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9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远远看去。
东岸的隋军军阵,一个接一个的被撞碎冲破,重骑去势不止。
几骑重骑终于冲到了岸边桥前。
那里,麦铁杖依然傲立不倒。
高句丽重骑直接撞过来,数名府兵高喊,“保护大将!”
他们明知麦铁杖阵亡了,却依然不容高句丽人亵渎大将的尸体。
一把铁锤挥来,那名府兵被直接击飞,落到,身亡。
可马上又有人悍不畏死的冲上来,他们誓死守护麦铁杖的尸体。
击飞。
撞倒。
刺穿。
在全身是甲的重骑面前,单个的府兵丝毫不是对手。
一队高句丽轻骑冲至,他们趁机飞索套住麦铁杖,然后拖走了他的尸体。
隋军府兵看的眼眶欲裂。
“夺回大将!”
无数人大喊,然后义无反顾的冲向高句丽人。
这一刻,整个东岸战场上的隋军似乎都再次奋发,他们疯了,不要命的拿刀砍,拿枪刺,不但不退,反而在前冲。
高句丽人本以为能够一举冲垮隋军的东岸守兵,把他们赶下河去,然后烧了浮桥,击退隋军的渡河。
可是隋军没溃,更没人转身跳河。
面对着强悍的高句丽骑兵,他们宁可战死,也不后退。
高句丽的重骑已经冲不动了,也没处可冲了,他们的前面就是滚滚的辽河。
失去冲击的重骑却没能把隋军赶入河中,自己却陷入了隋军疯狂的包围砍杀之中。
冲不起来的重骑,连个重步兵都不如。
隋军疯狂的撕咬着他们,刀劈矛刺,砍马蹄,抢头盔,高句丽重骑陷入绝望之中。
高句丽轻骑拼命的在冲杀,可任他们怎么冲杀,隋军就是不退。
桥上,隋军还在源源不断的涌来,他们没有犹豫,没有退缩。
右七军大将杨义臣,也率着精锐轻骑登上了东岸。
连新任的右五军大将裴世矩这样一个文臣,也顶盔贯甲手持横刀冲上了东岸。
越来越多的隋军上岸,很快,第一支轻骑集结起来。
杨义臣扬槊策马,率军发起反冲锋。
战斗从早晨一起杀到了黄昏之时,血战一天。
隋军已经先后搭起了七座浮桥,过河的兵马也达到了六七万之众。
高句丽人终于顶不住了。
虽然他们倾城来战,来了五万步骑,可隋军先有麦铁杖的奋勇表现,后有皇帝亲自战场督战,这气势是高句丽人不能比的。
又有几座浮桥已经快完成,更多的隋军踏上东岸战场。
高句丽人死伤惨重,可他们却没有隋军那种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勇气。
当他们看到再无力阻挡隋军渡河之后,终于吹响了撤退的号角。
号角一响,高句丽军全军撤退。
他们一刻也不愿停留,疯狂的奔逃。
“杀!”
杨义臣浑身是血,连马都换了三匹,见到高句丽军败退,丝毫没有放过的意思,率领着部下奋起直追。
无数隋军,也嗷嗷叫的追了过去。
今天这一战,血债必须血偿!
高句丽军狼狈奔逃,隋军势如猛虎追击。
一路追杀数十里,一直杀到了辽东坚城之下。
高句丽人逃进了辽东城,杨义臣这才下令停止追击!
皇帝杨广终于踏上了辽河东岸的土地,脚下的土地完全被鲜血染红,沿岸数里,没有一寸不被鲜红染红。
“陛下,我军大胜,阵斩高句丽一万八千余人,俘虏三千余。”
杨广却高兴不起来,“麦铁杖呢,他的尸身找到没有?”
“回陛下,还没找到,据说被高句丽人带回辽东城了。”
“派人去要回来,告诉高句丽人,就算是黄金千两,朕也要赎回来。”
兵部尚书左侯卫大将军右五军大将段文振刚死,这左屯卫大将军左七将大将又战死了,一连折损两员上将,杨广心痛万分。
这可是他的心腹大将啊。
“该死的高句丽人,把那三千俘虏,全杀了!”
