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太平王-第3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第五十九章 诛心之言

    在座的均是聪明人,听杨柯这么一分析,都感觉到了事态的严重性,最要命的是,没有士族的把柄,他们也不能公开打击一大片,但敌暗我明,此时隐隐处在被动防御的态势中,竟然是从来没有过的情况,而科举大考已经迫在眉睫,连对手出招的时机和方式都搞不清楚,除了默默等待别人亮底牌,似乎就没有其他办法来应对了。. ⒉3TT.而第一次的科举考试又不容许有任何闪失,一旦出了纰漏,必然是举国大哗,成为千夫所指,朝廷失去颜面事小,科举之策让举国读书人群起而攻之才是事大。

    张蕊还是第一次看到杨柯的神情如此凝重,不禁暗暗为他捏了一把汗,同时自己也是科举规制的编纂者,却未曾考虑过会面对这种情况,不禁有些自责。她倒了一杯水,递给了杨柯,眼含歉疚的看了他一眼。

    杨柯似乎看出了张蕊的歉意,对着她微微一笑:“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大家也不用担忧。于今之计有二,子平兄务必要查清这家书店老板与士族之间的关联。刘伶兄襄助科考,务必要盯紧谢衡,确保科考平安顺利结束,如果没有节外生枝,士族有再多预谋,也找不到兴风作浪的机会,自然是镜花水月一场空。”

    众人细想了一下,为今之计,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才切实可行。

    一群人散去,杨柯在回府的路上,依然心事重重,串儿将手中已经捂好的铜暖炉递给了杨柯:“公子,是不是遇到什么烦难的事了?”

    杨柯随着马车的颠簸,摇晃着身躯:“串儿,如果有一群人,憋着坏在暗处盯着你,你又不知道他们要干什么坏事,在什么时候干坏事,你该怎么办?”

    “先下手为强。”串儿脱口而出。

    杨柯摇摇头:“不行啊,朝局之争不同于其他,师出无名,又怎么能够服人心呢?对于朝臣不教而诛、不依律行事,率先乱了法度,必将让天下人效仿,何况现在这乱世,更不能行此非常之举,搞不好会引起朝局动荡。”

    “串儿的意思不是让您去打打杀杀,坏人想作恶,最好的办法就是在他作恶前敲打敲打他,告诉他夹起尾巴做个好人,否则就有他好看。”

    “敲山震虎?”杨柯笑道:“只是坏人人多势众,该怎么办呢?”

    串儿睁着一双黑白分明的大眼睛:“那就找他们的头呗,没有了带头的人,其余的还不是一盘散沙。”

    杨柯突然笑道:“串儿,你真可以当我的军师了,每每一语惊醒梦中人。对啊,是要会会这个带头人了。”

    王祥闭目不语,白眉低垂,盘膝坐于榻上,书房中陷入一片死寂,只有雨打窗棂之声不绝于耳。足足过了半个时辰,王祥微微睁开了昏花的老眼,看了一眼立于阶前杨柯。

    杨柯一袭白衣,神光内敛,平静得如同一泓千年的深潭,站在台阶之下,执礼甚恭,一动不动。王祥苍老的声音响起,在空旷的厅堂中回荡,沧桑得如来自于远古洪荒:“善守者动于九地之下,蛰伏了这么久,你终于来了?”

    “晚辈不想来,不止是今天不想来,这一辈子都不想来。本以为可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杨柯连头都没有抬,语气平和,神态依然恭敬。

    王祥看着门外屋檐下淅淅沥沥的雨帘,长长的叹了口气:“早年间先帝和我说,曹魏之所以江山不稳,就是因为家族中的父兄子侄都无权无兵,所以他想分封诸侯王,一旦朝廷有难,这些亲戚总比外姓人靠得住吧,有了兵马权势,就能帮天子一把,这样才能不重蹈曹魏的覆辙,保住大晋江山万年永固。我对先帝说,历朝历代,不论是分封同姓诸侯王还是权臣当道,都不是江山永固的根本,天子圣明、朝有贤臣、百姓安居乐业才是重中之重,就算有人想造反,也找不到人响应不是。可惜啊,先帝不听,不听啊。。。。。。。。”

