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三国之蜀汉我做主(三七开)-第2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了太史慈的加入,目前九江的兵马也有了十一万之多。包括庞统,张飞,黄忠,太史慈,邓艾,陈大在内。

一个又一个荆楚名将。

汇聚了寇封北征中原,陈兵天子都城外,所有的一众精兵悍将。

东方的孙权虽然布置起了豫章这一座乌龟壳,但是荆楚上下相信,寇封一定能率众拔之。

以楚吞吴,立下王霸之业。

前些日,在太史慈率兵北上的时候,寇封召集了众将,设下宴会,隆重的介绍了这位江东的大将。

全军上下,一片欢腾。

这日,寇封出了九江,带着太史慈,寇水二人,北上前往彭泽。

彭泽城,极靠近长江。它的东方不远处,就是周泰镇守的湖口。在九江的时候,寇封看过了豫章城,那二十五丈高城墙的震撼。

那密密麻麻防御工事的威慑力。

这日,寇封却是要看看,这铁索横江的景况。

当寇封来到彭泽城外的时候,并没有入城,而是绕了过去,来到了岸边的一处渡口。渡口是新建不久,目前甘宁的六千水军就屯扎在此处。

一个地方有水系是幸运,也是不幸的。寇封现如今水军强大,有水路那是很幸运的,能够水路并进,而且还是顺势而下。

可以直扑吴郡。

但是对于孙权的江东又是不幸的,因为水军不行。所以,孙权来了个铁索横江,横断长江。

寇封来到以后,甘宁亲自出来迎接。

“拜见主公。”甘宁对着寇封下拜道。

“兴霸免礼。”寇封笑着扶起了甘宁,道。

甘宁,楚大将。早年随寇封攻打江夏,后建立水军,顺势而下大破江东,威名赫赫。但如今,寇封的势力已经以陆地为主,不执著于长江的防御。甘宁有些淡出了众人的视线。但是对于这个大将,寇封还是很厚爱的。

