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官人(三戒)-第38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的官兵大声嚷嚷自己什么都不知道,只是执行命令;有的官兵愤怒地质问,这到底是不是真的?还有的官兵高喊着,把那些反贼抓起来,将功补过!场面混乱至极,什么声音都听不清,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莫问骑在马上,目光冰冷地看着这可笑的混乱,却暗暗松了口气。他知道,现在就是神仙也指挥不动这支禁军了……一场计划周密、实力强大的兵变就这样变成了闹剧。
但莫问也很清楚,若非及时关闭了皇城四门,提前消灭了内奸,把四卫营派上城头震慑住禁军,又将城外的军队及时拉到城内,对禁军形成包夹之势。单靠把被捕的将领解救出来,空放几句嘴炮,是不会有这种效果的。
人的心理是那样的复杂多变,难以控制。如果当时没有及时关闭城门,让禁军冲进皇城去,和守军展开交战,很多官兵会破罐子破摔,确认自己叛军的身份,那时候说什么都没用了,唯有一场血战见高下。
现在城门及时关闭,一切就都不一样了……
兵变成了闹剧,固然令人欣喜,但想要收拾局面,却不是件令人愉快的事情。
那些参与兵变的禁军将领,自然不甘心就这么稀里糊涂的失败,还在声嘶力竭地嚷嚷道:“皇帝倒行逆施!我们是要清君侧!”
“先帝其实传位给太孙殿下!却被太子窃取了皇位!太孙手中有传位遗诏,此刻已经公布天下!你们快随我入宫护驾,大家都是从龙功臣,生生世世享尽荣华!”
“不要被他们蛊惑,宫中马上就会传出消息,咱们是忠臣,他们才是反贼!”
这帮家伙都是军中老人,平素里说话十分管用,这些话从他们嘴里说出来自然十分有煽动性。而且也有大票死党愿意跟他们到底,跟着一起嚷嚷起来。这些人虽然远少于那些不想跟着造反的将士,但胜在嗓门高动作大,还是造成了不小的混乱。
莫问见状暗暗皱眉,这样下去虽然不会威胁到宫里什么,但酿成不可收拾的混乱,依然是皇上和公爷不能答应的。
“下令,一炷香的时间内,放下武器走出来的将士,通通既往不咎。”莫问果断下令道:“一炷香以后,将清场。”
“是!”手下传令官沉声接令,然后吹响了号角!
‘呜呜’的号角声传遍场中,让乱成一团的禁军将士暂时安静下来。就连那些将领也惊呆了,这不是跟英国公约定的信号吗?怎么他们吹起来了?难道是巧合不成?
“我家都督有令,以一炷香时间为限,一炷香内放下武器,走过来的将士,通通既往不咎!一炷香以后,仍不肯放下武器者,格杀勿论!”几个严肃的声音同时在皇城四门外响起,说完,四炷线香分别在四个方向点起。
线香点燃后,第一时间就有上千名禁军官兵丢下武器,高举双手离开禁军的队列,向王贤军走去。走到王贤军阵前,他们各自的最高长官早等在那里,把他们重新编队,加入到王贤军的阵列。
这种示范效应是巨大的,很快,更多的禁军丢下兵器,转换阵营。只听到丁零当啷兵器落地的声音,连绵不绝,越来越密。
眼看着手下的军队越来越少,那些禁军将领气急败坏却又无可奈何,因为愿意听他们的,已经留在他们周围,不愿听他们的,自然离得他们远远的,想拦都够不着,何况也没法拦。难不成,先自己人打个你死我活再说?
也不是没有拦的,但只会激起更多的反抗,让更多的将士心寒而去……
一炷香时间即将过去,三分之二的禁军将士放下武器,转换阵营。还剩下三分之一,近两万人没有缴械投降。
不过这近两万人分布在四处城门外,多的一处有七八千人,少的一处只有两三千人而已。在城上城下的大军包围下,兵力已是少得可怜了,而且士气更低落到极点。他们很多人只是单纯的因为忠心,不肯弃上司而去,但这不代表他们不怕死,更何况是以逆贼的身份而亡。
“还有最后十息。”一名参将低头看看那只剩最后一节的线香,冷声道:“线香燃尽后,仍持械顽抗者,通通以大逆格杀当场,夷三族,女眷充教坊司!”说着举起手臂道:“准备!”
