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蒙山军(wa)-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三章唐绍仪
唐绍仪陪着周馥视察了车辆厂,四个车间一一走过,兴致勃勃的周馥问的很详细,那个四十来岁叫康利的红脸银发的大肚子美国副厂长也解释的很详细。充当翻译的是龙谦,康利先生的中文实在是说的太蹩脚了。
目前车辆厂已经可以生产轮毂,但橡胶轮胎仍需进口。康利先生在美国的企业原先就是生产四轮马车的,不过已经破产了。原因既是因为经营不善的缘故,也与汽车开始进入家庭有关系。大卫用很便宜的价格买下了康利的厂子,将设备装船漂洋过海搬到了沂州,康利也被说服带着家眷一同来到中国做第二次的创业。
对于美国人而言,生产四轮马车及更为简单的两轮轻便人力车根本不是什么难事。但中国的工业基础实在过于苍白了,从1901年秋开始建设,一直到次年初秋才推出了产品。那还是在大部分零部件依赖进口的前提下。不过这种状况改变的很快,由于沂州的配套工业基础逐渐好起来,现在零部件的自制率便达到了83%。根据康利的估计,到今年年底,除掉橡胶件、轴承等几种关键零部件,其余的依托兖州的两个厂子,已经可以完全本地化了。而车型也达到五种,四轮的三种,分别走了高中低端。两轮的两种,高低端的各一种。
“唔,退思啊,这个轴承,很难做吗?”周馥手里握着一个滚珠轴承问。
“当然,轴承某种意义上代表的一个国家的工业水平。它比橡胶轮胎可难多了。最多明年底。咱们就可以生产橡胶轮胎了。当然,原料还要进口。”龙谦回答道。
“现在每个月能做多少?”
“340辆。最多可以干到400辆。”这次是车辆厂的中方厂长周廷安回答。他是华源从上海雇来的,懂机械加工,又在洋人的厂子担任过管理职务,来厂一个月后便出任了厂长。
“那,那岂不是每个月可以挣一万四千多块银洋?”周馥惊道。
“哈哈,我的老大人。帐没有这样算的!那是销售收入,还要减去成本,税金,能挣4000大洋就不错啦!”龙谦笑道。
“那一年就是五万大洋呢!”周馥吃惊道。“陈超呀。你的华源公司几十家厂子,一家五万,加起来就是上百万呢!”
“车辆厂的情况比较好。但很多企业还在亏本呢。”陈超微笑道,“就像电厂。我看再有三年能盈利就不错啦。”陈超知道龙谦没有说实话。车辆厂每月的盈利可不止4000大洋。而且。由于供不应求,订单排到了明年秋天了。现在厂子正在努力扩大产能,当产量上升一倍时。利润将至少增加1。5倍。
“父亲,”周学熙微笑道,“龙大人预测马车和人力车市场终归有限,最为广大的是人力单车,龙大人起名叫自行车,已经推出了样品。再有三个月就可以批量生产啦。”
“自行车?”周馥疑惑道,“本官为何没有见到?”
“在这边。”周廷安做了个请的手势,“南方已经有这种极为方便的交通工具了。不过都是进口。”他带周馥回到厂部——厂里唯一的一栋二层洋楼,二楼有一间密室,摆着两辆不同式样的自行车。
“这,两个轮子的,不会摔倒吗?”