现如今,寇封也算是水陆并进了。让他独统水军与周泰对峙。

“这是太史子义。”与甘宁寒暄了几句后,寇封为甘宁介绍道。

“子义猿臂善射,久仰大名。”甘宁性格极为高傲,但是太史慈也名声在外,勇猛无比,让人倾慕。于是主动上前,见礼道。

“兴霸威风赫赫,南下江东所向披靡。太史慈也是久仰。”太史慈笑着还礼道。

说着,这两个猛然相识一笑,有一种惺惺相惜。

“走。我们去看看孙权的铁索横江。”两个人见礼后,寇封提议登船。

甘宁立刻安排了一艘沉稳的楼船,请寇封登船。

楼船是昔日寇封缴获黄祖的,甘宁一直保养的很好。

目前长江上,铁索横江。不仅甘宁难过,周泰要想过来,那也是不可能。因此这一次,只有几艘小舟护送。不必担心会被周泰的军队包围。

很快,寇封就乘船来到了湖口的附近。

就算是心中已经知道了铁索横江的情况,但是寇封仍然为孙权的一心死守感觉到震惊。

铁索犹如壮汉手臂大小,足有上百根。联合长江南北。在其固定的两岸,打上木桩,堆积了无数的巨石作为镇压。

再在这个基础上,建造了两座小城池,高达十余丈。城上插着“吴”字帅旗。

按照甘宁的查探,这两座城池的常住兵丁足有六百人。再加上周泰的大营就在附近,若甘宁去攻打,周泰接到消息后,片刻就能开到。

根本就难以攻克。

要想砍断这手臂大小的铁链也是不可能。甘宁的船只以灵巧,速度快见长。在兵丁上,不足周泰的二分之一。

若是派遣战船出去砍掉铁链,就会迎来周泰的疯狂进攻。

靠着甘宁一部,六千人的水军是绝对难以攻克的。

“豫章,长江。若是主公没有台湾的话,恐怕也是难以攻克的。”甘宁在旁如此感慨道。在这样的防御工事下,自傲如同甘宁,也不得不低头。

“倾尽财力,放弃了水路的商业等等问题。孙权才构架出了这一处铁索横江的防御。想攻克,自然是无比的困难。”寇封点了点头,叹息了一声道。

太史慈在一旁默默无语,台湾的存在,他也已经知道了。他知道,即使是江东上下呕心沥血,构建出来这些防御。

寇封甚至不用通过,就能破坏整个江东了。二万精兵,不足以攻破整个江东,但是占据吴郡。

对江东造成动荡,却是轻而易举的。

“怎么样,要想突破这个,与台湾联系,困难吗?”寇封继而问甘宁道。

寇封来此的目的,就是为了这个。江路断绝,与台湾的联系,就断了。还得甘宁想办法。

“有些困难。”甘宁叹了一口气道。

目前他的打算是从派遣奸细,进入北方,而后临近庐江,购买大船出海。但那个风险实在是有些大。

随着航海经验的增长,寇封,甘宁都知道了当初房稻等人率领平底船出海,还能飘到辽东。

那是何等的壮举。现在再让寇封派遣平底船出海,绝对是不可能了。太容易沉默了。

但是这个时代,除了寇封等少数人,用的都是平底船。就算是购买大船出海,那也是有很大风险的。

甘宁打算派遣五拨人,各自拿着文书,大船出海。

避免全军覆没,文书没有到达台湾。延误了战机。

“再困难也要派遣啊。我猜测江东那边随着局势的变化,会继续抽调兵丁进入豫章。除此以外,孙权肯定还会在后方继续征兵。此刻,后方空虚,新兵还在训练的时候。进入吴郡,要容易一些。”寇封不知道江东具体什么情况,但却能猜出,孙权这会儿估计在狂练兵,调拨到前方。

“嗯。”甘宁点了点头,身是赞同。

继续看了一会儿这天下恒古未有的防御工事,铁索横江。寇封命了甘宁驾驭战船,返回岸边。

心下有数了。也不用继续观察了。

寇封前脚刚刚上岸,就有庞统传来了江东的消息。

张昭鼎立支持,众士族纷纷解囊相助。孙权募得兵丁一万五千人,进入秣陵。交给叔父孙静训练。

这是众士族的家奴,寇封也相信,孙权还可能从百姓那边征召兵丁,训练成军的。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若是现在不发出致命的一击,恐怕台湾想要攻破吴郡,就要花费很大的代价了。

“命伊籍为扬州刺史,房稻为典军中郎将,率领二万水军出台湾,攻克吴县。”寇封神色凝重了片刻,下令道。

片刻后,顿了顿,又道:“尽量的活捉孙权。孙权若是跑了,那就追击。若是追杀不到,就镇守吴郡,不要轻举妄动。”

