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唐神道(南枝)-第61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两位道友上前进香,领法箓!”
叶法善,张果两个道人从座位上起身,和尚道人取了六只贡香,点燃之后分到两人手里,只见两人给三清进香之后,扑通一声跪倒在地,叶法善取出一本道德经,示意自己是有宫观的道士。张果则从怀中取出一本逍遥游,示意自己是游方道士,居无定所。两本书恭恭敬敬的摆放在地上之后,二人以额头触经,双手举过头顶。黄俊明取出两枚金镶玉的法箓,一一放到二人手中之后。二人这才起身。
“小道叶法善、张果。谢仙师赐箓!”二人对黄俊明行过礼,又对着袁天罡、孙思邈行礼之后。站到了一旁。
“授剑南道五huā观观主伏记、陇右三清观观主甘怀。。。。。正一盟威经禄,上清三洞五雷法箓。领四品衔头。”
“授xx道xx观xx、oo道oo观oo。。。正一盟威经禄,上清三洞五雷法箓。领从四品衔头。”
。。。。。
“授aa道aa观aa、bb道bb观bb。。。正一盟威经禄,高上神霄宝禄。领从五品衔头。”
单单是这受禄,就是整整一个半时辰,不说黄俊明说的口干舌燥,就是那三清牌位之前的香炉,早已从一个变成了五个。在香火没有燃尽的时候,香炉是万万不能裁撤下去的。只能是不断地增添。
黄俊明哑着嗓子,看着腰佩法箓的道士们感慨着说道:“从去年八月到现在,整整半年的时光。你们在这里和贫道和大家互相度过,而现在你们领了法箓,又要各奔东西了。贫道本不想再多说什么,怕言多惹人泪。不过还是忍不住嘱咐你们一遍,今后法箓上若无功德不得升迁,若功德超群或对社会有特殊贡献者(指济世度人、度己利人、行善积德等方面)可破格升授。无功无德者,妄欲升迁,反遭天遣。尔等自当谨记。”
“谨遵仙师法令!”回答黄俊明的是整整齐齐的唱诺声。
黄俊明背过身子,摆了摆手。喃喃自语道:“走吧,走吧回到你们的宫观,济世度人。。。。”
———————————————!~!
正文 no、234 如期而至的日食
221章已经修改完毕,已经订阅的朋友可以回头看一下。
no、234 如期而至的日食
来天仙宫修业的道士们走了,在黄俊明的授意下,医道、武道已经可以出师的道人们也都领了八九品的法箓和天仙宫的文书,下山济世安民去了。天仙宫一下子走了将近七八百人,冷清了不少。
走的这些人虽然医术达不到孙思邈的标准,武功达不到风君子的标准,但是却足够去应付下山之后的种种状况了,按照黄俊明的所想,天仙宫的道人们不能一直都宅在山上,学以致用,只有用了才会越来越精通。现在的大唐,医生很少,尤其是那些地处偏远的村落更是如此。边关的将士们也都是一个缺医少药的状况,这一批人下山虽然对于整个大唐来说是杯水车薪,但若是局限在某一地,那绝对就是“送温暖”了。
这些武道下山,除了保护医道之外,黄俊明更有让他们投身军旅或者是安邦安民的心思,现在大唐那种纵恶的游侠还是蛮多的。相比那些武侯,捕快来说天仙宫的这些武道还是比他们强上半分的,正所谓为国为民,武道为国,医道为民倒也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搭配组合。况且这些下山的道人们对黄俊明等人研究出的新教义可以说也是熟知的很,顺带着也算是传教了吧。
道人们走了之后的这些日子,黄俊明和那些精通农具的道人们终于将历史上的曲辕犁在江东犁的基础上改良了出来。不过说是曲辕犁。在黄俊明看来可是和那历史上原本的曲辕犁完全不同了。按照黄俊明和几个道人的实验之下,这新制程的犁头可是比现在大唐所用的直犁好用了不止一两倍,只要有一头牛,一天一顷地还真不是玩笑话。不过这新犁的成本倒是高了不少,这让黄俊明有点郁闷。
