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三七开)-第23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娇芊庑槭怠

当刀笔小吏把公文写好后,夏侯惇看了三遍,这才放下心。找来了一小吏,快马加鞭,把这公文传入许都。

“真乃多事之秋,此贼不除。真乃如芒在背,让人寝食难安。”公文送走后,夏侯惇并没有因此而松了一口气,反而更见烦心,叹了一口气道。

此贼,不言而明。正是寇封也。

荆楚之贼。有窃取天下之心的贼。

此贼一个人加起来,比什么袁绍,袁术,吕布,孙策,孙权,刘备他们加起来都还能惹事。一屁股的事。

正在夏侯惇独自感叹的时候,荀攸,程昱走了进来。与他们一起来的还有臧霸。

此刻,臧霸还是一如既往,稍显狼狈。

神色说不出的惭愧。

“败军之将,见过夏侯将军。”臧霸朝着夏侯惇一躬到底,非常的惭愧。

“胜败乃兵家常事,宣高无需如此。”夏侯惇虽然将略不足,但是其人也是宽厚的人,闻言宽慰道。

“庐江一战,不足五日,就被寇封夺去了城池。实在是罪责甚深啊。”臧霸却摇着头,道。

“宣高不必如此了。如今当务之急,还是要如何商议该如何应对眼前的局势才是。”旁边荀攸劝说了一句道。

“把情况详细的说一下。”程昱更加的直接,不客气道。

确实是败军之将,五日就丢了城池。不管有什么原因,都是很大的过失。

人权都输掉了。

如今,臧霸也不在意了。闻言苦笑了一声,道:“实在是我疏忽了。”顿了顿,臧霸就把庐江发生的一切,都说了出来。

一丝不漏。

听到臧霸居然把奸细放入了城中。程昱不由青筋暴起,质声问道:“你难道连盘查都没有吗?”

“盘查过了,那支三四千人大部分确实是曹军士卒。而且,曹军士卒五湖四海,口音众多。我当时想,若是把这支败兵留在外边,肯定会被寇封吃下,于是才开了城门安抚。但是结果,这其中就隐藏着楚军精锐,虽数百人,但却把我一万五千大军给吃下了。”臧霸苦笑着道。

“这件事,倒也不是宣高之过,而是寇封他敢做,并且有那个精兵。数百人吃下一万五千马步军。传闻中,寇封有破军一营,虽然八百人,但却能以一当十,足能胜八千人。恐怕就是这支精兵了。又出其不意,宣高输的并不算太惨。”关键时刻,还是荀攸出面打圆场,道。

如今大战在即,臧霸再怎么说也是北方名将,而且还带回了数千残兵。接下来他们要面对寇封的十余万大军,太史慈,黄忠,张飞,甘宁等无数猛将,还有用到他的地方。不宜过多苛责。

荀攸与程昱是好友,而且荀攸本身是极为冷静的。而程昱是极为刚强,易动怒。程昱也知道自己的毛病,往常若是荀攸劝说,都会住口。

今日也一样,他看了一眼荀攸,荀攸给他一个眼色。程昱就勉强的放下了心中的窝火,把嘴闭了起来。

不过,虽然有夏侯惇,荀攸陆续为他开脱,但是臧霸却还是很自责。

他不仅丢掉了庐江,而且还间接导致了寿春被攻破。扬州刺史温恢兵败后,更是惊惧而死。实在是一大丑闻。

哎。

接下来,大帐内,陷入了一阵难言的沉默。不管是夏侯惇,还是荀攸,程昱都在考虑扬州的事情。

寇封攻破庐江,寿春异常的便宜。

这样一来,寇封有了比他们想象中,更长的时间来整治扬州,布置防御。身后又靠着长江,顺水而下,运送粮食,辎重,甚至是兵丁,也都非常的便宜。

虽然未必得人心,但可以说是占据地利。

他们的主场优势,就没了。

本来以为这场仗,还是比较便宜,比较好打的。但是没想到,很难,比想象中的要难十倍。

若是稍有不慎,可能让寇封进一步坐大。

他们的十一万五千马步军,几乎是抽空了徐,兖二州的防御力量。若是失败了,岂不是可以让寇封长驱直入?