吴郡,乃是吴侯孙策昔日的封地。封号就是吴啊。若是孙权失去了吴郡的支持,江东不管是后方,还是前线,都会有很大的动荡。

到时候,寇封就可以利用这个动荡,强行突破湖口防线,派遣甘宁向东,绕过豫章,直接攻打江东腹地。

“诺。”甘宁应声道。

眼中闪烁着极为兴奋的光芒,昔日他率领数千水军南下,所向披靡。把江东水军打成了残废。

如今这一幕,又要重演了。

而荆楚,也即将吞并吴越,一跃成为整个天下,第二个实力横跨两州。兵强马壮,数十万的大诸侯。

楚国大兴。

“伊籍,若是攻克吴县,扬州刺史,你当之无愧啊。”寇封则转向东方,摇摇的看着台湾的方向,心下默默道。

伊籍一介文人,却远涉重洋。去了台湾,为寇封开辟了一个能够自给自足,养活二万大军的郡。

他的功劳,在寇封看来,比蒋琬都要大。比庞统,徐庶都厉害。没有伊籍,寇封想占据江东,可能还得等上十余年。

若陷吴郡,伊籍这扬州刺史当之无愧。

若能活捉孙权,不费吹灰之力平定江东,寇封当上表汉天子,封他为侯。以表彰他的功劳。

太史慈的心中,却是有些感慨。

他本以为寇封加上他这八千精兵以后,才在豫章这一带的战争中占据了上风,有希望攻克豫章。

但不想寇封那台湾,居然能直击江东的心脏,吴郡。

到时候神兵天降。江东上下官员,大大小小,不知道多少人会成了寇封的俘虏。

不管孙权如何的蹦跶,张昭如何的用他自身的威望,人脉,继续相助孙权,帮助孙权,保全江东。

但在寇封的力量面前,统统都是纸糊。

荆楚强势,江东不可保。

正文 第六百三十五章台湾出兵

第六百三十五章台湾出兵(第二更)

台湾。

经过这些年来的治理。目前人口有数十万。其中汉人过半,余下都是土著。经过教化,勉强也能说上几句汉话。

习惯穿起了汉服。

城池则有八座。其中北方有一座大城,四座小城。南方有一座大城,二座小城。自然而然的划分成为了八个县。

唯一的大渡口,依旧在台北。

作为水军的屯扎之地,以及很多百姓出海捕鱼的渡口。

目前台湾也算是靠水吃水,靠山吃闪。靠着陆地,也是开垦田地为主。

除此以外,伊籍还大建学校,扩张文化。

学习汉文化,穿戴汉人的服饰。免得孤悬海外,日子久了成了他国。

这些年来,台湾就是这样封闭着发展的。但是今日,却是注定的不一样了。

“校尉大人,有渔民发现了一艘残破的大船飘过,解救了一群自称是荆楚,镇东将军楚侯寇封帐下士卒的人。”

台北,唯一的渡口,也就是房稻二万水军驻扎的地方。这日,房稻与往常一眼,先例行公事的巡视了一下大营,操练了一下士卒。

随即返回中军大帐,准备攻读兵法。这些年,随着房稻的官越做越大,他对于兵法的渴望也越来越强烈。

毕竟官都做到这种地步了,谁都希望是真材实料。

往常一般都是这么过了的,但是今日却有一个亲兵急匆匆的进来报告道。

“立刻带进来。”房稻闻言双目一睁,豁然站了起来,神色极为振奋道。

太久了,太久了。他坐镇台湾已经太久了,他渴望出兵吴郡。但是台湾封闭,没有寇封的命令,消息不能进出。

他也不知道荆楚是个什么情况,也就没办法出兵吴郡。

如今,既然有人自称是荆楚的士卒来此,那也就证明台湾也是该动一动的时候了。偷袭吴郡,攻占江东。

这是台湾建立的最根本的原因啊。

“诺。”那士卒见校尉大人如此的亢奋,不敢有丝毫的延误,立刻应诺了一声,转身走了出去。

片刻后,两个中年男人被带了进来,全都是面色黝黑,短小精干的江南水上汉子。

“主公可有令到?”见到这两个人后,房稻立刻问道。

“可是房校尉?”其中一个男人问道。

“正是。”房稻点了点头。

“主公有令,加封台湾郡守伊籍为扬州刺史,校尉房稻为典军中郎将,出兵二万,袭击吴郡。若能活捉孙权当是大功,但若是不能活捉,也勿要追杀,固守吴郡即可。”这个男人见房稻点头,立刻恭敬的传递了寇封的命令。

“好。二位先在此歇息。我立刻去禀报刺史大人。”房稻压仰住心中的兴奋,大叫了一声,立刻走了出去。

出来后,跨坐上战马,朝着台湾城而去。

如今的台湾城,早已经与原先的不太一样了。深山中的土著被剿灭以后,伊籍就把空出来的劳动力,大部分丢到了开发上边。

小部分则是扩建城墙。

毕竟一个郡,城墙也算是门面。

此刻的台湾城,基本上与中原的一些郡中大城没什么区别了。规划也是极为宏伟,大马路,住在区等等。

房稻一路驰骋,从北城而入,来到了太守府外边。

房稻也算是郡中第一号的将军了,可以不用通报,直入太守府。房稻直入太守府以后,大叫道:“伯机先生,伯机先生。主公有令,命你为扬州刺史,率军二万攻打吴郡。”