    杨柯淡淡道:“老爷子,您和我一样,都明白这个理,可先帝一手缔造了大晋,也一手埋下了分崩离析的祸根,我们都不愿收拾这个残局,但已经由不得我们了,您和我一样,既是朝局之争中的势力代表,也被各自的势力绑架,不是你死,就是我活。”

    王祥浑浊的老眼打量着杨柯,杨柯保持着同样的姿势一动不动。

    “既然知道我们都身不由己,你还来找我?”王祥问道。

    杨柯没有直接回答王祥的问题,而是抬起头来,换了个话题:“老爷子虽是名门之后,但家道中落,自幼苦读诗书,学了一肚子济世救民的学问,却不肯出来做官。后来做了官,依然过着清苦的日子,勤以修身,简以养德,为万人敬仰。现在为了士族,您进退两难,敢问老爷子,是您的志向变了,还是这世道变了?”

    王祥的眼神在倏忽之间闪烁了片刻:“世道变了,人心焉得不变?”

    杨柯高高昂起头:“古来圣贤皆寂寞,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何妨做千古第一独夫。”说到这里,杨柯深施一礼:“老爷子您是曹魏以来第一圣贤,士族荣辱不过是小道,天下大治才是天道。晚辈恳请老爷子,不是为了朝局之争和晚辈的祸福,是为了后世子孙、为了天下百姓,让我大晋平安渡过此劫,为后人留下千古一圣人。”说完这句话,杨柯站起身来,头也不回的下堂而去,只留下了一个背影。

    王祥沉吟不语,良久一动不动,直到儿子走进书房,连声呼唤:“父亲、父亲。。。。。。。”

    王祥从沉思中惊醒,喃喃自语:“诛心之言、诛心之言,此子年纪轻轻,怎么做到的?不可能、不可能。。。。。。。。”

    王烈第一次看到父亲如此魂不守舍,方寸大乱,不禁关切的问道:“父亲,您这是怎么了?”

   

 第七十二章 投其所好

    唐彬继续给杨柯普及古代军队信号传递的知识:“先当然是传令兵传令,可城池被围,传令兵不一定出得去。. ⒉3TT.所以备选方案就是约定时日,骑兵赶到再根据旗号鼓声来定。再不行还有一个办法,离石城不同于中原,地势开阔平坦,登高可以望远,如果夜晚放起烽火,只怕数十里之外都能看得见。”

    杨柯翻开自己的文札,一一开始给唐彬讲解:“离石地处吕梁腹地,地势东高宽有空间,西低窄难回旋,骑兵作战需要大纵深隐藏行迹,才能攻其不备,挥最大战力,所以基本可以排除西来的可能性。而东北高寒之地又是离石附近最大的草场,距离离石不过一百三十里之遥,一日夜时间足够赶到、休息、再投入战场,刘渊虽是汉官出身,但跟随他起事的匈奴部族均是常年游牧,亦兵亦民,没有我们汉人军队用辎重部队的习惯,这起码一两万的骑兵需要隐藏起来就得人吃马嚼,而且待机而动就得作好最长期的准备,人可以带干粮充饥,但马儿日食草料总不能一人一骑还拖着一大堆干草打仗吧,所以我断定刘渊的骑兵一定藏在东北方向,靠近草场,就地解决马吃草料的问题。这样一来,我们搜索半径就缩小了起码七成以上。”

    “对啊。”唐彬恍然大悟:“战场纵深是骑兵最佳的机动之地,马料来源是骑兵最大的死穴,二者有其一就值得冒险,何况二者兼得,公子虽不是军伍出身,但一眼就看到了敌军的要害和命门。”

