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乱世太平王-第2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司马颖听完不由一愣,在一瞬间产生了错觉,似乎杨柯处于优势在和自己谈判。

    卢志看出了司马颖心神恍惚,大声喝道:“王爷,别受他的蛊惑,此刻他落到我们手中,咱们就用他做人质。”

    杨柯转过头看了看卢志,淡淡的说道:“你就是卢志?我听说过你,本来我觉得你是个人才,还想收服你委以重任,可今天你让我很失望,用一个女子来要挟我,应该是你的主意,可见你的心胸不大,一个人心胸不够,眼光自然也不够,眼光不够,当然看不了多远,空有谋略和机变,缺乏心胸、眼光的人就是小人,我生平从来没有如此痛恨过一个人,可你是个例外,在场的所有人我都可以放过,唯独你不行,不仅仅你,你的族人都要给你陪葬。。。。。。。”

    话音未落,杨柯的身影突然之间如电光火石一般冲了过来,大袖飘飘之中寒光一闪,卢志的喉头鲜血直冒,司马颖还没反应过来,一把冷冰冰的匕首已经抵住了自己的咽喉,刚刚还站在自己眼前的杨柯在转眼间便到了自己背后,话语如冰一般寒冷:“同归于尽还是投降,你自己选。”

    卢志双手捂着自己的咽喉哽嗓,竭力挣扎着发出最后的一点声音:“从没、、、没听说,你、、、、你会武、、、功。。。。。”

    司马颖脖子上被冰冷的刀尖抵住,一股剧痛传来,看着身边的卢志倒在血泊中,脑中一片空白,如同过电一般闪过无数念头,什么王侯将相、家国天下,随着卢志的砰然倒地,司马颖真真切切的感觉到了死亡的气息,也是第一次体会到了死亡的恐惧,他看着身边焦灼万分的亲军,呵斥叫嚣却不敢上前和轻举妄动的样子,本能的挥着手,想要说点什么。

    杨柯略微松开了紧紧勒住他脖子的另一只手,司马颖一阵剧烈的咳嗽之后,颓然从口中吐出了四个字:“投降,开门。”

 第一一零章 垂死挣扎

    杨济继续问道:“你又怎么能断定我不是真的和司马颖沆瀣一气,谋夺朝廷大权?”

    “如果叔父真的是要谋夺大权,就不会公然和我父亲决裂,让世人尽知了。”

    杨济点点头:“我当时只是想让司马颖放心,所以才和你父亲公然决裂,没想到还是留了一个破绽出来,被你看出来了。”

    杨柯突然问道:“叔父,如果侄儿这次失手了,您会怎么对侄儿?”

    杨济哈哈大笑:“孺子可教也,你来看。。。。。”

    杨济指着面前摊开的厚厚一摞书册道:“这是我杨氏宗谱,你父亲退出朝堂之后,我平生最大的心病就是这个了。我杨氏一门有籍可考、绵延至今已历二十三世,男九百七十三口、妇孺一千四百六十八口,到今天,我终于可以卸下这个担子,以后,就该你来挑了。”

    杨柯默然不语的接过了这套族谱,作为前世的现代人,他对于宗族几乎没有什么概念,随着年纪增长,亲戚之间的走动日渐稀少。穿越之后才明白宗族对于古人的意义有何等重大。他不仅仅是一种血缘关系,更多的是出身、门第、朋党、甚至是精神上最终的归属之地的一切总和。尤其是在晋朝这个以出身唯上论的时代,更是值得人拼死去捍卫的利益圈子,这也就是那些士族为什么宁愿跟着司马颖参与宫廷政变,冒着掉脑袋的危险,也要恢复九品中正制,维护宗族利益的原因。

    “你是我杨家少有的英才,论见识、论韬略、论心胸,我和你爹都不如你,但你最大的弱点就是无心功名。如果这么一大家子交到一个闲云野鹤的人手上,家族衰败是迟早的事了,可是你不要忘记了,我们杨家三代都是居高位,没有退路,一旦后退,就是合族遭难,断子绝孙的下场,如果这一次你斗不过我这个老朽,我怎么能放心的将整个家族托付给你?”

