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6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庵匾∶挥型蚰甑母还蟆V挥胁欢险返耐蹲省>退阏黾易灞黄群透嗟耐醭略幔昭新刍牟聘晃庑┮茫貌涣硕嗑茫怯只嶂鼗乩肺杼ǖ闹醒耄〗易宓难龃鞔氯ィ

李毅正是来自李氏宗族的一个隐支,论辈分而言,正是李瑶的族弟。李瑶不遗余力地培养锻炼李毅。也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但李毅却是把这个当作兄长的友爱!所谓兄友弟恭,对于这个高看自己处处提携自己的兄长,李毅是发自内心的敬爱。

函谷关的秦军都知道,军中只有一个将军,那就是李瑶本人。因此。李毅第一时间意识到,亲卫说自己的兄长、主将李瑶兵败被追杀!这怎么可能!兄长明明还令人传信说会在这几日退回函谷关,战无不胜的兄长怎么会兵败呢!

“怎么会?!你确定是将军!?”李毅死死盯住亲卫的眼睛,想要看到对方的一丝犹豫。

但令李毅失望的是,亲卫没有一丝犹豫,有的只是焦虑和激动,回答他的是:“都尉!不会错!是将军的大旗!兄弟们反复确认了三遍才敢过来禀报!刚才守门的二五百主已经吊下去了几名士兵抵近查看!”

李毅来不及应声,急匆匆地上马,朝着七八里外的城门策马狂奔而去。登上城头后,映入李毅眼帘的是“秦魏”双方混战的场景。打着“秦”字和“李”字大旗的黑色军队且战且退,军队的中央是层层守卫下的马车,更远处的魏军一脸狰狞地想要往马车方向冲去,目的不言而喻,马车里肯定有他们想要的大人物。

双方完全是以命搏命的打法,一方要保住马车,一方要抢下马车,这是没有妥协无法退让的战争,要么你死要么我亡。就在李毅死盯着战场的片刻,至少十余名“秦”、魏双方的士兵战死。更远处,烟尘已经扬起,看样子应该是大批魏军主力即将到来。

仔细看时,被追杀的“秦”军足足有近两千人,但追击的魏军更多,足有五千多人。如果放在往常,秦军自然可以堂堂与之一战,但魏军身后越来越近的烟尘给了魏军无尽的勇气,他们的眼里完全被那辆马车所吸引。而且,魏军变得格外不惜命,隐隐有断绝这支“秦军”退路的可能。

李毅清楚,这支“秦军”再往前几百步就可以进入到狭窄到仅容两车通行的窄道,但这数百步就是生与死的距离!秦军印象里一向贪生怕死的魏军居然甘愿冒着巨大的伤亡,硬生生地将这支“秦军”包围起来。

在魏军包围圈合拢的那一刻,李毅慌了,看旗帜,分明就是自己兄长的大军啊!兄长的大军怎么只剩下两千人呢!怎么会输给那个魏国呢!

这个时候,早先被派出去查探消息的斥候回来了,他们甚至带回来一个浑身是血的“秦军”。这名“秦军”勉强地睁开眼睛。满脸渴求地艰难说道:“将军重伤昏迷!救救他啊!”说完就昏死过去。

嘶哑的嗓音让人完全听不出对方的口音,但看对方一副如释重负的模样,所有的秦军都意识到,他们的将军一定中了魏军的埋伏!至于怎么中的埋伏,敌军的数量是多少,这些都不重要!秦军只知道。他们的袍泽正在被无耻的魏军围杀,他们必须立即、马上出去救援他们!

“都尉!我们杀出去吧!”一名二五百主愤怒的吼道。李瑶平日里待他们不薄,魏军居然胆大到追杀到函谷关城下,摆明了是不把秦军放在眼里。若是传言出去,自己这些人羞也要羞死了!

“是啊!都尉!看烟尘,魏军的主力快要来了!我们若是再犹豫片刻就来不及救将军了!”

李毅又望了眼越来越逼近的烟尘,咬牙说道:“留下一千人守关!其余人跟我杀出去,救将军!”

