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wa)-第10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一、要取得自由的权力,凡事交税的人,都应该享受思想、言论出版的自由。
二、要废除以前的法律,制定出国家的新法律;
三、要这地方的钱给这地方用,这地方的事由这地方公举出来的人管理,没什么钦命不钦命;
四、要把汉族的家谱考证详细,把异族撵出长城去;
五、要不管科举不科举,学堂不学堂的,一方面考证中国的古学,另一方面研究外国的新学;
六、要改良农工商,保护铁路、矿产、银行,防止人家东一块、西一块地割去;
七、要鼓励尚武精神,养成军国民的性格;
八、要结个党,最好叫社会党;
九、要好好考察一下,孔教、佛教、老教、耶教,到底哪一个更好?至于信什么以后再说。
陈超不知道这个冯自由是何方人士,但是革命党无疑了。不过,冯氏鼓吹的主张,在沂州倒是实现和正在实现着几条,比如第三条,第六条,以及第七条。如今沂州各类学校林立,更多的学校还在开办之中。已经开办的学校中,无一不进行尚武精神的教育﹍﹍至于第二条,据说朝廷已经组织编纂中西例律了。第五条和第九条也还罢了,至于第一和第八,简直不敢想象。最可怖的是第四条,这不是要造反吗?
陈超想,这些大逆不道的报纸肯定是江云那个越发阴沉神秘的家伙从他遍布全国的情报站收集过来的。龙谦一定读过了这些文章﹍﹍
至于国民,手头正好拿着一份《国民报》一篇《说国民》的文章再次吸引了他;
“今试问一国之中,可以无君乎?曰可。民主国之总统,不得谓之君,招之来则来,挥之去则去,是无所谓君也。又试问一国之中,可以无民乎?曰不可。民也者,纳其财以为国养,输其力以为国防,一国无民则一国为丘墟,天下无民则天下为丘墟。故国者民之国,天下之国则为天下之民之国。诚如是,则上可以绝独夫民贼之迹,下可以杜篡逆反贼之说也。以一国之民而治一国之事,则事无不治,以一国之民而享一国之权,则权无越限﹍﹍”
这篇文章不短,内容也够吸引人的,作者连发数问:中国的农民是国民吗?答案不是。中国的工人是国民吗?也不是。中国的商人是国民吗?更不是。作者以无可辩驳的论据证明他们不是国民而是奴隶!最后就是中国的官吏了:“夫官吏者,至贵之称,本无所谓奴隶者也。然中国之官,愈贵而愈贱﹍﹍逢迎上官之前则如妓女,奔走于上官之门则如仆隶、其畏之也如虎狼,其敬之也如鬼神。得上官一笑则作数日喜,遇上官一怒则作数日戚。甚至上官之皂隶、上官之鸡犬,亦见而起敬,不敢少拂也﹍﹍”
读到这里,陈超忍不住笑出声。这也够损了,不过甚为形象。
还有更为过分的,今年一月的大公报刊登了一份征文广告:本社征文题目:剪辩易服说。卷交《大公报》馆代收。定于癸卯年正月十五日截卷,延请东西通儒评阅,正月底揭晓。第一名赠银十元,第二名赠银五元,第三名赠银三元。第四、第五名各赠银一元。
自满清入关,中国男人都留起了象征臣服朝廷的辫子,两百多年来大清帝国的例律人人皆知,要不留辫子。要不掉脑袋。哪个男人的脑后没有那根被洋人讥笑不已的“猪尾巴”。定是反贼无疑。朝廷的新政是够宽的了,什么都可以动,就是没有说可以剪辫子。这样的事也能拿到报上去征文吗?要知道龙谦虽然一直没有留起辫子,但还是做了几副假辫子应付一些特殊的场合。今日周馥来。龙谦不就戴着他的假辫子吗?陈超急切地想看到结果。起身去翻找那个月末的《大公报》。却没有找到。也不知这份征文有没有结果……