声音极为洪亮,激动。

太守府中,伊籍正在处理公务,旁边有顾雍在一旁帮衬着。

顾雍在台湾多无所事事,而伊籍有是倾心相交,慢慢二人就成了好友。伊籍有一些公务繁忙,就找顾雍来处理公务。

顾雍的身上还挂着一个长史的官职。

顾雍,出身顾氏若是江东亡故,注定是不可能与孙氏共同亡的。自从来到台湾,看到二万精兵以后,顾雍也在慢慢的调整心态。

做了这台湾郡的长史,其实也是变相的成了寇封的帐下吏了。

而以顾雍的才能,做一个丞相都没有问题。如今做个小吏,也只是因为资历不够罢了。

被放逐到台湾的江东文武,除了顾雍以外,还有一个蒋钦,一个丁奉。目前蒋钦在房稻的帐下为将,官职不大。只掌管三千人。

丁奉目前则是挂着一个军侯的职位,掌管五百人。

毕竟二人都是昔日的吴将,房稻不可能给予他们更高的官职,若是发生夺权,使得台湾陷入动乱,那可不是好玩的。因此丁奉,蒋钦二人目前的职权较小。

听到房稻的声音后,伊籍,顾雍同时心中一动。

伊籍还是老样子,自从来到台湾后,皮肤都一直黝黑。连顾雍都有变黑的迹象。台湾毕竟是风浪大,太阳高。

“杨武将军都能封伯机为扬州刺史了,也不知道中原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顾雍面色惊骇,许久后,发出了一声叹息道。

寇封先前也不过是杨武将军,自己也不是刺史。他有什么资格向朝廷讨要刺史的官职?肯定是中原发生了什么变故,寇封有与曹操叫板的能力。

直接上书威胁曹操给予官职了。

扬州刺史,其实并不是多大的官。但是自从战乱以后,各州分立。扬州刺史的权位才变得重要了起来,仅次于州牧。

寇封封伊籍为扬州刺史,也就意味着有独吞江东,并且北上攻打,目前还在曹操手中的,江北半个江东的能力了。

才多久?寇封离开台湾一年都没到吧,但却已经有了这种态势。顾雍的心中岂能不惊骇?

至于叹息,则是为孙氏。毕竟他所效忠的人啊。要不是寇封的出现,他会一辈子都呆在江东,效忠孙氏,勤勤恳恳,直到死亡。

现在,只要台湾一出,这个政权恐怕就要完蛋了。就算是不立刻完蛋,也喘息不了多久了。

“主公命世之英,不可揣度。”伊籍则要镇定了许多,寇封一步步走来,哪一步不是步步惊心。从小做大,每一次征战都能急速膨胀起来。

就算是有人告诉他,寇封现在已经坐拥荆州,扬州。伊籍也不惊讶。何况现在只是寇封命他出兵攻打吴郡。

实在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至于惊讶,则是因为那个扬州刺史的职位。毕竟他还年轻,即使是有些汗马功劳,但也不至于爬的这么高。

但如果寇封信任,伊籍也能顶上去。毕竟目前台湾上下都已经进入了正轨,只要有一个一般的人才镇守,发展。

就行了。对于伊籍来说,没什么挑战性了。反而,扬州那么大的地方,北方是曹操的地盘,南方是孙权的地盘。

一个州被两个人统治,尤其是江东那边,士族众多,关系复杂。伊籍的心中有些振奋,有些期待。

很快,房稻走了进来。

伊籍笑着问道:“扬州是个什么情况?”对于消息的正确性,伊籍不怀疑。但是扬州什么情况,至少也要知道。

这样才能出兵啊。

“这个,来的太急,忘记问了。”本兴冲冲的房稻,有些尴尬道。

伊籍苦笑了一下,立刻命人去了房稻的大营,把那两个负责传令的人找来。随后,伊籍得知了寇封的种种。

攻江陵,克襄阳,横扫上庸,宛城。陈兵天子都城。获得封于楚地,镇东将军,以及手持假节钺的赫赫战功。

不管是伊籍,或是房稻都是心中振奋。

寇封居然全据了荆州,荆襄九郡。不,自从五溪之后,就是荆襄十郡了。雄长数千里。在地位上,也封了楚侯,名正言顺了。手持假节钺,为天子的信物。与曹操这个丞相也有了叫板的资格。

