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wa)-第19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张彪的命令,士兵大批响应,标统卓占标及营长杨起风见势不妙逃走,近九百名官兵响应起义,一面派人联络蒙山军,一面调转炮口朝后方开炮。至此,第八镇彻底完了。
获知回龙塘前线第八镇火线起义的消息,龙谦极为开心。有司徒均主持司令部,他其实并不需要守在作战处。离开作战处,龙谦来到总政治部。见秋瑾正与许思聊天。
“告诉你们一个极好的消息!第八镇战场起义了!”龙谦微笑着对两位女士道。
“什么?他们起义了?”秋瑾比许思更明白局势,“这可真是太好了!”
“现在正在接管阵地。我知道第八镇下级官兵中有很多反清组织,说起来都是同盟会一脉。原先一直考虑如何策反第八镇,没想到他们搞出了火线起义!他们是聪明人,懂得乘势而作。说起来,孙黄等人还是有大功于国的!”
“你这样想就好。”秋瑾微笑道。
“秋大姐,接下来要辛苦你了。等这些起义官兵撤下来,你跟他们见见面,讲一讲蒙山军的政治主张,我认为我们跟同盟会还是有很多共同语言的。是不是?让他们安心留在蒙山军。不要有其他的担心。”
蒙山军的政治主张究竟是什么,秋瑾虽然不止一次与龙谦探讨过,但至今不得要领。不过,第八镇起义无论如何是个好消息……
秋瑾看龙谦要跟许思说话。起身出去了。
“这下子是不是可以直下武昌了?”许思轻声问。
“当然。留在武昌的黎元洪手里就几千兵。其中的革命党不在少数。长沙起义的消息传过去,黎元洪能稳住他的部队就不错了!没想到局势发展这么快!”
“还有个山东……”
“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时俊延冰打的好,真令我兴奋!对了。刚才你们聊什么?”
“秋大姐还是担心将来,担心蒙山军容不得同盟会。”
“将来?将来的事将来再说。先打倒满清再说。”龙谦笑眯眯地在许思面前坐下来,“这几天顾不上看你,休息的好吗?”
“我有啥累的?倒是你要注意身体。”许思注意到龙谦倦容满面。
“人逢喜事精神爽啊。”龙谦哈哈大笑,拉起了许思的手握在手里。
一场大乱至天亮,回龙塘第八镇阵地全线崩溃,留下的都是赞同起义的官兵,逃走的都是忠于满清的。三十标阵地陷落后,三十一、三十二两标阵地不战自乱,第一旅二团、三团以及二旅五团全线突入,接管阵地,组织起义军撤离,一切都是混乱中完成的,等封国柱掌握了全局形势,发现自己已经不需要对第八镇开火了,连他们的炮兵、辎重标都派人来接洽起义了。
清点人数,蒙山军伤亡轻微,可以忽略不计。而参加起义的第八镇官兵竟高达四千五百余人,当然,其中不乏被“裹挟”起义的。
回龙塘已破,连第八镇的炮标都完整地落入第一师手中,封国柱不再请令,连续给所部下达追击令,务必将溃逃之第八镇余部歼灭于长沙城外。一旅、二旅的六个团突破回龙塘山地,不顾疲劳与地形不熟,分路朝长沙猛扑了下去。
对失去部队控制的张彪与俞明颐在小股卫兵的保护下飞马逃回长沙城,给坐镇长沙的载涛及岑春蓂带来天崩地裂的噩耗。数日前还对守长沙信心满满的岑春蓂立即晕倒,载涛也慌了神,想不出任何有效对策了。
第八镇生乱,光靠湖南省的万余巡防营守卫偌大的长沙城简直是梦想!衡阳也算坚城,但被人家一顿大炮猛轰也陷落了,所以才有第八镇布阵城南山地控扼长衡大道的布置。现在城外的屏障既失,城市就难守了。20日上午,随着张彪及俞明颐的回城,大量的第八镇溃兵逃入城中,给本来就惶恐不安的居民增添了现实的恐惧。随即,一个流言开始传播——蒙山军将要屠城了!
