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重生孙策(QQ)-第23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江南军本是一家,你们既然投入我军,那往后就是江南军的一份子。难道士燮太守觉得咱们不是一家人吗?”

    虽然觉得不可能,士燮还是感到不可思议,小心的问道:“蒋先生,你是说不但不杀老夫一家,还让老夫做太守?还在这交趾之地?”

    对于士燮的疑问,蒋琬笑着肯定的说道:“那是自然,士太守对百姓来说,也算是个好官。我江南军从来不会埋没一个人才,更不用说是真正为国为民的好官了。

    再说我江南军此来,只是希望交州重新臣服于朝廷,为了维护朝廷的疆土完整。而不是简单的为了灭亡你们,为何又要覆灭了你士家呢?

    我家军师有命,只要太守大人愿意回头,则大人依旧是交趾太守。不过按照江南军的规矩,从今往后的太守之职,除了所属的三班差役,不许再掌控兵权。

    当然我江南军会有一部长驻交州,助各郡太守平定匪乱,并负担起保境安民之任。”

    独生子刚刚死里逃生,让心情放松下来的士燮,早已没有了往rì的争胜之心。此刻在士燮的心里,只想父子还能相守着活下去,远比起当什么皇帝更重要的多。

    若是儿子死了,他做为士家的长房长子,岂不是对不起自家的祖先。没有了儿子,他全力创下的基业又有什么意义呢?

    何况如今士家很可能还能保有一个太守之位,他士燮还能有什么不满意的呢?虽然没有了军权,有些不太完美。这表示从此,士家再没有了dú lì反叛的可能。

    可是凭借着士家在交州的根基,士家就能很好的传承下去。比起以往的造反者诛灭三族的结局,那已经是最好的处置方式了。

    士燮只是略一思索,立即躬身道:“罪臣士燮谢过使君,从此士家必安心交趾民生,为朝廷镇守南疆,若是再有异志,让士家断子绝孙,让士燮天打雷劈,死无葬身之地!”

    如此重的誓言,从士燮口中说出,表示了他坚定的决心。蒋琬笑道:“太守大人不必如此,只要士家从此忠于朝廷,江南军定会保你们世代太平。”

    不论士家愿不愿意,士燮的话代表着他们只能接受江南军的统治,再无翻身的可能。

    而身居高位的蒋琬知道,随着科举考试的推行,会有越来越多有才干的官员做为管理者被选拔出来,进入当初朝廷难以掌控的偏远州郡。

    ;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正文 第一三三章交州平复

    而士家只是交州七郡中的一郡太守,加之没有了兵权,根本不可能翻出什么风浪来。

    至于士家的后人,在士燮之后必然也要与天下的士人一起,参加科举之后才能做官。而这些新选拔出来的官员,是不可能在自己家乡任职的,也就没有了串联造反的基础。

    至于士家的后人会不会再借着强大的根基有所异动。那就要看他们是否敢于面对装备精良,且战无不胜的江南军的讨伐了。

    随着水泥驰道的重修,各地驻军的调动只会越来越方便,地形再也不会是平叛的最大阻碍。不过那些遥远的未来才需考虑的事情,已经不在此刻蒋琬的担心范围之内了。

    此时他所要做的就是暂时的安抚士家,处理好余下的官员、部曲的收容工作。如今士家唯一的价值,就是能安抚一批能维持交州官府运转的人才,所以才会被郭嘉再三考虑之后,轻轻放过。

    看着同样欣喜的士燮等人,蒋琬轻轻的一拍额头:“哦,陷些忘记了,士太守,本官还有一事相告!照行程来算,最多再过两日,你就能与你家的士黃、士有两位兄弟相见了!”

    蒋琬平静的一句话,却激起了士家三人激烈的反应:“什么?三弟与五弟!他、他们还在?还活在世上?老天,这,这是真的吗?”

    “老天爷开眼了,还能将我士家的子弟平平安安的送回来!万幸啊,实在是万幸!”

