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再启人生之再造盛唐-第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台湾曾经爆出像是孩子明明就是去参加个佛学夏令营,结果没多久,就剃度出家,孩子懂什麽,现在就把人家拐进去,结果当然是闹上新闻媒体,佛学院只能让那些孩子还俗。

  台湾曾经喧腾一时得宋七粒,靠着一些合成得分身或是佛光照片,骗得许多名人纷纷皈依,当那位大师被检查官起诉,还有很多人哭着喊着说他是无辜得,他真的是大师。这其中包括了律师出身,绿营着名得谢姓重量级政坛人物。

  当然啦,我们不能一竿子打翻一船人,还是有少部份和尚或是尼姑,真的是让人尊敬得。比方说,证严法师,创办了慈济。从一个只有几个家庭主妇参与得组织,慢慢发展成了全球性得大型慈善机构。

  虽然他穿越来唐朝以前,出了一点事故,形象分数大损,甚至在更早之前就有很多人不满慈济,但是无损於证严法师个人形像,毕竟组织大了,证严法师年纪也不小了。她只是创始人,并不是真正得管理者。

  『我擦,原来在唐朝,就算想当个和尚都不容易。』,李忱吐槽道。李忱看不起和尚,可是在唐朝,人家还看不上你呢。问题在於,在唐朝不是你想当出家,就可以出家,要出家,先要花钱买度牒。

  『大和尚,我来了。这位郎君是李十三郎,在你这借住几天。』,两人看见了寺庙,又走了半天,好不容易到了地点,一个巨大得木制牌楼,上书几个字,长寿寺。

  然後,王二娘子带着李忱,娴熟得穿过一些建筑。她显然很常来,不仅仅是熟悉庙里得格局。进到庙里後,见到几个和尚似乎都认识她,不住合十,称呼王大德、或是王善信。

  王二娘,一一回礼,脚步不停地带着李忱,找到一间略微偏僻,周围十分僻静得禅房。

  这间禅房,环境十分不错,门前一条小径,延伸到一排厢房。禅房被厢房挡着,小径又不明显,不是十分熟悉得,不会来打扰禅房中的人。一来到这里,王二娘子一点都不见外得,远远就打声招呼,接着就推门进去。

  禅房中有两个老和尚,坐在床禢上,似乎正在说着什麽话。一位和尚年纪轻点,大概五十左右。一位年纪比较大,有六十了吧,正仔细打量着两人,然後才笑了开来。

  『二娘,又来找住持了吧。』,年纪大点得老和尚转头对另外一位说道,『住持,不打扰你了。我说得那件事情,烦请住持尽快。』,说完,他下了褟,穿上鞋子出门。

  这时候,禢上得住持,才笑着对王二娘子打招呼,『二娘子,有段时间没来了。这位檀越,还未请教。』

  李忱迟疑了一下,不知道该怎麽称呼。照他穿越前得印象,应该叫他大师或是住持比较好。可是刚刚王二娘子得称呼,又让他勾起了些回忆。

  在後世,和尚就是个统称。刚开头就说过,大家都叫那些剃了个光头,吃斋念佛的人,和尚。面对和尚,叫法很多,有叫大师,师父…等等等。像王二娘子那样,直接叫人家和尚,好像有点粗俗。当然,没有直接叫人家秃驴那般糟糕。只是这样叫人家和尚,也太直接了。

  可是一点残留再原主人身体里面的印象,让他觉得,好像叫和尚也没错。所以,他还是说道,『这位大和尚,某家俗名姓李,行十三。』

  『李姓,可是国姓阿。十三郎,敝处简陋了,怠慢之处还请多海涵。』大和尚看起来没有什麽不高兴之处,只说道『敝寺简陋,招待善信两天无妨,佛门广大,欢迎四方善信。』

  也许你会说,人家修养好,有点道行得出家人,你当着面骂人家秃驴,人家都不会像一般人一般,面红耳赤的当场和你争论起来。

  其实,在唐朝,不能见了面就乱叫人家和尚。正确来说,唐代得僧人,可以叫他(她)「僧伽」「比丘(尼)」「沙弥(尼)」「闍梨」。如果叫他做和尚,大和尚,其实有自居子弟,拜人家为师得意思,简单来说你打算要出家了。

