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太平王-第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旦消息泄露,傻子都能明白自己的意图。所以,司马颙不是事先没做好准备,而是不能做准备,就这些少量的工程机械还是专区存放,严密看管,不让闲杂人等接近,生怕泄密。这一刻,司马颙暗自庆幸,之前的准备工作没有白做。

    城内的形势千钧一发,危急万分。古代城墙的防守是按照地段来进行划分的,每一段都有指定的兵力和军官负责,丢失了那一段,自然就有人来承担责任。城门领的手下只有这么几百号人,被这种一边倒的屠杀一轮之后,已经所剩无几了,但周围的军兵看着这种明明是送死的打法,而且对方冲在最前面的竟然是太子,这个肉盾牌实在是威力无穷,所向披靡。因此,都犹豫踟蹰着不知道该不该冲上去帮忙,只能瞪着血红的眼睛,看着自己的袍泽就这样一个个倒了下去,牙根都快要咬碎了。

    “不好了,敌人掉头回来了,即将开始攻城了,大家各就各位。。。。。。。。”命令传递之声此起彼伏,看着对面狂奔而来的敌军,听着惊天动地的军鼓,刚刚还松了一口气的守城兵丁立刻又绷紧了神经,投入了防守准备之中。

    城墙上的局势一紧张,城内的那一群人更是无比兴奋,“杀光他们,打开城门,赶快,赶快。”一阵阵兴奋的呼喊之声,这些人更加肆无忌惮的枪挑刀砍。当城门领最后一个举着盾牌挡在城门洞前的时候,这些人毫不犹豫的用长枪将他扎成了刺猬,城门领几乎成了一个血人,仍然双手紧紧抓住刺进自己身体的枪杆,狠狠的盯着执枪的敌人,屹立不倒,但显然已经是气绝身亡了。

    当司马颙看到终于洞开的城门,扬天狂笑:“天助我也,天助我也,太子果然诚不欺我,这下咱们有救了,杀进洛阳城,包围皇宫,大事济矣,传令全军,快速进程,按照预定计划,各营准时就位。。。。。。。。”渊源不绝的军队成了一字长蛇阵的阵型,五人一列,向城内进发,蜿蜒的队伍排了足足有数里地那么长,前后都望不到尽头,足足半个时辰,部队入城还只是过半。按照事先做好的预案,入城之后的军队是要按照各自的编制先集中进行整队,然后再由各自的将领带领,到达皇城之外各自的防区就位,等到兵力集结完毕,再统一发起攻击。

    军队入城之初,整队,开拔,腾出场地还比较顺利,但越到后来越慢,司马颙立在城门口,皱着眉头问道:“不是太子带队吗?怎么入城的速度还这么慢?”

    “报。。。。。。。。。。”传令兵满头大汗的从入城的人流之中挤了出来:“启禀王爷,太子求救,文鸯在皇宫之外亲自镇守,行军受阻。”

    司马颙哼了一声:“意料之中的事,论阴谋诡计太子行,可要说带兵打仗,他当然不是文鸯的对手。可咱们兵力占据绝对优势,又有太子领头,文鸯敢动手吗?”

    “启禀王爷,太子这个挡箭牌已经不灵了,万岁下了圣旨,晓喻全军,太子为叛军,废除太子位,如太子敢踏入皇城一步,就格杀勿论。现在文鸯就守在皇城的城墙之上,弓弩正对着太子,还说太子只要敢上前一步,就立刻杀了他。”传令兵继续报告。

    “看来前方还需要你亲自去指挥啊,太子只怕镇不住局势,这里就交给小弟我了,哥哥你还是速速进城吧。”说话的正是吴王司马晏。

    司马颙沉吟片刻,看了看队伍的尾巴,一直延伸到黑夜的尽头:“那好,我这就进城与太子汇合,这里就交给你来指挥,一定要让他们加快速度。。。。。。。。。。。”