    “太守大人,江南军从来不容许杀害俘虏!你们士家的那两位太守大人既已投降,只要不是罪大恶极之人,自然也就不会有性命之忧!”

    面对着一脸激动的三个人,蒋琬沉静的解释道:“不过,你们家的那位南海太守士武,却因顽抗我大军进驻,而被格杀当场了!”

    说到这里。刚刚笑开的三人顿时是脸色一黯,沉默下来。这也是此战之中,士家高层人物最大的损失,最擅武艺的老四却战死了。

    蒋琬的心中也是暗暗吃惊:“这天下可是少有家族如这士家一般强横。一州七郡他一家就出了五个太守。其他两郡。如不是依附于他家,怕是根本不能稳坐太守之位。

    这样的势力,又依仗着秦岭之险,山高地远根本是鞭长莫及的局面,他们有了实力不反才出鬼了!不过这终究是过去了,将来的士家安心做个富甲天下的家族还好。

    若是他们还想有所动作,那才是好事。江南军的府库之中。怕是会增加大大一笔财富吧!”

    正沉浸于悲伤之中的士家三人自然不会知道,给他们带来如此好消息的蒋琬心中所想的,却是如此‘恶毒’的长远计划。

    士燮的眼角又流出了两滴老泪:“蒋使君,过往的一切皆是我士家之错。可否请蒋使君将我四弟的尸身交还我士家?唉,四弟的个性强悍,却也只能落得个将军阵上亡的结局。

    老夫愧对于他啊!只希望能将四弟的遗骨送入家族墓地。入了祖坟,而非是一人漂泊在外,也算是我这个长兄对他的最后一点补偿了!唉!”

    见士家三人根本没有人想要追究。到底是谁杀死了士武。蒋琬与裴元绍也都暗暗松了一口气,这也是郭嘉交待下来,对士家的最后一次考验。

    若是他们有想要为士武报仇的念头。那暗中已经围住了太守府的一千吕蒙山地军,就必然会立即行动。将他们士家的残余直接拿下。没有了统领了交趾郡兵,又能有多少的战力。

    至于全部被捉的士家就只有另外一个下场,依汉律造反者全族处斩了。那时也只能在江南各地本已紧张万分的人手里,抽调一批官员前来,暂时管理这交州事物了。

    士燮等人不再追问所谓的仇人,这也就最好不过了。为了给士家人最后一点警醒,裴元绍与蒋琬相视一眼,见蒋琬微微点头示意之后,大喝道:“山地军吕蒙!率一部人马入府列阵!”

    在士燮三人的目瞪口呆不可思议的眼神里。从太守府门外立即拥进来五百名强壮的,身穿交州兵衣着的士卒。这些士卒根本不看士家三人,迅速排成方阵之后,不等士燮发问。

    为首的吕蒙向着蒋琬、裴元绍报道:“江南山地军司马吕蒙,奉命完成潜伏任务,现向两位将军缴令!”

    裴元绍做为将军。自然是负责相应的军务。点头道:“吕司马辛苦了!你们的英勇行为,军师已上报主公,军法处自会记录你等功勋。现命你等配合士徽收编残余的交州军,行动!”

    在场的士家众人心中早已是惊骇欲死,人人都是脸色苍白:“这不知不觉之中,太守府的护卫居然已完全换成了江南军的人。

    看府门外依旧肃立不动的士卒们,江南军潜伏在军中的怕是远不止进入府中的这点人手。幸好选择了归降,不然不但拿不下这两个使者,只怕反会将士家全族的性命都赔了进去!

    不但是这府中的数百人要死在当场,就是南海与各地被捉的士家人等只怕也会一个不留了。江南军的手段居然如此可怕!士家那里还有反抗余地啊!”