陈超做了个手势,一个工人扛起一辆自行车下了楼,当着周馥的面骑上去在楼前的空地上转了几圈。
“喔,不错不错。”周馥很是高兴。
“大人,如果每家卖出一辆,我们这辈子的生意都有了。哈哈。”周廷安笑道。
“没有那么算账的。”龙谦道,“目前普通人家的购买力还不行,不过自行车在很长时间里将是主打产品。”
“还有什么好东西没有拿出来?”周馥笑眯眯地看着龙谦。
“中兴那边有些新玩意,不知大人是否准备前往兖州一看。华源这边的想法是有很多,暂时还拿不出手。说句吹牛的话,到处是黄金,挣钱的机会多的很,但是需要时间。大人请耐心一些,再有三年,鲁南将成为山东最富裕的地区。”
“这个我相信。丁谓济急的要命,总不成山东首府,竟然落后于鲁南吧?哈哈。”周馥走了一圈,身上出了汗。天气又阴了下来,起风了,带着潮气。估计又要下雨了。今年山东的雨水很足,甚至有些过了。
“大人还是回迎宾馆歇息吧。天气不太好﹍﹍”唐绍仪终于得到了机会。
“唔,也好。退思也一同去吧。”
“这个自然。”龙谦招招手,轿子抬到了周馥跟前。
唐绍仪当然知道朝廷对自己的新任命,不过他没有跟任何人讲。看周馥今日的态度,对自己有些冷淡,是不是周馥已经听说了什么?官场就是一个筛子,走风漏气,作为洋务派的老官僚,周馥一定有自己的渠道。咱骑马护送周馥前往沂州迎宾馆的路上,唐绍仪思绪飘扬。
尽管唐绍仪幼年出洋,回国后没有像詹天佑一样醉心于铁路,甘当一名风餐露宿涉水翻山的铁路设计师,而是步入官场一路高升并且被视为维新派,但他骨子里还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文官。未满不惑便高升巡抚,无论如何都足以告慰祖宗了。所以唐绍仪在接到徐世昌的私信时第一感觉当然是兴奋了。
马上便是困惑。唐绍仪的恩主不是徐世昌而是袁世凯。如果简单推测是谁将自己扶上奉天巡抚的宝座,那无疑是袁世凯而不会是他人。但自去年始,袁世凯对自己的不满就很明显了。在争夺银元局一事上到达了高峰。已经形成并壮大的北洋团体——过去他无疑是那个团体当然的一员,其间的朋友们来信或者来沂州明着暗着对他提出了劝告或者警告。大帅派你主政沂州是什么目的应当很清楚,如今你所作所为实在是越来越不靠谱了!这种情况下,袁世凯还会推荐自己去主政奉天?
唐绍仪并没有感到自己做错什么。北洋诸公的不满来自鲁南蓬勃发展的实业,已经压住了北洋的风头。朝廷实施的新政,扣除政治上的一些举措,比如开放舆论,兴办教育,主要的核心还是办洋务以增强国力。这点谁都清楚。华源实业也罢,中兴实业也好,都符合朝廷新政的大宗旨。何况。相比北洋围绕天津的布局。鲁南的实业主要围绕着民生展开,哪一样都带来了民生方面的明显变化。
龙谦讲的那句话唐绍仪奉为圭臬:民富方能国富,国富方能兵强。舍本逐末是愚人之为。盘点下鲁南这两年来的变化,虽然财政没有得到明显的好转。但百姓们的生活确实有了天翻地覆的大变化。光是华源实业一家。所雇用的工人就超过了六千五百人。这些人中的大多数可都是从农村招来的!只要有一个人进入华源实业,马上就可以带给全家生活上的大变样!一个普通的工人,一年至少可以挣五十块银元。扣除他自身的消费,至少可以给家里寄回去三十至三十五块银元。相当于二十多两纹银!对于一家靠种地为生的农户,那是多大的一笔财富呀!
工人们自身的消费,又带动了其他产业的兴起。
随着矿山投入的增加和铁厂二期工程、电厂扩建增容工程的上马,还将有至少两千人被招入厂子,这还不包括现有企业的扩张和新企业的兴建将要展开的招人!
还不止这些!从去年冬季开始,沂州和兖州同时推出了季节性的以工代赈项目,招收那些冬季歇着无事可做的贫困农民进行一些道路、水利方面的建设,按月发放报酬,受到了农户的欢迎。比如加速进行的台枣铁路,就雇佣了至少两千“季节工”,工地管饭,每天另给十二个铜板,一个月就可以挣四五两银子,干上两个月,就可以拿回去十几个银元,给老婆娃娃们置上身新衣服,买上几斤猪肉,过一个前所未有的肥年那是足够了!