    说完,司马颙在亲军的簇拥之下,进了皇城,队伍行进之中的洛阳城此刻还是深夜时分,万籁俱寂,但有一队人马特别醒目,亲军高举着松明火把,烈烈的王旗足足有几十面之多,金盔金甲的司马颙看起来特别醒目和威武。看着脚下延伸出去的洛阳城的街道,司马颙兴奋得几乎要喊出声音来了,到目前为止,虽然城门争夺出了点小插曲,但最终自己这一边夺下了城门,剩下来的过程出奇的顺利,均按照事先预设的计划顺利进行着,眼看着胜利依然在望了。就在此时,城墙和城内突然有十几个地方响起了巨大的爆炸声,随即烟柱冲天,天空中绽放着十几朵五彩缤纷的烟花,端的是绚丽无匹,耀眼夺目,将所有人的目光都吸引了过去。要知道在晋代,还没有发明出来烟花弹,烟花的发明和走入寻常百姓家还是起于宋元时期。之前百姓们年节喜庆之时都是将硝石火药塞到竹节竹管当中,扔到火堆里面燃烧,然后再听竹节爆裂的声音,所以,在场的人全部被这个烟花燃放的场景给震撼住了,不知道这是个什么东西,又震撼于场景的壮观,像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司马颙的部队都停了下来,仰望天空。

    “禀报王爷,大事不好,吴王求救,城外军队背后出现大量敌军,突然发起猛攻,到底是进城还是出城,请王爷速速定夺,否则,有可能被拦腰斩断了。。。。。。。。”气喘吁吁的传令兵大声禀报道。

    “吴王的斥候是干什么吃的,敌军来犯,为什么实现没有侦查到?”司马颙又惊又怒。

    “禀报王爷,是您下令全军不许举火,深夜之中如果不举火,斥候根本就没办法去侦查。“传令兵老老实实回答道。

    司马颙这才想起,自己果然下过这样的命令,不过当时是为了隐藏自己的行踪,以便接近城门发起突然袭击,也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身后会出现敌军,要知道所有的消息都显示,最近的部队离洛阳也有一日夜的路程,等到他们赶到,洛阳城中早就又是一番光景了,所以,他根本没有去提防后方、

 第一九四章 连环之计

    真定县候司马讼从拥挤的人流中被护卫簇拥着,好不容易才挤了过来:“父王,您要速速定夺啊,敌人来势凶猛,而且都是精锐的战兵,装备非常厉害,足足有几万人之多,用重甲骑兵打头冲锋,重装步兵殿后,势不可挡,再延迟片刻,吴王就要全军崩溃了。”

    看着满头大汗的儿子,司马颙更加气急败坏:“哪来的重装骑兵和步兵?莫不是吴王畏战,谎报军情?”

    重装甲骑兵唯一的也是最厉害的用途就是冲毁敌人阵形,相当于现代战争中坦克的功能。在古代冷兵器时代,稳固的阵形是确保胜利的基础,高昂的士气是取胜的关键,一旦阵型被冲破,敌人的心里平衡就会彻底崩溃掉,这就是为什么兵败如山倒的原因,战至一兵一卒多见于豪言壮语,如果一只部队在冷兵器时代靠阵型进行交锋的时候,战损超过三成,就会形成溃退,一传十,十传百,必然带来全军的大溃败,而冲击敌军阵型最有效的利器莫过于重装骑兵了,但在古代,重装骑兵不是谁都能养得起的。

    首先是装备的造价高昂,一个重装骑兵的耗费的钱财就相当于一队步兵。其次,重装骑兵只能用于冲锋,一旦陷于胶着,近身格斗则是他们的软肋。一个骑兵从头到脚,连马身子都是被厚厚的装甲护住,骑兵在马上自如的行动都很困难,只能手执长矛,依靠集团冲锋的威势,一鼓作气压迫和冲击敌军阵型,如果掉下马,骑兵自己连站立起来都成问题,所以,每个重装骑兵同时要配备两马和数名辅兵来帮助他穿甲和卸甲,一只上千人的重装部队的辅兵往往多达四五千人,比骑兵本身的人都要多几倍,十分消耗兵力。最后,重装骑兵根本不能远程作战,机动能力也有限,往往需要其他多兵种协同作战,才能保证安全。这些因素都导致了历朝历代能配得起重甲骑兵的并不多见,而在晋代,晋武帝司马炎在鼎盛时期也不过装备过五百人的重甲骑兵部队,自武帝以后,国力渐衰,早就养不起这样的人肉坦克了,所以,一听说有重甲骑兵来袭,司马颙第一反应就是吴王怯战,在欺骗自己。