陈超沉思了半晌,讲一堆报纸归还到原处。起身到龙谦书桌上去看,随手捡起一本印制粗糙的小册子。一看便大吃一惊,竟然是当今最大的反贼——那个一直躲在海外的孙文的文章《伦敦被难记》,这是陈超第一次看孙文的文章。他尚不知孙文在数年之前便被朝廷通缉到了海外,差点被解送回国。假若不是得幸遇救,最好的结局就是戊戌六君子在菜市口砍头了,搞不好会被凌迟。
孙中山的文章也就罢了,再一份显然是龙谦正在读的报纸更是吸引了他。梁启超刊于《清议报》第三十五期上的《少年中国说》,直令陈超拍案叫绝!看看发行的日期,已是近两年前了,陈超深恨自己没有早一点读到如此激情澎湃的文章。
“老年人如夕照,少年人如朝阳;老年人如瘠牛,少年人如乳虎;老年人如僧,少年人如侠;老年人如字典,少年人如戏文;老年人如鸦片烟,少年人如泼兰迪酒;老年人如行星只陨石,少年人如大洋海之珊瑚岛;老年人如埃及沙漠之金字塔,少年人如西伯利亚之铁路;老年人如秋后之柳;少年人如春前之草;老年人如死海之潴为泽,少年人如长江之初发源;此老年与少年性格不同之大略也﹍﹍
“然则,吾中国者,前此尚未出现于世界,而今乃始萌芽云尔。天地大矣,前途辽矣,美哉我少年中国乎!
“梁启超曰:造成今日之老大中国者,则中国老朽只冤业也,制出将来之少年中国者,则中国少年之责任也﹍﹍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
梁启超这篇激情四溢的文章提出了许多令陈超耳目一新的新观点: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老”“少”,主要表现在灵魂、精神的老少,而国家精神的“老”“少”又取决于“握国权者”其人如何。这个观点深得陈超赞赏,联想到与龙谦的一系列谈话,陈超觉得假如粱氏与龙谦交流,必然谈得来。
粱氏的雄文还提出了一个新的国家理念,如果将“中国”视为一个氏族共同体,以五千年的历史而论,“少年中国”实在难以服人,但粱氏另辟蹊径,将“国家”与“王朝”区别开来,“且我中国畴昔,岂尝有国家哉?不过有朝廷耳!夫所谓唐、虞、夏、商、周、秦、汉、魏、晋、宋、齐、粱、陈、隋、唐、宋、元、明、清者,则皆朝名耳。”由此推论,“朝与国既异物,则不能以朝之老少而指为国之老少明矣”。换言之,已经衰老腐朽的只是活了二百余年的满清,是那个两千余年的封建王朝体制,而不是中国。真正的“人人皆有主权”的新型民族国家正在形成中,这就是他心目中的“少年中国”!
梁启超是久仰的了。但陈超还是第一次拜读梁氏的文章,抛去政治上的不合时宜,文章如长江大河般的澎湃激情让他都难以自已,想想那些年轻的学子们读了后会是什么结果吧!
陈超回到沙发上闭目深思。世道真要巨变了!一直怀疑龙谦心怀异志,但他掌控鲁南后的一系列所作所为又让陈超放下了担心。办实业好啊,利国利民,谁也不敢说个不字!便是周馥不是也赞誉有加,连其子都辞掉济南的差事加盟华源集团,尽心尽力地为华源的壮大发光发热吗?可是,龙谦私下却收集了这么多的报纸,而且,这些显然是公开发行的报纸,竟然无法无天到了这般天地!难道当道诸公就看不到吗?
龙谦把控的鲁南也有了报纸,沂州的《经济报》,兖州的《商报》,已经发行到了山东全省,陈超都十分爱看。但这两份报纸是纯粹的商业报纸,充满了**裸的金钱味,根本不刊登政治方面的文章!龙谦这样做,是有意的呢还是无意的呢?