“喏!”秦军齐声怒吼道。

很快,函谷关的东门打开了。四千杀意盎然的秦军涌了出来。东门往东两里地是宽不过两车并行的山路,然后就是一马平川的开阔地。秦军深信,在魏军主力杀到之前,他们完全可以冲开魏军宽几百步的包围圈,将“李瑶”救出来!等进了山路,魏军又再多的兵力也发挥不出来!到时候就是秦军从然退却的机会!

对于秦军的举动,魏军显得很是措手不及。原本浑圆无缺的阵势被秦军硬生生撕开了一道口子。但魏军主将很快反应过来,战鼓擂擂。令旗挥舞,魏军只不过后退了十步就再也不肯退让。哪怕局部战场上秦军已经占据了压倒性的优势,哪怕不退让意味着死亡。

疯狂的魏军甚至分出了部分兵力,想要将李毅的军队拖延住甚至包围。在李毅看来,魏军完全就是不知死活。要知道,现在战场上的秦军足足有五千多人,和魏军的数量不相上下。在野战中。除了魏武卒可以和秦军堂堂一战,秦军从没有把数量在自己两倍以下的魏军放在眼里。

心里面虽然蔑视魏军,但李毅却也清楚,对秦军来说,过多的和魏军纠缠总归要付出些许代价。主将李瑶生死不知。急需带回函谷关施救,这些跳梁小丑般的魏军就权且放过,等咸阳的援军一到,自己一定亲自领兵,大他们一个丢盔弃甲。

“吩咐下去,不要恋战,先救将军要紧。”李毅神色沉稳地说道。

“喏!”手下的二五百主纷纷应道。

秦军的纪律性得到了再一次体现,原本肆意杀戮的秦军生生止住了往魏军两翼冲击的冲动。转而固守通道,让身后的袍泽可以安心钻进魏军厚实的大阵。

卫庆在第一时间察觉到了秦军的目的,他一方面指挥手下的士卒加强了对马车附近的攻势,另一方面则是针对性的火速调拨了七八百精锐,意图阻挡住秦军的攻势。

看到“援军”在即,深陷重围的“秦军”迸发出极大的战意,原本有些摇摇欲坠的防线堪堪稳住,他们拼了命一样往李毅的大军靠拢。他们脸上的那股欣喜,那抹激动,让李毅觉得自己的冒险完全值得。

策马狂奔的魏军援军越来越近,而李毅率领的秦军也越来越接近马车,终于,随着间最后一名魏军被射杀,两军成功汇合在了一起。

形势危急,被迫开的魏军发了疯一般,亡命冲击秦军的两翼。来不及查看主将李瑶的伤势,李毅只顾着带领主力,掩护所剩无几的“李瑶秦军”往函谷关方向退却。

只要入了函谷关,魏军只能望关兴叹,主将“李瑶”也就安全了。当然,为了不把魏军带回函谷关,需要留下数百死士断路,但为了救下“李瑶”,哪怕需要牺牲数百名断路的秦军,也是值得的。

被留下断后的五百主当然知道自己的命运,但一想到他们的牺牲可以换来主将李瑶的获救,也就无所谓牺牲。当然,为了给自己留下些种子,五百名秦军是且战且退,如果老天仁慈的话。魏军狼的话,是不会冲进秦军函谷关上弓箭手的射程的。

近了,更近了,这个时候秦军只觉得一阵放松,等入了关,一定加倍羞辱身后那些狗皮膏药般的魏军。城头上的袍泽已做了完全的准备。数百名弓箭手已经准备妥当,只要魏军敢来就休想全身而退!

可就在这个时候,异变突生,原本应该是友军的袍泽发了疯一样地杀向自己,他们的位置正好在城门口,头顶的弓箭手射不到他们。而且,随着吊桥的被毁,秦军也来不及关闭城门。无独有偶,后面的魏军杀喊声越来越大。趁着秦军惊慌失措的空当,魏军完全不顾忌伤亡,发了疯的猛冲。如果不是狭窄的谷道限制了魏军可以动用的人数,这一曲秦军肯定掀不起一朵小小的浪花。

