何人都不能染指,这时底线,有贾诩这位彪炳史册的毒士,他很放心,最不济不是还有秦家,还有老秦人在江东嘛。

其二,就是逍遥楼密探探得江东有百家之人出没,似乎是想要联系江东之主,这件事情让秦峰很重视,江东之主是他,这件事情几乎没有几人知道,除了他的心腹们,外界更是没有人。

百家人之所以这么小心翼翼,没有明目张胆可能是因为老秦人的出现,毕竟他们对于这莫名多出来的人很不感冒,在他们的老窝之中也都有记载老秦人的,所以心有疑惑。

就在这时,秦峰感觉眼前一亮,他突然有了一局很大很大的棋,若是可以成功,将来的收获一定会盆满钵溢,甚至可以解决那些后顾之忧,而且,还可以将现在纠结的事情完美解决,这的确是一件好事,贾诩在信中也有所隐晦的提及。

其三,就是对于秦峰在幽州称王天下的见解,他认为秦峰的确是到了称王天下的时候了,毕竟秦峰秦皇后裔之名已经流传天下了,很多人对这个大秦皇室贵胄充满了兴趣,贾诩建议这个时候的确是最好的机会,不能错过,至于江东,有秦峰的父亲等人镇守,绝对不会出什么事情的。

慢慢将贾诩的信看完,秦峰吐了口气,心中已经有了结论。

看来称王已经势在必得了!

众将见到秦峰看了贾诩的信,依旧没有表态,心中有些不解,按理说贾诩应该也是赞同秦峰称王的,可是为什么秦峰还不动作呢,不过很快众人相视一眼,对着秦峰连声跪拜道。

“请主公三思!”

“请主公三思!”

“请主公三思!”

众将激愤进言,在数双眼睛的注视下,看到众人的目光灼灼,秦峰笑着点点头,得到秦峰的许可,众人莫不喜笑颜开,兴奋激切。

只见秦峰重新站了起来,对着众人道:“诸位,其实这件事情我之所以一直没有决定,是因为江东之事,诸位都是我之臂膀手足,都知道江东之事!”

秦峰巡视一眼,这些都是秦峰最基础的根基,都是受重视信任的人。

等秦峰说完,众人也都点头称是,江东之主就是秦峰,在场的人也都知道,不过秦峰此言却是依旧叫众人倍受感动,能得主公如此信任,虽九死而不悔!对于秦峰称王之事一直的拖延,他们也明白了,毕竟两地相隔胜远,秦峰在北边称王,置江东于何地,他们心中会不会有不满,作为主公的秦峰必须做好万全准备。

不过,接着秦峰又说道:“诸位,今日诸位的当头棒喝令秦峰清醒,诚如诸位所说现在的确是称王最好的时机,无论是对外还是对内,对于我之前的瞻前顾后,峰向诸位认错了,还望诸位莫怪峰,今后秦峰若是有错,依旧希望像现在这样直接指出,秦峰一定会俯首相闻!”

众人连道不敢,既然事出有因,他们也不会抓住不放。

随即秦峰肃然道:“诸位,既然大家都认为称王之事势在必行,那秦峰就称王幽州,不过,却不是幽州王,而是秦王!其余诸事还希望奉孝、公瑾、孝节安排称王诸事!”

风雨欲来,乌云满天,幽州或许面临着再一次的动荡,这台历经磨难的机器再次开动起来,幽州上下不断变动,无论是秦峰称王之大事,还是诸侯居心叵测,都不得不注重。

第二百四十四章鹿门才俊议幽州

紧罗密布,不论是中原诸侯们,还是幽州北疆之地,一时间都忙碌了起来,不约而同的准备着,而且一则消息开始在街头巷尾传开,甚至有了燎原之势。

还有许多的文人开始参与其中,中心只有一个,那就是暴秦!

