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大官人(三戒)-第10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只见神机营的士兵们分为三行,第一行采取卧射、第二行采取跪射,第三行则站立射击。待敌人进入射程后,第一行首先发射火铳,然后第二行、第三行依次射击。在二、三行射击时,第一行的射手就可以从容装好弹药,进行下次射击,在三、一行射击时,第二行的射手,又可从容装填弹药,这样三行轮流射击,几乎没有停歇,可以克服火铳射速慢的弱点!使神机营的威力大大增强!

当年黔国公沐英,就是用这种法子,在云南大破蛮族的大象阵,获胜之后他写成奏章,详述自己的战法,结果引起了朱棣的注意,命神机营进行学习和改进,形成了很完善的三段射击法!

仅仅五十丈的距离,对骑兵来说实在微不足道。但在神机营的火炮和火铳连射下,造成的伤亡竟达两千之巨!杀敌人数还在其次,关键是把瓦剌骑兵的势头,给硬生生按住了!

在极度的震惊和惊恐下,瓦剌骑兵的势头为之一滞。这一滞,就让他们从高山而下的威势不复存在了……

在瞬息万变的战场上,有时候就这一点变化,便可能扭转胜负!两翼的明军骑兵,果然趁机对敌人发动了侧击,右路是汉王朱高煦率领的龙骧军,左路是丰城侯李彬率领的五军营!两支披盔戴甲的重装骑兵,狠狠地撞在了瓦剌骑兵的腰眼上!

瓦剌骑兵登时进退维谷,继续往前,就有被明军拦腰截断的危险,迎击两翼之敌,就要继续吃神机营的枪子!

很快他们便不用犹豫,因为下一瞬,神机营的将士便从两翼撤出战场,明朝最精锐的骑兵——三千营,在朱棣的率领下,挥舞着马刀冲向敌兵!

这可是皇帝带头冲锋啊,大明朝的九五之尊,现在居然拿起刀,和普通士兵一起冲锋,还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头。皇帝做出这样的表率,哪里还有人不拼命呢?三千营的骑兵们各个奋勇争先,如一头头猛虎扑向敌军!双方在忽兰忽失温的大草原上,展开了殊死搏斗!

这要比方才那种单方面屠杀,场面要残酷得多。在战马嘶鸣跳跃中,彪悍的瓦剌骑兵,和明朝骑兵一边大吼着,一边疯狂地挥舞着武器生死相搏!蒙古兵手里自然是弯马刀,明军手中却是清一色的狼牙棒。这是朱棣在战争中的经验之谈……他发现高速移动的骑兵对决中,使用狼牙棒的一方是占有优势的。因为马刀只有单面开刃,狼牙棒却是个满是尖刺的大铁砣子,无论哪一部分击中对手,都会手折脚断,血花飞溅……

瓦剌骑兵虽然在绝境中爆发出无穷的战斗力,马刀飞舞,一下就能砍掉明军士兵的头盖骨,但是他们在神机营的打击下,失去了最宝贵的冲击力,现在更是三面遭受明军的猛烈攻击,其中正面的明军竟然是和他们一样的蒙古骑兵,而且比他们还要勇猛!这让他们倍感绝望……

在付出不小的代价后,三路明军骑兵,终于堪堪把瓦剌骑兵挡了下来!一旦瓦剌骑兵失去机动,明朝这边的兵力优势便显露无遗。两路各数万步军已经包抄过来,眼看就要将瓦剌骑兵彻底包围了!

第三百二十三章猛皇帝

战场上,朱棣骑着巨大的战马,身披宝甲,手提长刀,威风凛凛。他并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冲在最前线,已经砍翻了好几个瓦剌骑兵。虽然有侍卫们舍生忘死的护卫,但战场上刀剑无眼,他又这么显眼,还是十分的危险。

朱棣是个能拼命的皇帝,当年靖难之役,他次次身先士卒,不知多少回身陷重围。现在当了皇帝,都已是天命之年,还亲自提刀上阵砍人,这份彪悍劲儿,在历代王朝的皇帝中,自称第二,没人敢争第一。

