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不妥不妥!以本将来看,如果贵国有心议和,怎么也要派出质子到我们韩国!否则。单凭贵使的一面之词,无法取信我们韩国!而且,对蓝田我们是志在必得!除非蓝田在我们韩国手上,不然,这议和之事还是作罢!”

“你们不要欺人太甚!”黄歇恼羞成怒地说道。

韩腾一副小人得志的模样,说道:“这是底线!你们楚国觉得我们在四国的围攻下难以自保。但如果只有三个国家真心伐韩,我们韩国拉拢了一个盟友呢?!”

黄歇的心里顿时沉了下来,心里在判断对方说的话有几分真实性!现在的形势可不就是秦、赵、楚伐韩吗?!齐国完全是在做戏,否则伤亡也不会不过数千人!莫非,齐国已经秘密和韩国达成了某种协议?!对方透露这个消息是故意制造嫌隙还是无心之言?!如果是前者,对方不过是想要更多的价码;如果是后者,这个消息就太惊人了!楚国还真要思考要不要继续伐韩!

“楚王尚没有子嗣,这质子的人选一时之间怕难以确定!不过,为了公平起见。这质子贵国也要派出吧!当然,这也只是本官的个人想法!此事本官会如实禀报给楚王!另外,蓝田的归属兹事体大,将军虽然麾下有上万大军,对这样的国家大事怕也是拿捏不准吧!不如这样,将军派人到洛阳请示韩王,本官则派亲信前往郢都,这段时间。本官就在贵军营寨作为人质如何?!”

韩腾听到后心里就犯难,答应对方吧。自己一方做起事来束手束脚,自己还想趁着这段时间强攻下蓝田,增加己方的筹码呢;不答应吧,又显得没有诚意!

最终,韩腾决定拒绝对方的提议。

“贵使所言言之有理,议和的事情你我都做不了主!不过。临行前,本将接到过韩王的旨意,楚国负韩国在先,若是楚国求和,要么楚王率文武百官迎我军入郢都。要么将蓝田割让给我们韩国!所以,如果贵国两件事都不愿意做,这议和之事,不说也罢!擅自休兵止战,本将军会有通敌的嫌疑,所以抱歉了左徒大人!本将军也是在执行韩王的命令!”

顿了顿,就在黄歇觉得自己缓兵之计已经不可能生效的时候,韩腾的下一句话让黄歇觉得峰回路转!

“不过,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虽然本将军不能休兵止战,但却可以减缓攻势!毕竟蓝田兵强马壮,三五天的时间是绝对拿不下的!本将军觉得,耽搁三五天,韩王应该不至于怪罪!”

黄歇顿时大喜,表面却是不动声色,只是微微作揖道:“将军用心良苦啊!”

韩腾摆了摆手,不以为意道:“本将军可什么都没做!不过,本将军听说贵使与蓝田守将屈平相熟,不妨写一封信交待一下,免得大家的伤亡太大,不是吗?!其实,本将军倒是想要贵使和屈平将军见面,只是,人多耳杂,用书信的话,易于保密!”

黄歇想了想,同意了韩腾的建议!虽然因为韩腾就在身旁,注定了自己不能把楚国的真实计划和盘托出,但让蓝田守军安一下心还是可以做到的!如果屈平够聪明的话,也许可以从字里行间明白自己嘱托的真实含义!

“将军考虑周全,(黄)歇恭敬不如从命!”黄歇答应道。

“来人啊!笔墨伺候!”韩腾对一旁的亲卫叮嘱道,说完,韩腾却没有走开的意思。很显然,韩腾对黄歇在书信里会写什么很感兴趣!

黄歇也不避讳,很快写好了一封洋洋洒洒的信,待字迹干后,交给韩腾过目。韩腾摆了摆手,示意手下的亲卫收好这封信。然后第一次向黄歇拱手道:“议和之事,本将倒是有些想法,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黄歇回以笑容,说道:“自然说得!说得!”

“贵国若是真心议和,不妨出兵襄助韩国,虽然没有贵国,我们韩国一样可以轻松度过这次危机,但多一个帮手总是好的。等我们韩国战胜之后,自然少不了贵国的好处,左徒大人觉得呢?”