城上城下,弓弦张开,火枪的引信点燃,冒出嗞嗞的白烟。
紧张,万分的紧张;恐惧,无边的恐惧,像滔天巨浪一样,席卷每一个仍不肯投降的禁军。他们才发现,原来对方是来真的!原来死亡就在眼前!
原来,那些所谓的义气,无谓的忠心,在死亡的威胁面前是那样的苍白无力、不值一提……何况还要连累他们的家人……
“不要开火,我们投降!”恐惧瞬间爆发,转眼蔓延全场,将士们纷纷丢下兵器,双手抱头。来不及再跑到对面,直接趴在地上,一动都不敢动……
线香燃尽,参将的手臂猛地一挥,枪声四起,箭雨如蝗!
仍然顽固不肯低头者数千人,死于乱枪乱箭之下,悲哀无比,窝囊无比……
莫问依旧冷冷地看着这场千人斩,神情没有一丝波澜,他经历了太多的杀戮,任何形势、任何规模的死亡都不能让他动容。
不过最终,他还是轻轻叹息一声,流露出一丝厌倦。固然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可他还是希望那铺就他名将之路的累累白骨,不是只来自同胞,而是来自异族……
天空有鹰啸声,莫问抬头看着那九天上展翅翱翔的雄鹰,不无羡慕地想着,什么时候能如史上的名将一样,杀尽胡虏,扬威异域?
如果勋贵们在东安门受阻后,再转向北安门,就会和皇帝陛下还有王贤碰上。
下朝之后,朱高炽忍了又忍,还是忍不住要亲眼看个究竟。便让王贤和自己到了北安门,准备登上城头。
就在这时,突然城头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震得皇帝两耳欲聋,脸色骤变。王贤赶紧扶住朱高炽,在他耳边轻声道:“皇上放心,这是清洗,不是作战……”
朱高炽点点头,吃力地迈步往城头走去。
因为北安门是勋贵们的主攻方向,所以柳升亲自在此坐镇,看到皇帝驾临,安远侯赶忙迎驾,口中却劝说道:“皇上,还是不看的好。”
朱高炽却摇摇头,沉声道:“朕要亲眼看看,他们准备干到什么程度?”
柳升还要再劝,看到王贤微微摇头,便不再说话,躬身退到一边。
朱高炽在王贤的搀扶下,走到箭垛旁,扶着微凉的青石,往城下一看,便见千余名身穿着禁军服色的官兵,或被弓箭射穿了胸腹,或被弹丸击中了头颅,以各种各样的姿势倒在地上,不少尸首仍在汩汩流淌着鲜血,千余人的流血将北安门外染成一片血的海洋……
不少中枪中箭未死者,在那血的海洋中,拼命地挣扎、惨叫、呼号、求救……
王贤军的将士却心如铁石,他们提着刀穿行在血的海洋中,任何未死者都会被补上一刀,彻底停止惨叫。
伤号们震天的咒骂声中,朱高炽有些不忍地别过头去,轻声道:“为什么要这样做?”
“回禀皇上。”这种问题当然不能让公爷回答,柳升抢着答道:“因为已经有军令,一炷香内不缴械投降者,杀无赦!”顿一顿道:“军令一出,不能有丝毫折扣!”
“可是……”朱高炽还想说什么,但话到一半有咽了回去,皇帝叹了口气道:“朕明白了。”
第一千一百七十九章军权
士兵们很快将尸首抬走,把地面的鲜血冲洗干净,然后在皇城四门外的街道上森严列队。
等到一切就绪,皇城四门才同时缓缓开启。
勋贵们从东安门而出,这里是两处主攻方向之一,死的人不比北安门少。冲刷之后,地上仍能看到斑驳的血迹,还有些不知什么位置的碎皮肉,散落在路沿砖缝中,令人触目心惊!
