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抗日之贼王-第3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蒙古灭金十年,灭西夏二十二年,但蒙古从1234年伐宋开始,到1279年南宋彻底灭亡,花去了45年时间,先后两位大汗死于战争中。且刚开始进程很不顺利,包围四川数十载,襄阳也是久攻不下。最后还是忽必烈收编了诸多宋的降将,从侧面包围才解决了问题。”

  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帝国的领土范围,东起日本海、西抵地中海、北跨西伯利亚、南至波斯湾,横跨亚欧大陆,被公认为世界历史上版图最大的国家之一。他本人也被称之为一代天骄。鼎盛时期蒙古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欧洲人称之为****。

  就是这样的一支军队,攻打南宋还用了近五十年,还是招降了一部分南宋叛军,才攻破了了襄阳防线。

  参谋部在座的军官都是军事专家,知道田叶秋原说这话的意思,蒙古军队天下无敌,横扫亚欧大陆,征宋还用了五十年。眼下日本的军力虽说远超过中国,但是比起欧洲列强和美国还相差甚远。远远达不到当年蒙古军队的高度。

  日本真的能短时间内征服中国吗?

  这些军官陷入了沉思,一些激进派的观念也有些动摇。

  松井一郎不甘心道:“田叶君,此一时彼一时。当年蒙古军队之所以没能短时间打下江南,是因为长江天堑。可现在有了现代化的海空军,这根本不算什么。以大日本海空军的投送实力,几天就可以运送大部队过江。所以说在现代化的战争中,地理因素所带了的优势在强势的火力和装备下已经变得微乎其微。”

  他当年主修战争史,对中国的军事历史也有一定的研究。

  田叶秋原仔细看着他道:“松井君,据你估计,我们大日本皇军完全占领中国需要多少时间?”

  松井一郎沉下心来道:“如果帝国全力以赴的情况下,打通东南沿海进入南太平洋大概需要一到两年吧!白党军队战力不堪一击,说两年都是抬举他们了。”

  田叶秋原摇头道:“松井君你错了,以我们现有的实力全力打通沿海运输线不难,可是要占领这些土地需要八到十年,要完全消化这些土地需要十到二十年,若要这些人完全驯服需要至少五十年的时间。这中间还要应付来自西边的军事威胁。中国地形西高东低,西进远比南进困难得多。若是白党收缩兵力于西南西北,与我们形成对峙局面。我们打也不是,不打也不是。这样一来军队完全陷入了中国的战争沼泽中不能自拔,失去了进军的动力。形成了旷日持久的消耗战,以帝国现在的实力根本支撑不了这么一场耗资巨大的战争。再说,苏联和美国是不会坐视我们顺利消化中国的。他们一定会横加干涉,到时候我们就会腹背受敌,陷入万劫不复。”


第三十二章 田叶的野心2


  田叶秋原的一番话引起了一些保守派军官的共鸣。

  中国就像一块巨大的肥肉,眼下的日本是既想急切去咬上一口又担心被噎着的矛盾心情。

  田叶秋原可以代表一部分保守派的意见,但是参谋部并不都是保守派。

  当下一个瘦小的身影站了出来,他是新任关东军宪兵处司令官,是一个狂热的激进派分子。

  只见他冷笑了几声,道:“照阁下所说,我们根本就没必要进军中国,大伙儿打包回去最好。要不然这样,咱们派人通知蒋光头,告诉他快些投降,不然的话皇军就要回去了。你再不投降就来不及了。”

  这个笑话有些冷。

  一些激进派的军官也发出了冷笑声。

  田叶秋原不动声色道:“这位长官是……”

  那军官道:“本人东条英机是关东军宪兵司令官。”

  他冷哼道:“一将功成万骨摧,大东亚共荣是建立在军队的刺刀下的文明。要想不流血那是不可能的。我们大日本的近代史都是打出来的。甲午海战、日俄战争,满洲建国哪次不都是如此。建立大东亚共荣这等不世之功更需要我们军人来完成。”

  田叶秋原忽然道:“打,当然要打。不大怎么能彰显大日本皇军的威力。”

  他原本是保守派的人,今天又说了一通出兵的危害,众人以为他是反对出兵的。

  田叶秋原的这句没头没脑的话,让众军官产生了怀疑。

  松井一郎迟疑道:“田叶君,说了半天,你是同意出兵的。”

  田叶秋原点了点头,道:“我是同意出兵的,但是不同意现在出兵。至于什么时候出兵,怎么出兵,我已经制定了计划书并且上呈了参谋本部。这次我道北平来,就是为了实施这个计划的。”

  松井一郎呆了一呆,道:“计划,什么计划?愿闻其详!”

