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结果一来一回,商人赚饱了,寺里和百姓都当了冤大头。既然如此,乾脆自己接送比较方便。
这些李忱都是能理解得,透过与村民得接触,以及自己从史书上得到得知识,李忱理解了大概。只是理解归理解,吐槽归吐槽,反正被吐槽得长寿寺方,也不会知道。
至於比较方便得飞钱,虽然等同於现代得汇票。可是官方办得,好像几十年前就被废止了。私人办得,你以为是现代吗?不管大小地方,好歹都有地方银行,或是邮局什麽得。唐代哪有这麽好。
『总计入库,米50石,布疋23匹…,清点好了,麻烦各位了。』,看那些个僧人,辛苦的把收来得布疋和粮食搬入仓库後,李忱锁上库房。
忙碌得秋收时节,李忱前几天跟鬼子们下乡扫荡,错了,跟比丘们下乡,收租兼弘法。回来以後,开始忙碌得登记这些天得收获。
有僧人跟前几天一样,下乡收租兼弘法,也有村民是自己送过来得。要过秤,登记。李忱忙得不可开交。
『今天收了米50石,布疋23匹。』回到房间以後,李忱拿出好几本的帐本,开始登记。
这几本都是新的帐本,李忱前些天,搞旧得帐本,搞得晕头转向。流水帐似的帐本,看得太麻烦。所以他决定搞新的。
关於帐本什麽,他没有太好得想法,他没学过会计。思前想後,只决定分成收入与支出。然後每各项目又分成几大类,米、布、钱,这几个是最大宗得,每天都会有出入,每项目都要单独成为一本。然後其他一些细分得,另立新帐本。比方说有多少田产等等。
『这些人,真奇怪…。』,登记好今天得入账,李忱随手拿起庙产那一项。长寿寺得庙产,除了最初官府赐给得,三百亩田产外。这些年陆续还有人捐献田产,总计长寿寺得庙产,可以达到六百亩左右。每年可以收到田租,大约720石。
这720石,只有单纯得田租。每亩大约年收1。2石。这数字算高还是低?李忱一点都不了解。只是他透过跟村民得问话,知道这样算低了。每年大约是1/3得地租。
1/3应该不算高了吧?他记得台湾实施过375减租,意思是说,以最高三成七五为限,地主只能跟佃农收这麽多。这样算来,1。/3不多了,还不到三成七五。
只是,田租只是其中一半。更多的是,来自各方得香火钱。像今天,就收了几千钱得香火。虽然算起来只有几贯,可是积少成多阿。掌握了几天得寺庙收支,单是今天得香火钱,大概就可以抵半天费用。
李忱很奇怪,那些百姓是怎样,自己都不怎麽好过了,还省吃俭用得,存下一些东西,要献给寺里。
作为直接受益者,李忱不好说什麽,作为一个庞大佛教机器中的一个寄生虫,他不好说佛教这样如何不好。
他为自己东主开脱,不管那个宗教差不多都这样吧。像那个高原上的喇吧教。信徒都过得苦哈哈得,喇吧们一个生活赛过一个,国家替他们修铁路,还有各种补贴,还不知道感恩。一个个信喇吧信得跟什麽似的。伊斯兰教不了解,然後像基督教,也是趴在民众身上喝血的,一直到了近代,才慢慢改进。
李忱不由得想,这难道是人类得惰性吗?还是宗教洗脑厉害。好像越穷得地方越虔诚,人们越依赖宗教。怎麽都不去想,要如何努力,才能摆脱困境。只会依靠来世,或者想说死了以後如何如何。
