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5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至于上郡方向,出奇兵以对之。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

(继续谢罪!晚上陪客户,十一点多回来,晕晕沉沉的。先上传一半吧!一半水货!明天坐车七八个小时回家再修改!如果不是冲着全勤,没动力!)

各国的尽在秦国的预料之中,等到了公元前269年的一月,天下人都知道。在赵国的号召下,山东六国合力伐秦。其中,赵国以廉颇为将,出兵十万;魏国以晋鄙为将,出兵六万;韩国以蒙骜为将,出兵五万;燕国以荣蚠为将,出兵三万;齐国以田单为将,出兵三万;楚国以景阳为将,出兵三万。六国兵力合计三十万。浩浩荡荡将要杀奔向沃野千里的关中。一时之间,天下震惊!

三十万兵力说多不多,说少不少。如果放在几年前,依照秦国强大的国力,秦国完全可以一路碾压,再现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的盛景!但如今,随着两次内讧带来的打败,秦国举国可战之兵只有六十万上下。这还是把十六岁以上。六十岁以下的平民全部计算在内。面对三十万六国联军,秦国的兵力就显得拙荆见肘。

赵国打得就是这样的主意。六国合纵这样的大事势必逃不过秦国的眼线。既然如此,不如把宣传攻势来得更猛一些。最好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当然,这也是赵国的一个念想而已。强硬如老秦人者,大都是血不流干,死不休战的。这样的人。消灭他们意志很难,唯一可行的就是消灭他们的**。就像千百年后鞑子对大明的百姓所做的那样,屠城,屠城。将所有敢于反抗者全部杀掉,留下的就是所谓的良民。

秦国的百姓在经历了最初的惶恐之后很快地平静下来。从西戎的地盘崛起的秦人,习惯了颠沛流离的生活。他们的血脉里早就注入了坚韧、隐忍的作风,而在国难当头,他们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服从。秦法严酷,所有的人都清楚战败的后果。家家户户的男丁反复磨着本就锋利的青铜剑,一下又一下,他们的身边是勤劳的妻子,默默地做着饭食。日子很平常,除了那把闪着寒光的青铜剑!

秦国庞大的战争机器迅速地开动起来,为即将到来的苦战做着最后的准备。这一次,秦国输不起,所以格外认真。所有不安定的分子被黑冰台迅速铲灭。往常那些秦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六国间谍,有的被驱离,但大部分,都丢掉了脑袋。秦国似乎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向六国无声的示威。

整个二月份,天下没有任何战事,哪怕是小规模冲突也没有。秦国似乎已经认命了,山雨欲来的平静充斥着整个中原大地。各国似乎也有意识地忽略了造势的事情,转而小心翼翼地收集敌国的情报,一步步地埋下引子。天下变得异常平静,各国谨慎的态度完全杀死了冲突可能造成的一丝一毫的原因。

三月份的时候,韩、赵、魏、齐、楚、燕六国开始往安邑方向集结大军。秦国对此冷眼想看,六国似乎也意识到秦国的策略——那就是保守,稳固防线。似乎受限于国力,秦国对主动出击失去了兴趣,转而消极防守。在秦国看来,只要六国联军没有突破防线,那一切都来得及!主动出击的策略被秦国毫不犹豫地摒弃了,转而步步为营。

三月十四,安邑,六国三十万大军终于在安邑完成汇合。中军帐里,各国首脑的第一次会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以廉颇、晋鄙、蒙骜、荣蚠、田单、景阳为首的六**方代表在举行第一次会晤。这一次的主将为廉颇,无论是从资历还是从背景而言,廉颇都是当之无愧的六国联军主将!

“各位,颇忝为主将,不胜惶恐。然则秦国国力渐长,若无六国压制,不出三年,秦国必定恢复大半元气。到时,各国怕是又要在秦国的威逼之下苟活,非吾等所愿也!如今既然六国君王已定伐秦,我等身为臣子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秦国士气衰弱,但骨架犹存。如何伐秦,颇愿意听取各位的意见!”