更让勋贵们胆寒的,是道路两旁那些官兵脸上的仇恨之色,那本是他们的子弟兵啊!如今却像敌人一样看着他们,让勋贵们分明感觉到,心中最后的倚仗正在崩溃……
恐惧,无边的恐惧;无助,极端的无助,在每一个勋贵心中蔓延。这下彻底再没有慷慨无畏的英雄气魄,哪怕只是假装出来的英雄气魄,他们像极了被水打过的鹌鹑,一个个垂头丧气、面色苍白,目光不敢与旁人接触,只恨不得赶紧走完这段耻辱之路,到没人的地方舔舐伤口。
然而勋贵们穿着粉底朝靴,在水淋淋、滑溜溜的石板路上,自然分外难行。有人稍微走得快了,就一个趔趄摔在地上,身上簇新的蟒袍便被污水和血迹沾污。手忙脚乱地从地上爬起来,屁股上还有的椭圆的泥印子,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在官兵们的哄笑声中,勋贵们相互搀扶,逃离了这段让他们颜面尽失的伤心路……
朱瞻基并没有和勋贵们一同出宫,而是悄然折回乾清宫,求见父皇陛下。太监告诉他,皇上正在和镇国公商讨要事,请殿下先回去。
然而朱瞻基并不离去,在太监震惊的目光中,他摘掉纱冠,脱掉蟒袍,只穿着白色的中单,跪在台阶之下。
“殿下,您这是干什么?”朱高炽的总管太监张诚,也是昔日东宫总管,为人老实厚道,看着太孙殿下这番举动,他赶忙上前劝说道:“使不得,快起来……”
“张公公,你不要管我。”朱瞻基满脸的神伤,黯然摇头道:“这样我心里能好过点……”
“唉……”张诚人虽老实,但什么都清楚,叹了口气,不再劝说。
宫里头,朱高炽和王贤正在进行一场严肃的谈话,从北安门回来,这君臣二人都意识到,必须要开诚布公谈一谈了。
这时,张诚进来了,小声禀报道:“皇上,太孙殿下在外头除冠脱袍,跪地请罪。”
朱高炽听了,眉头一皱道:“让他跪着就是了,不要打扰朕和镇国公说话。”
“是……”张诚躬身退了出去。
话虽如此,朱高炽的情绪还是明显受到了影响。神游片刻,方幽幽道:“仲德,你说朕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会弄得如此狼狈?”
“皇上,自古以来,凡大局改革者,无不遍体鳞伤,没有例外。”王贤轻声道。
“是啊,总是那么一些人,对国家存在的危机视若不见。或者就算看见了,只要一触碰他们的利益,就立即暴跳如雷,要跟你拼命!”朱高炽深有感触道:“朕曾天真的以为,大家都在一条船上,那些人应该也很清楚,要是船沉了,他们也会一起淹死。哪怕不帮着朕救险,也不该往朕的背后捅刀子吧?”
王贤默默地听着皇帝的话,并不急着附和。
“朕确实让他们扔了些行李到水里,可因为他们的行李太多,已经快要压沉这条船了……”朱高炽神情哀伤,眼中却涌动着怒气道:“何况剩下的行李,也足够保证他们的荣华富贵了,他们为什么就不知足呢?!”
“皇上,人只会嫌少,从来不会嫌多。过去他们拥有的,已经被认为是理所应当,您要重新分配,他们当然会不高兴。”王贤轻声说道。
“这就由不得他们了,前朝的格局必须要彻底改变,大明才能迎来新生!”朱高炽神情坚定地说道,说完叹了口气道:“其实朕也知道,应该先压制住他们,再推行改革。可是,朕的身体你也知道,恐怕没有那么多的时间……”
王贤神情凝重地点点头。“臣能明白皇上的顾虑,皇上请放心,从今往后勋贵不会成为改革的阻力……”顿一顿,王贤又缓缓说道:“只是,还请皇上不要矫枉过正,文官可以治国但不能强军,大明朝要想避免重蹈宋朝的覆辙,必须要文武兼修,不能偏废啊!”
“朕知道。”朱高炽点点头,看着王贤道:“所以军队的事情,就都拜托你了。”
朱高炽这句话,轻描淡写,分量却有万钧之重,这是将大明的军权尽数交付给王贤!