    “所以叔父才用这个法子逼着我应战?断我的退路?”杨柯问道。

    “其实你早该接过这个担子了,你爹有心无力,我是无心无力,舍你其谁?”杨济略略停顿了一下:“禁军在一个时辰之内会收拾完残局,士族三大家尽数灭族,司马颖还不能杀,只能囚禁在金镛城,他的军队都将收归你的麾下,想必将校的人选你已经定好了,今日就可以走马上任了。”杨济说到这里,长吁了一口气:“至于叔父如何处置,你知道该怎么昭告天下,不要心软,这不是你一个人的事,是整个杨家,也是整个朝廷的大事。”说完这些话,杨济缓缓的站起身,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一般,背着手优哉游哉的踱步出了大堂。

    杨柯一个人孤零零的呆坐在大堂之上,四周空空荡荡,杨柯许久许久就这样一动不动,直到唐仲和文鸯匆匆走了进来。“公子,裴瓒和张昌已经被拿住了,文候的五千精兵已经团团围住了太尉府,接下来要请您示下。”

    杨柯缓缓的说道:“cd王司马颖无旨擅调大军入京,意图谋反,圈禁金镛城;太尉杨济评定cd王叛乱在前,擅杀士族大臣在后,功过参半,免其死罪,罢官去爵,交由刑部论处;附从人等,除首犯之外,余者戴罪立功,不予追究。唐大人,照此拟定,我们进宫请旨吧。”

    “报,王府久攻不下,司马颖负隅顽抗。”

    “报,司马颖王府中有人质,特来请命攻还是不攻?”

    听着军报,杨柯悚然一惊,急忙问道:“人质?人质是谁?”

    “是张蕊张小姐。”

    杨柯腾的站了起来:“谁?”

    “是、是张小姐,司马颖在王府的院墙内搭起了高台,卑职看得清清楚楚,高台上绑着的就是张小姐,司马颖还喊话说要见您,否则、否则。。。。。”

    “否则就什么?”杨柯问道。

    “否则就让张小姐给他陪葬。”

    杨柯转身要往外走,唐仲一把拦住了他:“公子,从现在开始您再不是杨柯了,您的身后是太后、是朝廷、是江山社稷、是黎明百姓。。。。。。。”

    “办完这件事,我就安心做我该做的事,你们都可以放心了。”说完,杨柯头也不回的出了大堂。

 第一一二章 月上中天

    大门再次洞开的时候,众人看到的是垂头丧气鱼贯而出的司马颖的亲军,唐仲见机极快,大声说道:“放下兵刃,既往不咎。”

    “当啷”一声,随着第一个人抛下了兵刃,紧跟着就有第二个、第三个人,最后是一片“当啷、当啷”之声不绝于耳,顺着墙根一字排开,司马颖的亲军列成了几排,大门前瞬间便堆积了一大堆兵器。

    走在最后面的是杨柯、张蕊和司马颖三人,看到手执利刃,挟持着司马颖的杨柯,众人长舒了一口气,三军之中不知是谁喊了第一声,最后变成了山呼海啸一般的欢呼:“监军威武、建军威武。。。。。。”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宁其生而曳尾涂中乎?”