不过好在,几番修改之下,又做出了另一种新犁。这次的新犁和历史上的曲辕犁相似的地方可不是一点半点,就连造价也是只比直犁高上了一点点。虽说效率上达不到上一个新犁的标准。但在这直犁时代的大唐,那也绝对是一等一的农家神器。
躲过了山谷中李世民的士兵。黄俊明偷偷的销毁了第一次研制出的犁头,却保留了那犁头的制作方法,随后将曲辕犁送到了李世民的东宫。其实黄俊明也舍不得将自己和道人们的研究成果就这么付之一炬的。不过那犁头确实不适合现在的大唐。若现在的大唐推行那新犁。恐怕是没有几个农人能够买的起新犁的。农人买不起,但是大世家,大地主买的起啊。而大世家大地主得了新犁怎么不去想着开垦更多的田地?如此一来穷者更穷,富者更富。到最后土地兼并严重,农人又成了没有自己土地的佃户。而这并不是黄俊明想要看到的。
更改之后的曲辕犁却并不是这样,造价低廉,效率也不低,农人们都消费的起,如此一来,农人们有地可耕。也就可以维持自己的生活所需。自然不会去买地。世家们得到了曲辕犁,虽说也可能想方设法的去扩大自家的土地,但是没有人买田地。他们也就只能开垦荒地了。如此一来还是一个两全其美的结局。
虽然说黄俊明将这新犁销毁,却把曲辕犁送到了自己手里。李世民是知道的,但是对于这个。也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过去了。黄俊明想得到的东西,李世民这个大唐的大家长怎么可能想不到?虽说黄俊明销毁了新犁的样本,但是不还是把图纸留了下来么?李世民相信,在今后的某一天,黄俊明会把图纸呈送到自己的案头的。
世家早就成了李世民心头的一个疙瘩,想要打压世家。那就坚决不能让世家得到好处,而且必须拉拢这底层的民众。这一点李世民可是相当的清楚。
时间一天一天过,而今天就是李淳风预言日食来临的时候了。早已得知消息的李世民却谁也没有告诉。只是暗自一人传好祭天的龙袍,坐在太极殿的龙椅上闭目养神,而在太极殿的偏殿。几个黑甲武士手持兵戈牢牢地守住殿门。任何人不得进入,就连随侍的太监,宫女也早都被李世民赶得远远地。因为,那个偏殿当中有着天下百姓的民心。
想要夺取和染指民心的,李世民不解意给他放放血,跟随李世民打天下的玄甲兵,可不是说说而已的强悍。
随着咔咔的铁甲互相打撞的声音,一名玄甲卫士走到了李世民身侧,单膝跪地之后对着李世民说道:“陛下!群臣在殿外请陛下出宫救日。”
李世民从养精蓄锐中睁开双眼,在心底暗道一声来了!整理了一下龙袍,迈开大步,向着太极殿的大门走去,不知道从哪里又绕出了四个玄甲卫士,手持长戈紧紧地跟在李世民身后。就在开门的那一刹那,李世民略一扭头,凝望了那存放着“曲辕犁”的偏殿一眼。随即双眼中的光芒愈发坚定起来。猛地一推殿门,大步迈开站到了龙阶上。
“臣等参见陛下。”随着李世民的出现,早都等候的有些不耐烦了的群臣呼啦一下全都跪倒在地,对着李世民拜倒。
“陛下,据观星官观察,今日即将发生天狗食日。然按历法,今日并不该有天狗食日发生。故按史书记载,要么就是陛下身边有妖孽作祟,要么就是。。。。”封德彝算是老臣,这第一个说话的自然是他。却又只听他将话说了一半便停了下来不在向下说下去。不过满朝文武都知道封德彝要表达出的意思。
“要么就是什么?”李世民面无表情,对着群臣说道:“要么是朕身边有妖孽作祟!要么就是朕失德!这天狗食日就是上天给朕的警告是么?恩?”李世民的声音有些高亢。“你们都是这个意思吧?好!朕就要看看,究竟是朕身边有了妖孽让上天示警,还是朕离心离德天随人愿。来人摆驾天坛。救日!”