“对了,温恢的尸身。”许久后,还是荀攸先从沉思中清醒了过来,问臧霸道。

虽然温恢死的不光彩,也非常的窝囊。但毕竟是扬州刺史,封疆大吏。再说,也算是死于国事。

后事方面,也要尊重的。

“还在营外。”说起温恢,臧霸就更加惭愧了,看似温恢是死于惊惧,但其实更像是他臧霸把温恢给逼死的。哎。

“命人准备棺椁,兵丁护送回许都。”荀攸道。

“这个自然。”夏侯惇也点了点头,道。

“好了,情况也差不多明了了。我先回去想想该如何兴兵。不过,明日出发,这毋庸置疑。先把大军开赴寿春,探听一下寇封的虚实。”

说着,荀攸站起了身体,对着夏侯惇拜了拜,走了出去。

“我也先下去想想。”程昱也朝着夏侯惇弯身一拜,紧随着荀攸离开了。

“宣高也先下去休息吧。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再振作,若是有心,就统帅偏师,随我一起出征。待罪立功。”夏侯惇将略不行,但是其他都不错。对着臧霸鼓励道。

还别说,现在的臧霸就是需要别人鼓励。

闻言双目中泛起了一些精芒,对着夏侯惇一拜道:“多谢将军,我必定追随将军南下,为偏师攻打寇封。”

“呵呵。”夏侯惇闻言宽慰一笑。随即,对着帐外道:“来人,去安排臧霸将军的住处。”

“诺。”门外一声应诺,顿时走入了一个亲兵护卫,对着臧霸行了行礼。

臧霸对着夏侯惇拜了拜,一脸感激的走了出去。

“近年来,北方名将或败于寇封之手,或是被生擒,被杀。当年五子良将并起,其下良将多如牛毛,曹氏夏侯氏更是人才辈出。但如今却,哎。”臧霸走后,夏侯惇无奈的叹了一口气。

五子良将,徐晃,于禁都失败了。余下乐进,张辽,张颌。良将如臧霸,李典,不是被杀,就是被败。

从曹氏崛起后,重大的损失都来自与寇封。

这个人不仅会惹事,是贼。而且还是个有才能的大贼。其下也是能人辈出。世之大敌也。

这一刻,夏侯惇深深的记住了寇封这个名字,从此不敢小视。更不敢胡乱吹牛,说把寇封杀个片甲不留。

不好杀啊。

正文 第六百八十四章 数十万大军,会猎于寿春

第六百八十四章 数十万大军,会猎于寿春(第一更)

