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三国新马超-第24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既然你已经知道这些,也知道我是故意‘混’入马家,为何还培训我为暗影?”韩梦翎上前一步,换上一副冷厉的表情,开口道:“你就不怕,我暗中杀了你?”
“杀了我?”马超反手一指自己,颇有些不以为然:“若是你在马家暗影当中,学透了王越、童渊、史阿三人的武艺,加上下毒、设计等一切课程,我倒是还真会惧你三分。不过……”
说道这里,马超探手入怀取出一封书信。手腕一抖,书信向韩梦翎前“胸”四平八稳缓缓飞去,“露”出一手“精”湛的功力。
韩梦翎双手接过,摊开信纸一看,不禁瞠目结舌:“韩家已经降了你们马家?”
性‘命至今?受惊的样子:俏颜突变,杏眼圆瞪,尤其是小嘴微微张开,端是别有一番风味。
“那你今夜唤我前来?……”韩梦翎再度检查了一番书信,确认无误之后,收敛心情向马超问道。
“自然是因为军旅清苦,长夜难眠,放眼过去,尽是大老爷们儿你若有心,可给我跳上一曲,以解寂寞。”
“你去死!”
第九百四十二章 冀州沮授
而就在马超大军到达天水郡的这段日子,关东大地一片“鸡”飞狗跳。
在冀州的各条大路之上,运送物资的车辆和前往邺城支持的部队挤得如同搬家的蚂蚁,各郡部队挤在一起,为了赶时间,民夫们来不及回家,把锄头丢在田头就被集中起来往邺城赶。
为了赶时间,县尉老爷们直接用尺子在地图上划一条线就抓着壮丁笔直地扑过来。管他什么庄稼,道路都塞满了,谁还有心情管那个?
三日不赶到目的地,革职查办事小,掉脑袋事大!大将军顺天之命讨伐曹“操”,自然要兵“潮”如水,后勤充足,若是耽误了大将军誓师出征的威仪,那抄家灭族亦是极有可能的!
冀州的老百姓被“逼”迫的苦不堪言,县兵们也怨声载道,这同时也给袁氏主管政务的官员带来了巨大的麻烦,上至别驾,刺史,下至郡守,县令,无不被“逼”的火烧房一样上窜下跳。甚至有些谋士,更是抓准这个时机,在袁绍耳边痛斥沮授的肆意妄为。
不错,造成冀州如此慌“乱”的,不是他人,正是袁绍帐下的奋威将军沮授,他在袁绍军中掌管监军之职,上可管将,下可调兵,权势极大,就连情报工作也兼有一部分放在他手下。
此时的他,站立在邺城城头之上,凭借着身材颀长瘦直的优势,已经远远看到了目光尽处那些烟尘飞天的“乱”象,忍不住眉头紧锁。这一瞬,“春”风无情,吹动他衣袂飘飘,可他的身形,却纹丝不动,远远望去好像一枚牢牢钉在城头上的大钉子。
他知道,这个时候,会有多少人在袁绍的耳边“乱”言他滥用职权的谗言。不过,他对此没有半分忧虑。虽然他一半“精”力在为袁绍主公出谋划策,另外一半“精”力要消耗在确保他的主意不被那些白痴干扰然而,无论这次谗言如何汹涌、外“乱”如何揪心,他知道,他的地位仍旧会稳如泰山。
因为,此次所为,根本不是他的本意。他只不过揣摩透了袁绍的心思,主动替那个爱耍“弄”虚荣的主公背了黑锅罢了。
因此,袁绍对于那些诋毁沮授的人,没有任何好脸“色”。更是公开的说,沮授是他有生以来见过的最好的后勤人员,可与大汉的萧何作比,谁有沮授这样的后方指挥调度人员,前线的指挥官就算是享了福了,有沮授在,他一定可以打败曹“操”,平定兖州,甚至一鼓作气攻陷扬州,灭掉袁术,也不是不可想象的。
然而,就在沮授亲眼看到邺城下数十位老农累死在粮车之下,被那些兵士当做砖头石块一般扔至一旁后,他的眼中蓦然迸出了泪光,双手颤颤伸到‘胸’前,喃喃悲泣道:“元皓兄啊,你遁入马家远离了冀州‘波’谲,可留下我沮授却成了这幅模样,成了祸‘乱’万民的罪魁祸首!”