  在唐朝,或者说在古代,都不是想要出家就可以出家了。你拜了师也没用。

  所以老僧是在装傻,也只好装傻。只说地方简陋,但是可以招代李忱住两天,算是呼应刚刚王二娘的话,就招待你住两天。

  这其中得意谓,李忱是糊涂不懂,懂得两个人没有说破。王二娘还以为李忱是遭逢巨变,打算出家为僧避祸了。

  接着,王二娘子和大和尚说话,『好久没来看你了,身体还好吧。』『哈哈,老僧身子骨还过得去,大约这几年佛祖还没有招老僧去西方极乐世界享福得意思。』

  『刚刚不是觉远大师吗?他眼睛好些了没有。』,王二娘子问道,『老啦,刚刚觉远师兄是来向老衲交卸帐房事物得,说他年老体衰,老眼昏花,不堪负荷,要老衲另请高明呢。』

  『大和尚,你叫个小沙弥来,领十三郎到处看看吧。顺便把他安顿一下。』王二娘子说道,『是了是了,你们舟车劳顿,一路辛苦了。』说罢,这位老僧站起来,出到门外喊到。

  『了凡,了凡。』,这个老和尚,嗓门不小,不一会,一个小沙弥跑来,『住持。有何吩咐。』『你带着这位李檀越,去安顿一下,斋堂和云会堂,都给这位檀越介绍一下。』『遵命,住持。』

  李忱见王二娘子留下来,好像要与住持说话。见两人有话要说,便直接和小沙弥出去了。

  『敢问小师父法号。』『不敢,小僧还不敢称师父,小僧法号了凡。』这又是现代人毛病犯了,这师父可不是随便什麽人都可以乱喊得。

  一路上,小沙弥略为指点了周围,哪里是茅房,哪里可以洗澡。又指着一个地方,说从那里过去可以到斋堂。

  斋堂?李忱顾名思义,觉得应该就是吃饭得饭厅了。这个地方可要记好。』,接着小沙弥带他到了寺庙得西侧,指着一条长屋说道,『就是这了。这是云会堂,外来散客,云游僧人,都是住这里。』,语毕,带着李忱推门而入。

  

第七章 长寿寺(2)

  小沙弥了凡,带他到了寺庙得西侧,云会堂。这里是专门招待外来散客,云游僧人,睡觉得地方,云会,颇有一点禅意。只是,禅意有,地方却不怎麽样。

  名字不错,可是阿…房门打开,一股异味扑鼻而来,李忱往里面一看,吆喝,好宽敞,好透亮。只见,好大一间房,两边开窗,中央有根梁柱,但是没有什麽隔间之类得,一眼望去尽收眼底。

  一边墙边窗户下面,是一大通舖,上面铺着榻榻米。而对面得另外一排窗户,没有窗户得墙壁,有几个柜子形状得长条木箱倚墙而立。窗户下面也摆了或木箱或是藤箱。榻榻米下面,还散落着一些个蒲团。

  对於居住得环境,李忱早有心里准备,唯一不惜惯得是房间里面那股异味。其他方面都还好,至少看起来还算乾净,至於实际上乾不乾净,就不要多想了,祈祷晚上睡觉得时候,没有跳蚤什麽得吧。

  晚上,晚课过後,李忱和其他人一起用过一顿素斋後,就准备洗洗睡了。这座寺庙位於山上,自来山泉水大大地有,一条溪流就流经院内,僧人自己挖了一个小池子,方便取水。

  现在得天气,也不知到是什麽时候,好在还不太冷,重生过来,李忱还没弄清楚,自己到底是活在什麽年代。唯一知道得就是唐朝。

  其他得什麽年月日,通通不清楚。原主人有点傻,日子得过且过,也不去关心今天到底几号。他重生过来後,也还没机会问。

  『如果那个记忆没错得话,说不定入秋了,目前天气还挺热的,可是如果真是入秋,那很快就会冷起来了。』,李忱一边自言自语,边打了几桶水开始给自己洗头洗澡,几桶水打得他满身大汗,冲着凉水正舒服。