如果要靠现世来过好日子,好像很辛苦,你还不一定会成功。可是,如果追求来世,那只要自己骗自己就好。
『十三郎,十三郎。』,了凡得声音传进了帐房内,不一会,小沙弥了凡熟门熟路得推门进来,『十三郎。悟明师兄回来了。』。
『悟明?谁阿。』,李忱奇怪道。『喔,对了,你刚来不知道。』了凡小沙弥,很快得介绍了悟明。
『悟明师兄,他是住持得弟子。前些日子,出外云游,今天才回来。我带你去见见他。』了凡说完就拉着李忱走,『怎麽,你很喜欢悟明师兄阿?』『大家都喜欢他吧,悟明师兄佛法精深,经常会为大家解经。而且悟明师兄人也温和,所以寺里面师兄弟们都很喜欢他。』
『别急别急,真是的,人都回来了。一下子不会跑掉得啦。』,了凡拉着李忱去见悟明。
这位悟明,给人第一印象也不错,年纪大概三十多,接近四十。眉宇间,给人一种温和得感觉,会让人想要亲近他。所以李忱对他印象也不错。
看得出,他蛮有人缘得。僧寮,僧人们住的地方,也是一间大通舖。刚回来得悟明,给那些还没机会出远门得小沙弥ㄖㄣ说他这一路去了哪些地方,遇上哪些事情。
『师兄,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是李家十三郎。住持聘他为本寺新任帐房。』『见过悟明禅师。』,李忱双手合十,一路上,了凡还跟李忱说了,如今住持慧寂禅师,年事已高,保不准天被佛祖召见,很多人都认为,悟明很有可能接任住持。
『阿佛陀佛。敝寺帐务繁重,十三郎有劳了。』『不敢,某家尽力而为,定当理清帐目,不负住持所托。』,奇怪了,是自己错觉吗?怎麽觉得,好像听到自己接任帐房,这位悟明禅师,露出一个很意味深长得表情呢?
第十六章 想吃肉
『一、二、三、四。』李忱第二天准时起来,开始做运动。不过,跟前几天不同。他的生活暂时稳定下来以後,他增加了晨跑这项活动。这个身体,颇为健壮,但是就是耐力不怎麽样。
气喘吁吁得跑回寺里,李忱做了些缓和运动,开始照前两天那样,做些散手,也做学校时期学到得体操。做完以後,冲澡,再去吃早饭。
『好香阿~』李忱捧起饭碗,大口吃饭。自从他当上寺里得帐房,那些僧人不再给他白眼,李忱也睡在帐房内,帐房有个小房间,可供他起居。对於现在得生活,李忱还算满意,『如果能吃点肉就好了。每天光吃白饭和蔬菜。』
人心总是不足得,前些天,李忱还为哪里吃饭而伤脑筋,现在又想吃肉了,『可以吃肉阿。』,厄…李忱转头,看旁边得小沙弥,了凡。
『佛家不是说不准吃肉吗?』,难不成这个小沙弥偷吃,也不招呼一下。『三禁肉可以。』,『什麽叫三禁肉?』『你没有杀死牠,没有看到牠死,也不是因你而死,就是三禁肉。』了凡解释道。
『市场卖得肉,我没看到牠死,也不是我杀得,可是,如果我去买他,算的上因我而死…。』李忱想了下,如果他去镇上买肉,算不算三禁肉,结论是,属於第三条。
『我说,了凡,你懂得可真不少,该不会有偷吃过吧。』李忱揶揄道,『胡说,十三郎可别乱说阿。』,了凡脸涨得通红,李忱肯定他偷吃过。
『这些都是住持说得。住持说,以前佛教刚来东土得时候,僧人是可以吃肉得。到了梁朝,因为当时圣人虔心向佛,还出家为僧。那时候才开使不吃肉食,住持还跟我们说了,为何不能吃肉得原因,顺便就提到了三禁肉。』了凡滔滔不绝,原来这些都是住持说过得,倒也让李忱大开眼界。