    这一刻,就算心底还有一丝丝异常的士壹,也完全放弃了自己的念头。人家江南军早已安排的天衣无缝,士家这是降也得降,不降则灭亡了。

    随着蒋琬的要求被一条条实行,士家在交趾的实力也被完全剥去。一万三千余人的郡兵,只留五千人马,其余八千人被解散回家务农各自安置。

    除一千人被吕蒙收入山地军外,其他四千则开始了为期半年的整训。一切安排停当,十日之后,蒋琬的特使队伍带着士徽,与刚刚回到交趾的士黄两人,向着郭嘉的合浦大营回归。

    随行的士徽与士黄将会做为士家的代表,到金陵担任相应的官职。这也是士家表达出投降的诚意之一。必竟在这样的非常时刻,没有担保的投降谁也无法确信了。

    向来算无遗策的郭嘉,又怎么可能在交州平复时,犯下这样低级的错误。

    ♂

正文 第一三四章坐山观斗是王道

    感谢好友古啊的打赏!谢谢大家的一直支持。

    当蒋琬的谈判队伍回到大营之日,身为主将的郭嘉、高顺率休息了近月的众将亲自出迎。

    当然气氛热烈的接风宴席自然是不会少的。蒋琬回营后第二日,除了留下了祖郞的一万的山地军坐镇交州,训练各地郡兵之外。余下的陆路七万人马立即向着金陵回师,交州彻底平复。

    至于海路,除了韩当被孙策特别召回,另有任务而不得不离船返回外。孙权、甘宁带着初次出海的其他众将率两万水军,近百艘大小海船,兴致勃勃的正式开始执行第二轮的靖海计划。

    在宽广无边的大海之南,无数的大小岛屿与同样广阔的澳州大陆上,所有蕴含丰富的金山、银山、珊瑚、玛瑙,各类珠宝奇珍,丰富的特产物资。

    在无数土著奴隶一代又一代人的辛勤开挖下,开始沿着海上丝路,向着大汉源源不断的输入。丰富的特产与形象各异的女奴们,不但极大的丰富了大汉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过份充足的金银储备,更使得大汉的金、银、铜币的流通,顺利的推行了起来。大汉的钱币最终会与丝绸等特产一般,随着海陆两条丝绸之路,传播到整个世界。

    当郭嘉带着大军在三月时候,浩浩荡荡的回到金陵城时,大汉的首次科举已经顺利举行。

    各科招收的人才合计足有近千之数,这第一批考科举的士子们。是最辛苦也是最幸运的。其中九成的人,在经过江南军新设立的政治学校培训过后,立即被安排到了各地。

    担任县令、县长之类的职务。因为大汉的大举复兴,也要靠着他们去推动、去拼搏。

    当献帝带着为数不多的文武大臣们,出现在金陵城南门的点将台上时。七万凯旋归来的江南军士卒无一人下跪,只是在军旗的指挥下,向着献帝行了一个整齐划一的军礼。

    那肃然的气氛。凛然的杀气,却让献帝一众君臣的不满,瞬间消失在他们的喉咙里。看着献帝也变得一脸肃然。身为司隶校尉的张纮不失时机的递上早已准备好的圣旨。

    看到加盖了玉玺的圣旨,献帝原本有些感慨激昂而涨红的脸色立刻变得木然。他再次明白这台下的数万将士,是忠勇无敌。气壮河山。可是没有一人是忠于他这个皇帝,忠于他刘家的!

    对这些经历过无数大小战争,日渐成熟起来的士卒们来说,他们只会忠于这大汉的土地。忠于率领他们不断走向胜利的江南总督。

    在这个春光明媚的日子里,献帝僵硬的声音在金陵城外响起:“江南军征伐交州违逆,功勋显著。着所有出征,平定交州的将士皆官升一级,陷阵营主将高顺升任大汉征南将军。关内候!

    江南军军师祭酒郭嘉,运筹帷幄,智冠千里。平复不臣之南蛮于须臾之间。今特旨升其为军师将军!赐爵关内候!”