谣言永远比真理更容易被人相信。就在20日中午,充作司令部的巡抚衙门里几个巨头还在商议战守之策时,长沙失火了,房屋多是木质结构的长沙城很快浓烟四起,火光熊熊,百姓们哭喊着朝城外逃命,无人组织灭火,本来抱了与蒙山军殊死一战的从其他州府调入长沙的巡防营也乱了,大批团丁加入到乘火打劫中。
载涛、岑春蓂最后一点勇气被打消的干干净净,连准备好的午宴也没用,在巡抚标营和张彪卫队的保护下从东门撤出了长沙。留下俞明颐“主持大局”。巡抚车驾的出城更加剧了居民的恐慌心理,长沙成为了一座烈焰升腾的不设防城市。居民们哭喊着四下逃命,数处出现人马践踏的惨剧。
第一支入城的蒙山军部队还是一旅一团,季好古严令不得捉俘虏,他要的是长沙城。但眼前的惨状让这位立功心切的团长忘记了自己要活捉岑春蓂的念头,“快,立即以连为单位展开,救火!救人!”
随后入城的第一师部队都自觉加入了救火的行列。
长沙大火烧掉了西城大半的房屋,直到次日中午才彻底扑灭了大火。死于大火(窒息)的蒙山军官兵有六人,都是第一团的官兵。而死于大火的百姓究竟有多少,尚无法统计。
这场大火给长沙居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却为载涛等人逃跑赢得了时间。他们成功摆脱了追兵,一路北窜逃回武昌了。清点兵士,随载涛、张彪、岑春蓂逃至武昌的第八镇官兵只剩了不足四千人,除骑兵标基本完好。其余都建制混乱。难以一战了。
好在徐绍桢第九镇前锋标已在海军的护送下抵达武昌。加上黎元洪的部队,武昌的守军尚有万余人之多,但究竟有多少战意。天晓得。
接到龙谦的命令,第一师在长沙停下了脚步。虽然龙谦知道此刻不顾部队的疲劳挥军猛追可以一股而下武昌。但他认为第八镇已灭,黎元洪的混成协或许也已经起义了,已没有必要让疲倦已极的第一师两个旅孤军远出。最好等等左右两路会师长沙后再徐徐压下武昌,很大的可能是在武昌是真正的兵不血刃!所以,他否决了司徒均的建议,没有让封国柱组织精干的支队乘势直下武昌。
事实证明,司徒均的建议是正确的。但当时总部的高级军官们几乎都同意最高统帅休整部队的建议。因为自北出韶关以来,南方军连续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已经疲倦不堪。第八镇的数千俘虏需要消化安置,大火后的长沙城需要整顿安置难民,这些都不允许部队继续高强度推进了。
关键是第八镇完蛋后,龙谦不认为满清在武昌还有一战之力了。
龙谦接见了姜明经、吴兆麟、熊秉坤等起义功臣,高度称赞了他们为推翻满清腐朽政权立下的功勋。
“我们的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前途。”龙谦对起义代表们说,“我知道你们或者是同盟会员,或者是共进会、文学社的成员,或者是心向革命的志士,这都没有关系。因为我们在推翻满清,建立共和之新中国上是有共同语言的,将来这个国家采用什么国体,什么政体,等我们打下武昌,基本打败满清的军事力量北洋军后,我们可以坐下来谈,坐下来商量。告诉诸位一个好消息,北洋对我山东根据地的进攻已经彻底失败,他们没有攻下德州,损失惨重。深入山东腹地的第一镇——主要是旗人,全部被消灭了,荫昌自杀。袁世凯已经退回了衡水,而关外,我军北方军已经占领奉天,北洋第二十镇的官兵起义了,迫使段祺瑞第六镇退回了锦州,他已经回不了直隶了,因为我北方军的大迂回支队切断了第六镇的退路,锦州已是孤城,或许要不了两天,锦州方面的消息就会传来了。”
姜明经是管带(营长),吴兆麟是队官,对于北方战局还是留意的,听到龙谦披露的消息,不禁激动万分,想不到半个月来全国局势变化如此之快,均庆幸自己走了正确的道路,否则和蒙山军血拼,即使守住长沙又济得什么事?