工厂需要的是大批有技术的工人,而不是光有一把子蛮力的莽汉。华源和中兴未雨绸缪,兴办了四所技术学校,沂州两所,兖州两所,对招收的工人进行文化及技术上的培训。由于技术的等级决定薪酬的水平,那些脑子笨的农民往往通不过考核,也就进不了企业。所以,各厂最先招收的都是有一定文化至少识字的青少年。鉴于识字率不足5%的现状,华源和中兴都兴办了免费的识字班,凡是愿意进入识字班扫盲的农民或城市游民都可以进来学习。但农民还是受限于经济原因,不可能进城接受扫盲教育。为此,在今年春天,华源中兴两大实业拿出总计两万七千银洋,在周边的县城开办了识字班。此举曾被去年开业的天津大公报报道,认为是功德无量的善举。
苏北乃至苏南的人口出现了向鲁南迁徙的迹象。距兖州和沂州两府新设的经济统计局的统计,近一年来,从周边迁入两州寻求职业的人口接近万人。光是沂州就有四千余人。唐绍仪对此表示怀疑,但沂州的流动人口确实增加了,新开饭馆的火爆生意就是明证。
由于工业的兴起,带动了农村收入的增加,农税及杂税的收缴也顺利了许多,陈超等人制订的乡规民约的推广,缓和了农村的矛盾。而威胜军右翼对于鲁南山区先后持续六个多月的卓有成效的剿匪和招降,基本上肃清了为祸沂蒙山区数百年之久的匪患。这才是大仁政!现在,居民出行基本上没有了被响马打劫的担心了。这也促进了人口的流动和经济的复苏。数座县城自发为蒙山军树立功德碑,将剿匪阵亡的将士名字刻录其上,永久纪念。距威胜军右翼公布的数字,剿匪战役总计歼灭招降土匪二十九股,击毙土匪231人,俘虏招降3500余人。威胜军右翼付出了牺牲79人。伤残33人的代价。那些俘虏和招降的土匪根据其罪行的不同,分别处以无罪释放,服刑及劳动改造的处理。沂州城内大规模地改造城内的道路,就大规模地使用了俘虏,根据地劳动表现给予减轻服刑期限的奖励,表现最好的一批人还被华源公司招入了旗下的企业或者被招入了军队。
沂蒙山区的匪患名闻全国,至少在山东是很著名的。这导致了商人对于经商鲁南的恐惧。以前是恶性循环,在剿匪基本结束后,鲁南的治安环境得到了大幅度的改善。城镇治安情况迅速好转。效仿袁世凯在天津组建巡警营的做法,在龙谦的提议下。兖州最先成立了专门负责治安及刑事案件侦破的警察局。成员大部分来自威胜军右翼退役的官兵,也有原官府衙役转入警察局,当然也招收了一部分良家子弟。此举带来了官府组织机构的改变,治安力量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府城内全天有警察巡逻。给居民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安全感。
兖州的成功做法得到了推广。沂州紧随其后。目前。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县城组建了警察所。不仅如此,沂州和兖州还组建了负责各企业保安的保安公司,类似于以前的镖局。保安公司成员的薪水不由官府负责。而是来自雇主支付的保安费用。