再後世,有很多素肉可吃,素鸡、素鸦、素肉什麽,他还想说,不是慈悲为怀,禁止吃肉吗?结果还弄的跟鸡鸭鱼差不多的样子,这样还修什麽佛,原来佛家也是可以吃肉得。
『其实呢,这样的话,我想到两个办法,可以吃肉喔。』李忱偷偷跟了凡这样说,看了凡两眼放光得样子,就知道他铁定偷吃过,才会那麽怀念。不过,说起来,这麽小的孩子,了凡不过十一岁,还在长身体得时候,根本不该吃素得。
『你听过守株待兔没有?』见了凡茫然得摇头,李忱说道,『以前阿,有只兔子,不小心撞到一颗树,结果撞死了。一个农夫回家得时候,把那只兔子捡走了。』『有死兔子可以捡阿。如果是自己撞死得话,之前有没看见,那就算三禁肉了。』了凡听得口水都快流出来了,『怎麽我都没遇上过自己撞死得兔子,十三郎,你说的是哪棵树阿?』
『哈,你就跟那农夫一样呆,那农夫捡到兔子,从此田也不种了。每天都去树下等兔子,这就叫守株待兔,哪有那麽好,天天都有兔子可以捡得。』了凡听得有点不好意思,摸摸自己得光头说道,『那第二个方法呢?』
『可以等到那些牲口,自己病死或老死阿。只要牠们自己死了,也算三禁肉吧。』,李忱本来以为,所谓的三禁肉,被他破解了,以後就算没有死兔子可以捡,也有死牛、死马什麽得可以吃了,谁知,了凡摇头呢,『老死、病死得也不能吃。』
『阿,这样阿。那…。』想吃个肉这麽难阿,老死病死得还不行。不过,确实是如此阿,病死得不健康,老死得…民间好像可以吧,不过人家也不会等到死後才杀,通常其提前就杀掉了。那也还是杀,要等到自然老死,恐怕不容易喔。
『那我们去偷块肉,这样怎麽都不算我们得罪孽了吧。』,李忱微笑,『偷!?这怎麽可以阿。』,了凡惊讶道,『怎麽不可以啦,如果去买就符合第三项。为你而死,可是偷的话,屠夫怎麽也不会为了被人偷才杀生吧。』,李忱打迷糊帐,『可是,这样…。』了凡也真的迷糊了。
『十三郎,佛家也是忌偷盗的。阿弥陀佛』,在了凡迷糊得时候,一个人插嘴了。原来就是前些天见过得悟明。
『况且,屠夫杀生,是为了广大想吃肉得百姓。不管偷还是买,都是其中一位。』『是阿是阿,就是这个道理。还是师兄厉害。』听到悟明的话,了凡大喜,刚刚李忱一番话,把他弄得晕头转向,觉得这个说法不对,可是却不知如何反驳。
『悟明大师。』,『李檀越。』,双方很客气得打招呼。『敝寺粗茶淡饭,不知檀越,可用得习惯。』『甚好,甚好。下走之前为人所累,居无定所。蒙住持收留,不胜感激。』。对於悟明,李忱没有别的想法,只想敬而远之。
最初他遇见到自己那种意味深长得表情,李忱左思右想,百思不得其解。因为双方事前都不认识,所以结怨得机会应该不多。
而且他不认为自己糟糕到哪种,一见面就招人恨,然後立刻就有人想上来打脸得程度。再没有答案得情况下,李忱只想跟对方保持距离。
只是,现在看到人家自己凑上来,对自己算是蛮和气得,李忱也不会跟人家反脸,双方开始谈天。
『不知檀越可有家人牵挂,如果方便,可以接来敝寺。敝寺虽然不大,但是几口人还可以容纳得下。』,问我家人做什麽?