    司隶校尉张纮看着前方不远处,还在宣读圣旨的献帝。张纮日渐苍老的脸上,此刻却带上了明显的笑意:“看来这献帝终于接受了江南军的供奉,大家谁也不能离开彼此!

    如此一来,不论对皇上。还是对主公皆是最好的相处之道!这天下间无人能独行于世啊!不过那董承却有些不安份,看来主公当初就交待要对他特别注意,果然是不错的。

    主公虽然年纪不大,可他的眼光,不论是看人才抑或是奸滑之辈又何时看错过一个人呢?不过主公为何却说张子布能总揽全局,却不可任其临危决断!

    那当年主公安排我去京畿。在皇帝与李郭之间进行周旋,也是别有深意了!真想不到,这小子的心机还真是深远。若真是张子布去长安,确实未必能比我做得更好啊!”

    自从张纮回到江南军之后,与张昭的相处更是融洽。两人皆是位高权重,不过一个掌握管理着献帝朝廷的名份,负责的是京畿的事物。

    而张昭则是总管着江南军的一切大局、物资的调度与运用。双方根本就不存在冲突的可能,两人久未见面,彼此间的情谊却是越发的和睦了起来。

    其中更有孙策的特意安排,两个当世大才依旧彼此尊敬,真正的亲如一家兄弟。只是如今更加年长的张纮,却在心底,对孙策的安排有了些异样的感悟。

    这些他当然不会对着任何人说出来,但看孙策的眼神里,又多了一丝佩服。

    自从迎到献帝之后,江南军不论将士的官衔都至少升了一级。张纮更是从一个小小的江南军正议校尉,直接提升到了司隶校尉。虽然都是校尉,其中的份量可是天地之差。

    虽然目前京畿空虚,看起来司隶校尉并没有多少权力。但张纮明白,只要洛阳重建成功之日。司隶校尉的威风就会再现在大汉的土地之上。

    必竟这司隶校尉手中掌握的,将会是天下最精锐的皇家卫队。当然与江南军的陷阵营还是有些差距的。

    众将之中只有孙策却始终维持着江南总督的官衔,除了领取一个候爵之位,其他的地位没有丝毫的提升。就连对官位最淡然的张纮与张昭也劝说过孙策,提升一下自己的官位。

    譬如大将军,大司马三公之类的高位,才显得名符其实,以便更好的辅佐朝廷。可是孙策却毫不在意的拒绝了他们,只是淡然笑道:“有实力时候,低调才是最好的炫耀!”

    对孙策来说,如今还有什么官位值得自己动心呢?就算是皇帝只要想做,也未必就不能。

    与其在一个名义上的官职去费心,还不如多想想怎么将自己的政策落实到实地。怎么为自己的江南集团再多培养些人才,好让江南军在未来走得更加的坚实,走的更远,更平稳。

    就如现在一般,交州也完全平定之后,在大汉的十三州一部中,江南军已经完全占据了六州一部。加上并、豫、徐三州,也是多少占了几个郡县。

    大汉十之七八的领地于人口都是归属在江南军的统治之下。堂堂江南总督的名号摆出来,还有谁不景仰。如今的江南百姓多知有江南总督,倒是有许多人不知皇帝的宝座如今是谁坐。

    忠心的张纮众人却不知道,历史上的曹操在迎接皇帝之后,正是将自己的官位封的高于袁绍,这才引起最后的袁曹之战。

    这世上可是少有人能接受,那些实力原本比自己差的人,突然有了超越了自己的地位。嫉妒自然就会引发强烈的矛盾。虽然已经回军的江南军如今并不怕袁绍与曹操。

    就算他们联合起来,也不会是江南军的对手。但低调的坐看两雄相斗,收容他们那些大量逃避战乱的百姓。并向弱势的曹营一方出售淘汰的先进兵器与必要的粮草,等待某个时机。

    怎么也要比直接面对两家的联军打上门来,要求加官晋爵抢皇帝,感觉要好的多。

    这些历史事实,只想着躲在曹军后方,闷声发大财的孙策又怎么可能告诉自己的属下们呢!