本来各军都设了受降使,一直说要优待俘虏的杨广也恼了。
第361章 昏招迭出
三千高句丽俘虏被押到辽河边斩首。
尸身被推入辽河中喂鱼,首级则被拿来和土垒成了一座京观。
“此战,我军共战死一万五千余人,伤者无数。左七军大将麦铁杖战死,亚将钱世雄战死,前厢都将孟金叉战死……”
一仗就死了一万五千余人,还没算伤残的几千。
可以说,这一仗就打没了半个军。
杨广面沉如水,之前在后方,总听到罗成一路高奏凯歌,又是破武逻厉,又是拔玄菟城,左歼灭一个万余人,右阵斩个几千的,他都以为高句丽人非常的弱了。
可是今天这一战,他亲眼观战的这一战,却让他深深的认识到,他还是太过低估高句丽人了。
能立国七百年,傲立辽东不倒的高句丽,确实还是有些本事的,他们并不全是靠着山城龟缩苟活到今天,就算是大军团野战,他们也一样有凶悍的战斗力。
今天,虽然隋军胜了,可也是惨胜。
十万对五万,二比一的兵力,结果最后的战损比差不多,而他还折了一员上将。
左七军几乎打残了。
主将副将都战死不说,连尸体都被抢走了。
“若今日罗成为渡河先锋,朕定不会有此折损。”杨广这个时候想起罗成来了,想想罗成一路攻城破池,屡败高句丽,虽然之前耍了点小聪明,但这也没影响皇帝对他的好感。
同样是渡河,罗成渡河一点事都没,还把新城打残了,而他亲率十万大军过河,结果第一仗就打成了这样。
隋军打扫战场,救治伤员,掩埋阵亡者尸体。
然后趁胜兵围辽东城。
隋朝使者与高句丽辽东城主渊盖苏文几番交涉,最后渊盖苏文提出了交回麦铁杖尸体的条件,用其弟渊建土交换。
“换!”
辽东城下。
杨广阴沉着脸答复。
罗成辛苦俘虏的渊建土,于是又得以回到了辽东。
从隋军阵前走到辽东城下,渊建土回首,一种逃脱升天的感觉油然而生。
入城。
渊盖苏文亲自过来迎接自己的兄弟。
“兄弟你瘦了。”
“我以为这辈子都再回不来了。”渊建土想哭,鼻子发酸。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大哥为你准备了十几个年轻美人,回去好好洗漱一下享受去吧。”
渊建土欲言又止。
“你想说什么?”
“哥,隋军之强,大出乎我等先前之预料,我觉得我们这一次,只怕会输。”
渊盖苏文沉默。
“不说这个,你先回去好好洗个澡吧。我晚上为你举行接风宴,为你接风洗尘。”
城外。
麦铁杖的尸体被送回。
杨广站在铁杖尸体前大声哭泣。
皇帝的哭声,引得全军一片肃穆。
“铁杖志坚气勇,平素以功著称,这次陪朕讨伐贼人,身先士卒,冲锋陷阵,节高义烈,虽身死而功存,他的誓言至忠至诚,追怀他的平生,让人伤感不已。应赐他特殊荣誉,以表彰他的功德,可追赠光禄大夫之职,追封宿国公,谥号武烈。”
杨广又下诏,让铁杖长子麦孟才降等袭辽东侯爵位,授银青光禄大夫阶,其弟仲才、季才两个弟弟,都被拜为正议大夫,各授鹰扬郎将之职。又赐钱巨万,为铁杖办丧事,赐丧车,配吹鼓手,让王公以下官员勋贵都为铁杖送行。
一连几日。
辽东城下,隋军不攻,高句丽军也不出。
皇帝与裴世矩、苏威等议事。
“朕伐高句丽,为吊民伐罪,非为功名。”说着又道,“此次渡河一战,可知高句丽人虽处偏远,可却野蛮凶悍。为防各军将领轻兵掩袭孤军战斗以争夺功名邀请赏赐,所以朕以为各军应当分为三道,但凡有军事行动,需三道互相通报,各为支援,不许轻军独进。且不论进止,都需要先奏闻于朕,等侯回复方可行动。”
杨广是怕各军都看到罗成那般屡建功绩,以为高句丽人真的很弱。而他这一次亲自督战,十万打五万还打的这么惨胜,深知高句丽人并不弱。因此,便又特意想出来这么个命令来。