但有人不禁要问,至于么?你都已经是皇帝了,麾下猛将如云,何必要亲自上阵呢?答案是至于,就像当年靖难之役,他以一军之力硬撼朝廷百万大军,不身先士卒别人根本不会跟着拼命一样,现在当了皇帝后,朱棣当然不想再拼命,但他还是有不得不拼的原因……

因为大明军队的战术十分复杂,先以步兵诱敌,待敌人冲锋之后,再换成神机营一阵猛轰,当对方被打懵时,两翼重骑兵对敌展开夹击,同时神机营撤出战场,最强大的骑兵三千营从正面进击,与五军营、龙骧卫一起围殴对手。

其实在大明建国初,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只靠骑兵就可以完全压制蒙古骑兵,一个冲锋,就能撵得对方落荒而逃,根本不用这么复杂。但大明立国几十年来,优渥的生活条件,削弱了官兵的战斗力,已经难以在马上对蒙古人取胜了。朱棣正是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才引入了枪炮、采用了复杂的战术,以此重新建立起对蒙古骑兵的优势。

但无论是枪炮还是复杂的战术,都对士兵有极高的要求,无畏的胆魄和良好的执行力是必不可少的。说白了就是,他们必须在战场上拿出平时训练的大致水平来,一旦战术执行不到位,就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用敌人来攻,便先自乱了阵脚。

朱棣自家人知自家事,大明朝再没有徐达、蓝玉这样的大帅,能让士兵临阵不慌,甚至有超水平发挥,只有个张辅还可用,却在交趾平叛,所以他不得不亲自上阵,以皇帝之尊亲冒矢石,来激发将士们的勇气。

这招虽然冒险,但绝对管用!还有什么比皇帝亲自提刀砍人,更能激发将士斗志?看到朱棣身先士卒冲上去,将军们哪个敢畏缩不前?全都披挂上阵、提刀和瓦剌人拼命!士卒们更是血往上涌,连皇帝都不怕死,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跟着这样的老大,就是死了也值!

忽兰忽失温的大草原,已经变成了戾气冲天的杀戮场,所有人都忘掉了生死,只知道机械地挥舞着兵刃,带起纷飞的血雨,残肢碎肉漫天飘洒,这时候人已经不是人,变成了嗜杀的野兽。即使掉下马来依然酣战不休,没了兵刃,就抱住敌人,用牙咬、用脚踹!至死方休……

如茵的草地早就被践踏成稀泥,又被血流染成诡异的紫黑色,战场上的空气令人作呕、令人窒息、令人恐惧,寻常人看一眼,都会魂不附体!

战斗变成了绞杀,变成了意志的较量,就看双方谁的神经更坚韧,谁更能忍受牺牲、谁能坚持到底,胜利就属于谁!

瓦剌军队后方的高山上,马哈木已经面如白纸,口中喃喃道:“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按照他的思路发展,直到结尾前的一刻,仍然一切顺利,却在最后一刻发生了逆转!

在他的谋划里,这应该是一场伏击战,一场歼灭战,三万铁骑从高处俯冲而下,滚滚洪流摧枯拉朽,将明军冲个稀巴烂。然而现在是,大军冲下去之后,不仅没有把对方冲个稀巴烂,反而被人家三面包围,陷入了缠斗!

他猜到了开头,没猜到发展,但已经能够看到结果……明军的战斗力有所退化,蒙古人的战斗力退化得却更加厉害,他们早已不是成吉思汗的上帝之鞭了。从元朝末年,就不断败在汉人手中,早就没了那份天之骄子的必胜之心!而且明军那边,是皇帝在带头砍人,皇帝不退,将士们自然死也不能退,瓦剌军这边,马哈木却躲在后方,双方对将士的激励高下立判,越是在煎熬考验的时刻,这种差别就越是明显!

“大哥,不能再打下去了。”太平急了,他的部族被安排打头阵,损失也最大:“明军的步兵一旦包抄到位,我们就被合围了,所有人都逃不掉!”

“明军这是围三阙一……”马哈木咬牙切齿道:“目的就是让我们撤退,我们一撤就败局已定了!”

“怎么会呢大哥,”太平忙大声道:“我们撤退的速度要比明军快,待重新集结起来,我们就和明军打游击,拖也能拖死他们!”

