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wa)-第117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他们将要去东北了,因为在他看起来有些奢华的服装业发了下来,狼皮坎肩,皮裤以及厚底的皮靴子。这些东西显然是为去东北执行任务准备的。
训练分科目考试,射击,格斗,马术,化妆,徒步越野以及文化课,两次不合格的被淘汰出第一队,进入熊勋营长为队长的第二队继续训练。黄锦辉和莫新伟均通过了各项考核,这让他感到骄傲。
十一月底的一天,鲁山召集一部分军官和士兵开会,通报了龙司令去北京的情况,说部队整编方案已经获得朝廷的批准。然后正式宣布了他们的任务,以预备役部队为主,将要组成一个特别支队前往东北执行任务。部队将分批化妆出发,第一批为经过严格考核的第一队剩下的四十四人,鲁山亲自带队,黄锦辉、莫新伟都在其中。这一批名单中,程二虎,丁小富,迟春先,许公持等均名列其中。除掉十几名军官,就是约三十名精锐的士兵,其中自少有一半是班长副班长。
鲁山重点强调了纪律。他说,这次前往东北,是为了执行司令的战略展开的大任务,我们将在东北为司令打出一片新的天空。各位都是蒙山军精锐,除了个人战斗技能出色,带兵经验丰富外,最主要的是忠诚。忠诚谁?当然是蒙山军和龙司令!这一点必须死死地记在心里!但我们到了东北,却不准打出蒙山军的旗号来,这是一条死命令。所以,我要求,每个人都不能当俘虏,如果在战场上受了重伤,不能逃脱时,战友有权有责任不让落入敌人手中!
黄锦辉终于明白了前因后果。鲁山被调入预备役部队,显然是提前布局。看看身边的战友,黄锦辉升起了自豪感。
“沿途及东北已有情报处妥善的布置,我们将化妆为商户的保镖,随身带好配发的手枪,长枪,子弹及手榴弹藏在货品里,明早出发。留下的由范副司令及邓参谋长统一安排,将分批抵达东北。”
第十七节整编前后七
留守沂州的陈超早已获知了蒙山军被改编为总揽山东全省防务的北洋陆军第五镇了。这个消息,令沂州各界至为兴奋。这预示着华源及中兴两大实业集团将走向全省,而不是局限于鲁南。
蒙山军主力北上抗洪后,陈超在鲁南忙的要命,完全顾不上蒙山军在曹州、武定两府的抗洪。只是通过情报处留守机关获知一些部队的消息。
华源公司目前和德、美、英三国洋行商谈着七个合作项目,其中军工方面的两个,分别是子弹生产线和底火生产线的引进。其余五项为民用方面。对于两个军工项目,德国人和英国人争的很厉害。而中兴实业据说也有差不多的项目在洽谈中,其中有一项龙谦极为关注的火炸药生产线的扩建,已经与美国方面签订了意向书,但正式的合同尚未签订。英国人热切地希望入股中兴煤矿,大概他们在北方的开平煤矿中尝到的甜头。德国人并不局限于与华源的合作,他们也将触手伸向了兖州,对中兴生产的手榴弹很感兴趣。希望拿到手榴弹的全套图纸。龙谦来信说可以将手榴弹的制造工艺给德国人,因为那东西对于德国人并不是多么复杂的事,在得到几个样品后很快就可以仿制出来。龙谦指示中兴,就此和德国人展开谈判,希望购买德国人的炮弹生产设备和技术,先解决小口径的,比如37mm和57mm口径的,但这项意义重大的技术引进受到英国人的干扰。目前还在扯皮中。