苏威、裴世矩、虞世基、裴蕴四人在御前与议,可四人都不懂军事。虽裴世矩现任右五军大将,苏威也兼了个十二卫的大将军之职,可根本不懂这些。
他们想想,觉得也有道理。
反正现在负责扫荡辽东的七个军,本来就是分成三路,再把这三路兵马,各分三路,互相支援也挺好。
至于皇帝说各军行动要先奏报,他们觉得也没什么大问题,毕竟皇帝御驾就在辽东城下。
“若高句丽人欲降,应当安抚接纳,不要再纵兵进攻。”
皇帝又加了一句。
他认为如果愿降那就受,不要无谓的牺牲伤亡。
一道道旨意就这样传给诸军。
在辽东城下休整了十天。
杨广派人向城中劝降。
渊盖苏文说要考虑考虑,希望杨广给他十天时间。
于是杨广还真的就给了他十天时间,十天后,渊盖苏文回复就还没考虑后,杨广又给了他三天时间。
三天后,渊盖苏文依然不愿意降。
于是杨广这才下令右五、左七、右七三军展开攻城。
三军近八万人猛攻一天,双方都死伤惨重。
渊盖苏文树起白旗,说要投降,然后让隋军停止进攻,说派人来谈投降之事。
于是杨广下令停止进攻。
“陛下,渊盖苏文不过是诈降,今日我军猛攻一日,给予守军极大杀伤,几处都看着要守不住了,现在若暂停进攻,则之前一日猛攻白废了。”右七军大将杨义臣直言进谏。
“陛下,不能让高句丽人有喘息之机,攻城之要,就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啊!”工部尚书郑果也大声进谏。
可杨广却听不进去。
今天白天攻城,高句丽人伤亡惨重,隋军一样伤亡惨重,一天攻城下来,已经伤亡两三千,每时每刻都有人在倒下。
如果高句丽人真降了,那得少伤亡多少人。
“或许渊盖苏文诈降,但也不能不信,朕给他一个机会。传令,停止攻城,撤退十里休整!”
杨义臣和郑果等人气的脸都青了,可最后只能无奈遵旨。
结果渊盖苏文派人来跟皇帝商议投降议了三天,三天后却又翻脸不降了。
于是恼羞成怒的皇帝下令再次攻城。
第362章 拦路虎
乌骨江边乌骨城。
乌骨城下十万兵。
乌骨江是鸭绿水的一条大支流,可以迟缓凛凛骑兵飞驰。而建立在乌骨江边的乌骨城,看上去酷似一个大大的簸箕,穿过低矮平坦的簸箕底,乌骨城便在山上。
平坦的路面翘起。
层层叠叠的石头墙扑面而至,乌骨城既有内城墙又有外城墙,外城和内城之间还有两个瓮城,可各容兵千人。
宇文述遥望山城,眉头紧皱。
此城地处辽东东南交通要道,西南交白岩城,东接鸭绿江水路,可直通鸭绿江上游的高句丽腹地纥升骨城、国内城等要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同时也可以顺河抵达鸭绿江,然后过江直抵高句丽王都平壤。
乌骨城因此规模宏大,全城周长十六里,比起曾经的王都国内城都还要大上许多。
此城扼住了宇文述兵马前进的道路。
白日狼烟,夜晚烽火。
高句丽人防范森严,想要悄然路过是不可能了。
乌城骨有许多瞭望台,有如一双双眼睛一直注视着山城周边。
“大将,乌骨山城采用的是石筑,底部用大石块彻,石块打出了尖锐角,互相交插咬合砌成壁心,然后与城墙两面的墙壁石相插,墙壁石也是打制整齐大头小尾的楔形石,尾端与墙内填石交插,固结一起,成一整体石墙。
城墙砌筑时无需泥浆勾缝,全凭石块插合形成拉力,各个部份的石墙又与整个山体咬合成一体。巧用了山脊,悬崖为壁,依托山体,凹处垒墙,沿山环行,坚固异常。”
“城墙外部还多筑有马面,马面底部外侧有很大侧角,既加强防御能力,同时也使石筑城墙更为坚固。”
宇文述哼了一声,“你说这么多,不就是想说这乌骨城坚固无比,易守难攻?”