晋鄙等人默然不语,众人来之前,各国君王都将底线告诉了各国主将。伐秦确实有利于各国,但好处的大小却需要一一分辨。根据好处来分配责任,这是看似最好的方法。然则这是一个统筹,各国的底线廉颇是不知道的。因此只能小心试探,再做决定。

其余五国也不是那么傻的他,他们也很清楚,别看如今六国大军举兵三十万。意欲伐秦,但这个联盟其实是不牢靠的。等秦国的威胁一消除,各个国家的态度必然发生变化。因此,谁也不愿意率先表明自己国家的态度。

廉颇眼见无法,只能求助似的问道:“晋鄙将军,贵国对此的态度如何?”

晋鄙很清楚赵国这是在逼自己表态,因此有所保留地说道:“函谷关乃天下要塞,轻易攻占不得。末将以为,我六国联军当兵分两路。一路以上郡为突破口,一路以武关为据点,逐步蚕食秦国,打压秦国嚣张的气焰。”

廉颇默默地点了点头,心里却是骂道:“好你个魏国,只想着压榨我们赵国和韩国,却不愿意出力分毫。若是南北夹击,那还有你魏国什么事情!”

心里虽然这么想。廉颇表面上却是和颜悦色地说道:“蒙将军,如何讨伐秦国。帮你可有什么高见?”

蒙骜谦虚地摆了摆手,说道:“按照行军的方便而言,武关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然则武关深入秦国关中,俗话说,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安全,秦国势必在武关方向屯驻大军。大军若是从武关进军,轻易拓展不得,到时若是因此延误战机,末将可是担待不得。”

廉颇心里暗骂道对方的狡猾,嘴上却是不急不缓地说道:“那依照蒙将军的观点。我六国联军该如何伐秦?”

面对廉颇的死缠烂打,蒙骜略一犹豫就回道:“本将以为,当兵分三路,函谷关和武关方向乃是重中之重,当集合大军施加压力。至于上郡方向,出奇兵以对之,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

(继续谢罪!晚上陪客户,十一点多回来,晕晕沉沉的。先上传一半吧!一半水货!明天坐车七八个小时回家再修改!如果不是冲着全勤,没动力!)三月十四,安邑,六国三十万大军终于在安邑完成汇合。中军帐里,各国首脑的第一次会议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以廉颇、晋鄙、蒙骜、荣蚠、田单、景阳为首的六**方代表在举行第一次会晤。这一次的主将为廉颇,无论是从资历还是从背景而言,廉颇都是当之无愧的六国联军主将!

“各位,颇忝为主将,不胜惶恐。然则秦国国力渐长,若无六国压制,不出三年,秦国必定恢复大半元气。到时,各国怕是又要在秦国的威逼之下苟活,非吾等所愿也!如今既然六国君王已定伐秦,我等身为臣子自当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秦国士气衰弱,但骨架犹存。如何伐秦,颇愿意听取各位的意见!”

晋鄙等人默然不语,众人来之前,各国君王都将底线告诉了各国主将。伐秦确实有利于各国,但好处的大小却需要一一分辨,根据好处来分配责任,这是看似最好的方法。然则这是一个统筹,各国的底线廉颇是不知道的。因此只能小心试探,再做决定。

其余五国也不是那么傻的他,他们也很清楚,别看如今六国大军举兵三十万,意欲伐秦,但这个联盟其实是不牢靠的。等秦国的威胁一消除,各个国家的态度必然发生变化。因此,谁也不愿意率先表明自己国家的态度。

廉颇眼见无法,只能求助似的问道:“晋鄙将军,贵国对此的态度如何?”

晋鄙很清楚赵国这是在逼自己表态,因此有所保留地说道:“函谷关乃天下要塞,轻易攻占不得。末将以为,我六国联军当兵分两路,一路以上郡为突破口,一路以武关为据点,逐步蚕食秦国,打压秦国嚣张的气焰。”

廉颇默默地点了点头,心里却是骂道:“好你个魏国,只想着压榨我们赵国和韩国,却不愿意出力分毫。若是南北夹击,那还有你魏国什么事情!”

