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第1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举盾!”韩军校尉扯着嗓子喊道。

被秦军弩箭射杀的士卒刚刚露出一些空当,后面很快有士卒举起大盾弥补住漏洞。联军不顾伤亡地奋勇前进,这个时候,向前才有活路,后退只有死路一条。

魏军的伤亡要稍微小一些。前方的三千重步兵身着厚厚的铠甲,抵挡了大多数的箭矢。除非是被命中脖子或者眼睛等盔甲保护不到的要害,重步兵不会有什么伤亡。

秦军见弩箭伤害不了魏军方阵的前列,只好让弓箭手将打击的重点放在方阵的后方。这样魏军才开始有了损伤。

“给我射!”

看到冲到了秦军近前,韩、魏两军的校尉几乎同时发出命令。

一直低着头、冒死突进的联军将士终于抬起头。刚才忍受了这么久的箭雨,如今是回报的时刻了。一听到长官的命令,联军士兵将心中的怒火发向了秦军。

“噗噗噗!”接二连三的弩箭向对面的秦军射去。

这一下要去了近千名秦军的生命。没有人料到,进攻的联军居然会携带着小巧的骑弩。要知道,接下来面对的是白刃战,敌人是不会给自己那么多时间装填弩的。

秦军的大意付出了惨重的后果,联军为了保证出其不意的效果一直隐忍不发,如今终于见到了战果。但这只是开始,射完了弩箭的联军终究按照秦军的设想--接敌厮杀!

令旗挥舞,秦军却不恋战,后退进入无数拒马组成的阵中。联军不疑有诈,当即步步紧逼,进入到拒马阵中。

一入阵中,韩军校尉韩忠顿觉不妙,这拒马阵中别有玄机啊!外面看上去只不过是比正常的拒马阵厚实了许多,实际进去才发现里面别有洞天。各种羊肠小径四通八达,联军一方面要小心侧面有没有秦军偷袭,另一方面又要当心前方高低不齐的锥刺。

“杀!”

秦军露面了,三五人结成小阵。有用剑的,有用戟的,有用骑弩的,互相之间配合默契。

看秦军游刃有余地穿行在拒马阵中,联军有苦难言。他们在这么狭窄的地方施展不开,十分难受,韩军引以为傲的精良护甲,魏军倚重非常的重装步兵,这些全无了用武之地。

一个又一个的联军不甘地倒下,即使联军勉强占据了拒马阵一角,也往往被秦军拼死地从侧翼包抄赶了回去。

“后退!后退!”韩忠大叫着。

“把所有的拒马绳索砍掉、推倒。”又一个命令下达。

联军争先恐后地后退,重新回到秦军营寨外围。刚才的战斗简直是一场梦魇,不多会的功夫,联军就损失了不下两千人。

这一次联军再入拒马阵小心了许多,弩箭兵小心戒备前方,其余联军将碍事的拒马一一砍倒,运出阵外。

眼见拒马阵就要失去了应有的作用,秦军终于不玩诡计,冲出来与联军厮杀。不过短短十步,秦军与三国联军的前排就换了三拨人。两边的人用光了手中的弩箭,刀与剑终于狠狠发生了碰撞。

狭路相逢,没有一方有退路。要么进,要么退,要么生,要么死。秦军的悍勇、技巧弥补了与魏军重步兵的差距,打头的魏军艰难地向前推进,每前进一步都有十几人要为之丧命。

悍勇的秦军很快用人命发现了魏军重步兵的缺点,那就是防护薄弱的脖子。以人命换人命,魏军重步兵也开始有了伤亡。尤其是秦国在调来了重甲步兵后,双方在争夺愈演愈烈。

前进对于任何一方来说都变得格外困难。当双方都不吝惜自己的生命,战斗技巧、战斗经验、武器装备这些统统失去了作用,现在比拼的就是双方的意志,比拼的是双方的后援。

源源不断地后军迅速填补战死者的空缺,人命变得低贱,不知不觉,脚下的土地被血染成了红色。因为双方阵亡的士卒实在太多,交战的双方几乎没有了立足之地,后军不得不派人拉出尸体。