浸淫于商海的陈超已经理解了龙谦反复强调的市场及资源的真实意义。虽然华源及中兴已经在外地展开了自己的商业网点,比如在济南、太原、天津、汉口、南京、广州及上海,都有了晋源票号的分号及华源、中兴的代销点。但资源的局限性已经被陈超品尝到了。另外就是成本,虽然唐绍仪介绍来的留美同学詹天佑先生主持的台枣铁路已在九月份竣工通车,沟通了兖州与大运河的联络,使得枣庄煤矿的煤焦产品运输成本下降了一倍有余。而沂州至枣庄的公路也在紧张施工中,这条投资高达百万两白银,用上最为先进的建筑材料洋灰的高等级公路预计在明年夏天即可全部竣工,但对于山高沟深,交通不便的鲁南来说。交通问题远远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因主持了国内第一条自制铁路建设而兴奋不已的詹天佑先生迫切地提出早日上马沂州至海州(今连云港)的铁路。这个建议最早是龙谦提出的。当时台枣铁路刚刚上马,詹天佑立即对这个更具野心的建议表示完全赞同。华源和中兴的建设过程中尝尽了从美国进口的重型设备,尤其是炼钢设备转运之苦,且不说德国人愿意不愿意。问题是他们主持建设的胶济铁路尚在缓慢施工中。最快也要1904年方可建成通车。德国人在最初对台枣铁路横加干涉后未果后。摇身一变又开始拉拢鲁南,特别是听说鲁南有意上马沂州至海州的铁路后,提出了许多合资和合作方案。特别是军火工业方面的合作意见,与美国人展开了竞争,希望鲁南放弃修筑新的出海铁路,以保证他们正在修筑的胶济线的作用。而最强大的英吉利国也插手进来了,支持鲁南修筑沂海铁路,英国人自然有自己的算盘。而在台枣铁路修筑中尝到甜头的美国人更是不甘落后,提出以华源和中兴股份为抵押,贷款给鲁南300万美元以开工建设沂海铁路,当然,有关物资必须从美国进口。
詹天佑已经匡算了沂海铁路的建设费用。台枣铁路实际用银154万两,折合银元大概是220万元。比预算节省了23万元。沂海铁路里程是台枣铁路的三倍有余,但由于技术的熟练和地形,实际建设成本不会是台枣的三倍,大概有六百万银元即可拿下来。如果拿到美国的300万美元贷款,正好就是建设预算的数额。这就不需要为资金发愁了。
但用公司抵押贷款的大事需要龙谦的批准,报告送到了武定府,主持完整军扩编事宜的龙谦却带宁时俊和江云去了北京,据说是像朝廷面禀第五镇组建情况去了。
陈超早就认为龙谦应该去趟京师了。朝廷将威胜军右翼扩建为北洋第五镇,足见朝廷对龙谦的信重。北洋新军一共就组建了六个镇,蒙山军就占了一个,这是多么值得自豪的事?但自从辛丑年春龙谦率军返回郑家庄,龙谦竟然再未登过京师的门。这哪里行?陈超虽然有着传统知识分子的性格,但也晓得朝廷的事如果不走门子,事情是绝对无法办的。县衙里的运作方式陈超基本清楚,即使办个房屋过户手续,不打点有关胥吏你是办不成的。由小及大,朝廷也是一样的德行。
另外就是军费问题。陈超不懂军事,但晓得军队就是烧钱的机器,这两年来从德国人手里购枪购炮,从晋源票号流走多少白花花的银子?几百箱子弹运回来,都在训练场哗哗地打出去了。那打的不是子弹,而是银元啊。尚且不说每月固定开支的军饷了。
组建第五镇,兵员装备肯定扩大了,朝廷的银子拨不下来,只能靠山东一省来养兵,即使是周馥巡抚与龙谦私交不错,六成的负担将落在鲁南身上。为什么?因为华源及中兴的强势崛起,为沂、兖两州带来了翻了数倍的税收。但鲁南花钱的地方实在是太多了,光是交通一项,龙谦主持制订的建设规划就令人头疼。他不仅要彻底沟通沂州和兖州的联系,还要建设兖州至泰安,沂州至青州的高等级公路。一条台枣铁路,一条沂州至峄县的公路就让陈超领教了交通建设的投资的巨大了。再修建两条高等级公路该花多少钱?
而且。几乎所有的工厂都计划扩张产能,哪一样不需要银子支撑?