群臣被李世民的这两句话,说的默不作声,很多人其实是知道这日食和人并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更有些老儒深暗“天人感应”之说,固执的认为只要发生天狗食日,那一定是这两种结果。
而这两种结果老儒们还是更偏向后者的,也就是李世民离心离德,天随人愿。不然的话为什么李渊当政十年没有发生过没有预测的到的日食,而李世民这一当政就发生预测不到的日食了呢?这一定是有原因的。
李世民的龙辇在前打头,身前身后的仪仗不知是何原因全都撤了下去。换成了一身肃杀的玄甲兵。更有甚者,这些玄甲兵的刀鞘都不知道哪里去了,一个个高头大马一手执戈一手倒提着雪亮的钢刀,行的异常的缓慢。再往后就是那些臣子了,对于他们来说。很容易就能感觉得到现在气氛的不正常。一个个都沉默不语跟着龙辇一步一步向前走着。
好不容易走到了天坛,气氛压抑的相当的吓人。黄俊明站在天坛上,右手提着一把匕首。双眼不顾刺眼紧紧的盯着头顶上的太阳。而身前绑着一只四肢都被绑缚的结实的羊。这羊,就是救日仪式所必须要的牲。
突然,太阳上出现了一个小小的黑点,整个大地瞬间变得一暗。李世民紧了紧手中的匕首,身后的两名玄甲卫士上前解开了绑缚着的羊,却将羊死死的按在李世民的身前。李世民眼一横,手中的匕首直奔着羊的喉管划过,带起一捧绚烂的血花。
那羊挣扎着,只不过在两个玄甲兵的挟持下却根本不起作用,随着血越流越多,终于无力的倒下了。玄甲士兵见那羊已经不再挣扎,轻轻的抬头看了李世民一眼,李世民面无表情的点了点头。一道刀光闪过。羊头应声落地,却被另一名玄甲士兵一抄,抄到了手里。不管这仍在滴血的羊头。那玄甲士兵双手捧着羊头在李世民身侧单膝跪地。
李世民结果玄甲士兵递过来的羊头,轻轻地端正的摆放在祭品盘中。随手点燃了祭品盘两侧的火烛。并抄起三根粗长的贡香在火烛上点燃,插入到香炉当中。
又有侍者取过蒲团,放在李世民身前,而这时整个太阳已经全都被遮挡住了。远处传来平民们高声敲锣呼喊的声音。李世民整理了一下衣袍,直直的跪在蒲团上。高声喊道:“朕李世民,大唐第二代天子,即位不足一年,敢问上天,朕即位至今可有妖孽作祟?敢问上天,朕即位至今可曾失德失了民心?朕即位至今,可背弃天下子民享乐?朕即位至今。。。。”
李世民高声对着上天怒问着,全然不是那以往救日仪式中将罪名揽到自己身上的架构,听得身后的大臣们一个个全都哭号了起来:“陛下,不可如此啊!会遭天谴的!”