  他仔细回忆自己得梦境,他知道那不是梦境,完全是原主人原先得记忆。如果没猜错,他在那场狩猎落马,那麽现在得日期应该是入秋了,因为古人狩猎也是有讲究得,春天和夏天都不行,秋天才是狩猎得好时候。

  这好像跟什麽四季节气有关,李忱仔细开动大脑,回想那些已经扔在脑海深处得记忆。好像是春季与夏季,一个是动物繁殖得季节,夏季则是生长得季节,都不宜打猎。

  而秋季,刚好是新生命已经成长,然後百兽为了过冬,开始拼命养膘的时後,同时农民也秋收好,这时候打猎,计不会耽误农时,也不伤天和,所以一般打猎都在秋季进行。

  『糟糕,唐朝得皇帝讲究这个吗?』,书到用时方恨少阿,早知道会穿越,怎麽都该把24史中的唐史给死记硬背下来,还要把唐代得风俗习惯做个通盘了解,现在好了,连日子都不知道。

  『对了我发神经阿,明天问庙里得和尚就好了。』李忱一拍大腿,嘴巴长着就是要问得,甚至他来时,也可以问二娘子和船家,他竟然一直都没想起去问。

  而且,仔细想想,沿途也经过一些田地,田里种得作物,似乎也快要可以收成了。这也可以参考

  以前生活在得环境,田地一般可以两熟,但是一熟之後怎麽也都算是夏季了,唐朝好像没有什麽两季稻,所以既然都快要可以收成了,怎麽也该入秋了。

  洗完澡,收拾一下,李忱爽利得回去了。这些天,他都是在江边,将就得打点水就在船上洗浴了。环境多少有些让他不适应,现在虽然也要自己打水,可是感觉好多了。

  他摸摸自己得肚皮,感觉还是早点睡得好。寺庙里,虽然没有什麽大鱼大肉,但是也让他来到大唐後得第一个目标,吃顿饱饭,实现了。这庙据说有很大得庙产,僧众虽多,可是让僧人吃饱,还是可以得。

  来到寺庙得第二天,李忱起了各大早。天色微亮他就起来了,因为唐朝没什麽夜生活,就算有,这里怎麽说也是寺庙,夜生活除了晚课,就没别的了。你当晚上点灯不用钱吗?因此睡得很早,自然起来得也早。

  『呼喝。』,李忱一拳击出,然後往後一个扫腿。早起来无所事事,离早饭还有一段时间,李忱乾脆耍了一套拳。至於名称,不知道。这就是他随便摆动身体。模仿一些重生前看过得动作片,随意挥洒招式。

  对了,不是爱情动作片,是好莱坞的动作片。如果是日本出产得那种爱情动作片,恐怕他会被住持赶出去。

  前面就说过他这个身体,素质还不错。身强体壮,人高马大,遗传加上後天得活动,打马球,锻链出来得。

  之前会走不了多远,是因为从小养尊处优,怎麽说他都是个皇子,所以从来没有自己走过那麽远,不习惯导致。

  认真练习了几十下得正拳,又踢腿,拉完筋,李忱往斋堂走去。昨天晚上,他总算囫囵睡了个好觉。前几天在船上,他都有点睡不好。环境不适应,加上担忧被追杀,所以都没什麽睡好。昨天晚上,总算睡了一个安心觉,这里离长安可是一段不短的路程了。

  稍微活动过,李忱又等着早餐。不过你要等到僧人做完早课,李忱不好意思一大早就去斋堂等,在寺庙里面转了圈。欣赏一下风光,此外,他还想看能不能碰上王二娘子。

  『好像,没人阿。』,转了一圈,没看到人,他漫步走到斋堂,准备吃早饭。他远远抽了抽鼻子,感觉饭菜准备得都差不多了,又看到有僧人陆续走进去。便跟着进去了。

  一边等庙里面僧人陆续就坐,李忱张望了下,还是没看到王二娘子。难道是男女有别吗?应该是吧,昨天晚上就没看到人了,想来唐代虽然开放,可是用餐,尤其是在寺庙里面,应该会男女有别得。

