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wa)-第9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前日郑诚联络上他,说龙谦带人去了峄县,估计很快即折返郑家庄,郑诚提议在峄县至郑家庄的路上伏击龙谦——他带的人不多,敌明我暗,正是为陶老当家报仇的良机。严金龙当然希望为陶三报仇,更因为蒙山军虽然公开杀了十六个大小头领,但陶老当家还被羁押着。如果能抓获龙谦,最少可以换出陶三。自从陈家崖庄外逃出来,严金龙收拢了大约一百人,一直躲在山里,没敢回抱犊崮老寨,据说那里也扎了蒙山军的兵。
严金龙发誓要报此大仇,当初打下峄县,就是听了郑诚这厮的话,说郑家庄藏着大批的金银,光是郑经那厮积攒的金银便在二十万以上,而守军只有一个营,还不是精锐。郑诚与抱犊崮建立联系是在蒙山军打开郑家庄之后的事了。按说他与山寨也是有仇的,当初山寨攻打费县境内最富裕的郑家庄碰了壁,挫了锐气。这个大肥桃却被蒙山寨的人马摘了。随后就是官军对蒙山寨的连续进剿,陶三坐山观虎斗,官军与蒙山寨的人马越是死磕,对抱犊崮越是有利。谁知道蒙山寨竟然如此骁勇,连袁世凯带进山东的精锐部队都吃了大败仗!这一战果镇住了陶三,使得他在龙谦被招安带兵北上勤王后一直下不了决心对郑家庄动武。陶三很是钦佩蒙山寨的人马,几次夸奖蒙山寨为绿林道长了脸,争了光。但后来蒙山寨竟然投降了官府,让陶三鄙视万分,大骂龙谦给孙德旺丢了脸,是绿林道的败类,叛徒!几次对手下说,有机会一定收拾这个败类。
直到郑诚费尽力气联系上山寨,告诉山寨说如今郑家庄只有很少的兵力,希望抱犊崮出兵替他夺回庄子。抱犊崮雄立鲁南数十载,与官军大大小小的仗打了不知多少,让陶三懂得了在官府建立自己的耳目的重要性。郑诚的身份和郑家的遭遇让陶三很重视郑诚,有了郑诚这根钉子,沂州官军的一举一动将瞒不过山寨了。春节前,郑诚亲自上了抱犊崮,送了一份重礼给山寨,并详细汇报了郑家庄的兵力和防御,让陶三动了心。自袁世凯部进驻沂州兖州后,山寨的活动范围是越来越小了,粮食、兵员以及金银几乎断了来项。而与官军的几次交锋都吃了亏,陶三遂决定放弃抱犊崮,全军出动,狠狠捞一把后转道江苏去发展。与其坐等覆灭,不如拼死一搏。但陶三没有直接去打郑家庄,而是突然袭击了峄县,计划声东击西,调动兖州境内的官军后再北上打开郑家庄。峄县倒是打开了,但收获有限,闻听曹锟所部已经南下,陶三便在峄县大捞了一把后挥军北上,没有走大道而是抄小路直扑郑家庄。没想到蒙山军留守部队战力顽强,陈家崖像一块巨石挡住了抱犊崮的强攻,境况竟然如数年前攻打郑家庄一样!就在陶三犹豫不决之际,蒙山军主力突然出现在身后,抱犊崮人马登时大乱,断后的严金龙带着数十人乘乱逃出了战场,陶三之下几乎都当了蒙山军的俘虏。随后传来龙谦将十六个头领公开枪决的消息,让严金龙痛彻肺腑,发誓为死去的兄弟报仇雪恨。
郑诚带来了七八个人,都换了便衣。鼓动严金龙打龙谦的伏击。这一带的地形严金龙了如指掌,他一面畏惧蒙山军的战力强悍,一面又不愿放弃这个机会。于是集合了全部人马向峄县以南移动,准备看情况再做打算,谁知竟然在沂州境内发现了一股顺着山道向沂州进发的官军!他们提前发现了龙谦,但却没被龙谦所部发现。他们在卫家寨打尖时,寨子里就有提前混进去了手下,跑回来告诉他,那股官军里有几个大人物,其中就有蒙山军的大头领龙谦,细作是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确定的,司令只有一个,肯定就是龙谦。蒙山军一直这么叫的,没错,肯定是他。
这个消息让严金龙兴奋起来,对方只有十几个人,而自己有百十号人马,又是在自己的地盘上,从哪儿找这样的机会?不用郑诚鼓动,严金龙立刻决定吃掉这股官军!至于细作报告的还有其他官员,严金龙根本不放在心上了,只要捉了龙谦,一定能换回陶当家的和被裹挟入蒙山军的兄弟们,抱犊崮重振威名不是难事!