“臣不敢接旨。”王贤却摇摇头,叹了口气道:“这个权力实在太大,臣承担不起。”
“朕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除此之外别无选择。”朱高炽却沉声道:“勋贵们的兵权必须收回,军队不能再出任何乱子,除你之外,任何人也办不到。而且朕也只相信你……”
朱高炽说完,深深凝视着王贤,王贤也看着皇帝。君臣都知道,这次谈话其实不尽坦诚,双方都有很多意思没有表达出来。
比如说,朱高炽没法对王贤说,希望等朕改革成功,你能主动再把兵权交出来。
王贤也没法对皇帝说,你能保证将来你的继承人,不会对我开刀?
双方都很清楚,目前他们都需要这个结果,但未来事情会如何发展,谁也保证不了。他们都纠葛了太多太多人的利益,很多时候,自己的意志反而无足轻重……
但两人还是尽量想要给对方一些承诺,好让对方感觉好过一些……
“那臣只能尽力而为。”王贤神情愈加严肃道:“臣向皇上保证,只要我在任一天,大明的军队就永远忠于皇上。”
“朕也向你保证,只要朕在位一天,就绝对不会怀疑你。”朱高炽也郑重其事道。顿一顿,他又缓缓说道:“如果有一天朕不在了,也会……”朱高炽还想要许诺将来,却发现自己给不了任何保证,就像他能推翻先帝的一切,他的继任者自然也能推翻他的一切。
所有的父亲都希望儿子能沿着自己的道路走,但做儿子的未必这样想……
“皇上不必纠结了,将来的事情还是将来再说吧……”王贤却微微一笑。
“嗯。”朱高炽点点头,目光复杂地看着王贤道:“去吧,还有一堆事在等着你呢……”
“是,微臣告退。”王贤起身行礼,退出了寝宫。
当王贤的身影消失在帷幕之后,寝宫深处传来洪熙皇帝一声沉重的叹息。
王贤离去之后,朱高炽仍然没有召见朱瞻基,一直把他晾到天黑。
天黑时,京城下起了雨,雨又急又冰,还夹杂着细小的冰雹,打得朱瞻基全身湿透,脸上手上全是青紫的斑点,形容悲惨至极。他却纹丝不动,直挺挺地跪在冰雨中。
张诚赶紧让人给太孙殿下撑起伞,朱瞻基却坚决不许。双方争执不下,太孙殿下一声怒吼,道:“你们滚开,想害死孤不成?!”
太监们这才不再坚持,收起伞来,陪他一起淋雨。
张诚没有办法,只能再度跑进寝宫,跟皇帝求情道:“皇上,外头大雨倾盆,还有雹子,太孙殿下已经跪了一整天,再跪下去就要了他的命了!”
朱高炽终究不像朱棣那么狠心,黑着脸让张诚将朱瞻基唤进来。
当张诚去请朱瞻基进殿时,太孙殿下已经站不起来了。张诚赶忙和另一个太监,一左一右,把太孙小心架起来,吃力地扶他进去殿中。
“快,给殿下擦干,再换身衣裳!”一进殿,张诚赶忙吩咐起来,却又被太孙殿下拒绝了。
“张公公,谢谢你的好意,真的不必。”朱瞻基面色惨白,嘴唇乌青,牙齿打颤道:“赶紧扶我进去,不要让父皇久等。”
“殿下……”张诚跺足道。他知道,太孙这是想跟皇帝用苦肉计,你看我都这么惨了,还好意思往死里整我吗?