    二大夫余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张蕊看着几案之上墨迹未干的《庄子钓于濮水》篇,幽幽的叹了口气:“你的书房里挂着一幅风雨归舟图,我曾经很奇怪,有那么多名家字画的藏品,你为什么独喜欢这一幅,直到有一天,你当着我的面揭开了这幅画,后面是你亲笔手书的:科举、吏治、收藩、和边、通商这几个字,我才明白,你是想办完这几件事之后,能像画中画的那样,风雨归舟。可这简简单单的十个字,也许就要赔上你整整一生。。。。。。”

    杨柯看着自言自语的张蕊,月光下的美人清丽不可方物,四周没有灯烛,但满满的清辉洒遍了半个大殿,张蕊抬头看着中天皓月,衣袂飘飘,精致如画的眉目,修长的身姿,竟似欲破空而去的嫦娥一般。

    杨柯指了指天空的月亮问张蕊:“西汉刘安的《淮南子…览冥训》,记载着一段话,“羿请不死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你读过没有?”

    张蕊摇摇头。《淮南子…览冥训》是西汉皇族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集体编写的一部哲学和杂家著作。原书内篇二十一卷,中篇八卷,外篇三十三卷,得以存世的只有内篇,被后世的人评价为为道家言之渊府,甚至还有有一种极端的说法是道家集古代思想的大成,而淮南书又集道家的大成。但晋代玄学初盛,刘安与他的这本书还远没有达到后世那种深远的传播影响和效果,所以,张蕊没有读过就一点也不奇怪了。

    杨柯牵着张蕊的手,缓步出了大殿,凭栏而观,黑压压的宫城暗夜无声,一轮明月在夜空中更显得美轮美奂:“你看见月亮当中隐隐绰绰的影子了吗?”

    张蕊凝神看着月亮,半晌方才说道:“从小到大都看着月亮,从来没想过月亮当中有影子,你这么一说,还真是的,模模糊糊的有些黑影。”

    “传说后羿从西王母那里得到了不死药,被他的妻子嫦娥吃了,最后嫦娥只有孤零零的一个人在月亮上,与天地同寿,却又孤独千万年。。。。。”

    张蕊看着月亮说道:“一个人孤零零的待在月亮上,就算长生不死,又有什么好的,我若是嫦娥,一定不吃那颗不死药。”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杨柯看着张蕊,一字一字的念道。

    张蕊一脸的痴迷:“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如水的月光之中,两人就这样相依相偎,直到谯楼之上打罢了四更鼓,杨柯柔声道:“夜露重了。。。。。。”

    张蕊紧紧搂住杨柯的手臂:“如果就像现在这样,能陪着你看月亮,一千年,一万年,该有多好。”

    “傻丫头,你掐疼我了。”杨柯笑了笑。

    张蕊笑魇如花:“我就要掐着你,死都不松手,我怕你像嫦娥一样飞到月亮上去了,丢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

    “我将心剖成两半,一半给这天下,一半给你。。。。。”

    张蕊摇了摇头:“休烈,我其实是个贪心的人,老天爷让我能遇上自己一生最爱的人,就已经是天大的福份了,我不该再想着要将你全部据为己有,离开你的那天我以为是成全你,后来我才明白,其实是我自己的私心作怪,我想拿走你的全部,后来才出了被司马颖劫持的事,你从头到尾都没有一句责怪我的话。我不要你将心剖成两半,从今以后,你的心里就装着这天下,我的心里就装着你,此生足矣。名分也好、世人的议论也好,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自己个心里高兴就行。”

    杨柯叹了口气:“我一点都没有怪你,我是自己心里过意不去。”

    “嘘。。。。。。别说话了,陪着我安心再看会月亮好吗,明天一早,你就要入朝了,以后你会越来越忙,难得会有空像今晚这样陪着我看月亮了。”张蕊将头依在杨柯的臂膀之上,两人对着皎洁的皓月,一动不动。

 第一一三章 理民之道

    (谢谢天蓝晓,说真的,没有你的支持,我早就断更了;感谢天1忆,感谢浸信会,感谢关注和投票的书友们,你们给了麒麟可可坚持的动力。给大家拜年,祝大家阖家欢乐、万事如意。)