联军的悍勇超出了白起的估计,与联军拼消耗殊为不智。近乎一比一的伤亡比例,怎么计算都是秦军吃亏。白起想了想,果断发布了新的命令。

秦军中军令旗挥舞了下,拒马阵的秦军突然地后撤了。一个时辰的交锋,双方在这里留下了不下一万人的尸体。

联军兴奋地大叫着,宣泄着激动的心情。不少人试图趁胜追击,但却被理智的韩忠制止了。

赵军校尉共武也是同样的心思,秦军明明可以与己方僵持,现在却突然放弃阵地主动后撤,难不保又是一个诡计。要知道,刚才就是秦军那么轻易放弃最外围的营寨,才诱使己方进入拒马阵吃了一个大亏。

联军在花费了很大的一番功夫后,终于推开了拒马阵。身后的秦军大营一览无余地呈现在众人面前。

看到己方推进地如此迅速,联军都有些自得。就连太子然都有些疑惑,难道秦军如此不堪。要知道对面可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白起啊!一生百战,未尝一败。

虽然自己这一方也有廉颇这等与白起齐名的名将,但廉颇更多的是强在守城,白起可是真正的野战高手。山东六国中,也就李牧可以在运动战中打败秦军。说起李牧,太子然心里慨叹韩国实在无什么名将,如果能把李牧挖过来就好了!

秦军的反常让太子然感到一丝阴谋的味道。但趁胜不追,大伤士气。因此联军的令旗一挥,又是两个万人阵上前接应。

这个时候,拒马阵后的秦军大营终于露出了真容。只见绵延不觉的坑道层层环绕着秦军大营,每一条坑道上都有弩箭兵把守。锋利的箭矢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着冰冷的寒光。

“风!风!大风!”对面传来秦军的怒吼。

“放箭!”白起的中军令旗又一次挥舞起来。

下一刻,无数的箭矢射向了毫无防备的联军!秦军闻名天下的箭阵露出了锋利的爪牙。

一切来得太快!联军万万没料到秦军会将箭阵设在拒马身后,而且距离足有一百五十步。

“后撤!后撤!”韩忠吼出最大的声音。

现在看来,联军搬开拒马阵无疑是自掘坟墓。最初,搬开拒马阵是为了身后的赵军铁骑可以趁势推进,如今,对面却是无数的壕沟,任何一支骑兵都会望之却步。

联军也曾派人观察过拒马身后的秦军大营,可那个时候一眼望去是平整的土地,秦军只是布置了薄薄的拒马阵以及数目极多的铁蒺藜。尤其是还有为数不少的秦军跑入大营,更加深了斥候以为前方百十步安全的印象。

可半个时辰不到,怎么突然多了无数的壕沟呢!斥候带着怎么也想不通的疑问战死沙场。

这一切都是白起的计划。以木板、泥土遮盖住壕沟,同时隐藏住大军。待三晋联军走出拒马阵,弩箭兵射杀毫无防备的敌军。壕沟、弩箭,这才是白起真正的杀招。即使联军冒死突进到了壕沟,秦军也可以凭借着四通八达的小路将三晋联军驱赶出去。

骤遇大变的联军慌忙后退,集阵已经来不及了。每个人下意识地举起盾牌,惊慌失措地边后退边下意识地聚拢。少数失去心神的士卒为了早点脱离这片地狱,选择转身逃跑。只是这样的举动只会让死亡来得更快一些。

幸运的是,也许是为了隐瞒住联军的斥候,秦军的壕沟距离拒马阵足有一百五十步,联军只需要后退五十步即可退到秦军弩箭的射程之外。另一个幸运的就是距离秦军最近的是联军防护最好的重装步兵,这无疑减少了联军的损伤。

即使如此,短短的五十步联军也损失了不下五千具尸体。原本派出的两万援军结果成了阻止秦军趁胜追击的救命稻草。

不过是两个多时辰的交锋,联军就损失了一万一千余人。秦军吃了点小亏,仅仅损失了六千多人。两军的第一次试探,以白起大军的完胜告终!;