所有的人都开始议论秦朝的暴虐,秦始皇的昏庸残酷,更是将秦始皇焚书坑儒,穷兵黩武,嗜杀成性等各种事迹传遍,千古一帝秦始皇成了一个堪比夏桀商纣的暴君,而秦朝同样未能幸免,许多的文人竞相污蔑,将一个伟大的皇朝描述成了一个本不该出现的皇朝。

之后,又有文人指出所谓的秦皇后裔就是秦始皇的的子孙,是魔鬼的后人,是该死的前朝欲孽,天下人得而诛之,更有许多的人明文辞赋斥责所谓秦皇后裔实为祸国妖孽,不该存于世上。

笔征口伐愈演愈烈,弄的天下百姓惶惶不安,很多士子也都开始踹踹难测,开始对于秦皇后裔他们抱有强烈兴趣,但是现在他们滞退了,百人之口胜于洪川。

当然,也不是所有的人都对这件事情盲目相信,虽有三人成虎之说,但是同样也流传着流言止于智者的名誉,很多的有识之士都开始觉得这件事情似乎没有那么简单,尤其是经过一番调查,他们都不难发现这些所谓的文人都只是为诸侯服务的御用笔人而已。

那么用意何在,就不得不值得深思了,之后很多有心人便发现诸侯们军队的频繁调动,很显然这一切都是诸侯们在为自己发兵做前奏,或许不久的将来,刚刚平静一些的天下又要开始战火纷飞了。

不过,很多有识之士,尤其是那些对那个秦皇后裔,幽州之主有兴趣的文人才智们开始关注,不知道他会怎样强有力的反驳诸侯们的阴谋,至于那些人说的所谓秦皇暴虐,秦朝怎样不堪都被自然过滤了。

只要是胸有材料的人都知道,胜者为王,秦朝二世而亡不是因为秦始皇,当然或许有他的一部分原因,可他们都认清了一点,那就是在秦始皇在位的时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谁人敢反?

只不过后来祖龙死而地分,二世皇帝胡亥听信奸逆,荒淫无道,残暴统治,大享宫廷之乐,继续修建阿房宫,横征暴敛,赋税超过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二,重赋繁役,苛法酷刑,最终一个诺大强悍的秦王朝一朝崩塌,二世而亡。

汉高祖刘邦乘机起兵聚义,最终击败项羽,成就大汉王朝百世之基,可是汉承秦制这是不可磨灭的,就算史书上再怎么诉说秦朝之不堪,这一点都不能磨灭,大秦的强大令草原人臣服,不敢南下而牧马。

所以,胸有韬略见识的人是不会盲目相信诸侯们放出的风声的,诸侯无道群雄争霸,他们不会偏袒谁,也不会支持谁,只会在暗地里窃视谁可以征服他们,让他们心甘情愿的付出胸中才学,谁才是明主雄才。

风起云涌中原地,大浪淘沙战场兵!

荆州,鹿门。

山上,一群少年正在激情热烈地讨论,彼此之间互不相让,面红耳赤,而争锋相对的内容却正好是现今天下的热门,幽州之主,秦皇后裔,以及现在流言肆蔓有关秦朝的事情,诸少年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

不过却有三个奇怪的人没有说话,一人面目较大,其余二人皆是少年,他们相对而坐,彼此含笑看着议论不一的少年郎,其中一人眉清目秀,双目炯炯有神,神采飞扬。

还有一人年龄比之众人稍大稍许,不过却很有神韵,书生面间生侠气,居中而坐,还有一少年最是奇特,因为他面目并没有其余人那样俊秀,相反,却有些丑陋,但是那一剑眉之下,闪烁着的却是孤傲的眼神,似乎一切都不被放在眼中孤傲,面目不俊却别意一番气度。

无论是议论纷纷的少年郎,还是三位异于常人的少年,他们都是荆州鹿门子弟,荆州鹿门在这荆襄之地明传于外,俊杰辈出,人杰地灵,不知有多少少年才俊慕名而来。

鹿门有三位德高望重的名宿,庞德公、司马徽,以及荆州大户黄家黄承彦,三人躬耕于畎亩之中,日落而息,授人学问,三人本是志向相同的好友,世交多年,后来不愿出仕做官便在荆州鹿门山上建了这么一座学院,为的只是将自己的一身学识教授给年轻的才俊,隐居避世至此,刘表曾经也到过这里请三人出山,不过却一直没有成。

这些少年们都是鹿门的精英,这时只见庞德公与司马徽说说笑笑走了出来,众俊杰看到老师出来,连忙上前见礼,恭迎二人。

除了三位少年中较大的一人,其余诸人尽皆执弟子之礼,一少年见礼之后立马就问道:“老师,弟子等人辩驳时日多矣,可是谁都说服不了谁,请老师斧正!”