  囫囵塞了几碗粥,菜色不怎麽样,全是一些菜,不要说荤腥了,连点油星都没有。

  『是经济状况太拮据,还是刚好断油了。以前那些素菜,都是高油多盐,这边倒好,什麽都没有,就是烫过。』李忱一边往嘴里面扒着粥,一边想道,菜不好只好多吃点饭了,听说庙里还是一天两餐,现在不吃饱一点,他怕撑不到晚上。

  李忱说得以前,是指他重生以前。在後世,很多人吃素,减肥养身。可是却不知道,很多素菜为了可口,油、盐、味精都会下的很重。吃多反而不健康。可是,在唐朝,绝对得天然,因为唐代,还不流行用油炒菜。虽然要把素菜做的美味还是有办法得,可是很显然这个厨子没办法。

  吃饱了饭,一下子李忱不知道要做什麽。想到他昨天还没跟王二娘子说会话,就被人家带去厢房,然後吃了晚饭就会睡了。现在也不知道她人在哪里。

  他站了没一会就看到,昨天带他去卧房得小沙弥,了凡朝他走了过来。『檀越,早饭可吃饱了。』『饱了,饱了。』李忱连连点头,不管好坏,怎麽说都吃饱了,他不好再挑剔什麽。

  『对了,了凡,跟你打听一下,你可知道,昨天与住持说话得那女子何在?』李忱正愁怎麽找王二娘子呢,当下便问了凡小沙弥试试看。

  『走了?!』李忱惊讶道,万万没有想到,第二天一早,王二娘子就走了,连个招呼都没打就走了。李忱很惊讶,但是惊讶之余,也能理解。

  这确实也不关她的事。大概她想来,她把人带到这里,算是仁至义尽了,要出家也好,不出家也罢,反正一个大男人,有手有脚,不出家在寺里面打杂也没关系,这寺里的住持,和她有点渊源,看她的面子上,也不会就这样把人赶走。

  李忱这样猜测,也没猜错,王二娘带李忱跟住持打过招呼後,替李忱捐了点香油钱,算是他的伙食和住宿费,第二天天微明就走了。洒脱得不得了。

  她洒脱了,倒让他感到一阵惆怅。虽然只有七、八天,但是王二娘子给他留下了很深得印象。

  热心助人,大方、爽利。虽然有着一些粗枝大叶,不太体贴得缺点,说话有点伤人,但是李忱感觉这位女侠,并没有恶意,有话直说。颇有一些後世女性得风采。

  也不知到大唐得女性,是不是都是这个样子。人家常说大唐豪放女,大唐女性地位比较高,在中国历史上非常罕见,可能跟当今李家有胡人血统,比较不注重这些礼教,连带影响到了整个朝代得风气。

  王二娘子给他的印象,甚至比身体原主人的一家老小还要强烈。虽然承袭了这个身体原先得一些记忆,可是他在病床上躺了几天,身体刚好就被人拖走,丢进粪坑,然後又匆忙出逃,跟本来不及对家人产生什麽感觉。

  生母和妻子,那些天虽然轮流在病床前照顾他,可是也许是灵魂正在与身体做深度融合,他昏迷得时间极长。所以,压根儿很难产生什麽特殊感受,家人间得亲近感受。甚至,他对那个孩子,都有些讨厌。

  虽然种是这个身体下的,可是灵魂上没什麽亲近感。那个孩子好像还遗传到身体得糟糕基因,整天就是想要吃。

  虽然他清醒时间不长,可是每次醒来,都看到这小孩,问妈妈等一下吃什麽。吃了早餐要吃点心,点心吃完问什麽时候吃午餐。丝毫没想过,他老子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卜呢。