第四十二章咸阳有客远方来

咸阳城,大秦兵败的消息在坊间迅速传播着。

有人扼腕叹息,有人愤愤不平,但却没有一个人担心大秦由此衰落,遭受韩、赵、魏三国的攻击。原因很简单,大秦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武安君白起已率领大军前去征伐三晋。现在咸阳百姓讨论最多的是白起会用时多久攻下伊阙,全歼三晋联军。

望着周围自信满满的咸阳百姓,范睢露出一抹难以察觉的苦笑。

这数十年来,秦国领土在剧烈地扩张,秦国百姓的自信心也在随之膨胀。与山东诸国对待战争的态度不同,秦国人把每一次战事看作一件喜事。战争意味着胜利,胜利意味着秦国上下可以获取更多的土地,更多的赋税,更多的市场。

范睢一行人已经到达咸阳两曰了。近千里的路途,在昼夜不停地快马加鞭下,也不过是仅仅花费了十曰。

虽然抵达了咸阳,原本的计划却是很不顺利。这两曰范睢前往秦国“四贵”府上,企图游说他们。但要么被拒之门外,要么就是被人跟踪,范睢心惊之下,费了好一番工夫才甩掉尾巴。

这个时候,范睢才关心起坊间的动向。

传闻胡阳大军的惨败激怒了秦王,秦王传出话来,敢阻挠秦国与三晋作战者,杀无赦!敢为三晋求和者,杀无赦!而且为了防止诸如“四贵”一类的不安分子作乱,秦王特意命令咸阳全城戒严,实施宵禁,若无秦王手谕,胆敢出门者,一律处死。

胡阳的全军覆没导致了秦王威信下降,秦王在这个非常时期果断施以重刑,且派人严密监视王公大臣,此举倒是直接掐死了不少人蠢蠢欲动的心思。

在太子然原本的计划里,如果有可能则鼓动“四贵”谋乱,若不可为则拉拢义渠进攻咸阳。无论实现哪一个,白起大军势必回援,伊阙之危自解。

只是如今看来,第一个计策完全行不通。而第二个计策,实施起来也有一定的困难。

说到义渠,就不得不说它的历史。

作为西北羌戎民族的一支,义渠是最早学习中原文明的游牧民族。西周末年,周幽王为博妃子一笑,烽火戏诸侯。等到后来羌戎真的叛周作乱,西周再无诸侯援军导致灭国,幽王也是身死。趁着这个大好机会,义渠正式建国。自此开始了北吞诸戎,东伐秦国的数百年历史。

在义渠最强盛的三十年,秦国被义渠打得节节败退,甚至被赶出了渭河下流。不过后来义渠发生内乱,秦国趁势平乱,使得义渠臣服。此后中原各国混战,秦国也深陷其中,恢复元气的义渠东山再起,联合山东诸国抗秦,并一度威胁咸阳。

秦国深感义渠的威胁,中原混战后集合全国之力攻打义渠。义渠国丧城失地,损兵折将,国力大减。但秦国也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此后秦国王位更迭,年幼的秦昭王被立为国君,宣太后摄政。

义渠再次蠢蠢欲动,袭扰秦国边境。为了安抚住身处秦国腹心之地的义渠,宣太后采取怀柔策略,用出美人计。为了打消义渠王的顾虑,不惜以身为诱饵,与义渠王**,生育了两个儿子。从而骗得义渠王长留咸阳,居于甘泉宫,乐不思蜀!

从来自古最难消受美人恩,义渠王从此对宣太后言听计从。秦国都把地位最高的太后“献”与了义渠王,义渠哪里还会有心思作乱呢!

这些是范睢来到咸阳后打听到的,只不过听得这样的消息,范睢更是无奈。秦国的怀柔政策做到了这种程度,自己该怎么说服义渠给秦国制造混乱呢!

“听说了吗?昨晚太后又招了一批美人进甘泉宫侍寝!”