  田叶秋原缓缓道:“这个计划就是赤明计划!”

  他也拿出了一叠资料,道:“我这里有一张名单,上面是华北政、商、军三界已经投靠或者是背地里投靠我们大日本帝国的中国人的名单。这些人分布在华北各个领域,拥有很大的能量。我会加大扶持他们的力度,假以时日定能成为大日本皇军进军华北的垫脚石。这样,我们大日本帝国根本不费一兵一卒便能占领华北。”

  “中国有句古话,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上者。战事一开,无论大小我们都会有损伤。但是收买这些人替我们打前锋,当炮灰,完全可以避免我们的损失。”

  东条英机微微有些动容,他承认这个佐官说的有道理。

  不但而屈人之兵,恐怕做起来没那么简单。

  关东军、驻屯军于三十九军对峙于华北,双方打了不少仗,也没有另对手屈服。

  松井一郎冷哼道:“田叶君,中国人也不全是软骨头,不是那么好收买的。我在北平多次试图收服三十九军军长宋思飞,但都被他拒绝。这人就是毛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只能付之武力。”

  田叶秋原笑了笑,道:“松井君,我研究中国历史三十年,对他们的习性了若指掌。他们对文化的认同远远要高过国家。历史上的中国经过了多次外族入侵。太远的就不说了,说说满清吧!当年为了不留辫子,汉人以身殉国。可是满清亡国那一会,为了留辫子,也有汉人以身殉国。他们当真是为了满清吗?不是,他们是这个文化的殉道者。二百年间中国人不也认同了满清的正统性吗?”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其中受儒家文化影响数千年,已经在他们心中根深蒂固了。历史上很多强横的外来文化多次跟它产生碰撞,最后无不是被融合同化,就像满清人一样,有些人连满文都不认识了。”

  “第一,我们要想长久的统治中国,就要从他的文化着手。中国文化有极大的排外性和融合性。但是在这方面我们日本有先天优势。因为我们的文化跟中国同源,在认同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

  “第二,我们要想完全控制中国,就要采取威逼利诱以华制华为主,以军事实力威压为辅。将它分化为几个独立的区域,利用一些亲日的份子分别统治。参见满洲国和蒙古国,并挑起他们的内斗。这样一来消耗他们的实力,让他们依附大日本帝国,成为附庸。”

  松井一郎仔细想了一会,道:“田叶君,你这计划部也颇耗费时日吗?像你这样逐步蚕食,要到哪年哪月才能占领中国?五十年还是一百年?”

  田叶秋原反问道:“松井君,我们为什么要占领中国,满洲国独立跟被皇军占领有什么区别呢?我们只需要在中国不断的复制满洲国的模式,集中资源扶持当地人掌权为我所用,使用武力打击他反对派。这样一来民众的仇恨方向被转移了,被扶持的人得罪了民众只能死心塌地的效忠大日本帝国。”

  他淡淡一笑,道:“照这个进度下去,我们只需用很少的代价就能换取巨大的收获。而且我们的军队还能腾出手来,南下太平洋,打通石油通道。”

  参谋部的所有军官都陷入了沉思,不是说田叶秋原的战略思想不好,而是太耗时间了。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他们这一辈子恐怕是享受不到胜利的果实了。

  良久,东条英机摇头道:“不行,这样太保守了。消耗的时间也太长了。”

  田叶秋原道:“司令官阁下,以华制华分段蚕食只是赤明计划的第一步,为了加快进度,我还有第二个步骤,那就是扼杀中国文化。征服一个国家首先就要摧毁一个文化。中国有几千年的文化,这是他们心中的传承。我有信心动摇中国人的信仰。这才是赤明计划的核心。”

  此话一出,参谋部的所有人都认为田叶疯了。中国文化源远流长,有数千年的历史了。世界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跟它的文化媲美。

  摧毁这五千年的文化,这人异想天开了吧!