    “父王,孩儿是亲眼所见啊,那些重甲骑兵足足有上千人之多,全是穿的黑黑的装甲,手里拿的全是锋利无比的长矛,弓箭根本伤不了他们,只是一个冲锋,后军的防守阵型就被冲垮了,队伍全部被压缩到城门前了,现在都在拼命的往城内挤,吴王自己的亲军也被溃兵冲乱了阵型了,现在正在苦苦支撑,父王要速速定夺啊。”司马讼一叠声的对父亲解释和催促着。

    司马颙看了一眼入城的部队,前面一眼望不到头,几乎陷于停滞的状态,显然是因为前方遇到了文鸯的顽强抵抗,军队前行的速度受阻了。而这西南门不同于正门,地形并不开阔,均是一些狭窄的小路,弯弯曲曲的延伸出去,又是夜半十分,视线不好,部队行进速度慢,又不能展开,所以堵成了一锅粥一般。而后续的部队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根本就进不来,本来还井井有序的行进部队在这一刻开始呈现了乱象。

    司马颙暗自心惊,心中痛骂这刘伶,也在痛骂着太子和自己。痛骂刘伶是因为刘伶让自己跳进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先是让自己在夜半进兵,为了隐蔽行踪,自然无法举火和派出斥候,这就让背后伏击自己的敌军能悄无声息的接近自己的后军,尽管他现在还不知道伏击自己的敌军是从何而来,又是那一路部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敌军进攻的时机显然是经过精心策划和有预谋的,而且城中燃放烟花的那些人显然就是内应,自己刚刚进城,队伍通过了一半,敌军发动了突然的袭击,打得自己进退两难。继而刘伶让自己选择西南门进城,显然不是无心之举。这西南门的地形根本无法展开兵力,除了摆成一字长蛇阵,别无他法。

    而自己骂太子是因为不该听信他的鼓动,上了这艘贼船,造反可不是好玩的,不成功那就得全家死光光,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退路了,要么帮助太子成为皇帝,要么就被砍头。

    而司马颙此时最痛恨的其实是自己,军国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自己还是太轻敌,也太大意了,根本没有深入的去分析对手,揣摩透每一个步骤和环节,就贸贸然兴兵起事,结果落入了敌人的全套,他甚至怀疑,那些城外发起强攻的部队就是杨柯亲自统帅的,也只有他,才有能力调集这么多军队对自己发起突袭。越思越想,司马颙越觉得寒毛直树,他惊疑不定的看着自己的手下,此时退出城外,暴露在高墙之下,仓促间根本不可能从容布阵,而城外敌军的兵力、态势都不明朗的情况下,自己的部队就这样无遮无拦的冲到他们面前,不就相当于送死吗?为今之计,唯一一条道走到黑了,那就是加速通过,能进来多少就进来多少,实在进不来的,就得要做好强行关闭城门的准备了,自己还得要两边据敌,一方面要防备城外的敌军攻城,另一方面要赶紧打破文鸯的防守,杀进皇宫,协助太子夺取皇权,控制皇帝。只要到那个时候,挟天子以令诸侯,何况自己手中还有个如假包换的太子,就有了翻盘的机会了。

    一想到这里,司马颙冰凉的心稍稍定了下来:“讼儿,你不要出城了,赶紧带着人到前面去,协助前军将军指挥,务必要加快前面行军的速度,攻进皇宫。成败就在此一举了。”

    看着儿子在拥挤的人流中往前穿行的样子,司马颙长长的叹了口气,他转过头来,看着城门口还在涌进来的士兵,正要大声指挥他们列好对,不要拥挤的时候,一叠声的巨响过后,司马颙看到西南门城墙下的爆炸声和火光瞬间就映红了天际,本就纷乱的队伍完全陷入了一片火海之中。这一刻,司马颙终于明白了,刘伶还准备了一个杀手锏…火攻。实现准备好的引火之物在这一刻燃气了冲天烈焰,一口血喷出了老远,司马颙用尽全身力气大叫一声,从马上栽了下去。