陈超知道,如果不是最核心的人,或许会将其当作铁杆的后党——龙谦巴结慈禧不遗余力,时节的孝敬从来不少,进贡的物品无不殚精竭虑,以图新奇﹍﹍即使是朝廷重臣,龙谦也联系紧密,比如愈发见重的庆亲王,跟龙谦的关系就不错。还有荣禄,不过据说荣禄病的很厉害,已经不大理朝政了……
“叔,吃饭吧。上来两趟,看你如此专心,就没有打搅你﹍﹍”陈淑的话音打断了陈超的沉思。
“哦,小娴呢?”将身体埋在沙发里的陈超仰面问侄女。
“在下面呢。他不回来了﹍﹍”
“我知道。他陪着周抚台在迎宾馆呢。淑儿,这间书房,千万不要让外人进来﹍﹍”
“我晓得。”陈淑点点头,“我也只是帮他收拾一下。”
“那些报纸,还有这些书,千万不可流传出去!最好烧掉吧。”
“嗯,俺跟他说就是。”
“罢了。也没人敢翻检他的书房。”陈超站起身来,长长地叹了口气。按说陈家这两年顺风顺水,日子过的舒心惬意。钱不愁,地位更没的说,但陈超突然感到了沉重的压力。
ps:前一节应为第三节而不是第三章。
第五节狄文父子
“叔,怎么了?看你不高兴。要不要点酒?大卫曾给他几瓶洋酒,我看他有时也喝一点。你来尝尝?”陈淑见叔父突然变得心事重重。
“哦,”陈超恍惚间竟然没听清侄女的话。
有人敲门。
陈娴起身开门,“喔,说曹操,曹操到。”
门外站着大卫。
“嘿,这么大的雨,你瞎跑什么?他不在。”陈淑招呼道。
大卫将黄色的油纸伞收起来立在门外,“我知道司令不在。我是来混饭吃的。他们那边的菜太难吃了,叶营长竟然不来……喔,陈先生在啊?”大卫方看到陈超。
很熟惯的人。陈超指指对面的空位,“坐吧,不是陪着抚台大人吗?”
“我不陪。你们的官儿规矩太多,简直受不了。”大卫老气横秋地摇晃着脑袋。
“哈哈。正好,陪我喝杯你带来的洋酒吧。”
“对不起,我没有带酒来……”大卫不好意思地搓搓手。
“是你之前送他的洋酒!你来这里还要客气吗?”陈超知道大卫几乎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自从陈淑出嫁,大卫一直是呼她嫂子的。而陈淑也真的将这个洋小伙当做了自己的弟弟。
“啊,还没有喝完吗?”大卫嗅着厨房飘出的香气,“噢,好香。又有红烧肉吃了。”
张嫂最拿手的不是红烧肉,而是各种精致素雅的小菜。简直是色香味俱全。陈超都后悔自己将这么好的一个厨娘给放走了。他不是没有过留张嫂在家里的念头。一个比自己小不了多少的寡妇,还那么漂亮。担心尤氏呷醋。他当年可是保证不纳妾的。到女婿那儿就没问题啦。于是张嫂被打发到了龙府,害得陈超经常怀念张嫂调制那些小菜。
“瞧你那没出息样!还是见过大世面的呢。”陈娴奚落大卫。
“吃了张嫂的菜,别的菜就吃不下了……”大卫笑嘻嘻地接过陈淑取来的酒瓶,拧开了瓶盖,先给陈超斟了一杯,“二小姐是不是也来一点?”
“嘿,我姐夫都不讲究吃,你倒来劲了。当初你在蒙山混日子,一度时间不是连盐巴都吃不上吗?”陈娴递过一个玻璃杯子。大卫不止一次描述过当初蒙山整军那段艰苦的日子,如今倒成了陈娴的话柄。
“有条件当然要过的好一些嘛。司令讲消费刺激生产才是真理……”大卫嘴上硬。但也不得不佩服龙谦。就算是现在。每礼拜龙谦在家吃饭的顿数也屈指可数,大部分时候都是在部队的食堂用餐,而且是和士兵们一起用餐的。
大卫给陈娴倒了半杯酒,递给陈娴。
“女孩家。喝什么酒!”陈超瞪了眼女儿。
“陈先生。我敬你……”大卫笑嘻嘻地站起来敬酒。
“我可没那么多规矩。”陈超与大卫碰下杯子。轻抿一口,“啊,味道不对嘛。”
“威士忌。这可是我们那边的名酒。”大卫一仰脖喝下了满杯。抓起筷子便去夹菜。
“美国的东西是好。不过这酒嘛,还不如俺们的二锅头呢。”
“那是你喝不惯。习惯就好了。中国的酒太厉害了,度数高,对身体不好。”
张嫂尽管不是第一次见大卫了,还是好奇地看着这个成为龙谦座上客的洋人。
“算了。还是给你留着吧。淑儿,拿咱们的酒来。”
“大卫,我看你讨一房中国太太吧。”陈娴笑嘻嘻地说道。
“小娴!”陈超喝道。他觉得自己这个女儿是越来越没样子了,一个待嫁的大闺女,跟洋人同桌用餐也就罢了,怎么能谈起婚嫁来?