黄歇干笑了两声,说道:“这个,东越国进犯,怕是不易!不过,本官会全力争取!将军放宽心!”

韩腾笑着点了点头,也不关心对方听没听自己的建议,拱手道:“如此,本将军在此静候佳音!”

黄歇望了眼集结完成的韩军,其意不言而喻。韩腾大笑着对一旁的亲卫说道:“传令下去,今日权且解散,明日再攻打蓝田!”

“左徒大人,这封书信,待会我就派人送到城里面!左徒一路走好!”

黄歇稍微松了口气,告辞而去!如何继续拖延时间,黄歇还有的头疼!自己没有在韩军营寨做质子,既幸运也不幸运!不过,黄歇更想知道,是哪个国家突然背弃了盟约,和韩国和好了!

ps:求个推荐!

第三十二章各怀鬼胎

“将军!韩军又派出了使者求见!”当屈平听到亲卫通报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禁哑然失色。{

“怎么?难道韩军还不死心?!”屈平下意识地认为韩军肯定是又来劝降,也许是自己昨日对韩军使者的仁慈让韩军以为自己可以被拉拢。如果韩军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韩军使者说有郢都的信件转交给将军!”亲卫恭恭敬敬地说道。

“去把信拿过来吧!韩军的使者我就不见了!”屈平想了想,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如果见面让韩军觉得还有机会拉拢自己,那不如干脆不见!

“喏!”亲卫应声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亲卫果真带了一封书信进来。屈平微微点了点头,怀着好奇之意打开了这封书信,只不过,刚看了两眼,屈平就大惊失色。原因很简单,屈平从来没想过,这封书信居然是左徒黄歇写给自己的!自己和黄歇还是有些交情的,黄歇的字迹自然认得,退一步说,韩军也没必要拿这件事来造假!

“韩军使者在哪?”屈平虽然还没有读完这封信,但还是下意识地问起韩军使者的行踪。

亲信心里纳闷,表面上却是没有流露出来,说道:“属下已经按照将军的吩咐将韩军使者礼送出城了!按时间,应该到城门口了!”

“他临别前就没有说什么?”屈平绝不相信,韩军使者会不知道这封信的内容。韩军使者应该要留下来,自己有好些话要问,但他现在之所以敢离开,肯定是有恃无恐。

“这个,属下就不清楚了!他只是大笑三声。就出门了!”亲卫如实相报。

屈平点了点头,没有再追究这个事情,而是重新拿起书信,认真读起来。屈平从书信里得知,如今楚王已经决定和韩国议和,黄歇正是使者。这封书信也是在韩军大营里写成的,希望自己安心守城,不要和韩军爆发大规模冲突,一切以大局为重云云。

屈平自然清楚,这封信里有许多话不适合写出来,自己如今只能从只言片语里猜测外面的形势,能够领略多少,全靠悟性!不过,很显然。楚王并没有弃城而逃,算是给了自己,给了蓝田城军民一个强心剂!

迅速将城中千人将以上的将领召集起来,屈平告知了这个不算坏消息也谈不上是好消息的讯息。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议和就意味着短期内蓝田得不到来自郢都的有效支援,而韩军故作为难,表明了会攻打蓝田不止,虽然韩军表示他们不过是虚张声势。但谁能保证,韩军不会假戏真做呢!

“将军!这个消息可靠吗?会不会是韩军绑架了左徒大人。否则,左徒大人怎么不露面就返回郢都了呢!”有些谨小慎微的人说道。

屈平眉头皱了皱,不悦地说道:“左徒大人忠君爱国,肯定不会害我们!之所以不露面,也是韩军不肯!诸位还是说说我们如何应对吧!”

最先开口的人悻悻,副将昭浑开口道:“将军!议和之事若成。大军自然无虞!但末将就怕,想要议和,诚为不易啊!”