由于战斗素养的差距,一场看来轻而易举的伏击战打的走了样!如果知道这股官军如此难打,还不如一开始就集中火力打死龙谦呢!这倒好,让他们躲进了土地庙,两次攻击,竟然没能打下这座小庙,还折损了自己手下二十来名最精锐的弟兄!
其实不用郑诚提醒,到了这一步,严金龙已经红了眼,就算再死上二十个人,也要将龙谦那厮拿下!
“去,告诉潘拐子!咱们东西两边一起打,他就那么几个**人,淹也把他们淹死了!弟兄们,他们已经撑不住了!下一次一定能打进去!活捉了龙谦,每人赏白银一千两!打死也赏五百两!”严金龙将几个骨干聚拢过来,做了战前动员,又对郑诚说,“郑大公子,这次你的人不能看戏了,一起上!否则别怪老子不客气!”
“好!一起上!老子豁出去了!”郑诚挽起了袖子。
严金龙意识到,刚才的失败在于两边的进攻脱节了,潘拐子不等西面动手便发动,导致对方可以集中兵力各个击退。
命令传下去了,严金龙发现郑诚手下一个家伙慌慌张张地跑来找郑诚报告,郑诚立即惊慌起来,刚要开口相问,严金龙听见了西面传来的马蹄声,那是大队骑兵疾驰的声响﹍﹍糟糕,官军的援兵上来了!
第二十四节宁时俊一
宁时俊与大卫在济南分手,大卫由情报科的第一批成员胡福才护送去了天津,宁时俊开始办龙谦交给他的“外交”使命。但第一件就办砸了,袁世凯根本不见他,有关部队驻扎,编制,军费,武器等一系列问题便无从谈起。等了数日,仅见到了袁世凯的参谋长徐世昌,此人的头衔一大串,但就是参谋长的职责,哪里有这三个字直截了当,含义明白?这算是对等接待?宁时俊发现,当初办理招安事务时的徐世昌判若两人,当初的谦恭之态再也看不到了,架子彻底端了起来,言语间除了傲慢还是傲慢,唯一的收获就是将报告递到了徐世昌手里,没有任何的答复,也不会有答复了。
宁时俊清楚了济南的态度,出于礼貌,又等了两日,再去见徐世昌,下面的人说徐大人跟袁大人出去视察部队了,还不晓得何时回来。宁时俊不再耗费时间了,掉头去了太原。
宁时俊是蒙山军中极少数理解龙谦打通关节意义的将领。也懂得当前最重要的不是军费和武器,而是真正控制沂州和兖州。所谓真正控制,就是军事占领,就是挤走袁世凯武卫右军直属部队,由蒙山军接管沂州兖州的防务。做不到这一点,龙司令所有的宏图大计都是纸上谈兵。
蒙山军内部不是没有意识到此问题重要性的人,而是没有几个真正理解龙谦采取外交斡旋的方式达成目的的含义。龙司令需要的是在相对安静的环境下猛烈地发展自己的势力,而不是重新与官府开战。
被招安成为官军已经九个月有余。部队内部没有几个人认为自己已成为官军了。这种现象是宁时俊乐于看到的。从蒙山贼到蒙山军,再到威胜军右翼,短短两年内天翻地覆的变化已经征服了宁时俊,他坚信龙谦会让这支部队得到更大的发展,最近龙司令总是用“团体”一词,很形象,很贴切。
龙谦出任两州镇守使让部队高层欣喜若狂。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整编的逐渐完成,高层渴望占据兖州及沂州的心情更加迫切。数千人局促在十几个乡村里,又是冬季,住宿。训练都很成问题。龙谦曾开玩笑地说。我这个镇守使不急着进城就位,他们比我还急。不就是希望过上更为舒适的生活吗?由俭入奢易,由奢返俭难,这种苗头很值得注意呢。
作为统管部队训练和后勤的参谋长。宁时俊理解诸将的心情。认为不能简单地视为诸将渴望过上更为舒适生活是他们急于进入城市的主要动机。他们主要是要占据地盘。在部队离开蒙山后。建立根据地的好处算是尝到了。现在有了更大的舞台。更大的回旋空间,不急迫地实现是不可能的。但宁时俊鄙视团体内大部分人迷信武力的态度。他们认为既然龙司令已是两州镇守使,占领沂州和兖州是理所应当的事。完全可以用武力驱逐李纯和曹锟两个手下败将。这种态度以鲁山为代表。封国柱、冯仑是其坚定的支持者,他们认为,如今蒙山军实力达到有史以来最强,当初可以战胜官军,现在没有理由做不到,他们甚至私下埋怨龙谦对官府的软弱,他们不退兵,赶走就是了!反正咱们占着理,怕球!