“哈哈,各位想必没有想到战局发展如此之快吧?说实话,我也没想到。咱们还是谈谈眼前吧,各位有什么打算呢?愿意留在蒙山军一同完成进军全国的历史任务吗?”龙谦不等他们回答,“我个人是欢迎各位留下的!各位都是有胆识,有理想的好青年,蒙山军需要你们这样的年轻军官。我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还没有来得及跟司徒总参谋长商议,我准备将第八镇起义将士另组一个旅,归属蒙山军南方军指挥,各位都会在这个旅担负重要职责。怎么样?”
姜明经当即表示愿意加入蒙山军,吴兆麟稍微迟疑了一下也表示了相同的意思。
回龙塘起义的关键人物熊秉坤虽然仅是个班长,但挺胆大,面对威震华夏的蒙山军统帅,竟然问道,“龙总司令,您准备如何与同盟会合作呢?”
吴兆麟心里一惊,心想人家已经搞到了这个局面,哪里还有什么合作?能给同盟会一碗饭吃就不错啦。
龙谦微微一笑,“熊老弟快人快语,我很喜欢。虽然我曾经指挥老五镇打过同盟会,此一时,彼一时,你或许能理解我当时的难处。实际上,我个人对孙文先生、黄兴先生等同盟会领袖是很敬仰的,如果同盟会愿意加入以蒙山军为主的新政府,我个人表示欢迎。这个回答,熊老弟可满意?”
龙谦明确用了“为主”的字眼,不需要隐瞒,那样反而是虚伪。就算龙谦再有气度,蒙山军的将军们也不会同意拱手让出主导权。
熊秉坤没有吭气。或许他意识到刚才的问题太唐突了,低下头不再说话。
“同盟会立志反清,鼓舞了无数有志推翻满清重建国家的志士仁人,但同盟会的路子不一定对,至少成效不明显嘛。如果各位能与同盟会领袖们取得联系,可以转告他们一句话,我龙谦,代表蒙山军数十万将士欢迎他们站过来,就像你们一样。我们共同打完最后的几仗,然后共同建设我们的新中国。”龙谦微笑着对代表们说。
第八镇起义的大部分军官们选择了留在蒙山军。他们被编为第三师第九旅,归属了师部尚在广东的王明远指挥。目前第三师只编了两个旅,尚空着一个第九旅的番号未用。起义的军官们基本都官升一级,也算皆大欢喜。第八镇炮团则被龙谦分出来,编入了第二师,因为第二师的炮兵比较弱。
龙谦命令司徒均及曹敏忠负责第九旅的组建,从总参谋部、第一师及二师四旅抽调了上百名军官充实第九旅,将该旅留在长沙整训,暂时不做使用。
南方军在长沙附近休整了半个月,待左右两路军会师后,龙谦才命令封国柱为前敌总指挥,统帅第一师三个旅开始了向武昌的进军。
但就是这半个月里,龙谦突然生了一场病,而武昌局势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第三十一节锦州之战
长沙之战再次震动全国。联系到山东战役的结局,以及奉天巨变,密切关注中国局势的各国几乎得出了一致的结论,满清政权已不可救药了!
值得一提的是,段祺瑞第六镇蹲在锦州观望之时,被北方军第十师抄了后路。
石大寿统带的第十师由盛光骑兵旅及程二虎第二十八旅组成,采用大迂回战略包抄辽西走廊。他们穿过科尔沁左翼前旗,经彰武、阜新、义州(今义县)直扑锦州,乘虚夺占锦州,切断关内外联系的咽喉,为全歼第二十镇创造战机。
这是预定的计划。第十师出发后,在石大寿的督率下晓行夜宿,加速行军,直奔锦州而去。因唯一的一部电台损坏,与军部的联络断绝,他们既不知道张作霖发动奉天事变,杀死吴禄贞,囚禁唐绍仪及张绍曾,将奉天城这份大礼献给了鲁山,更不晓得朝廷更换了第六镇指挥官,北洋名将段祺瑞统带第六镇在良弼的督战下已经进抵了锦州!