好在龙谦既知兵,又懂经济。他去北京,一定会向朝廷伸手的,如果第五镇的军费由户部负责,那可就大大减轻鲁南乃至山东的压力啦。
组建第五镇,龙谦出任统制官,叶延冰出任第十协副协统兼第二十标标统的消息激动着陈超。最初得到消息的那几天简直难以自已。当然沂州官府及华源实业高层都郑重其事地向陈超表示了祝贺,为此,陈超还在沂州连续订了两天的酒席宴请官府要员和华源实业的同僚。但一些心里话只能对家人说。比如尤氏和陈淑。那几天尤氏因为龙谦率军北上,住在陈淑家里帮着照顾孩子,陈超基本上不会自己的家,每日下班都去陈淑那里歇息。便跟妻子和侄女谈及三年来的巨变。想想三年半前龙谦率几百人打开郑家庄的情景吧。谁能料到仅仅三年。他竟然走到这一步?手下有了近两万精兵。还有了自己铁打的地盘?纵观历史,有几个人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做到这一步?如今第五镇已经接管了山东全省防务,有周馥的全力支持。各地那些巡防营谁敢与蒙山军作对?你们瞧着吧,最多再过三年,龙谦必将控制山东全省,成为名副其实的一路诸侯!
对此,陈超有着绝对的信心。龙谦利用大势的本事无人可及,想想吧,一次北上勤王,竟然靠上了西太后这棵大树,在朝廷有了最为深厚的奥援;一个华源,一个中兴,将山东官场紧紧地绑在了自己身上,沂州兖州知府衙门,甚至巡抚衙门,包括山东藩司,为什么如此支持华源和中兴?那是因为龙谦给了他们股份!支持华源和中兴完全是为了自己!利用一个大卫,将美国人绑上了鲁南的战车,利用司徒均,与占领青岛的德**队牵上了线;如今,英国人也急吼吼地往进凑,如果不是龙谦在美国长大,谁能如此轻松自如地与洋人打交道而不吃亏?真想看看他究竟能走多远啊。
尤氏则惦记着女儿陈娴的婚事。原定在十一月初九日为叶延冰和陈娴办喜事,日子确定后,提前将叶延冰乡下的寡母接到了沂州。新房也物色好了,是沂河东一处两进的院落,距随营军校不远。但叶延冰只同意租而不同意买。之前还不理解,看来龙谦是给叶延冰吹过风的,早就准备将连襟召回野战部队了。如今得到可靠的消息,也接到了叶延冰的来信,他的第二十标将进驻东昌府,在沂州买房子就没必要了,因为陈娴肯定会跟着他去东昌。就是陈淑,怕是也要到济南生活了吧?
聊到这里,抱着振华的陈淑说了句,俺早就知道,实在是没必要置房置地的,便是济南,谁知能住几年?他的心太大,咱家怕是一辈子要跟他漂泊的。
尤氏开心地笑,人往高处走,谁能想到淑儿你会以这样的身份去济南府?只是可惜了这所房子了。
陈淑说,婶娘,他一定会请叔父去济南帮他的,或许是今年,或许是明年,咱们全家就在济南团聚了。倒是小娴,只能跟叶延冰流浪了。军队嘛,总是调来调去的,没个定数。
尤氏则心忧陈娴办喜事的日子怕是要延期了,这都十月下旬了,叶延冰还在东昌呢,部队刚接防,又要招兵,又要接受装备展开训练,根本没时间回沂州张罗自家的婚事。眼看婚期将近,好多该男方办的事还没个踪影。亲家太太是个没见识的乡下妇人,一切都要等出息了的儿子回来张罗。陈淑提出婚期延期,但尤氏又不愿意。这几日主要就是在盘算这件大事。
尤氏与陈淑谈着家务,陈超却在想,龙谦如何得知蒙山军会被朝廷扩编为第五镇并接管全省的防务的?如果没把握,叶延冰又如何阻止买宅子而宁愿租一所房子成亲?联想到过去发生的许多事,陈超不禁对龙谦超乎常人的目光畏惧起来。