“二哥说得有道理。”博罗也看不下了,称霸草原的梦想固然诱人,但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保存实力才是第一位的,“大哥,别忘了还有阿鲁台!”

马哈木原本还硬挺着,听到阿鲁台三个字,登时打了个激灵,这一仗已然无法取得预想的完胜了,最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那样的胜利有什么意义?会被阿鲁台趁病要命的!

“大哥,快下令吧!”两个弟弟苦苦哀求下,他终于颓然道:“撤!”

呜呜的号角声响起,早就要支撑不住的瓦剌骑兵如蒙大赦,纷纷掉转马头就跑。要说怎么是马背上的民族呢?换了别的军队,这一下非得互相践踏,死伤枕藉不成,但瓦剌的骑兵轻巧地掉转马头,不仅没有碰到同袍,还将掉下马来的族人拉到马背上,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潮水般退去。

更惊人的还在后头,当冲出十里地后,便见无穷无尽的马群,正静静地在那里吃草……每个蒙古骑兵都有几匹马,以持续不断地保持冲击力,他们只是打起呼哨,那些马匹便跟着他们跑起来,跑着跑着,马群自动找到了各自的头马,瓦剌骑士们就在高速行进中换了马,以更高的速度向远方奔去,简直是神乎其技。

高山上,见大部分手下安然脱险,兄弟几个松了口气,马哈木对两个弟弟道:“你们说的对,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退到铁山再说!”

“嗯。”太平和博罗点点头,三人也骑上马,在众卫士的簇拥下,快速消失在战场上。

这一仗虽激烈却很短促,辰时开战,不到午时瓦剌军队便已经撤走。明军大胜,斩其王子数十人,杀伤瓦剌军万余人,此等辉煌的战果,更甚于永乐八年那次,但朱棣毫不满足,断然下达了追击令!然后便亲率更换了战马的三千营,衔着瓦剌军队的屁股猛追上去!

大胜之下,明军士气高涨到极点,见皇帝已经追了出去,其他将领自然不能落后,纷纷换马后,带领骑兵全速追击……世上还有比痛打落水狗,更加过瘾的事儿么?这等于白捡战功啊!

于是正午的大草原上,便出现了几万骑兵在前面逃,几万骑兵在后面追击的壮观景象。就这样一追一逃,卷起漫天的烟尘!

马哈木和他的手下郁闷坏了,本以为明军象征性地追一下就行了,哪知道竟然像疯狗一样,死死咬住他们不松口。按说逃跑应该是他们的强项,但是被撵和撵人,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滋味,被撵的一方一刻不敢松气,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了。

好在他们在骑术还是占上风的,过午时分,渐渐拉开了距离,黄昏抵达百里之外的铁山时,后面再看不见明军的踪影。

从中午到下午,他们逃出了一百里,全都疲累欲死,马哈木决定在铁山扎营,休息一晚,探听一下消息再说。

消息很快就到了,惊慌失措的斥候飞驰而至:“明军已经到了十里之内!”

“什么?”马哈木正在烤一根羊腿,登时把羊腿掉在地上。

“大哥,我们快逃……哦不,快走吧!”太平和博罗急忙道。

“不,就在这里结阵,靠山势迎击他们!”马哈木却有他自己的考虑……这场大战举世瞩目,自己如此狼狈不堪,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他鼓起勇气,准备趁明军疲惫,靠地势赢一场,挽回一点面子再跑。

“还打?”两个弟弟脸色都变了。

“怕什么,这里有我们的营寨,而他们来的都是骑兵,神机营不可能赶到这里。”马哈木道:“而且我们在山上,他们要打我们必须下马,一旦下了马,那些狼牙棒就成了累赘,我们的马刀却依然轻便,你们说,我们怎么能不赢!”

“有道理……”两个弟弟被说服了,心中却未免嘀咕道,上次你也这么笃定来着……不过他们之所以同意,其实还是因为对自己逃跑有信心。打不过,逃就是了,万一要是能赢呢?

“好了,赶紧结阵吧!”马哈木站起身来,咬牙切齿道:“这次,要一雪前耻!”

