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汉贼(风再起时)-第11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盖俊目前麾下大致有两大系统,中央,地方,中央一为骠骑将军府,二为并州刺史部,前者以长史贾诩、司马荀彧、从事中郎荀攸、戏志才为首,后者以别驾王信、治中李牷、主薄杨俊为首。地方同样化为分二,一为诸两千石太守,二为诸领兵将校。

    治中李牷是并州的大总管,和协律都尉杜夔一道,主礼仪。

    “觐见州君……”拖着尾音的喧唱传出,随即,朝鼓炸响,钟声亦鸣。

    早已到达mén外,分为两列的群臣,闻声而动,由殿mén左右趋行鱼贯而入,武官以镇军将军马腾为首,文官以别驾王信为首。别驾虽为吏,却是“周流宣化于万里者,任居刺史之半”的雄职,地位在州中仅次于刺史、州牧,诸郡两千石太守也要敬让七分。

    “诸臣拜……”

    山呼海啸声中,诸文武齐齐跪地叩拜。起身后,将领、军吏于西方东向而坐,文官于东方西向而坐。

    汉代,臣子正旦当日朝见天子、州臣朝见州君、郡臣朝见府君,皆要献礼,以yu为贵,而为君者,则回馈以酒食,这是早在汉朝初立,叔孙通定下的朝礼。是谓“历代通规,永为常式”。

    接下来,就是走过场了,盖俊在刺史部呆了大半日方归。

    次日,盖俊于骠骑将军府密室召开密会,与昨天上千人的大场面相比,此时密室中的人数少得可怜,文武相加亦不过二十余人,然而,这却是河北最高级别的会议。

    列席者主要有骠骑将军府长史贾诩、司马荀彧、从事中郎荀攸、戏志才、掾属傅干等。刺史部别驾王信、治中李牷、主薄杨俊、农都尉郑泰、议曹从事华歆、薄曹从事陈群。镇军将军马腾、偏将军庞德、胡封、鹰扬中郎将杨阿若、折冲中郎将徐晃、陷阵中郎将鲍出等。随便拉出一人,跺一跺脚,都会引起并州地震级的人物。

    今日所讨论的事情,无他,讨伐董卓耳。

    盖俊定下秋收后向董卓开战。历史上董卓当死在今年,至于具体何时,则不太清楚,但肯定不会是冬季,最多深秋,所以,他定下秋收后行动,而董卓一定会死在前面。

    荀彧简单介绍了一下兵力部署情况,因为盖俊事先有所布局,河内郡、裨将军黄忠部有步骑一万五千人,河南尹、虎威将军盖嶷部,有步骑两万整,河东郡、裨将军关羽部,步骑两万五千人,破贼中郎将张绣部,步骑一万整。三河总计置有七万兵马,其中约五万人属于久经战阵的jing锐,刨去胡族不算,相当于盖俊六七成的实力。

    另外,北地郡,鹰扬中郎将杨阿若能够调动的兵力是一万五千人,上郡,则是一万人整,不过上郡都尉郭锐赴任使匈奴中郎将,士卒战力恐怕会受到一定影响。

    与董卓治下接壤的五郡之地,接近十万之数。

    平日间,地方供养这些士卒已是非常吃力,常常需要他方接济,然而一旦开战,仅士卒所食粮食就会增加至少一倍,如果算上运输及马匹消耗,更是要翻几个跟头,堪称天文数字。

    所以,荀彧建议,从现在开始,便要向前线运粮、屯粮。

    盖俊深以为然,扭头看向治中李牷,后者说道:“这几年使君连连向恒山用兵,是以上党郡诸县建有大量粮仓,只要将它们填满,则河内、河南无忧矣。河东的话……托使君之福,汾水水路繁忙,每日行船何止千百?以粮船夹杂其中,董卓便是浑身长满眼睛,也绝难发现。北地……”

    李牷言及北地郡,一室皆笑。北地富庶,何须并州cào心?