    公元302年春,晋朝召告天下臣民和藩王,cd王司马颖不奉诏而擅调封地大军入京,意图谋反,剥去封地兵权,圈禁金镛城。余党首犯张宾罪不容诛,虽已伏法,三族以内尽皆赐死,以儆效尤。太尉杨济平定cd王叛乱有功,但因为擅杀士族族老和大臣,刑部按律论处功过参半,奏请拟免去官爵,贬为庶人,上照准。附从人等。监军杨柯,有大功于社稷,先后平定贾后乱党、匈奴边患,承袭乃父临晋候爵位,入中枢院,襄赞军务。

    这份诏书随着驿路传檄天下,预示着朝廷再一次渡过了边患和藩王夺权的大危机,而且,朝局也从杨柯正式入主中枢院,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士族在这一次的斗争中元气大伤,四大士族除了琅琊王氏之外,无一幸免,朝廷罢去了太尉杨济的官职爵禄,厚葬了死于非命的士族,算是给未受株连的余党打了一巴掌,又给了个甜枣,从此以后,士族再难左右朝局。

    不过半年之内,先后十几位藩王纷纷请旨裁撤治下的军队,朝廷大加褒奖,赏赐了很多殊荣,借着这个机会,很多朝廷新任命的武官被派遣到了全国各地,接管了大批藩王的军队,并不断充实和扩大了晋武帝司马炎时代开始裁撤的军队,率先在军权上实现了中央的大一统。

    国子监最大的一间大堂**整整齐齐端坐着七十九名首科录取的士子们,正纷纷用好奇的眼光打量着眼前这个丰神俊朗,年纪甚至比在座的很多人要年轻得多的闻名人物杨柯。刘伶咳嗽了一声:“今日是我国子监开课的第一天,中枢院杨大人,也是这一次集中授课的发起人,特地到国子监,要给大家讲第一堂课。”

    士子们鸦雀无声,看着杨柯没有像一般书院师长授课那样盘膝而坐,他走到了讲坛之上一个大大的用黑漆刷得光可鉴人的大木板前,手中捏着一个不知道是什么材料做成的白色硬物,一言不发的在木板上开始勾勾画画,士子们不禁被勾起了强烈的好奇心,不错眼珠的盯着杨柯,不过盏茶功夫,一幅地图跃然板上,杨柯又一一在里面写上了一长串的地名。每每看到有自己家乡的名字出现,士子们便兴奋得窃窃私语。

    画好了这幅地图,杨柯怕了拍手中的白灰,问道:“谁能告诉我,木板之上画的是什么?”

    众位士子声音不齐,但回答一致:“大晋疆域图。”

    “对,大晋疆域图。自东汉末年以降,天下承袭了州、郡、县三级地域的规

    制,天下分为司、豫、兖、青、徐、冀、幽、并、雍、凉、荆、扬十二州,灭蜀汉后分益州置梁州。265年西晋代曹魏后,分雍、凉、梁三州之地设秦州,后分益州地设宁州,后分幽州地设平州。280年灭孙吴后得荆、扬、交、广四州,并将荆、扬两州与原曹魏荆、扬两州合并,共十九州。秦州、宁州曾经废止,后来复置。291年分荆、扬州地设江州,至此共二十一州。州以下分郡、王国。晋武帝为防止野心世族篡位,制定分封制,依人口多寡封国诸王,有大国、次国、小国三种类型。但诸王仅得租税,王国如同郡县。诸王的军权,主要来自镇守之地。郡、王国以下为县。县大者置令,小者置长。至于公国、侯国,其地位同县。”杨柯侃侃而谈,如数家珍,众士子听得如醉如痴。寒门子弟很多是皓首穷经,不闻窗外事的读死书,而地理形胜和山川渊源,在古代从来都是帝王将相的专业范畴,普通人家的孩子不要说接触,连听都没有听说过,所以才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一说。

    “今天大家要将这幅图牢牢的记在脑海中,因为,这次为期半年的集中课业结束,你们将作为朝廷有史以来第一批科举录选的官员,被派到我大晋的各地,去做百姓们的父母官。如果连我们的天下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还谈什么治理天下?”