——————————————————————————————————————————————————————
完毕,睡觉去了。大家晚安
正文 225 祭天
225 祭天
不管身后朝臣的哭天抢地,李世民依旧在质问着上天,而这,却是千古以来的第一次。没有人知道李世民的想法。或许,李世民就是想发泄一下吧。可是。。。在这个对天崇拜的国度,也太惊骇世俗了点。
自古以来最高统治者自称为天子,所谓君权神授,帝王是必须要崇敬天地的,而遇到天灾之类的更是要惶恐的检查自己的错误,日食也是如此。可随着人们对日食的认知越来越高,统治者已经很清晰的知道日食不过是天体运行的必然规律罢了。依然还在举行救日的祭祀活动,无非是做给天下百姓看的。甚至说是走一个仪式。
而现在的李世民可是满是怨气,让他去承认自己的错误,绝不可能!不说是李世民自登基以来兢兢业业,并无过错。单说这李世民一开口给自己揽下一些过错更会受到世家子弟的攻讦,对于初次登基雄心勃勃,火气正往的李世民来说,这个哑巴亏还真不是他想要去吃的。
而现在,仪式还是那个程序,可是这自我反省,却成了李世民对天的责问。问自己是否有过错,问天是否公正,李世民知道自己这样一来肯定是会引得朝臣百姓纷纷表示不满的。可对于朝臣和百姓来说要的就是实实在在的利益,李世民有理由相信,凭借着手中的新犁,一定会将民心扳转过来。而剩下的还在上蹿下跳的,肯定是对自己坐在这个龙椅上有所不满罢了。遇到这样的人,李世民怎么不想杀之而后快?
“朕身为天子,非对天不敬,奈何小人蒙蔽天机,使上天降罪。朕,请天查地鉴。朕必吸取隋亡教训,安百姓。重人才,强政治。虚纳谏、行俭约。使大唐国泰民安。若朕食言。则自谢于天下!”李世民责问到半处,话锋一转,向着天地发下誓言来。这让身后伏地顿首的臣子们顿时又变得错愕起来。
李世民这一下子,可以说不单单说明了自己无罪,有治国安邦的伟大理想。还暗指有人借用这次日食上蹿下跳,蒙蔽百姓。这样一来李世民之后只要是一心治国。那么所有的不听号令的,和污蔑李世民的都是那些上蹿下跳的小人了。
这日食说来话长。事实上这整个仪式还没过一刻钟,这救日仪式历来是比较短的,皇帝该说多少话,也差不多心里头都有数,李世民这话音刚落没过几息功夫,这太阳就浅浅的露出一缕金边,驱散了黑暗。随后金边越扩越大。慢慢的整个太阳又完完整整的出现在世人眼前,不提远处的平民百姓的欢呼声。这在天坛举行救日仪式的大臣们也觉得可以结束这场救日仪式了。虽说是李世民不按常理出牌,可这太阳不还是完完整整的回来了么。只要封锁消息,不让民众知道这仪式上的状况。也就没什么大事了。
可是李世民依然跪在前面不起身,这大臣们又怎好提前起身?无数双眼睛都紧紧的盯着依然跪在地上不知道要做些什么的李世民。这时候就听李世民在前喊道:“列位臣工,随朕祭天!”
祭天?群臣们听到李世民的话面面相觑,这祭天可不应该是现在这个时候啊,不说祭天的仪式相当的繁琐,前期准备必须充足,单说这祭天的时候也不对!祭天那是在为日出前七刻开始。分为迎帝神、奠玉帛、进俎、行初献礼、行亚献礼、行终献礼、撤馔、送帝神、望燎九个步骤。每个步骤都有单独的祭祀器具,甚至还要乐工做好配乐,群臣和帝王一起舞蹈等等。绝对是一件繁琐而又严肃的仪式,而今天这李世民又是怎么了?全然不按照常理出牌。在什么都没准备好的时候就要祭天?