第三十三章 田叶的野心3


  面对众人讥讽的目光,田叶秋原不动声色道:“本人在前面也说了,中国人对文化的认同远远要大于民族。它的历史上会出现几次民族大融合。来自北方的游牧文明几乎都被它吸收殆尽。这也是为什么蒙古和满清入主中原能得到他们的认同。

  汉唐文化源远流长,整个东亚乃至东南亚都饱受他的影响。我们日本的文化来自中国,是汉唐文化的分支,从这一点上来看我们是同源而生的。这也是为什么大日本要打造大东亚共荣的原因。现在我们要做的是让日本取代中国成为汉唐文化的正统传人。这就是赤明计划的核心——文化大战略。”

  田叶秋原的提出文化大战略的观点十分新颖,一众军官包括东条英机也津津有味的听了下去。

  田叶秋原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继续道:“这块土地的人百分之九十几是汉人。汉人的称谓从汉朝便延续下来。近代几百年间却发生了两次汉统断代。那就是元朝和清朝。虽然他们不愿意承认,但是这两个朝代加起来的三百多年却是被异族统治。

  换句话来说,他们的汉唐文化流传到今天经过了无数次的融合,现在已经变得不纯净了。整个东亚,只有我们大日本帝国保持了千年的汉统文化,也只有我们日本没有被任何异族入侵,包括当年如日中天的蒙古人。”

  他的一番话立即引起了一些军人的认同。当年蒙古军队两次东征日本都惨遭了失败。倒不是兵力不济,而是运气不好,两次都碰上了飓风。

  这也是他们至今津津乐道的胜利战果。日本人将那场飓风称之为神风。这才有了后来的神风敢死队。

  “天皇万岁!”

  一众军官挥拳吼道。

  田叶秋原放下了拳头,道:“只有我们日本才是汉唐文化的正统继承人。才是大东亚共荣的主人。”

  松井一郎皱了皱眉,虽然他对田叶秋原的观点不怎么看好,不过也没什么反驳的理由。如果能将日本文化推广到整个东亚,这也是一件民族幸事。不过这里面大有难度,这中国人会认同这一点吗?

  他忍不住开口道:“田叶君,据我说知中国人一向标榜五千年文明,对于其他的文化根本不屑一顾。你所说的只是一厢情愿吧!”

  田叶秋原微微一笑,道:“松井君,我研究中国历史三十年,对历朝历代的兴衰都很清楚。要想搞明白朝代更迭,首先要明白五行更迭理论。中国国家的历史从夏朝开始,夏朝属火,水灭火,所以商朝属水。周朝暗含一个土子,五行属土,水来土掩,所以周客商。数千年间年间,五德始终,朝代更迭。到了大明朝已经归于火德。满清雄起与白山黑水间,以水德自居,水克火,所以取代了大明朝成为中原的最后的霸主。我们大日本帝国是汉唐正统,天皇陛下暗含土德,以土克水,当取代清朝成为中原的霸主。”

  松井一郎呆了一呆,五德始终理论他知道,但是从来没有当回事。那都是统治阶级糊弄老百姓的迷信说法,也就是为了他们坐稳江山编造的一个谎话。

  五行始德说是中国古代关于朝代更迭的一套学说,实际上都是一些糊弄人的鬼话。这跟日本天皇千古一系,神的传人都是一样的。

  在日本的战国时代,各诸侯战乱纷争。谁又把天皇当盘菜。二战时的日本统制派更是叫嚣将权利凌驾于天皇之上的,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三大法西斯之一的东条英机,他担任首相时权利已经超过了天皇。

  松井一郎冷笑道:“田叶君,你这赤明计划也不怎么高明吧!与其将希望寄托在五德始终论这等虚无缥缈的理论上。还不如一刀一枪占领中国来的实际。”

  他一开始便被对手压着打,直到此时才有了反击之力。

  的确,五行始德理论不过是一个神棍理论,别说是中国人就算是日本人也不会相信这鬼画符。

  田叶秋原淡淡道:“如果我若是能将中国皇权正统的传国玉玺献给天皇陛下呢?传国玉玺配合五德始终论,应给有一定的说服力了吧!”

  传国玉玺?