治安情况的好转,促进了商业的兴旺。当然更主要的是华源及中兴两大实业集团的兴起,以晋源票号为首的大批民间资金投入了鲁南。贾继英如今已是鲁南的闻人了,他之前的老东家——山西大德恒钱庄在鲁南设立分号后,带动了山西票号对鲁南的进入。他们都看中了华源及中兴两个实业公司的前景,渴望参股其中。据陈超给唐绍仪的数据,目前以晋源票号为首的票号以持股45%左右。
大卫。狄文出人意料的回归是鲁南实业兴起的关键因素。这位与威胜军右翼交情莫逆的美国人唐绍仪是认识的,庚子年春,唐绍仪第一次去郑家庄洽谈招安蒙山军,大卫像个跟屁虫一样跟在龙谦屁股后面。谁知道这个青年竟然在辛丑年秋天回到了鲁南,带来了大批美国资金的投入,更带来了美国的设备和技术,促成了华源及中兴公司的兴起。
如今,注册于美国纽约的华美机械公司和注册于瑞士的斑马化工均完成了对华源及中兴的投资,前者的董事长为大卫之父老狄文,后者的董事长即为大卫。狄文。前者主要投资煤矿、电力及铁路,后者主要投资化工和制药,已累计投入资金330万美元,约合白银445万两,占有了华源公司35%、中兴公司30%的股份。后续已签订协议的投入不下500万美元。
如果没有华美机械的牵线运作,正在并入美国钢铁公司的卡内基钢铁公司不会廉价出售其火力发电设备并且包建了峄县电力公司和沂州电厂。
据说朝廷有人责难鲁南卖国。证据当然是两个外国公司的进入参股。但唐绍仪不那样认为,且不说华美公司和斑马公司并未控制华源及中兴,不过是参股派驻董事而已。关键是公司的决策权根本就在龙谦、陈超、张莲芬、周学熙等人手里。斑马公司董事长大卫不过只担任了华源实业的副董事长,华美机械派来的约翰。西恩也只是担任了中兴公司的副总裁。公司掌控在国人手中,怎么能说是卖国呢?依唐绍仪看来,这样的“卖国”越多越好。如果没有美国及瑞士公司的注资,电厂、铁厂、药厂以及化工厂哪里能建起来呢?设备技术都是一张白纸啊。如今化工厂已经可以生产各种火药及梯恩梯炸药,虽然产量还很小,但意义非凡。不仅可以促进公路铁路及矿山的建设,更为要紧的是可以用于军事!火炸药是现代军工的基础,唐绍仪虽是文人,也晓得这一点。
外资公司的进入导致了大批外国人到来。沂州城内,金发碧眼的洋人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了。为此龙谦还让华源公司出资建了一座西式的专家楼和一所西餐馆,专门接待洋人。说到餐馆,沂州城内只是去年一年,便冒出了十一家大小不等的餐馆酒楼,生意兴隆,给官府大大地增加了税收。
唐绍仪知道,自己的恩主袁世凯很是忌惮龙谦。结怨来自于当初双方的兵戎相见,吃了大亏的袁世凯绝对不会忘记这个仇恨。对于鲁南的打压,根源正在于此。
但唐绍仪内心现在却站在了龙谦一方。为什么呢?唐绍仪基本找不到龙谦逾矩的地方。是的,龙谦手里有兵,但那是朝廷明令建立的新军,其编制是朝廷批准的!直到现在,龙谦手里的部队仍然是两标的编制,并未私下扩军,这个唐绍仪很清楚。龙谦的军营虽然军规森严,但并不对他保密。如果龙谦大规模扩军,是瞒不过他的。
而且,华源和中兴投资这么大,搞得如此轰轰烈烈,并没有一个厂子是生产军火的!火炸药是有了,但基本用于了峄县煤矿和沂州铁矿,再有就是台枣铁路。并未用于军事啊。现在属于军队的企业,就是一所修械厂,用于修理枪支火炮,倒是从美国买了一些机器,但那是必须的。唐绍仪认为完全应该。枪支火炮自己不能造,总不能连修也不能修吧?