    ~~~~~~~~

    还在兖州与冀州,双方争战不休的曹操与袁绍。对交州与益州的平定都是各有反应。

    身为四世三公的袁家,最后的一片阵地,袁绍得到了家族全力的支持。对袁耀不去投他这个叔叔,反而带着无数的财富与残余的属下投入了孙策帐下,大发雷霆的痛骂了一通。

    连带着孙策迎立献帝的行动,也被他指责为:“老虎不在家,猴儿称大王!谅他一个黄毛小儿,也妄想挟天子以令诸侯!孙策实是最大的汉贼!

    若非如今正与曹贼交战,定要你交出皇上不可。且让这无良小贼再张狂几日,待平定曹军之日,就是我军挥师金陵,夺取王权之时!”

    与愤愤不平之中,夸下了海口的袁绍不同。曹操在得知这连串影响巨大的消息后,立即召集了手下众多文武商议对策。经过众位谋士的一番激烈辩论之后。

    明智的曹操终于只是长叹一声,总结道:“狮儿气势已成,谁能与之争锋!”

    对于孙策入洛阳,迎皇帝,轻易平复益州、交州曹操却是反应冷淡。不论是日渐吃力对袁的战争,还是对江南军物资的严重依赖。曹操已经没有了开辟第二战场的力量。

    对于勉强维持的对袁绍作战,也许忍耐与坚持才是最好的选择。

    曹军之中不论是智计过人的荀攸、荀彧,还是战力过人的夏候惇,李典等人,也都一至认为不应该与给了己方强力支援的江南军有所冲突。

    只有常驻中军的典韦才知道,在收到交州士家归顺于江南军的那一晚。曹操的营帐里,在程昱单独进入与主公密谈之后,还是无声的奔出了数个淡淡的黑影。

    这些人正是当初摸金校尉为曹操培养出来精锐卫士,在摸金校尉离开曹营之后。这些本就是精心挑选出来最忠诚的卫士,就担起了贴身保卫曹操的重任。

    而他们离营之后,就向着江南的方向飞奔而去。包括典韦在内,没有人知道他们的目的地在何方,赶去江南做什么。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

