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4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征讨东越国,郢都已经没有良将,这三万楚军一旦羊入虎口。郢都的大军就只剩下一万,这个数字实在太少了啊!
昭文深深作揖,胸有成竹地说道:“以臣之见,莫不如紧闭郢都四门,以防韩国细作入城探听我军虚实,此其一也!其二、向九江郡的安平侯求援,令他分兵以为先援,九江距离郢都千里,以八百里加急报之,安平侯的援军最快只需二十余日就可抵达。再令景阳将军分兵,一部急攻汝南,一部回师郢都,令韩国东西不能兼顾,此其二也!其三、向临淄处求援,明确告诉齐国,如今韩国攻打我们楚国甚急,齐国的二十万大军迟迟不敢进攻,已经令楚国难以支撑。齐国若是不发兵伐韩,楚国情愿向韩国割地祈降,再联合韩国攻打齐国以弥补损失!”
楚王顿时面露喜色,兴奋地说道:“爱卿所言甚是有理啊!”
韩国之所以敢分出五万大军攻打楚国,不就是因为齐国的二十万大军只会虚张声势,不敢和韩国真刀实枪地鏖战吗?!干脆和齐国挑明了这一点,逼迫齐国出兵。一旦齐国真心出力,韩国除了退兵绝对没有更好的办法!
群臣听后也是恍然大悟,议论纷纷,毫无疑问,这个主意更加符合实际。真要是派出三万大军驰援蓝田,胜负难料,这是拿自己的荣华富贵和身家性命来做赌博,一旦赌输了,郢都就会被韩国大军团团包围。到那时,最好的结局不过是割地求和,很有可能,自己的封地就在被割让的土地中。甚至,更糟糕的是,自己这些人会跟楚王一道成为韩国的俘虏。对于韩国的新法,大臣们可是铭记于心,一旦成为韩国的臣子,可不会像如今这般可以作威作福,以后,就连名下的土地和奴仆都要被限制,这样的结局是楚国贵族们万般不愿意接受的。
芈梁眼见大殿的形势马上就要急转,忍不住求助似的望向左徒黄歇,三闾大夫昭文所说的,自己当然想过,但这样一来,耗时必然持久!如果不增援蓝田的话,仅仅凭借郢都,郢都又能支持多久呢?!外无必救之兵则内无必守之城,芈梁很担心,如果不派遣援军的话,蓝田坚持不了多久,到时,郢都免不了一番战火。待韩军看清了楚国的虚实,到时就危险了!
“敢问三闾大夫,从蓝田到郢都的两百里之地无险可守,若是将三万大军全都系数调入城内,坐任蓝田陷落,此谁之罪?”黄歇出言道。
“蓝田军民为王上牺牲,乃是他们的福分!以臣来看,蓝田有两万大军,足以抵挡一段时间!”昭文避重就轻道。
黄歇微微一笑,道:“一段时间?臣倒是不知,这一段时间究竟是多久!郢都如今有三万大军,蓝田有两万,此两处,可谓互为犄角,蓝田失守,郢都也不能独存!且有兵不救,岂不是陷王上于不仁不义之地?”
第三十章计定
三闾大夫连连摇头,道:“王上乃万乘之躯,轻易不可犯险!若是派遣大军驰援蓝田,造成郢都空虚,为韩军所趁,方才是置王上于不仁不义之地!蓝田之危,已经不可破解!左徒当知,楚军虽勇,郢都却无良将!故守城游刃有余,野战却力所不逮!派遣三万大军出城与韩军鏖战,臣唯恐是救援不成,反被韩军所困!这个责任,没有人可以承担得起!”
黄歇也不恼羞成怒,反而笑着点头说道:“三闾大夫所言甚是!如果郢都只有三万大军,自然兵力捉襟见肘,无法救援蓝田!可郢都周遭可不止三万大军啊!”
楚王一愣,纳闷地望向黄歇,下意识地说道:“爱卿的意思莫非是征召城中所有的男子入伍?”
这倒是个权宜之计,但除了二十岁到四十岁这段年龄的士卒称得上是精锐之兵,年龄太小或者太大的男子被征召入伍也只能起到助威的辅助作用,聊胜于无,起不到决定性的作用!