如果这个时候李毅还不知道他上当了,那就真是蠢到家了。李毅显然没有蠢到家,所以在第一时间他下令夺回失手的城门。如果不能在魏军杀到城门口冲进函谷关,李毅明白自己这五千人会是什么样的下场。

于是奇怪的一幕上演了,从函谷关长五里的谷道。依次分布着秦军,魏军。秦军,魏军,秦军想要躲进函谷关,魏军想要拿下函谷关,这是和时间的赛跑。双方都很清楚,被夹在中间的魏军和秦军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哪一方先抵挡不住。哪一方就会失败,再无翻盘的机会。

魏军牺牲了两千多人才换来这样的机会,他们自是不肯放过,尤其是那些为了演戏骗过秦军、忍痛杀害自己袍泽的魏军,更是咬牙切齿。不顾一切地杀向秦军。

秦军也有着自己的骄傲,也想活下去。根本不用李毅动员,秦军知道自己被骗了,自己拼着命去救的“袍泽”,压根就是敌人假冒的。为了救他们,自己这一方为此还搭上了两千多生死与共的兄弟。秦军只觉得自己仿佛被打了一个耳光,深感耻辱和悔恨。魏军摆明了是想将自己赶尽杀绝,自己除了以命搏命,以血还血,不能洗刷自己的屈辱!

双方都杀出了血性,很快,狭长的古道上倒下了无数的尸体,他们的鲜血将脚下的土地染成了血红色。这是钢与铁的碰撞,擦出死亡的火花,死神尽情地收割着人命。

那一曲断后的五百秦军还没等到李毅的援军就全军覆没了,魏军付出的代价是超过一千人战死或者濒死。在这混乱的战场,受伤尤其是重伤往往就意味着死亡,如果你倒下了,后面只顾着前进的袍泽也会生生把你踏做肉泥!

随着断后的五百秦军战死,秦军算是被咬到尾巴,局面显得更加被动。李毅被迫分兵一千,好延缓身后魏军主力的逼近。

望着城门口越杀越少但苦苦硬撑的数百魏军,李毅的怒火就气不打一处来。明明自己是两面夹击,明明他们的一开始的人数不过是一千出头,怎么可以坚持这么久。今天自己这一方即使侥幸守住了函谷关,伤亡肯定也会十分惨重,后续的魏军源源不断,完全没有尽头,时间拖得越久,秦军的牺牲就越大。

“不能再僵持了,哪怕用人命堆也要把魏军挤出去。”李毅暗暗想道。

“我不管你用什么方法,一刻钟你若是还拿不下城门,你就给我提头来见!”李毅叫传令兵喊过主攻的二五百主,吼道。

收到都尉这样命令,胡更也是火大,当即带着手下的一千人再次杀向城门口的魏军。一刻钟后,秦军终于砍翻了最后一名魏军,但秦人也悲催地发现,他们的城门被破坏得差不多,已经关闭不上。

李毅得知这个消息后知道事情再无转机,他有些悲壮地说道:“都退到城门口阻击魏军吧!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还没战死,魏军就休想踏进函谷关。”

李毅的命令得到了最快的执行,仅余不到三千人的魏军就在函谷关东门口架设了一条简易但坚固的防线,魏军总算成功地避开了一直不擅长的攻城战,迫使秦军回到地面上,跟魏军来一场阵地战。

两个时辰,整整两个时辰后,一切归于平静。偌大的函谷关再无一个活着的秦军,长长的谷道堆满了两军的尸体,有秦军的,更多的是魏军的。

在整个漫长的历史上,只有项羽带兵攻克过军心涣散的函谷关,自建关伊始,函谷关就屡屡令山东各国的军队铩羽而归,函谷关也成为了见证秦国欺凌山东诸侯的铁证。魏国是胜利了不假,但为了这个奇迹,魏国付出的代价有些大了——足足两万三千名魏军伤亡,其中死于自己人手下的有三千多人,被秦军所杀得有一万三千人,重伤者四千人,轻伤者三千。

魏国笑到了最后,函谷关的战况在第一时间被卫庆八百里加急传回了大梁!(未完待续……)

ps:求订阅,求推荐,求安慰,五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回来了

第十五章秦国要反击了

当麃公率领的五万大军赶到函谷关的时候,映入眼帘的是迎风飞舞的数面“魏”字大旗,城头上立着的不再是黑衣黑甲的秦军,而是身着红色服饰的魏军!