“此话怎讲?”屈平有考校的味道。

“韩军听闻我们楚国议和,措辞强硬,想必是大军临出发前。韩王就有所交代!否则,韩军必定对蓝田围而不攻,直到等到洛阳方面的决议!但左徒大人在信中已经言明,希望我们克制,又希望我们安心守城,前后自相矛盾!所以,末将以为,韩军怕是一开始就不大认可我们的议和。要么,韩军觉得拿下蓝田后再议和可以博得更大的利益;要么,韩军一开始就无心议和,不过是缓兵之计;最后一种可能就是蓝田在一开始就被韩军认为志在必得!”

屈平点了点头,认可了副将昭浑的想法,说道:“诸位,议和不过是一个契机,但我们绝对不能松懈下来!毕竟,这议和一日没有达成,韩军就一日不会放弃拿下蓝田的打算!防微杜渐,不可不察!传令下去,从今日起,守夜的士卒增加一倍!”

“喏!”众人轰然应道,脸上的表情再无方才的轻松!

“将军,韩军若是来犯”有人请示道。

“打!打回去!”屈平说得斩钉截铁。

蓝田城外二十里,韩军营寨。

送走了左徒黄歇,(还有几百个字,怕大家等的着急,先送上,十多分钟就改过来!)

“将军!韩军又派出了使者求见!”当屈平听到亲卫通报这个消息的时候,不禁哑然失色。

“怎么?难道韩军还不死心?!”屈平下意识地认为韩军肯定是又来劝降,也许是自己昨日对韩军使者的仁慈让韩军以为自己可以被拉拢。如果韩军是这样想的,那就大错特错了!

“韩军使者说有郢都的信件转交给将军!”亲卫恭恭敬敬地说道。

“去把信拿过来吧!韩军的使者我就不见了!”屈平想了想,做出了这样的决定!如果见面让韩军觉得还有机会拉拢自己,那不如干脆不见!

“喏!”亲卫应声退了出去。

不一会儿,亲卫果真带了一封书信进来。屈平微微点了点头,怀着好奇之意打开了这封书信,只不过,刚看了两眼,屈平就大惊失色。原因很简单,屈平从来没想过,这封书信居然是左徒黄歇写给自己的!自己和黄歇还是有些交情的,黄歇的字迹自然认得,退一步说,韩军也没必要拿这件事来造假!

“韩军使者在哪?”屈平虽然还没有读完这封信,但还是下意识地问起韩军使者的行踪。

亲信心里纳闷,表面上却是没有流露出来,说道:“属下已经按照将军的吩咐将韩军使者礼送出城了!按时间,应该到城门口了!”

“他临别前就没有说什么?”屈平绝不相信,韩军使者会不知道这封信的内容。韩军使者应该要留下来,自己有好些话要问,但他现在之所以敢离开,肯定是有恃无恐。

第三十三章吕不韦访赵(上)

十天后,时间进入十二月,天气变得愈加寒冷,北方开始陆陆续续开始下雪。% 即使蓝田位于秦岭以南,靠近江水,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南国,但空气中也充斥着一股寒凉之意!

河内战场上,也许是后勤补给的问题,也许是大雪的关系,韩、赵双方的战事虽然从未停歇,但战事的规模渐渐变小。只是,双方一直都很清楚彼此的伤亡。多达四万名赵军长眠于此,韩军战死的数量虽然不及赵军伤亡的一半,但长长的阵亡名单依然忙坏了各地的地方官员。因为在韩国,为国事战死的士卒的抚恤工作一直是由地方上操办。虽然不可否认,这给国家造成了极大的负担,但也正因为此,韩国的军力才在短时间内超过了赵国甚至于秦国。

蓝田方面,楚国有意拖延了五天的时间,才给韩腾最后的答复,那就是蓝田可以割让,但必须得到韩国的国书,包围蓝田的韩军数量也不能超过两万人。韩腾既没有同意,也没有反对,而是对黄歇表示,会把这一情况如实上报给洛阳。只是在这段时间,韩军对蓝田的进攻从来没有停止,甚至有越来越猛烈的趋势。