庞德公见状,与司马徽相视一笑,和蔼道:“广元有何疑惑,不如说来一闻。”

石韬恭敬道:“老师,对于幽州之事,我们都很疑惑,天下诸侯纷争不断,此时却惊闻幽州之主乃是当年秦皇后裔,诸侯们必心生间隙,针对幽州,现下天下文人议论纷纷,众说纷纭,我等弟子对幽州的看法不一,弟子认为幽州之主这一次是躲不过诸侯联盟的,毕竟秦朝留给后人的只有暴虐,对于这样的皇族后裔,是没有人看中的,可是公威和州平却不那么认为,请老师解惑!”

庞德公微微一笑,不作言语,看向孟建二人,问道:“你们怎么说?”

孟建执礼说道:“老师,我们认为幽州之事不足与论,正所谓成王败寇,拿秦朝之事说幽州之主一点而论,却是大话了,毕竟此时的幽州之主并没有和当初的秦朝一样,再者说,诸侯之间未必就是因为秦朝之事,而是因为他们不想有一个地位尊贵的人成为一大诸侯,与他们分食天下,幽州之事此时不宜早做定论。”

庞德公点点头,却还是没有说话,众人不由得将目光转向司马徽,只不过司马徽微微一笑,说道:“好,好,好!”让众学子眉生黑线,司马徽好好先生,又发作了。

这时,庞德公说道:“你们可知道幽州之主究竟是谁?”

众人一愣,随即摇头不知,只听庞德公道:“那你们是否知道颍川三俊杰之名?”

这下众人连连点头,对于当年颍川出了三位少年才俊,游历天下,见识广博,为人所称颂,尤其是秦子风,更是留下无数佳话,大汉十三州几乎都有他的足迹,可谓是名噪一时,只不过后来据说秦家忤逆,消失无踪了。

石韬话道:“老师,这我知道,颍川三位才俊分别是鬼才浪子郭嘉,王佐戏志才,还有最出名的圣才秦子风,三人当年名震天下,颍川地杰人灵,更是为世人敬仰!”

“没错,据说三人还是结义兄弟,只因情投意合,曾经在颍川书院无有敌手,世家子弟,寒门人杰尽皆败于三人之手,后来结伴而行,甚至传言月旦评的许子将也因三人而关闭山门。”孟建接着说道。

说起这三人,就连坐着不言语的三人都目露精光,看上去很是热枕,庞德公点点头,微笑道:“没错,就是他们。”

“老师,这和我们说的有什么联系呢?”崔州平疑问道。

庞德公挥了挥手,制止了崔州平道:“州平莫急,这当然有联系,因为幽州之主就是颍川秦子风!”庞德公一石惊起千层浪,说出的话让众人瞪大了眼睛,充满了不可置信。

只见三个奇怪的人中年长的一人一下子惊起,激动道:“庞德公,此言可当真?”众人还没有从惊讶中醒悟过来,却见到他这么兴奋,庞德公也很疑惑,不由道:“元直,怎地这样失措?”

徐庶捏紧了拳头,生怕庞德公说错了,竟然失礼到没有回答庞德公,却反问道:“先生说的是真的吗?”

看到激动不已的徐庶,庞德公笑笑道:“呵呵,难不成我会骗你?”

徐庶一下子面目欣喜,同时心底松了口气,随后才发现自己的失礼,对着庞德公抱歉:“庶失礼了,还望先生勿怪。”庞德公摇头,他还不曾见过徐庶这样子,徐庶一直以来都镇定泰然,遇事不惊,其个人修养已经到了极高的境界,文韬武略也有所成就,和他们也算是好友。

见到徐庶的失态,便有了好奇,一问之下才知道当年徐庶承遇难蒙秦峰相救,之后慷慨解囊救助他,帮助其年迈老母,活命之恩徐庶一直难以忘记,更何况他本是游侠,秦峰点破其从了文,有今日之成就,秦峰之恩大如天。

可是后来得知秦峰一家泯难,徐庶曾经对腐朽的汉王朝怨恨甚大,直至灭亡,今日偶得秦峰消息,徐庶怎能泰然,重得恩人在世消息,甚至还是一方诸侯,徐庶已经抑制不了心中激动。

众人已经明晓其中缘故,可是对于幽州之主便是秦峰这个石破天惊的消息,他们都有些异样的感触,当初对秦峰这个名传天下的少年才俊神童,一生奇幻多姿,很多人都对他感兴趣。

“老师,秦子风是幽州之主,那当初秦家遭受的事情就是真的了,秦家真的是秦皇后裔!”俊朗少年诸葛亮再也不能云淡风轻,他对秦峰一直都视为对手榜样。

庞德公点点头,随后说道:“秦子风之才谁都知道,所以现在对幽州之事妄下结论是不明智的。”然后对着丑陋孤傲的少年说道:“士元,你怎么看?”