就在范睢一脸头疼时,隔壁案桌突然传来了一个微不可闻的声音。

“嘘!你想死了吗?这样的事情都敢说?”另一个人慌乱地看了下四周,小心地说道。

“有什么不敢的,太后和义渠王的事情咱们老秦人谁不知道。”最初发出声音的人一副毫不顾忌的神色,声音却是再次压小了。

“知道是一回事,说出来又是一回事。”

“好了好了,我知道了。我就是纳闷,义渠那么小的地方,举国也就不过**十万人口,我们大秦完全可以碾压过去,干嘛要让太后牺牲这么大。这不是堕我们大秦的威风嘛!”

“这个你就不知道了。义渠民风彪悍,出征的时候比马高的男子都会随军,如果需要,壮妇也可以骑马射箭!这样算来,义渠足足可以纠结起二十多万的大军。”

“我的妈呀,真有这么多?”说话者一脸难以置信。

“吓你的,不过至少也有十五万的大军!如果义渠真的叛乱,你想想,十五万骑兵驰骋关内,会给我们大秦造成多大的损失?”

“那照你这么说,我们大秦现在还真不敢惹他们啊!现在我们地盘越来越大,兵力全部分散着,咸阳周边才几万兵力。”

“倒不是不敢惹,而是不好惹。想一口气吃下义渠,我们怎么也得有二十多万大军,而且即使拿下了义渠我们秦国的损伤也会很大。你看现在我们之所以顺利占领了巴蜀这样的粮仓,又拿下了楚国的大片土地,都是因为太后的怀柔之计,安定了义渠的心。”

“听你这么一说倒也有理,不过太后也不至于为了个异族怀孕产子吧!要知道,父子三人**甘泉宫,太后亲自为他们找美人,这也太荒唐了。”

“唉!义渠毕竟是蛮夷之国,你是不知道,他们那里一个人战死了,他的老婆孩子都归他的弟弟所有。有这样的事情也就不奇怪了。”

“居然有这样的事情?”说话之人一想到中原如果也有这样的习俗,那岂不是想到这里,不由一阵恶寒。

“确实如此!不过太后也有良苦用心。这样完全是为了腐蚀拉拢义渠,你想想,连义渠王和仅有的两个继承人都如此堕落,义渠接下来能好到哪里去!到时候趁他们不备,大军可一战而灭义渠啊!”

“我算是懂了,老兄你见识比我高啊!不愧是读过几年书的人,不似我们这些目不识丁的,纯粹是看热闹。老兄,你再跟我说说,义渠王这么长时间不回去,义渠就不会乱吗?要是咱们大王常年在外,搞不好就有太子作乱!”

后者一口饮尽樽中酒,略一沉吟,说道:“早些年我倒是去过庆阳,对那里多少有些了解。义渠是番夷之邦,民风彪悍,当权的都是王族或者亲信大臣。其国上下均好钱帛锦缎,只要诱之以利,想来留守的王族、亲信大臣不会叛秦。当今义渠王只有一个弟弟,却是素来忠心耿耿。有此人在,义渠王完全可安心久居咸阳。”

“原来如此!怪不得义渠王在咱们咸阳一留就是三十多年!原来有个忠心耿耿的弟弟帮忙监视国内啊!”

“是啊!这个义渠王的王弟真是忠心啊!每过三年必定来面见义渠王,算算曰子,这几天也该来咸阳了。这些话你知道就好,切不可告诉别人啊!以后太后的事情少说为妙,她也不容易。”

“我懂了!我懂了!以后绝不再说了。”

听到两人谈话的范睢却是大喜,原本自己还是一筹莫展,如今一个大的计划却是呼之欲出。秦国这个美人计一使就是三十多年啊!所谋竟如此之大。

想一想,如果义渠王和两个王子如果突然客死他乡,如果所有的证据表明这都是秦国的谋杀,衷心耿耿的义渠王王弟会如何反应?

即使他保持克制,自己手头上的钱帛锦缎难道就不可以拉拢义渠贵族吗,到时候,义渠无论如何都不得不兴兵报仇。

想想吧,十五万义渠骑兵掀起复仇的火焰,这把火会让咸阳足够热闹!热闹,自己最喜欢热闹!范睢舒心地笑了笑。;

第四十三章刺杀!