“确实如此。”
那员将领回道,这乌骨城如一个巨大的簸箕形状,其实就是把一座巨大的山谷整个包了进去,城墙就是建在山谷四周的山坡峰顶上,而谷口还建了城门和瓮城,扼守交通要道,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有其它路绕过去吗?”宇文述问。
“路肯定有,但得绕很远,我们兵马众多,且携带了大量辎重,有许多车马,若是绕路,只能走大路,这么一来,估计得多绕几倍的路,而且就算绕路,其它路上也一样会有许多山城。”
宇文述眉头皱的更紧了。
这样的城池可不好攻。
巨大无比,可四面险要,就算他有三军人马十万之兵,可也无法展开。尤其是这城墙本就为山石垒就十分坚固,这还修建在山坡上,许多地方直接借了断崖、峭壁,一般攻城器械都难以推进到城墙前。
“这根本就是一座长城啊。”
宇文述骂道,这山城跟中原修建在北方的长城,确实很像,修建于崇山峻岭之间,十分险要。只是不同的是,高句丽的山城不是连绵不绝的长段,而是一圈圈的山城。
但险要却是一样的。
“乌骨城里有多少守军?”
宇文述问。
“据侦察,乌骨城城周十六里,平时常驻万人,如今我大隋征讨,各山城都把人口牲畜撤入城中,所以乌骨城中人口应当很多,兵马或许有所增加,我们预计可能有两到三万人。”
十万对两三万,数量上完全有优势。
可只要考虑到这山城的险固,宇文述却并没有什么乐观的,十万兵攻两三万兵马守的乌骨城,他并没多少自信。
尤其是现在他们距离辽河已经足足四百里了。
这一路上,宇文述带着左一军以及左二左三,三军共十万人马,一路南下,逢城则过,高句丽人倒也没有敢拦截的。
这一路深入了四百里,现在卡在这乌骨城下,却是有些进退两难了。
乌骨城不比其它山城,这里首先很大很坚固,兵马也很足,再一个这座山城不是建在山坡山顶上,而是包了一个山谷,把他们的通道也给拦住了。
“辽东城情况如何?攻下来没有?”宇文述又问。
一名军官回道,“先前右五左七右七三军渡河,遇辽东城守军半渡而击,我军奋勇争渡,麦铁杖大将军战死,钱世雄亚将战死,损兵近两万。虽背水一战,也歼敌两万,杀到辽东城下,可高句丽人婴城固守,还几次诈降,获得喘息之机,虽然此后陛下不再相信辽东城诈降,令制作飞楼、云梯、冲车攻城,并地道四面俱进,昼夜不息,可高句丽人反抗十分顽强,如今已经二十余日依然不得拔。”
“伤亡呢?”宇文述又问。
“据说,辽东城内高句丽守军伤亡近两万,我军则伤亡倍之。”
这下宇文述也不知道要如何开口了,皇帝亲自指挥,八万人围攻辽东城,结果打了二十多天了,却死伤近半,依然没破辽东城。
沉默了一会。
宇文述缓缓开口道,“传令三军,乌骨城下十里安营立寨,休整待命。”
一众将校不解。
“大将,我们距离鸭绿江西岸不过百里路程了。”
“我说等。”
“可是,陛下令我等务必于五月底前于鸭绿江西岸与诸军汇合,一起渡河进攻平壤。”
“我说了先等等。”
宇文述依然是冰冷的道。
“大将在担忧什么?”一人问。