“若是有朝一日,我们黄泉相逢,你该如何怒斥我沮授啊!”沮授的突然悲鸣,引来城头上不少巡逻兵士驻足,但沮授恍若未觉,继续嘶声泣道:“可是,主公不爱听我以逸待劳、以强凌弱的兵策。郭图、审配小人,不识大局,进献谗言,言主公如今气壮山河、威势鼎天,‘欲’以翻天覆雨之势,席卷兖州,气吞天下如虎曹‘操’‘奸’诈善战,马家明卧暗伺,刘备阳奉‘阴’违,如此‘乱’局,主公诚不该如此啊!”
再度悲泣一声,沮授回想到了,仅仅不足十天时间,整个邺城就一片“鸡”飞狗跳、民不聊生。而接下来还有征兵调动,还有抓壮丁休工事,还有补充战备等等所有战前事宜沮授内心难言,只想向天空喊一声“天灭袁氏”,以泄心中郁愤!
可是,他知道,那句话,说什么也不能喊出来,一旦出口,就是他人头落地之时可是,这心中无数的怨恨、悲悯,究竟如何才能纾解万一?!
“公与兄,小弟错怪你了”不知何时,面‘色’忧愁的荀谌也来到了城头,驱散了那些巡逻兵士之后,来到了沮授面前:“我道公与兄已然放弃天下大念,若不是无意来此,见到公与此状,真不知公与兄心中竟然如此悲苦。”
“友若,百姓何苦,名族何骄?难道主公就真的看不到这一点,我们这些人,就需屈身服从,留下万世骂名不成?!”沮授此时心神“激”“荡”,听荀谌一番安慰,不禁吐“露”了心声。
自然,沮授敢如此所为,也是知晓荀谌是仁人君子。因此,荀谌沉‘吟’了片刻之后,才开口道:“公与兄,可曾想过雍凉马超?”
“自然思虑过,此人年少英武,狡厉有谋,区区几年时间,就将马家铸就成大汉第一诸侯。如今虽然,但旬月便可破下,如此马家再增臂膀,于袁曹大战时突出雄兵,则整个关东尽落此人之手无疑!”沮授一口气说完,神情甚是忧虑,目不转睛地望着长安方向,似乎眉头都锁住了邺城所有的“阴”云。
“非是替主公而谋,”荀谌看了一眼沮授,小心翼翼说道:“我是说,假若我们投身马家……”
“友若何出此言?!忠臣不事二主!”沮授猛然惊诧,环顾四周无人之后,厉声斥道。
“那公与兄可得元皓兄来信?”荀谌突然转了话题,开口问道。
“自是收到过,信中多言‘交’情,但字里行间也看得出,元皓兄对马家甚是钦服。对马超,更是赞叹不已……”
“这便是了,徐州一行,我曾与马孟起铿锵一面,此人言笑有度、气质恢弘,急才明智天下少有。更难得是,此人果敢有断,决策有方”
“友若不必多言,今日之语,出得你口,入得我耳,再无三人知晓。我等为臣,自当尽心竭力,从一而终。若是友若再有此通敌之言,休怪我沮授贴面无情!”不待荀谌说完,沮授已经板起了脸。重重挥了一下衣袖之后,转身便“欲”走下城头。
而荀谌眉目僵直片刻后,终于喟然一叹:“与田元皓何曾相似也!罢了,今日我便与你再共谏一次,若是主公听纳,此话便当我从未说过。若是主公不听,谌则闭‘门’家中,再不出一策……”
走到半路的沮授,听荀谌如此,不禁回头。愣愣看了一会儿荀谌后,才开口道:“既如此,那便走吧。”说罢这句话,沮授将暗藏在袖中的扶风纸慢慢捏碎:那上面,记载着荀谌与两次书信来往之事。今日,荀谌坦言,沮授打算信荀谌一回。
但若是荀谌真的闭“门”之后,仍旧有马家有来往,那沮授便唯有改变主意了——至于说袁绍接受这次他们的劝谏,稳步而图曹“操”?