    ……

正文 第三百五十七章 离别

    第三百五十七章离别

    初平三年(公元192年)的正旦前后,盖俊于外则大会文武群臣,凝聚人心,于内则密会亲信外将,商讨伐董,双管齐下,成绩斐然。()而随着正旦一天一天远去,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河北官吏纷纷打道回府,从冬至便开始热闹喧嚣的晋阳城渐渐归于平静。

    正月十六,当盖俊第四次开口挽留盖勋,而被拒绝,他终于知道,父母阿妹,是真的要走了。

    当日,晴空万里,无风,是个送行的好天气。

    从出mén开始,泪腺发达的盖谟就一个劲的哭,一直哭到出城,惹得盖缭也忍不住了,直言若非担心身在北地的幼子杨基,必不回返,说罢,姑侄俩站在城外抱头哭号。马昭、盖嶷一旁柔声安慰,然而似受到两人感染,没一会儿眼睛也跟着红了。

    盖勋、盖俊、杨阿若父子婿三人默默的行着,盖俊驻足回身,拍拍杨阿若的肩膀,说道:“伯阳,回去后当整训士卒,等我命令。”

    “大兄放心。”杨阿若点点头。

    盖俊踱前两步,又道:“另外,派人给我盯紧韩遂,一举一动都要向我汇报。”

    不止杨阿若,连盖勋也是听得一怔。

    “大兄莫非是怕韩遂与董卓狼狈为jiān?”

    “……”盖俊默然,表面上似乎同意了他的猜测,其实不然。董卓死期将至,韩遂没有机会和他狼狈为jiān了。韩遂其人野心勃勃,窥视长安久矣,在大汉国四海升平之际就敢三入关中,硬撼汉军十余万jing锐,不管成败如何,勇气可嘉。而董卓暴亡,关中大luàn,他必然不会放过这等良机。

    “我知道了……”

    盖俊目视父亲盖勋头上华发,说道:“父亲日渐年长,凡事无须事必躬亲,宏大略即可,就如臧子源、卫伯儒故事?岂不逍遥快活?”臧洪为河东太守,却将一郡大xiǎo事尽托付于功曹卫觐,一时传为官场佳话。盖勋身边正好就有这么一个人,他便是北地长史、左冯翊人张既张德容,此人出身寒mén,年少而有才干,年不过二十余,便两任县长,逢董卓入京,弃官而走,可谓盖勋一手提拔起来的人才。

    盖勋缓缓摇了摇头,说实话让他像臧洪那样,他做不到。

    盖俊苦笑,父亲xing格如此,强求反而不美,便不再多劝。

    盖俊一送再送,不知不觉间足足走出十里,本yu再送,为盖勋止之。正月里天寒地冻,长时间luo于户外,实非好事,盖嶷、盖谟早就冻得鼻涕横流,盖俊见此,便也不再坚持。

    眼见离别在即,气氛倍加伤感,

    盖勋俯下身亲了亲两位孙儿,登车前,回头对盖俊道:“子英,你我父子下次碰面,希望是在长安。勉之、勉之……”

    盖俊用力点点头。

    “锦奴……”马昭泪水涟涟呼道。

    盖俊眼圈泛红,回头唤来一名shi卫,接过其手中袋子,转jiāo给母亲,说道:“阿母,这是由白嵩、黑椹调配的染发yào汤,常洗浴,可叫máo发令黑。”

    “你有心了……”

    盖俊强忍热泪道:“阿母千万要保重身体……”

    杨阿若扶着盖缭道别:“大兄,我们走了。”

    “一路顺风。”盖俊对着杨阿若心窝轻轻一拳。

    “阿兄……”盖缭一步三回头,终是甩开丈夫,返身狠狠扑入盖俊的怀中,泣不成声。父亲盖勋xing格古板,为人严正,而盖俊却是有求必应,在她成长的过程中,阿兄的肩膀、xiong膛、臂弯,一直是最温暖、最安全的地方。

    盖缭成婚数载,杨阿若待她很好,她庆幸能够嫁给这样一位好夫君,可是,为**者,终究要压抑心里最跳脱的那一块。在阿兄盖面前面,她则全无顾忌,来到晋阳的二十余日里,她是真的、真的很开心,就像回到了无忧无虑的儿时。

    “不哭、不哭……”盖俊搂紧阿妹,轻轻抚其背。

    “阿兄,你要尽快打下长安啊。这样,我们一家人就能团聚了。”