可以说是大获全胜,气势鼎盛。

如今荆州稳固,立刻提兵十万图谋扬州。正是雄纠纠气昂昂的时候。

加上他们攻入吴郡,斩断江东根本。江东在握。只剩下北上寿春,全据扬州了。

那李典还率兵南下与江东一起镇守豫章,使得如今寿春空虚。得之也是不废吹灰之力啊。

这么想着,两个人都坐不住了。

“立刻提兵,我也选一个太守人选,交代下去政务。随你前往吴郡。”伊籍立刻对房稻道。

“明日出发?”房稻问道。

“明日出发。”伊籍狠狠的点了点头。如今这几个传令的人横渡江东来到了这大海上,用了很多天的时间,现在也不知道江东到底是个什么情况。

大事,耽搁不得。

正是剑指长空,攻袭吴郡,活捉孙权的时候。

“诺。”房稻立刻应诺一声,转身走了出去。整合军队很容易,但是调拨粮草却有些费神,要一日之间弄好。

得花费一些精力。

“元叹呢?走不走。若是元叹随我临江东,我必向主公举荐元叹为扬州别驾,帮助我稳定扬州。”房稻走后,伊籍对着顾雍发出了邀请,道。

别驾,为刺史之下第一人。以顾雍的才能,足以担当了。

“事到如今,也是上了船了。还能如何?”顾雍苦笑了一声,对着伊籍道。

“哈哈哈,我荆楚可是好船。”伊籍大笑。

当日,整个台湾都在运转,军队的运转。文官系统,伊籍也交代了下去,并且任命了郡守。

第二日,风和日丽。

伊籍,顾雍,房稻,蒋钦,丁奉等奉命率军二万,出征吴郡,直插江东的心脏。

正文 第六百三十六章开始吧,风暴

第六百三十六章开始吧,风暴(第三更)

九江,十余万大军汇聚之地。

营帐绵连十余里,旗帜招展,尽显杀伐之气。

中军大帐内,寇封坐在帅位上,下边坐着庞统。

连日来,寇封只屯不攻。只命各营将士小心戒备,他自己则是常与庞统等人聊天。等待时机。

这日,寇封穿着便服,只是头上戴着古冠。庞统则稍微严谨一些,穿着比较肃的衣服。

“算算日子,甘宁派遣过去的传令兵,也有二三十日了。估摸着,现在的伊籍快已经差不多到达吴郡了,慢也已经出兵了。只等吴郡大变的消息传来,就可以举兵了。”寇封对着庞统一笑道。

“若是伊机伯能够在吴郡活捉了孙权,那就不用举兵了。江东一战可定。”庞统则是更乐观的笑道。

“虽然现在吴郡空虚,但孙权总是有探子的。若是伊籍举兵攻打吴郡,孙权来不及调兵,但肯定能够逃跑的。要想活捉他,比较困难啊。”寇封则是摇摇头,有些叹息道。

若是发生的事情都简单化该多好啊,可惜,总是比较复杂的。

这湖口,他们有八成是要攻了。

说着,二人都是沉默了片刻。随即,庞统才又问道:“若是主公平定了扬州,当如何治理?”