呵,那只能是天方夜谭,两人彼此太心知肚明了
不过,荀谌一番说道之后,沮授突然想到另一件事:既然马家可以西征汉中,东望中原。那他自己,为何就不能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只要许都那里风云变动,袁公亦不见得就不能一鼓而下!
再度悠悠看了荀谌一眼,沮授突然觉得,他还是先不让荀谌隐匿为好。因为他知道,马家对关东绝对不会死心,而荀谌,就可能是那个获悉马家情况的唯一纽带……
第九百四十三章 要乱起来
相较于冀州的“鸡”飞狗跳,兖、豫两州却是很平静。
因为曹“操”早已推行了屯田制度,因此,征粮方面,自然有那些兵屯直接上缴,直接运往前线即可。而民屯的部分,虽然也是如冀州一般,县兵负责督粮征丁,但荀彧却是先张榜告民,随后再由县府、郡府征收,并严令不得哄抢扰民,违令者定斩不赦。
因此,虽然整个兖、豫两州同样是大战即来的气息密布,但整个民心还算稳固,秩序尚可。而那些曹氏属下,心头虽然都是沉甸甸的,但没有人抱怨,默默接过荀彧下达的一条条手令,忙碌在他们该在的地方。
犹记得,曹“操”率军前往官渡之时,众人一齐躬身起誓的情景。群臣纷纷表示愿追随曹公,尽忠报国——曹公知遇之恩是一定要报答的,至于汉室嘛,喊喊就算了。
每每想到那个情景,荀彧的心就莫名有些伤感。但下一秒,他就被巨大庞杂的事项淹没进去,忙得无心思考。而唯一支持他的信念,就是曹“操”不在,他就是整个许都最高的守护者,绝不容许任何人威胁到它。
荀彧不仅是曹“操”在政治上的左膀右臂,而且还是朝廷的尚书令。这双重身份,让荀彧自己就在心底定下了沉重的目标:他既要为曹“操”分忧,也要保证朝廷的尊严。
有些疲惫地摇了摇头,荀彧将这些无关的念想都驱除脑中,重新提起“毛”笔,用嘴呵了呵仍旧被没有逃离被冻硬命运的狼毫笔须,继续伏案处理政务。
曹‘操’的大军如今开赴在官渡的路上,安抚许都乃至整个大后方的工作就落在他的肩上。各地的文书如雪片般飞入他这小小的尚书台,几乎每一份都加盖着“急报”的符印,都要他代替曹“操”来做出决断——这是信任,也是沉重的责任。
何况皇上又在重病之中,早已传诏不见外臣,许多朝请奏议也得由他批转。
乱‘,国事未已呐……了“揉”有些酸疼的眼睛,将油灯剔亮一些,把裹在身上的大裘又紧了紧。连续数天的熬夜,让这位面如温“玉”的谦谦君子也显得憔悴起来,细微的皱纹在眼角额间悄然滋生,那一缕黑亮的长髯垂在颌下,已略有卷曲。
然而,就是这个时候,他一抬头,才发现不知何时,如鬼影一般的戏志才,竟不知何时已经来到了他的身前。面‘色’平静不动,仿佛一尊雕塑:“曹公走了,那些皇族派,在失去了曹公的震慑后,又开始蠢蠢‘欲’动了。”
“不就是偷梁换柱,‘弄’来两千五百余兵士吗?”荀彧略微一愣,随即开口道。
假如董承手下有任何一人在此,定然会被荀彧这轻描淡写的一句话给吓住:原来,他们自以为神不知、鬼不觉的妙计,竟然早已被荀彧和戏志才识破!
“只是为了陛下安危着想,你可以有些太敏感了。”荀彧示意戏志才坐下,将思绪从那些公文当中“抽”出,开口说道。
“莫要替他们说话了,你也知道,他们心中早就将你当做了叛汉的‘乱’臣。”戏志才裂了咧嘴,似乎笑了一下。不过,他倒是没有拒绝荀彧的邀请,坐到了荀彧身旁后,才继续道:“我就是想不明白,你为何那般维护那些跳梁小丑?”