黄歇摇头笑道:“臣方才所说郢都不止三万大军,自然是说的精锐之兵!”
这一言顿时让大殿炸开了锅,郢都明明只有三万大军,怎么到了黄歇的口中便不止三万了呢!唯有令尹芈梁若有所悟地微微点头,大概猜到了黄歇的想法。《
楚王则是一脸惊喜,用近乎颤抖的语气说道:“爱卿,多出的兵马在哪里?!寡人怎么不知道?”
这个问题太重要了,如果有更多的兵马,自己也不会如此惊慌失措!楚王多么盼望黄歇告诉自己,郢都有着十多万的兵马,这样的话,五万韩军敢过来。自己就能让他们有来无回!
“多出的兵马就在大殿内的诸位大臣家中!”黄歇一语道破天机!
大殿瞬时安静了下来,终于明白了黄歇话中的言外之意。在春秋战国这个时代,分封制虽然已经瓦解,但各国的卿大夫们,尤其是老牌的贵族,往往有数量巨大的封地或者属地。尤其是在楚国这样地大物博的国家,贵族在地方上的影响力超乎想象!甚至达到封地里的国人只知主上不知君王的程度!因为这些领地中,贵族领主拥有着巨大的权力!
在各自的封地里,楚国的贵族们也还保留着豢养私兵的传统!对这一切,楚王基本上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像中原的国家,国君封赏给有功之臣的土地更多是名义上的,实际上仍然由国家统一管控,只是把土地上的赋税交给了有功之臣,这也导致了中原各国的勋贵们虽然豢养着私兵。但都是少数,而不是像楚国这样,动辄数千人!
这样的制度决定了楚国的贵族们很容易满足,因为楚国实在是太大了,有足够的利益供他们瓜分!当中原各国为了百里之地争得你死我活的时候,楚国的君臣们在看热闹;当中原各国在想着如何用有限的土地养活更多的人口的时候,楚国的君臣在看热闹。为什么?因为楚国地大物博,从来不需要这些!楚国君臣偶尔也有励精图治。但终究想要的,不过是中原国家的尊重。证明自己并不是蛮夷之国,不识礼教!一旦达成目的,或者北上中原受挫,楚国又会按照本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使劲的折腾。比比谁的奴仆多,谁的楼船美。谁更富贵,成了楚国贵族们茶余饭后的事情!这种情形在吴、越两个生死大敌灭亡后变得更加严重!
很显然,对把自己的利益看得比什么都重要的贵族们来说,黄歇的提议是**裸地得罪了他们!虽然大家的封地离郢都都有段距离,但向来惜命的楚国贵族们在城外的庄园里还是有不少私兵的。这种私人武装,只听命于各家的家主,如今因为黄歇的一句话,要给楚王效力,自然是没有人心甘情愿地愿意。
令尹芈梁心里默默地叹了口气,知道到了自己站出来的时候了。论地位,楚国的贵族们以自己居首,若是自己对此都推三阻四,那估计不会有一个人同意。楚王方才期待的眼神也证明国难当头,楚王希望自己做出表率。只是,这样也会让自己得罪众多的贵族大臣。
“罢了!罢了!事有轻重缓急!自己就权且做一回恶人吧!”令尹芈梁打定了主意。
下了这个决定后,芈梁从容不迫地起身出列道:“王上!臣在郢都外的庄园尚有一千护卫,算上青壮仆役,共有一千五百人,愿意供王上驱使,解决此次危机!”
楚王大喜,激动地说道:“令尹真乃寡人肱骨,待韩军败退,寡人自有重赏!”说完,期待地望向其他贵族大臣。
贵族们心里恼恨芈梁把自己推到尴尬的境界,但也清楚,如今除了割肉似的交出私兵,再无别的办法,否则,楚王肯定会秋后算账!为了长远利益,只能是忍了!
“王上!臣亦有八百庄园护卫、奴仆愿意供王上驱使!”
“臣有五百,愿意为王上效劳!”