陈娴吐了吐舌头,低下头去。
陈淑笑笑,“小娴说的是。我看让你们司令帮你物色一个中国女孩子吧。反正你已经是中国人了。”真的,陈淑真的将大卫当做了自己的兄弟了。
“那敢情好。不过,第一要漂亮,第二嘛,不能缠足……”大卫笑着说。
陈超两个女儿(他从来就将陈淑看做是自己的亲生女儿)不缠足倒成了优点了。蒙山军的将领们这两年成亲的不少,竟然将天足作为了首选,带动了鲁南民风的改变。不知道是不是受龙谦的影响……陈超忍不住问,“大卫,令尊同意你娶中国媳妇吗?”
“当然。我父亲已经喜欢上这儿了。另外,我父亲要回国招人并购买一些设备和专利,顺便将我母亲接来。那时候,兖州那边的房子也盖好了。”
“是吗?那可太好了。你父亲什么时候回国?”
“阿图尔先生的那种新药已经成功了,大概要在新药下线后……”
老狄文(大卫父亲)是中兴药厂的厂长,也是合伙人之一,现在兖州。而阿图尔则是老狄文从德国拜耳公司挖来的一个医药专家,犹太人,现在是中兴药厂的技术总负责人。
大卫说的那种新药就是后世最为普通的阿司匹林。阿图尔这个犹太佬来中国后说阿司匹林并不是德国人霍夫曼的发明,而是自己的。霍夫曼完全是剽窃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实验方法。不过,为了减少麻烦,老狄文还是购买了相关的专利。经过近一年的努力,那种在解热镇痛方面疗效神奇的小药片将要下线了。
陈超听说过这件事。不过,他不信洋药。偏偏龙谦对此格外重视,光是这个月,他已经去了两趟兖州了……
药厂的事陈超不是太关心,但大卫的婚事陈超倒是蛮有兴趣,“大卫,你知道,中国的女孩子们可能不愿意嫁给一个洋人……”
“我有信心。原先她们不是将我当做妖怪吗?现在公司的女孩子已经可以和我聊天了。”
“哈哈,这倒是。好吧。我希望你找到一个漂亮的中国姑娘,当中国女婿。”陈超想起了大卫的父亲老狄文那个性格有些古怪的老头儿,刚才因阅读书报带来的压抑消失的差不多了,“大卫啊,等我再见到令尊,一定跟他说说你的婚事。算起来你的年纪真该娶亲了!”