荀彧听戏志才这么说,知道两人的理念根本说不到一块儿。于是微笑一声,默默地摇了摇头,不再言语。
戏志才见荀彧如此,也不再继续这个话题。从怀中拿出一封情报递给荀彧后,才又开口道:“不过,这次他们耍得手段可不小,明公如今整军备战,而整个兖州失而复得不久,是明公赖以为战的大后方,其重要‘性’,也不用我多说,你自己权衡着办吧。”
说完这句话,戏志才起身便‘欲’离去,可荀彧却一把叫住了他,拿着情报说道:“这情报作得准?”
戏志才回头看了一眼荀彧,虽然止步,但却未回答荀彧的问题。他知道,荀彧会明白他无声的默认的。
果然,荀彧慢慢将那封信引到油灯之上,看着那封信在火光跳跃中化为灰烬,悠悠说了一句:“这次,他们真的玩大了。看来,我的确要出手了。”
“不错,从这封信上可以看出,他们的背后,肯定还站着什么大人物。如今曹公在外,他们耐不住寂寞,正好可以让他们一个个都跳出来”戏志才不增任何感情地说道,等待着荀彧的回复。
“你的意思是放虎归山?”
“或者说,放鸟归巢才对,只有如此,我们才能获其雏卵……”
“嗯,我知道了。”荀彧心情复杂地盯着戏志才看了一阵,方才缓缓道:“我会分得清主次的,至于分寸方面,我需要你的配合。毕竟,曹公还需要皇室这杆大旗。”
“我明白。”
荀彧点了点头,再也无心公务:他知道戏志才最擅长的是寻找七寸,从来不愿意着眼分寸。他就像是一条毒蛇,总是以最凌厉的角度咬住对方的要害,然后将致死的毒液注“射”进去。
荀彧已经见识了不止一次,谈不上喜欢,也谈不上厌恶——政治场上,历来就是倾轧打压。虽然极度讲究分寸,但对于那些自不量力的人,戏志才是没有那份闲心的。
而戏志才这时也默默地退出了尚书台,两人就如同平时一般,结束了这次谈话。有些事情荀彧没有追问,戏志才也就没有提,两个人都默契地把话题集中在虚处,没有进一步探讨和剖析:戏志才知道,荀彧的忠诚,并非完全在曹公身上,因此他不希望有些事情摊开在明面上,不过,戏志才他则不同。
他回到自己的靖安曹之后,静坐下来,发布了几条命令。随后,展开信纸,向曹“操”写了一封信——作为只需向曹“操”负责的他,并不觉得这样是出卖。因为,他下笔的内容很有分寸。这点,他一直让荀彧以为他不懂。
而同一时间,太常府中。
一名明眸皓齿的“侍”“女”款摆入内,默默替杨彪收拾起了案几上的文书。那些文书大多是一些无用的古训,“侍”“女”直接将它们放置一旁。顿时,整个桌案,看起来就简洁清爽不少。随后,将一盘茶具端到杨彪的面前。
女‘子,总是分得清轻重主次。“女”的茶具,悠悠开启了每日的功夫茶。
他的确很喜欢这少‘女’教给他这样修身养‘性’的方式,边泡茶还边开口道:“看你也是云英未嫁之人,若是不嫌弃犬子,可愿认下我这公公?”
“多谢杨老抬爱,可惜小米没那个福分。”唐小米婉言拒绝了杨彪的提亲,她早知道,这老头儿对每个“侍”“女”都那么说,整个杨府的“侍”“女”,早全是他的儿媳了。
杨彪不以为杵,正要再开口相劝,却听唐小米又道:“主公那边,来消息了。”
杨彪的手微微一停,但丝毫没有溅出半分茶水,淡然看了唐小米一眼道:“他是你的主公,可不是我的。不过,这次他又说什么了?”