贵族大臣们纷纷“慷慨解囊”,谁也不例外,黄歇暗暗计算了一下,在座的大臣们刚才已经凑出了一万私兵,虽然不足以扭转战局,但也让楚国的底气平添了不少!
三闾大夫略带挑衅地望了眼黄歇,说道:“左徒大人,在座的诸位大臣已经交出了所有的护院、奴仆,但即使如此,郢都也不过四万大军而已!这样,安能解蓝田之围?左徒大人总不至于想要带着一两万大军去蓝田堵截韩军吧?”
很显然,三闾大夫昭文抓住了黄歇要救援蓝田的话语,逼黄歇出丑。黄歇自然不会上当,而是顾左右而言他,避重就轻地说道:“王上,臣以为,当速调夷陵、巴东守军入郢,如此,郢都有五万大军。可保万全!这五万大军,两万大军北上,声援蓝田,三万留守郢都!”
楚王连连点头,郢都的兵力多了,自己也安心。说到底。黄歇的计策是挤出两万大军北上蓝田,对郢都的防务其实没有影响!楚王自然愿意用蓝田来拖一下韩军的速度,当即应允。
昭文这才意识到,转了一个圈,黄歇的想法其实和令尹芈梁如出一辙,都是要救援蓝田。不同于芈梁,黄歇还打消了楚王的疑虑,顿时有上当的感觉。
未等昭文反对,黄歇意味深长地望了眼昭文。说道:“三闾大夫提出向景阳将军、安平侯求援的建议,臣深以为然。向齐国施压更是妙计!不过,这个计策若要奏效,非一月之功不可。所以臣以为,向蓝田派遣援军更是很有必要。”
“三万大军都于事无补,这两万大军怕是更难解蓝田之围吧?”昭文阴阳怪气地说道。
黄歇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三闾大夫,我可从来没说要解蓝田之围!”
“你!”昭文顿时语塞。意识到自己被戏耍了,但在朝堂之上。又不好反唇相讥,当即冷哼一声,不以为然地说道:“那这两万大军北上又有何用?”
楚王也是好奇地望向黄歇,心里已经断定,黄歇绝不是简单的声援,否则。绝不至于此。黄歇望了眼群臣,不急不忙地说道:“敢问诸位大臣,郢都距离蓝田不过两百里之遥,可如今并未有韩军南下,这是为何?”
群臣纳闷黄歇怎么会问这么简单的问题。当即有人嘟囔道:“左徒大人为何有此疑问,韩军没有南下自然是因为没有攻克蓝田,担心被切断归路啊!”
黄歇笑着点了点头,赞许道:“蓝田未破,韩军故不敢南下进犯郢都尔!不北上派遣援军,蓝田不能久守矣!诸位大臣可能认为,区区两万大军于事无补,可臣有一计,可令韩军攻势放缓,为景阳将军、安平侯回师争取时间!”
“爱卿有何妙计?”楚王不由自主地前倾身子,大喜道。
“臣不敢言!”黄歇长揖不起。
楚王的眉毛皱了起来,大臣们则是极其纳闷!这是一个好主意啊!能够延缓韩军攻势的主意都是好主意!怎么看黄歇的架势反而觉得有罪呢!
“寡人恕爱卿无罪!爱卿尽管放心说出来就是!”楚王大手一挥,静侯黄歇的高见!
黄歇这才起身说道:“臣之计有损王上威望,盖因其乃诈降之计!”
“诈降?”群臣们心里直犯嘀咕,也明白黄歇方才为何如此态度了!一些原本觉得韩军犯境楚国除了投降别无他路的大臣们的心思更是开始活跃起来!这个计策其实就是真戏假作嘛!
“韩国会相信吗?”楚王不确定地问道。
黄歇一脸坚定地说道:“所以,王上需要派出一位心腹大臣手持国书前往韩军大营,以此来表明楚国求和的心意!”
“这个计策若是被韩军识破,那这个大臣可就危险了啊!”楚王担忧的说道。国书自己当然可以给,但出使韩军大营的使者可是九死一生的活计!如黄歇所言,诈降肯定可以争取一定的时间。但能够争取多久,全看使者的演技。等韩军意识到这是楚国的缓兵之计后,再如何有休养,多半也会恼羞成怒,拿使者来泄愤!