第二百四十五章秦王峰

丑陋孤傲少年却是庞德公的侄子庞统庞士元,只见他丝毫不拘束,只是淡淡说了句:“天下无人能败秦子风!”一句话道出了他对秦峰的信心,更说明了他对诸侯们的蔑视。

庞统的话让众人侧目,就连庞德公也是一样的,他不知道为什么自家的侄子对秦峰会有这么高的评价和肯定,而且庞统也不是一个轻易下结论的人,荆州诸才俊之中,诸葛亮和庞统是他最看好的两人之一,庞统这么说那说明将来庞统要是选择出仕的话,一定会去幽州。

可是不管众人怎么想,庞统依旧面不色变,双眼中闪烁的精芒和他的坚持一样。

在场众人中,徐庶是很了解庞统的,经他这么一说,徐庶惊讶的看着庞统:“士元,你这是?”不知徐庶有这么一问,几乎所有的人都想知道,为什么庞统会这么说。

诸葛亮眉头轻皱,或许他知道些什么,因为他和庞统不久前就辩驳过此事,但是谁也说服不了谁,才就此作罢,两个同样天才的人争锋相对。

庞统一挑眉头,对着众人道:“天下大势自古就是这样,合合分分,英雄不会拿历史说话,天下诸侯之所以攻伐秦子风,不外乎他们在畏惧,畏惧秦峰,畏惧幽州罢了,现下汉失其鹿,群雄共逐,却拿前朝秦皇说话,就凭这一点他们就是败了,秦皇大帝千古第一,谁有资格评论!

汉皇继承大统,然而却依旧继承的是秦朝时的制度,一边拿着别人的东西,一边还说别人的不好,所为文人儒士,不过尔尔,吾不屑与之为伍,秦子风少有俊才,天下少有,遍观诸侯,谁人能比,现下又有秦皇后裔之尊,统敢言之,秦子风这一次必会让诸侯望而却步,甚至徒做嫁衣!”

庞统侃侃而谈,言辞犀利,同时也将众人的视野转遍天下。

庞德公抚须而笑,虽然庞统锋芒毕露,但是他说的却也无可厚非,所谓士子为帝皇服务,辅佐王侯,庞统现在就已经看出了很多事情,他怎么选择庞德公是不会干涉的,再说他们对秦峰也很看好,曾经甚至还和秦峰同席而论,自然知道秦峰的才能。

“老师,弟子不那么认为!”诸葛亮看了一眼庞统,微微说道。

庞德公一愣,转而看向诸葛亮,和蔼道:“孔明怎么说?”

诸葛亮眉头一挑,言道:“老师,秦子风虽然有俊才,但是困于北疆之地,诸强环伺,犹如笼中之鸟,想要挣脱必能与登天,东临大海,西接并州丁原,此人乃是天下一等一的诸侯,帐下兵马强壮,战将诸多,文人谋士不少,南临冀州张梁,黄巾军的主力强兵几乎都在冀州。

青州张宝玉张梁本是兄弟,现在已经平定青州,拥兵百万,若冀州有难,青州定会出兵相助,而北方还有鲜卑、乌桓等外夷环伺,难以有所作为,除非秦子风有逆天之能,或者说四周诸侯有所差池,否则秦子风必定困于北疆一隅之地,想要开拓疆土难!

再者说,秦子风再怎么说都是前秦后裔,不得人心,就算身尊富贵又能如何,天下人是不会认同的,汉室宗亲仍有人在,想必也不会让秦子风好受,众口铄金之时,秦子风百口莫辩,毕竟当年秦始皇暴虐,大秦严酷立法,百姓无有活路是不争的事实。”

众人听着诸葛亮的话不由的点头称是,但是庞统却不以为然,如今诸侯在他眼中犹如土鸡瓦狗,冀州张梁莽夫之辈,并州丁原心大于天,但是难有容人之量,青州张宝不足与说,至于对秦汉之事,他更是嗤之以鼻。

似乎是看到了庞统的蔑视,庞德公问道:“士元,你觉得孔明所言如何?”