“那件事,怕是要照淑儿的意见办。淑儿,你给延冰去封信,征求下他的意见。另外,”陈超对妻子说,“我不方便出面,你去见见亲家太太,看人家是什么意思。如果没意见,重新选个日子吧。延冰身负重任,不能打扰他带兵。”陈超听妻子与侄女叨叨小娴的事,最后做的决定。
马上发生的另一件事业不得不使叶延冰的婚期延期了。十月底的一天,陈超接到情报处科长王之峰的一个口信,说龙谦请陈超即刻启程赴济南,有要事面谈,已经安排好了护送的人员,王之峰亲自护送陈超去。
“你家司令已经从北京返回了吗?”陈超问王之峰。
“这个俺也不清楚。既然江处长传来消息,想必司令已经到了济南府吧?咱们何日动身,请陈先生示下。”王之峰在陈超面前毕恭毕敬。
第十八节整编前后八
陈超在动身之前,听到一个惊人的传闻,说被调入预备役担任司令的鲁山随同几个军官叛逃了,不知去了何处。因司令部主要军官全部离开了沂州老营,陈超立即用电话找到了被提升为随营军校副校长的瞿鸿翔,核实这个消息是否属实。瞿鸿翔也表示惊异,说他听到了传闻但不知真假,目前司令带宁参谋长等人去了京师,司徒副参谋长带司令部各大处去了济南,与巡抚衙门商量第五镇司令部的驻地,联系不到。不过,希望陈先生不要传播这个消息为好。
怎么会联系不到?陈超一向钦佩蒙山军消息之灵通,传递之迅捷,怎么会出现联系不到的情况?陈超怀疑瞿鸿翔对自己隐瞒了什么。军队有自己严格的纪律,不透露内部消息也是预料中事。
鲁山又怎么会叛逃呢?叛逃去了哪里?去投靠北洋袁世凯吗?浓重的疑团笼罩了陈超的心头。
如果细数龙谦手下大将,鲁山差不多是首屈一指。就因为没有当上协统吗?如果是真的,那么将肯定在蒙山军内部引起剧烈的动荡。部队刚刚完成整编,而龙谦此刻又不在部队,这个严重的事件会带来何种后果,真让人感到揪心。
鲁山的妻儿就在沂州。获知消息的陈超立即打探了李文秀的情况,结果是李文秀及鲁山尚未周岁的儿子一切正常,没有失踪,也没有任何的异常,依旧安稳地过着他们的日子。
这又是怎么回事?鲁山带着一部分军官叛逃——其他人是谁?没有人能告诉陈超消息的情况。
第五镇整编的结果陈超已经获悉了。是司令部参谋处留守人员奉命通报的。当时他便惊讶于鲁山与王明远的对调,感觉到这个结果有些意外。王明远也是龙谦极为信任重用的将领,但“二一”整编就离开了主力部队,留在郑家庄训练预备役官兵,平时很少见面了,但却很熟悉——在老家时,陈超与王明远很熟的。那是个忠厚可靠的青年,至今尚为婚娶。当初妻子尤氏曾有意将小娴许配给王明远,但陈娴却相中了叶延冰。
带着震惊和疑惑,第二日陈超便再王之峰等数人的护送下踏上了去往济南的行程。十一月初三日到了久别的济南。屈指算来。上一次来省城,已是十二年前的事了。
论民智之开蒙,观念之新潮,济南自然不能与北京、上海、南京、广州、天津、武昌等大都市大码头比。久居山野的陈超更是耳目蔽塞。他对满清朝廷的不满来自科举失利。更来自放弃科举幻想后在陈家崖的闭门读书。如果是先前的读书是为了应试。那么后来的读书就是为了灵魂的宁静了。不记得是哪位先贤说过。古之读书为己,今之读书为人。薄有家资的陈超是具备隐居读书的条件的,在放弃科考后。陈超很是静下心来读了些书。王船山顾炎武黄宗羲等先贤的遗著给了他思想的启迪,让他开始思考一些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东西。陈超开始关心贫困,乐于扶助邻里,成为了远近闻名的贤达士绅。龙谦带江云化妆侦察郑家庄一带地形,第一次结识陈超并做客陈家,在于陈超的长谈中就隐约意识到陈超具有难得的民主思想萌芽。