“主公说,汉中那边已经打起来了,关东这边,也要‘乱’起来。他可没‘性’子,等着看袁绍曹‘操’打上几年……”
第九百四十四章 以兵为剑
大军南下之后,进展十分迅速。两日后,马超终于汇合了甘宁、臧霸二人。只是,甘宁和臧霸两人迎接的马超的方式,让马超略微有些惊异。
还未入帐,马超便看到甘宁和臧霸两人,在营外负荆请罪。事实上,两人非但是负荆,反而更上一层负杖请罪。两人光着上身,身侧两旁站满手持军棍的督军队,单膝跪立静待马超。待象龙马已然走到二人身前时,两人异口同声说道:“罪将拜见主公,请主公责罚!”
看到两人如此,马超不由皱了皱眉头,冷冷道:“入帐再说!”
甘宁闻言,羞愧起身,恭请马超入帐。然而,跪在一旁的臧霸,却纹丝不动,抱拳低头道:“主公,我等有违主公重托,让张鲁小儿侵入马家治内,致使两万大军客死异乡,罪大恶极,请主公速速降罪,莫要再拖延!”
臧霸这次是归降马家之后,第一次领军出征。而在此之前,马超曾数次宽恕于他,致使臧霸自觉愧对马超太多。而此番,他也最是尽心竭力,想捞得几把军功报答马超,可无奈张鲁太过突然,致使臧霸折戟沉沙,由此,臧霸此时再见马超,当真觉得脸红面赤、无言以对。
然而,马超看臧霸如此,却没有多说一句话。只是回头望了望杨修,杨修会意,催马上前,厉声喝道:“放肆!是功是过,主公心中自有明断。裁决之后,亦然会晓谕全军。而你率众阻碍阻碍主公入帐,莫非是想‘逼’迫主公不成?!”
臧霸闻杨修此言,雄躯巨颤,急忙俯下身去,磕头道:“罪将不敢,罪将不敢”连磕三次之后,才慌忙起身,恭请马超入账。
众人这才下马,步入中军帐当中。而甘宁和臧霸两人落在最后,入帐之后,直接又跪倒在地上,听候马超发落。
而马超锦袍一展,落座之后,才再度冷冷开口道:“甘宁、臧霸,你二人领命出长安之前,我是怎么‘交’代的?”
甘宁此时倒是镇定了不少,抱拳汇报道:“主公,此番的确是某二人刺探不利,张鲁大军,凝聚如沙,汇聚如锤,此番奇袭之前,某等连一丝风吹草动都未曾听闻,致使两万大军无端惨死,还望主公降罪!”
“凝聚如沙,汇聚如锤?”这八字让马超俊眉一皱,挥了挥手,示意丑哥将近日的暗影情报拿来,快速浏览一番之后,脸上‘露’出一抹怪异,开口道:“兴霸,你的意思是说,张鲁那八万大军,是在一夜之间,毫无征兆便出现在你我军大营之前?”
听到这里,马超放下手中情报,右手一摆:“起来吧。”
甘宁、臧霸两人闻言不禁愕然,动也不敢动:当初平定凉州一役,法正失手令五千马家“精”兵战死沙场。随后巧设妙计,配合营救凉州名将盖勋,才反败为胜,更大破敌军。可纵然如此,马超仍旧连降法正三级,以儆效尤。
法正虽年幼,却是马家肱骨之臣,辅佐马超久矣。而“私”“交”上,两人更还有师“门”之谊。可如此亲厚关系,马超仍旧秉公执法,铁面无“私”。有此前车之鉴,甘宁、臧霸两人俱以为刚才出现了幻听,不由疑“惑”抬头看向马超。
“主公,臧霸无能,致使两万马家男儿枉死,如此重罪……”这次,臧霸已然虎目迸泪,重磕于地之后呜咽难言。看样子,马超若是不降罪于他,他是无论如何也不会起身的。
“臧将军,起身!”马超此时已然快步走到臧霸身前,重重捞起臧霸,佯怒道:“你们二人并无罪责,我缘何要怪罪于你们?”