不过既然李世民这个当皇帝的意境将话说出口,就算再于理不合,这个时候当做臣子的也是不能反驳的,要有什么异议,可以在以后提出来。在现在这个节骨眼上谁要是敢说一个不字,就算是脾气再好,在贤明的君主也会扒了你那身官衣。遇到些残暴的没准直接让你去见了阎王。
正当臣子们准备按照原有的祭天仪式行动起来的时候。却见身在前头的李世民猛地对着一无所有的祭坛,行了个三叩九拜的大礼。众臣子虽然不明其意。但也只好跟着李世民对着一无所有的祭坛三叩九拜了起来。
待到所有人都叩拜完毕,却见李世民从怀中取出一份祝文,也不读,直径从身上摸出了一个火折子,拿在手中点了起来,趁着火还没将祝文全都燃完,李世民猛然起身,剑指一起,夹着那张祝文对着天空虚画了个圈。随即猛地一扬手,那燃着了的祝文一点点的下落,慢慢的烧成了灰烬。
李世民的双眼紧紧的盯着那祝文,等到祝文上的火完全消散,一缕缕青烟升腾起来,又是默不作声的跪了下去,再次行起了那三叩九拜的大礼。这刚刚站起身子,眼看这李世民自己一阵咕哝的臣子们,又是一愣,随即也跪了下去,虽说对李世民的作为不知其意,事已至此也只好照做了。
如此,李世民连连燃了三份祝文,却没有任何一份祝文诵读出来,每当一份祝文燃成灰烬,便是一阵的三叩九拜。让原本有些无厘头的祭天行为顿时变得庄严而神秘起来。臣子们相信,李世民这么严肃又这么神秘的祭天绝对不是身随心动,临时起意而已。肯定是有原因的。否则,没有任何一个帝王会这么做。当年汉武帝封禅泰山的时候不也是如此神秘么?一定有什么理由让李世民这个皇帝这样做!
—————————————————————————————————————————————————————
日,尼,玛啊!!!西南要崩溃了,明天税法考试,所谓的开卷就是二十道选择,十道判断,六十分的计算题。而且重点是没原题啊!!!这开卷和闭卷有啥区别啊!!!坑爹啊!!!!更可恨的是一个考场四套卷子啊!!!抄都没法抄啊!!!西南背题去了,今天就这一章。有时间在补吧,日!全勤不要了!
正文 no、226 兴唐之劫
no、226 兴唐之劫
所谓的祭天草草的就结束了。没有任何一个大臣知道,李世民为什么这么做,这么做又有什么意义,要不是李世民平日以来并不是那种胡作非为的帝王,恐怕单单李世民在今天救日仪式上的一举一动,就足以让群臣诟病,上书劝谏了。也正因为大臣们都了解李世民的性格和手段,所以才会暗自猜测,李世民今天的这一举一动。一定是暗有所指。正因为不同所以才神秘,正因为李世民今天的不寻常,才更让群臣门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思量着,揣测着李世民的内心。
李世民在举行完救日仪式之后便登上了龙辇,没有对他们半点理会的意思 ,似乎是将群臣直接忽视掉了,这样一来,群臣的心底更加的忐忑了,不知是他们做错了什么,还是怎样。
一路沉默无话,一直到走回了皇宫,李世民大马金刀的坐在龙椅上,望着随后跟进来的臣子们缓缓开口说道:“来人,关闭殿门!”
太极殿里原本的侍卫随从全都不在,从龙椅下方一直到殿门,每五步便站着一名杀气腾腾的玄甲士兵,让人不敢直视。当那殿门缓缓的关上,整个太极殿内肃杀而又沉闷的气息开始蔓延,让每个人都觉得压抑。
群臣们到底是对事态比较敏感的,见李世民坐在龙椅上不答话,却紧紧的盯着自己。连忙低头跪了下去。有了这跪下去的第一个,没过上两息功夫。整个太极殿中除了李世民和站立着的玄甲卫士之外。再无一人直着身子。
李世民见整个大殿安静下来,缓缓开口道。“朕知道,你们对朕今日的所做所谓很不理解。也有很多话想说。不过!”李世民的话音猛地一转,随后继续说道:“从现在起,一直到朕说完,谁敢插嘴!谁就回家养老去吧!”