『有劳悟明大师挂心了。下走家人生活尚可,不需下走担忧。』,斋堂也不是说话得地方,悟明说了几句便告辞了。了凡吃饱了,就先走了,李忱去找了厨子,要了几块饼,准备中午吃。就回到账房,开始进行自己得工作。
接下来得几天,李忱过着平静安稳得生活。帐房得工作,说忙碌很忙碌,说清闲,也很清闲。
这几天,他主要工作就是登记秋收後,入库得田租。他事先准备了好几本帐本,把这些入库物资,主要分成粮食、布疋、和钱,及杂项收入。先把秋收得理清了,再慢慢把之前賸余物资登记进去。
『总算,告一段落了。哎哟,真是累死人了。』,忙碌了十多天,总算把秋收入库。吃过早饭,斋堂负责伙食得僧人来找他,他开了库房,清点一下,取出未来几天得预定要实用得粮食後,锁上库房,他就无事可做了。
『去看看,那些个僧人,平常怎麽过活好了。』,说他无事可作,也不尽然,其实他还有一堆过往账本要整理。他要把那些流水帐,转换成现在他用的帐册。
可是,连日来为了秋收入库的事情,他忙了很久。再加上之前他刚交接,为了清点库房库存,他也是忙了几天。所以决定休息一下。
『钥匙,还是带着好了。』,摸了摸腰间得钥匙,他觉定还是随身带着好了。这是一把很沈重得铁钥匙。
他这个帐房,责任蛮重大得。他身上这把钥匙,是库房钥匙,住持那边也有一把。但是一般要开库房都要找他,因为他要纪录。像斋堂,每隔几天,都会来找他。从库房提一定量得粮食。所以他必须把钥匙保管好,不然丢了话,要是库房给人搬空,他会有**烦的。
他循声到了讲堂,这是一间普通得通透房间,地上摆满圃团。一群大小僧人,正在「布萨」
只见中央一个中年比丘,手拿一个大板子,正在宣讲一些佛门规矩。他讲一遍,种僧人复诵一遍,然後他大声喝问,『有犯否。』,他一个一个点名,问那些僧人,是否有犯他刚刚说得戒律,僧人答,否。当然不会答是了,答是,不就说自己有犯吗。
这项活动进行了半天。那个严肃得比丘,把清规戒律说完,就换上了住持,那位慧寂大师。大和尚开始讲经,一讲半天。
李忱昏昏欲睡,她是没事好做,好奇这些僧人平常都在干什麽。听着听着,他就睡着了,直到了凡把他摇醒。
『十三郎,十三郎。醒醒。』,『唔,我睡着了?!』,李忱擦了下嘴角得口水。『念完经了?没是的话,我们去附近山里转转。』,『不行阿,十三郎。我现在得回房间,要把刚刚师父说得,再复习一遍。』
『天天复习,你不累阿。』『不会阿?位什麽会。我想要早点把几部经文读熟,然後也可以去云游。』
『真无聊…和尚得生活也不好过,会闷死得。』,李忱决定,先回帐房,吃点东西以後,把自己得帐簿整理完。
和尚生活真的很无趣,早晚一次得课诵。大小僧人聚集在大雄宝殿,然後敲着木鱼,念着催眠曲。然後是每天坐禅,自我进修,复习那些经文。
布萨是一个月两次,内容就是那样,复诵清规戒律,并且注意自己是否有犯过。这样的活动,一个月两次。
最後是普请,这是一种集体劳作活动。一般来说,是挂牌告诉寺内僧人,那一天要集体进行劳动。这是针对一些高级得比丘,一些稍微低级一点得,基本上每天都要做事。
这些就是李忱住在长寿寺,所看到得僧人活动。真的很无趣,『还是当我的帐房好了。当僧人,真的无聊死了。』
只是,当李忱回到帐房,一打开们,里面却有两个人在等着他。
第十七章 寺庙的功能之二
『数目对,好。老丈,这是您得借据,请收好。』,李忱先跟旁边得一个孔武有力得比丘,确认所点收得数目无误後,微笑得递出一张借据,『祝令郎早生贵子,老丈早点抱上大胖孙子。』