“函谷关居然失守了?!”麃公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玩笑,兵强马壮的秦军怎么会守不住天下第一险要的函谷关呢!但城头上放出的箭矢告诉麃公,这是真的,秦国倚为固若金汤的函谷关真的失守了!

因为不清楚具体的情况,麃公不敢将大军全部压上。笑话,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函谷关是那么好打的吗?只要魏军有三五千人,足以让自己这五万大军望而却步!眼下,还是把这个消息第一时间告之秦王要紧。

趁着这段空闲,麃公也没让手下的大军闲住,各种攻城器械在有条不紊地建造着。只要秦王一声令下,要自己攻城,麃公也只能靠着这些器械用人命来填。无论是哪个将军,最不愿意面对的就是攻城战,尤其是攻打像函谷关这样的坚城。

军中的斥候已经被麃公派出去了大半,所为的不过是找到一条捷径。函谷关的南面靠着秦岭,若是可以找寻到一条山中捷径进入函谷关,那对秦军来说不异于久旱甘霖。

秦国,咸阳。

收到函谷关失守的消息,秦国君臣完全愣住了。秦国君臣的第一个反应是已经稳定下来的峣关防卫战变得毫无意义,秦国的东大门完全敞开了,只要六国愿意,他们可以源源不断地从函谷关进入关中,进逼咸阳。秦国这是要亡国的节奏吗?

丞相魏冉一把扯过报信的使者,声色俱厉地问道:“这件事有多少人知道?”

使者吓得有些惊慌失措。面对秦国君臣凶狠的眼神,战战兢兢地回道:“回丞相,麃将军知道兹事体大,已经严密封锁了消息,卑职来咸阳时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过此事。”

魏冉这才松开了手,向秦王说道:“王上!虽然麃公已经很是小心谨慎。但大军出发不过四天,就派使者八百里回咸阳报信,明眼人不难推断出前方战事有变。臣建议,放出风声,就说大军前进的路上遭遇山洪,道路不通,以此隔绝函谷与咸阳的联系。”

秦王这个时候也从震惊中回过神来,麃公大军的行进速度已经够快了,但还是没快过魏军的反应。这一次。魏国上下的果断勇武帮了他们。按照推测,魏军至少提前了三天出发。就这三天,改写了函谷关的历史。

这都怪自己!秦王万万没想到,魏国居然敢打函谷关的主意,而且竟然成功了!韩、魏两国抱在一起的时候,秦王以为两国不过是想保住河东、三川两郡,奢望再大一些的话,全歼桓齮的三万大军。至于函谷关。那是谁也不曾去想的。

“就依丞相所说的做!”生性果决的秦王恢复了枭雄的本色!函谷关失守的消息绝不能泄漏出去,不然。秦**心一定会不可逆转的动摇。虽然这个消息瞒不了多久,但能瞒多久是多久!隐瞒的这段时间,应该足够秦国体面地结束这场战争。

虎目环视群臣,秦王面色沉稳地说道:“如今函谷关失守,不排除六国大军由函谷关进攻我关中的可能!如何应对六国的威胁,众爱卿各抒己见!”

侍御史立即奏道:“王上!函谷关乃我大秦东方屏障。臣虽然不清楚魏军是如何拿下的,但想必也是伤亡惨重。如今麃公五万大军屯驻在函谷关附近,只要王上一声令下,三军莫不效命。以我大秦军队的战力,当可夺回函谷关。以血前耻!”