“张公公,算我求你了……”朱瞻基满脸哀求地看着张诚,让老太监想起二十年前,那个拽着自己衣袖扭来扭去要糖吃的小太孙,不由心一软,叹了口气道:“好吧。”
“谢谢张公公,就知道你最疼我了……”朱瞻基向张诚投去感激的一瞥。
“唉……”张诚无奈地摇摇头,小声叮嘱太孙道:“待会千万不要跟皇上顶了,吃亏的都是你自己。”
“多谢公公提醒,我还怎么敢跟父皇顶?”朱瞻基苦笑道:“这次要是能过关,日后我再不敢惹父皇生气了……”
“那就好,那就好。”张诚欣慰地点点头,快进寝殿时,他突然小声说道:“老奴也会相机替殿下说几句好话的。”
“实在太感谢公公了,您的恩情,孤没齿不忘。”朱瞻基感激地笑笑。
进去寝殿,所有人都沉默下来,张诚和太监扶着朱瞻基在地毯上跪下,尽管那厚厚的波斯地毯,如毛皮一样柔软,但朱瞻基跪在上面,膝盖还是如千万根钢针刺上一样,疼得他忍不住呻吟一声。
这一声引爆了一直沉默不语的洪熙皇帝,朱高炽冷哼一声,怒道:“你这副鬼样子,是要做给谁看?!”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父子
“你这副鬼样子,是要做给谁看?!”看着朱瞻基落汤鸡一样跪在地毯上,身上的水珠滴滴答答落在地毯上,一副可怜兮兮的样子,朱高炽就气不打一处来。
“儿臣不是要做给谁看,是心里悔疚不已,小小地惩罚一下自己而已。”朱瞻基不由自主地打着冷颤道。
“你有什么好悔疚的?你不是一直认为错的是朕吗?”朱高炽冷笑道。
“那是儿臣太不懂事,不了解父皇的苦心。”朱瞻基的眼泪噼里啪啦流下来,和身上的水珠混在一起,分不清什么是什么。“今日里,看到那些勋贵的真面目,才知道他们果然是狼子野心!竟然敢派兵逼宫造反,实在是丧心病狂!”说到这,太孙殿下已是泣不成声,全身都抽搐起来,像个被吓坏了的孩子:“我居然还以为他们是好人,整天和他们搅在一起,实在是愚不可及,罪该万死!父皇就是杀了我,儿臣也没有半句怨言!”
“哼!”朱高炽冷哼一声,质问道:“你的意思是,对他们今日的举动毫不知情?!”
“儿臣并非毫不知情,但只知道他们要跟父皇叫板,夺回参政之权,不知道他们还派了军队,想要逼宫啊!”朱瞻基哪敢全然否认,避重就轻道:“儿臣要是知情,肯定会第一时间禀告父皇,怎可能当他们的帮凶?”
“你觉得,朕会相信吗?”朱高炽冷冷看着朱瞻基,满面的阴云下却隐藏着浓浓的无力感。
“儿臣不觉得,换了我是父皇,也难以相信自己的说辞。”朱瞻基泪流满面道:“可这就是事实,儿臣不求父皇原谅,只是想让父皇知道,您的儿子不是个无君无父的畜生!”
“哼……”朱高炽盯着朱瞻基看了半晌,然后幽幽问道:“朕问你,到底有没有先帝遗诏?”
“没有!”朱瞻基毫不犹豫地摇头道:“皇爷爷临终前,儿臣有幸见了他老人家最后一面,并未听皇爷爷提起此事,之后也从没见过什么遗诏。如果有的话,儿臣肯定在第一时间就公布于众,让父皇可以没有丝毫遗憾的登基!”
“哼……”朱高炽又哼了一声,但这一声要比之前柔和一些。“那为什么定国公会在朝堂上,公然宣称有遗诏存在,还要让朕向你求证?”
“这件事,儿臣已在朝堂上回答过,纯属子虚乌有!”朱瞻基回答道:“定国公可能是意图挑拨我父子关系,或者还伪造了遗诏也说不定,总之是居心叵测,正人君子无法揣度!只能严加审问,才知道他到底打得什么算盘?!”
“呵呵,你倒是推得一干二净……”朱高炽忍不住讥讽一句,说着他冷冷笑道:“作为父亲,你说的话我是一个字也不信。”顿一顿道:“但作为皇上,朕会信你这一次。”
朱瞻基没想到他会这样说,只能俯首于地,一言不发。
朱高炽厌倦了这种充满谎言和虚情假意的对话,挥挥衣袖,冷声道:“你是给大行皇帝送终的人,既然你说没有遗诏存在,朕就权且信你一回。”
“多谢父皇,仍肯给予儿臣信任。”朱瞻基赶忙抬头含泪道。
“但要是再有传闻,或者是伪造的遗诏出现怎么办?”朱高炽紧紧盯着朱瞻基,一字一顿地问道,‘伪造’二字咬得极重。
“儿臣定会在第一时间站出来证明,传闻是假的,遗诏是伪造的!”朱瞻基忙大声保证道:“皇爷爷并未留下任何遗诏!”