心里虽然这么想,廉颇表面上却是和颜悦色地说道:“蒙将军,如何讨伐秦国,帮你可有什么高见?”

蒙骜谦虚地摆了摆手,说道:“按照行军的方便而言,武关确实是一个好的选择。然则武关深入秦国关中,俗话说,越是危险的地方越是安全,秦国势必在武关方向屯驻大军,大军若是从武关进军,轻易拓展不得,到时若是因此延误战机,末将可是担待不得。”

廉颇心里暗骂道对方的狡猾,嘴上却是不急不缓地说道:“那依照蒙将军的观点,我六国联军该如何伐秦?”

面对廉颇的死缠烂打,蒙骜略一犹豫就回道:“本将以为,当兵分三路,函谷关和武关方向乃是重中之重,当集合大军施加压力。至于上郡方向,出奇兵以对之,说不定有意外的收获!”

(继续谢罪!晚上陪客户,十一点多回来,晕晕沉沉的。先上传一半吧!一半水货!明天坐车七八个小时回家再修改!如果不是冲着全勤,没动力!)(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二章分兵

蒙骜等人沉思不语,等着廉颇下最后的“决定”。大家都很清楚,照顾到所有国家的利益是不可能的,这是一场博弈,既然是博弈,总有输家有赢家。这个时候,每个国家的底牌就变得很是重要。

廉颇将众人的神色一一记在心中,许多人患得患失,为了利益人人可以铤而走险,但若是冒着巨大的风险后还便宜了别人,这就是存在的问题。不过,这次其实是伐秦,而不是灭秦,适可而止是廉颇所要掌握的。

没有让众人等太久,廉颇洪亮而沉稳的声音在大帐内响起,“诸位,按照我国所掌握的情报和我多年行军经验的分析,我以为我六国联军当兵分两路伐秦。一路以我赵国、燕国、齐国为主,出兵河西郡,绕过函谷关经略内史郡;一路以韩国、魏国、楚国为主,出兵峣关、汉中,分散秦国的注意力。若是行动顺利,大军在咸阳汇合,若是不利,则步步为营,占领几处要塞!”

“兵分两路?”众人怎么也没想到,向来权力**甚重的赵国居然甘心分兵。三十万大军聚集在一起固然声势浩大,但终究行动不便。若是均分成两支的话,行动上大大便宜了。但如何分配权力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搞不好,会给日后的分裂造下伏笔。

蒙骜等人静静地望着廉颇,等他后面的言语——既有这样分配的解释,也有分兵后各国是各自行事还是任命一人为指挥的答疑。

廉颇自是知道众人在等自己解释,于是说道:“诸位,用兵之计在于虚虚实实。若是我们聚集在一起,行动不便尚且不说,最重要的是我军的动向必定完全为秦国掌握。于我不利。因此我以为兵分两路乃是最合适的。至于为何我国和燕国、齐国分在一起,韩国、魏国、楚国分在一起,有两个原因。一者同为北方国家,战术相似;二者补给便宜。”

田单听到这里心里就悲愤起来,“娘的,劳资的齐国距离前线十万八千里好不好!补给便宜个毛!燕国也是!要说补给便宜。恐怕只有你们赵国吧!至于同为北方国家,战术相似,更是无稽之谈。拜托,韩国、魏国才是!你们当初三国合力把秦国揍得找不到北呢!”

蒙骜心里想得则是赵国到现在还不忘记压制齐国啊!这一次联军分为南北两路,北路拥兵十六万,南路拥兵十四万。赵国有这样的考量也是根据各国出兵的数量吧!也算是权宜之计!不管怎么说,齐国这次是被赵国吃定了。至于燕国出奇地配合,应该是被赵国用什么好处收买了。

果不其然,廉颇话音刚落。燕国将军荣蚠就附议道:“廉将军此计甚好!南北两路兵力相差无几,且有田丞相这样老谋深算的名将,我北路军当一路势如破竹!”