 第一九五章 害民之策

    洛阳城外,厮杀震天,前军鼓声隆隆,披坚执锐,所向无敌。中军岿然不动,沉默如山,帅旗之下,杨柯用一如既往的平静的眼神看着城内冲天的大火,唐仲、唐彬、马隆等人也静静的站在他的身边,这一次,东海郡的精兵尽起,加上文鸯和马隆统帅的京畿禁军,总数足足有五、六万人之多,事先早已秘密的埋伏在了藩王军队的背后,只是远远的停留在斥候侦查的范围之内,待到藩王起兵之前的入夜十分,大军已经悄悄的拔营起寨,迫近了敌军,在对手顺利进了洛阳城而得意忘形的时候,城中的内应放起了信号,杨柯下令大军发动了进攻,给予了敌军致命一击。

    这烟花弹正是杨柯的杰作,包括自己在东海郡招募的一千铁甲骑兵和两千重装步兵,都是杨柯重金打造的,别看藩王军队有十多万之众,杨柯只有五六万人,但这可是精锐中的精锐,装备最好,训练最强,军纪最严,比藩王东拼西凑出来的各地联军,根本就不在一个战斗力等级。

    看着烧的越来越大的火焰,和城内鬼哭狼嚎的惨叫声,唐彬脸色有点不忍:“侯爷,这条计策付出的代价也太大了吧,这场火不知道要烧死多少人,焚毁多少民居,伤及多少无辜啊。”

    唐仲叹了口气:“你可记得当年贾南风权势熏天之时,侯爷可以轻轻松松的取胜,而捉拿贾南风之后,满朝文武和藩王无一人站在她那一边吗?”

    糖彬摇摇头:“我只知道带兵打仗,这些朝局上弯弯绕的权谋之术,我不懂。”

    唐仲淡淡的笑道:“那是因为贾南风向太子下手,所以才人心尽失啊。太子是什么,国之储君,岂可无罪而诛,贾南风动了贪念,想搞家天下,结果就被一叶障目了,强行编造谋反的假证据,还派刺客去刺杀太子,即便她苦心经营,网罗党羽,把持朝政这么久,触及到了太子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所有人就都开始做了壁上观,侯爷当时把握这个机会反戈一击,其实是妙到毫巅的。所以,贾南风是自作孽。有了这个前车之鉴,你现在明白刘伶和文鸯为什么如此布置了吧?”

    唐彬苦笑着点点头:“太子在众目睽睽之下做藩王的内应,打开城门,还带兵攻打皇宫,这下铁证如山,此时动太子,就真正的师出有名了。刘大人和文候真是老谋深算啊,可我还是觉得这个损失太大了。”

    自始至终,杨柯一直都没有加入讨论,此刻,他终于缓缓的开了口:“刘伶这一次是将了我们一军啊,我们全都被他拖上了这架战车,事已至此,赢得这场胜利才是至关重要的,剩下的事情,事后再去评价得失吧。对手已经开始四散奔逃了,传令吧,前军抓住机会,令步兵入城,中军移营,一起杀进洛阳城去。”

    随着杨柯的一声令下,部队以排山倒海之势,一鼓作气杀入了洛阳城内。城内的大火此时已经开始由盛转衰,当这股精锐的力量冲杀到皇宫门前的时候,太子和藩王所带领的军队已经无可避免的被压缩在了一片狭小的范围之内。前面是戒备森严而又巍峨的高墙,后面则是盾牌如山,弓箭如林的杨柯的军队。司马颙从昏迷的状态中被太子拼命的摇醒,看了看四周围绕在自己身边的残兵败将,再看看武装到牙齿的敌军,再次喷出了一口老血:“太子,你是国之储君,他们不敢把你怎么样,赶快进宫,求求万岁吧,放咱么一条生路,兴许还有救。。。。。。。”

    太子的回答却彻底让他陷入了无边的绝望中:“你是急糊涂了吧,你以为,此时此刻,我这个太子还能见到万岁吗?”