“臣愿意替王上出使韩军大营,为援军回师郢都争取时间!”黄歇一脸坚毅地下跪请求。
“这”楚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有些犹豫。
其他的贵族大臣则是神情复杂地望向黄歇,这种事情,换做自己可做不出来!还是自己的小命重要!这种英雄,还是让提出这个计策的黄歇来当好了!不少睚眦必报的贵族们甚至祈祷黄歇最好一去不返,折在韩军大营!唯有令尹芈梁等少数大臣一脸钦佩地望着黄歇,有如此担当的大臣,在楚国朝堂上,算得上是一个异类了!
“计划是臣提出的,臣最清楚该如何应对,求王上成全!”黄歇再言道。
“苦了爱卿啊!”楚王不禁动情!
“为王上效劳乃是臣的本分!”黄歇却丝毫没有成为烈士的觉悟。
楚王连连点头,若是所有臣子都有这样的觉悟,这国家也不会这么难治理!
蓝田城下,旌旗林立,五万韩军将偌大的蓝田围了个水泄不通,一万舟师在城东的汉水上逡巡。外松内紧;四万大军分别堵在城西、城南,只留下北门。看起来北门最是安全,但蓝田守军却不这么想,所谓围三缺一,韩军这样做肯定是想让自己主动弃城往北撤退,但且不论往北就是鄢城、南阳。皆是敌境,没人可以保证北面韩军有没有设伏!凡是从北门潜出侦查情况的斥候皆是有去无回就证明了这一点。
两日前,三千韩军精锐绕过楚军精心设置的防线,从背后偷袭了设在城北三十里的楚军营寨,数万韩军主力趁机发难,楚军猝不及防之下,大败而归。驻守在城外的七千楚军最终逃回蓝田的,不过堪堪两千人。如今,整个蓝田的楚军总共不过一万五千人。面对三倍于己的韩军,自然的闭门不出,高挂免战牌。
这两日,韩军虽没有攻城,但却一直在给蓝田的楚军施加巨大的压力。任谁看到敌人在自己眼皮子底下修造攻城器械,己方却无能为力的时候,士气都会不可避免地有些失落。而且,狡诈的韩军通过纸条和喊话的形势。不断瓦解守军的意志。诸如开门迎接韩军入城者,赏千金。封男爵;献上守将首级者,封蓝田县令,秩千石,这样的流言让蓝田有些离心离德!
财帛动人心,富贵迷人眼。韩军可以说了,哪怕是提着一名伯长、属长的首级投诚。都有对应的奖励。如果可以行刺蓝田县令、县尉这样的高官,并且成功,下半辈子的富贵就不愁了!这可比现在提着脑袋过日子强的多!
出身楚国三大贵族(屈、景、昭)的偏将军屈平是蓝田的最高指挥官,节制蓝田的文武官员,在临行前。屈平就想过一旦韩军犯境,战事会比较艰难!但屈平无论如何都没有想到,开战不过一天,自己就跟一万五千人困在蓝田。虽然求援的使者成功地在韩军包围蓝田前南下,但屈平实在不确定,得知这个消息后,郢都会不会派遣援军,会的话,又会派多少援军!
屈平可是很清楚,东越国的大军在九江郡肆虐,郢都方面一直提防的重点是巴蜀方向,只有三万大军的郢都又有什么底气面对这次危机?!屈平只希望,楚王不会听到消息后仓皇东逃,狩猎陈县,如果真的发生这样的事情,自己麾下的大军将完全丧失斗志!
为了激励士气,屈平已经下令把城中府库里的粮食、财帛全都拿出来,用来奖励守城有功的军民!屈平想释放出这一个信号,那就是自己不吝惜赏赐,只要大家肯卖命,自己绝对亏待不了手下的士卒!
韩军的奖励是丰厚,但却不是人人有命去拿的,如今屈平出行会把自己的所有亲卫都带上,城中已经执行宵禁,又将非本地的百姓、客商全都集中起来,为的就是不给有心人空子钻!现在看起来,蓝田是风平浪静,但屈平也知道,郢都的援军一日不抵达,蓝田的风平浪静下面就会一日暗流涌动!