廉颇笑着点了点头,回应了荣蚠的夸赞。田单没来由觉得自己中计了,这一支大军里,赵国一直想压制自己,燕国则是心怀叵测。如果不是自己,燕国肯定会成为继赵国之后的又一个庞然大物。但因为自己。燕国也是受了重创!

楚国的景阳则是心里暗喜不已,首先楚军又回到所熟悉的山地战中。其次,楚国的补给会相当方便。有燕国和赵国的悉心照料,景阳深信,田单一定会受到最好的“待遇”!

魏国晋鄙的心思则是有些复杂,虽然逃脱了猛攻函谷关的“厄运”。但魏国却要自食其果,要跟着韩国一起攻打峣关。峣关啊峣关。又岂是那么好打的!足足四万大军足以将峣关经营地固若金汤!至于汉中方向,魏国得到了又有什么好处呢!现在,魏国只想着收回函谷关,扩大河东郡的土地。当然,魏国也不是完全没有机会。只要可以打破峣关。魏军就可以悄悄行军到函谷关西侧,里应外合之下,函谷关必定重归魏国。

很快,所有的人都意识到这次分兵有着不得已的苦衷。如果不是秦国固若金汤的要塞堵住了联军前进的道路,联军应该不会分兵。现在分兵的办法,已经最大程度地照顾了各国的利益。若说牺牲,那么应该就是不知所措的“齐国”了。

在赵、韩、楚、燕的坚定支持的影响下,魏国有些犹豫地答应了,齐国则是完全受限于形势,不得不答应。于是,三月十六日,联军终于确定了后续的进攻方向。六国“愉快地”达成了一致。

因为六国伐秦一事,秦国和山东六国的贸易几乎完全被切断了。沿途基本上见不到行人,若是有行人,最大的可能就是——对方是敌国的密探。六国的旌旗依然飘扬在安邑,但各国大军主力却是借着黑夜的掩护,一南一北,悄然离去。

北线军团的主将毫无疑问是廉颇,南线军团的主将却是落在了蒙骜的头上。论兵力,魏国还比韩国多一万,论资历,楚国的景阳则是优先。但主将依然不是晋鄙,不是景阳,而是韩国新贵——郎中令蒙骜。

虽然晋鄙和景阳都出于对赵国的尊重认可了廉颇的任命,但廉颇为了计划的顺利实施,解释道:“武关目前在韩国在手上!补给最为方便。韩国、楚国、魏国三国大军的粮草用度由韩国提供,论地形的熟悉论后勤补给,蒙骜在三人最占优!所以,蒙骜是主将的最佳选择!”

一路旖旎,秦国自然没有想到,六国联军居然不知死活地要分兵。是的,就是不知死活!在秦国看来,六国联军聚拢在一起的话,秦国不倾尽全国之兵,是万万没有机会打败联军的。但联军若是分兵,秦国完全可以在局部占据压倒性的优势,各个击破!

当然,因为消息的闭塞或者说六国刻意地封锁消息,秦国眼下还不知道联军已经分兵的消息。他们在洛水以西,在函谷关上,在峣关上,安静地等待六国联军的到来。秦国的主力已经在栎阳、阴晋一线完成了集结,只等确定六国联军的主攻方向后就待机而动。

联军的南线军团出安邑后,先是向东五十里,接着才南下,过渑池,经宜阳,穿新城,最后直抵南阳郡。

一路上,晋鄙和蒙骜的交流甚少,哪怕没有那段不愉快的争论,晋鄙怕是也不会心服蒙骜。毕竟,他自己是魏国最高的军事将领,而蒙骜的上面还有暴鸢。而且,最让晋鄙失望的是,廉颇明明认可了自己在函谷关佯攻、在峣关偷袭的策略,却偏偏任命了蒙骜为将!耻于人下,就是晋鄙现在的想法。如果不是因为南阳在韩国的手中,这主将的位置还真不一定是蒙骜的。

景阳的想法则不同了,虽然他也是楚国最高的军事将领,但终究没有晋鄙那么深厚的底气。毕竟楚国元气大伤后就没有恢复过来,楚国现在是谁都得罪不起,除非楚国拼着最后一口气,还是可以把齐国之类的“咬的重伤”!