    “嗯。阿兄向你保证,两年之内,必下长安。”

    “这可是你说的哦……”

    盖俊立于原地,目送着马车远去,久久回不过神来……

    豫州,汝南郡,治所平舆。

    以前,豫州的刺史部治所一直在沛国谯县,后来,孙坚入主豫州,为了方便讨伐董卓,将治所搬到仅与司隶河南一线之隔的颍川阳城。再后来,曹cào、周喁偷袭豫州,待孙坚率军回返,双方大战于颍川数月之久,把好好一个中原富郡打得破败不堪。孙坚以颍川残破,又无险可守,便把治所搬到汝南平舆县。

    二月的豫州依旧带着一丝冬季的寒冷,却已处处可见绿意,两骑由平舆东mén入,直趋城中刺史部,街道两旁,士民皆驻足顾看,啧啧有声。不仅在于两名骑士鲜衣怒马,容貌绝世,更在于两人的身份,一位是豫州刺史孙坚长子孙策孙伯符,其人骁悍果烈,颇有父风,去年以十七之龄入孙军,遍历诸战,战无不胜。另一人则是周瑜周公瑾,与孙策同年,且更具传奇sè彩,据传闻,孙坚之所以能够扭转豫州局势,多赖此子之力。

    两人早就习惯了受到众人瞩目,相视而笑,快马驰至刺史部mén前。

    孙策跳下马背,将绳索jiāo于mén吏,一边向里走,一边对周瑜道:“公瑾真料事如神。正月以来,青州烽火再起,田楷一月之内三战三败,龟缩临菑,无能为也。”

    周瑜淡淡而笑道:“大兄不是也预料到田楷必败吗。”

    孙策摇摇头道:“我是预料到田楷必败不假,可是,我以为他至少可以与曹cào抗衡半载,不想……去年公瑾言田楷必速败,为兄当时颇不以为然,今则服矣。说来,这田楷也算是幽州名将,竟然被曹cào打得毫无还手之力。”

    周瑜说道:“曹cào,luàn世之枭雄也,其输在根基不足,今据平原、济南、乐安三地,北倚大河,以袁绍为援,全无后顾之忧,倾力进取,田楷落败,实属意料之中。”

    孙策虽然不想承认,但也不得不说周瑜所言有理,曹cào,的确是个劲敌。

    “公瑾,田楷求援信使已至,你说父亲会不会答应对方的请求?”

    周瑜皱眉道:“青州,不与我相邻,而陶徐州尚未理清北境黄巾,yu至青州,必经兖州,刘岱纵然放开一条道路,我们敢过吗?就不怕刘岱断我等后路?”

    “他敢?”孙策冷哼道。“借他刘岱八个胆子。”

    “他不敢,袁绍呢?说到底,刘岱既是袁绍姻亲,又为属下,也许他不会听其调令,但对河北大军入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还是能够做到的。”

    孙策叹道:“这豫州,固然繁华富庶,却也四面受阻,施展不开手脚。”

    “所以,我才来求见将军啊。”周瑜洒然而笑道。

    孙策抚掌道:“父亲若肯,局面立刻便会大不相同,就怕父亲不依。”

    周瑜信心十足道:“我想将军心里当有所思量,我再加以详解,此事必成。”

    孙坚伏于书案,目不转睛的盯着案上地图,视线从豫州到徐州,再到兖州,最后落到青州上,青州以治所临菑为界,密密麻麻chā满黑红两sèxiǎo旗,这是根据田楷使者口述,描绘的曹、田势力分布图。孙坚沉思良久,目光顺青州而上,是一大片空白,白得让人感到无边的压抑,冀州、袁绍……

    孙坚又向回看,目光掠过青州、徐州,于扬州定住。

    “当当当……”

    孙坚猛然惊醒,抬起头,对着紧闭的大mén扬声道:“进来……”

    mén人推mén而入,垂眉禀报道:“使君,少主求见。”

    “叫他进来。”

    “父亲、将军……”孙策、周瑜并肩而入,齐齐施礼。

    “你们怎么来了……”看着面前两位丰神俊秀、风度翩翩的少年郎,孙坚忍不住lu出笑容。

    孙策、周瑜径直来到案前,见孙坚正在观看地图,相视一眼,孙策首先开腔道:“父亲在为近来局势烦愁?”