冯仑封国柱甚至认为,龙司令完全是因为投降了朝廷后专心要做朝廷的忠臣,变的胆小了,畏手畏脚。
宁时俊现在相信,龙谦绝不是满清朝廷的忠臣。尽管他在护送朝廷的路上表现出尽职尽责的一面,而他在威胜军右翼成立后,时不时也会在一些场合讲一些忠于朝廷,为太后分忧的话。宁时俊注意到,这种话一般是有外人的场合才讲,比如唐绍仪、吴永在场的场合。而内部的会议,龙谦极少提朝廷,还是蒙山军整军以来的那一套。最大的证据在于,龙谦抓住机遇断然打劫王府的行为,证明了他根本就没有准备跟满清朝廷站在一条船上。这个判断对于宁时俊是乐于看到的,也不知是从什么时候起,宁时俊便对朝廷彻底失望了,或许是给家族带来灾难的甲午海战的失败,改变了他的命运,或许是在蒙山寨的时光,让他萌生了改朝换代的念头。但可以确认的是,是在龙谦接掌蒙山寨后,才在宁时俊眼前打开了一扇窗子。
首先是他命运的改变。孙氏兄弟是歧视知识分子的,如果不是龙谦掌权,他不会跃升至幕僚长的高位,特别是“二一”整编,他一跃而成为蒙山军名义上的第二号人物。
其次是部队的发展,从一支注定不会有结果的响马队伍在短短两年内实现了不可思议的转身,成为朝廷新建陆军的一支,有了自己的编制和地盘。
第三是龙谦令人惊异的深谋远虑,比如对去年天下大势的运用,除掉那个人,谁会想到发生在北京和天津的一场战争,彻底改变蒙山军的命运呢?谁能在三月份就着手布局应对这场战事呢?龙谦对江云的任务并未瞒着他,他完全清楚,当时他心里纳闷龙谦是否想当然了,因为义和团,朝廷真的会和洋人打起来?即使打起来,又干蒙山军何事?结果使他无法用语言形容。身处鲁南腹地的一支响马,一战成名,彻底实现了又造反者到官军的华丽转身。不仅如此,勤王一战,让蒙山军有了雄厚的物资基础,靠着抢来的金银,什么事不可做?坐吃山空也够了!而龙谦却深谋远虑,拉来贾继英,利用大卫,展开了他商业上的布局。有了这个不可思议的基础,假以时日,蒙山军在龙谦的带领下会发展到什么地步?他简直不敢想象。
第四就是龙谦对于经济的重视。如果练兵整军作战展现了其在军事上的才华,关心民生。谋划实业,发展经济则是更重要的一面。一些短视的家伙总是习惯于抢掠,一支数千人的部队或许可以依靠打家劫舍来生存,如果部队发展五倍十倍乃至更多呢?没有自己的地盘怎么行?没有自己的实业怎么行?从曾国藩、李鸿章到张之洞,那些注定留名青史的大人物哪个不是扑下身子亲自打理经济?龙谦对于经济的一些想法他不是很懂,尽管他是有最多机会与其交流的,而龙谦也没有对他隐瞒任何事。他认为龙谦很多另类的想法可能与他海外经历有关,自己这方面是差多了。可有钱才能练就强军的道理自己一清二楚。当初伯父亲口讲过,北洋水师十几年发展缓慢,都在吃老本。已经被日本海军超越。盖因朝廷无力添置新船之故。一国如此,一家亦如此,没有钱粮,你还养什么兵!