    杨柯笑道:“先别忙着给我戴高帽子,即便我们猜到了这些,但我们的骑兵绝对不是刘渊骑兵的对手,何况东北方向有纵深,我们压上全部兵力寻机与骑兵决战当然没问题,但他的骑兵如果和我们捉迷藏,那我们就一点办法都没有了,步兵是不可能追上骑兵的,仅有的哪一点骑兵单独出击,搞不好还会被对方逐个击破,所以,还是个纸上谈兵。”

    唐彬点点头:“这一点恐怕刘渊也想到了,所以他才有恃无恐让骑兵孤悬城外。如此一来我们倒两难了,腹背受敌是求败之道,那就只剩下了各个击破,但问题是骑兵打不得,攻城一旦陷入胶着,我们就陷入刘渊设下的陷阱了。”

    杨柯思索良久,方才开口说道:“我有一个想法,围城打援。”

    唐彬不由一愣:“公子,这个援军可是机动力极强、战力凶悍的匈奴骑兵,如果围城围不住,援也打不下,不就陷入我们刚才推测的危局了吗?”

    杨柯淡淡笑道:“谁说要围离石城了。。。。。。。”

    唐彬头脑中灵光一现:“反其道而行之?”

    杨柯深深的点了点头:“在这之前,我们还有一件事要办。”

    唐彬会意的说道:“办好这件事,非公子亲自出马不可。”两人相视一笑。

    马隆刚刚扎下营寨,传令兵报到:“禀大人,监军大人已进了营门,正向中军大帐而来。”马隆不由满腹狐疑,此刻杨柯应该是在唐彬军中,未到汇合地点,他怎么会突然登门?但疑虑归疑虑,他知道杨柯身份尊贵,还是迎接了出来。

    远远的看到,杨柯和十几名亲军步行而来。营盘扎下之后,军中是不能骑马的,原因是营中策马万一惊了马群或者军卒,尤其在黑夜之中,很容易引起炸营,军中炸营的后果从来都是非常严重的,所以,杨柯在营门处下马,步行走了进来。看到这一幕,马隆心中就起了好感,你明白杨柯不一定是懂得军中不能骑马的原因,而是不在军中自持身份,遵守军规,仅仅这一点,就将以往朝廷派往军前的监军之流甩出了几条街都不止。

    两人见面之后照例寒暄,互相谦让,就差手挽手了,一直进了大帐。

    “修烈,什么事要你亲自来?派个亲兵通传一声不就行了。”马隆打着哈哈,旁敲侧击打探杨柯的来意。

    杨柯微微一笑:“大将军有所不知,小弟是个棋痴,昨日偶然听大将军部将说你是国手,小弟心痒难耐,一刻都等不得,军前日子枯燥无味,离前敌尚有几日路程,小弟想和大将军手谈一局,不知可否拨冗赐教?”

    马隆眼睛都大了,数十里风尘仆仆奔波而来,就是为了找自己下棋,难道是自己看错了杨柯,或者说杨柯的纨绔和寻常皇亲贵戚的纨绔本质一样,形式各异?但转念一想,自己在杨柯这个年纪,不一样喜欢飞扬走狗,萝卜腌菜,各有所爱而已。杨柯专程而来,自己也不好泼他的面子,反正目下营盘已定,聚将议事已结束,就应酬一下也无妨,于是笑道:“赐教不敢当,就下一盘无妨,只是这军中不曾带着棋具啊。”

    杨柯一招手,亲兵奉上了一个随身的包袱,杨柯接过来在帅案上打开一看,竟然是一副云子围棋:“这副棋具权当小弟的拜师礼如何?”

    马隆近前一看,光是棋盒就精工细致,价值不菲,打开棋盒一看,黑白子质地细腻玉润,色泽晶莹柔和,入手把玩,坚而不脆,沉而不滑,温润如玉,柔而不透,仰视若碧玉,俯视若点漆,更难得棋子周边有一种宝蓝色光晕,饶是马隆平生见多识广,竟然不认得这种棋子的材质“修烈,此棋子是何物所造?”