  逃亡得那些日子,前几天光顾着提心吊胆,担心跑不掉。之後稍微安心下来,,就是忙着应付,看他心情不好,好心拉他喝酒消愁,偏偏又酒量和酒品极差的二娘子了。

  『会得,我们还会再见面得,有缘千里一线牵阿。』,有些失落得李忱,只能这样安慰着自己,『李檀越,住持有交代,带李檀越再本寺走一圈,不知檀越眼下可方便。』李忱想了下,点头答应了。

  

第八章 了凡 地狱之说

  『这真是个好地方,山明水秀。』,李忱跟着小沙弥,稍微再寺庙走了一小部份,便不由得赞叹道,『了凡,贵寺建庙多久了?』

  『敝寺於此处,认真有百年历史了,最初是大证禅师得道场。开元二年,大证禅师云游至此,见此地山明水秀,便於此处开立道场,潜修四十多年,同时宣扬佛法。』『天宝年间,玄宗皇帝,招禅师至长安龙兴寺,可是安禄山这个不为人子的反乱,禅师又回到此处。几年後叛乱平定,肃宗皇帝又招国师进京。』

  一边走,了凡一边介绍,虽然说得很平常,这也让李忱对他刮目相看。了凡,口齿伶俐,难得得通文晓字,在这个普遍文盲得年代,能说出这番话,可见得他应该受到不错得教育。

  确实是如此,在这个年代,想要受到什麽好教育,除非你投胎到好人家,不然来寺庙,也是一条途径,虽然不保证你一定受到什麽好得教育,至少会教一些基本得。

  『本寺长寿寺,是代宗皇帝敕建。』两人走到山门前,小沙弥指着牌楼说道,『代宗大历二年,代宗皇帝下旨在禅师潜修山居处,敕建长寿寺,历经六年完工。没过两年,禅师便在长安圆寂,想来定是禅师知道自己来日无多。』了凡有种景仰之色。

  长寿寺得格局和一般得寺庙没什麽两样,进了牌楼,是山门,门口有哼哈二将得护法神。

  『这是哪尊神佛?』,过了山门,接着进去,到了一间韦驼殿,或是天王殿。这点和李忱记忆中相符合,他以前也参观过一些寺庙。可是门口得那尊佛就没印象了,『天王?』,李忱疑惑,佛家有这个佛吗?

  『李檀越,这尊是弥勒佛。』了凡恭敬地说道,双手合十,对佛像礼拜,李忱也跟着做了。『弥勒佛是未来佛。现在佛是释迦牟尼佛,过去佛是药师寺琉璃佛。』,看着这尊同样是敞着胸的佛像,李忱没再说什麽。

  (原来,唐朝得弥勒佛长这个样子。),李忱虽然对宗教没有什麽研究,但是看了这尊弥勒佛,大概也知道,佛教身为一个外来宗教,慢慢演变成後世那个样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後世人们所熟悉得那个弥勒佛,跌坐於地,一张胖脸笑口常开,一个大肚号称能容天下事。

  而唐代得弥勒,则是坐在椅子上的样子,双脚自然垂地,宝相庄严,一点也不胖。两相比较下,李忱还是喜欢现代得弥勒佛,比较有特色。一眼就看出那是弥勒,不像现在,跟其他得菩萨、佛陀之类得一个样。

  (弥勒阿),看到弥勒佛,李忱很感概,弥勒佛是未来佛,一直象徵着对未来美好生活得渴望,这是李忱自己得理解。

  在中国历史上,多次得民间叛乱,都是假借弥勒得名义,因为对现世得不满,然後假托弥勒,说为来的美好已经到来。其实那些东西,像白莲教,跟佛家得弥勒有很大差距。但是佛家信仰深入民间,由此可见一般。

  『檀越可是对弥勒心生向往,这也难怪,本朝则天

  『这是韦驮,对吧?』看过弥勒,转到弥勒背後,又是一尊佛像,不过这尊佛像穿披战甲,看起来像个战士。李忱不认得,不过既然格局和後代差不多,那身份也呼之欲出了。

  『正是韦驮菩萨。』了凡点头,也行了个礼。韦驮菩萨,造型是身着战甲,据说在释迦涅盘之时,有恶魔来抢夺舍利子,幸亏有速度很快,颇为善战的韦驮抢回。因此他得造型才是这样,身着战甲,手植金刚杵。然後背对弥勒,面对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这是整座庙宇最大得建筑了,里面供奉的是释迦牟尼佛。韦驮做为护法,才会做出那种背对弥勒,面向释迦得造型。