第三百二十四章勇追穷寇

朱棣率领前军,是黄昏时分抵达铁山的,在大胜的鼓舞下,将士们追出了一百里,此刻终于有些疲劳了,朱棣下令,所有人赶紧吃一把炒面,等大部队一到,即刻发动攻击!

“陛下,将士们都累坏了……”前军都督刘江,不得不劝谏道:“不如歇息一晚,明早再攻击。”

“不行!”朱棣却断然道:“破敌就在今晚,明天就攻不下来了!”

众将愕然,只听皇帝沉声道:“一者,我军又是作战、又是追亡逐北,不休息还能坚持下去,休息一晚,明日会更疲劳。二者,对方已成惊弓之鸟,稍一惊吓,就会崩溃。但必须趁天黑他们摸不清我们的虚实,还停留在几十万大军的印象上进攻,才能达到这个效果。一旦明日天亮,他们看到我们的人数并不比他们多,会变得大为镇定。”顿一下道:“三者,他们居高临下,又各个都是神箭手,天亮了我们进攻,将士们岂不成了活靶子,还是借着夜色的掩护进攻,能大大减少伤亡!”

听了皇帝的理由,众将都被说服了,便各自回去动员将士,开始准备进攻。朱棣拄着宝剑,站在山包上,望着天边残阳如血,一张被硝烟熏黑的脸上满是坚毅,只有离他最近的内侍王彦,才能看得到皇帝眼里的焦虑。

作为贴身太监,王彦知道朱棣如此拼命,归根结底是因为除了速胜、大胜之外,明军别无选择……瓦剌人就算输了今早的大战,他们依然可以采取防御和游击的策略,求一个不胜不败的平局。但对明军而言,平局就意味着失败,因为后勤的问题,他们根本没有和敌人对峙的本钱!若是到时候没解决敌人就撤军,那么在茫茫大草原上的千里归程,就会是大部分明军的断魂路!

这说法一点不夸张,因为明军很难在瓦剌军队尚有战斗力的状态下,安全撤出战场。因为这个年代各军通讯困难,任何阵前撤退都很难是有秩序的撤离……当然习惯了逃跑的蒙古人是个例外。就算训练有素的明军,勉强能维持秩序,但劳师远征前来,没有取胜便撤退,在将士们心里无疑就是失败……军心一旦动摇,蒙古人哪怕一次虚张声势的冲击,都可能引起一场各人争先恐后的大溃败,比如淝水之战。

所以摆在朱棣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迅速战胜瓦剌,才能平安撤离蒙古草原!

正是因为明确了这点,他才亲自提刀上阵砍人,又亲自带队追到百里之外,现在又要连夜展开攻势,就是要一鼓作气,将马哈木彻彻底底地击败,绝不给他缓过劲儿来、转过筋儿来的机会!

都说好的军事家,都是深谙心理学的,朱棣便是个例子,他敏锐洞察到马哈木一直沉浸在大汗梦中不可自拔。今日虽然遭遇一场失败,但主力尚存,就不可能马上转性,定如赌徒一般,失去理智地急于翻本!

一旦让他过了今夜,睡一觉醒来,可能就会把大汗梦抛到脑后,认清自己就是个流寇的本质,那才会是大明军队的噩梦呢!

所以朱棣才会说,取胜就在今夜!过了今夜,胜利就渺茫了……

明军在进攻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缺兵少将……这一点不奇怪,追亡逐北,本来就没有队形可言,甚至有的部队追错了方向也太正常。待到酉时末,明军终于集结起两万人马,朱棣说差不多了,就用这两万人进攻,后来的让他们不要下马,准备追击吧!