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所以景阳不惜放下身段,多次拜访蒙骜。在景阳看来,楚国若是想要在这次伐秦战事里获得更多的利益,必须交好韩国。况且,多一个朋友多一条路!韩国的国力这两年发展地很快,已经渐渐把魏国拉远了,燕国人口底子在那里,虽然如今的燕王也是比较贤明,但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现在,各国国力排序的话应该是秦国、赵国、韩国、魏国、燕国、齐国、楚国。

对于景阳的示好,蒙骜也给于了足够的尊重。诚实地说,位置决定态度,蒙骜也不是有心要为难晋鄙,想要对方难堪。但阴差阳串下,造成了现在这种两人关系浮于表面的现象。蒙骜虽然不愿意,但也不会因此向对方屈服。现在他代表的是韩王,自己屈服了,就是韩王屈服了。

要知道,秦国这块肥肉,看似很大,但也有很多骨头。这次韩国想要咬下的部分,当然容不了魏国插手。如果魏国不识好歹的话,蒙骜不介意阴一下魏国。

四月初的时候,十四万大军抵达宛城,在这里,蒙骜下令全军休整数日。按照行程,联军北线军团的行程会比南线军团多得多,也困难的多。因此,蒙骜决定稍微等一下北线的军团。(未完待续……)

ps:明天补上今天欠缺的

第一百八十三章目标……峣关

南阳,宛城。

离城三十里外的中军帐里,副将魏辙笑吟吟地走了进来,向蒙骜说道:“将军!晋鄙还没向将军屈服?”

蒙骜有些无奈地摇了摇头,结果不言而喻。

魏辙笑意更浓,问道:“那将军打算如何处理这六万魏军?”

“处理?魏副将,你这种话要是传言出去,还不吓跑魏军啊!知不道的还以为我韩国多么阴险卑鄙呢!哈哈!再说了,我们大军不过五万,六万魏军怕是处理不过来吧?”

蒙骜看似是在批评魏辙,但依照魏辙的聪明,怎么会听不出来蒙骜语气中对魏军的不满,或者准确地说,是晋鄙的不满。别看魏军比韩军多一万,但真的厮杀起来,魏辙保证,最多两个时辰韩军就可以破阵而出。

魏辙也不点破,刚才自己就是随口一说,韩国可以借着便宜的机会阴魏军一把,但前提是不要太狠。否则就是彻底把魏国得罪了,反而不好。

“将军!接下来我们是往析邑进发还是丹阳?”

听到魏辙委婉的问询,蒙骜就知道魏辙心里所想的。过了析邑,往西百十里就是武关,这是一个进军方向;还一个就是经过丹阳,逆汉水而上,直达汉中,这也是一个方向。究竟要不要分兵,分兵的话怎么分配任务,这些都是要迅速定的。

如何抉择,蒙骜到现在也没拿定主意。这个时候,侍卫进来报告说南阳郡守靳黈求见。蒙骜有些狡黠地看了看魏辙,说道:“不如我们听听靳郡守的意见如何?”

很快,一个浓眉大眼,身体硬朗的中年人走进了大帐。蒙骜第一时间站了起来,魏辙表现得则是更为恭敬。

“靳郡守远道而来。骜有失远迎,罪过罪过!”蒙骜有些歉意地说道。

靳黈一副毫不在乎的模样,摆了摆手,朗声说道:“郎中令这么说就是客气了。你们从安邑远道而来,故意跑到离宛城这么远的地方,莫非是怕我管不起你们吃饭!”

蒙骜刚欲要解释。靳黈就自顾自地笑道:“十四万大军的粮草我管不起,但你们几个人的酒席我还是可以招待的嘛!”

蒙骜这才有机会回道:“骜之所以远离城邑安营扎寨,就是怕劳烦你们!这新法推广得如火如荼,骜要是冒昧打搅,搅了地方清静,王上肯定会怪罪下来!哈哈!靳郡守你还要多体谅就是!”