虽然遭受了天大的打击。

但是夏侯惇在次日,还是以主帅的身份,下令以臧霸为先锋,在前开路。以乐进为侧翼,共击马步军十二万,开赴寿春。

但是,此刻距离寇封攻下寿春,已经有一月余了。

寿春早就大变了摸样。

想想看,寇封有多少兵马?就算是太史慈分兵往合肥驻扎,甘宁率领水军前往彭泽湖停靠。仍然有近二十万的兵马。

其下将领有张飞,黄忠,吕蒙,周泰,陆逊等无数。

这么多的兵马,又处在防御的阶段。不加驻工事,实在是对不起自己。因此,这一个月以来,寇封先把寿春城墙加高到了七八丈,足足二三十米。

也加厚了许多。城外护城河,重新挖过。加宽了一倍,

在城池上,加驻了箭垛。寇封亲自督阵城中,有十万大军。黄忠,张飞等在外屯扎,有八九万大军。

两方互为犄角,以确保寿春的安全。

整个寿春就像是刺猬一样,被武装到了牙齿。

这么坚固的城池,这么多的防御工事。这么多的兵马,寇封相信,就算是曹操真的举天下数十万兵马来攻,恐怕也难以攻克。

再说了,曹操北方有公孙康,袁尚,袁熙,乌桓人,匈奴人。西方有马腾,韩遂等等,也不太可能会真的调动全国的兵马前来争夺扬州。

若偏师十万人来此,想拿下如此的扬州,嘿嘿。

不是寇封狂妄,而是实在是实力所致。

这日,寇封在寿春刺史府书房内坐着看书。

因为是在战事中,寇封也怕刺客一流的人物。身边服侍的都是军中亲兵,这段时间过的并不太舒坦。

但是整个人的心情却是不错的。

“主公,有探子发现有大约十余万大军,从北方而来,目前已经进驻下蔡了。”寇水从外走了进来,报告道。

“喔?都有什么旗号?”寇封喔了一声,放下了手上书册,问道。

“夏侯,臧,乐。”

“夏侯惇?夏侯渊?臧霸、乐进。”寇封脸上并无多大意外之色,这到底是夏侯惇,还是夏侯渊,寇封心中也有了猜测。

恐怕是夏侯惇无疑了。

夏侯渊此人,能以偏师攻无不胜,战无不克。但其人不适合统帅十余万大军。夏侯惇才是那种稳重的帅才。

只要以谋臣辅佐,就算不克,也能保持不败。

十余万大军,曹操不可能交给夏侯渊的。

“别管他,继续监视就行了。另外,也通知庞统,黄忠,张飞,甘宁,太史慈等人戒备。我们现在有二十万大军在扬州,只要安分守己。就不怕他。”寇封笑着道。

正是他强任他强,清风拂山岗。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他十余万大军来,我依旧不动如山。

“诺。”