“将军!韩军使者求见!”就在屈平带领大小将领巡视城防的时候,镇守南门的楚军副将派人来报。
屈平一愣神,暗忖韩军使者的来意,所谓两军交战,不斩来使,屈平只是略一沉吟,就打算会一会韩军的使者,探探韩军的虚实!
“都精神起来,莫要让韩军小觑!”屈平对身后的将领吩咐道。
“喏!”众人轰然回道,很显然,自家的主将想要给韩军一个下马威。对韩军使者,倒是不用油锅伺候,这样反而落了下乘。与之相比,井然有序的军容和凛然的军纪显然更能让韩军使者暗暗心惊,不敢小觑自己!
很快,南门悄然打开,一人一骑的韩军使者面色从容地在一名楚军伍长的带领下前往府衙。一路上,面对一列列来回逡巡的楚军悍卒或者有说有笑打造兵器的工匠,韩军使者始终视而不见。
直到见到一身戎装的屈平,韩军使者才不卑不亢地微微一笑,说道:“将军好风度!我还以为会有油锅伺候!看来,楚国也是知道中原礼节的!”
屈平微微冷哼,说道:“不要逞口舌之利!若论礼节,你们将军为何派一无名小卒来见本将?”
韩军使者听后就笑了,回道:“我家将军要说的尽在这封信当中,送信这样的小事,自然要用我这样的无名小卒!如果将军是楚王,那自然另当别论,轮不到我这样的无名小卒了!”说完,从怀中掏出一封信,递给一旁的屈平亲卫。
亲卫没有接信,而是按剑怒视韩军使者,很显然,刚才韩军使者出言不逊,已经惹恼了屈平的秦王。屈平却是大度地一笑,用眼神示意手下接过书信。
(
第三十一章议和
蓝田城南门外二十里,韩军大营。'。
一位儒雅的将军望着自己前不久派到城中的使者,露出了笑意,调侃道:“怎么样,屈平不肯降吧?”
使者点了点头,赧颜道:“一切不出将军所料!”
“你也不必自责!出身楚国三大贵族的屈平尚未到绝境,是决计不会投降的!他没有为难你,本身就是一个信号!做人留一线,日后好相见嘛!”将军明显不以为意。
听他们两人的语气,明显不是普通的上下级的关系,否则,一名将军是不会对自己的手下如此假以辞色的!事实也确实如此,使者李斯,将军韩腾,都称得上是韩王重点培养的人才。如今韩国四面受敌,韩王把在楚国方向寻找突破口的重任交给两人,就足以证明韩王对两人的器重。
虽然郢都看似空虚,但韩军千里奔袭到此,并不占据多么大的优势!韩军唯一可以利用的就是郢都方向的楚军兵力相对分散,在局部战场上,韩军依然占据数量上的优势。
韩腾既然身在蓝田,他麾下的羽林军自然也在此处。只是,为了放松楚国的警惕,羽林军并没有在营寨中,韩军打的旗号也不过是南阳郡名不见经传的校尉韩义,实际上,韩义还在武关戒备秦军,根本没有在军中。
到达蓝田后的两日,韩军除了整饬军事,编练士卒,建造攻城器械外,做的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打探郢都的消息。此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直接兵临城下固然可以在一开始给楚国极大的压力,但却不一定可以迅速达成目的!因为如今蓝田依然在楚国手中,城中的上万楚军意味着韩军即使分兵,绕过蓝田。但真正能够南下的兵力和郢都城内的楚军相差无几,能让楚国提心吊胆、夜不能寐的概率实在小的可怜!等楚军识破了己方的虚张声势,会冷静下来应对,韩军即使再追加兵力,再攻城的话伤亡必然也大!
在这种情况下,停留在蓝田。让楚国拿捏不准自己有没有后续援军,让楚国投鼠忌器反而更加合适。楚国君臣一定提心吊胆地等蓝田的消息,蓝田城内的楚军是已经覆灭还是已经投降,都可以让郢都动荡不安!救与不救蓝田,更会让楚国左右为难!