这次将领们好劝歹劝,终于把皇帝给劝住,请他在后方观战,由他们来组织进攻。朱棣虽然是亡命徒的性格,但不会白白冒险。攻坚不是闹着玩的,那是拿人命去填,多少护卫都没用。而且黑灯瞎火的,将士们看不到他,激励的效果大打折扣,何必去冒那个险呢?便顺水推舟地答应了将军们的请求,让汉王替自己上阵。

不管怎么说,朱高煦是一员猛将,早先在忽兰忽失温,他带着麾下杀了个七进七出,把敌军左翼捣了个稀巴烂,如今已是浑身浴血,在火光下状若厉鬼。他和宁阳侯陈懋兵分两路,陈懋率三千人在左路佯攻策应,自己则集中兵力,强攻瓦剌阵营的右边。

瓦剌的营寨前火把照天,亮如白昼,而且知道他们近在咫尺,所有人都枕戈待旦,根本没有人会睡觉,所以明军没可能偷袭,只能强攻!在汉王殿下的指挥下,他们十人一组,高举着盾牌,抱着圆木冲向敌军的营墙。

朱棣也不是不会犯错的神仙,至少他就算错了一点……在无数松明火把照亮下,瓦剌人的弓箭如飞蝗一般,虽然射程远远不如白天,但因为更密集距离更近,还是居高临下,杀伤力却是大增,甚至可以洞穿明军的盾牌!

虽然瓦剌的营寨,在大明人眼里简陋的可笑,甚至连他们行军中扎下的大营都不如,但是还别不服气,就这一道简陋的营墙,就让明军付出极大的代价,冲在前面的将士纷纷中箭仆倒,几乎是眨眼之间,瓦剌军的营墙前,就躺满了中箭的大明将士。瓦剌军的箭雨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白日里他们没有机会展示的射箭本领,在此刻终于尽情释放出来!

朱高煦两眼通红,亲自带兵冲上去,却依旧无济于事,若非他的亲兵拼死相护,大明朝的汉王殿下,就要死在这一场了!

朱棣在远处望着战局焦灼,把自己身边一千名亲兵派了上去,这些士兵在指挥使吕兴的带领下,逼近了瓦剌阵营,这才从背上取下武器——竟是清一色的制式火铳!装药填弹后,熟练地瞄准射击!

当密集的火铳声响起,蒙古人登时惊呆了,不是说明军的神机营还在远处么?!马哈木显然对神机营不太了解,不知道其编制中还有一千骑兵!就这个不明就里,害惨了瓦剌将士,黑咕隆咚也看不清有多少明军,他们以为对方还是万枪齐发呢!白日里那人倒如割草的恐怖的场面,登时浮现在众人眼前,恐惧一下笼罩在营寨上空,瓦剌人再也顾不上射箭,纷纷趴下躲避明军的枪林弹雨!

实际上,黑咕隆咚,距离又这么远,明军根本打不死几个瓦剌人,但白日里的印象过于深刻,把他们全都吓趴下了!这就是朱棣所谓的惊弓之鸟!

明军抓紧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也不拿盾牌了,扛着圆木就冲到营墙下,当瓦剌军反应过来,再次起身要射箭时,却已经晚了……圆木轰然撞在脆弱的营墙上,蒙古人的土木工程显然不过硬,一下就被撞开了个口子。随着更多的圆木撞了上来,整段营墙都摇摇欲坠,瓦剌士兵再也没法在上面射箭,纷纷跳了下来。

随着撞击越来越猛烈,营墙终于轰然倒下,明军蜂拥而入,瓦剌军的防线全面失守,然而瓦剌人已经意识到,再退却就要彻底失败了。三位头领也学明朝皇帝身先士卒,带着手下与明军在营中展开了顽强的搏杀。

瓦剌军营里杀声震天,双方将士混战在一起,不管是火把通明处,还是没有光的黑暗处,到处都有两军士兵在贴身肉搏,许多人甚至被杀红了眼的友军误杀了!

战斗已经白热化,在这种刺刀见红的步战中,明军的狼牙棒明显不如瓦剌军的马刀好使,明军的伤亡十分惨重,都督马聚受伤,都指挥满都力等高级将领都连续战死,遑论一般士兵了……

朱棣的圣驾已经移到了前线,这位战争天才竟然趁着外围被己方攻陷,将一千骑兵,而且是重骑兵带上山……在之前的观察中,他便敏锐地发现,瓦剌军营内适宜跑马,是有条件发动骑兵冲击的。

见战局陷入胶着,朱棣立即亲自率领重骑兵发起进攻……他这次的判断完全正确,瓦剌军队的扎营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连要防止骑兵踏营的基本措施都没有,当一千重装骑兵冲起来,便再也无法阻挡,热刀切黄油一样,径直突入大营深处!胆敢阻挡的瓦剌士兵,都被直接撞飞,当然一些明军士兵闪避不及,也被误伤,但这是战场,战局是第一位的,官兵的生死并不重要!