最后就是龙谦个人的魅力了。宁时俊与“团体”内其他人不同的是。他是读过书的。四书五经不必讲。《纲鉴易知录》、《资治通鉴》以及前四史,他都是通读过的。这是这个时代追求功名的书生们的必读书,他没有什么值得骄傲的。或许他对历史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还不如陈超等人。自蒙山整军,他便悄悄地将龙谦与他所了解的历代开国帝王做着比较,这是不能对人言的。聪明天授,豁达大度,知人善任,通晓天下大势这些共性的东西,那个人无一不备。而生活之简朴,律己之严,个人修养之高更是令他钦佩无已。最令宁时俊感动的是,那个人对普通士兵,普通百姓的关怀爱护发自内心,绝非作伪。起初认为不过是上位者难以避免的做戏,但日子久了,他颠覆了自己的看法,那是他的天性,绝非做戏。
有这五条,宁时俊决心死心塌地追随那个人到底也就顺理成章了。蝇附骥尾而致千里就是这个道理。他知道存了这样想法的绝非他一个人,大批的军官士兵都对他们的大头领有着发自内心的崇拜。但自己与他们不同,他们不过是一种低层次的追随,自己则是将那个人作为刘邦、刘秀、曹操、朱元璋看待的。宁时俊坚信。只要给龙谦足够的时光,他一定会开创一个崭新的时代。
枭雄们共性的特点就是审时度势,能屈能伸。所以,龙谦压制部分将领的不满,采取官面上的通则去解决眼下的难题,宁时俊不仅理解,而且深为赞赏。他把这件事交给自己办,足见他对自己的信任。济南的事情办不好在预料之中,袁世凯的态度并未超出龙谦的估计,但太原之行却不能有任何的闪失。必须用朝廷分制诸将的心理达到打压袁世凯的目的。这些不能对人言的话,龙谦都对自己讲过。所以,宁时俊并未因山东巡抚衙门的冷淡而泄气,依旧信心十足地奔赴朝廷的行在——太原。
如果换了其他人是办不好这件事的。但宁时俊可以。这就是出身不同的缘故了。办成这件事的关键在两个人,一个是荣禄,另一个是李莲英。
到达太原后,宁时俊先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来,盘算了自己行动的先后次序。他认为,应当先找荣禄,后找李莲英。一来跟荣禄的关系近一些,二来荣禄比李莲英更容易见到。最为关键的,荣禄是威胜军右翼的顶头上司,向他汇报威胜军右翼的整编情况是利理所当然的事。等见过了荣禄,视其态度,再决定如何相求于李莲英这个大太监。
宁时俊必须先摸准荣禄现在何处。但他在太原并无朋友。当初跟龙谦来太原时,几乎没有离开南郊的军营一步,随后便率军去了娘子关抵御洋兵了。思来想去,他先去大德恒票号太原分号去碰碰运气。希望能见到贾继英这个唯一的自己人。但估计龙谦相中的他这位山西老乡现在北京呢。果然,问到贾继英,票号说他已经辞职另谋高就了。说话间,后堂转出一个身穿酱色长袍的年轻人,一见宁时俊便楞了下,随即喊了一声,“喔,这不是龙将军手下的宁大人?小可曾随贾经理去过贵军。”
宁时俊大喜。依稀记得有这回事,“正是宁某,恕宁某健忘,您是?”
“敝姓秦,曾是贾先生的襄理。蒙东家赏识,接替了贾先生之职。宁将军不是随大军东进山东了吗?”