    杨柯看了看眼前全神贯注的士子们,继续侃侃而谈:“刘大人刚才说,我是这次课业的发起人,不谦虚的说,确实如此。我知道在座的诸位心中有不少疑问,你们都是多年寒窗,饱读圣贤书的圣人门徒,既然已经从成百上千的士子中胜出,直接派出去做官就行了,何必画蛇添足搞什么为期半年的课业?而且,这个课业讲什么呢?难道接着讲圣人学说吗?”

    士子们一阵骚动,不少人相顾莞尔,看得出来,杨柯一席话说中了他们的心事。

    “不要说你们,满朝文武,甚至包括太后都有疑问,朝廷现在急需用人,何必要将好好的人才滞留在京都,为期半年之久,虚耗时间。我只想问大家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治理地方靠的是什么吗?”

    “靠儒家圣人学说。。。。”

    “靠法家之道。。。。。”

    “靠忠君爱民的仁恕之心。。。。。”

    杨柯带着微笑,看着士子们七嘴八舌,莫衷一是,直到再也无人开口,方才说道:“你们看看,这一个问题,你们每人给出的答案都不一样,说得好听点叫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说得不好听点,叫井底之蛙、坐井观天,每个人只秉承一家之言,照搬圣人之训,一盘散沙,这么大的天下,有朝一日你们各自成为一地的官吏,掌管着地方大权,承担着理民之任,连施政的想法都不能统一,正所谓山高皇帝远,个人率性而为,朝廷岂不是冒着天大的风险,让你们拿百姓的祸福荣辱去练学问?庄稼今年没种好,明年可以重新种,百姓今年没治理好,明年可就不一定能重新再来了。古往今来,不施政、乱施政、施乱政、甚至施暴政、施虐政者屡见不鲜,一县之官则误一县,一州之官则误一州,如果普天之下的州县官员俱误,则天下亡矣。。。。。”

 第一一四章 移樽就教

    (过春节了,迎亲访友,杂事缠身,两千以上的日更实在是坚持不了,尤其是过年吃饭,一喝酒就更别提动笔了,麒麟可可手上没有存量,又不想敷衍了事,留下败笔,那样对不起一直在看这本书的书友们,对于有没有时间能坚持不断更,麒麟可可现在心里实在是没有底,但我只要清醒,只要时间能挤得出来,就一定坚持。不为别的,就为喜欢我的作品的书友们,在此先致以十二万分的歉意。)

    说到这里,杨柯挥了挥手,一群侍从抬着一担担散发着墨香的书走进了大堂。指了指这些书,杨柯说道:“这些书是以往你们的圣人之学中没见过的,由我起草纲要,张华张大人、刘伶刘大人担任主编,集数十位饱学宿儒一年之期方才成册。一言以概之,这套书就是在座诸位这半年的教材,分为朝廷施政纲要、官吏修身养廉之道、律法、农桑水利、商贾兴市、劝学兴学、刑名钱谷等等,半年之内学完这些,通过考试,你们才能外放上任,通不过的退回原籍,重新再考科举,我亲自担任你们的山长,教授你们的课业。以后不仅仅是你们,我大晋全天下的官员都要参加。绝不让一个不合格的官员走马上任,今天,我就给大家讲第一堂课——什么是官德。。。。。。。”

    王祥府邸内的书房之中,王祥盘膝而坐,王烈垂手立于榻前,正对老夫详细的讲述着近日来朝局中的动态:“杨柯承袭了临晋候的爵位,又入驻中枢院,襄赞军务,实际上已经成为了中枢院之首,他办的第一件事就是讲新科高中的所有举子们集中在国子监,由他本人亲自担任山长,要进行为期半年的课业,最后还需要通过考试,方能外放为官。”