“可以,你回去之后,就写一份关于此事的奏表上来,朕会廷记天下、周知全国,澄清传闻,以正视听!”朱高炽点点头,面无表情说道。
“……”朱瞻基如遭雷击,皇帝这招‘绝户计’实在太狠,这是要把他怀里的遗诏彻底废掉啊!一旦自己写出这样一篇供状,发布全国,真的遗诏将变成伪造,自己再也没有这张王牌可以打了!
但此时此刻,朱瞻基知道自己要是有丝毫犹豫,必定大祸临头,他根本不敢磨蹭,马上同意道:“儿臣遵旨。”尽管,他的心在滴血……
“好。”朱高炽心头的大石终于落了地,终于说出了一个‘好’字。语气也变得柔和起来道:“这次的事情,虽然你没有参与,但若非你平日不修德行、不守正道,又岂会被奸邪小人所利用?若非朕与镇国公早就看穿了他们的阴谋,你我父子此刻还能在这里说话,都两说。”
“儿臣真的知道错了……”朱瞻基委顿于地,失声痛哭。这次他是真哭,不是假哭。不过并非是后悔,而是后怕、是庆幸!他知道,皇帝说出这几句话,就是给此事定性了,自己算是安全了。
“行了,别哭了。”正如王贤判断的那样,朱高炽并没有易储的念头,嫡长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也是他另外几个儿子,比起朱瞻基都差得太远。朱瞻基本来就良材美质,朱棣又带在身边悉心教导二十载,朱高炽自认,他很多方面甚至要远远强于自己。
朱高炽龙体病弱,精力有限,不打算再培养一个继承人出来,他要集中全部力量,完成改革攻坚。至于朱瞻基的品性问题,朱高炽虽然十分不喜,但也很清楚,好人是当不好皇帝的,谁也不能说太祖太祖皇帝不是恶人,所以朱高炽强迫自己,不要再纠缠这点。
只是朱高炽也不会轻易给朱瞻基太子之位,一旦朱瞻基当上太子,就会凝聚起强大的政治力量,父子二人理念不合的情况下,一定会多方掣肘他的改革,这是洪熙皇帝不能接受的。
好在,这次事变后,几年之内不会再有这种困扰了。
待朱瞻基止住哭,朱高炽语重心长道:“你是先帝的长子长孙,出生那晚,当时还是燕王的先帝,曾经做了一个梦,梦见太祖皇帝将一个大圭赐给了他,并对他说‘传世之孙,永世其昌’。”说着他看看朱瞻基那张酷似先帝的面孔道:“你是秉气运而生的,只要你自己不犯错,谁能夺了你的福德去?”
朱瞻基松了口气,他知道父皇确实从没动过易储的念头,一脸乖顺地听皇上接着道:“不过,有天命也不是说就可以坐享其成,太祖皇帝秉大气运、大造化,但若没有十几年的出生入死、内修仁德、外揽英才,驱逐鞑虏、恢复中华衣冠的千秋功业不会平白落到他头上,大明朝的万里江山,也不会就在那里等着他坐。”
朱瞻基连连点头,一副虔心受教的样子,至于他能不能听进去,皇帝并不抱多大希望,但皇帝也不在乎,因为皇帝的重点也不在说教上。
所以朱高炽清清嗓子,继续说道:“所以说,单有气运远远不够,还要修德养性、刻苦修行,才能配得上上天给你的位份。否则,就是让你坐上那个位子,也会德不配位,给自己、给祖宗、给天下百姓带来灾祸……”
“……”朱瞻基这下彻底听明白了,父皇说来说去就是一个意思,你目前还不配当太子,至于什么时候配,当然是皇帝认为合适的时候了。不过他此刻一个不字也说不出来,只能任由皇帝发落了。
“回去以后,不要再跟那些狐朋狗友来往,朕会给你安排老师,静下心来,好好读几年书,你就会明白自己今日的浅薄无德。”朱高炽缓缓说道:“也会明白生民之苦、社稷之危,明白朕并不是针对先帝,只是想让祖宗的江山延续下去而已……”
“儿臣谨记父皇教训,回去后一定会好好读书,深躬自省!”虽然知道,自己接下来几年,只能闭门不出,朱瞻基还是痛快答应。因为,不痛快也不行……
朱高炽严厉地看着朱瞻基,沉声警告道:“从今往后,你可要好自为之,不要再出什么差错,不然朕不管什么气运,也不会再保你了!”