    太子的话音未落,箭如雨下,宫墙之上,防守皇宫的卫队在文鸯的号令之下,毫不留情的将所有的弓矢全部都派上了用场,将宫墙之下所有的人都射成了刺猬一般,不管你是普通士卒,还是王公贵族,几乎是无一幸免。杨柯就这样静静的看着包围圈中成批成批倒下的人,一言不发。唐仲淡淡的叹了口气:“侯爷,你别怪刘伶和文候,他们也是为了侯爷你啊。。。。。。”

    杨柯的脑海中突然电光火石般闪现出了宋太祖赵匡胤的陈桥兵变,他少有的冷笑了一声:“老夫子,此战大获全胜,你说我是应该重赏刘伶,还是应该问罪于他呢?”

    唐仲沉吟良久,一字一顿的说道:“侯爷,今时今日,早就由不得你了,你的背后寄托着多少人的身家性命,又有多少人要将侯爷你作为进身之阶,说句狂悖的话,侯爷是因人成事,何尝又不是因事成人啊。刘伶此战立下了不世之功,侯爷除了厚赏他,还有别的路可走吗?”

    杨柯的心中翻江倒海,目前局势发展到此,自己其实只是一个被迫的参与者而已,而刘伶才是幕后最大的操纵者。关键他高明的地方在于,杨柯没得选择,除了按照刘伶所完成的布局,一步步走好每一步棋之外,连抗拒或者说是弃子的可能性都没有了。因为如果中途而废,杨柯就将死无葬身之地。没有人会相信,在这一次的大动荡和大风波之中,杨柯不是主谋,或者说,即便知道杨柯不是主谋,只是被刘伶牵着鼻子走,又能如何。毕竟这么大的动荡和风波,总得有人来平息汹汹民意吧?也总得有人背这个最大的黑锅吧?

    “侯爷快看,太子爷也中箭了,要不要救他?”唐彬视力极好,一眼就看到倒在了血泊中的太子,故而急急地追问杨柯。毕竟杨柯才是现场的总指挥,军队当然应该遵循他的命令。

    “不必了,传令下去,让文候打开宫门,咱们进皇城,传我的命令,有害民者要依纪严审,不得有误。”

 第一九六章 孤家寡人

    “我刘伶起于微末,不是不想追求功名利禄,实在是投效无门。氏族门阀把持朝政,有才又能如何?一样被弃之如敝履。可侯爷你的知遇之恩,才让刘伶看到了希望,不止是我,侯爷可以看看,您的追随者和部下,要么是降将,要么是草莽,要么是寒门士子,这一次为什么提着脑袋也要斗垮氏族和藩王,还有那个一直隐藏在幕后的太子,不就是因为没有退路吗?侯爷您可以退隐林泉,逍遥遁世,可我们不行,大家伙跟随者侯爷您一路披荆斩棘走到了今天,就再也回不去了,要么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要么死无葬身之地。说句大不敬的话,侯爷您就算真的厌倦了朝堂之争,无心问鼎朝局,一旦太子得势,就能放过您吗?不止是您,只怕您的全族老幼,包括太后,都会沦为鱼肉,任人宰割。侯爷应该还记得当年的贾南风是如何对待太后的,没有侯爷相救,太后早就活活饿死在金镛城中了,殷鉴不远,侯爷做不了这个决定,就只有我们来替侯爷拿这个主意。事已至此,刘伶甘受侯爷责罚,绝无怨言。”刘伶跪在堂前,毫无惧色,神情坦然,目光炯炯的看着杨柯。

    杨柯面无表情的看着刘伶,语气少有的冰冷:“所以你就联合了文鸯、裴瓒,还有军中的将领,设下这么个局,还骗茂先公做了这个诱饵,引出了藩王和太子?你想过没有,如果万一我不答应,你们怎么办?”