第十师前锋盛光骑兵旅依旧照原定的计划行动。不过,他们的行程比原定的日期快了整整两天。8月18日,盛光骑兵旅已经抵达锦州以西大胜堡一带。不断听到锦州被清军大兵所占的消息,盛光撒出侦骑大肆收集情报,竟然从奉天逃往关内的逃人口中摸到了奉天事变,张作霖举义响应北方军的消息。大喜之下的他一面飞报在自己身后带领步兵南下的石大寿,一面组织小部队向锦州靠近。核实锦州虚实。终于证实,锦州的确被第六镇所占。
既然第六镇占了锦州,那么山海关就空了!既然无法取得上级的指示,盛光在反复了解地形地理后,断然率领骑兵旅渡过小凌河和女儿河,向连山堡(今锦西)方向进发。沿途与第六镇后勤部队打了几仗,规模都很小。8月20日,骑兵旅主力占领连山堡,切断了第六镇的归路。
这就是一个优秀将领在重大关头应有的决断力。盛光之所以要南下锦西,当然是存了将第六镇抑留关外就地歼灭的念头。盛光这样做是建立在兵力对比的分析上的。既然奉天已下。第二十镇已不存在了,北方军两个师近四万兵马对比北洋一个镇是占绝对优势的,为什么不将他们扣在关外就地歼灭?
盛光在下决心切断辽西走廊段祺瑞后路的时候,他似乎忘了自己的安危。忘了自己手里只有三个骑兵团不足四千人马。
程二虎旅会上来的。第九师更会上来的。盛光坚信。所以。当他占领锦西后,一面再次派人联络石大寿,一面下令构筑工事。准备阻击第六镇的西撤。
锦西方向出现大股敌骑的消息震撼了段祺瑞和良弼。因为占领奉天的鲁山部行动并不积极,段祺瑞并未听良弼的劝告立即撤军,一直留在锦州观望局势,其实就是做出一种姿态。奉天已失,段祺瑞情知仅靠第六镇一镇之兵绝难收复奉天了。尽管之前载沣以军机处名义给他下了命令,要他东进收复奉天城。
段祺瑞没有执行这道命令(良弼也认为东进奉天也不可能)。他现在根本不担心朝廷的追究责任了,在段祺瑞看来,满清朝廷已经死了,现在是为北洋而战,不是为满清而战了。促使段祺瑞不战不走的主要原因是山东战局。之前,他企盼着得到山东胜利的消息,如果他的老主公在山东得手,段祺瑞希望至少调回一个镇,最好是自己统带过的第三镇用于北线。那样的话,占领锦州就有很大意义。因为段祺瑞想着得到增援后反攻奉天,击败蒙山军北方军后,再掉头对付南方龙谦的主力,至少可以打出一个南北朝的格局吧?加上英国和日本对袁世凯的支持,彻底战胜蒙山军并非毫无希望。而此时撤回山海关呢?鲁山一定会乘机占领这座地理位置极为重要的关外名城。那样的话,反攻奉天就增大了困难。所以,段祺瑞采取了一种在良弼及第六镇大部分将佐看来毫无作为的做法,不战不走,傻乎乎地蹲在了锦州。
但山东传来了大败的消息!荫昌第一镇在武定府全军覆灭了,导致在德州攻不动山东军阵地的北洋主力只能抓紧退兵!这样,段祺瑞知道事情糟了,呆在锦州已毫无意义。撤吧,先关上山海关这扇大门再说!别他妈的再上演三百年前洪承畴在关外的悲剧。
但是晚了!一支突然出现的骑兵占领了必经之路锦西,自己的后路被切断了!
段祺瑞不再犹豫,立刻率军西进,全力夺回锦西,打通道路,返回山海关乃至京师!