“王侍御史所言甚是,魏军立足未稳,此乃我大秦的唯一机会。待魏军熟悉情况,我大秦若是想重夺函谷关,所付出的代价定然不菲。臣附议!”御史中丞对自己副手的建议很是推崇。

“臣等附议!”又有几名大臣出列。

秦王沉吟不语,能够击败李瑶手下的一万五千大军,再全歼五千函谷关守军,想必是韩军和大梁来援的五万魏军合力的结果。即使魏军损失了三万多的兵力,也会剩下一万多人。这一万人哪怕都是猪,秦军想要拿下函谷关的话,付出的代价将是极大。

“要不要讲和呢?”秦王心里很是犹豫。

二十九年前,齐国的匡章带领齐、韩、魏三国联军攻秦,前后历时三年,终于进入函谷。(注:函谷东西长数百里,函谷关就在函谷当中。战国策记载匡章带领三国联军入函谷,但未提及是否拿下函谷关。考虑到秦国只是归还了三个小城,笔者还是认为秦国被三国的坚韧打怕了,毕竟就算拿下了函谷关,狭长的函谷足以保证秦国可以层层阻击联军。联想到这个时候赵国和其他国家的小动作,大有可为啊!)自己不得不割让三个城邑换来和平,但现在看来,这样的代价是值得的。

秦国这些年损伤太大了,这一次又要付出数万人生命的代价才能夺回函谷关,在秦王看来,代价太大,于国不利。

魏冉很快就看出秦王的异常,如果秦王真的愿意以武力解决的话,肯定早就首肯这个建议了。秦王迟迟不赞同不反对,多半是有其他的想法。

如今白起大军还在和廉颇军团对峙,峣关方面可以借着地利慢慢磨掉韩、魏、楚三国联军的耐性。秦国完全可以主动放弃函谷关,借助两百多里的函谷层层阻击魏军。不过,依照魏冉对魏王的了解,魏王应该不会让大军冒险出函谷关。至于赵国或者其他国家会不会借道函谷关兵指函谷,如果这次秦军将廉颇大军重创了,谁还敢冒这个风险呢!

想到这一点,魏冉出声了。“王上!臣以为函谷关地势险要,魏军刚刚得胜,士气高昂。我军虽然有全胜的把握,但没有一个月。不付出数万将士的伤亡,恐难成事。倒不如以退为进,严守函谷,迫使魏军不敢出关与我军决战!”

听到这里,群臣开始议论纷纷。他们毫不怀疑魏冉对秦国的忠心,但丞相怎么可以不顾秦国的荣耀。让魏军得逞呢!魏军每多占领函谷关一天,秦国的耻辱就多上一分。

魏冉毫不理会群臣交头接耳的否定,继续说道:“函谷关就在那里,我们大秦只要想拿,随时都可以!眼下的重中之重乃是消灭洛水河畔的燕、赵、齐三国联军,乃是击溃停留在峣关城下的韩、魏、楚三国联军!只要我们能做到这些,魏国得到了函谷关又能如何!”

“函谷关就在那里,我们大秦随时可以夺回!”这样霸气的言论让大殿内的每个人听了热血沸腾。是啊!魏军是夺下了函谷关,但秦国的末日远没有到。魏国君臣的保守策略。注定了他们小富即安,恐怕他们会觉得自己以后高枕无忧,不用担心河东了吧!可惜他们忘了,即使不走函谷关,秦军也可以走风陵渡,攻打河东!

秦王终于点了点头,开口道:“函谷毕竟太过狭长,摆不开多少大军!既然丞相如此建言。那肯定是有什么良策,不妨告之寡人!”

魏冉回禀道:“王上!宁秦县所辖函谷地段最宽处有两百余步。可建一关,以为关中屏障。大军由此攻函谷关,较之咸阳出发事半功倍。”

对于魏冉的这个提议,秦王很是赞成。这样一来,哪怕六国发了疯一般进攻关中,秦国也可以游刃有余地应对。而且。较之函谷关,新的关隘更靠近咸阳,补给方便。

“如此甚好!此处可有河水经过?”秦王问道。

魏冉知道秦王有意在此屯驻大军,大军每日用水极多,当然是靠近河流毕竟方便。

“潼河经由此处。”

“既然如此。那就在此建立新关,名曰潼关吧!”秦王斩钉截铁地说道。

决定了兴建潼关来应对函谷关方向可能的威胁之后,秦王继续说道:“武安君和燕、赵、齐大军交手已经一月有余,在目前函谷关失守的情况下,我大秦已经陷入被动。廉颇大军若是知晓了,一定萌生退意。毕竟他们有了一个更好的突破口。所以,无论如何,我大秦这一次都不能轻易放走十多万燕、赵、齐大军。”