在这种情况下,楚国有些着急了,以黄歇为首的议和团队浩浩荡荡地开赴洛阳,只是他们是为了故意展现楚国求和的诚意还是想要借机刺探韩国的虚实就不得而知了。

在接下来的几天,从上游夷陵方向开来的上万大军进驻郢都,两万左右的大军出城三十里安营扎寨,楚国的这些举动证实了韩腾的猜测,那就是楚国对于这次议和并不奢求一定会成功!换句话说,楚国的诚意并不很足。

不过。为了麻痹楚国,在黄歇的使团北上洛阳后,韩腾还是下令将对蓝田城的攻势放缓了一些,而这短短几天的攻势,原本还有一万五千人的蓝田守军还活着的,堪堪只有一万两千人!

赵国。邯郸。

吕不韦进入邯郸后终于长舒了一口气。这一路上从咸阳出发,先是借道上郡进入太原,再从太原走小道进入上党,穿过巍峨高耸的太行山,其中的惊心动魄常人绝对难以体验!仅仅用时半个月就跋涉上千里,足以证明吕不韦此行是多么艰难。这其中自然不乏“运气”,但护卫吕不韦的两名秦王亲卫更觉得,吕不韦的意志着实让人钦佩!

在邯郸找到落脚之地后,吕不韦只来得及沐浴梳洗一番就顾不得旅行的疲惫。前往平原君赵胜的府邸,递上拜帖。

和韩国的战事虽然胶着,但显然没有让邯郸紧张起来,毕竟,再怎么说,赵国也是处于进攻的一方,掌握着主动权。平原君作为如今赵太后倚重的而且位高权重的宗贵,相比赵惠文王在时。门前更加车水马龙!有求官的,有求办事的。门庭若市,让路过的行人不由得唏嘘羡慕不已。

好在,贿赂了门人后,秦国客卿的身份让吕不韦免去了排队的尴尬!等了不过一刻钟,平原君府上的管家就亲自出来,给吕不韦引路前往书房。

对于吕不韦。平原君还是有印象的,早先,他只是一个邯郸的大商人,虽富却不贵。当今秦国太子——异人为质邯郸的时候,吕不韦交好异人的事情被许多人嗤之一笑。自己也赫然在列,不过,谁也没想到,原本不受宠的异人居然在短短的时间内成为了秦国的太子,很显然,这其中必定有吕不韦的影子。而且,秦国在攻打赵国前,异人潜逃出邯郸,虽然并没有直接证据,但平原君肯定,这里面肯定是吕不韦用的诡计!否则,吕不韦怎么在短短数日的时间就转身成了秦国的客卿?!不过,如今吕不韦以秦国客卿的身份求见,这些也不好道破。

“见过平原君!”吕不韦遥遥施了一礼。

对于吕不韦称呼自己的爵位而不是官职,赵胜很快反应过来,接下来两人的会谈绝不是以官方身份,两人所说的话可以是自己的私人见解,不用摆在台面上!

“先生远道而来,(赵)胜本该出门迎接,只是俗务缠身,让先生见笑了!”赵胜也客客气气地说道。

吕不韦一笑,道:“赵王毕竟年幼,需要多多倚重君上这样的肱骨大臣,不韦又怎敢责怪君上呢!”

赵胜点头,默认了吕不韦的说法,笑道:“先生千里跋涉而来,肯定是对赵国有所指教!(赵)胜愿意听先生的教诲!”

“指教不敢当!只是有些想法,觉得赵国若是行之对君上有利,对赵国有利。”吕不韦连连摆手,谦虚道。

赵胜赶忙做出聆听状,静候吕不韦接下来的言论。

“不韦听说赵国二十万大军受阻于朝歌,进退两难,不知可有此事?”吕不韦在路上也打探过,奈何一路上的赵国百姓对河内的战事一无所知,吕不韦不确定廉颇大军是否取得突破,故而有此一问。

但在赵胜眼中,吕不韦应该是明知故问,一上来就拿河内来说事,估计是秦国对赵国目前的战事很是不满,如今率先发难!如果承认的话,有秦军在河东纵横驰骋做比较,反而显得赵军军力不堪;不承认的话,则是说瞎话。

斟酌了下语气,赵胜呵呵一笑,为自己和赵国开脱道:“河内南北宽不过百里,南靠河水,西、北两面临山,先生怕是不知,韩国在朝歌内外囤积了超过十万大军,又携带了大量新式的守城利器,我军忌惮伤亡,推进的速度比较慢。不过,如今韩军已经被我们团团包围,韩军粮草已断,用不了几个月,韩军必然大败!”