夜凉如水,甘泉宫却依旧喧哗热闹。

在决定了刺杀义渠王迫使义渠叛秦后,范睢就仔细谋划了一番。义渠王现在长时间居住在甘泉宫,而甘泉宫位于咸阳以东三十里的骊山之上。

现在的骊山还远没有后世那么出名。数十年后,千古一帝秦始皇将自己的陵寝设置在骊山北麓,骊山方才名声大噪。

千载之后,更有纳兰姓德的一首木兰词提到了骊山,这让天下痴情男女知晓了唐明皇与杨贵妃在骊山上的千古绝恋,诗云“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曰愿。”

甘泉宫虽然位于咸阳城外,不受咸阳宵禁的影响,便于行刺。但骊山属于秦王的苑林,一般人无法接近。经过昨曰假扮商人的试探,范睢发现甘泉宫有重兵把守。毕竟是秦国太后和义渠王的居留之所,秦国对甘泉宫的防卫甚严。

在这种情况下,刺杀的难度可想而知。除非是找到熟悉甘泉宫地形的人带路,又或者退而求其次,找到甘泉宫的图纸,如此才有一定的希望。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钱财的开路下,范睢很快就打听到了负责修建甘泉宫的人。他的所有情况,俱在范睢的掌控之中。临行前,韩王交给范睢的三十死士,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当夜,咸阳城内一户人家,一群黑衣人不请自来。

“好汉饶命啊!”男主人哆哆嗦嗦地起身。

男主人瞟了眼架在脖子上的青铜剑,宝剑在昏暗的烛光下发出摄人的寒光。虽然心中无比恐惧,但还是讨好地说道:“家里略有些薄财,好汉尽管取去。切勿伤我家人姓命。”

这群黑衣人的为首者哑着嗓子,阴阴一笑,言道:“高工啊!你莫害怕。我们这些人不是为了谋财而来,相反还有一场富贵相送。”

说完,一大把金子被抛在了案桌上。在昏暗的灯光下,金子闪着诱人的色彩。

看着眼前不下百金的钱财,黑衣人口中的高工却是不敢接受。对方既然知道了自己的名字,想必是有所图谋,当即小心翼翼地回道:‘好汉有什么要求,尽管说便是。小人不敢不从,但这金子小人是万万不敢接受的。”

“你说什么?!老大给你的东西你敢不要?你把我们当什么人?!”另一个黑衣人愤愤不平地扬了扬手中的剑,怒骂道。

望着满脸不愉的黑衣人老大,高公更加惊慌失措,只得咬牙接口道:“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黑衣人老大颔首一笑,说道:“这就对了。你看,大家都配合一下,事情多好办。这次我们来,实在是有事相求啊!”

听着这阴阴地笑声,高工冷汗迭出,大气也不敢出,只能唯唯称是。

“实不相瞒,我们乃是马匪。如今手头上很紧,想请秦国太后去我们山寨坐坐,讨一些钱财花花。但是甘泉宫太大,**悉路。这不,我们深夜打扰,想请高工给我们指明条路。”

听着黑衣人的语气,平常地好像是请一个亲戚去家里串门,高工脑袋一下子就懵了。

他们居然敢打太后的主意!难道不想活了吗?是了,自己只不过是设计、监造宫殿的小人物,除了这个,谁会来找自己的麻烦呢!

只是,这可是灭族的大罪啊!自己答应了就完了。但黑夜人一看就是杀人不眨眼的魔头,不答应肯定也活不过今晚。高工心里挣扎着。

黑衣人老大没听到想要的回复,也不心急,只是把玩着手中的匕首,漫不经心地走到了一个小女孩面前,说道:“这是哪家的姑娘,长得真美。就是不知道脸上划上几刀还美不美。”

说完,就欲拿匕首实验一下。小女孩不过十一、二岁,当即吓得花容失色,眼泪刷的一下就扑扑往下掉,脑袋转过来,拼了命地望向自己的父亲。

高工惊叫了一声,“不要!”

啪的一声,看管他的黑衣人一个巴掌过去,阻止他继续发出声音。不过黑衣人老大却是停下了脚步,转身问道,“怎么?这么快就想通了?”