“朕即位至今,半年有余。大唐建国至今。不足十年。无论是朕,还是父皇。自觉在这几年中,没有罔顾过任何一个子民。没有对不起任何一个将全身都绑缚在大唐身上的百姓。有些话,朕不用说。大家也明白,此次日食。定会有人站出来攻讦朕,要么说朕身边有妖孽作祟,要么说朕是个昏君!不过朕希望诸位在听到这种话的时候,用眼睛去看清楚。先在朕是大唐的皇帝,朕有必要在今后的灾年中挑起大梁,为天下负责!”李世民的声音并不高,但在这寂静无声,似乎可以听得到自己心跳的太极殿中确如震雷般在每个人的脑中炸响。
今后的灾年?今后有灾年么?所有人都知道,李世民的这句“在今后的在年终挑起大梁,为天下负责!”是李世民先前所有话中的重点。而这句话。听在臣子们的耳中,却也是相当的震惊,灾年!旱灾!洪灾!蝗灾!兵灾!疫灾!在这个时代,绝对不是一件好事,灾来尸骨遍地。灾去哀嚎漫天。这句话可不是说说而已,唐朝的底蕴本来就不是特别丰厚,近两年的休养生息虽然让人民的生活有所起色,但灾年一来恐怕所有的努力便会化为乌有。甚至一旦操作不当更会有那亡国灭种的结局。这怎么不让臣子们心惊胆战?
再有,李世民所说的回收到攻讦,每个人都是心知肚明的。这受人攻讦很容易就会造成朝廷大乱,更有甚者会引发地方的叛乱,万一来了灾年,国内乱,人民苦,外敌侵。恐怕又是一个南北朝混乱的结局。
遇到灾年,什么都可以乱,但政府,军队,绝对不可以乱。只有政府不乱,才可以有条不紊的救灾,只有军队不乱才可以应对一切意外。按照李世民所说的讯息,灾年并不远,这时候要是再被人攻讦,让朝廷内部乱了起来,灾年一到。那恐怕什么都晚了。所以现在所有人都必须以李世民为中心,将所有的力量拧成一股绳。这样才会平稳的渡过灾年。
当然,还是有些人暗自狐疑李世民所说的灾年是否准确,不过李世民在之前已经将话说了出来,谁敢打断他今天的话,谁就自己告老还乡。这乌纱帽,还是重要的。大家也相信,没有确切的讯息,李世民是不会将这灾年一事放出来的。毕竟引起民众的恐慌,那是谁也担负不起的责任。
“朕,知道你们心中有疑问。朕虽然不能跟你们说的一清二楚明明白白,但是一些简单的浅显的话还是能说给你们的。”李世民给了大臣们充足的时间去想象,随后继续说道:“记得一个时辰之前,封德彝你说过,今天的这场日食并不在推算范围之内。所以定是使出有因是吧?朕可以告诉你们,朕早在上个月就已经得知今天会有日食!”李世民说道此处双眼猛地一瞪,那封德彝顿时觉得一股子杀气直透脊背,压得自己有些喘不过气来。本就年岁有些大的他,这么一惊之下,顿时觉得浑身乏力,手脚冰凉,一下子就瘫软了下去。
李世民并未理会瘫软在下的封德彝,继续对着朝臣说道:“自古以来,无论每个朝代开国,都会发生这样活那样的劫难。而这种劫难,叫做开国之劫,也叫兴国之劫。只要度过了劫难,那国家便会蒸蒸日上,兴盛之势不弱当年文景。若在劫难中失败,国灭家忘,华夏大地再次陷入战火。朕说道这,你们可能也想到了,没错,大唐开国之劫马上就要来了。不,朕更想叫它为兴国之劫。因为朕有信心让大唐度过这场劫难!”