  参谋部的在座的日本军官都大为动容。

  传国玉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历代帝王皆以得此玺为符应,奉若奇珍,国之重器也。得之则象征其“受命于天”,失之则表现其“气数已尽”。凡登大位而无此玺者,则被讥为“白版皇帝”,显得底气不足而为世人所轻蔑。由此便促使欲谋大宝之辈你争我夺,致使该传国玉玺屡易其主,辗转于神州赤县凡2000余年,忽隐忽现,终于销声匿迹,至今杳无踪影,令人扼腕叹息。

  传闻传国玉玺被元顺帝带往北元,下落不明。

  明清两代,时有“传国玉玺”现身之鼓噪,然皆附会、仿造之赝品。如明孝宗时,曾有人进献所谓“传国玉玺”,孝宗认定其为赝品而未采用。至清初时,紫禁城藏御玺三十有九,其中一方即被称作“传国玉玺”。而乾隆时,清高宗皇帝颇好考据,钦定其为赝品。但权且以假当真,聊以充数,亦无深究者。

  民国成立,清廷退位,但依优待条件,仍盘踞紫禁城而称孤道寡。直至民国十三年,末代皇帝溥仪被冯玉祥驱逐出宫,此“传国玉玺”复不见踪影。当时冯部将领鹿钟麟等人曾追索此镶金玉玺,至今仍无下文。

  历史各朝各代十分重视传国玉玺。更把它当作一种正统身份的象征。由此可见它在中国人心目中的位置,可惜的是传国玉玺早就失踪了。

  东条英机双目一闪,道:“田叶君,你当真有把握找到传国玉玺。若是天皇陛下得到传国玉玺,那可真的是如虎添翼了。”

  的确,日本若是能得到这块玉玺,无论是政治上还是文化上,又有很重要的意义。

  得传国玉玺者的天下。

  (本文所有论调均是日本军官意淫,不代表作者观点,望读者不必认真。)


第三十四章 田叶的野心4


  田叶秋原胸有成足道:“传国玉玺在中国拥有很高的地位,历来都是华夏正统的象征。我们得到了传国玉玺,就可以向世人宣布华夏正统的归属。大清是水德,那么我们日本就是土德。以土克水,入主中原,恢复汉唐正统,恢复儒家地位。这样我们就能在道义上占住脚,以中国人对文化的认同感,相信很快便会融入大东亚共荣的。”

  到此时,众人依然被他的赤明计划吸引了。

  眼见时机成熟了,华北特务机关机关长土肥原站了起来,他轻声道:“田叶君,就不要在吊人胃口了,将你的赤明计划说出来大家参详一下。”

  田叶秋原哈伊一声,继续道:“赤明计划的核心便是文化大战略,共分三个步骤。第一个步骤就是造势,大力宣传大日本的汉唐正统性。宣扬天皇陛下继承大统的合理性,宣扬五德始终论的必然性,宣传蒋光头政府的不合法性。中国人对文化的认同远远超过国家,只要他们认同了我们大日本汉唐文化的正统性,我们就能像满清一样入主中原而不被他们排斥。”

  土肥原不动声色道:“且说说你的计划吧!”

  田叶秋原推了推眼镜,道:“为了是这个步骤更完美。我精心准备了两件礼物。第一件礼物就是中国的传国玉玺。我经过多年的调查,已经知道这件东西的确切位置,一旦时机成熟就会将它启出来,令它重见天日。”

  他咳嗽了一声,继续道:“为了充分发挥它象征意义,我建议将其秘密送还至满洲国皇帝。然后勒令他进献给天皇陛下。满洲国皇帝是大清最后一位帝王,而这传国玉玺又代表着华夏正统。天皇陛下接过玉玺的那一刻便是咱们大日本帝国确定华夏正统的一天。届时,当邀请全世界的新闻单位来观摩,大力渲染这一事件。”

  他冷冷一笑,道:“为了渲染此事,我还准备了一件特殊的礼物。那就是在满洲国皇帝进献语系的那一天水淹北平城。以北平几十万的平民的性命来庆贺天皇陛下荣登大宝。大伙可以想象一下,就在天皇陛下接过玉玺的当天。北平这个曾经是满清的国都就发生了特大的水灾,损失了几十万人的性命。这不正是验证了朝代更迭,五德始终的论调吗?中国人历来都相信天命所归,这样一来我们的大东亚共荣推行的更为顺利。”

  进献玉玺,水淹北平城!

  松井一郎一等激进派也大为动容。

  若是田叶秋原真的能做到这两件事,入主中原也绝对不是什么难事。当年满清不也是这样做的吗?