实际上,陈超的民主思想来自那几位晚明思想家的启迪。
鄙视自明代以来彻底统治思想界的程朱理学的王船山曾说,“不以一人疑天下,不以天下私一人”深得陈超激赏,和黄宗羲对君主制的大胆质疑联系起来,陈超就比较能够接受龙谦的思想了。
随后,陈超经历了乡间巨变,宁静的,一成不变的故乡成为了响马盘踞的“根据地”,陈超虽然在龙谦的庇护下未曾损失财产,更没有人身方面的受辱,但现实是残酷的,由于蒙山军的占据,家乡成了匪窝,遭到了官军的轮番进剿。
但正是这种动荡的生活让陈超认识到了龙谦及他一手打造的蒙山军的与众不同,认识到了龙谦的雄才伟略,从怀疑到合作,再到甘心加入龙谦集团跟着他冒险,陈超经历了漫长的心路里程。促使陈超走上这条“不归路”的,是龙谦统率的蒙山军的所作所为。陈超压根就没想到,一支盘踞蒙山为祸地方多年的响马,竟然有如此严明的军纪,不抢劫百姓,不淫辱妇女,甚至全心全意地造福乡里。如果这是无恶不作的土匪,那么官府官军算什么?
陈超目睹着龙谦以郑家庄为中心的十几个村庄为根本,招兵练兵,屡次击败进犯的官军,部队越大越大,越战越强,接受招安,率军北上勤王,摇身一变成为官军,再驻军鲁南两州,励精图治,发展工商,开创了一个陈超瞠目结舌的大好局面,直至蒙山军被扩编为北洋六镇之一,成为占据全省的朝廷最具战斗力的新军之一。回想其过程,直如做梦一般。
陈超当然知道龙谦不仅不是忠于满清的孤臣,相反却是抱着推翻满清重建国家的“奸雄”。但陈超经历了蒙山军占据陈家崖的一段时光后,越来越接受了龙谦的思想和蒙山军的所作所为,不然他也不会同意视若亲生的侄女与龙谦私定终身了。
蒙山军已是不可忽视的一股势力,其崛起的势头之猛,连身处其间的陈超都有些不敢相信。但鲁山事件却沉重地压在陈超心头。私下问过王之峰,他是江云的主要助手,应该早已得到消息了。但王之峰却说尚未得到确切的消息,此事不能乱传。如果属实,龙谦当如何善后?陈超心乱如麻,偏偏王之峰等数人一切如常,有说有笑,浑然未受此事的影响。
是谣言吗?但与瞿鸿翔的电话已经证实了确实存在传闻。所谓无风不起浪,难道情报处会不知道如此重要的消息?
鲁山的音容一直萦绕在陈超心头。无论如何。陈超难以相信鲁山会叛变蒙山军。龙谦治军是有一套的,主要部下的升降也是常态,当初叶延冰因为一次小过被免去了营长之职,调去随营军校坐了两年的冷板凳。也没有看出叶延冰有什么不满。“二一”整编,王明远不是也受到了冷落?还不是兢兢业业地在龙谦指定的岗位上干着指定的差事?而且干的蛮好?便是鲁山,当初当副司令却毫无兵权,也没有听到他发牢骚呀?何苦在蒙山军蒸蒸日上之际自毁前程?
王之峰看出了陈超的心事。晚上住宿时,王之峰对陈超讲,陈先生,您身份不同。部队的事。其实不需要瞒你。有一条请你放心,司令对部队的掌控不需要担心,部队对司令的忠诚也不需要怀疑。即使鲁山之事是真的,也无妨大局。等您见了司令。一切都清楚了。
王之峰的劝慰让陈超心情开朗起来。也是啊。见了龙谦。不就一切都清楚了?