“是的,此番是奉了我家将军之命来朝廷公干﹍﹍”
姓秦的掌柜将宁时俊请入后堂,一番相谈下,宁时俊获得了他需要的情报:荣禄就在太原,住在行宫旁边的一所两进小院里。那位秦掌柜关心贾继英的下落,说乔财东对于贾继英的辞职很是惋惜,隐约听到贾继英是投靠了龙谦,乔财东甚至想亲自去山东拜访龙谦将军。
宁时俊没有正面回答秦掌柜的问题,反问道,“贵东家找我家将军有何事?”
秦掌柜笑道,“敝上极为敬仰龙将军的功绩。又听说将军祖籍太原,很是叹息未能亲自拜会龙将军,为此还责备了贾先生一番。不久,他便辞去了太原分号掌柜职务,不知所终,敝上猜测他一定是去投了贵军。敝上说,龙将军前程无量,若是能高攀上龙将军这个朋友,大德恒的生意定会得到扩展﹍﹍”
“甚好。如今我家将军驻军鲁南,已将鲁南巨寇清剿一空。连番与沂兖两州知府商议推行新政,发展工商的大计。贵号立足鲁南,定会受到大力的支持。”
两人相谈甚欢,秦掌柜执意请宁时俊吃酒,太原有名的小吃有一种叫头脑的,算是一种药膳,冬季里最是补养。秦掌柜当即派了伙计到著名的清和元饭庄订了位子。一餐饭吃下来,有关朝廷及北京的动向打听到不少。说到前段时间被逼自杀的赵舒翘赵军机,秦掌柜唏嘘不已。
“真是惨啊。堂堂宰相,竟然被洋人逼成这样﹍﹍”
宁时俊可不关心那些朝廷大员的命运。他只要荣禄健在便好。此番来太原,他身上揣了巨额银票准备打点关节,还带了些山东的土产。东西都是在济南买的。宁时俊想,荣禄也算读书人,是不是买一件雅一些的礼物作为见面礼更合适一些?所以,他向秦掌柜打听了太原古玩店的所在,第二日留下两个随从留守客栈,自己带了一个亲随(从警卫连挑选的士兵)去街市上闲逛。作为满清的临时都城,太原市面上比起几个月前朝廷刚到繁华了许多。朝廷行在南面不远的几条街道,就是太原古城的商业中心。宁时俊打听了古玩的所在,一路步行过去,一家家浏览了一遍,最后在一家名为宜古斋的古玩店里,跟店主聊起来。
当店主知道他是要送礼给朝官时,胖乎乎像个肉球般的店主笑嘻嘻地问,客官要送的那位贵人,是什么地位?
“贵人,对,是贵人。差不多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吧。”
“那,就是这一件了。价位算是中等﹍﹍”店主将宁时俊带入后堂,取出一帧古画,是明代文徵明的画,《古木寒泉图》。
“喔,是真迹吗?”宁时俊不懂古画。
“其实又何必追求真迹?”胖掌柜笑道,“关键是敝号的东西有人认。”
“明白了。文徵明的画留于世间的不算多,朝廷西狩此地有段时间了,难道就没人购买这样的东西?”
“您算是问到点子上了。”胖店主压低了声音,“这幅画,我已经售出三回了。”
“喔,明白了。什么价?”
店主笑嘻嘻地伸出一根手指,“这就是见军机的行情。一口价。”
“那好吧。”宁时俊从怀里摸出一张一万两的大德恒的银票,拍在了茶几上,“这幅画,我要了。”
第二十五节宁时俊二
在门子手心里塞了一张银票,说明了自己的身份,门子的态度明显好了许多,“得,我给您通报下管家吧,能不能见到中堂,就看你的造化了。”门子对宁时俊拱一拱手,转身进了大门,乘人不注意,将攥在手里的银票看了下,心里一阵高兴,那是一张一百两的票子,一般情况下,能收到二十两就算不错了。门子心里涌起对刚才那个清秀的年轻人的好感,没说的,得为他美言两句了。
“张总管,有一个自称是威胜军右翼参谋长的人请见中堂,”门子弯着腰站在张管家面前,“那人说山东有紧急军务要面奏中堂大人﹍﹍”
张管家便是当初被龙谦一同救出北京的荣禄总管了,“威胜军右翼?啊,是龙将军的部队,他姓什么?”