“可法内‘侍’当初枉死五千马家‘精’兵,主公便连降他三级,我们这次,可是让两万马家兄弟惨死在天水,此等大罪,万死难赎啊!”
“法正当初是贪功冒进,才使得五千马家男儿枉死。而你们……”马超复又伸手扶起甘宁,返身拿回丑哥刚刚递来的情报,解释道:“这上面信息证实了当天夜里,张鲁的确是毫无征兆便奇袭马家大营,你二人并未有丝毫玩忽职守之罪,甚至,仓促受袭之后,还能勒令大军严整后退。并出其不意回锋一击,使得马家士气复震,此乃古之良将亦难为的壮举,大功一件啊!”
甘宁、臧霸两人不敢置信地看着马超:“主公”
“不错,出长安之时,我是‘交’代你们密切关注张鲁动态,勿要使张鲁踏入马家治内半步。然而,你二人之败,非是战之败。只能说,张鲁狡诈无信,耍‘弄’诡术,罪不在你二人。”
说到这里,马超才返身坐回正位,诚挚说道:“你二人不必多言,是功是过,众人自有公断,马家的军规,也不会‘乱’言胡写。此次你们摧破敌军,打得张鲁丧胆而溃,功劳簿上自有你们二人一笔,待我平定汉中之后,回长安重重赏赐!”
话音落罢,甘宁和臧霸闻言热血沸腾,抢上一步异口同声道:“主公,是我无能,让张鲁小儿钻了马家的空子。主公此番只管班师回去,我愿率本部人马‘荡’平汉中,将张鲁小儿的人头献与主公!”
马超见此大笑道:“好!不过,我既然来了,也不会轻易回去。不报这一箭之仇,岂非让张鲁笑我马家无谋?!”
这个时候,一旁的杨修已然写好二人的处决状,伸手递给马超道:“主公,你看如何?”
马超接过一览,不由感叹杨修的确是个好笔杆子。书中对二人的处决缘由叙述清晰,尤其还捎带一笔解释了两人无罪的原因,更将马家军规引谕其上,令人明理信服。当下,马超便道:“就依此张贴出去,让马家战士都没有,马家向来是赏罚分明的。不会徇‘私’放过一人,也不会无故抹灭有功之臣!”
而这个时候,一直没有开口的司马懿,却是滴溜溜转了转眼珠,开口道:“主公,小人有一事不明,不知主公可以指点?”
“问吧。”马超既然敢留司马懿在身边,就是为了着重培养司马懿:不吭不响的人,才是最可怕的,司马懿有问,才说明他对马家感兴趣。
“主公明决果断,小人十分佩服。只是,这些事于帐外亦能解决,为何主公不在臧将军请罪时,晓谕众军,令大军信服?”司马懿这句话说完,大帐之人的目光全集中到了马超身上,尤其是臧霸,更是期盼着马超的回答。
而马超闻言,此肃穆沉声,开口道:“将,乃一军之胆,一军之魂,生死荣辱俱关系全军士气。我之所以不当众军之面裁决,是还不知其中底细缘故。若是二人真有过错,那我唯有在众军面前,责打二人。而如此二人在万人面前受罚,威信自降,日后如何还能统领一军?!”
众人闻言,俱一时便听出了马超忧心属下之情,感念马超如此厚爱,众人无不心头火热,看向马超的眼神,不禁又多了几分信服。而司马懿更是点头道:“主公高论,如此体恤将士,当算得符合孙子兵策中‘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训则,小人受教了。”
“爱之若狡童,敬之若严师,用之若土芥?”马超自然也读过孙子兵法,摆手向司马懿说道:“我待将士,从未想过将他们用之若土芥。我待他们,永远是一柄利剑,一把既可伤己,又可杀敌,还可平定天下的无俦寒刃。敬之、爱之、亦敢用之!”