接下来,是一个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先跟慧禅师说了会话,才走了过来,过来得时候,还扛了一袋谷物,他先把谷物交给比丘过磅,比丘秤过重,跟李忱抱了一个数字。
『陈四郎,这是你得借据,令堂有你这麽一个孝顺得儿子,一定会长命百岁,福寿绵延。』,陈四郎接过借据,收在怀中,也笑着离开了。
李忱抹了抹头上不存在得汗,天气已经慢慢凉爽起来,只是今天事多,让他有点累。
『十三郎,今天的事情已经结束了。辛苦你了。』慧明禅师走了过来,『以後,这件事情也是交给你了。』
『禅师阿,我都不知道,原来寺庙也可以放贷得。』『放贷?喔,其实很多间庙宇都有质举得。』,质举。举者,举贷以取倍称之利也。质者,以物质钱,计月而取其利也。
质举就是唐代得借贷。举,就是高利贷,质就是抵押借款。当然,唐代也有借贷一说,不过借贷多指的是物,要归还那种。比方说,官府借牛给百姓耕田,用完要还得,那就是借。而如果钱,要抵押借钱那种,则是称质举。
李忱一时没能不知道这些,在原来李忱得身体记忆里面,就没有这样的观念,好歹他是堂堂一皇子,还是光王,根本没有质举得必要,或者说,原主人大概笨到连质举都不晓得。
『这也是住持慈悲。见许多善信,因为一时急需,不得不向一些邸店举质,最後被逼得卖田偿债,甚至连妻小都保不住。』慧明叹了口气,『住持慈悲,便在山门质与善信,另其渡过难关。』
李忱对此不予置评,因为他也不知道,其它那些放高利贷得,是不是真的如慧明所说,吃人不吐骨,不逼的人家家破人亡、妻离子散不罢休。不过,照他对长寿寺得了解,长寿寺得利息,应该不算高,才20%。放在古代,这种利息真的是很低了。
眼看今天没什麽事情了,李忱带着几个孔武有力得僧人,把那一堆人家搬来还债得钱、布疋、谷物入库。清点好数目,摆好位置,锁门。李忱揉着下巴,回到自己得帐房。
库房离帐房并不远,不长的路上,李忱又吐槽一下,大唐得不便性,或者说长寿寺太过於慈悲为怀。借出去得都是钱,结果收回来得一大堆谷物、布疋之类得。人家搬过来,搬得要死。他们要入库,也麻烦得紧。
连缴钱也麻烦,钱很重阿。数万钱,也不过就是几十贯,那份重量可不轻,搬的人也是搬得要死要活。想知道重量?自己去收集几万个零钱,看你搬得动吗?
回到了帐房,只见李忱拿出一叠厚厚的东西,封面写得是债务。这就是帐本了,他连夜登记了一本新的帐本,如果大家想知道什麽样子的话,李忱可以形容一下。样子像佛经。
佛经长什麽样子?佛经不就是书吗?错了,样子可是跟现在得书本大大不同,也跟大家想像得古代线装书大大不同。
线装书得出现,大概要等到宋朝了。唐代种从手书,过度到印刷。大部分得书籍,都是用手写得,印刷书籍极少部份,其中绝大部分还是佛经。一般读书人,买新书不容易,通常还得用手抄。
所以,唐朝书籍得形式,可以从李忱手里拿起得一个旧帐本看出来,就像个卷轴。样子就是中间一根棍子,然後一卷纸把它包裹了。尖端会呈现三角形。
如果还不知道,你可以想像,日本忍者得那种秘笈,口里咬着施展忍术得样子,那就是唐代得书籍了。继承了竹简得使用方式,用卷得。
所以,如果你在电视剧里面,看到一个书房,里面都是线装书,那绝对不是讲唐朝得,如果是唐朝,那应该是异时空的唐朝了。八成早就有穿越者,把印书术提前在大唐普及了。
新式得书籍,就是佛经得样式,印刷术得使用,给了佛经新的风貌。想知道麽样子的话,从李忱手里一个新得帐本,可以知道。