“哈哈哈,荒谬之言,有何可说的,只需放眼一观,这一次秦子风说不定会让我们眼前一亮,甚至秦子风会让天下人认清楚他是一个雄才!至于众诸侯图谋幽州,不足与说!”庞统不做辩驳,轻笑而过。

司马徽与庞德公相视一眼,对这两个弟子之间的较量,他们没有做什么评论,毕竟道不同不相为谋,没有对错之分,他们现在已经成器,至于将来如何,路由自己选择。

“好了,大家对幽州之事不必再说了,相比很快就会有结论了,诚如士元所说,眼观即可,我今天来就是告诉你们,该教授的,我们都教授了,其他的就靠你们自己了,今后你们的路自己选择,从今以后鹿门封山,你们都下山!”庞德公有些伤感的宣布道。

众弟子心中倏然一紧,连忙道:“老师,您要赶我们下山?”

“老师,弟子何错,请老师责罚,莫要赶我等啊!”

“是啊,老师!”

怎奈庞德公长袖一挥,严厉道:“真正的人才不是闭门造车而成的,多看看外面的世界,多学学才有登高博览的一天,尔等都去!”

随后和司马徽二人转身离去,留下茫然不知所措的一群弟子。

徐庶早鹿门已经呆了许久了,现在得到秦峰的消息恨不得插翼而去,便对着众人说道:“诸位,庶便要离开了,今日之后下次相见就不知何时了,万望众位保重!”

众人一愣,看着要离开的徐庶,不过转瞬便想通了,他此行该是幽州,只不过庞统罕见的拦了下来,道:“元直莫急,老师不是说等幽州事毕之后再下山吗,何必这么着急,这段时间我们就等一等,看看秦子风该如何处理,顺便我等在一起求学多年,就这么分开,岂不憾事,一定要畅怀开饮才对。”

石韬、崔州平等人也忘记了要离开之事,争相起哄起来,徐庶无奈,最后选择留了下来,众人情深意切,离别之际难免忧伤,这几天饮酒开怀也是一大美事。过几日再离开正好。

就在这个时候,天下局势已经乌云密布了,越来越疯狂的流言冲击着人们,中原很多百姓都开始对幽州莫名的仇恨,尤其是诸侯们不择手段的抹黑幽州,让不明就里的百姓开始仇恨幽州。

大秦暴虐是前史,秦皇后裔也很残暴无道,幽州之地的百姓处于水火之中,等待救援,他们渴望诸侯们解救他们于水火,这就是现在百姓们知道的,也是诸侯们宣布的。

一场硝烟正在酝酿,士兵们正在厉兵秣马,准备杀敌建功,诸侯们密谋幽州历历在目。

可是幽州一直以来的沉默让许多人不明所以,这样众诸侯更加不留余力抹黑幽州,幽州此时百口莫辩,幽州词穷,默认,幽州之主残暴无道,面对仁义之士,无脸辩驳等等,更让许多百姓坚信了幽州邪恶之事。

就在众人以为幽州真的无可救药的时候,幽州之主公然宣布了自己的身世,一檄《告天下书》石破天惊,将原本一言之堂的天下水搅浑了。

檄文中叙说了幽州之主的身份,第一条就叫天下无数人瞪大了双眼,幽州之主竟然是当年天下名儒郑玄之弟子,名士蔡邕之女婿,颍川神童秦子风!竟然是消失已久,曾经在天下各地留下无数佳话,无数士子崇拜敬仰的才子秦峰,他们不敢相信曾经令人扼腕,感叹英年早逝,天妒英才的秦峰竟然会重新出现,还会以这样的面目出现!