    杨柯看到马隆眼中流露的神情就知道,张昌的情报工作做得非常到家,对于马隆的个人档案精准有效,他确实是个爱棋的人,为此特地搜求好的棋具以备攻心只用。张昌为他重金求购来这套棋具之后,杨柯惊奇的现,竟然是云子。前生自己业余爱好此道,棋力在业余三段的级别,也很喜欢研究棋具,那是自己买不起,但看过不少名贵的围棋,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云子,但历史可考的最早的云子大概产生于唐代,没有想到晋代已经有了云子,这是意外之喜了。

    “这副围棋也叫云子,产于滇国,乃是用当地特产的玛瑙、琥珀等原料烧制而成。”杨柯说道。

    “那为什么叫云子呢?”马隆打破砂锅问到底。

   

 第一三八章 承兄之志

    “朝廷将铁器列为禁品,这两天我看到庄子里家家户户用的都是铁质的农具,你是怎么弄到铁器,又打造出农具的?”杨柯问道。在他的理解中,中国自秦朝以后,至民国建立,基本上可算“家天下”,整个国家是属于一家一姓之私产,因此,这种产权属性,必然导致如后世黄宗羲所言:“既以产业视之,人之欲得产业,谁不如我?摄缄縢,固扃鐍。”通俗来讲就是将自家房屋的门锁做得更牢固。历代朝廷一直沿用而又重要的锁门方式之一就是对武器和金属的管制。

    如秦代贾谊在《过秦论》里说的那样:“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

    汉承秦制,对武器的控制依然比较严格。汉代将军绛侯周勃入狱后,尝尽了狱卒对他的凌辱,感慨道:“吾尝将百万军,安知狱吏之贵也!”这周大将军被人构陷入狱的罪名是什么呢?是“私藏阴兵”。唐代是我国历史上经济、军事、文化都很辉煌的朝代,其兵器制造技术也有了长足的发展。皇朝对武器的控制依然十分严格,《唐律》就规定“甲弩、矛矟”不许私家拥有。

    对武器控制较为宽松的宋代,亦在开宝五年公布禁令:“京都士庶之家,不得私蓄兵器。”这一禁令在后来多次被朝廷重申。

    中国对武器管制最为变态的朝代便是元朝。汉人、南人只能十户共有一把菜刀,元律甚至细致到连祭祀仪仗的器具要用土木彩纸代替铁器都规定出来了。明、清两代对民间武器的管制政策,基本上承袭前朝,无非程度宽严有所差别而已。

    一直到了现代,对于管制刀具和枪械国家依然是采用的禁止民间私人拥有的律法。

    而铁质农具出现始于春秋战国,小规模配备使用在秦汉两代,如果真正做到全面普及,则要在隋唐两代了。在晋代,除了少数贵族之家拥有铁质农具之外,普通百姓人家是连想都不敢想的,而在庄子里,杨柯看到的景象是家家户户都使用得铁农具,这就让他啧啧称奇了。这个现象看似简单,但在当时,既要解决金属禁运的问题,又要解决冶铁和制造的问题,可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红姑听到杨柯的疑问,不禁笑道:“你们都是些不食人间烟火的达官老爷,哪里知道这其中的门道。朝廷虽然禁止铁器禁运,但天下这么大,官府哪里管得过来,顶多能在城邑里查一查,其他地方都是族老自治,官家除了收税,平日里连个影子都看不到。再者说了,那些个地方官心里清楚着呢,衙役和兵丁都是保着州府,地方上的百姓如果没有武器,碰上盗匪啥的,谁来管?所以,也是睁只眼闭只眼。还有那些个管着缉私和商道的小吏,全指着从私运的买卖里发财,真管死了,他们全得喝西北风。”

    杨柯不住的一边点头,一边接着问道:“我还看到村子里有铁器作坊、木器作坊、榨油作坊什么的,一应俱全,你是怎么想到要建这些作坊?这些作坊又是怎么建起来的?”