  田叶秋原继续道:“文化的认同是中国人产生凝聚力的重要因素。赤明计划的第一步便是击毁他们流传数千年的信仰,让他们陷入信仰混乱的状态。中国国情十分复杂性,蒋光头的南京政府所控制的地区有限。实际上中国还是处于军阀割据的混乱时代。赤明计划的第二步就是分化、拉拢、以华制华,将它划分为十几个小势力,挑动他们内站,这样一来他们就要依附我们大日本帝国,借助我们的力量。借助天皇陛下汉唐正统的名义,迅速占据长江以北的地区。”

  “占据江北后,接下来就是对江南用兵。这是赤明计划的第三步,由天皇陛下下诏,讨伐以蒋光头为首的伪朝。以正统讨伐伪朝,以正统之名讨伐不臣,师出有名,还不容易遭到中国人的排斥。效仿蒙元满清的手段,驱使依附大日本帝国的汉人为前驱,以大日本海陆军为主力讨伐江南。在我们大日本帝国的强大的海陆空优势下,江南的地利因素根本没有优势。这样一来,天时地利人和都在咱们大日本帝国,蒋光头必败无疑。”

  “届时我们占据了中国广饶的土地,进可攻退可守,北进可以征讨蒙古苏联,西进可以进军西亚,南下可以进驻南太平洋。我们大日本帝国已经利于了不败之地。”

  土肥原眯起了双眼,他是日本军界少有的战略家。田叶秋原是他最得意的弟子。他的这个弟子精通中国历史,提出了很多有意义的建议。

  他对于这个弟子提出的以华制华的计划大加赞赏,而且亲自举荐到日本参谋本部。在他的好友板垣征四郎的支持下,已经开始了实施。他亲自把田叶秋原派出去执行这个计划。

  田叶秋原也不负所望,由他亲自考察研究推演制定的赤明计划,得到了陆军部高官的大加赞赏。

  但是日本国内的派系斗争也到了白热化的地步,这次他之所以调田叶秋原回奉天,就是要借他之口让这些头脑发热的激进派分子闭嘴。

  果然田叶秋原将赤明计划全盘抛出时,全场的军官都沉默了,包括关东军叫嚣最厉害的东条英机。

  对于东条英机,土原肥极不喜欢,这人除了激进之外,还有些目空一切。

  解散了参谋会议之后,土肥原单独将田叶秋原留了下来。

  赤明计划是保守派反击激进派的一方利器,土肥原身为保守派的重要任务,对这个计划极为关心。

  他低声问道:“赤明计划的第一步十分重要,对于传国玉玺和水淹北平,你有多少把握?”

  田叶秋原恭敬道:“回老师话,我在中国调查了二十年,已经确定了传国玉玺的位置,只要给予我一定的授权,机会合适我就能取出来。学生性命担保。”

  土肥原点了点头,道:“我会命令松井的北平机关和驻屯军司令部给予你最大的便利。这也是我能为你做的最后的事了。”

  田叶秋原微微一惊,问道:“老师……”

  土肥原摆了摆手,叹了口气,道:“年后,我就要被调回东京续职了。”

  田叶秋原失声道:“难道本土那边出事了……”

  土肥原沉默了良久,才道:“眼下两派的分歧越来越大,陆军部那群疯子已经按耐不住了。也不知道我这次回去能不能再回来。”

  他深吸了口气,道:“赤明计划关乎我们大日本帝国的未来,你一定要完成这个任务。”

  田叶秋原身子一正,高声道:“属下坚决完成任务。”

  (本文所有论调均是日本军官意淫,没有任何考据,望读者不必认真。)


第三十五章 出师


  田叶秋原从奉天返回北平后加紧实施赤明计划自是不提。

  且说金生水跟安小慧相处的这几天,绝对是他有生以来最难熬的几天。在安小慧的眼里监督下,他的言谈举止、穿衣着装、包括吃饭跳舞都焕然一新。

  望着一身精品西装打扮的金生水,安小慧满意的点了点头。经过她这么多天的耳提面命,这人终于破蛹化蝶了。虽说不能跟那些自幼接触西方文化的人相比,但是应付一次舞会也就马马虎虎了。

  她高兴的拍着金生水的肩膀,笑吟吟道:“金生水同志,你这一身看起来很精神,也很斯文。还不快快感谢我,若非有我这个老师悉心教导,你能有现在的样子。”

  金生水苦笑了一下,这位大小姐还真自我感觉良好。

  他一直我行我素惯了,除了死去的萧别离,谁约束过他,即便是金素颜大多时间也是顺着他。

  这安小慧是他这辈子的克星。

  金生水无奈地摇了摇头。

  跷二郎腿不行,要改,男人要站得正做的值。蹲在地上不行,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在公众场合剔牙不行,随地吐痰不行。说脏话不行,骂人不行。吊儿郎当不行,吃饭大声咀嚼也不行……

  话说这些习惯都跟了金生水二十几年了,短时间哪里改得掉?