其实庞统这是越权了,庞统不是谋臣,而是将军。寇封帐下有明确规定,文武互不干涉。

做文官只能做文官,做武将只能做武将。

但庞统又是心腹,他也没干政。因此,又不算什么。

这个问题,其实也正中了寇封的心坎儿上了。江东,在孙权的心中是根基,算是宝贝。但是在寇封看来。

其实是有很多难题的,比如山越,比如士族。

孙氏的做法是内结士族,外抗山越。这些年内耗相当的严重,也是历史上江东始终没有作为的原因。

若是寇封占据了整个扬州,江东这些问题都是大问题了。

士族匿藏人口为黑户,与国家争利。江东号称百万人,其实若是算上士族帐下的黑户,没准有个一百五十万到二百万人。但可惜,这部分被匿藏的人口,孙权是管不到的。

而山越则是骁勇善战,虽然类似汉族,其实算是外族。祸害更重。

“我与孙氏不同,我根基在荆楚。扬州就算是出乱子,也动摇不了荆楚。若是士族欺我,我杀士族。若是山越反叛,我尽起荆楚大军,四面讨伐,灭尽山越。”寇封沉思了许久,给出了这个答案。

寇封的这个答案,很合乎庞统的口味。

在他看来,江东士族的政治气氛,确实太过偏向于士族了。若是妥协,实在是不利于统治。

寇封为外来户,正是大刀阔斧的改革的时候。大规模消弱士族的影响力。正所谓死猪不怕开水烫。

寇封可不管严酷之下,江东会不会出乱子。他要的就是那些士族乱,好来个一己之力,消灭了这些隐患。

消灭士族,围剿山越。

这才是真正的收获了扬州,一座可以养兵丁,也可以作为根基存在的大州。

“其实我们现在这么想,实在是有些自负了。毕竟江东还在孙权的手中,等我出兵占据了江东,北进寿春以后,再讨论这个问题也不迟。”寇封摇了摇头,笑着道。

这地盘还在孙权的手中,就讨论如何治理江东的问题了。这让孙权情何以堪啊。

“也是,等坐吴县,临寿春,再论此事也不晚。”庞统想想,也失笑道。

到时候,就是连跨二州,雄长数千里了。

其实算上荆南,荆北,算是三州。但毕竟荆南刺史只是寇封自己设置的。在天下人眼中,荆扬只能算二州。

但就算是连跨二州,那也是大势力了。仅次于曹操,足以傲视天下了。

………………………

这段日子,整个江东真可谓是大事不断,动乱不断。先是寇封陈兵天子都城外,而后顺利退走。

求得了镇东将军的职位。

这让江东上下蒙上了一层阴影。后来,李典南下构建出了豫章三个点的防御。让江东人的心里安稳了一些。

孙氏的江山,奇迹一般的稳定了下来。但是让人瞠目的是,一代忠义无双的大将太史慈居然反叛了。

率兵与寇封回合,摆出架势攻打江东。反叛的如此彻底。这让江东再一次动荡,但然后张昭力挺孙权。

结果,现在的江东又稳定了一阵。

当真是一波三折,步步惊心啊。

但不管怎么样,确实是稳定了下来。不管是上层的士族豪强,还是下层的百姓,佃户,家奴等等,都清一色的松了一口气。

江东,毕竟还是保得住的啊。

吴县城。吴侯府中。

孙权今日也是神清气爽,昨晚上去了最近比较得宠的康夫人的院子内,不仅征伐了一段。

康夫人还乖巧,送上了贴身的美婢。来了一回一龙二凤。

孙权觉得这段时间,没有比昨晚上更加让人轻松了。整天不是那边出问题,这边出了问题。

用了早膳,孙权习惯性的来到了书房内。

因为精神气爽,处理起公文来,也是飞速无比。很快,就把今天的公务给处理完了。处理完了公务以后,孙权才把注意力集中在了目前的形势上。

寇封在豫章一直没动,这是极大的好消息。越久攻击豫章,豫章就越能守住。现在,因为士族的慷慨解囊,又募集了一万五千兵丁,派遣去了秣陵交给孙静训练。与此同时,以张昭为首的部分士族,又开始捐献一些金银钱,粮食等,充盈府库。