陈超到了济南,有人在城外接了他们,将其接至城内一条颇有江南水乡风格巷子里的一处院落住下了。陈超不认识接待他们的人。但晓得一定是情报处的暗桩。之前多少闻听一些情报处的传闻,尤其是搬至沂州后,好多商业上的消息,以及在外埠开商号都有赖于情报处的情报,他便知道龙谦直管的情报处在许多大城市都有了自己的点。
陈超骨子里不喜欢特务政治一类的东西,《二十四史》中,研读最勤的是《明史》,私下认为明朝与其说亡于外患和流寇,还不如说亡于阉宦之手,特别是宦官主持的东西厂。有一次跟龙谦提到这个,龙谦却说,你将情报处比作东厂,实在是高看他们了。但成大事者,重要的条件之一就是耳聪目明,情报处就是我的眼睛,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啊。放心,情报处做不了锦衣卫和东厂,我也不会让它成为锦衣卫和东厂。
王之峰将陈超安顿在上房,“司令行程有点变化,在京师多待数日,请陈先生先安歇几日吧,若要逛逛济南,跟我说,我来安排。”
“济南变化蛮大哟。之前来过两次,都有些认不得了。”房间里烧着铁炉子,很暖和,陈超坐在炉子边的椅子上,示意王之峰也坐下来,但王之峰依旧站立在那里。
“这倒是。袁世凯还是能办事的。他主政山东时日虽短,但改扩建省城很是做了些事情的。今日鞍马劳顿,先生若要游玩,我看明日再说吧。”
“这个不急。若是方便,给我找几份报纸来看。”
“这个好说,我就去交代。”
很快,他们给陈超送来一大堆书报。午饭后小憩一觉,陈超开始阅读报纸。
自从在龙谦书房看到一批“大逆不道”的报刊,陈超就晓得世道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鲁南经济飞速发展,但却没有公开发行那些反清的书报,陈超认为一定是龙谦的有意为之,现在看来,龙谦这样做,颇有些深谋远虑的味道。
送来的书刊中有《大公报》、《清议报》、《国民报》等报纸,日期刊数不全,看来是匆匆找来的,还有一本瑞士人卢梭的《民约论》,起初陈超对外国人的书不感兴趣,但很快就将他迷住了。卢梭在书里说,自然状态下的人,都应该享受自由和平等,国家的主权属于人民,人民有权推翻破坏社会契约、蹂躏人权、违反自然的**政体。
臣民可以做国家的主人?无论贵贱,人与人都平等?如果社会不公还可名正言顺地造反?如果没有之前跟龙谦的无数次长谈,初次看到这样的书,陈超的感觉一定是遭遇五雷轰顶!现在就不同了,陈超可以心平气和地读完这本小册子,并且掩卷沉思其内容的合理性。
这有赖于两年来与各国商人的交流。从他们的口中,陈超知悉了英、美、德等国的现行政体,相信了没有皇帝的国家存在并且别开生面。其中英国的君主立宪政体尤得陈超激赏,认为比美国更为优越。所以,他格外关注流亡日本的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文章,可惜《清议报》只有寥寥几份,更没有看到如《少年中国说》一样激情澎湃的文章。
如果满清也实行君主立宪,就像日本和英国一样,可否走得通?在陈超的认识里,有清一代的帝王都不是昏君,包括被架空并软禁的今上光绪。他们勤政,博学,绝没有像万历皇帝一样数十年不上朝的昏聩之举。近代遭遇种种外患,既有洋人的问题,也有朝廷自身的问题。而朝廷自身的问题,正是出现牝鸡司晨,慈禧把持朝政数十年,事情都坏在了这个女人手里了。
一直到王之峰请陈超用晚饭,才打断了陈超的沉思。晚饭时,陈超问王之峰有没有龙谦的准确行程,王之峰说之所以改变行程,是因为朝廷临时召见司令,具体何时回来,尚未得到消息,“济南名胜甚多,大明湖,千佛山都是胜景,先生如有兴致,明日我便陪先生逛逛如何?”