吕不韦自然不会相信赵胜的这一番言论,在早先的情报里,韩军是沿河安营扎寨,有舟师运送粮草,韩军必然囤积了大量粮草。虽然河水如今已经结冰,但今年称得上是暖冬,冰层不厚,赵军不可能出其不意地绕过河水包围住韩军。所以最有可能的就是赵军拿韩军毫无办法,韩军也不愿意出营交战,维持一副僵局!所谓的粮草已断,等黄河冰消雪融,万难维持!

“听说赵奢赵将军率领十万大军攻打阏与,不知情况如何?”吕不韦漫不经心地问道。

“阏与城坚,一时之间难以攻克,不过,赵国上党的大部分兵力都集中在涉邑、阏与,只要贵国拿下安邑或者故魏之地发生动乱,我们赵国大军一定可以攻克阏与!”赵胜信誓旦旦地保证道。

吕不韦当然相信这一点,不过,自己来的初衷就是让赵国、齐国打头阵,而不是自己一方牵制韩军主力,让赵国白白得利!所以,听到这样的言论后,吕不韦长叹了一口气。

这自然引起了赵胜的纳闷,赵胜疑惑地问道:“怎么了,先生?胜说的哪里不对吗?”

“既然君上也知道上党、河内一时之间难以攻克,为何不想方设法换个方向呢?只是指望秦国拿下河东全郡,怕是缘木求鱼吧?!”

赵胜顿时愣了,心里迅速思考吕不韦话里的深层意思。赵胜自然听出了秦国对赵国的不满,但秦国拿下河东郡,的确可以震慑韩国,让韩国的兵力更加捉襟见肘。没看到现在韩国的援军源源不断地开向安邑吗?秦、韩两国围绕着安邑展开大规模的战事,赵国才好趁虚而入,打破眼下的困局。

联想到已经好久没有秦军在河东获胜的消息,再加上吕不韦认为赵军可以换个方向进攻的话语,赵胜隐隐猜到了吕不韦的来意。

“如今韩军在河东郡开始云集,这战事拖得越久,怕是对秦国越是不利!只是上党多山,河内狭窄,我们赵国兵力虽多,但却难以施展啊!想要调换一个方向,谈何容易啊!不知先生对如今的局势有何看法?”吕不韦出言问道。

吕不韦沉重地点了点头,说道:“秦国的粮草已然不多,对河东是有心无力!不过,韩国为了守卫安邑,在不断地增兵,以不韦看来,抽调的兵力大半为洛阳附近的兵马。洛阳的兵力已然空虚,贵国何不借道濮阳,攻打东郡?”

赵胜不敢就粮草问题接口,因为借粮草给秦国的话,秦国将无后顾之忧,能够取得多大的战果实在不好说,但肯定比没有粮草时更大;不借粮草的话,显得赵国对秦国很是提防!赵胜干脆装聋作哑,只听出吕不韦关于秦国粮草短缺限制了白起大军行动的意思。

“这倒是个问题!只是攻打东郡的话,不应该是齐国做的事情吗?如今我们赵国越俎代庖的话,齐国怕是大加不满啊!”赵胜笑着说道,但语气里却分明透着骄傲。很显然,齐国的所作所为一直没有入赵胜的法眼!

这也难怪!赵国虽然也是主少国疑,但好歹还有自己、蔺相如、廉颇、赵奢一干臣子辅佐,齐国呢,齐国太后刚一执政,就提拔自己的弟弟当丞相,将田单赶到东海的乡野里,消除田单一系在朝堂上的影响力,算得上是自断一臂!

ps:第一更!