明军有了重骑兵,就像有了主心骨,将士们跟着重骑兵的身后杀进杀出,任何瓦剌军队都一触即溃,各处防线均告失守。明军则趁机发动了总攻,在他们全线攻击之下,瓦剌军队抵挡不住,眼看就要被围歼了,三位头领见机最快,掉头就跑!一见头领都跑了,瓦剌军还有什么理由坚持?立即全线崩溃,四散而走!

这时候朱棣令旗一挥,后抵达战场的骑兵部队立即出发,当他们绕过两座高山之后,与刚刚骑上马,重新集结起来的瓦剌军发生了遭遇战,瓦剌军这次连作战的勇气都没有,几乎是一触即溃。

明军连夜追赶,砍杀溃逃的瓦剌军队,丰城侯李彬等人一直追到土刺河,在那里生擒了数千名瓦剌士兵,俘获了瓦剌战马上万匹……

第三百二十五章熊孩子

夜风吹淡了浓重的血腥气,铁山大营恢复了平静,只是上空的旗帜变成了大明的金龙旗。

两场战役,明军都取得了完胜……第一场,蒙古人进攻,没有撼动明朝的防守。第二场,明朝的进攻,却突破了蒙古人的大营。进攻防守都取得完胜,显示出这个年代的大明军队战斗力,无可争议的在蒙古人之上!所以明军取得这场胜利,也是合情合理的!

至此,这场超级远征的胜负再无悬念,把剩下的事情交给他的将军们,朱棣也不用再拖着一把老骨头去追击了,他实在太累了……

其实昨天下午他就撑不住了,五十多的人,精力和体力都已经不复当年是一方面,他的旧疾又发作是另一方面。这是没办法的,尽管太医尽心竭力地调养,但四个多月风餐露宿的艰苦行军,再高明的医术也白搭。

战局未定时,精神高度紧张,朱棣还感觉不出什么,现在胜利已经装到袖里,人稍稍放松,疼痛便如潮水般袭来。

王彦看到皇帝面色有异,轻声道:“皇上,药已经煎好了……”

“不喝药。”朱棣却断然摇头,丝丝吸着冷气,却一脸笑意道:“喝酒一样可以镇痛,要最烈的酒!”

“皇上……”王彦却苦着脸道:“太医嘱咐,皇上要戒酒。”

“下不为例,下不为例。”朱棣心情极好,脾气也很顺,竟像个小孩似的耍起了赖,“朕心里高兴,真想喝点酒啊!”

“那……好吧。”王太监也不忍心败了皇帝的兴,见边上只有侍卫、没有内侍,便亲自去找酒。

等酒的工夫,朱棣活动着筋骨,坐在火堆边,虽然已经是四更天了,但他依旧没有睡意,问身边的将军道:“战果初步统计上来了么?”

“回父皇,儿臣给您送来了,”众将还没来得及答话,朱高煦大步走过来,咧嘴笑道:“大胜!”

“还不拿过来,”朱棣笑骂道:“也不知道洗洗脸,不听声都认不出是朕的青雀儿!”

“嘿嘿。”朱高煦笑着走到篝火堆旁,朱棣才看到他走道一瘸一拐,关切问道:“怎么了?”

“蹭破点皮,”朱高煦满不在乎地笑道:“没啥大碍。”

“以后要小心了,不要太拼命。”二儿子亲自攻坚那段,朱棣是知道的,心里对这个和自己一样骁勇善战的儿子,充满了喜爱,接过他手里的战报一看,皇帝大喜道:“好啊,好啊!这一仗,起码打出十年太平!”

昨日两场大战,三万瓦剌骑兵损失过半,大小王子阵亡十余人,连博罗都被生擒了。马哈木和太平虽然逃走了,但经此重挫,威望和实力都跌到冰点,已经没有再兴风作浪的本钱了!