寇水应诺了一声,转身而去。

确实如寇封说的一样,形势已经完全转变了。若是曹军在楚军没有攻破扬州以前就把军队调入进来,别说十万,就算是五万。三万。

寇封都未必啃的下去。

毕竟破军能以一挡十,但要是以一挡二十,那一定会输。

但是现在寇封已经整治好了大军,二十万,如林如羽一般立在寿春城内外。防御工事,更是一道接着一道。

想攻破几乎是不可能的。

确实如寇封的探子禀报的一样,夏侯惇屯兵在下蔡。连先锋臧霸都停下来了,因为再向前就是淮水了。

有探子来报,寇封在淮水附近加了烽火台,只要他们一靠近,烽火台就会被点燃。甘宁乘坐轮船,只要片刻,就能杀到。

这就是有水路的好处了。虽然淮水不如长江宽广,但想要安全渡过,那也是很慢的。尤其是他们的大军还非常多。

十余万,起码也要一天时间才能渡过去。

夏侯惇传播出去的探子,除了带回这个不利消息以外。

还有一大堆让人心惊的消息。寇封占据扬州后的兵马不是十余万,而是二十余万。其下大将有前后左右,甘宁,黄忠,张飞,太史慈等四大将。

其余吴旧将吕蒙,周泰,全琮,诸葛瑾等等。

除此以外,寇封也学着孙权当初的防备荆楚的办法,把城墙加高,加驻防御工事。几乎把寿春,合肥,以及彭泽湖这三条互相不给的防御圈,进行巩固。

但是寇封的优势,也是孙权没有的。当年孙权是严防死守,甚至与自绝商路,来了个铁索横江。

而寇封的水军却横行淮水中,时刻威胁曹军渡河。并且,寇封的大军多,且精良。现在能防守,但若是到了某种地步。

就会横而杀出。把他们给消灭个精光。

随着探子的不断散播,一样样的情报如同雪花一般,飘到了夏侯惇的案前。局势越来越严峻,比想象中的要严峻十倍,二十倍。

“这该如何是好?”下蔡城外,曹军大营中军大帐内。夏侯惇的脸色非常的难看,问道。

帐内,荀攸,程昱,乐进,臧霸都在。

几个人也都是默默无语,非常的沉默。

虽然荀攸,程昱等人也算是智计百出,算无遗算。但是在绝对的实力面前,却也是非常的为难。

楚军。

军心历来非常稳定,锐气十足。寇封明君也,亲自坐镇寿春督镇大军。

其下太史慈,黄忠,张飞,甘宁等也都是天下少有的良将。庞统更是号称荆州士之首,乃是天下少有的智者。

如此组合,可不是昔日袁绍。

袁绍虽然强大,其下田丰,沮授都是智者。张颌,颜良文丑,高览也都是猛将。但是关键在于,袁绍此人不明,而昏。

好对付。

所以曹军能以数万大军,攻破袁绍的数十万大军。

但是现在想要攻破寇封,简直不可能。

“这根本就不用试探了,他的防御根本就无懈可击,甚至于,他还有余力把大军屯在寿春。近二十万大军屯扎在寿春,其实根本没必要。十万足矣。但他寇封还是摆下了,是在向我们示威啊,他大军二十几万盘踞。我们十余万人,不够看的。”

乐进苦笑了一声,道。

按照全国兵马来说,寇封二十几万,曹操只会多,不会少。但是其中牵制太多了。北方,西方都是敌人。

中原是四战之地啊。

除了内部敌人以外,还有草原人。而寇封的地理位置就优越了许多。境内山越人,被孙权打败了不少。

这次寇封讨伐江东,又有十万众山越兵前来送死。山越不安分也得安分了。

五溪蛮族,被寇封一锅端了。可以说是境内太平。

生平大敌,又只剩下了曹操一人。他可以肆无忌惮的调动全国的兵力,来应对局部的战争。但是北方不行。

说真的,这也实在是有些欺负人的味道。

但谁叫寇封雄踞东南,而曹操盘踞在北方呢。差距啊。

“一日纵敌,数世之患,此贼不可速除了。”即使是刚强如程昱,在寇封这样的架势面前,也不敢再妄谈进兵了。

寇封占据地利,若是稍有不慎,就能把他们给全盘吃下了。

毕竟他们是州兵,在人数上已经相差一倍了。在素质上,也根本没法比较。

“那就退兵?”夏侯惇迟疑了片刻,问道。

“反正寇封防御已经做足了准备,我们试探不试探也没用了。现在我们屯兵下蔡,距离寿春也还有一段时间。可以稍作观望,等待后方丞相的布置。”

荀攸摇了摇头,叹了一口气道。

片刻后,又道:“若是丞相有把寇封敢出扬州的决心,那么就会调动冀州,并州,青州,以及许都大军,回合在一起,以数十万大军临扬州,与寇封决一死战。”

在荀攸的心里是希望曹操能够这么做的,因为寇封不断的势力膨胀,让荀攸的心中有一种不安,而且这种不安不断的扩散。

若是现在能把寇封干趴下,就一击定胜负。若是寇封真正的消化了江东,整治了山越,巩固了江淮。

那么他的势力,就进一步膨胀了。而且四面无敌,可以安心休养生息。而曹操还得年年打仗,不管是马腾,韩遂,或者是公孙康,袁尚,袁熙都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消灭的。

但是荀攸又知道这是不太可能的。

因为曹操的地盘很大,势力足了,鱼死网破的决断力就没了。曹操心中肯定是稳妥为主。

毕竟公孙康,马腾,韩遂等人的势力不小。若是举天下而攻寇封,这些人乘虚而入,这偌大的势力,恐怕就分崩离即了。

反正,他们北方现在的日子不好过。走入了死胡同。眼睁睁看着寇封坐大不甘心,但又不敢全力出击。

只能干瞪眼。

虽然十余万大军南下,气势汹汹。却也只能止步于下蔡。而且还不敢靠的太近,怕寇封悍然出击,把他们十余万大军留在了这扬州境内。

“如今扬州内外,有我们十余万大军盘踞。又有寇封二十万大军,可以说是数十万大军会猎于此,本应该热血沸腾,厮杀一番,定下这数千里的江山。但奈何,底气不足。”夏侯惇叹了一口气,颓废道。

。。。。。。。。。。。。。。

咳,昨天算错日子了。以为本月有三十一日。昨天不是还是二十九嘛,以为本月还有三天。

结果今天一看,只剩下了可怜的一天了。

求月票,狂求月票。

正文 第六百八十五章二国争雄之魏国建立

第六百八十五章二国争雄之魏国建立(第二更)

“这就是楚军虚实?”