靳黈没有再说什么,入席就坐后,蒙骜、靳黈、魏辙绘声绘色地聊起各自的趣闻。做官做到他们这个层次,每一句话都是有深意的。通过这样的交流。蒙骜也确定了后续粮草的供给不会出现什么困难。

“靳郡守,那粮草的事情就需要多多麻烦你了。”

靳黈点了点头,拍着胸脯保证道:“郎中令你放心就是了!你是要运粮草往哪里?”

“靳郡守,你以为我们应该运到哪里?”蒙骜的话语有些让人不明其意。

“郎中令的意思是说,主攻方向还没定?”靳黈很快就理解了蒙骜的意思。

蒙骜微微一笑,算是默认。

“汉中还是峣关?这还真是一个问题!”靳黈呵呵一笑,说道:“依照黈来看,蒙将军你们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峣关。”

“峣关?”蒙骜显然很震惊于靳黈的回答。峣关要是想拿下。付出的代价可是不菲啊!况且,这次还有楚国、魏国的参与。想让他们花大力气来拿下峣关,好处却留给自己。难上加难!

靳黈一看就是蒙骜会错了自己的意思,笑着解释道:“蒙将军你忘了吗?我们在南阳可是还有一支舟师哦!况且现在我们出兵不过五万,我想,像朝中的太尉暴鸢、卫尉李牧他们,一定很想带兵出来走走。凑凑热闹吧!”

“舟师?李牧?”蒙骜恍然大悟,也终于明白出征前韩王然所说的那一番话的真正用意了。看来,韩王然对这种情况早有预料,哪怕是六国联军合力攻函谷关。韩王然的计划也不会变!舟师,舟师。除了在丹水大有作为,也可以在汉水乘风破浪!

靳黈笑着点了点头,说道:“将军带领楚军、魏军主力袭扰峣关,我韩国出偏师经略汉中。到头来,无论六国伐秦成败与否,得利最大的还是我们韩国!将军以为呢?”

蒙骜沉吟了下,汉中距离南阳实在太远了。从南阳郡最西边的丹阳城算起,足有千里的路程。不过,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拿下汉中郡后,韩国几乎可以切断秦国巴蜀两郡和秦国关内的联系。到时候可以逐步蚕食或者猛攻下两郡,拓疆数千里不在画下。将来无论是灭秦还是灭楚,都有着不可想象的利益。

蒙骜现在考虑的是该如何最大程度地调动秦军的注意力,以此来协助韩国奇兵的胜利。

一个时辰后,中军帐里,楚国的景阳、魏国的晋鄙等人聚集在了一起。明日是开拨的日子,但蒙骜迟迟没有告诉自己这些人会往哪里进军。想来。这次擂鼓聚将的目的一定是商讨下一步的行军方向了。

对于接下来的打算,楚国有着最坚决的目的,那就是最大程度地瓦解秦国,打击秦国。进军汉中的话可以挖下秦国的一块肉,猛攻峣关的话足以让秦国胆寒。哪一种选择对楚国而言都算得上是大快人心的。

魏国的想法则是有些推诿,汉中太远了,拿下来也是一小块肉,东一块西一块地占地盘魏国也觉得累。魏国已经打定了主意,这次哪怕是重创秦国,夺得一郡两郡的地,魏国也不会要。即使要的话,也会和其他国家换地。就像是百十年前和赵国、韩国换地一样。连成一片的疆土才有价值,不然就是飞地。

晋鄙虽然不忿蒙骜如此对待自己,但也不敢误了魏王的大事。不然,贪一时之欢,后悔却是莫及啊!

蒙骜环视了各怀心思的众人,朗声说道:“明日我们三国联军就会开拨攻打秦国,按照在安邑的会议,方向有两个选择,一为近在咫尺的峣关,二为崎岖难行的汉中。对此,各位有什么意见,蒙骜愿闻其详!”