“姓宁。很年轻。他带了什么龙谦的亲笔信﹍﹍”门子见有门,心里高兴起来,吃人好处,为人办事,门子很想对的起那一百两银子。
“龙将军没有亲来吗?老爷昨儿还念叨他呢。对了,你小子嘴上干净点,什么龙谦?龙谦是你叫的吗?他可是老爷的救命恩人!快请他进来在客房歇息,我去通报老爷。”
宁时俊在客房还没坐稳,张管家便匆匆过来,“来人可是龙将军属下?老爷传见﹍﹍”
宁时俊夹着那副文徵明的画,跟着张管家进了后院,这是一座两进的院落。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但没有回廊。门窗的造型也完全不同。
“卑职宁时俊,叩见中堂大人。”宁时俊进得门来,看见端坐于八仙桌上首的荣禄,马上跪倒,大礼参拜。
“唔,起来说话。你在龙谦所部,居何官职啊?”
“谢中堂。”宁时俊站起来,规规矩矩地回道,“卑职得龙将军赏识,现任威胜军参谋长。”
“参谋长﹍﹍勤王之役你参加了?”
“是。卑职跟随龙将军参加了勤王之战的所有战斗﹍﹍”
“老夫似乎没有见过你呀。”屋里的光线不好。荣禄看不大清宁时俊的面容。
“回中堂的话。卑职在西沽之战后跟随龙将军进了北京,在东便门一带与洋人激战,部队打散了,找不到龙将军。当时局势很乱。卑职带手下百十号弟兄在京师躲了一段时间。听说两宫西狩,遂一路追到太原,才与龙将军会合﹍﹍”
“唔。难怪老夫没有见过你。”荣禄点点头,“听说龙谦有信给我?他为何不来呀?”
“龙将军回到山东,正赶上抱犊崮匪徒为祸峄县一带,经过几次激战,生擒其大头领陶三及手下主要匪首。基本将陶三所部消灭。龙将军本来是要亲自来的,但鲁南局势不稳,数股响马放出风来要救出被我部羁押的陶三,龙将军生怕辜负中堂的希望,亲自率领部队剿匪,委托卑职带了他的亲笔信,将威胜军右翼整编情况及剿匪情况面奏中堂,聆听中堂的训示。”说着,从怀里将信件取出来双手呈上。
荣禄打开信封,见里面夹了一张银票,也未吭气,取出信件仔细看起来,看了一半方才对张管家说,“看座给他。”
龙谦的信很长,字又很丑,荣禄耐着性子一张张的地看过去。总算是了解了这支直属于他的部队返回鲁南的情况了,一切都算好,龙谦不负重托,一举歼灭抱犊崮并占领匪巢的情况,有山东地方官的上奏,他已经知道了,这件事让老佛爷很是高兴,夸奖了龙谦实心办差。但看了信,才知道仗打的很玄,龙谦回师正是时候。不过,总算是将这股巨寇剿灭了。对于威胜军右翼的整编情况,荣禄其实不是很在意。编制越大越好,因为他是慈禧任命的威胜军统领。现在关键的就是这支部队的粮饷了。
“你们可曾去济南见袁世凯吗?”
“卑职来太原时,顺道去了济南,但没有见到抚台大人。”宁时俊原原本本地将他在济南碰钉子的情况报告了荣禄,没有任何的添油加醋。
“唔,我晓得了。你住在哪里?”