“哦,是的,我差不多每个月都会吃一次喜酒。哦,就是我的钱包有些吃不消了。所以,我得用同样的方法捞回来。”
陈超父女大笑起来。
“说到婚嫁。”陈超猛地拍下发亮的脑门。“前些日子你二舅寄信来,德庆初九娶媳妇。小娴你陪你娘去一趟吧。我实在走不开。”陈超对陈娴说。
“初九啊?”陈娴计算着日子,“人家得请假呢。”
“该请也得请。你娘一个人回去不放心。你姐有走不了。”
“那好吧。”陈娴答应下来。二舅是陈娴的嫡亲舅舅,尤德庆是陈娴的嫡亲表哥。家住兖州。当初尤家也算大户。后来衰落了。如今陈家成为了鲁南第一家了。不回去是不行的,那会让亲戚说父亲得意忘本。
“德庆的日子定了啊,”陈淑沉吟道。“记得临走过来一趟。将我的贺礼带去。”陈淑很想就着回一趟老家,但振华太小,虽然季节不错,适宜出门,但还是不方便。
大卫想到了在兖州的父亲,以及父亲对中国的评论。最近父亲的牢骚少多了。当然,牢骚是私下发的,比如对着大卫。卫生太差啦,不能洗热水澡啦,吃不到冰激凌啦。但大卫知道,父亲其实没资格抱怨。商人的法则就是契约,对方遵守了契约,你的投资得到或者正在得到回报,你就没什么好抱怨的。美国的公司算是被华美兼并了,业务却转给了自己一手建立的斑马公司。但狄文家在华美和斑马拥有的股份折算是大大地赚了!如果考虑到华美的前景,狄文家的这笔投资,前溯到大卫来中国的探亲,都是受到了仁慈万能的上帝指引,让狄文家振兴家业呀。
失去了对公司的控制权?那有什么,自己家的公司可是濒临破产的呀。如果没有华美的并购,狄文的小药厂就会被法院收回拍卖以清偿债务。父亲的资产全都在药厂里,随着药厂的破产,家庭也破产了。
关键的时刻,大卫回到了美国。
大卫当初并不想回国。蒙山军被招安,自己却被龙谦打发回了美国。呆在火热的蒙山军中,日子过的充实而快乐。但登上了回国的轮船,对父母的思念瞬间便淹没了他。在太平洋上漂泊了两个月,终于回到了自己的祖国。等他回到纽约的家,方知道在他离家的两年内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父亲的小药厂濒临破产,已被债主告到了法院。母亲患了哮喘住着医院。虽然从外交的渠道已经得到了他在中国安全获救的消息,但父母见到他的那份激动还是让他深为内疚。
他向父母报告了他去中国的前前后后,讲述了中国发生的巨变。叔父已经死在暴徒手中,如果不是自己有上帝的眷顾,怕是也活不下来。大卫重点讲述了他在蒙山军中的生活,讲述了自己如何从恐惧、愤怒、好奇到爱上那支军队的过程,讲述了那支军队由弱到强的战斗历程,讲述他视为兄长的龙谦的经历和性格,坦承他受到了上帝的启示,那支军队才是他的归宿。老狄文夫妇耐心地听儿子讲,直到大卫讲明此次他是受了龙谦的指派,前来美国乃至欧洲进行一系列的商业运作。
在商业气息极为浓厚而且法律健全的美利坚合众国,注册、收购公司是再简单不过的事。前提是资金到位。但老狄文却对儿子的描述深表怀疑。
老狄文祖籍德国,是新教徒,从第一代祖先离开欧洲来美国已快二百年了,还没有听过如此离奇的故事。一个遥远东方古国的土匪首脑——老狄文忘记了大卫说的那些人已经摇身一变成为了政府军了,竟然会相信一个美国青年,将大笔的资金转到美国来?
老狄文骨子里颇具冒险精神,不然也不会生出大卫这样的儿子。抛开别的。老狄文倒是听出了一个重振家业的机会,那个生在圣佛朗西斯科的华裔,不是要你注册公司吗?你准备怎么办?资金从哪里来?
大卫讲了龙谦的计划。资金当然要从中国转来。不过这个不容易。不过西方各国在中国已经开办了若干的银行,美资银行也不少。转移资金并不困难。在大卫按照规定的联络方式将这边的账户报过去后,四十天后,第一笔40万美元汇到了指定的账户中。
如果再过一百年,四十万美元或许不是什么大数字了。那个遥远的东方古国的土豪们甚至会毫不犹豫地买下价值上百万美元甚至更昂贵的豪车。但现在刚进二十世纪,40万美元无疑是一笔巨款!按照前年签订的辛丑条约中明确规定的美元兑库平银的比率,一两库平银换算0。742美元,而一两白银的购买力在一百年后约为260元rmb。以此换算。40万美元竟然折合1。4亿元人民币=后世的2260万美元!