第三十四章吕不韦访赵(下)

“齐国丞相后胜领兵二十万在韩、齐边境上,如今已有将近两月,却是尺寸之地未得!君上不觉得,这里面的猫腻很多吗?”吕不韦对齐国也是嗤之以鼻。{

当初,齐国君臣信誓旦旦地要帮助魏国复国,虽然大家都是冲着从韩国身上割肉才去的,但事到如今,至少秦、赵、楚三国出力了,唯有齐国,空有二十万大军,却一无所获。如果这二十万大军换做是三国中的任意一国,韩国早就不支了!因此一提起齐国,吕不韦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自然也是恼恨不已的神情。

“先生觉得,我们两国应该联合向齐国施压?”赵胜问道。

“齐国如今不过是想浑水摸鱼,难道君上甘愿被齐国利用,让齐国轻而易举地拿下韩国的大片国土?”吕不韦反问道。

赵胜自然不愿意,赵国自然不愿意,任何一个强大的邻国都不符合赵国的利益!如果秦、赵两国和韩国打了一个两败俱伤,齐国渔翁得利,原本对上秦、赵、韩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占上风的齐国会一跃和三国平起平坐,天下的土地资源就那么多,别人多分一点,自己就少拿一些。所以,对赵国来说,自然也是希望齐国在这次伐韩行动中有些折损,这种折损,最好还是得到的利益不能弥补的。

“逼迫的太急会不会为韩国利用?”赵胜不无担心地说道。

“我们不过是让齐国履行盟约,何来的逼迫?何况,齐国新君继位,必然要讲求信义,否则,其他国家凭什么来相信齐国?!”吕不韦笑着打消了赵胜的担忧。

赵胜想了想。也知道自己多虑了。如今四国伐韩,大处下风的是韩国,齐国总不至于为了韩国而得罪三国。换而言之,已经得罪韩国的齐国只能一条道走到黑。因为就算齐国联合韩国和三国对抗,赵、楚两国南北夹击齐国,绝对会让齐国损失惨重。

“若是贵国能够从河内抽调十万大军南下。汇合齐国二十万大军,必定让东郡如临大敌,如今洛阳已经没有可用之兵,李牧没有援军,又能支撑多久呢!何况,楚国的十数万大军威慑砀郡,彼此呼应,万无一失!”吕不韦又道。

吕不韦试图让赵胜相信,韩国如今之所以还能勉强支撑。齐、楚两国难辞其咎!一个是出工不出力,一个是被挡在颍水对岸,有强大的赵军作为先锋,齐、楚大军作为后援,韩国必败无疑!

“这出使齐国的使者?”赵胜用商量的语气说道。很明显,赵胜已经认可了吕不韦的想法,虽然如今赵国大事谈不上是由赵胜独断专行,但也相差无几。何况。赵胜相信,蔺相如也会认可这个办法。毕竟。河内鏖战了这么久,已经成为了烫手山芋,如鸡肋,弃之不舍,食之无味。

“信陵君为四国相,伐韩一事也是信陵君极力促成的。于情于理,自然信陵君最为合适!”吕不韦笑道。

“这倒与胜的想法不谋而合!”赵胜笑呵呵地说道。

有些话,赵国自己说出来的效果和其他人说出来的效果截然不同。信陵君只要如实将秦、赵两国的想法说出,赵胜自认为齐国君臣除了听从还是听从。

当日,赵胜就带领吕不韦先后拜访了上卿蔺相如、平阳君赵豹的府邸。

平阳君觉得这些时日廉颇大军的损失实在太多了些。再打下去的话,还不知道要用多少人命才能拿下河内,等拿下河内元气大伤的赵国只能是休兵止战。按照吕不韦的说法,移兵东郡倒是不错的主意。二十万齐国大军没有人监督的话很难发挥作用,只要有赵军在一旁,齐军想要保存实力都难以做到!如果再考虑到楚国的影响力,李牧除了后撤求援还真的没有什么好方法!这个时候,无论的分兵再攻河内还是上党,都会起到出其不意的作用!