蒙骜说完就盯着景阳、晋鄙两人看!自己虽然是名义上的主将,却是没有绝对意义上的指挥权。自己必须摆正位置,不然要是魏国、楚国愤然离去,转而强攻汉中的话。那就真是坏了韩王然的大计!眼下,蒙骜只能尽全力去引导对方,接受自己的主张。

景阳率先开口了,虽然三国联军中楚军最少,但眼下韩国和魏国之间有些别扭,自己的主意反而成了最重要的。

“蒙将军,晋将军!以阳来看,攻打峣关的好处在于便捷!有武关在手,我们率先就立于不败之地。反正我们的最大目的是牵扯吸引秦国的注意力,就像魏军在函谷关下做的那样。不如攻打峣关!两位以为如何呢?”

晋鄙怎么也没想到,景阳会支持自己的观点。当初自己就是建议在函谷关下营造假象,实际上主力出峣关,覆灭秦国!怎么样!你看你看,楚国都同意我的观点了。蒙骜你还有什么话说!按照你所说的,打峣关是取死之道,怎么样,若真是取死之道,楚国怎么会同意呢!

晋鄙觉得自己的腰杆子更直了,当即沉稳地附和道:“景将军所言甚是!如今秦国上下以为我们六国联军在安邑附近,我们若是强攻的话,就会将秦国的注意力放在峣关。无形中为北方的联军提供了绝佳的机会!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啊!”

蒙骜脸色如常,仿佛感觉到晋鄙所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居然点了点头!晋鄙心里面不屑地笑了,“怎么样!现在楚国和我们魏国都已经同意攻打峣关了,你们韩国没有理由再拒绝了吧!你们身为东道主,怎么也得强攻不休,损失惨重!”

“照二位的说法,你们都是赞成攻打峣关了?”蒙骜皱紧了眉头,语气有些不满地说道。

晋鄙生怕蒙骜反对,当即挤兑道:“正是!莫非蒙将军有更好的策略?”

“好!本将军是一个很讲民主的人!既然二位赞成攻打峣关,那明日我们三国大军就往武关方向前进,争取早些日子抵达峣关城下!”蒙骜出人意料地说道。

晋鄙顿时涌上一股不好的情绪,不应该啊!当初蒙骜不是最反对出兵峣关吗?怎么现在态度一下子倒过来了?!晋鄙可不认为,自己和景阳的态度居然可以迫使蒙骜这么快的改变主意!这里面一定有些问题,一定!晋鄙暗暗想到。

景阳心中也是有些疑惑,不过也没有多想。也许是蒙骜在看到自己也支持攻打峣关后,不得不妥协吧!汉中毕竟太远了,拿下了秦国的反应也不大。不能声援联军北线军团!攻打峣关则可以让整个秦国惶恐不安。当初秦国诱骗楚怀王入武关,囚禁至死。现在自己刚好报一箭之仇,连带着夷陵的两次耻辱一起找秦国好好算算!

蒙骜则是心中大喜,没想到,原本最担心的楚国居然也站在了攻打峣关的立场上!自己正好做个顺水人情,勉为其难地下令全军开拨向峣关出发。临行前的一夜,蒙骜派了自己的心腹侍卫,前往新郑报信!想来,韩王然一定很满意现在的这种情况!

军令如山,四月五号,十四万韩、魏、楚联军浩浩荡荡地由宛城出发,杀向峣关。(未完待续……)

第一百八十四章秦国的动向

秦国,咸阳。

半个月过去了,三十万六国联军就屯扎在安邑,没有再动分毫。山雨欲来前的压抑,笼罩在关中的千里沃土上。情报部门,包括令人谈之色变的黑冰台全力运转起来,试图捕捉联军的行动。

但这一次,六国似乎玩真的了。距离函谷关百里以内的城邑全部戒严,除了当地驻军熟悉的百姓和数量巨大的商队,任何数量少于十人的队伍都会被一轮轮排查。就算是秦国早已安排好的密谍,也无法通过往常的手段来传递消息。一时之间,秦国对山东六国的掌控被压制到了最低的水平。

失去了“眼睛”和“耳朵”的秦国情报部门开始铤而走险,但收获的是血淋淋的伤亡数字和语焉不详的情报。三十万六国联军到底在卖弄什么玄虚,是不是真的在安邑,秦国对此一无所知。

函谷关的守将有些受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