    “哦?为期半年的课业?那他们用哪一家的学说来授课?”王祥睁开了眯缝着的老眼,突然插话问道。

    “哪一家的学说都没有用,他们自己编辑了一套书,听说内容涉及国策、农桑商贾、律法刑名等等,第一堂课就是杨柯亲自讲授,讲授的内容是官德,他还说,以后全天下的大晋官员都要来参加这样类似的集中课业。。。。”

    王祥听罢,面上不动声色,内心却揣摩不已,晋代最早沿用的是儒学的治国理念,后来从士大夫当中逐渐兴起了玄学一道,在他的记忆里,古往今来,帝王治国的根基在于治国学说的选择,就如同先秦尊奉发家,汉代是儒、道交替,晋武帝司马炎是先儒后道,每一种治国理念和学问的选择,就决定了一个国家未来走向,也事关每个学派的兴衰存亡,因此,朝廷对于学说的选择是一个全天下士子们都一场关注的敏感问题,更有可能是利益争夺的基本点。而这个杨柯一反常态,不同于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朝廷当权者,竟然不谈学说,只谈治用之道,并公然将农桑商贾之术搬上了国子监的大堂,那可是大晋朝的最高学府,更是天下学问之道的风向标。不谈治国大道,却去教授被士子们历来不屑一顾的奇巧淫技等末学,可以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王祥几乎可以看到,杨柯的这一举动是经过精心谋划和布局,也必然会轰动天下士林的一件石破天惊的大事。

    正在沉思之际,家人突然前来禀报:“老爷,临晋候杨大人来访。”

    王烈心中一惊,抬起头问道:“有多少人?现在何处?”

    家人恭声道:“一人一仆,轻车简从,现在府门之外。”

    王祥颤颤巍巍的吩咐道:“扶我下去,开中门出迎。。。。。。”

    府门外的杨柯依然是一身素净的白衣,青衣小帽的一名仆童挑着一个担子,看到王祥在儿子的搀扶下亲自迎到了大门,杨柯深施一礼:“得王老大驾出迎,晚辈愧不敢当。”

    “现在不能叫杨公子了,应该叫侯爷了。”王祥须发皆白,步履虽然蹒跚,但精神矍铄,笑眯眯的看着杨柯。

    杨柯施礼已毕,恭恭敬敬的对王祥说道:“王老,晚辈专程前来拜会,一是表示感谢,二是有事相求。”

    “来,进来说话。”王祥招招手。

    杨柯伸手扶住了王祥,一行人被让进了王祥的府邸,王祥的府邸不大,布置的十分简洁朴素,居中的庭院内已经摆好了瓜果和小点,杨柯将王祥让到了居中的藤椅之上,王祥笑呵呵的坐了下来,怕了拍身边的位置道:“侯爷,来,就坐在老夫身边。”

    杨柯依言坐了下来:“王老,您就称我休烈吧。”

    “好好好,那老夫就托个大,恭敬不如从命了。”

    “此次王老深明大义,在关键时刻帮了太后一把,太后感激不尽,晚辈也佩服王老以朝局为重,以天下为重的高风亮节,所以此来,晚辈代表自己,也代表太后向王老专程致谢。”

    王祥挥了挥手,神情肃穆的看着杨柯:“休烈啊,老夫不过是做了壁上观,谈不上感谢这一说。老夫刚刚听说,新科录取的士子们在国子监中习学课业要达半年之久,只是不知道士子们的窗课是什么内容啊?”