    刘伶深深的吸了口气:“就算侯爷不答应,马隆将军也会独自带着京畿禁军围攻藩王,倒是就算绑,也要绑着您出山。”

    “都有谁事先和你共谋此事?”杨柯的问题直指要害。

    刘伶也不回避,干脆利落的说道:“所有人,包括唐老夫子,唯一被蒙在鼓里的,只有您和茂先公,当然还有太后。”

    杨柯缓缓的站起身来,走到了刘伶身边,伸出手将刘伶搀扶了起来:“事到如今,太子死于乱军之中,藩王起兵造反被杀也是罪有应得,二王的被害也可以推到他们头上,反正死无对证。但朝廷当中总得有一个人出来,也要领受罪责吧?毕竟闯了这么大的祸,半个洛阳城都毁于大火,百姓死伤无数,又搭上了一个储君,几个王爷,不可能不给天下人一个交代,你觉得谁做这个人最合适?”

    刘伶沉吟半晌,叹了口气:“除了张华张茂先,再没有人能担得了这个责任了。侯爷不要怪我们,当时只有茂先公才能说动太后举办这个祭祀大典,也只有用茂先公做饵才能让藩王相信我是真心投靠太子党。”

    “临来之前,夫人恳求我一定要保全我的岳父,一边是你们这些心腹股肱,一边是我夫人,伯伦兄,有什么两全之策可以教我?”杨柯淡淡的说道,眼神开始变得飘忽不定。

    刘伶这一次的沉默更长更久,堂中两人都不开口,气氛仿佛凝固了一般,直到午门鼓楼上的鼓声响起,两人不约而同看了看即将放亮的天空,大乱之后的第一场朝会即将开始了,杨柯也要在这一次朝会上重新出现,而且是作为平定叛乱的第一功臣,勤王的英雄去掌握曾经放弃的权利,甚至这一次拿回来的权利会更加超过从前。

    刘伶仿佛下定了莫大的决心,压低声音道:“侯爷,如果茂先公不顶这个罪责,又有什么理由让太后退居幕后,交出大权?如果茂先公和太后不承担这个责任,就得继续留在朝堂,他们总有一天,会成为侯爷最大的敌人。。。。。。。。。”

    杨柯看着刘伶,淡淡的笑了笑:“伯伦兄算无遗策,高明之至啊,只怕今天朝堂之上,会有很多大臣们已经写好了奏章,要重新定一定朝中的格局了吧?”

    刘伶退后一步,恭恭敬敬的行了一个大礼:“下官先为侯爷贺,今日早朝,很多人会劝进,公推侯爷封王,总领军国大政。。。。。。。”

    杨柯长长的叹了口气:“留下茂先公一条命吧,你和那些臣子们通通气,让我对夫人也好有个交代。”

    “是,谨遵侯爷之命。”刘伶应诺一声,缓缓的退出了大堂,转头大踏步而去。

    杨柯一个人静静的立在堂中,看着空中快要落尽的月亮,清辉泄地,悄然无声,刚才的杀伐血腥仿佛被隔绝在这个方寸之地以外,就像从未发生过一般。一个身影悄悄的走了过来,为杨柯披上了外衣:“公子,夜深露重,您别站久了,当心着凉。”

    杨柯头也没回,好像喃喃自语似得:“串儿啊,功名利禄,人心所向,为了这些身外之物,什么险都有人敢冒,只是以后,我还能相信他们吗?”

    串儿摇摇头:“公子,串儿不懂这些人心险恶,串儿只知道,公子是他们的希望,您的位置坐得越高,他们得到的才能越多,地位才能越巩固。所以他们才联合在一起,逼着公子就范。”

    杨柯点点头:“谁说你不懂了,我家的串儿见识高着呢,一句话就道破了天机,他们今天为了利益可以胁迫我,明天为了利益难道就不能牺牲我吗?”