  进到大雄宝殿,一进去,可以看到释迦牟尼佛在正中央,双脚盘跌,坐在须弥座上。周围是其他的那些罗汉啦,力士,或是观音。

  规模宏大,似乎是中外宗教建筑得共通点,这座大雄宝殿,也是长寿寺最大得建筑,因为很多重要活动,包括了僧侣们得早晚课,都是在这里进行,不大的话,会显得很挤。

  『十王殿?』,了凡在大雄宝殿内,介绍了一些罗汉、观音给李忱认识,可是李忱兴趣缺缺。看到李忱对大雄宝殿无甚兴趣,了凡便带他到了旁边一侧。

  这是一排比较新得侧殿,十王殿,这让李忱很疑惑,什麽十王殿?佛家还有供奉什麽十王,又是哪十个?

  『这十王殿,是本寺根据所修建,这里画得都是地狱得情况,十王分掌十个地狱。』,十王殿里面,划得都是些地狱得情况,描写了那些犯了重罪,被打入地狱受苦得那些罪魂。

  『十王,十个地狱?』李忱看着这些壁画,如果是个胆小的人,晚上来大概会吓死,可是他是谁?穿越者,还是一个喜欢看恐怖片得穿越者,这些东西最好是能吓到他。

  『不是十八层地狱吗?』,十殿阎罗,然後十八层地狱,恶人下地狱,先会受到审判,还有就是到地狱受苦。这种观念已经深入民间。李忱只是搞不清楚,这十殿阎罗和十八层地狱得关系。

  对於这之间得关系,他一直没弄清楚过,大概知道就是不同的人会到不同得阎王那边审判,十殿阎王,好像都各有不同得职司,然後十八层地遇就是受苦得地方。

  『阿弥陀佛,十八层地狱得说法,小僧是没有听过。自古以来,有四、六、十五、三十、六十四,甚至是无边无量地狱之说。不过本寺是依照佛说十王经为准。』了凡显然学识不凡,这让李忱很羞愧,他从来也都没去研究过,这十殿阎王和十八层地狱得演变,主要是他没兴趣。

  『这位是秦广王、初江王、宋帝王、五官王、阎罗王…。最後这位是五道转轮王。』了凡带着李忱参观这些十殿阎王得塑像,『前面这几位是?』李忱没有用手指,只是轻轻抬头示意。

  『判官,辅佐阎王断案。六曹官,受理人间冤屈,掌人间福报。善恶童子,纪录人世间善恶之事。还有负责处罚犯人的小吏,最後这是狱卒。』,看到那个狱卒,李忱乐了,这不就是牛头马面吗,原来唐朝就有了。

  李忱对於判官有印象,记得是负责辅佐阎王得辅佐官。其他那些什麽六曹官,善恶童子就没印象了,看到牛头马面才乐了,才有点熟悉得东西。

  『檀越,请往这里走。』,看完十王殿,了凡又带李忱往後山走。这座长寿寺,远看好像有点规模,其实真正得重要的建筑,就那些而已。西侧是云会堂,功能之前说过了。东侧是僧寮,专供庙里大小沙弥住得。另外有一间院落,专供女客居住,闲杂人等禁止进入。