至于龙谦本人,两年来,有建议,有主张,但绝没有干涉州府施政的地方。倒是因为龙谦目光的犀利,见识之超远,唐绍仪很愿意聆听龙谦的建议。比如设立经济统计局就是龙谦的主意,这个部门的作用是越来越大了,尽管对他们搞出来的数字有些不信,但唐绍仪越来越依赖统计局的统计。龙谦的主要精力还是练兵,威胜军右翼确实精强,北洋军的情况唐绍仪是知道的,当初的武卫右军调入京畿后扩编猛烈,估计在装备和训练上是比不上龙谦的一协精兵的。德国人很重视在军事上与龙谦的合作,现在在龙谦军中担任军事教官、顾问的接近百人。龙谦所部清一色地装备了德式军械,光是大炮就买了几十门,每个季度都举行例行的军事演习,也不知他从哪儿搞来那么多的钱。反正目前沂州府仍旧执行两年前的协议,并未因龙谦充实部队而增加地方的负担。
一定是华源和中兴秘密为龙谦提供了资金。可是这有什么?华源和中兴的兴起,龙谦在其中起了什么作用,唐绍仪一清二楚。
奉天是个什么情况,唐绍仪大致有数。日俄势力纠结其中,朝廷谁也惹不起,他这个巡抚当起来估计也很难。绝对不会如沂州这般过得舒心惬意。究竟该不该离开沂州去东北呢?这几天唐绍仪纠结不已。
找个机会问问龙退思吧。唐绍仪仰面往往阴得越发厉害的天空,看来今晚又要下雨了。
第四节陈超
陈娴贪看剪彩后剧团的表演,一直呆在现场,眼看大雨将至,陈娴提议到姐姐家避一避雨。若是就这样返回去,非淋个落汤鸡不可。
龙谦和陈淑的新家就安在司令部后院。坐落在沂河西岸的威胜军右翼司令部占地不算大,前院有一栋二层的洋灰大楼,驻了司令部机关主要单位,参谋处,军法监督处,情报处等。后勤处因人员多,不在此处。院里还有两排平房,驻扎着司令部警卫营的一个连。前院最显眼的就是那栋高耸的水塔,建成后让司令部各单位都破天荒地使用上的自来水。
后院很小,只有一栋二层小洋房,住着龙谦夫妇及一个仆妇。
叶延冰与陈娴关系确定后却少来龙谦家了,进入司令部大院,叶延冰去参谋处串门,陈娴独自去了后院。当她迈进楼门时,雨点已经落了下来。
“好悬!差一点就淋雨了!”陈娴对迎上来的仆妇张嫂说。
“二小姐这身衣服真漂亮,”张嫂笑着递过一双布面手工拖鞋,“夫人在楼上。我去通报一声。”
“别啦,通报啥?待会儿我上去就是。振华好吧?不行,俺得去趟厕所。”陈娴换上了拖鞋,急急去设在一楼角落里的厕所去了。
原先真看不出来,他其实是个极会享受的人﹍﹍陈娴特别喜欢姐姐布置装饰极为舒适另类的家。她知道这一切都是姐夫搞出来的。第一次用设在家中的厕所,陈娴简直抓狂——怎么能将茅房放在家中呢?臭都臭死了。谁知道竟然带有冲水的装置。一点异味都没有,简直方便到了极处!
陈娴洗了手出来,张嫂已经为她泡好了茶。儿子已经十七岁,已经在技术学校毕业进了电厂做工,张嫂看上去仍极为年轻,最多也就是三十岁的模样。一张好看的圆脸,皮肤白净的如瓷器一般,伸过来的双手白净如玉。她是寡妇,沂州有他一个表姐,听表姐说这边好讨生活。去年带着独子从苏北来沂州谋生。没想到她表姐一家出了事,已经不在沂州了。举目无亲的顿时陷入困顿。是陈超正好遇见了在街头踟蹰的母子俩,几经曲折,被推荐到了龙谦府上做了厨娘。张嫂的厨艺立即获得了龙谦的欣赏。就这样留了下来。儿子在技术学校毕业后进了电厂做工,她在龙家做厨娘,兼理家务。每月可挣十块银洋,还包吃包住。
“谢谢,我上去了。”陈娴没有接茶杯,沿着木制的楼梯腾腾上了二楼,“姐,姐,俺来了。”她一把推开了陈淑卧室的门。
“嘘﹍﹍悄点声,要将振华弄醒了﹍﹍”陈淑轻轻在盖着被单的儿子身上拍了拍。朝堂妹做了个手势,示意出去说话。
陈娴轻步走过来,松软的拖鞋走在漆成深红色的木地板上无声无息。她走进床铺,俯身查看睡着了的外甥。剃着小光头的五个月大的龙振华睡的正香,一只伸在外面的小手紧紧地攥着拳头。
“真亲,”陈娴俯身在外甥脸蛋上亲了一口。
“别弄醒他,好不容易睡着了。”陈淑拉了陈娴一把,姐妹俩出了卧室,来到对面龙谦的书房。
“咦,今日不上班吗?喔,这身衣服好漂亮,是你设计的吗?”