钱进了账户,老狄文的怀疑自然烟消云散。第一个感觉就是贪了这笔钱!对方可不是善于打官司的美国公民,中国与美国隔着浩瀚无垠的太平洋,他们会到美国来追索这笔钱的下落吗?如果是从旧大陆汇来的。老狄文不会起这个贪念。但中国是什么国度?愚昧、落后。女人裹着小脚。男人拖着一根可笑的猪尾巴,据说文盲率高达90%以上,美国政府的排华法案还没有取消呢。他们有什么办法来找自己的麻烦?更为要紧的是。中国的首都刚被联军打开,攻打北京的联军中就有美**队。大卫你说的那个龙谦,或许早就阵亡了!咱们有了这笔钱,药厂马上就活了!
谁知老狄文的话刚说完,大卫就怒了!你这是最无耻的掠夺,比强盗还无耻十倍!我简直不敢相信你竟然能产生如此无赖的念头!上帝会严厉惩罚你的!龙谦不会死,他还有无数的大事要做呢。你别忘了,他是在美国出生长大的!这笔钱只有我可以动,这个你也要明白!
老狄文从来没有见过儿子如此的暴怒。这一趟中国之行,究竟给了他什么?老狄文退缩了,那本来就是一个念头而已。
老狄文压下邪念,开始策划利用这个商机振兴家业了。对于商业运作,老狄文可比刚念完大学就跑出去胡乱闯荡的儿子强多了。他立即提出一个计划,将自己的故事卖给中国人。他不是要买药厂吗?可以,咱家的药厂就作价四十万卖给他们吧。
“不行!你那个破厂子哪里值四十万?再说,司令的要求是在这儿注册一个机械类的公司,他最优先的购买对象是电力和钢铁!”大卫寸步不让。
老狄文最终还是按照儿子的要求注册了华美机械公司,开始联系业务了。不过,老狄文还是利用了这个上帝带来的良机,将自己的药厂连同两个不值钱的专利打包并入了儿子注册的华美机械,占有了华美公司10%的股权,置换的现金偿还了债务。当后续的资金到位后,老狄文萌生了到中国创业的念头。
龙谦的计划是在美国收购和购买机械类设备和专利,在瑞士做医药方面的生意。不知道为什么他不顾狄文家族就是经营药厂的事实这样搞,若是论医药方面的成就,瑞士虽然有着不俗的实力,但美国更强。大卫也搞不懂龙谦的意图,不过大卫还是老老实实地按照龙谦的计划展开了行动,先做美国的功课。小型电厂、钢铁厂以及一般性的机械加工机床根本不是问题,美国政府一直鼓励对华投资,希望在被英、法、日三国瓜分的差不多的中国市场分一杯羹。所以,在中国方面的资金陆续到位后,拿着现金去买设备颇受欢迎,几乎没有任何的困难。包括和已经并入美国钢铁公司的卡内基公司谈判,都十分的顺利。摇身一变,华美机械公司成为向鲁南投资的第一家美资公司,此事还引起了美国驻华使馆的关注,商务参赞史密斯先生亲自跑了山东一趟。
这一切忙完后,大卫急着返回中国,老狄文跑到瑞士注册了一个斑马公司。购买了一家可以生产火炸药的化工厂,将设备发至了中国。然后在美国和欧洲跑了两趟,招揽了一批愿意去中国冒险的技工和技术研究人员,包括从德国拜耳公司挖来了犹太人阿图尔。艾兴格林。
老狄文来到中国与儿子重聚已经是1902年夏天了。药厂和化工厂已经在兖州开始兴建。老狄文终于见到了那个让儿子崇拜万分的中国将军,并且与之彻夜长谈,对方已经展开的实业布局和描绘的前景令他着迷,正如那个中国将军所言,一张白纸好绘最新最美的图画,正因中国落后贫穷,狄文先生的投资才会得到最丰厚的回报。