宇文述冷哼一声,“右五左七右七三军,三军十万人马渡河攻打辽东城,费时近一月,到现在折损了六万人马,却依然没攻下辽东城,你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这意味着后方不稳,攻不下辽东城,那么那七个军就无法继续推进到辽东腹地,更无法为他们提供可靠的支援。
“可是陛下已经急调御营六军过河,现在御营二十万已经在渡河,正往辽东城下集结。辽东城顽抗多日,但也伤亡四万,城中也是山穷水尽了。”
可宇文述却不相信辽东城中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他只看到了辽东城依然未下,辽东城下大隋三个军实际已经折了两个,就算御营六军过河,一时半会也未必能攻下。
也许能攻下吧,但他宇文述却不想冒险在这个时候强攻乌骨城。
等辽东城攻破的捷报传来,他才会考虑攻打乌骨城,否则,他不会硬攻强打乌骨城的。
第363章 李三娘
新城自罗成率部解围离开后,便又撤下了树起的降旗。
城头依然是高句丽旗帜飘着。
自打渊建土率部反攻玄菟城兵败之后,新城地区的守卫力量可谓十分虚弱,而罗成路过一次,又让新城损兵折将不少。更别说,罗成心狠手辣,驱赶上万周边百姓来填壕逼迫新城守军射杀他们,更让他们士气大减。
此时的新城中,守兵已经不多,唯八千卒,另有百姓大约五万人。虽然其中青壮不少,新城也不缺器械,可毕竟大多原本只是普通的农夫牧民工匠们,缺少训练,不懂战阵。
所幸的是罗成那个活阎罗只是打了一阵,便收下了降书,带着大量的黄金白银以及粮食牲畜和美人,猖狂得意的离开了。
杨万春从城中青壮中精选了大约一万青壮,发给器械,日夜教练战阵。
转眼快一个月过去,新城无战事,日子倒还算安稳,总算又给了他们一点喘息之机。
李渊和宇文士及几次来城下交谈,让杨万春开城。
可每次杨万春都说出千万般理由来,总之一句话,他承认他是已经降隋了,但是他还是不放心开城,最后说来说去,就是不打开城门,甚至说要等天子来了后,再出城来亲拜大隋天子。
言外之意,你李渊宇文士及算老几?
后方皇帝日夜派人催促,尤其是在辽东城久攻不下的情况下,皇帝更加需要新城这边的好消息。
宇文士及蹲在新城外不远的隋营里,唉声叹气,旁边坐着唐国公李渊,同样是愁眉不展。
“该死的罗成,他收下降书,拍拍屁股走了,可却留下这烂摊子给我们了。”
好脾气的李渊现在都有些出离愤怒了,真是罗成吃肉,他们却在后面擦屁股。罗成收下降书,一封捷报奏上,结果这王八蛋升官发财,直升虎贲郎将,还得了许多黄金绢帛奴隶,可这后尾却要他们来。
李渊已经被罗成坑了两回了。
上一次,罗成把玄菟诸城的钱粮牲畜都差不多搜刮一空带走了,留给他的是一个个空空如也的库房,结果皇帝和百官却都还记着罗成打下诸城得到的大量钱粮装备呢,搞到最后,他拿不出东西交差,皇帝没责怪罗成,却责怪起他办事不力来。
裴蕴更是直接参奏他办事不了,弄的他差点下不来台。
这次来新城受降,本以为能沾罗成点光,可谁料又是个坑,还是个天坑。
“唐公,陛下又派人来催了,已经下了最后通牒,若是三天内我们不能接管新城,唯我们是问。”
“唯我们是问?问什么,罗成说新城降了,你看这新城降了吗,降了吗?”