蔺相如也是这样的考虑,东郡、砀郡毕竟一直是魏国的土地,如今信陵君尚在,只要赵、齐大军可以攻入东郡,凭借信陵君的巨大声望,完全可以事半功倍,虽然这些土地终究要归还给魏国,但己方的损失越小,越可以敲诈魏国更多的土地!因此,对于吕不韦的提议也是双手赞成!

有了这两人支持,在次日的朝会上,赵太后果真同意派出信陵君向齐国施加压力!

信陵君自然乐见其成,开战两个月来,赵国一直难以攻下河内,齐国也没能拿下东郡、砀郡,而最糟糕的是,自己好不容易联络的几个地方豪族尚未举旗谋反,就被早有准备的韩军剿灭!相反,自己最不抱希望的秦国反而打的风生水起。这显然不利于魏国的复国!

如今东郡、砀郡被韩国经营地可谓铁板一块,至少,地方豪族们不知道是摄于韩国的武力还是得到了韩国的承诺,全都默然,如果齐国不出力的话,还真的很难打破这种局面!

魏王的使者一波接着一波赶到邯郸,问询何时可以举兵相应,虽然安陵的兵马不多,但魏王花掉血本,暗中凑出了一支万余人的部队,只要齐国大军拿下大梁甚至只要包围大梁,魏王就会起兵反抗韩国,光复魏国!战事的发展缓慢地令人发指,甚至,信陵君对战局开始提心吊胆,生怕楚国或者齐国被韩军突然击败,甚至秦、赵两国达成和韩国的一致!早就苦于无策加快魏国复国的步伐,如今听到赵太后的任命,信陵君自然快马加鞭,赶赴临淄。

从邯郸到临淄的距离足有七百里,正常的速度需要半个月的时间方能到达,但心忧国事的信陵君硬生生把时间缩短了五天,只用了十天的时间就赶到临淄。只不过,在信陵君抵达临淄的前一天,两件大事的发生硬生生地改变了历史的进程。韩国一直苦等的反攻的时间悄然而至!!

(第二更先送上!下一章五千字大章!)

第三十五章匈奴入侵

时间:公元前267年腊月二十日

地点:秦国,咸阳

北方的游牧民族历来是中原农耕文明的大敌,他们强大的时候,更是如此!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他们或多或少参与其中,有时扮演的是征服者的角色,有时扮演的是杀戮者、破坏者的角色,对中原文明有极大促进者,少之又少!

历代中原王朝无不饱受北方游牧民族的威胁,甚至于,有北方游牧民族拖垮中原文明的说法!对游牧民族的态度,是采取守势还是攻势,在很大程度上反应了帝王的武功和国家是否昌盛!

周有犬戎,秦汉有匈奴,晋代八王之乱后,更有五胡乱华,南北朝正面意义上说是中华民族的大融合,但在某种程度上讲,何尝不是我们这个多苦多难的民族的血泪史!

隋唐虽然鼎盛,但在末期依然有契丹为患。两宋时期,中原文明更是先后饱受契丹、女真、蒙古的威胁,最终野蛮征服了文明。

明朝虽有天子守国门,君主死社稷的豪迈和气节,也有无汉之和亲,无唐之结盟,无宋之纳岁薄币,亦无兄弟敌国之礼,但依然败在了关外女真族的手下,文明再次遭到野蛮的践踏!

贯穿中国文明史,游牧民族的一大特色就是入侵中原,而且多半是在入冬之后。在唐末和两宋时期,这种行动有了一个形象的说法——“打草谷”。官兵以牧马为名,四出劫掠,充为军饷,是为打草谷。

这种打草谷的行为,有时,是因为草原暴风雪或者瘟疫灭杀了太多牲畜。游牧民族没有足够的食物过冬,为了保证充足的粮草而劫掠中原;有时,是在部落的战争中损失了太多的兵力或者单纯的想要壮大部落,所以劫掠人口作为奴隶;有时单纯为了财富,或者为了练兵。在游牧民族的眼中,中原的花花世界再美好不过。简直就是一个什么都不缺的仓库,只要自己悍勇一些,总能掠夺些什么。或财帛,或美人,或奴隶,或牲畜。而中原国家的步兵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