“当然,还行吧?”陈娴得意地扭了扭腰,“去铁厂看唱戏了,差点淋了雨。”
窗外的雨下大了,一阵风刮进来,将书案上的几张纸吹了下来。陈淑急忙起身其关上窗户。而陈娴蹲下身去捡起那几张飘落在地板上的纸张,扫了一眼,最上面的一张上写满了人名,他只看到第一行写着王明远,然后就被陈淑夺过去了,“别看他这些。便是我也不让看。算了,咱们到客房聊吧。”陈淑又将堂妹拽了出去,走过楼梯口,推开阴面的第一间屋子,这是间供亲戚休息的客房,陈娴在这里住过,那是陈淑刚生了振华时,母亲尤氏过来照顾陈淑的月子,陈娴总是有空就过来。
陈娴感觉到堂姐成亲后,特别是有了儿子后性格变了很多。不过她并未为刚才的事不快。姐夫的书房是不准他人进入的,只有最亲近的部下才会被邀请进书房密谈。
“最近没见叶延冰?”
“今儿就是和他一起去的。他去前面了,没过来。”
“哦,婶儿跟我商议,准备八月十五前后给你办喜事呢。没跟你说?”
“没﹍﹍”
“要我给你什么礼物?”陈淑笑眯眯地看着堂妹。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陈淑的口音有了些微的变化,比如不称“俺”而称“我“了。
“嘿,要什么礼物嘛,又不是外人﹍﹍”
“我知道你喜欢那种坐便,他已经从美国买了,大概很快就可以运到了﹍﹍一整套,包括厨房的东西。美国人就是灵巧,连张嫂都赞叹不已呢。你呀,以后得学会做饭烧菜﹍﹍”
“嘿嘿,连姐夫都亲自下厨呢,何况是他?我不学﹍﹍”
“那是他图个休息。叶延冰也没有工夫吧?算了,不管你了。你姐夫今日去了铁厂吗?”
“没,真没见着姐夫。倒是周抚台来了,爹爹陪着﹍﹍”
“看样子他不会回来了。”陈淑望了眼窗外的大雨,“周馥肯定住下了。也算不易,忙乎了近两年,总算成了﹍﹍要不是那小东西离不开,我也想去看看出铁的盛况呢。”
“姐,有个事想跟你说一声﹍﹍”陈娴吞吞吐吐道。
“是叶延冰想回部队吧?我知道,你姐夫也知道。小娴,这种事你不要管,明白吗?以后也不要管。不过你想啊,他娶了你就是一家人了。你姐夫心里没数?何况,我都知道他很看重军校,去军校比下部队都多,又不是不重用他!让他好好跟人家司徒学学!”
挨了训的陈娴吐了吐舌头。
“小志好吧?好久没见他了。是不是又长高了?”陈淑换了话题。
“好﹍﹍我也不常见他﹍﹍”
传来孩子的哭声。陈淑站起来,“又醒了。晚上想吃啥,去跟张嫂说一声。咦,叔你啥时候来的?这个张嫂,也不告俺一声!”抬眼看见陈超,陈淑惊喜道,“没淋雨吧?这雨可下的真大﹍﹍”
“没。孩子醒了。你不管孩子算什么事?”陈超瞪了陈淑一眼,抢先抱起了外孙。
“跟小娴说会儿话﹍﹍我来吧。”
“小娴在吗?啥时候来的?”陈超怜爱地抱着孩子在地上转圈,振华认生,哭声更大了。
“我来。大概饿了﹍﹍”背过身去。陈淑解开衣襟喂奶。
陈超咳嗽一声。出了侄女卧室的门,劈面看见陈娴的衣服,立即沉下了脸。“你都穿些什么!马上就要出嫁的人了,还这么不懂事!也不怕人笑话!”