许都城,丞相府书房中,曹操手持着夏侯惇再一次的军报,忍不住双手颤抖,喃喃自语道。

当初,夏侯惇在徐州彭城境内的军报到来的时候,曹操还是很镇定的。因为东方有荀攸,程昱在,他相信即使是扬州被夺走,他们二人也会想办法夺回来。

扬州他已经经营数年了,而寇封不过占据一月而已,立足未稳。主场作战,非常的便宜。

但是看了现在这卷军报以后,曹操的一颗心,几乎就不做妄想了。二十万大军。即使是他举天下而去,恐怕也只能是两败俱伤。

何况只是徐州与兖州的十余万大军,太少,太少了。

扬州,恐怕今生无望了。

想着这天下局势,会随着荆楚寇封的势力扩展,而影响到他的布局,并且局势险恶如此。

兖州,徐州,豫州等等中原腹地,都要受到寇封兵丁的威胁。

曹操就觉得寒芒在背,不寒而粟。

即使是强横一生如曹操,也不希望自己的大敌中,起来了这么一个人物。

“如今之计,唯有自保兖州,徐州,豫州而经营冀州,幽州,并州,青州。以兖州

等三州为前线,以冀州,幽州,并州,青州为后方。经营天下。此才是万全之策。”过了许久,曹操才喘了一口气,目光渐渐恢复了锐气。

许都不行了,作为都城,但却靠近前线,反而不起作用。人心也会随着寇封的强大而慢慢浮动起来。

如今只有退居河北了。

先灭了公孙康,袁熙,袁尚,乌桓等等势力,盘踞在河北,足以立数世基业。

河北,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即偏安一隅,又非常的富足,丰饶。袁绍也是先盘踞河北,而后挺进中原。