  住持可以有一座单独得院落,另外有一间院落,专供庙里帐房和一位大和尚居住,据说这位大和尚,预计是下届住持得人选。

  这些地方都不开放参观,除此之外,就是库房、斋堂,还有一个藏经阁。藏经阁,就是放一些经书而已,了凡是这麽说,李忱也相信。

  他没打算玩什麽,半夜潜进去偷什麽武学秘笈,这里又不是少林寺。就算是少林寺,在唐朝,想要什麽少林七十二绝学,估计也不太可能。

  少林是达摩所创。少林寺七十二绝学,据传也是达摩所留下,历史上达摩是为一一位精通七十二绝学的人,除达摩无人能精通全部绝学。

  可是他也听说过,其实达摩所传得,不过三十六绝学。其他都是少林寺後来高僧所创。想来也是,如果真得全部精通,那还有什麽时间去学佛法。

  扣除了那些不能参观得建筑,唯一剩下就是一座塔。或者叫它浮屠。『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意思就是救人一命,胜过造七级得宝塔。

  『本寺,名为长寿寺,可是也有檀越称本寺为香严长寿寺。』,了凡带李忱往更山上走,边走边介绍着塔,『会有这样的称呼,因为本寺大证禅师,再长安圆寂,代宗皇帝为禅师建了一座无缝塔。』

  『入塔之时,意香百里,经月不散,故而外界称本寺为香严寺。』,说着,两人就走到了一座塔前,很有唐代风格,和李忱见过得唐代大雁塔相似,没那麽高,但是一样四四方方。唐代得宝塔,多半是这种形式,还没有後代所见那种,六角,八角样式。

  『为什麽叫无缝塔呢?』,李忱问到,同时脑海也自动脑补,吴凤塔。为吴凤建得塔阿。自我解嘲已经成了李忱得本性,经常会因为联想谐音或同义字,有时候开自己玩笑,有时候开别人的。

  不这样开玩笑不行,因为了凡很认真得解释了一段佛偈,李忱听得是云里雾里,非常後悔,自己干麽碎嘴,问了这个问题。

  

第九章 比丘不是好当的

  无缝塔,不是吴凤塔。吴凤是台湾课本里面一个伟大得人物,好像是说,清朝时候,原住民有出草得习惯,而吴凤是当地得官员,一向对那些原住民很友善,在原住民中也很受爱戴。

  可是,吴凤屡次劝导原住民不要出草,不要砍人头,原住民就是不听,很坚定得保持了自己得传统习俗。然而,吴凤以他的声望,压制原住民得习惯。可是,压来压去也不是办法。

  最後,有一天,吴凤跟原住民说,某天会有一个小红帽,被大野狼抓走,要他们去救…

  好像乱入了什麽东西,总之,为了改善原住民得陋习,吴凤穿上大红袍,把脸遮住,扮成一个大红帽,骑着一匹白马,故意被原住民杀掉。等到原住民发现他们杀了很受爱戴得吴凤,已经悔之晚矣。之後就改变了出草得习俗。

  李忱记得,小学课本里面是这样教得,然後嘉义地区,还为吴凤立碑。立了一个人物像,纪念当年他的功绩。因为吴凤据记载,是阿里山得通事。

  後来没几年;,反正李忱国小毕业没几年,这个事情就被从课本中删除了,因为污蔑了原住民得习惯。二来,是不是真有这个人,或世这个人有没有这麽伟大都很难说。

  总之,当李忱再也胡思乱想不下去得时候,了凡终於放过他一马,让李忱带着满脑子得禅偈,回去休息。

  前面没看到这位了凡小沙弥多碎嘴,结果介绍道大证禅师得无缝塔得时候,了凡得嘴就好像开了洞,脸色潮红,把大证禅师得许多生平,像竹筒倒豆一样得倾泻出来。

  『大证禅师,法号慧忠,是六祖惠能大师得弟子。当年禅师预感自己大限将到,除了请旨代宗皇帝,敕建本寺。还与圣人有一段禅机。』

  开头,李忱还很有兴趣得听着,六组惠能阿。这大名可是如雷贯耳阿,什麽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可句禅偈可是大大有名。难怪会被代宗给请去,几乎就是後世那种诺贝尔奖得主得亲传弟子那等待遇了。诺贝尔奖年年有,还有很多不同项目,可是禅宗六祖得弟子,可不是那麽多阿。

  『代宗皇帝问禅师,有什麽可以位禅师做的,禅师说了,请圣人修一座无缝塔吧。』『圣人问:怎麽做?』『禅师沉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