“王上圣明!”群臣恭维道。

在这样的基础下,割地求和所要付出的代价之大,远远不是上次三座城邑可以解决的。秦国想要化解这个危局,只能是将燕、赵、齐三国联军狠狠摁在洛水河畔,让列国投鼠忌器。当然,最好是全歼廉颇大军,让列国闻风丧胆。魏国恐惧之下,说不定会主动送还函谷关。

“看来,王上是想趁着函谷关失守的消息没有传扬开来,打廉颇军团一个措手不及。依照王上的性子,只怕峣关方面,也会投入很大的兵力吧!”魏冉暗暗想道。

果真如魏冉所想的,秦王沉吟不过片刻,便运筹帷幄坚定地说道:“郎中令何在?”

“臣在!”

“草拟一道诏书,着令麃公留一万大军监视函谷关动向,其余大军前往蓝田,经由子午栈道往汉中旬阳。第二道诏令,着令汉中郡郡尉任宇领兵三万,前往旬阳接应。以麃公为主将,任宇为副将,合兵七万,攻打南阳,断韩、魏、楚大军归路!”

“第三道诏令,着令武安君白起不计伤亡代价,务必在半个月内击溃燕赵齐大军。寡人要将函谷关失守的不利影响减小到最低,明白吗?”。

“臣等遵旨!”郎中令和群臣跪拜道。

任宇乃是上任汉中郡守任鄙的长子,少习兵书,力大无穷,在汉中郡威望极高。而麃公手下皆是秦军精锐,两个精诚合作的话,不愁南阳不下!

朝会结束后,三拨使者八百里加急前往东、南、北三个方向传达秦王的旨意。同时,市井之中开始传言前往河东经略的麃公大军被山洪所困,攻打河东郡的计划只能拖延下去。

魏国,大梁。

接到函谷关易手的消息,魏王高兴地眉飞色舞。前些年魏国是抢下了河东郡不假,但总是战战兢兢担心秦国的报复。这下好了。函谷关在魏国手里,魏王再也不同担心秦国时不时出来虐打自己了。

虽然郎中令卫庆带领的五万魏军仅剩下两万五千人,但也消灭了一万五千秦军不是(函谷关的五千加上李瑶手下的万余名秦军)!所以算起来,魏国是占了一个大便宜!魏王很是知足。

魏王一开心,后宫也跟着热闹。所有的妃嫔都得到了赏赐,前段时间因焦虑前方战事而无心临幸妃子的魏王。也开始重新提枪大杀四方!

原本因为信陵君的崇高威望而心生忌惮的魏王,再也不嫉妒自己的这个丞相。自己收复了河东郡,夺回了函谷关,武功直追魏文侯的节奏,大梁的百姓皆是对自己歌功颂德,自己还担心什么!

如果不是自己英明神武地同意上大夫段干崇的建议,魏国还活在秦国的阴影之下呢!哪里像现在这么风光!等这个消息传遍了天下,赵国也好,韩国也罢。统统要对自己刮目相看!说不定以后还要求自己带他们入关中欺负秦国呢!

上大夫段干崇,不,错了,是亚卿段干崇的日子很是舒适。随着他的奇谋,魏国得偿所愿地拿下函谷关。今天的朝会上,魏王宣布提升自己为亚卿。散朝后百官的恭维让段干崇飘飘欲仙。早知道老子有今日,当时芒卯兵败落难的时候,你们就不该落井下石地嘲讽自己!

这次也多亏了韩国。没有韩军牵制住秦军这么长时间,没有韩军在身后给魏军掠阵。卫庆怕是不敢全力以赴地攻打函谷关吧!毕竟。还有八千秦军在河东郡流窜呢!指不定他们什么时候再从崤山里钻出来,甚至来一场突袭。

函谷关到手后,魏王倒也遵守承诺。毕竟,韩国的宜阳重镇紧靠着函谷关,以后秦军若是攻打函谷关甚急的时候,指不定还要向韩国求援。若是等韩王然的使者到大梁来催要。魏王的面子上总归有些搁置不住。所以,魏王索性主动派出了使者前往新郑,交出堰城、召陵、隐阳三个城邑的户籍民册和山川、舆图。魏国的领土也由此正式收缩到安陵。