    。

正文 第一三五章做官要趁早

    对于雄才大略的曹操来说,就算不能与江南军产生正面的冲突,但他又怎么可能眼睁睁的看着,自己这里与咄咄逼人的袁绍打生打死。却让孙策在后方悠哉悠哉的坐收渔人之利。

    既然不能进行大战,做些要命的小动作就成了曹操唯一也是必然的选择。如果不能给江南军增加些必要的麻烦,就算是将来与袁绍分出了胜负,那曹军也没有了与江南军的抗衡之力。

    回到了金陵与舒县的江南军士卒,则全面进入了扩军休整状态。江南军训练半年的新兵营五万人马,全都正式编入主力军中。而相应候补的郡兵重新被挑出五万人补充进了新兵营。

    练成的五万新兵中,有四万人加入高顺陷阵营,其余一万则扩编为轻甲骑兵。

    加上何曼的三千部曲,江南军的规模达到了创建以来的最多人数。足有十六万五千人的正规军,与各地差不多相同数量的郡兵、差役、屯田兵相配合。

    形成了江南军所属之地,完整的三段防御体系。对于江南军如今真正的实力,其实是在于能轻易射穿普通钢甲的强弩之中。那是足足十六万架能连射十二箭的劲弩。

    可以说只要这批士卒完全成军,当今之世再没有那家势力,能挡住江南军平定天下的脚步。

    ~~~~~~~~

    会稽郡山阴城太守府书房,太守诸葛瑾气定神闲的端坐在主位之上,批阅着当日的公文。

    数年的太守生涯里,江东之地错综复杂的局势让他的见识大涨。如今的诸葛瑾气度变得十分的沉稳,再不是当年初见孙策时,还有着三分青涩的模样。

    正如孙策当初所说,实践永远是一个培养优秀人才最好摇篮。会稽这几年里,一次次血与火的考验,使得年仅二十四岁的诸葛瑾。在这郡守之位上,已经完全是胜任有余了。

    原本虚掩着的书房大门被轻轻推开,身形高大的徐庶兴冲冲的走了进来。

    远远的就叫了起来:“子瑜!好消息!呵呵,主公下令要各郡在属地中寻访人才。特别是那几个点名道姓之人,如今咱们这里要立下首功了!”

    “哦!”听到主公交待的任务有他着落,诸葛瑾的心情当然也是十分的愉快。

    对这个有着知遇之恩,不拘一格提拔自己的主公,诸葛瑾的心中是充满了感激的。如果不是主公的破格提拔,只怕与继母流落江东,却是举目无亲的诸葛家长子。真有可能会被饿死街头。

    又哪里能做出这样一番,让自己那个天纵英才却有些眼高于顶的二弟也佩服的大事业来。

    “元直!这些贤才之中,你找到哪一位了?”

    “非是为兄找到了哪一位,而是有位人才自己找上咱们的门来了!哈哈!子瑜你一定想不到,主公所布置下来的人物中,居然有一位是你属下的官吏!”

    “会稽郡中属官?”诸葛瑾心中一动:“元直所言,莫非是素有才名的上虞县令顾雍吗?应该是他,也只有他这样的人才。方能入得主公的慧眼了!唉!”

    “子瑜你果然对属人等的才干,了解甚深,正是此人啊!如今他应已奉命赶来山阴。怕是今日午时就能到达太守府了。

    咱们可要好好招待他一番,这可是主公看重的人才,前途不可限量呢!哈哈!嗯,咱们立下了首功,子瑜为何还要叹息!”

    听到诸葛瑾的一声叹息,徐庶一楞,马上反应过来笑道:“哦,为兄也明白了,你是在为孔明那远大的志向叹息吧!你啊!主公赏识了你,你恨不得连自己的兄弟都卖给主公了!

    哈哈!其实子瑜你根本不用担心。孔明说要去游历一番天下,那是好事!

    至少能让他更多一些阅历,增长一些见识。至于将来如孔明这样的大才之人,还怕爱才如命的主公不重用于他吗?你这个做兄长的还真是操心太多了!”

    “谁说不是呢?”诸葛瑾依然有些苦恼的说道:“我亦知增加阅历对孔明来说是好事,可是主公如今收复了益州,又打下交州。正是急需人才,填补各地郡县的空白官位之时。

    这对于孔明来说也未尝不是个好机会。正如主公提拨我为这会稽太守时所言,实践方出真知。依我的感受来看,在郡守之位上,能掌握的东西远比游学所能得到的更多。

    孔明就算只是任一县之令,以他的才智,所能学到的当不会比我这个愚笨的大哥少!可他偏偏就是要去四方游历,你说这岂不是让人着急吗?

    若是等到将来,他自觉游学的经历够了,只怕大汉早已稳定。再不会有眼下这般如此多的机会。他要做官定然也要参加科举,若是应考的人太多,更可能会是从无品秩的小吏做起。

    如此他要耽误的时候就太过长久,难道要他这个天纵之才在官场上的升迁,还不如我这个才智平庸的兄长吗?那不但是对他才智的埋没,也是对主公命令的敷衍!”

    面对着这个亦师亦友的帮手徐庶,诸葛瑾将困扰了自己数日的一番心思全都倾泄了出来。话里却都是对自己兄弟前途的担心与爱护。

    “哦!子瑜你也不必过于贬低自己,若是你只是平庸之人,主公又怎能将这偌大一个会稽郡交在你手上,就不再过问。不过你所虑倒也有理!这时机一旦错过,再想重来,那就难了啊!”