战斗自8月22日开始,锦西一带战火升腾,盛光骑兵旅利用紧急构筑的工事,抗击着第六镇的攻击。
鲁山在干什么?被龙谦认为最具机变力的鲁山在闻知第二十镇生变后,第一时间就盯上了第六镇!他和盛光想的一样,将这支北洋精兵就地歼灭于关外,为进军关外扫清障碍!他尚未至奉天,就对参谋长邓清华、副师长范德平及参谋处长蒋方震说,关外大局已定,现在就是第六镇这根骨头了,如果我们能消灭第六镇于关外就好了……
可是,与石大寿的联络断了。鲁山判断是电台出了问题,那玩意好是好,但极不可靠。鲁山根本没想过石大寿第十师遇上其他问题,比如被第六镇击败。
在研究开国之战那段历史时,历史学家们发现龙谦手下的大将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信心过于蓬爆了!冒险成为了一个显著的信号,偏偏冒险都能成功。由此不得不感叹一句老话:时来天地皆同力,运去英雄不自由。其实。研究历朝历代的开国史,几乎都有共同的特点。
但对于尚在奉天城外的鲁山,那时不过是个想法而已。鲁山进入奉天,一面安抚张作霖等起义将领,稳定奉天局势,清点军用物资。一面命熊勋旅隐蔽西进,寻找战机。鲁山甚至没有时间见一下被囚禁的唐绍仪和张绍曾,尽管唐绍仪几次要求面见鲁山。
张作霖临阵倒向蒙山军是有顾虑的。在日俄开战前,也就是五年前,鲁山曾与张作霖在辽西打过一仗。鲁山中流弹在脸上留下了伤疤。算是毁了容。而其把弟张作相则在是役被俘。张作霖念及兄弟情分,几次提出释放张作相,都被鲁山拒绝。一直到沈旦堡之役后,鲁山撤兵北满之前接到山东总部的指令。要他释放掉张作相。张作相才安然回到张作霖身边。张作霖顾及此役的仇怨。一度时间有些动摇,倒是在鲁山军中做了好长一段俘虏的张作相打消了把兄的顾虑,认为鲁山气度雄浑。绝不是记小仇的主。而且,两军争战,也算不得什么仇怨。这才最终促使张作霖发动了奉天事变。
等再见鲁山,鲁山的态度彻底打消了张作霖残存的一点顾虑。鲁山摸着脸上的伤疤对张作霖说,哈哈,那次差一点就要了兄弟的命了。看来咱们还是有缘哪,不然也不会五年后坐一起共事了!这次雨亭兄奉天举义,深得龙司令激赏,最近几次来电次次提到雨亭兄,让兄弟切实解决雨亭兄的困难。眼下关外局势初定,雨亭兄在南满地头熟,而兄弟我还要打山海关,奉天治安,还要有劳雨亭兄维护啊。
张作霖打消顾虑,心花怒放,自然满口答应,甚至提出愿为大军前驱,与北洋第六镇决一死战!鲁山微笑说,雨亭兄莫急,仗还有你打的,目前还是按照龙司令的指令,帮助兄弟维持后方,让兄弟无后顾之忧,也是实实在在的大功啊。
鲁山最惦记的就是石大寿了。这是他命熊勋部隐蔽前出的原因。如果第十师约期而至辽西,那么他们一定会切断第六镇的退路。过早惊走第六镇就不好了。
熊勋二十五旅隐蔽出动后,8月20日,鲁山留下邓清华率丁小富旅坐镇奉天,绥靖后方。自己统带范德平二十六旅及蒋存先骑兵团、黄锦辉统带的两个炮团离开奉天,向锦州进军。
这天正是盛光骑兵旅占领连山堡,切断段祺瑞归路的那天。
8月21日,进抵新民的鲁山接到熊勋飞骑传报,说锦州之敌有撤退模样,当时熊勋已至广宁,其前出一天路程的前锋骑兵营已至十三山站,锦州就在眼前。熊勋的报告说,他已加快了行军速度,不再夜晚行军了,准备以强行军姿态进逼锦州,如第六镇抵抗,则与其对峙于锦州以待后援,如第六镇撤退,他将衔尾直追,争取“拉”住这个大敌。
熊勋的报告里没有第十师的消息。
鲁山知道熊勋已经动了,这不是请示,而是报告,备案而已。所以,鲁山拒绝了汤玉麟等降将的宴请,下令所部加快行军速度,每日以一百二十里为限,追上去!