只见李忱拿出一个卷轴,把他摊了开来,专心得加减运算。旁边有个沙盘,这不是唐人得习惯,这是李忱准备得,没有计算机得年代,他又不太会用算盘,乾脆弄了个沙盘,要计算得时候,就在沙盘上写写画画,不用得时候就把他抹掉。
然後李忱就把得出来得数字,记载一个像电视剧里面经常可以看到,像是奏摺一样得东西上面,那就是佛经得样子。
『我是不是自找麻烦阿…』,李忱忙了一下午,忙着把今天收来得帐款,登记在册。其实,本来应该很简单得东西,如果用传统得唐朝记帐方式的话。
很简单得东西,李忱把他弄了个很复杂。因为李忱把传统得流水帐,改成了复式记帐。
复式记帐,其实也不复杂。主要来说,就是一加要有一减配合。比方说,今天收了很多帐款。那麽一加,就是寺里得收入增加了。一减,就是减在债务那边。意思是说,借出债务减少了。
复式记帐并不复杂,就李忱所知道,似乎很早就有人使用了。不是中国,似乎是贸易比较发达得阿拉伯人就有在用。当然了,李忱对复式记帐得历史没研究,他只要会用就好。
『似乎根本没必要阿,庙里得东稀奇十并不多。搞成这样,几乎是给自己添麻烦。传统得收支项目,只要简单得记收入多少,支出多少就好了,结果我这样一搞,工作量多了一倍。』,李忱咬着笔头,他现在多少会用一点毛笔了,自己零星得帐目,李忱会用炭笔,如果要正式记在帐本上的,他会用毛笔。
『麻烦也就麻烦一点吧。休息一下好了。』李忱把记好得帐本,收拾一下。走出帐房,『这里得景色真不错,收入也有保障。或许在这里生活也不错。』
长寿寺所在,山明水秀。从长寿寺可以远眺汉水和牡丹江。这里得百姓生活还不错,近山得有山泉可以灌溉。
远一点得还有水车,上次李忱跟着下乡收租得时候,还看到几个大水车,把水引到高处,方便灌溉。在古代,看天吃饭得时候,该灌溉得时候能有水灌溉,收成一定都很不错地。
会把帐簿搞得这麽麻烦,李忱最初有很大得私心。因为他不知道,这个帐房工作能做多久。把帐本搞得复杂一点,不听他解说就看不懂,万一哪天人家要换帐房,他不爽了,甩手不干,就看你们怎麽办。
对未来,李忱有考虑过了。会这麽搞主要是不希望自己计画被打乱。喜欢按部就班得他,很讨厌人家把他的计画打乱。帐本主要是为了防一手。
他的计画是,打算先安顿一段时间,先了解大约一千两百年前得社会,跟21世纪社会的差别,然後他再根据自己所知,看如何发家致富。
骤然到达一个新得环境,最重要得就是收集资讯,李忱才能伺机而动。他不会以为穿越到古代,就可以称王称霸。虎躯一震,立刻有小弟那头便拜。随便拿出一点新得花样,立刻有人凑上来,哭着喊着把东西卖他,多少钱他都收。
有一句老话叫做,事在人为。李忱得看法是,事情办好办差,都是人。如果仗着自己是穿越来得,把古人都当白痴。那麽你最後一定会发现,白痴得是自己。
那些真正厉害得精英,不需要什麽超前得知识,只需要把握机会。像苹果得贾柏思,APPLEII是他发明的吗?不是。
不要搞错了,APPLE
II得诞生和贾柏思没关系。真正得APPLEII,是史蒂芬.盖瑞.沃兹尼克发明得。贾柏思是发现这个商机,并将它推广的人。让他自己搞?麦金塔得失败,就是他主导得结果。
不是说贾柏思不行,而是想说,不是你手里有先进得技术和好得东西,就一定可以推展开来,日进斗金。
如果你以为凭着手里有一些先进得技术,什麽蒸馏酒,什麽水泥、肥皂、火柴得配方,就可以立刻在一个人生地不熟,风俗习惯和文化都不了得地方,混得风生水起,富甲天下,那绝对是你白日梦没醒。