    “公子说的是啊,所以公子也要防着这些人了,您的心太善了,踏上了这条路,就不能再对什么人都推心置腹了。”

    “是啊。。。。”杨柯深深的叹了口气:“回不去了,再也回不去了,以后我们再也不能像从前那样以心换心了,以后,我也会更加孤独了。。。。。。。。。。”

    两人都陷入了沉默,杨柯心中很清醒的意识到一个问题,从这一刻开始,再不能单单靠兄弟交心了、生死与共来驱使和驾驭手下了,自己只能走上帝王心术、孤家寡人这条不归路了。

    是年,杨柯开始彻底走上了权臣的道路,也彻底断掉了自己所有的退路和归隐的念想,看着院中沉沉的夜色,杨柯深吸了一口气:“串儿,给我准备官服吧,我该上朝去了。。。。。”

 第一九七章 暗度陈仓

    散朝之后的杨柯并没有志得意满的心情,相反有的是沉甸甸的别扭。群臣劝进给予他的官职是

    晋朝是中国封建制度完善巩固时期,对后世的封爵制度有深远影响,实际是封建五等爵的建立时期。同时晋朝还是中国封建宗王制度建立、完善时期。正是在晋朝,中国封建王爵开始有了亲王、郡王分封的区别,晋朝的亲王封爵不多,地位也最显贵,早期晋武帝仅封了杨皇后的亲生儿子司马柬为秦王、司马玮为楚王、皇叔祖司马伦为赵王等,也都是由郡王逐步升任亲王。其他儿子和宗室都是封郡王,亲王的地位虽然高于郡王,但仅体现在封邑上,如亲王封邑最高的秦王封邑八万户,郡王最高的安平王四万户。到中原战乱时,因为鲜卑拓跋部援助有功,加封猗卢为代王,这是第一位非宗室的亲王,他的封邑就比原来亲王五万户以上要宽松,扩大到食二郡,后以代北五县为代王国,由于他是少数民族将领,对他在晋朝的作用史书记载也不多,但像拓跋仪说的,代王封爵直到什翼犍时期,一直是鲜卑拓跋部世袭爵位,奉晋朝为正朔,与另一晋朝亲王燕王结为兄弟。晋朝的亲王燕王慕容廆,他也是少数民族将领,他早期是昌黎、辽东二国公,是领两郡的国公,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公,但比后来唐朝国公都是亲王衔国公低,慕容廆领两郡,忠于中央,到儿孙辈时对封爵仅是国公、郡公不满,跑官要官上表请封王,晋朝中央政府就封他为燕王,晋爵亲王,在建康的中央政府只能通过当地忠于晋朝的民心、士心控制燕国,通过海运提供上亿军械物资,没能直接派驻军队和官员,这也是其半独立状态后来控制河北势力强大后,脱离中央独立称帝的原因。

    晋朝的爵位有时不代表受封人的实际权力,往往是豪门势力强弱的标志,很多有实权的官员、执政官甚至没有爵位,例如乐广、刘毅等,有的三公爵位也不高,魏舒是司徒,胡奋是尚书仆射都是子爵,贺循、索靖都是司空,但爵位都不高,庾纯是中书令、向雄是侍中也仅是关内侯,与近代西方伯爵、子爵当首相性质相仿。封建社会在晋朝开始将封户转虚封,是继曹魏将爵位转名号虚封后的发展,但是依然保留授户。

    晋朝的爵位虽然是开创了封建社会的先河,丰富了封建制度的内容,使封建制度更加系统化、完整化,但是基本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基础的封建制度本质,只是提高了中小地主阶级在封建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为封建社会发展到顶峰打下基础。

    而在杨柯的封爵和官制上要劝进的大臣们是煞费了一番苦心的。第一是要能合乎礼法,不能太过标新立异。第二是要能让爵位与权力实至名归,不能虚封,也不能爵高权轻。就好比后世的行政级别与行政职务职务要对等一样。给你个国级的行政级别,但在中顾委担任顾问,就没有任何实际意义了,充其量你能享受独栋别墅和专职司机、警卫员、保姆待遇,但没有实权是一个道理。所以,在以刘伶为首的这一帮文人的撺掇下,苦思良久、引经据典、思前想后,他们的奏疏上给杨柯安了一个“豫王”的称号,同时兼领太尉与丞相职,兼领洛阳牧,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河南王、军委主席兼国务院总理兼北京市市长。真正的党政军大权一把抓。而且在晋代,豫就是京城洛阳的所在地,名为豫王,实际是首都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