石大寿又在干什么?很简单。他在赶路。被盛光甩掉后,因为是步兵,又带着辎重,石大寿走不快。不过,他在接到盛光传回的一系列消息后,还是做了正确的应对,在跟参谋长商凤春、副师长兼第二十八旅旅长程二虎商议后,以商凤春统带八十四团按照正常速度前进,自己带领程二虎旅两个团轻装前进,除了弹药及两日份干粮外,其余装具一律丢给了商凤春,沿着盛光指示的路线,强行军追赶突前的骑兵旅。
这一段过程堪称完美,表现了北方军将帅们良好的大局观和极强的行动力。
8月23日晚,石大寿、程二虎率八十二、八十三团渡过女儿河,占领大虹螺山,再次接到盛光求援信使,信使报告,自昨日中午起,第六镇与占领锦西的骑兵旅全面接敌,战斗至为激烈,因骑兵旅缺少大炮及重机枪,伤亡极重,快顶不住了。
石大寿沉声问,“你来的时候,锦西城在谁手里?”
报告说阵地尚未被突破,第六镇仍被拦阻着。
“好样的。兄弟。你回去报告盛旅长,请他收缩阵地,控制要点,将大路掌握在手里就行。我们马上就到。”
信使回去后,石大寿对程二虎说,“现在盛光防线随时可能被突破,赶至锦西尚有五十余里路程,我怕赶不及了。不如我们转向正东,直接突击段祺瑞的中路或者后路,打乱第六镇的部署。”
程二虎同意。石大寿当即命令骑兵通信兵飞马通知商凤春丢掉辎重。将八十四团带上来。一面整顿手里的部队,决定乘夜突击,打乱第六镇的部署,间接支援苦战中的盛光。
石大寿不知道。就在他与程二虎商定决死突击的时候。熊勋已经进入锦州城。发现是空城,不顾疲劳,带二十五旅追了上来。
石大寿与程二虎分带八十二、八十三团冲向高桥。一棒子打在了第六镇后卫部队头上,彻夜混战,因第六镇主力都集中在锦西攻击盛光的拦阻,第十师两个步兵团夺取了高桥镇,缴获甚重。次日黎明,八十二团发现锦州方向有一支部队冲过来了,以为是第六镇主力,遂迅速抢占阵地进行阻击,打到天光大亮才发现是自己人,追上来的是熊勋旅前锋团七十三团。石大寿大喜,当即命令合兵一处,朝南打下去。
8月24日清晨,明白自己陷入钳网的段祺瑞制止了部下反身救辎重后卫的要求,留下一个标顾及后路,集中主力猛攻盛光防线,学过炮兵的他亲自指挥炮兵猛烈轰击骑兵旅主阵地,打红了眼的段祺瑞叫喊道,“把炮弹全部打出去,一发不留了。”
上午十时,亲至一线指挥决战的盛光中炮阵亡。一块弹片划开了他的肚子,肠子淌出来,军医来不及处置,这位曾因反击李纯对郑家庄进剿腹部重伤而错过了勤王之役的猛将因失血过多死在了全国胜利的前夕。这是继山东段宝昌阵亡后蒙山军牺牲的又一名旅长,但盛光在蒙山军的地位比段宝昌高的多,盛光在根据地当了营长时,段宝昌在娘子关方才入伍。盛光如果活到建国后,其前途难以限量。
盛光性格有些像冯仑。藐视军纪,好色贪杯,但作战勇猛而不失机智,且对龙谦极为忠诚。随鲁山进军关外,盛光迷上了骑兵,最终成为了骑兵旅旅长,在北满剿匪中他的功绩最大。盛光是唯一娶了原蒙山寨妓女的军官,他的“原配”妻子为龙谦从孙德旺屠刀下救下来的七名妓女中最为貌美的黄玉,如今已是蒙山军著名的外科医生了。盛光后来耻辱黄玉的经历,夫妻感情事实上早已破裂。他在山东即秘密娶了一房小妾,担心龙谦追究,养在外地,育有一子。他到关外后,在吉林驻防时又纳了一个美貌的小寡妇,不过没有生育孩子。
1911年全军授衔,盛光被追授陆军中将军衔,入英烈祠永享祭祀。而同为旅长的段宝昌只追授少将,也没有享受入英烈祠的荣光。
盛光以他的果敢决绝赢得了锦州之战的胜利。段祺瑞逃掉的第六镇已是残兵,毫无战意了。盛光用他的牺牲为关外之战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他在关外的战绩,特别是锦西之战的功绩配得上龙谦给他的荣誉。