对魏国来说,接下来最重要的就是清剿还在河东郡、崤山之间流窜的那支秦军。魏国付出的代价已经够多了,再不计投入地在峣关流血。哪怕魏王自己愿意,魏国的百姓也不愿意。所以,在五月十二日的时候,魏王悄悄派出了使者从大梁出发,前去晋鄙的大营。

“明着撤军会得罪赵国,但我不出力地攻打峣关总可以吧!”这就是魏王的心思。

同一日,齐王派出的使者抵达了大梁。这个时候,整个大梁的百姓都知道了魏军胜利的消息。魏王令人隐瞒了具体的伤亡情况,毕竟,若是让百姓知道魏军前后在河东郡损失了六万大军,消灭的秦军不到四万的话,这喜事说不好就会变成悲事。

齐国这次派出的使者是中大夫貂勃,他也是有名的“主战派”。说是主战派,貂勃内心是不希望齐国卷入任何战事的。奈何韩、赵、魏、燕四国已经牢牢绑在一起,齐国不得不站队做出抉择!虽然私下偷偷和秦国交涉,秦国也同意了伐楚大计,但赵国的强势让齐国的潜在盟友——魏国退缩了,为了不暴露自己,齐国只能“壮士断腕”了——佯攻秦国,冒着秦国信以为真的风险。

可惜的是,齐国好像不怎么走运。先是和燕国分在一起行动,再就是大军被困,身为齐国肱骨之臣的顶梁柱田单被困在洛水之畔。貂勃比谁都清楚田单对齐国的重要性,因此强烈建议齐王派兵去援救。

但齐王刚开始一点也不紧张,只到数日前才开始关心田单的存亡。这是一个风险和机遇并存的机会,田单若是死了,齐国再无一个可以钳制自己的人,自己那个时候才是高高在上的一国之君。但齐国和秦国的仇就算是结下了。齐王以后只能是依附赵国或者魏国,没有第三种选择!好在,齐王终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赶紧派貂勃来大梁,商讨借道过境的事情。

一进入大梁城,貂勃就敏锐地观察到异常之处。街道上的百姓不时地谈论着“函谷关”、“秦国”、“大胜”这样的字眼,他们脸上洋溢着难以掩饰的喜色。貂勃心里纳闷至极,当即喊停了马车,下到了街道。

“这位老伯,敢问你们在谈论什么?”貂勃行了一礼,问道。

老汉看了看貂勃的衣着和他身边华丽的马车,有些诚惶诚恐地说道:“先生一定是外地人吧!函谷关被我们魏国攻下来了!我们这么高兴,就是因为觉得这大大涨了我们魏国的威风!”

“什么?!函谷关被魏国拿下了?!”貂勃被这个消息震住了。这怎么可能?!就依照函谷关的城防,没有几十万大军围攻一年半载是不可能攻下的。魏国早就不复吴起所练武卒的悍勇。如果不是看到整个大梁百姓都欣喜若狂,貂勃一定认为是自己在做梦!

“敢问老伯,这是什么时候的事?”貂勃急忙问道。

“前天拿下的函谷关,昨日就传来消息。”老汉笑吟吟地说道。(未完待续……)

第十六章过度兴奋的赵国

赵国,邯郸。

虽然廉颇的十万大军被困在洛水对岸,但赵国似乎显得不怎么担心。邯郸的生活照旧,百姓们谈论的也多是什么时候廉颇可以凯旋归来。对赵国百姓而言,取得又一次对秦国的大胜似乎理所当然。百姓们感兴趣的是这一次赵军会打到什么程度,是逼迫秦国割地求饶呢还是劫掠关中一番就班师回朝。

邯郸的百姓之所以信心满满,自是一些有心人士的推波助澜。现在,邯郸百姓们已经知道了秦国的峣关摇摇欲坠,函谷关更是陷入魏国手中的消息。形势在向着赵国极好的方向发展,接下来秦国应该像二十多年前那样,割地求和了。如果秦国不愿意付出足够的代价,赵国的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