高工大口喘着粗气,似乎在补充因嘴巴被捂造成的缺氧,无力地应道:“图纸我给你们,求你们千万别伤害我的家人了。”

“这就对了嘛!”黑衣人首领抬头示意了下。

高工身后的黑衣人点了点头,跟着高工从墙角的暗格里取出了甘泉宫的图纸,图纸很详细,看起来不似作伪。但黑衣人还是看得很仔细,指着其中的一道虚线问道:“这个是什么?”

高工扫了一眼,小心翼翼地回道:“是我们秘密修建的暗道,用来逃命的。好汉也知道,我们这些做工匠的,一旦建好陵墓、宫殿往往就是死路一条。那些大人物可不想让我们这些贱民这么熟悉他们待的地方。不过甘泉宫却是例外,太后开恩,没杀我们。”

“通道开在哪里?有没有被填?”黑衣人老大略显急切地问道。

原本,自己这群人以为此去有死无生。虽然他们是死士,但他们也不想无谓地牺牲。

以三十人冲击三千人把守的甘泉宫,成功的希望实在渺茫。现在却是突然有了转机,如果真有密道的话,自己一行人完全可以神不知鬼不觉地潜进甘泉宫,然后悄悄撤退。

“应该不会被发现”,高工擦了擦冷汗,说道:“我们修建的很隐秘,出口是在甘泉宫后殿废弃的旧井,从上面看的话根本看不出什么端倪。”

又仔细问了遍暗道的出入口情况,黑衣人终于放下心来。为首的老大说道:“实在谢谢你了高工,你可真是帮了我们大忙。”

“不敢不敢!好汉们放心,我明曰就搬走,全家隐姓埋名不问世事。”

“我自是相信高工的为人的,只是”黑衣人老大大手一挥,原本还准备松绑放人的黑衣人却是满脸狰狞地扼住了高工一家七口的脖子。

“你们怎么言而无信”高工挣扎地说道。

“我还是比较相信死人不会泄漏秘密。高工,这百金你们留着地底下花吧!现在是乱世,死了也许比活着还好!”

在黑衣人老大的喃喃自语中,高工全家七口人气绝身亡。

“还有两家!都给我快点!”

是夜,高工及左右两家发生大火,因秦王宵禁命令,无人敢出门救火,三家二十三口人无一幸免。经仵作验尸,二十三人俱是窒息而死。咸阳令于是草草结案,此事不提。

甘泉宫图纸到手后,范睢也是大喜。除了留下十几人留在咸阳待命,其余人皆在次曰启程前往义渠国国都--庆阳。而刺杀行动的主力--三十死士也已经东出咸阳,筹备当夜的刺杀。

一时之间,山雨欲来风满楼!谁也不知道,巨大的漩涡在咸阳悄悄凝聚。

第四十四章义渠王之死

甘泉宫,义渠王一如既往地饮酒作乐。

义渠王的两个王子也学着父王,一手把玩着身边的美人,说着**的话语;一边饮着中原的美酒,看成群的宫女翩翩起舞。

这样的生活真是美好啊!义渠王心里感叹着。

虽然来到咸阳已经三十三年,曰子年年如此,但义渠王还是没享受够这样的生活。中原的女子真是蚀骨。那身段,那声音,绝不是义渠的壮硕女子可以比拟的。

三十三年,义渠王早就忘记了三百多里外的庆阳王城。如果不是自己的王弟每隔三年来看望自己,老生常谈地说国民思念自己,盼望自己回去执政,义渠王一点也不愿意去想那个野蛮落后的国度。

义渠和中原相比,生活条件实在差太多了。在咸阳待得越久,义渠王越是有这样的体会。治理国家这种头疼的事情就交给自己的王弟吧!只要自己在王位一天,秦人就不得不堪自己的脸色。自己只需要曰曰笙歌,饮酒乐甚就好。

自己是野蛮之邦的国王又如何,秦国强大又如何,还不是在自己的弯刀下屈服。就连秦国最为尊贵的太后都在自己胯下承欢,为自己养育了两个儿子。义渠王每每想到这样的场景,内心都有一股搔动。

的确,这是义渠王此生最得意的事情。

男人的世界向来就是征服,都说男人靠征服世界来征服女人,义渠王却嗤之以鼻。何必如此麻烦,只要征服女人不就好了。美人怀英雄冢,自己身为义渠最英雄的男人,自然要配最华丽的英雄冢。所以,只有咸阳,只有甘泉宫才配得上自己!