第九百四十五章 诡异的胜利
风和日丽,“春”光盎然。
赵云很喜欢这样的天气,整个冬天的寒冷过后,他尤其会“花”一点时间,体会大自然的恩情。
此时,他再一次认真的检查着自己的衣甲兵器,把宿铁剑细细“插”好,使他可以随时“抽”出却不影响自己在马上舞枪“射”箭的动作,又检查了马后的八壶羽箭,给自己那张劲弓重新上好弦,虚“射”了一下,劲力很好。
不错,他又要出征了。不同于平时的是,这一次,他是担任马家的先锋,进军武都道攻西和,若是顺利的话,他便可以长驱直入,下武都郡的治所下辨。由此,整个武都郡可一战而平。
赵云从来不会让亲兵帮自己做这些事,这是他的习惯,在战场上,每一个细小的失误都会造成无法弥补的严重后果。他数年征战,却连伤都没有受过,那就不是运气这么简单了。以宿铁剑为例,虽然此剑十年不磨也不会有损它的锋利,但赵云每次出征,还是会细细的进行打磨,使其永远保持吹“毛”削铁的锋锐——不仅仅因为那把剑是马超所赐,而是因为它还关系着自己的“性”命。
而他身后的每一个白马义从战士,也都在做着相同的行动。这次出征,赵云看似与平时没有多大的不同。不过,在马超身边时间久了,他不由自主多了几分“阴”谋的敏锐,对战局也有着自己的分析——此时他擦拭宿铁剑的频率明显比平时慢了几拍,看起来有些心不在焉。
“兄长,你有心事儿?”一旁的太史慈看到赵云如此,忍不住开口问道。
“子义,你是否觉得,主公这次出战,太过唐突了?”太史慈是赵云信得过的人,所以没有任何多余的铺垫,赵云就说出了心中的猜想。
“兄长也如此觉得?”太史慈的眼睛蓦然亮了一丝,随后扭头便向赵云说道:“此番出征,主公与平时大不相同,数年征战下来之后,马家威望太盛,主公这次更事无大小,皆一言而决。此番战前军议,更是”
“不错,孟起少年成名,身经百战,确然有许多我们不及的地方。可是这次,他行止虽然还似从前一样。但是,态度却变了。虽然这次他仍旧征求大家的意见,可是却好像根本没有听得进去。高高在上的敷衍,远没了从前的真诚。此次三路大军齐出,哪有往常的半分谨慎?”
赵云此次说得,是马超在处理了甘宁和臧霸之后,定下的军策。此番,从上邽县出兵后,马超便下令兵分三路:一路由高顺为主、黄渊为副,出兵羌道,左翼包抄武都郡;一路由黄忠为主、李严为副,返回散关进军右翼游击;而剩下一军,便是赵云、太史慈这一军,由武都道进军,直攻武都郡治所。而马超则独率大军,领甘宁、臧霸两人为后援,缓慢进军。
表面上看来,这是全面攻心的好计策。但赵云心中总是感觉有些不对劲:甘宁和臧霸已经明确说过,张鲁大军不知所踪,而暗影的情报也探寻不出蛛丝马迹。在如此敌我不明的情况下,大军全面突进,实在太招摇惹眼。张鲁但凡瞅准任何一军,均可一战而遁,令马家救援不及。
“兄长,你这番分析的确真知灼见。只是,为何军议之时,兄长不开言直谏?”太史慈听完赵云这番心底实言,不由感叹英雄所见略同。
“子义不是也有此担忧,可是在军议之上,也未见你开口进谏。”赵云苦笑了一下,望着太史慈继续说道:“如你所说,孟起如今军威太盛,独断专行,由不得我们不敢开口。更何况军机之要,首在于密,若失其密,则军失其将,国失其君,安可不察?”
“是矣”太史慈无奈点了点头,看到赵云已经将宿铁剑“插”入鞘中,也唯有空嗟叹了一番。
“放心吧子义,我与孟起相识时间不短,了解他的为人。待我们攻破下辨,汇军休整之时,我再寻个合适时机,‘私’下与孟起谈谈。”赵云一提马缰,纵马开行:“眼下,我们还是做好为将的本分吧!”
一路进军,甚是轻松,所过村庄聚落,百姓皆摇手示意。大半天的时间,赵云只是纵马奔行,没有遭遇任何一次真正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