    “是啊……”孙坚继而感慨道:“大丈夫yu建一番事业,何其难也。”

    孙策笑道:“公瑾有些意见,昨夜与儿jiāo流,儿觉此议甚妙,不知父亲可愿一闻?”

    孙坚眼前顿时一亮,上次周瑜进言明攻相县,暗袭龙亢,随后渡河伏击二周,两战下来,瞬间扭转豫州战局,天纵奇才也不足以夸耀其能。黄盖言其有张良之才,孙坚深以为然,说道:“哦?公瑾有何良言,速速道来。”

    周瑜俯下身,手指雒阳,划至长安,以三辅为基,画圈道:“汉室,不可卒(速)兴。”接着,周瑜马不停蹄一点冀州,继续言道:“袁绍不可卒(速)除……”

    “汉室不可卒兴,袁绍不可卒除……”孙坚喃喃重复道。两者皆不可取,那可供孙坚的选择就不多了,周瑜短短一句话,就轻易地拨开了孙坚前路的重重mi雾……

    ……

正文 第三百五十八章 战略

    第三百五十八章战略

    “汉室不可卒兴,袁绍不可卒除……”周瑜声音虽轻,听在孙坚耳中,却犹若惊雷。()他以讨伐董卓声闻天下,以与袁绍争夺豫州崛起中原,如今周瑜则简单明了的点出,这两者都不是他短时间可以完成的目标。

    孙坚若有所思……

    周瑜留给孙坚一些消化的时间,半晌,才继续道:“豫州,地处中原,土地féi饶,人口繁多,历来为国家财赋重地,然豫州四面环敌,境内一马平川,无险可守,不足以自保,此,只可以为资,而不可以为凭也。将军勇挚刚毅,猛锐冠世,用兵若神,不过yu以豫州完成勤王、除逆(袁)大业,恐有不济。”

    孙坚深以为然,这个问题他从去年末就注意到了。豫州西有盖胤坐镇雒阳,东为盟友徐州陶谦,北面兖州倒是一个不错的进取选择,可兖州刺史刘岱名义归属袁绍,实则骑墙观风景,只想着如何保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把他归入中立也无不可。孙坚如进军兖州,等于把刘岱推向河北,届时,他要面对的就不仅仅是刘岱,还有袁绍。何况,胜且不说,稍有xiǎo挫,豫州方寸间无回旋余地,他将不得不再次寻求袁术的帮助,沦为后者手中快刀。这对好不容易稍稍摆脱袁术控制的孙坚来说,是不可接受的。

    孙坚叹道:“我何尝不知此理?奈何四方有主,无路可走……”

    “可谓无路可走?”周瑜指画扬州,说道:“将军请看,扬州六郡,九十二县、邑,地方何止万里?户口不下百万,中平黄巾卒起,中原诸州皆遭兵劫,而独扬州得免,根基足全,可为将军之凭……”

    孙坚低头看着扬州,作为自己的家乡,他不可能不知道详情,其户过百万,人口四五百万,如果是太平时节,以人口论,它只能排在中等,然而中原经过黄巾之luàn后,它已然一跃成为仅次于益州、豫州、荆州的天下第四大州,人口更在袁绍的冀州之上。更无论它地域之广,不下中原,有足够的回旋余地,兼且大江横卧,抵抗能力呈几何级暴增。

    见孙坚似有心动,周瑜又道:“扬州六郡九十二县,天授之地,刺史陈温,类于孔伷、焦和,并无军旅之才,执锐之干,坐谈客耳。周昕、周昂,手下败将,无足道哉。”

    “将军少有勇名,乡人推崇,及后导温戮卓,吏民亲附。前周昕、周昂助纣为虐,以伐罪之名南下,陈温必不敢抗拒将军虎威,亡命南奔。将军以江、淮(九江郡、庐江郡)之众,乘胜渡江,席卷丹阳,以临吴、会(吴郡、会稽),则,扬州大势,定矣。”

    “并扬、接豫,连徐,立足东南,内亲贤士,外整军旅,以观天下之衅。待有时变,将军奋威发军,诛除群秽,匡辅汉室,成就桓、文伟业,有何不可?”