李世民说着说着,从龙椅上站了起来,举步走到群臣之间。突然声音猛地一高。威严的说道:“贞观二年将为我大唐兴唐之劫年。劫难一至,蝗虫扑天抢地。所过之处,绿意皆无。民无所食,易子而食。民无所生,卖女而生。路有饿殍,地有枯骨。实乃地狱景象。然,大道之下皆有一线生机。朕先知大劫而求告于天,得新犁。得消灾之法。故定以贞观元年为基,提前应对大劫。” 李世民字字铿锵,听得臣子们即是惊恐由从心中升起一丝坚毅的希望。
“来人,抬新犁!”李世民对着守着偏殿的四名玄甲卫士喊道。随着曲辕犁一点一点的由远至近,当朝群臣终于见到了这李世民口中“求告于天”的新犁。好在这唐初的官员很多人对农事还是有所了解的,见了这新犁之后,多少也有了点底气。这时又听李世民说道。
“此犁,名为曲辕犁。以形为名。耕地极其便利。一人一牛便可轻易操作,效率乃是直犁的六七倍之多。朕决定,将此犁传于天下,鼓励民众开垦荒地,保证今年粮食丰收。应对明年蝗灾。同时,更改农人耕种方式,由官府统一协调,搜集肥料,免费发放于农民。鼓励百姓饲养鸡鸭鹅等家禽,以消减蝗虫数量。各级官府务必落到实施。由当地军队进行监督。任何人不得阻挠,若有阻挠,杀无赦!”李世民的面目一下子变得憎狞了起来,李世民怕,怕这曲辕犁一旦传下,却被世家官宦等人掐在手里。等到了灾年,百姓依然没有食物果腹。所以下了这条杀令。
“曲辕犁成本为四十文,贩卖此犁不得超过五十文。良种价格以当下为准,哄抬物价者杀!本年肥料由官府统筹免费按照实际土地发放,先平民,后豪族。擅自截留肥料者杀!准许百姓以其个人能力开垦荒地,但私自圈地者,杀!更改本年税收方式,收取实际收成的十分之一。余粮除举家所需外。由官府平价收购,瞒报收成者杀!私自买卖者杀!任何人不得寻理由鼓动民心,蝗灾来临在即,鼓动民心者杀!”
李世民一连说了五个杀字,顿时让整个太极殿内杀气纵横,不过这几个“杀”的理由,每个大臣都理解,大灾在即,遇到哪些钻空子,损人不利己的,必须杀掉,稳定民心。只有这样才能使国家齐心协力,度过灾年。
“贞观元年为抵御蝗灾之基础和保障,任何人必须全心尽力。若有懈怠着,自挂官印,力不从心着,自挂官印。思家不思国事者,自挂官印。。。。” 李世民又是一通叙说,说的理由很明白,大灾就要来了,你们要是不尽心尽力,或者说没有能力的,不全心全意办事的,自己把官位教出来回家吧。你的职位让有能力的人去做。这样才能更好地度过灾年。
———————————————————————————————————————————————————————
今天第一更,呐,呐。明天就是世界末日了啊。哎呦,终于可以名正言顺的休息了。有命才有更新,没命那就没命了。。。如果明天阳光明媚。那就照常更新喽~
正文 no、227 边疆!边疆!
no、227 边疆!边疆!
不提那在太极殿和群臣们述说明年蝗灾事情的李世民,在这天仙宫内,黄俊明却看着已经打好包裹的万冥子和沐轩子感慨良多。自从上次和这两人说过他们即将去边疆,去那个大唐和突厥共同建立起来的商城,已经过去了三个多月了。昨日,李世民传来消息,商城的一切架构早已准备妥当,就等着天仙宫的道人们入住了。
而这几个月来,无论是万冥子,还是沐轩子。全都在埋头苦读,研习道家思想,选出来一同前往的道士们也都努力的习武,努力的扩展自己的知识。虽说算是突击式的训练,但这几个月来的坚持不懈,也让大家对道家的了解深入骨髓,照比从前不知道提升了多少档次。让他们去哪边疆的不毛之地传教,甚至都有些显得大材小用绰绰有余了,可黄俊明也知道,万冥子和沐轩子带着这一批人前去,就是给道教走出国门打下前站。这个前站必须要稳,只要这个前站越稳,那道教在今后走出国门的路途中便走的越轻松,若这个前站打得有些松垮,以后道教走出国门,恐怕要废上一些时间了。
除了研习道法,无论是万冥子、沐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