“儿臣明白了,不会再有下次!”朱瞻基悚然点头。
“下去吧。”朱高炽挥挥手,别过头去,不想再多看他一眼。
“是,儿臣告退。”朱瞻基支撑着想要爬起来,无奈膝盖仍然没有恢复知觉,几次都没起来,只好对张诚道:“张公公,请帮帮我。”
张诚闻言赶紧上前,使劲把太孙殿下搀扶起来。
张诚扶着太孙出了寝宫,让人赶紧给太孙殿下端来姜汤,又换上一身干衣,还安排轿子送他回去。这次,朱瞻基不再推辞,全都接受了。
张诚送太孙的轿子到乾清宫门口,一脸愧疚道:“老奴一直想替殿下说两句话,但没想到根本没有开口的机会。”
“公公有这份心意,我就感激不尽。”朱瞻基脸上终于恢复了些血色,拉着张诚的手轻声道:“日后我不能时常伴驾,父皇这边,若有人说我坏话,还请公公多多留意……”
张诚知道朱瞻基指的是朱瞻埈等人,虽然感到有些为难,但还是点了点头。
“多谢公公。”朱瞻基说完,坐着轿子,在漫天风雨中离开了皇宫。
天空,有闪电划过,春雷滚滚,预示着万象更新的时刻到了。
第一千一百八十一章无趣
今日皇城事变,朝廷并未特别封锁消息,是以不到一天时间,就传得满城风雨。有人说,勋贵们带兵逼宫,被从济南赶回的镇国公镇压,杀得血流成河;有人说,勋贵们伪造了遗诏,想要拥立太孙,结果太孙不肯配合,勋贵们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还有人说,那遗诏其实是真的,只是太孙殿下看到王贤带兵回京,不敢造次,只能死道友不死贫道,让勋贵们做了替死鬼……
光怪陆离的说法传到太孙府上,让太孙妃胡氏担心不已,加上太孙下朝后一直未归,打听消息的人回报说,殿下跪在乾清宫外,胡氏就更害怕了。热锅上的蚂蚁一样一直等到半夜,太孙才被轿子送了回来。胡氏赶忙到轿前迎接,见太孙面色惨白,浑身颤抖不已,已经不能下地走路,胡氏眼泪刷地下来,赶紧让人将他背回了寝宫中。
朱瞻基一直紧咬着牙关,一声都不吭,直到被小心放在柔软舒适的牙床上,才发出一声轻微的呻吟。
胡氏小心翼翼将朱瞻基的裤管卷起,见他两片膝盖已是乌黑一片,不由倒吸一口冷气,垂泪不已道:“殿下受苦了……”
“别哭。”朱瞻基本就满腹愤懑,看到胡氏哭哭啼啼的样子,登时烦躁起来:“孤还没死呢……”
胡氏是永乐皇帝的包办婚姻,当年,为了阻止太孙和王贤结成裙带关系,朱棣明知道他喜欢的是银铃,却硬让朱瞻基娶了这个女人。朱瞻基虽然百般不愿,但婚后一直对胡氏以礼相待,倒不是因为太孙殿下逆来顺受,而是胡氏有个厉害的堂叔叫胡灐!
朱瞻基是很现实的人,在无法改变结果的情况下,他自然要争取对自己最有利的局面。胡灐虽然不如王贤强大,但也是天下有数的武林宗师,深得皇帝信赖,心机和本领都是一等一的。善待胡氏,让胡灐甘心为自己效命,成了太孙殿下退而求其次的选择。
胡氏还从没被太孙这样呵斥过,不禁哭得更厉害了,她心里那叫一个委屈啊,人家提心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