从中,就可以一窥河北的优势。

只可惜,袁绍不才,占据地利,又有无数精英相助,却还是败了,败在他自己的昏庸上边。

“退兵。”曹操心中下定了决心以后,不再犹豫,立刻起身抽出了一卷空白的竹简,书写了起来。

分别命令夏侯惇,乐进退兵,退兵后二人以夏侯惇,荀攸为组合,镇守徐州,节制徐州军事。

以乐进,程昱为组合,节制兖州军事。

以豫州,兖州,徐州三州之力抵抗荆楚,而经营并州,冀州,幽州,青州等后方,立数世基业。

下达命令以后,曹操才长出了一口气。

这没有下定决心以前,心中沉重如山。但一旦有了决定,这压力就没了,只要朝着目标前行就可以了。

如今,寇封已经盘踞荆楚,扬州。势力已经膨胀到了极限。应该也会展缓与我的征战。会顺势吞并弱小,犹如交州士燮。苍梧太守吴巨,益州刘璋等等。

加紧兼并弱小,而加强自身。为日后二国争雄,打下基础。

老夫也得加紧了。

命人把文书送出去以后,曹操独自而坐。神态极为凝重。

寇封要兼并弱小,而庄大军几身,他也一样,他要攻打辽东,草原。攻打雍州,凉州。

曹操知道,别人都是可以一一解决的。但唯有寇封是世之大敌。

二国争雄,将不可避免。

在书房独坐了片刻,曹操沉吟了一下。吩咐了护卫,把陈群,贾诩给找来。

今日战略已经定下了。那么就该执行的时候了。陈群,贾诩是心腹,有些事,曹操也得找他们商量。

本来,曹操也打算把荀彧给找来的。但是荀彧这个人略显古板,算是比较眷恋汉室的人。他接下来要做的,恐怕会遭遇荀彧的反感。

于是作罢。

“丞相。”贾诩,陈群都是清贵官职,官邸也离的很近,因此很快就来了。几乎是前后脚到的,一起进门后,对着曹操拜见道。

“二位先生免礼。”曹操和颜悦色道。

贾诩,陈群闻言也不矫情,再拜了一下,便分别坐在了曹操的两旁。

书房很宽敞,坐下三人绰绰有余。

“这是前方夏侯惇的军报,你们也看看。”房内,没有侍从在,曹操递过去了竹简,道。

陈群,贾诩对视了一眼,由陈群起身,接过了竹简,过目后,再交给了贾诩。

等贾诩看完以后,二人的面上都是凝重无比。

“丞相经营天下,而独寇封坐大,奈何。”陈群叹息了一声道。

“此人不可速除。”贾诩也摇着头道。

“孤召集二位先生来此,也是为了这一点。你们觉得若是孤在这时,登上魏公之位,建立魏国。把都城定在邺城,如何?”曹操问道。

魏国。

曹操的经营后方,并不是把天子都城搬到邺城,而是想把自己的王国给建立了。魏国。要建在河北。

至于天子刘协的安置,就继续留在许都吧。

如今天下动乱多年,其实天子刘协的作用已经非常小了。已经可有可无。

“近年丞相多为寇封所败,但是早年平定北方之功,尚存。如今又非称王,有何不可?”贾诩反问道。

贾诩乃是天下少有的智者,他的话在曹操的心中足以起到定鼎的作用。见贾诩没有反对,曹操欣慰的点了点头。

“以功足以,只怕世家不服。”陈群则稍显忧虑道。

“不服就让他们不服去吧,反正这魏国孤建定了。”曹操却不在意道。

曹操重用寒门,与士族有较多的矛盾。但是士族心中怨愤,但又不得不归附曹操,已得到地位,富贵。

这与孙权要靠着士族作为稳定根基,几乎完全不同。《小说下载|wRsHu。CoM》

曹操有不管士族的霸气,魄力,以及环境。

陈群有些迟疑,但最终还是点了点头,不再反对了。

目前,掌管天下的只曹操一人而已。贾诩,陈群不过是幕僚。既然丞相曹操决定了,这件事情就钉在铁板上了。

次日早上,就是朝会。

天色只是初亮,但是以丞相曹操为首的文武百官,却已经齐聚在了宫室之外。这日,曹操的气势,似乎特别足。

目光锐利,闪耀间非常有威仪。

凡是被他看到的人,都显得唯唯诺诺。

今日一定有什么大事要发生了。不少人的心中,忍不住猜测道。

魏国建立。我将为魏元勋。

陈群虽然昨日反对曹操登上公位,但并不是不支持曹操,只是有所顾虑。心中还是挺为曹操登上公位而高兴的。

毕竟若为魏臣,他就是开国元勋。名留史册。

贾诩的神色则稍显平静,他这辈子经历了无数风雨,对于这所谓的开国元勋,并不怎么激动。

就在众人猜测之计。内有护卫打开了宫门,迎接百官进入。

在曹操的威严下,百官不敢再做猜测,依次进入了宫室,并且直入大殿。

入大殿后,曹操自然在列在前座。

在百官陆续坐好后,在宦官的叫声中,天子刘协穿着冕服走了出来。

刘协贵为天子,但不过傀儡。虽然偶尔有愉悦之色,如寇封打败曹操的时候。但是大多都是处在压仰之中,此刻也是如此,基本上面无表情。

“诸卿可有本要奏?”刘协坐好后,问道。

百官闻言都把目光投向了前方的曹操。

“启禀陛下,臣请为丞相曹公克定祸乱之功。”陈群出列来到大殿中央,跪拜道。

“自董卓之乱后,天下纷乱。诸侯皆起异心。时天子令不得出都城。唯丞相曹公率众迎接天子,辅佐天子平定祸乱。如今北方承平。此丞相之功也,臣请天子追录丞相前后功,当封公于魏。”陈群说话虽然口口声声不离奏请,但是威逼甚深。

连魏这个封号都自己决定了,不是威逼是什么?

天子刘协本面无表情,但这一下子却是青筋暴起了。魏,魏。已经连汉这个国号,都开始取代了?