老狄文被任命为药厂的厂长,待遇丰厚。他随即发现,儿子倾慕的这支军队完全不是他想像中的样子,没有那个猪尾巴拖在脑后,装备精良,训练有素。山东省南部的两个州完全在其控制之下。特别是龙谦将军头脑灵活,目光远大,对世界局势有着独特的见解。鲁南正在其领导下发生着速度惊人的变化,不仅大批的企业兴办起来,城市建设,道路交通也有了具体的规划,其情景就像当年美国西部大开发一样。老狄文受命联系美国和欧洲,领受了从那里获取人才、技术及设备的重任,这是老狄文乐于接受的任务,是油水极大的美差。华美公司的董事长在龙谦的提议下也由儿子手里接管到自己手里,成为了华美机械的法定代表人。只要能挣钱,老狄文甚至愿意给魔鬼打工,何况自己的雇主是一个文明人。
老狄文怀着对龙谦浓厚的兴趣,第二次回美国时,专程跑到了圣佛朗西斯科去找龙谦上学的那所学校,令他惊奇的是,那里根本就没有龙谦的名字,甚至没有这样一个中国人在那里念过书!圣佛朗西斯科是华人聚集的城市,但根据龙谦与他聊天透露的消息,找到那条街道的教堂,也没有查到任何的资料。美国人的出生死亡都依靠教堂的管理,有着完善的记录,不会丢失一个美国家庭的资料,哪怕他是华裔!这说明什么?一定是龙谦隐瞒了自己在美国的行踪。他并不怀疑龙谦在美国的生活过,因为一个地道的中国人,不会有龙谦将军那样的对美国政治经济科技乃至外交方面的了解,更不会有他身上难以掩饰的文明习惯,那不是一个土生土长的中国人所拥有的,这点老狄文看的很清楚。
这个谜团,老狄文给儿子讲过,但大卫却没有在意。
第六节随营军校
叶延冰没有过龙府来,却利用了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从前院的司令部给龙府打了个电话,说他今晚必须赶回军校去。雨下的大,让陈娴就不要走了,明早赶去服装厂即可。他并不知道陈超在,所以也不算失礼。
未经批准,军人是不得离开军营留宿外面的。所以,叶延冰冒着大雨过了沂河,赶回了设在山脚下的随营军校。
军校是在去年春天正式成立的。买下了沂州富户刘丰泽靠山的一座庄园改建而成。刘丰泽卷入前年春沂州道行刺龙谦、张莲芬、吴永案,被调查与失踪了的郑笃往来密切,并且替抱犊崮匪首陶三销过赃,自然成为接管沂州的蒙山军的打击对象。刘丰泽见机快,交纳了一大笔罚款后算是保住了脑袋。当然不敢拒绝蒙山军提出的购买其山庄的要求,以极低的价格将那个占地千亩的庄园交给了蒙山军。这个庄园的条件当然令龙谦满意了,一度时间龙谦曾想将军校建于抱犊崮呢,那里有房舍,也僻静,但实在离司令部太远了。
蒙山军在搞到这座僻静又宽敞的庄园后费力进行了建设,最早建设的设施就是教学楼和专家楼,都用了德国设计师以及德国的主要建材,也完全是欧洲风格。当然花了一笔冤枉钱。等水泥厂投产后,后续的建设成本就降了下来。
叶延冰的宿舍在一栋独立的院子里,这里住着军校的领导们。他们没有住后建的教官楼,而是局促在这座京城四合院风格的小院子里司徒均住西屋,他住北屋,副教育长瞿鸿翔住南屋,抄手游廊勾连起了三面的房屋,空着东面。大门开在东面,只加盖了一间门房,供卫兵使用。
叶延冰打着伞走进院落,被立在门口观雨景的瞿鸿翔瞧见,“老叶快进来喝杯茶吧。我还以为你不回来了呢。”
“哪里敢呀!我可不想犯杜三立的错误。”叶延冰笑笑。“我先回去换身衣服,都湿透了。”他收起雨伞,顺着游廊回到了自己所住的北屋。
军校成立后,龙谦将学员分了高级班和普通班。连长以上的军官轮流进军校学习。连长以下的。包括抽调的优秀士兵为普通班,学制均为半年。第一批学员毕业后,根据学习的情况。从去年秋天起,第二批招收的高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