    这一问显然问到了红姑的得意之处,她侃侃而谈:“庄子依山傍水,温饱可以自足,但人口总会增加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有吃光用尽的一天。还有粮食蔬菜可以自己种,肉可以靠上山打猎,下河抓鱼解决,但咸盐、农具、铁器等等总不能从地里长出来吧。况且人心都是不知足的,总不能只求温饱吧,要过上更好的日子,就只能在渔猎之外去想办法。起先我骗这些工匠来村子里,还只是想解决自己族人的用度之需,后来做的器具多了,村里用不完,我就销到山外去,用来换其他的村民必需之物,慢慢的,这些作坊就发展起来了。”

    “销往山外?那岂不是还要组织商队?”

    红姑似乎被触动了往事:“商队本来就是我们柳氏族人的老本行,我哥在的时候,别说东海郡了,整个徐州府我们商队的规模都是首屈一指,哥原来常说,士农工商,商人虽然排在最后,有钱没地位,但货通天下其实才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

    杨柯击掌而叹道:“你哥哥一定不是凡人,能明白货通天下利国利民这个道理的人,全天下只怕没有几个人。”

    “不是凡人又有什么用,还不是一样斗不过官府。到现在还沉冤不得昭雪。。。。。”

    杨柯目光闪烁,这两日他一直不急于不向红姑登门赔罪,就是因为想好好探查一下这个引发了他浓厚兴趣的世外桃源。初时只知道柳家曾是徐州府首屈一指的大商队,接触红姑之后看到虽然兄长被害身亡,但手下人对她的忠心和敬服是发自肺腑,而非因为她的亡兄之故。来到庄子里以后,看到的是一片繁荣景象,麻雀虽小,但五脏俱全,俨然就是后世的南街村。足以见得红姑的过人之处,他心中隐隐下了个决心:“如果能为你兄长报仇,还能完成它未竟的心愿,真的做到货通天下,你愿不愿意?”

    “想当然是想,可哪有那么容易。”红姑摇摇头说道。兄长亡故已经有几年时间,她在报仇的路上显然已经走得心力交瘁,看得出来,是经历了不少挫折的。

    “我来帮你。”杨柯斩钉截铁的说道。

    “你为什么要帮我?常三的靠山是东海王,那是朝廷的藩王,你也是朝廷里的大官,你们不应该是一伙的吗?”红姑问道。

    “司马越想造反,朝廷当然不能放任不管。我这次来就是要收拾这帮人的。”

    “那也只是你们自己的事情,和你帮我的原因也扯不上关系啊?”

    杨柯笑了笑:“第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第二,明天开始你要管我们的饭了,饿死了我们,就没人帮你了。”

    红姑扑哧一声也笑了:“想得美,你还没给我赔罪呢。”

 第一三九章 天下大势

    杨柯放下手中的密信,良久沉吟不语。

    “侯爷,是不是司马越已经做好了起兵的准备了?”周处问道。

    杨柯没有回答,将两封密函一起递给了周处。周处接过来,一目十行。这两封密函一封来自张昌,一封来自唐仲。形势果然十分严峻。张昌的密函中详细介绍了司马越近几年来盘踞东海郡,一直在大肆敛财和囤积粮草、招兵买马,其手下有两套重要的班子,一套是以常三为首的敛财班子,打着商贾的名义大肆垄断商道、圈占民利、走私,相当于司马越的钱袋子。另一套班子则是以琅琊王氏为核心的幕僚和心腹体系。张昌的情报非常详细,上面记录着西晋司马越幕佐九十多人,竟然分布在15州近50郡,绝大多数为士族和低等士族,沾染玄风之士约比儒学之士多出一半以上。其中琅琊王氏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司马越幕府的中坚力量。

    唐仲的来信则要简单得多,核心意思只有一个,司马越和幽州刺史王浚形成同盟。

    周处看罢密函,心中疑窦丛生,他因为官阶不高的原因,没有进入核心的中央决策集团,缺乏必要的情报来源和大势研判的历练,但周处的头脑还是很清楚的,他隐隐意识到东海郡这个地方比司马彤的徐州府情形要复杂险恶得多,如果说司马彤是盘踞地方的一霸,只求偏安一隅,司马越却是厉害得多,扶持地方豪强、重用门阀士族、连接权臣,这分明是谋天下的布局,更重要的是这个布局错综复杂,如缩成一团的刺猬,竟让人有无从下手的感觉。