    “有何不可?有何不可?……”孙坚目放jing光,拍案站起,周瑜描绘出的战略蓝图,大气磅礴,恍如滔滔不绝的长江之水,冲刷掉他心头的重重疑huo,直令他有仰天长啸的冲动。孙策虽然昨夜就已听过周瑜言论,然而第二次听,依旧热血沸腾。

    孙坚绕案来到周瑜面前,握着他的手道:“公瑾啊,留侯(张良)似你这等年纪,都未必及得上你。”

    “将军过誉……”周瑜俊美绝伦的面孔绽放出淡淡的笑意,说道:“将军孤微发迹,而终有今日之业,非常之人也,目光略同。xiǎo子相信,前方之路,将军必有思量,之所以未作抉择,窃以为,心存疑虑耳。xiǎo子不才,能做的,不过是坚定将军之心。”

    “哈哈哈哈……”孙坚朗声长笑,经久不绝。半晌,转谓身旁孙策道:“伯符,公瑾天下奇才,你能与他义结金兰,是你的福气。”

    孙策爽朗一笑道:“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孙坚平复心情,转望地图,沉yin一声道:“公瑾,你说,yu夺扬州,需要多少兵马?”适才周瑜一番长论,把夺扬州说得轻而易举,实则和当初荀彧向盖俊献勤王、强秦论是一样的道理,只是提供一个宏伟的战略构思,及坚定君主信心。陈温、周昕、周昂皆儒者,不以将兵御卒闻名,但胜在名气广大,地位稳固,士民拥戴,不可轻辱。

    周瑜想了想道:“为稳妥起见,应不少于三万jing兵。”

    “这……”孙坚面有难sè,别看他坐拥一州之地,实际上手中只有颍川、汝南、鲁国三地,兼且去年同曹cào一战,折损不xiǎo,他手中真正能称得上jing锐的,也就不到四万人。他不可能拿出大半家当去攻打扬州,即使他舍得,袁绍、曹cào会对空虚的豫州视而不见吗?毕竟,不提双方之间难以化解的仇恨,扬州刺史陈温,可是他们的盟友。孙坚已经受到过一次痛彻心扉的教训了,不想经历第二次。

    周瑜对豫州状况很了解,清楚孙坚因何为难,说道:“豫州,出兵两万即可。”

    “哦?”孙坚闻言一怔,随即反应过来,微微眯起眼睛:“你是说……”

    周瑜知道孙坚猜到了,点点头道:“对,就是身在徐州的朱校尉。他麾下有步骑数千,可令其由广陵南下九江郡,袭陈温之后。”

    孙策抚掌笑道:“妙啊妙啊……不止如此,朱校尉乃丹阳大族朱氏出身,或可让他越江直入丹阳,切断陈温退路,把他堵在江北,成瓮中之鳖……”

    周瑜恍然道:“这一点我倒是没有想到。”

    孙坚暗地里摇摇头,孙策虽然投军大半年,到底是经验不足,过于想当然了,战争,岂同儿戏?朱治手中只有几千兵,纵然兼有地利、人和,也未必能够在第一时间击败丹阳太守周昕,稍有不慎,便有全军覆没的危险,何论封锁长江。

    见孙坚摇头,孙策、周瑜可不是无知少年,没用多久,就想通了关节。

    孙坚欣慰地笑了。经验,可以通过时间积累,才华,却是天生的,儿子现在经验不足,没关系,只要给他时间,他相信儿子未来成就必然不在他之下。

    孙坚拍板定下计策,豫州出兵两万,正面突击九江,牵制陈温,而朱治袭其后,争取将陈温围歼于江北,即使不成,己方也可夺得江北九江、庐江二郡,不亏。

    现在需要定夺的是,何时出兵……

    周瑜认为如今袁绍、曹cào被田楷牵制在青州,有利于己方行动,若是等到田楷败亡,袁、曹腾出手来,刘岱多半不能再像现在这样骑墙观风景,他yu保住兖州,态度就必须向河北倾斜,到时,己方就被动了。所以,越快越好,最好一个月内行动。