“那也可以。”陈超答应下来。
次日,王之峰找了一辆四轮马车,一看就是华源的产品,带着陈超在几处著名的风景区转了一天,路过巡抚衙门时,陈超曾有拜会周馥的念头,但随即打消了,或许龙谦召他来济南,并不想让周馥知晓呢。想到这一点,陈超意识到龙谦已然形成了独立的势力,这股势力当然是以蒙山军为核心的军事集团,但可以感觉到龙谦正在朝其他方面延伸,比如实业方面。据说龙谦任命了一个姓方的高级参议,颇受重用,也可视为龙谦有意识地加强了文官集团的建设了。
在大明湖沿着湖岸缓慢行走,湖中夏日间茂盛的荷花已然调零,冬天里游人寥寥,整个湖区蒙上了一层灰色,连天空也是灰色的,比起鲁南清冷但明朗的天空来,让人感到压抑的很。
“这个季节真不是游览的时节,春夏之际来这里,风光很不错,‘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济南之胜,半在于此湖啊。”
“先生是雅人,俺们这些武夫是不懂的。”王之峰笑道。
“我倒觉得你学问不错呢。”
陈超在曲水亭街的住所等了四天,龙谦终于回来了。陪同他回来的是宁时俊。
“劳先生久等了。”一身便装,戴了顶浅灰色毡帽的龙谦对迎出来的陈超拱手致意。
“我不过是歇息而已,比在沂州轻松了不知多少。你总算回来了。”陈超凝视龙谦,几个月不见,清减了许多,而且,脸上带着掩饰不住的疲倦。
“今儿好冷。咱们屋里谈吧。”龙谦与陈超回到了屋里,但宁时俊却没有跟进来,留在院子里跟王之峰几个人交代着什么。
ps:刚从超市购物回来,倒霉单位年底忙死了,一点空都没有。另外,亲们,春节要回家陪父母了,因老家没网络,需要找网吧,更新会不稳定,请原谅。最后祝书友们春节愉快,阖家幸福!
第十九节整编前后九
“退思,此番上京师,一切顺利?”
“总体还好。兵部已全盘批准了我呈报的各部官佐的任命。见了太后与庆亲王,也见了北洋大臣袁世凯,临行前太后再次召见,等了两天,由此耽搁了数日。怎么样,家里一切都好吧?”
“临行前,听说了一件事。想必你已经知晓了。鲁山究竟是怎么回事?”
“沂州那边有什么传闻吗?”
“有些谣言。说是鲁山带着几个人跑了,这不是真的吧?”
“是真的。不过,鲁山不是叛逃,而是执行一件重要的任务。”
“原来如此。就说嘛,鲁山怎么会叛逃呢?”陈超终于放下心来。
“消息是江云故意散布的。这是没办法的事。为了遮人耳目嘛。毕竟鲁山是在朝廷挂了号的,陡然失踪,总得有个说法。这件事我会很好地处理,你放心吧。”龙谦解释的过程中想起了在京师德胜门大街秘密接头点与鲁山的会面,估算行程,他们大概已经出关了吧?跟着鲁山第一批北上的都是真正的精锐,不知何时才能再见面,等再见面时,又会消失那些熟悉而亲切的面容……龙谦的面色阴沉下来,“鲁南的情况一切正常吧?算来已经快五个月了。”
“华源那边事情多,好几件事需要你做主……不过,我更关心京师的情况……”
龙谦搓搓脸,“先说你的那一摊子吧。以后华源的业务。除掉军工方面的项目,你和周学熙商量着办即可,你是董事长嘛。以后我怕是没精力顾及这一摊子啦。此次请你来,是想将华源公司总部迁至济南。为此,中兴和华源要做一些产业上的调整,华源大部分厂子将移交给中兴实业旗下。但中兴的西药厂要置换给华源。当然,资本置换不是这么简单的事,按照公司的章程,必须取得多数董事的支持,更要精密计算资产净值及预期盈利。超出部分。按照股份折算给另一方。
“华源或者中兴。在我军接掌全省防务后,至少有一家要移出鲁南。这是大势所趋,我想无论是公司的股东或者经营者,看清这一步都不难。之所以选择华源迁出。是考虑中兴的基业在于煤矿为核心。将华源的钢铁交给中兴比较合理。而且,张莲芬那帮人更舍不得搬家。这样,华源就需要第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