    杨柯表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是风雷激荡。他太清楚司马越与琅琊王氏达成利益联盟的重要意义了,这一举动实际上拉开了东晋“司马共天下”的序幕。琅琊王氏也就此从门阀豪强一跃而迈上了左右天下的这个台阶。至于王浚,他虽然和琅琊王氏一个姓,但却不是同宗,而是来自于山西王氏一族,但也是大族世家,只不过他本人是一个私生子,不太受族人待见。有一天天降大饼,其父王沈去世,因王沈无子,这个非嫡非正统的黑户儿子才得以继承父亲博陵公爵位,由此走上了仕途,最后还成为手握雄兵,坐镇一方的诸侯,甚至谋划着想当天子。此人人品概括而言,就一句话,叫做无节操无下限。为了个人目的,勾结异族,引狼入室,是当之无愧的大汉奸。这一群人凑到一起,让杨柯意识到一个严重的问题,历史的惯性已经开始加速,自己奔想争取时间,评定八王内乱,各个击破,再腾出手来评定边患的战略目标明显已经是无法达成了。整个局势就好比在一个巨大的十字路口,一旦做出了错误的选择,后果必然是灾难性的。

    堂上陷入了一片死寂,周处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没有好的方略可供参详。黑七等人则是完全使不上力,他们很少看到杨柯如此严峻的表情,心里暗暗捏了一把汗。倒是红姑见机很快:“别皱着个眉头了,堂下已经布下酒宴了,要不咱们边吃边聊。”

    杨柯这才从沉思中醒悟过来,早已经到了用膳的时间了,看了看众人陪着自己一起压抑的表情,他淡淡的笑了笑:‘你们先去吃饭吧,不用等我了,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周处还待想劝,黑七却了解杨柯的习惯,暗地里扯了扯周处的袖子:“我们先退下吧,让侯爷一个人待会儿。”

    众人默默不语的纷纷退出了大堂,红姑看了看杨柯,欲言又止,眼光中满是关切之色,但当着众人的面,也不好显得太过操切,跟着众人一起,也退了下去,大堂中只留下杨柯一个人,孤零零的陷入更深的思考中。

    夜色渐深,院门吱呀一声被推开,红姑手捧着一个托盘,莲步轻摇,悄无声息的走了进来,一直到进了大堂,才被眼前的一幕惊得愣住了。堂中灯火通明,巨烛高照,烛火映照之下,杨柯一身白衣如雪,神情专注,正蹲在一个巨大的由一张张写满了人名、地名和自己看不懂意思的句子的纸片堆里,纸片布满了整个厅堂,他手中还拿着一盏油灯,右手执笔,在纸片之中画着一根根的线条。浑然忘我,完全不知道红姑已经走了进来。红姑呆立了半晌,杨柯的身影在烛火的映照下反射出一圈圈如虚如幻的光晕,不禁看得痴了。杨柯的线一直划到了红姑的脚下,他才醒悟过来,抬头看了看红姑,淡淡的笑了笑:“辛苦你了,先放地上吧。”

    红姑俏脸绯红,急忙掩饰的转过身,小心翼翼的踩着纸片的空隙,将装着饭菜的托盘放到了桌子上,待到脸色平复片刻之后,才温言道:“先吃点东西吧。”

    杨柯头都没抬,只“嗯”了一声,继续蹲在地上写写画画。

    “不吃拉倒。。。。。”红姑看着心不在焉的杨柯,不禁又动了气,拿起桌子上的托盘就要往外走,杨柯突然叹了口气:“你看你,老是这么急脾气,好好好,我吃,我马上吃。。。。。。”