    孙坚xing格果决,雷厉风行,说做就做。不过豫州乃是四战之地,只有身为一州之主,威名远播的他,坐镇汝南,才能震慑住内外不轨之徒。孙坚虽然不能亲自率军南下,却尽遣麾下文武,出兵两万,以汝南太守吴景为帅,程普为副,韩当为先锋,战将数十员,孙策、周瑜随军,再加上身在徐州的朱治,阵容之豪华,无以复加。

    三月,襄平城破,公孙度突围不成,被公孙瓒麾下辽东属国乌丸兵luàn箭shè杀,至此,幽州东部,只剩下一个声音,他就是公孙瓒。

    与此同时,孙军南下,越淮水,围寿chun,正式拉响扬州之战……

    并州,太原郡,治所晋阳。

    位于晋阳城西南的龙山风光秀丽、重峦叠嶂,chun夏之际,满目青翠,山huā烂漫,一入深秋,遍山尽染,红叶生辉,兼以附近晋阳大湖、浩浩汾水,自古以来就是太原郡最著名的游览胜地,晋阳士民踏青的不二选择。

    不过,从三年前开始,龙山南山脚,被盖俊划出一块地方,搭建营垒,用以驻军,此后,这里便被列为禁区,未得允许,不得擅自闯入,抓到一次,严厉警告,抓到第二次,格杀勿论。

    这日,晴日当空,天高气爽,一辆装饰奢华的马车在四匹骏马的拖拽下行至龙山大营,周围玄甲骑士,数以百计,他们目光清冷,坐姿ting拔,身上散发着一股生人勿近的杀气,一看就是从尸山血海中闯出来的勇士。

    “停……”守mén队率扬起手,声音微微颤抖。额前,渗出细密汗珠,他知道车中坐的是谁,大汉国第一名将,骠骑将军领并州牧、美阳侯盖俊,他们为之效死的君主。可是,他必须要拦,军营重地,不得行车,这是盖俊自己定下的规矩。

    盖俊掀帘而出,步下马车,跃上骏马,顺mén而入。龙山大营很大,因规定其内不得纵马急驰,盖俊骑在马上行了足足一刻钟才到达目的地。

    远远地,就看到两条矫健的身影缠斗在一起,暴喝声及金铁jiāo鸣声不断传入耳中……

正文 第三百五十九章 龙山大营

    第三百五十九章龙山大营

    远远望着两条矫健的身影闪转腾挪,缠斗厮杀,暴喝声及金铁jiāo鸣声如同旋风一般四散开来,盖俊脸上lu出笑容,轻轻一踢坐骑紫电,加快前进速度。()

    马超紧紧随在盖俊身后,双目奕奕有神,一眨不眨,坐姿显出几分别扭,显然是为ji斗的双方勾起心中战意。

    马超曾斩断过公孙瓒大将严纲的一条tui,并成功击杀匈奴勇士丘浮石,但他的年纪太轻了,才满十七岁,力气尚未长成,对敌经验也还有所欠缺,只凭豪勇之气,现阶段,绝非场下二人对手。不过,两三年后,就不好说了,至少有了一搏的本钱。

    这不是对马超的轻视,而是褒奖。因为,斗者中的一人,乃是偏将军庞德,其今年不过二十有二,却已成名七八载,沙场之上陷阵斩将,所向无敌,是西北,乃至天下最富盛名的青年猛将。说实话,他的名气之大,更在盖胤、关羽之上。

    庞德曾于少年时代力斩鲜卑大王和连,及成年,武艺更jing,锋芒更胜,漳水桥一役,重创白马公孙瓒,亲斩大将公孙范,将无敌猛将之姿展现得淋漓尽致。

    能与庞德缠斗者,自然是非常之人。他三十余岁,身高不下庞德,长八尺,虎背熊腰,四方大脸,鼻口雄异,遗憾的是,他有一双和其姿貌极不相配的狭长眼睛。此人不是旁人,正是冀州著名猛将,赵国人颜良颜子善。