虽然因为屈平的及时应对,韩军并没有一鼓作气拿下蓝田,但韩腾发现,像如今这般,让楚国如临大敌调集郢都附近的所有军队和百姓入城。才不失为一个良策!因为如此,城中多了数万张嘴,楚国的后勤压力将不是一般的大!等楚国大军所有的士卒进城,城外完全尽在韩军掌握之中。韩腾正好一劳永逸地击败楚国,逼迫楚国签下城下之盟!这是自信,也是韩国的底气!
当然,如果楚国君臣畏战,弃城逃跑。倒也符合韩国的利益!韩腾不介意来一场千里追击!不过,综合自己这些天搜集到的情报。郢都四门紧闭,如临大敌,想来楚国君臣好面子,不愿意弃城逃跑!
韩腾如今在等两件事,一件是攻城的器械什么时候可以造好,另一件是楚国会不会派兵增援蓝田!方才韩腾已经跟手下确定。明日攻城器械就能造好!如果到时楚国援军还没有抵达,自己不介意强攻蓝田,解除自己的后顾之忧,再包围郢都。如果楚国派出了援军,自己正好可以围点打援。给郢都的楚国君臣一个刻骨铭心的教训!让楚国胆寒!
次日,韩腾终于盼来了自己想要的消息,郢都方面派出了使者,而且是楚国重臣、左徒黄歇,既然派出了使者,那就说明楚国的战意没有那么强。不过,这却没有打消韩腾强攻蓝田的主意,相反,在得知黄歇就在营寨门外等候自己召见的时候,韩腾命令副将带领两万大军攻打蓝田,而韩腾接见黄歇的地点,就在城外的一座山坡上,五里的距离虽然不会遇到什么危险,但也可谓亲临战场,很明显,韩腾想要给黄歇一个下马威!
自然,韩腾顺道下令统一口径,让所有的人称呼自己为校尉,从此刻起,他就是南阳一个新近提拔的校尉韩义!至于黄歇会不会识破自己的身份,韩腾从来不担心,因为整个韩国,知晓自己名字的人虽多,但却没有几个人目睹过自己的真容!更遑论千里之外的郢都了!
黄歇对自己的求见很快得到应允并不意外,毕竟自己代表楚王而来,对方多半会猜到自己的来意,但黄歇意外的是领着自己前行的韩军居然穿过了整个营寨,直接朝蓝田城的方向走去。黄歇的心顿时悬起来了,莫非,韩军已经拿下了蓝田?如果真的如此,那事情就太糟了!屈平好歹也是楚国年轻一代将领中的佼佼者,怎么会败得如此快呢!
不过,很快,黄歇发现自己想多了!五里外的蓝田城头上,楚国的大旗依然还在!同时映入黄歇眼帘的是正在集结准备攻城的韩军。黄歇这才意识到,韩军的主将的意图。
“下马威嘛!倒也适宜!”黄歇暗暗嘀咕道。
韩腾把黄歇眼角闪过的一抹惊喜全都看在眼里,不过,却没有更多的表示。一身戎装的韩腾饶有兴趣地打量着眼前的这个楚国重臣,在众多的楚国臣子当中,黄歇也算得上是一个异类,因为像左徒这样的高官长期被三大贵族把持着,黄歇从一个小贵族走到如今这个地位,很不容易!
黄歇本来想等韩腾先开口说话,毕竟,自己代表的是楚国,是楚王,而对方不过是一名从来没听过的校尉,即使能够带领五万大军入侵楚国的校尉绝对不是泛泛之辈,但就地位而言,黄歇有太多的理由有足够的优越感!不过,等了老半天,也未见韩腾开口,倒是韩腾脸上的戏谑之意越来越浓。黄歇不得不先自报家门!没办法,形势比人强,既然自己是代表楚国来求和的,姿态只能放低一些!不过,黄歇也确定,对方绝对不好应付!
“楚国使者、左徒黄歇代楚王向韩王问好!”黄歇斟酌着语气。说道。
这句话说得无可挑剔,虽然黄歇微微作了一揖施礼,但口中说得清楚,是代表楚王向韩王而不是自己向对方!