盛光是骑兵旅的主心骨,盛光的阵亡导致了骑兵旅防线的崩溃。段祺瑞率第六镇第十二协全部、第十一协一个标冲出了包围圈,朝山海关狂奔,连炮兵都丢弃了。熊勋、程二虎两旅衔尾直追,在追击的路上又将断后的十一协二十一标歼灭。但段祺瑞最终带不足一半兵马逃回了山海关,并未布防,而是不停步地朝京师狂奔。猛追上来的熊勋旅于8月26日晚占领山海关,日本因辛丑条约驻军山海关部队借口演习挡住了去路,未得命令,熊勋不愿与贸然与日军发生冲突,遂停下了追击的脚步。
是役,北方军第九、第十两师总计歼灭第六镇第十一协主力,以及第六镇炮标、工兵营及直属队大部,共计歼敌六千七百余人。北方军伤亡两千一百余人,其中一半为骑兵旅的损失。
锦州战役导致了清廷关外全部损失,且敞开了北方的大门。局势更加明朗了,即便山东军不发起对直隶的攻击,京师也无力守卫了。满清自建政起,就视满洲为自己的根本重地,由此派生出不准汉民出关的弊政。但随着满人的南迁及政治重心的南移,关东辽阔的土地处于一种“原始”状态,连政治体制都有异于关内十八行省。满清对于关东事实上的弃守导致了日俄对这片地理位置极为重要且物产丰饶的土地的强烈觊觎,自满洲铁路的修筑,使得关东局势更为恶化。现在终于出现了转机,一支植根于满洲的蒙山军部队崛起于关东,在彻底打消那些对于满清朝还抱有最后一丝希望的人们的幻想之外,更为重要的是国家的武力终于成为了主宰满洲的力量。值得一提的是,在龙谦建国后,原北方军成为国防军一支势力强大的派别,深刻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走向。在追溯后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时,必须从“白岭支队”的诞生讲起,方能探究其根本。
ps:马上到月底了,请书友们把手里的月票投给阿龙吧。
第三十二节大势一
谭人凤与宋教仁急匆匆赶到武昌,已经是八月下旬了。
从日本回到上海,已经感受到了巨变的气氛。消息是进一步确实了,蒙山军三路同时发动,湖南、山东以及关外都打的热火朝天了。各种流言满天飞,报纸上连篇累牍地报道着大战的消息,但都是传言,没有什么肯定的战况,至少在山东,清军占了绝对的上风。
这是从未经历过的巨变,不管生死拼死的双方谁最后获胜,对于同盟会都是前所未有的良机。谭、宋两人一致认为,留在上海毫无作为,除非甘愿接受陶成章的领导。要想干一番大事,必须尽快到武昌去!
他们自认在长江中游,同盟会还是可以有所作为的!
俩人搭了一艘日本江轮,逆流而上赶往武昌。船过江宁,看见了挂着龙旗的满清海军正在逆流运兵,甲板上站满了军队,甚至还有战马。
谭人凤对宋教仁说,“看来第九镇调武昌了。”
宋教仁点点头,面色严峻。他现在算是认识到革命需要枪杆子了。如果能够早一些认识到这点,或者大力做江南新军的工作,或者下决心自建一军,现在的情况要好的多。但是,建军需要钱,从哪儿来钱呢?孙先生总是说有办法,这两年他东奔西走,越来越少拿到钱了……
这个一手掀起滔天巨浪的龙谦,怎么就积蓄了如此大的力量?望着浑浊的江流,宋教仁心潮起伏。
“钝初莫要泄气。”谭人凤低声说。“无论是文学社还是共进会,说起来都是我同盟会一脉。刘公、孙武他们在武昌新军中颇有基础,若是能借机起事,夺下三镇,未必没有与龙谦分庭抗礼的资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