    红姑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立刻转怒为喜:“这是我专门下厨给你做的,刚刚出锅就给你端来了,饭菜凉了还怎么进口,天大的事也要吃饭不是。”

    杨柯起身看了看大厅之中,几乎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了,四顾一打量,随即有了主意:“饭菜放到地上吧,我就坐在门槛上吃。”

    两人面对大厅坐在门槛上,面前摆放着托盘,一眼望去就是那一堆密密麻麻蜘蛛网一般用墨线连起来的纸片阵,红姑不禁又好气又好笑:“哪有这么吃饭的,就你鬼点子多,亏你想得出来。”

    杨柯一边扒拉着饭粒,一边说道:“没办法,整理了半天,现在不理清楚,又要从头再来了。只能边吃边看着这个八卦阵了。”

    “你是要学诸葛亮摆八阵图吗?”红姑好奇的问道。

    “这个可比八阵图要厉害多了,你眼前看到的,就是天下大势。”杨柯说道。

 第一四零章 苦思冥想



 第一四零章 苦思冥想

    “吹吧你就,这一堆密密麻麻的破纸片就是天下大势?“红姑调侃道。

    “你也说了,这是一堆破纸片,纸片上是蠢蠢欲动的藩王和割据的势力,还有虎视眈眈看着我们的异族,各种关系错综复杂,要解决的问题更是一团乱麻,你看着都晕,如果解决起来是不是更头晕?”杨柯问道。

    红姑点点头,若有所思的说:“你把这些东西都写在纸上,又画上线条是不是要要分出个先后和轻重缓急来?”

    杨柯不由赞叹道:“一点就透,正是如此。天下大势现在已经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要解决的问题犬牙交错,牵一发而动全身,一步都不能走错,所以,一定要将各种形势通盘看清楚,看清楚了才能想清楚,这一堆破纸片和画的线就是各种势力的情报以及他们之间的关联,有了这些东西,整个天下就不是停在我脑子里的东西,而是活生生的就在我的面前,你说这个东西的作用大不大?”

    红姑隐隐听懂了一些,只是她怎么看,也就是一堆纸片和线条,没办法让眼前的场景如杨柯说的一样,变成立体的活生生的天下大势。而杨柯心病一去,吃起饭来格外香甜。

    他已经敏锐的意识到,司马越将是天下大变的一根导火索,而这个导火索一旦点燃,可以引发的关联、产生的变化竟然是千变万化的,他苦思冥想的想要抽出主要的思考的脉络,抓到其中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来进行判断和决策,但如此大的信息量,让他第一次感觉到自己无法驾驭自己的大脑了。正在陷入困境中的时候,杨柯灵光乍现:“为什么不用后世的思维导图的办法呢?那可是总结了前人无数心血和结晶,才产生出来的思维工具啊。”想到这里,他说干就干,将张昌报告的各种情报罗列出来,再将自己平日里随身记录的一些重要的随笔和心得也翻了出来,忙活了足足一个时辰,才将这些东西都抄录到一张张的纸片上,又根据各自的关联性画出一条条的连接线,渐渐的,他仿佛看到了一副巨大的思维地图站在自己的面前,各种势力一目了然,各种关联一目了然,各种变化也不再是如一团乱麻纠缠在一起,一个清晰的构想渐渐呼之欲出。

    杨柯感觉到一众压抑不住的兴奋,这一刻开始,他不再是依靠先知先觉的历史知识来战无不胜,而是真正依靠自己的智慧来谋划这天下了,在杨柯看来,这是一个质的飞越和转变,从作弊到靠本事赢别人,无疑是凤凰涅槃,脱胎换骨的蜕变。

    红姑的考虑没有那么复杂,直接问到自己和族人们最关心的问题:“下一步你打算怎么办?怎么对付司马越?”

    “天下势力纷乱之时,无非是剿、抚之策,但把握时机、尺度,决定剿谁、抚谁就千变万化了,我现在只是将这天下大势看清楚了,不过还没有想好策略,这个策略一旦定了就好办了,该怎么对付司马越心中有数了。”杨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