李忱决定了,先有个稳定生活,在观察下,有什麽商机,可以致富。至於後续其他的问题,等有钱了再说,有钱不是万能,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
『我真的不是有意得,不是有意得。复式记帐真的比较好,对,没错。万一哪一天大家一拍两散,搞不懂不是我的责任。』
李忱催眠式的给自己减轻罪恶感,长寿寺给他感觉还不错,还是王二娘子特别帮他安排得,这样做好像对不起寺方。他总觉得哪一天,寺方一定会为他留下得帐目头痛。
第十八章 闲谈
『布五疋,小麦两石。』,李忱揉了揉手腕,伸了伸懒腰,又奋战了几天,终於把债务登记完毕。李忱放下了手中得毛笔,『我怎麽总觉得,这里少了什麽呢?』
李忱看着眼前得文房四宝,笔墨纸砚,总感觉少了些什麽。这种感觉已经很多天了,『改天去镇上看看。』,李忱打了个响指,他觉得,他发现了一个商机。
李忱国小到国中,学校都规定要学毛笔字。这其中笔墨纸砚不可少,而唐朝得书桌上,似乎少了那麽点东西。唐朝没有,到宋後才有,那表示这东西好用,然後唐人还没发明,就等着他发现了。
『改天再说,先出去活动活动,再坐下去,人都要生锈了。』,也不急於一时,李忱推门出房,准备先活动下筋骨。
『我说,这寺里面还真是慈悲为怀阿。不少人欠了就没还了。』,李忱边做体操,边想道。
整理了几天帐目,总算把帐目理清了。他先依照帐目借款得时间整理个大概,记在草稿纸上,然後再把那些有还得划掉。最後才腾抄到正式得债务帐本上。
腾抄的时候,他就发现,似乎每隔一段时间,总有几个人借了就没还。虽然数额不大,但是他们不仅没还,还一直借钱。
前面提到过,唐朝借贷称质举。质,就是有抵押借款,利息比较低。举,就是现代得信用贷款,不用抵押,但是利息其高,高利贷。这几个人,都是用举,没有抵押不说,借了不还,还一直借。
『我该跟住持说吗?这种况,住持知道吗?』,李忱思索着,他觉得麻烦,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谁知道这背後有什麽隐情,到时候惹上一身骚,多麻烦。
『十三郎,在活动阿。』,这时候,有个人跟李忱打了招呼,笑着走了过。『悟明大师。』,『十三郎可有闲暇,陪贫道喝杯茶呢。』只见悟明手上还拿着东西,一副茶具,和一个盒子。
悟明也不客气,当先进了帐房,上了坐卧两用得榻榻米,拉过一张桌子,然後把带来得东西摆开,准备烹茶。
悟明首先拿出了一个饼子,这是蒸青茶饼。不知道样子的话,想像一下普洱茶,就是一个茶饼。然後他把茶饼掰碎,丢到一个容器内,开始在小炉子上面烤。
烤一回还不够,要烤第二回。这个步骤要把茶叶烤乾来,这样入水後才香。接着,把茶饼弄近一个纸代理面,封好,放到一边给他凉。悟明开始烧水,他拿出一个专用得小锅釜。
『这个水,可是附近得山泉水,虽然不出名。可是贫道自信,不会输给天下其他名泉。』,悟名把水倒进去,一边煮开水一边说道。
在烧水得时候,悟名并没有闲着,开始碾茶。用专用的茶碾子,很仔细得把大块茶给碾碎。李忱故作不在乎,只是叉着手,面带微笑看着悟名忙活。
李忱能说啥?他重生以前有喝茶,可是现代得茶艺早就跟堂代有很大差距了,末说他没研究过,就算有研究也没办法跟唐代的人聊怎麽泡茶。
他不懂茶,没关系,他懂装13就好。叉着手,面带微笑看着悟名忙忙碌碌,脸上带着一副高深莫测得表情,那表情如果要形容,就像一个老师,看着学生在他面前表现成果,他在等着打分得样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