刘协身为天子,曹操此举无异于强夺家国。

他当然感觉到愤怒,但是愤怒又如何?刘协心中颓废的想着,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迟早会有这么一天的。

是的,自从刘协感觉到曹操的威逼之后,就知道会有这么一天,只是迟早的问题罢了。

刘协先是抬起头,看了一眼这大殿之上,名义上的汉臣。却是无一人敢挺身而出,护卫他的左右。

“陈大人。”但是这个时候,荀彧却打算开口。不过,他却被身旁的贾诩一把拉住了。并且目光锐利,充满了让荀彧不要多说的意思。

荀彧张了张嘴,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曹操想的没错,荀彧确实是眷恋汉室。但是他本身是大族出身,多有顾虑,实在是不能做孤臣。

荀彧愧疚的低下了头。

本来,刘协见荀彧开口说话,暗自欣喜。但是见荀彧忽然低下了头,更见绝望。

不由有了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冲动。

“丞相之功,在于社稷。封于魏,实属应得。”刘协生硬的说了一句,随即下令道:“诏书封丞相曹操为魏公,其民三万户。定都于邺。既为汉室诸侯之首。”说完后,刘协二话不说,拂袖而去。

不过,群臣已经管不到刘协了。

曹操封魏,建立魏国。这等大事,早已经让群臣澎湃了。

一个个早就忘记身为汉臣,而已魏臣为荣。

建安十五年夏,天子诏书,曹操为魏公,食邑三万户,定都于邺。

一月后,曹操在邺城建立魏国,设置百官,授予夏侯渊等心腹魏国封号。

正文 第六百八十六章寇封的妙计

第六百八十六章寇封的妙计(第三更)

曹操建立魏国。这样的大事,传遍天下,需要一点时间。

但是率众在下蔡,与寇封对峙的夏侯惇却是接到了。

并且,第一时间内,乐进,程昱,荀攸等人也接到了魏国的印信。其中程昱官居卫尉。职权是镇守都城。

夏侯惇又是欢喜,又是忧愁。

欢喜的是他们可以退兵了,虽然寇封的危机没有解除,但是至少可以从攻转为防御了。他们有一大把的时间在徐州等地建立防御。

而且魏国建立,夏侯惇也为曹操欢喜。

但忧愁的是夏侯惇本身没有接到曹操的魏国印信。

此刻,下蔡城外大营大帐内。

夏侯惇坐在帅位上,面上有些迟疑,犹豫。

正在这时,荀攸,程昱二人一起从帐外走了进来。

曹操下令退兵,但是退兵之事,也需要时间筹备。直到今日,二人才准备妥善了,打算请示夏侯惇进行退兵。

二人入帐后,见夏侯惇面色复杂。荀攸不由问道:“将军这是?”

见到荀攸,程昱二人,夏侯惇面色一喜,忙问道:“二位先生来的正好,可否为我解惑?”

“将军请说。”荀攸闻言立刻郑重道。

“如今魏国建立,二位先生与文廉等皆有魏国印信,封号。而独独我没有,为何?”夏侯惇疑惑道。

“哈哈,此明公视元让为至交也。”程昱大笑道。

夏侯惇疑惑,随即,荀攸笑着解说了一下。

夏侯惇,乃是曹操的心腹。但更多的是好朋友。曹操如今称公,做了国主。所封的群臣,当然都是魏臣。

君臣名分定了。

但是惟独夏侯惇没有,就是视夏侯惇为友人。让夏侯惇继续当汉官,与他曹操同殿为臣。

不分君臣名分。

此乃信任也。说着,荀攸本木讷的脸上,也少有的露出了感慨的神色,曹操信任夏侯惇至此,真乃世所罕见。

夏侯惇闻言大喜,不由立刻下令道:“退兵。”

夏侯惇本气势汹汹的率兵十万之众,杀来。寇封虽然不惧怕,但也是高度关注。如今他退兵,自然瞒不过寇封的探子。

寇封第一时间就得到了消息,而且许都那边也辗转有消息传来,魏国建立了。

这个消息让寇封楞了片刻,只实在是提前了许多。

曹操建立魏国,乃是迟早的事情。但是在历史上,曹操是先称公,而后只是初步的有了国君的名义。

但是当他真正建立魏国是在晚年称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