“这有啥呀﹍﹍人家都说好呢﹍﹍”陈娴慌忙逃下了楼。
陈超望着女儿的背影,张了张嘴却没说出什么,转身推开龙谦的书房,走了进去。
他虽是龙谦事实上的岳父,但还是在龙谦与陈淑搬出陈府后第一次走进龙谦的书房。每日里忙于华源实业的事务,极少到龙谦与侄女的新家,即使来一趟,也不过是看看小外甥,说上几句话便匆匆而去。
陈超打量着这间屋子。西墙上挂着几张地图,有印刷的,也有手绘的,大卫给他搞来的世界地图,中国全图,山东省全图以及鲁南全图。山东及鲁南的是参谋处绘制的,挂在靠窗子那边。
西墙底摆了一对单人沙发,这也是木器厂的产品。上面套着浅黄色的罩子,这是小娴的手艺,原来没有发现,后来才知道小娴在这方面很有天赋,几乎是无师自通。
一张漆成枣红色的书桌摆在沙发斜对面对面,背靠着着窗户。桌子上安了一部黑色的电话机和一盏西洋式样的台灯。这都曾令他新奇不已。电灯也就罢了,如今自己家里也装上了电灯。但这套买自美国的电话机系统的安装试用让他大吃一惊。原来龙谦描述的那些新奇玩意儿还真是有啊。隔着老远,俩人竟然能像面对面一样交谈﹍﹍不过这套系统还只用于他的沂州驻军,沟通了司令部、后勤处、直属队、军校及第一标各营,兖州还没有连接,而且容量小,怕是顾不到华源公司和沂州官府,据龙谦说,最晚明春,鲁南各主要单位将全部安装电话,到时候自己家里肯定有了﹍﹍
书桌上还摆着笔架,式样古朴,五支毛笔挂在笔架上。
书桌的上方,是龙谦手书的林则徐自勉:有容乃大,无欲则刚。这小子的字是进步了,学的柳体有模有样了。不过笔力还是不行……
书桌对面靠东墙摆了一排书柜,一看就是木器厂的产品,不是那种老式的抽匣式的书柜,而是由开放式的一个个小格子组成。书籍摆在里面倒也一目了然。陈超凑过去看,大部分是线装的古籍,《史记》、《汉书》、《三国志》、《后汉书》、《晋书》、《新唐书》、《明史》以及《资治通鉴》等正史,还有不知从哪儿收罗来的地方志,这些书他差不多都是到沂州后收罗来的,当时自己还给他开列过一个史书类的书单。估计他没有认真读过,一来没时间,二来他好像更喜欢方志、笔记类的古籍,这个他是知道的。但最近他显然收罗了不少的洋文书,陈超就不认识了。一个柜子里摆满了报纸,分类摆的整整齐齐,引起了陈超的兴趣。
陈超没有去看龙谦书桌上的东西。他去书柜里拿出几张不同的报纸,坐在沙发上开始阅读,很快就被吸引住了。
一份不知出版于何地的名为《开智录》的油印小报,竟然直接将满族定义为蛮族,定义为贼:满洲贼之盗我中华也,二百八十年于兹也。当明君失德、烈皇继统、盗贼繁兴、凶灾迭见之时,满贼乘机而入。垄断独登,视吾神明汉种,曾胡虏奴隶之不若。考其种类,乃居我国之东北,种原鞑子,国号满洲,地极苦寒,不利五谷,无以活命,则同猎野兽。取其皮而衣之。取其肉而食之,无狡猾,无礼仪,如生理家所谓原人之起居食息。舍衣食男女之外无思想者是也。其野蛮不仅惟此。无御风雨之宫室。如上古之穴居之野处;无通书札之文字,如老死不相往来;聚则如蚁如蜂,争衣夺食。散则鸟飞兽走,人各东西。将蓬蓬之头发,永不整理,惟四周剔去小许,使青丝一束,臭压其头,重拖其脑,分三股成一束,牵一发而痛全身。
如此“恶毒”地攻击国族的文字也能堂而皇之地出版?陈超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份油印的小报看了好几遍,最终还是按捺下将其当场烧掉的**。
拿起另外一张报纸,“新学”一词的铺天盖地,究竟什么是新学,陈超一头雾水,不知所以。一个叫冯自由的人一直鼓吹国民。什么是国民?陈超饶有兴趣地看下去,“人比畜牲高一层,人民比人又高一层,直到人民再进国民,那真是太上老君,没有再高的了。”陈超感到好笑,如何成为国民,人家也有说道。
一、要取得自由的权力,凡事交税的人,都应该享受思想、言论出版的自由。
二、要废除以前的法律,制定出国家的新法律;
三、要这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