“说起来,马哈木和太平也真是阴险,”朱高煦也开心大笑道:“他们竟然留下博罗那笨蛋当诱饵,自己逃之夭夭,我们抓住那厮时,他在破口大骂,当时以为是在骂我,好一顿掌嘴,后来通译来了才知道,他骂得根本不是我,是在问候他两个狼心狗肺的哥哥的母亲!”

“马哈木和太平的母亲不也是他母亲?”朱棣笑道。

“哈哈哈……”朱高煦笑出眼泪道:“父皇说的是,但他就是这么骂的,他骂自己老娘,为什么要生出这两个畜生来害自己……”

“哈哈哈哈……”这是一次比上次亲征还要漂亮的大胜,由不得朱棣不得意,他也放声大笑起来:“酒呢,怎么还没来!”

皇帝话音未落,急促的脚步声响起,众将循声一看,见并不是去找酒的王彦,而是留守中军大营的兴安伯徐亨,只见徐亨虽然极力想掩饰自己的情绪,但那紧张的表情,还是清楚地表明——后方有什么事情发生!

徐亨是潜邸的老侍卫出身,朱棣自然信得过,放任他凑到跟前,低声附耳禀报起来。

“什么?”听了徐亨的话,朱棣登时老脸煞白,大胜的喜悦之情化为乌有!

见泰山崩于前不变色的永乐皇帝,竟然如此失态,众将自然更加恐慌,暗道莫非被人抄了后营?

“酒来了!”一个喜气洋洋的声音响起,却是王彦好容易找到一坛二十年的佳酿,兴冲冲地端过来,因为天黑,也看不清众人的表情,他还不知道风已经转了向。

“皇上,二十年的……”直到来到篝火前,他才看清朱棣那铁青的脸,献宝的话说了一半,就硬咽回去。

朱棣冷冷瞥他一眼,沉声问道:“他们现在在哪?”

“啊……”王彦一愣,旋即才明白不是问自己,赶忙闪到一旁,徐亨低声回禀道:“幼军的人说,是往九龙口方向,按照路程算,现在应该已经到那了!”

朱棣一用力,想要起身却没起来,王彦忙上前扶着,却被皇帝一把推开,最后还是挣扎着起身,咬牙切齿道:“地图!”

行军地图马上展开,皇帝秉着烛光,眯着有些花的眼睛,找到了那个地名,一算路程,直线距离八十里,但是因为有山脉阻隔,最少要走一百二十里才能到。才沉声道:“青雀儿!”

“请父皇吩咐!”朱高煦忙起身道。

“你立即带兵走一趟!”朱棣张张嘴,看了看他,又看了看地图,却又摇头道:“算了,你受着伤,还是换别人吧……”

“父皇,这点小伤不要紧的。”朱高煦跃跃欲试道。

“不必了!”朱棣却有些烦躁地断然道:“有全须全尾的人呢,你就歇着吧!”说着目光扫过众将,又扫回去,最会落在端着酒坛子的王彦身上:“狗儿,你还能带兵么?”

狗儿是王彦早年的名字,他以为自己今天背时,要被皇帝厌弃来着,没想到朱棣却这样问自己,登时满脸通红道:“能!”他和郑和、李谦都是云南人,一起进王府,一起练武艺,靖难之役又同时带兵,都立下赫赫战功。但是皇帝登极以后,眼看着两个兄弟,一人率领超级舰队下西洋,注定名扬青史,一人提督羽林禁卫,位高权重。只有自己掌管皇帝印玺,虽然清贵,但终究默默无闻,早就盼着这样的机会了。

但是皇帝接下来的话,却吓得他魂不附体:“好,你这就带着三千营,去把太孙接回来!”

“太孙……”众将纷纷倒吸冷气:“殿下怎么会跑去九龙口了?他不是留守大营么!”

“李谦这个该死的,竟然擅自带他出来追击了!”朱棣恨声道。

“皇上稍安,现在瓦剌军已经一溃千里,太孙殿下骁勇,李公公也是宿将,应该不会有危险的。”众将忙劝道。

“战前的情报,瓦剌人一共召集起四万多的军队,但今日参战的瓦剌军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