  安小慧是金生水见过最认真的人,绝对没有之一。

  就是在这几天里,她凭着耐心和认真硬让金生水改掉了这些毛病。

  如何让金生水改掉这些毛病,安小慧也废了一番脑筋。她最先想到的是自己在一旁监督,可是这厮懒散惯了,她看着就好些,离了她的视线便会原形毕露,该干啥干啥。

  “金生水,你又跷二郎腿了,快些收起来。”

  安小慧冷哼道,手轻轻拍在桌子上。

  金生水无奈收起来二郎腿,正襟危坐。

  安小慧笑了笑,拿起了刀叉,道:“吃饭之前一定要说,请用!吃饱了要说,我吃好了,请慢用!”

  金生水叹了口气,喃喃道:“请用!请慢用!”说罢拿起刀叉在盘子中敲了敲,不满道:“我说安小慧,你这也太较真了。除了第一天做的是真正的西餐,这几天就差了许多,牛排没有了就拿煎蛋充数,红酒没了就拿白开水代替。再怎么说我也是你们组织的未来的功臣,我说,也没有这么对待功臣的吧!”

  安小慧放下了刀叉,拿起一块手帕沾了沾嘴角,闻言微微一硒,道:“金生水,我是来教你这些礼仪的,可不是请你吃西餐的。再说顿顿西餐的话,我这书店也早早关门大吉。组织上的经费一直很紧张的,咱们革命战士能省则省。艰苦奋斗也是一种美德。”

  金生水挑起一片白菜叶子,撇撇嘴道:“得了吧,我算看明白了。又想让马儿跑又不想给马儿草吃。这干革命还得自个背着干粮。”

  安小慧见他发牢骚,也不以为意,当下抿嘴一笑,道:“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组织的经费很困难。咱们情报小组刚刚成立,经费方面极为紧缺。你先忍忍吧,再说为了培训你,我可是花了不少大洋了。”

  金生水略一沉吟,道:“要不要我让兄弟们送些钱过来。”

  安小慧脸色一正,道:“金生水同志,你现在已经是一个革命战士。我党的原则是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

  金生水立即举手投降道:“好了,好了,怕了你了。”

  他最害怕安小慧讲大道理,听得他脑浆疼。

  安小慧无奈的摇了摇头,她站起身来打开了唱片机,对他招了招手,道:“过来,今天我检查一下你跳舞的进度。”

  金生水精神一震,立即站起身来。

  话说他之所以忍受这安小慧的折磨没有桃之夭夭,就是因为这一项运动。

  跟美人儿跳舞也是一种乐趣。可惜美中不足的是安小慧跳舞的时候,脸上也是一副认真的表情,令金生水有些无趣。

  二人摆好姿势,先是顺着乐曲跳了一支舞。

  不得不说金生水有跳舞的天赋,短短的时间便领会了其中的要领,没过几天便能跟上安小慧的步伐。

  金生水有心卖弄,全力配合安小慧的步伐。二人配合越来越默契,简直是得心应手。这支舞跳了很长时间,直到舞曲结束了,他才恋恋不舍的松开了安小慧。

  安小慧嘴角露出一丝笑意,有些惊讶道:“真看不出你还有跳舞的天赋,短短几天便学会了四种国际舞。”

  金生水活动了一下项颈,得意道:“这有什么,咱天资聪颖,想当年我跟着师傅学艺的时候,那个进度才叫一个快呢?”

  安小慧嘴角一撇,道:“得了吧,给你几分颜色就要开染铺了,既然你这么聪明,其他的方面为何学的这样慢,若是有跳舞的一半,我也不会教的这么辛苦。”

  金生水嘿嘿一笑,心中道:“若是其他的跟跳舞一样有身体接触,老子也早就学会了。”

  不过这话也是就想想,可不敢说出来。自从那次见识到了安小慧的正义凛然后,他就断绝了挑逗她的心思。

  这位大小姐,千万惹不得。她一旦认真起来是件很头疼的事情。

  安小慧背着手打量了金生水一阵,似乎在欣赏一件自己的作品。

  良久,她才笑道:“恭喜你金生水同志,你已经出师了。我也没什么可教你的了。”

  金生水挠了挠脑袋,道:“大小姐我能问你一个问题吗?”

  安小慧点了点头。

  金生水咳嗽一声道:“看得出来你对洋人的这些东西很熟悉,你能告诉我从那学的吗?莫非你之前也留过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