目前,孙权的手上又多了几分闲钱。

就琢磨着是不是可以从普通百姓中,再征召出一万人的军队来。说实在的,这些年江东真的是元气大伤了。

数万精锐,都随着周瑜消亡了。对于男女比例的打击,是非常严峻的,若是再抽调壮丁。

是十分危险的。

但是当前局势,以及将来自保江东,也不能只靠李典的力量。毕竟李典是曹将,迟早生变的。

所以,孙权在左思右想之后,决定再从吴郡,会稽等一带,再募集一万士卒。以备不时之需。

“来人,召集张昭,张温二人前来议事。”孙权想了想,吩咐了下去道。

张昭,目前是第一重臣,孙权都几乎靠他来维持江东了。张温在上一次士族出家奴,组成军队中,也是鼎立支持者。

目前,这两个人都是孙权的心腹。这么重大的事情,自然是要找人商量的,自然是他们了。

“诺。”门外护卫应了一声道。

不久后,张昭,张温走了进来。本来两个不对付的人,现在已经共同站在了一个立场上,互相见了,也保持基本的礼貌。

“主公。”二人入了大厅后,弯身对着孙权拜见道。

“不必多礼了。”孙权抬了抬手,让二人起身。随即,立刻道:“孤想在吴郡,会稽一带征召一万兵丁,不知二位觉得如何?”

招募兵丁,展望未来。这两个人自然不会反对,反而是期待的。

毕竟,只有兵权才能长治久安,才能屹立江东不倒啊。

“此事当务之急。”

“臣愿助主公招募士卒。”

张昭,张温都态度简骇道。

今天精神头比较好,又见两个重臣鼎力支持。孙权连日来的打击,真的一扫而空。对于江东的未来,也充满了信心。

脸上不由笑容连闪,道:“子布调拨粮食,惠恕征召兵丁,得一万人后,就在吴郡中训练。”随即,孙权又担忧道:“毕竟吴郡太过空虚,这孤的心中觉得有些不妥。”

孙权觉得不妥,并不是因为担心寇封忽然从东来。毕竟前方那么厉害的防线摆在那里,打死孙权也不相信寇封能够顺利突破。

他是担心山越。

这些年,几乎每过几年就跟山越打一次。习惯了,这吴郡没有兵丁,孙权觉得不踏实。

“诺。”张昭,张温二人应诺了一声,道。

也算是事态紧急了,二人应诺了一声后,立刻就拜别了孙权,走了出去。一人募兵,一人调动粮食。

两个本来有利益冲突的同族人,在保卫江东面前,携手合作。

看着二人离去的背影,孙权也觉得欣慰。在外敌面前,唇齿也要相依啊。只要能度过这场战争。

张昭,张温这两个人,未必不能携手,帮助他巩固江东啊。

孙权长出了一口气,面上有些神采。

就在孙权,张昭,张温等谋划未来,期待将来的时候。伊籍,顾雍,房稻,蒋钦,丁奉的海军,差不多已经接近吴郡了。

海上,大约离吴郡与大海边界数十里的地方。

有数十艘大船,穿上旗帜招展。“伊”“房”“蒋”“丁”等等。在距离大陆这么近的地方,出现这一支二万人的军队。

实在是首次。

这数十艘战船,二万军队,有一种逼人的气势。

承袭风浪,携带海威。摧毁一切,横扫一切。可以预见,在下一刻他们出现在防御空虚的吴郡境内的时候,会嫌弃怎么样的一股风暴。

反正是足以掀翻吴郡,使得江东剧烈震动的风暴。

改变荆楚,吴越鼎足态势的风暴。

正文 第六百三十七章神兵天降

第六百三十七章神兵天降(第一更)

陈村,是一座小渔村。

人口不足二百人,每家每户都是渔夫。不过,他们不是靠打江河里的鱼虾过活,而是靠大海里的鱼虾过活。

因为海上的风浪大,几乎每年都会有渔民在打渔途中,没回来的事情发生。

所以才人口不丰。

这座小渔村,刚好坐落在伊籍率二万水军,挺进吴县的前方。

当二万大军,数十艘战船出现在前方的时候。一众正在修理渔船,渔网的渔民几乎惊呆了。

“爹爹,好多大船。”一个光着屁股的小娃子,对着旁边的父亲道。

“楚?”

这孩子的父亲,读过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