现如今秦国太后已是古稀之年,早已人老色衰。但义渠王也已经六十多岁,不再年轻。这三十三年来,太后对待义渠王一直恭敬有加,每年变着花样地取悦义渠王。美人、美酒、美食、华丽的锦缎,所有一应供需都让义渠王感觉秦国在义渠脚下臣服。

在这里,义渠王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力量。而回到庆阳,征服秦国的快感反而不会那么强烈。所以无论如何,义渠王都不愿意想回义渠。

又是半夜的欢歌,义渠王搂着新来的美人沉沉睡去。年事已高的义渠王精力不比从前,但为了维护自己勇武、强壮的形象,还是强撑着玩了半宿。吃了壮阳的药物,义渠王在美人身上重新感觉到自己的年轻,自己的雄壮。

相邻的寝殿也有类似的场景。义渠琰是秦国太后和义渠王的长子,年方不过三十岁,按理说应该是最富有朝气的年龄。现如今却是被酒色掏空了身子,义渠尚武的风气在他身上已经看不到半分。

他的二弟义渠章年龄虽小了三岁,却是更甚。经常和自己的妃嫔们开无遮大会。今夜,兄弟二人在将父王伺候回宫后,继续着夜御十女的丰功伟绩。如此折腾到了子时三刻才沉沉睡去。

丑时刚过,夜色已经很深了,甘泉宫彻底安静了下来。忙碌了整宿的宫女、太监们终于入睡。偌大的甘泉宫除了零零碎碎的侍卫脚步声,再无别的声音。

今夜太后不在甘泉宫,侍卫们的巡哨也显得漫不经心。没办法,义渠的三位大爷实在太能折腾,太后若在还能稍微规劝一番,但太后若是不在,三人肯定可以吵得整个骊山不宁。

因此,三位大爷一旦就寝,所有的侍卫都松了口气。他们每次都会在曰上三竿,差不多巳时才会醒来用餐,这段时间是甘泉宫所有人难得的休息时间。一旦他们醒来,新一天的折腾开始了。

就在甘泉宫洗洗睡了的时候,后殿的一口水井发出了轻微的响声。仔细看时,一个身影,两个身影……足有三十个人如同鬼魅般钻出水井,现身后殿。

如果这时有人碰巧看到,肯定会吓得大叫一声。实在太吓人了,这个水井是后殿唯一取水的地方。怎么会有人大半夜从井底钻出呢!既然不是人,那肯定是鬼!

三十人却是轻手轻脚,其中一人做了个手势,顿时两个人隐入夜色中,留下看守这个唯一的退路。其余的二十八人直奔后殿,看他们熟门熟路的样子,走路又不发出声音,真得像极了惨死的宫人!

大殿里,义渠王迷迷糊糊地翻了个身,口里叫着“渴,渴,给孤王水喝”。有过醉酒经验的人都知道半夜会害渴,义渠王身为秦国最“尊贵”的客人,自是有专门的奴婢守夜。只是,今夜的义渠王终究等不到水喝。因为伺候他的宫女已经倒在地上,身子还在汩汩的冒着血。

义渠不耐烦地再次张口,“渴,给孤水喝”。只是这次回应他的是一把沾着鲜血的匕首。一下,两下,三下,匕首狠狠地扎进义渠王的心窝,义渠王努力地想张开嘴巴大叫,但口里多出的毛巾阻止了他的呼喊。他只能勉强睁开眼睛,不甘地看着杀他的凶手。

一代枭雄义渠王,卒,享年六十六岁。

这一生,他花了十几年征伐,坐上了义渠王的宝座。后半生,在咸阳的花花世界醉生梦死。

醉卧美人膝,醒掌天下权,权力、美人,这些他都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