宇文士及也很无奈,“唐公啊,谁都知道杨万春是诈降了,可现在麻烦的是皇帝好面子,根本不肯承认之前杨万春是诈降,更不可能去责罚罗成,反正就是自打脸面。现在皇帝不问罗成,就问我们,你说我们能怎么办嘛。”
李渊比宇文士及更清楚皇帝的品性,这是个极好脸面的人。
让皇帝承认自己错误,那是不可能的事情,所以现在结果嘛,自然这板子还是要落到他们屁股上,除非他们能够在三日内把新城拿下。
“没其它办法了,只能去找李景和罗艺,新城城虽坚,可兵却少,李罗二将手里七万兵马,真要硬打,三天时间未必拿不下来。”
“可是罗艺是罗成叔父,李景是罗成叔父,这二人未必肯帮咱们啊。”
“这不是帮我们,这是帮罗成擦屁股,真要新城打不下,我们到时固然逃不掉责罚,可他罗成也别想着就置身事外。”李渊气恼的道。
……
罗艺面对着十分客气的李渊,只是笑呵呵的打着哈哈。
最后李渊实在没法了,只得道,“罗成因降新城而升虎贲郎将,可如今新城却依然还在高句丽人手里,这事情若是不能妥善处理好,只怕最后对罗成也不利啊。罗右卫你是罗成之父,他是你的继子,你应当帮他善后的。”
“新城受降事宜,陛下不是交给唐公了吗?”
“燕国公说笑了,我不过是来给罗成擦屁股的,可现在这屁股难擦啊,陛下只留给我三天时间,可我手里就那几百人马,能做什么?还得燕国公出马啊!”
罗艺却摇头,“唐公啊,不是我不帮这个忙,原本攻夺新城也是我左六右六两军的任务,可是之前陛下已经改换军令,令我两军北上攻夺扶余、金山诸城,我们也是有军令在身,耽误不得啊。”
“不耽误不耽误,新城如今也就五六千人马,还是数败之兵,士气低落,只要燕国公出马,到时定是一战而下。”
“呵呵。”罗艺却道,“可陛下却没让我去攻打新城。”
“帮我个忙,我一定记得这个人情。”李渊拉下脸皮道。
“唐公啊,能帮我一定会帮的,我听说唐公家有个三娘子,打小就十分英武,文武双全不下男儿,今年好像是芳龄二八?”
李渊脸色变了。
罗艺却继续道,“我好像还听说三娘还未婚配?”
“燕国公何意,难道想为我家三娘做媒保婚?”
“确有此意,其实我之前觉得我家五郎跟你家三娘是极好的一对,可惜五郎已经成亲了。不过我罗家三郎却还未成婚,现在是左五军前厢都将,陛下授封的鹰扬郎将,也是十分骁勇英雄,唐国公不妨考虑一下,若是两人能成,那我们罗李两家,以后可就是亲家了。”
李渊心里道你罗家算什么,也敢跟我李家攀配,想我唐国公府李家,那可是八柱国家之一,虽说在北周时便不免开始衰弱,在隋初更是势弱,可瘦死的骆驼它也比马大,岂是罗家这样的暴发户能比的?
三娘是他李渊的三女儿,虽排行老三,却是嫡女,比另两个年长的庶出女儿尊贵的多了。他李渊联姻,非富即贵,要么是关陇名门,要么就是五姓七宗,罗家也配?
“呵呵,时候不早了,某就不久留唐国公了,送客。”罗艺见李渊不吭声,直接就喊送客了。
“等一下。”李渊无奈出声。
第364章 结燕唐之好
听到李渊喊等一下,罗艺脸上又恢复了笑容。
“唐公?”