    只是做为诸葛瑾助手的徐庶,还真没有想到这样长远的事情。但是诸葛瑾一提,他就立即明白了过来。看向诸葛瑾的眼光不由得也有些异样。

    “不是难了,是根本不可能了!”看到徐庶的眼神,诸葛瑾顿时有些没好气的说道:“难道你以为有无敌的江南军镇守的天下,还会再来一次桓灵之乱吗?那根本就不可能!

    你这徐元直,也不用如此看我,你的推荐我早已报了上去。以主公当年对你的重视,这回你少说也能被任命为一郡太守。只可怜我那糊涂的二弟!

    他根本就不知,做官与做学问一样要趁早才有建树!还以为我这个兄长在哄他呢!”

    ♂

正文 第一三六章我的路自己走

    感到自己被二弟误会,还要被自己推荐上去的徐庶看扁,诸葛瑾的心中如火烧火燎一般的恼怒。

    两人向来无话不说的亲密关系,使诸葛瑾的语气中带上了一丝属于兄弟间的报怨:“你这徐元直,只会在一边看我诸葛家的笑话。难道不知这已是最后一回举荐官员的机会了吗?

    主公的密令中已是写明,这次以后,各地官员的任用只能从科举之中选拔了。

    你难道还想让孔明再回郡中的书院中,再去读上三年书,从头应试不成?其实他只要做过一任官,再去游历那也不迟啊!至少可以解决必须应考才能做官的麻烦。

    可惜豫章太远,我昨日写给叔叔的急信,怕是还要数日才能回来!也不知这小子还能在郡中呆几日!就怕他眼下会一声不吭的就给我这个兄长,来个不辞而别了!”

    气愤难平的诸葛瑾说完,却是反而用一双炯炯的眼睛,看向了正沾沾自喜的徐庶。其中的意图十分明显:“你的前途我这个太守已经为你安排妥当,我家兄弟的前途,你这个同样是做兄长的也得出份力了!”

    向来聪明绝顶的徐庶,哪里会不明白诸葛瑾眼中的含义,脸上灿烂的笑容立马转变成无奈的苦笑。

    可怜兮兮的说道:“得了,就知道又是我这个苦命人的差事,难道是我徐庶上辈子欠了你们诸葛家两兄弟的吗?唉!整日里被你们差遣,真是命苦啊!

    你这个亲大哥的话都无用。偏还要让我去劝服你家的老二。你又不是不知,碰到你那二弟,我少不得又要碰一头的钉子!我好悲啊!”

    “哈哈!”听到徐庶愿意出面帮忙自己说服难劝的二弟,诸葛瑾那一张假装肃然的马脸,哪里还绷得住片刻。

    立即爽快大笑道:“好,好,我就知道元直兄是个文士中的好汉。对兄弟们最是侠肝义胆。最能救人与水火之中!你放心,徐兄所为我诸葛瑾都明白的很,向来都记在心中。

    此次你若是能帮我诸葛家这个大忙。元直你将永远是我诸葛家最好的朋友,最亲的兄弟!哈哈!”

    “你算了吧!别给我带上如此大的高帽了!”

    徐庶有些有气无力的回答道:“我是你诸葛家最能干的奴隶还差不多!先说好,我就是尽力而为。至于能否劝动孔明入仕,我也没有丝毫的把握!

    你当也自知你这二弟生相温和,可不是个听劝的主,他定下的事可少有人能改变他的决定!不过若是错过了此次机会,倒也着实可惜!我也就抱着在他面前碰个头破血流的结果,姑且一试了。”

    面对徐庶的苦脸,诸葛瑾也只能无奈的长叹一声:“唉,元直兄长能尽力一试,至少要比没有人劝他这头犟牛要好!”

    就在徐庶还在向诸葛瑾悲叹自己命运的同时,在山阴城门外的官府告示栏里。张贴了一张崭新的悬赏通告。上面所写的是一则难得一见的寻人启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