    杨柯淡淡一笑,以目示意随行的仆从,那仆从放下担子,打开了两个木箱的盖子,却是慢慢的两箱子书,杨柯从其中拿出最上面的总纲,恭恭敬敬递到了王祥面前:“王老,这是晚辈今日登门的第二件事,士子们窗课的纲要就在这里,晚辈斗胆向王老求一篇序,这套书以后将作为我晋朝官员的必修窗课,文武官员会人手一本,刊行天下,流传后世。”

    王祥眼神微微一震,他接过了杨柯递来的纲要,仔仔细细的翻阅着着这本薄薄的册子,看得聚精会神,每一个字都没有放过,院子里所有的人都鸦雀无声,静静的看着读的十分入迷的王祥。

    一直到看完最后一页,王祥合上了书,眼睛一眨不眨的盯着杨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休烈,你的这句话道尽了天下读书人为何读书的真谛了,老夫号称儒家门徒,穷尽必生精力做学问,可惭愧啊,到今天才搞清楚为什么要做学问,这句话言尽矣,老夫怎敢大言不惭再添什么序啊。。。。。”

 第一一五章 白龙鱼服

    “王老此言差矣,这句话非柯所作,晚辈也是拾人牙慧,但知易行难,自曹魏以降,最终归于我大晋,士族作为天下读书人的代表,早已沦为熙熙攘攘,为利奔忙的蝇营狗苟之流,只有王老一人,是真正的秉持圣人之言,不计个人得失,修身持德,一以贯之的以天下苍生为念的千古第一读书人啊,也只有您才能当得起做序的资格,从今以后,天下的官吏,还有天下的读书人,如果都能以王老您为楷模,人心安能不归附,百姓安能不太平,吏治安能不清名?”

    王祥颤颤巍巍的站起身来,他推开了身边儿子和家仆的搀扶,紧紧的握住了杨柯的手,一双昏花的老眼中精光四射:“为了人心归附、百姓太平、吏治清名,老夫粉身碎骨都愿意,何况只是要老而不羞的做这个泥菩萨,罢罢罢,我就豁出这张老脸,当这个楷模。”说到这里,他吩咐儿子王烈:“笔墨伺候。”

    杨柯深施一礼:“王老真达人也,晚辈为天下士子和天下官员谢王老了。”

    国子监给新科士子们的授课拉开了序幕之后,王祥做序的一套朝廷新编辑的丛书开始刊印发行,文武官员上到王侯,夏至小吏,人手一套,风气流转的最佳方式从来都是上行下效,王祥不仅仅是天下读书人的精神领袖,也是一代学问宗师,更是天下官吏之望,在他的推动之下,民间也开始纷纷刊印这套丛书,作为学堂教学和士子攻读的教材来使用。天下间治学的风向标从坐而论道,空谈玄学不知不觉向着务实、经世致用之道正一点点的发生着转变。杨柯将这一场变革用四个字来概括:“正本清源”。

    从平定了司马颖的叛乱之后,杨柯召集了中枢院中的所有大臣,开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争论,他将朝廷比喻成一个沉疴不起的病人,要解决的麻烦千千万万,但以那些政务为突破口,以什么样的顺序来分清轻重缓急,以什么样的方法来循序渐进,是他和众人争论的核心问题。最后,杨柯力排众议,坚持以吏治为突破口,而吏治的突破口就要从思想上的正本清源开始,士族倒台,正是读书人和官吏们意识形态的真空阶段,也是最容易趁虚而入的阶段,所以他抬出了王祥这尊大神,力图将空谈误国的治学和为官之道向经世致用之道转变,一连串的动作让人目不暇接,又迅雷不及掩耳,等到朝臣们看懂的时候,这一场轰轰烈烈的学术改革与吏治思想形态的大洗礼之风几成燎原之势,已经势不可挡了。满朝都卷入这场核心的变革风暴之中的时候,杨柯却已经悄然无声的离开了京都洛阳。

    “彭城”,北倚微山湖,西连萧县,东临大海,南接宿迁,自曹魏迁徐州刺史部与此,便开始称为“徐州”。徐州历史上为华夏九州之一,自古便是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兵家必争之地和商贾云集中心。被称为“千年帝都”、“帝王之乡”,有“九朝帝王徐州籍”之说。更有“彭祖故国、刘邦故里、项羽故都”之称。晋时徐州,乃是梁王司马肜的封地。

    已入初夏的徐州田间并没有看到劳作耕耘的盛景,相反是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