    去岁盖俊兴兵冀州,作为部下的颜良随故冀州牧韩馥从征,不等开战,夜间在大营外相遇黑山猛将张白骑,颜良不明对方马镫之利,措手不及下,xiong中一戟,若非部曲救援及时,必然命丧黄泉。及盖俊大破韩馥,取得滏水之战的胜利,攻破冀州大营,颜良被俘于榻上。盖俊为守住马镫之秘,带走包括颜良、高览在内的所有冀州俘虏。

    颜良所创甚重,加之翻越巍巍恒山,差一点死在途中,养伤大半年,去年末才算彻底康复。

    像颜良、高览这等经验丰富,成名已久的良将,盖俊不可能白养着他们,礼遇待之,加以招揽。以两人的声望、能力、战功,在冀州本身有明主的情况下,绝不会轻易投靠一方诸侯,但盖俊堪称当今最有机会取得天下的人,异日入主长安,他们就不再是地方将领。这个y对他们还是颇有吸引力的,所以当两人得知盖俊不会放他们回冀州,也就顺势归顺。两人在冀州时皆为校尉,盖俊亦授予校尉之职。

    “杀……”庞德连出三刀,一刀比一刀快,一刀比一刀狠,气势遂拔至巅峰,踏前一步,长刀雷霆万钧般罩头劈下,刀锋撕裂空气,发出呜呜的哀鸣声。

    颜良脸上挂满细密汗珠,发湿如浴,他历来以一往无前著称,战场之上,有去无回。昔中平年间,张角聚众祸luàn冀州,赵国近邻巨鹿,首当其冲,蛾贼以数万之众,兵bi治所邯郸。邯郸为河北名都,不在邺城之下,一旦陷落,后果不堪设想,赵国相紧急招兵自卫,颜良应征入伍,邯郸之战,其在汉军岌岌可危的情况下,率数十敢死之士突入黄巾军中,击杀黄巾伪将张正,为汉军反败为胜立下汗马功劳。他也凭借此役进入赵国相眼中,得到重用。而后每战先登,长刀所指,挡者披靡,成就猛将之名。

    从不知后退为何物的颜良,此时对上庞德,却是一退再退。

    说实话,当他得悉马镫之秘,并亲验其效果后,恍然大悟,一向自视甚高的他,对败于张白骑之手一直耿耿于怀,信心大挫,这会儿终于明白原因。伤刚好,便迫不及待的挑战张白骑,战而胜之,自此以后,颜良心境来了一个天翻地覆的大逆转,偏执的认为盖军一干盛传天下的所谓名将、猛将之流,皆是一群靠着外力的家伙,本身并无真才实学,颇有轻视。然今日与庞德一战,从始至终落在下风,竭力反击,皆为枉然,终于让他清醒过来,盖军骁勇,非làng得虚名。

    “铛……”

    颜良双手握刀生生挡住庞德雷霆一击,面sè一紫,身体如遭电击,止不住向后踉跄。

    “好痛快、痛快啊好久没有这么痛快了颜子善,再接我数刀……”庞德长笑数声,提刀而进,追上颜良,只听到“铛铛铛铛”的刺耳响声不绝于耳,庞德出手如电,刀势展开,青光如练。

    “莫说数刀,再接将军一百刀又能如何?”颜良脸sè铁青,不甘示弱的回道。可惜他手上动作却不如口中硬气,竭力抵挡庞德源源不断的攻势,两刀连撞,火huā四shè,而刀每撞一下,火huā每闪一下,他的脸sè就白一分,十余刀后,最终化为无力的苍白。

    庞德、颜良周围,林立十数身披jing甲的汉军将领,诸人皆是兴致勃勃的望着场内ji斗,议论纷纷。只有两人稍显例外,其中一人年约三十四五岁,身长八尺,身体魁梧,容貌英伟,铜铸般的四方脸上嵌着一双平静无bo的双目。另一人与前者年纪相当,身量中等偏上,肌黑扎实,五官刚毅,尽显古朴之sè。两人姿貌不尽相同,却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身上都带着一股沉稳如山的气度。

    前者是折冲中郎将徐晃,后者是武猛校尉高顺,毫无疑问,两人皆非恃勇斗狠之辈,非不能,而是不愿也,他们信奉的是为将当怯勇,对武将单挑不感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