宁时俊回答了。
“这样,你先回去等候,我会派人联系你的。”荣禄端起了茶杯,这就是送客了。
“这件古画是龙将军献给中堂的。他说中堂雅好丹青,还望中堂笑纳。”
荣禄笑了笑,“是谁的画作啊?龙谦又是从谁口中听本官雅好丹青的?”说着伸手接过古画,张管家过来,帮着解开细绳,展开了画卷。
“唔,龙谦有心了。”荣禄摆摆手,张管家将画卷卷起来。算是收下了。
宁时俊走后,荣禄一直在思忖着龙谦的问题。这次龙谦送了重礼,一张万两银票,一副价值不菲的古画,对于没有地盘没有基础的龙谦,无疑是重礼了。就荣禄的位子,不算贪。但也不是不贪。龙谦送重礼于他,更看重的是龙谦的态度。
本以为龙谦会在安顿妥当后前来行在禀报一切,没想到其借口军务繁忙只是派了人来,虽然礼数还算周全,但总是不比自身前来。袁世凯抵制威胜军右翼的态度是可以想见的,这也是当初将龙谦派回山东的本意。荣禄默默地盘算了情势,袁世凯是他的人,也不是他的人。比起龙谦,袁世凯的名望更高,更受朝廷重视。但正因如此,荣禄必须扶持龙谦,必须将威胜军建立起来﹍﹍但是,核心问题是钱粮,朝廷最缺的就是钱啊。
第二天上朝,商议了成立会议政务处事宜和派醇亲王为专使赴德国谢罪事宜后,荣禄照例被慈禧留下,荣禄抓住时机向慈禧禀报了龙谦所部的情况。
“唔,总要有个章程才好。仲华之意如何?”慈禧面无表情。耷拉着眼皮,看不出她的心情如何。
“既然任命龙谦为沂、兖两州镇守使,武卫右军还是撤出两州为好。龙谦忠于朝廷是没有问题的,但其部下与袁世凯所部曾有怨恨,奴才担心处置不当会发生纠纷﹍﹍”荣禄慢吞吞地说出了自己的意见。
成立威胜军的本意还是多几支靠得住的军队,特别是京畿武力凋零的情况下。但囚居太原的朝廷几个月来也没有组建出威胜军总部和左翼,一切都在筹划中,既缺钱,复缺人。目前只有收罗的陈宦等武卫中军数人在为威胜军总部和左翼奔走。朝廷在局势粗安后,对于组建新军的渴望淡了许多。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京师正在进行的和议上了。
“袁世凯主政山东两年了。也没剿灭一个抱犊崮﹍﹍倒是人家一去就旗开得胜。龙谦的兵,还是很能打仗的。”
“太后明鉴。奴才也只是担心而已。最好是给他们划定地盘﹍﹍”
“划什么疆界?龙谦不是沂州兖州镇守使吗?让袁世凯的部队撤出来就是,那么大的山东省,干嘛非要争鲁南几座山头?”慈禧抬起眼皮。看着坐在前面不远处的荣禄。“他的兵一年要多少银子?”
“按照袁世凯所部的标准。养一翼兵,每个月总要十来万两银子﹍﹍他派的人倒是给奴才一份详细的编制和军费支出的明细表,奴才看过了。还算合理。”
“沂州,兖州两州之地能养得起吗?”
“鲁南贫瘠,养一翼新军是难的。但龙谦提出了兴办工商的想法,似有自谋生路之意﹍﹍”
“办工商没有错。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看这样好了,既然龙谦说了大话,就让其自行筹措吧。仲华你拟一道旨给袁世凯。”
“嗻。不过,军饷先不说,龙谦所部目前也不满员,但器械不足,该如何补齐?”
“朝廷哪里有钱办这个?让他自己想办法好了。等北京的事了,你可去山东一趟。”
“奴才遵旨。”
“如果龙谦能自行养兵,也算为朝廷开了条新路。汉人掌军总归是个隐患,你组建新军,还要努力练一支旗兵出来才好。咱们旗人这些子弟呀﹍﹍但愿经此国难,让国朝子弟能够知耻后勇。”
“太后明见万里。奴才也是想着将来的威胜军左翼,以旗丁为主。”荣禄何尝不想组建一支精锐的旗人武装,承担警卫京畿的重责,可是,那帮大爷们除了吹牛,看戏,斗蛐蛐,遛鸟,哪里还能吃得了当兵的苦?
“李鸿章在北京议和了几个月,还没扯出个章程来,也不知要赔多少银子。”慈禧的心事又转到了北京。
荣禄没有接话。北京的事,朝廷密切关注着,差不多没隔数日就有一道折子过来。洋人先是将注意力集中在惩办“祸首”身上,无奈,朝廷接连处死了一大批重臣,庄亲王载勋、军机大臣刚毅已被乱军所杀,大学士徐桐、四川总督李秉衡已死,均追夺原官,军机大臣赵舒翘、右都御史英年被勒令自尽;山西巡抚毓贤、礼部尚书启秀、刑部左侍郎徐承煜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