不知有多少人差点咬断自己的舌头,瞪掉自己的眼珠,可是之后的消失则更加让他们充满了不可置信。

秦子风当年因受小人迫害,奸臣当道,天子昏庸,以莫须有的罪名诛杀秦家,差点令一代英杰泯然于世,后来秦家举家搬迁,又受到追杀残害,或许是天见尤怜,秦家躲过一劫,秦子风隐世幽州。

可是幽州北疆之地,百姓苦不堪言,幽州刘虞纵容草原人,以仁义之名坑害幽州百姓,致使幽州百姓遭受草原人的烧杀抢掠,百里难觅烟火,千里白骨遍地,天怒人怨。

秦子风不忍,于是接纳流民,自己组建燕云骑,开始对抗草原人,阻止草原人掠边,经过多年血战,终于使北疆之地三千里安宁,草原人不敢南下牧马。

燕云骑惊煞了天下人,这些年经过南来北往的商人之口,燕云骑在底层其实已经名传天下,尤其是商贾之流,他们都知道因为有燕云骑他们才能安生的做生意。

可是现在燕云骑却是秦子风组建的,只是为了保护幽州百姓,一石惊起千层浪,很多人都呆了,那些抹黑幽州的人此时竟然无言以对。

之后檄文中还提到幽州百姓受够了刘虞所谓的与夷和平政策,他们不想自己不明不白的死去,之后幽州世家、将军、士兵百姓齐齐拥护秦峰做了幽州之主,深受民心。

可这还不算完,随后秦峰公然宣布天下,以秦皇后裔之名,自封秦王,幽州百姓自相庆贺,恭称秦王峰!至此,天下又多了一个诸侯王。

随后秦峰亲口在檄文中反驳了不久前诸侯们对幽州的污蔑,对外称这是诸侯们对幽州的诋毁,幽州百姓现在过得很好,前所未有的好,若是有人不信,大可前来幽州一看便知,但是若有人心存不良,幽州必定不会坐视不管,胆敢犯我幽州边境者,虽远必诛,胆敢伤我幽州百姓,刀兵必究!

面对幽州强势的反击,诸侯们一时之间竟然无言反驳,可是,一切都还没有结束,秦王峰随后在一次扔出了一个超级大炸弹,震翻了天下。

第二百四十六章始皇遗旨惊天下

群民激愤,士子风流,在波涛云涌的乱世,英雄奸贼上演人生百态,庶民寒士随波逐流,诸侯们对幽州的传言在秦峰一檄《告天下书》之后了无痕迹,似乎这件事情根本就没发生过。

可是,幽州的反弹却不仅仅如此,秦王峰宣告天下他的确是当年秦皇后裔,可是他为他的祖先骄傲自豪,是他的祖先统一了华夏,建立了华夏文明!

秦皇霸气千古无一,寰宇共主唯我独尊!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强国请服,弱国入朝。

创立皇帝制度,史无前例,三公九卿,奠定中央集权,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利民利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车同轨中原之地焕然一新,开启新时代!

北击匈奴,修筑万里长城,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北疆之地诸草原之部落莫不慑服!兵出,南服百越,百越之君莫不畏惧秦皇威武,大秦兵锋之利,俛首系颈,委命下吏。

可是幽州的声音并没有能一直停留,天下文人开始逐渐反驳,第一点就拿秦皇焚书坑儒之事而言,直言秦皇暴虐,不尊圣人之道,不懂礼仪之论,随后还有人引经据典,大汉太史公曾有言曰:“秦王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纷纷扰扰,还不曾开战,文人之间就已经开始打起来了,笔征口伐不绝于耳,你来我往精彩绝伦,只不过百姓们现在已经麻木,不知道该相信谁,能不能相信,他们只希望有一个安定的家,躬耕自食而已。

可惜,谁都知道乱世之际人命犹如草芥,这等期望更是不可能之事,天下文人儒子之间的口战笔伐白热化,谁也胜不了说,幽州虽处北寒边疆之地,可也不乏文人墨客,学子良才,所以面对那些为众诸侯效力的文人们倒也可以相拼一二。

就在这个时候,秦王峰再一次出手,将当年秦始皇帝的两卷圣旨公布天下,两卷圣旨却引起了惊涛骇浪,拓本在悄无声之中传遍了天下,弄得人尽皆知,无论是贩夫走卒,还是躬耕士子都知道了。

秦朝秘辛首次揭露天下,让世人侧目诧异。

他们发现秦朝的灭亡似乎不是那么简单的,大汉高祖皇帝能得到天下,能有楚汉之争似乎也只是命运的安排,因为始皇遗旨中提及的当年秦皇军队还有八十万没有动。

八十万强悍的虎狼之军啊!

北疆蒙家军三十万驻守北边,防备匈奴南下,长城之外是虎视眈眈的饿狼,可是面对兵甲建制一应俱全,兵戈锋利,秦剑嗜血,匈奴人硬是没有胆敢趁此华夏大乱之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