韩腾故意点了点头,却不还礼,而是瞟了眼尚未集结完毕的韩军方阵,平淡至极地说道:“不知贵使来我营寨有何指教?”
黄歇暗自恼恨对方的无礼,脸上却是不动声色,回应道:“韩、楚素来友善。前些日子,楚王听信小人谗言,发兵攻打贵国,如今小人伏诛,楚国愿意与贵国重修旧好!希望贵国可以从蓝田北撤,我们楚国也会退兵到淮水南岸!”
韩腾听后暗自讽刺,如果没有东越国的骚扰,没有自己这一支偏师威胁郢都。怕是对方口中所谓的小人永远不会伏诛吧!且不论对方是不是诚心诚意,哪怕对方真的有心求和。也万不该像小孩子吵架一般,一两句话就言和,除非楚国上下都以为,韩国如今是软柿子,自己不攻打韩国已经可以让韩国感恩戴德!
“哦?如此说来,贵国集结二十五万大军攻打我们韩国的汝南郡一事就算是揭过去了?”韩腾无悲无喜地说道。丝毫没有露出片刻的惊喜之色。
黄歇也不惊讶,反而觉得都在情理当中!毕竟,真论起来,楚国得罪韩国在先,设身处地地想。自己是韩国一方的话,也会对自己的这个罢兵的条件大为不满。但如今是谈判,谈判的话就不能一下子把自己的底线抛出去,即便在一开始,自己一方就是打着缓兵之计,但即使如此,也要拿出“诚意”,否则,就没办法取信于韩国!
“呵呵,将军,本官以为,在这种时候,各自罢兵对双方都有好处!韩国虽强,但如果有二十万楚军在淮泗掣肘的话,贵国也不好受吧!”黄歇好心好意地劝道。
韩腾点了点头,戏谑道:“别的我知道的不多,但我知道,如今贵国也不好受吧!”
黄歇长叹了口气,感慨道:“将军可曾听说鹬蚌的故事?”
韩腾不语,黄歇自顾自地说道:“去年,本官渡江水(长江)北上的时候,看到有趣的一幕。当时天晴,一只蚌张开壳晒太阳,一只鹬欲要啄其肉,却被蚌壳夹住喙。鹬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蚌亦谓鹬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鹬。’两者不肯相舍,渔者得而并禽之!如今,韩、楚皆为大国,相持日久,恐齐国为渔父也!且秦、赵虎视眈眈,与贵国相持于河东、河内,为韩国计,本官以为,将军当向韩王献计矣!”
韩腾神色开始严肃起来,道:“敢问使者,韩国待楚国厚乎?”
黄歇无言以对,这些年,韩国对楚国却是颇为拉拢,甚至从某种程度上说,楚国之所以可以光复郢都、少了秦国的威胁,韩国出力颇多!但这并不意味着楚国就要对韩国言听计从啊!
韩腾笑着说道:“厚则厚矣,但楚国还不是背弃韩国?你让我们韩国如何再相信贵国?!使者当知,贵国之所以想要两国罢兵,不过是因为我们包围了蓝田,威胁郢都的安危而已!一旦我们撤兵,贵国又往淮泗增兵,我们韩国为之奈何?!”
黄歇点了点头,一副认可韩腾说法的样子,试探性地建议道:“不如这样,我们楚国先退兵到淮水南岸,你们韩国可以派出使者监督我们的撤军,这段时间内,将军要保证不再攻打蓝田,待确定我们楚国退兵的消息后,你们再退兵如何?”
韩腾对此当然嗤之以鼻,楚国打得如意算盘啊!这一来一回,就算楚国真的退兵,也要一个半月的时间以上,这段时间,足够楚国调集大批军队回师郢都,同时消灭盘踞在九江郡的东越国大军。等楚军把自己这一支偏师赶回南阳后,他们又可继续攻打汝南,而己方想要再攻打郢都,难上加难!
“不妥不妥!以本将来看,如果贵国有心议和,怎么也要派出质子到我们韩国!否则。单凭贵使的一面之词,无法取信我们韩国!而且,对蓝田我们是志在必得!除非蓝田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