“燕国公,我李渊生有五子六女,其中与正妻窦氏共生四男一女,这三娘打小就被我们宠坏了,所以性子比较奔放。从小就当成了男孩养,因此骑马弓射样样精通,可是说到这女红烹饪却是懂的极少,要不也不会说到了十六都还没许人家。”
李渊搓了搓手,“我也听闻罗三郎勇烈,号称烈虎,一把陌刀可谓是骁勇无双。你看要不这样,我家大娘二娘都先后嫁人,如今适婚的除了三娘还有四娘,四娘今年十四,跟三娘倒是完全相反,虽说是庶出,可从小学习琴棋书画,工于女工烹饪,性格也温柔贤淑,是个挺好的女子。若是罗家不弃,我愿意把四娘许给罗三娘,以成两家秦晋之好。”
李渊也是下了血本了,原本他心里是一万个瞧不起罗家的,哪怕如今罗艺封为燕国公,还升了右卫将军,可李渊依然瞧不上他。
但现在也实在没办法。
之前他嫁给太原王家家主的妹妹,有一个女儿送到宫中给皇帝做婕妤,比较得杨广的宠幸,经常能知道些皇帝的最新情况。她之前悄悄派人送来一个口信给他,说皇帝对他已经是万分不满,这次若是再不能进入新城,皇帝就要罢他的职,贬他的爵。
他这个唐国公爵位,可是七岁就袭的爵,李渊可不想被贬,他还想着将来再传给长子建成呢。
李渊六女,但长大的就四个,大女下嫁冯少师,二女下嫁窦诞,三女虽还未婚,但其实已经是选定了柴绍,柴绍将门出身,他祖父是北周骠骑大将军,爵封冠军县公。他父亲曾为隋太子右卫率,爵封巨鹿郡公。
柴绍虽年轻,可在勋戚子弟中十分有骁勇且有才名,年纪轻轻便已经是太子千牛备身,前途无量。
四女儿虽才十四,可李渊也已经在为她物色女婿人选,他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人选,分别是长孙家的长孙孝政和段家的段纶。
长孙氏是北魏皇族,就算到了如今,也算是老牌贵族勋戚。而段纶的父亲段文振,不但是将门,也还是皇帝极重用的兵部尚书。
只是如今段文振刚死,所以李渊本来已经决定把四女许给长孙家。
谁料这个时候罗艺横插一脚。
罗艺却并不怎么买这个账。
不管李渊说的如何好听,可嫡庶之别还是很大的。
尤其是那些豪门贵族之家,嫡庶之别,天地之差。十个庶女拍马都顶不上一个嫡女,李三娘就算再不会女工,可只要不是太丑或太放荡太傻这些,那么再贤惠的李四娘也顶不上李三娘的。
“唐公,这岂有三娘未婚,却要先嫁四娘的道理。”
李渊满了,这不是得寸进尺吗,他愿意把四娘嫁给罗家,那都是思量许久之后的事情。
“燕国公啊,你们三郎未婚,可四郎五郎不都是先成了婚嘛,这有什么。”
“可我倒觉得三娘跟三郎挺配的。”
“不妥。”李渊终还是拒绝了。
罗艺呵呵一笑,也没恼,只是端起茶杯,“送唐国公。”
李渊起身,甩袖离开。
出了南苏城,李渊直接去了苍岩城。
城主府里,李渊把跟罗艺说过的话又稍改换了下对李景说了一遍,希望李景出兵攻夺新城,为罗成擦屁股。
可李景虽然一直笑呵呵的,但这事情却没有半点商量的余地。
“不瞒唐公,我明日就要拔营起程,即将前去攻打金山城,陛下给我下了命令,让我限期拿下金山城,实在是没空啊。”
“滑国公,请帮下忙,新城只几千兵马而已,你一战定能下。”
可李景依然拒绝,“抱歉,军令如山,军情如火,我也没办法。”
最后李景亲自把李渊送出城。
再次回到新城城下,李渊的脸色已经非常难看了。
他骑马来到新城城下,让随从向城上喊话,要求杨万春出城来见。
可杨万春却只是派了个小兵回应,说愿请唐国公入城一见。
而且高句丽人并不开城迎李渊进城,却是放了个竹筐下来,要吊他入城。
看着那个小小的竹筐,李渊如此肯去?
于是便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