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3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退下吧。”
待其退下,马周来见李纲。
“为何不直接拿下温山,杀鸡儆猴?”李纲给马周泡了杯茶。
“说来,这衡山县此前本是萧铣的藩镇属地,我们未到任前,这里还算不得朝廷地方,因此此前的事情,也没必要非要深究。再者,一来就杀人,也没必要。”
虽说杀人是最好的立威方式,但马周不想杀人,起码这个温山并不是违犯了朝廷律令,他就算贪污,也是贪污萧铣的。
“你觉得这个温山会老实补齐亏空吗?”
“未必。”
“哦,为何会有此结论?”
马周捧着茶杯,轻笑着,“其实我查了许多档案记录,又在街上转了几圈,另外还派人去悄悄打探了下坊间传言,意外得到了几个有些意外的消息。这个温山是地头蛇,县中大户,算是世代在此居住的地头蛇。偏偏有些意外的是,在南面的衡山里,就有一伙势力不小的衡山贼,其首领也姓温,关于这位温首领还有不少传闻呢,有些正与温主簿有关。我怀疑,那衡山温贼,定与这温主簿是同族,起码也是有勾联的。”
“那你还故意放他一马,让温主簿补亏空,难不成是想?”
“没错,温山虽然贪污库中钱粮,可那毕竟是在我到任之前的事了,但若是他敢勾结衡山贼,那可是在我到任之后。”
“嗯,如此温山勾结衡山贼,正好杀之名正言顺,顺便还能钓出衡山贼来个一网打尽,一石二鸟,宾王你这招了得。”
“不过你有没有考虑过,有两营府兵在,衡山贼只怕未必敢来。”
“所以学生假意调派两位指挥使带兵乘船先行离开,说是先去军营驻地,实则,白天登船离开,但就在附近处登岸隐藏,离开的只是空船而已,真正的卫营府兵依然在县城边上,随时能够回来。”
明面上留在衡山县城里的府兵,仅仅百人。
故此,马周相信,衡山贼是极有可能前来的,这是他根据收集的一些温山的传闻消息得来的,温山是个狠人,别看原来仅是个县主簿,可这人心狠手辣,勾结贼人暗杀长官的事情,他是真干的出来的。
毕竟,那笔亏空不是小数字,温山这种人,吃进去的东西又岂会吐出来。
勾结贼人杀了马周李纲,到时趁乱烧了账簿仓库,天高皇帝远的,报一个贼人来犯,他温山便什么事都没了,说不定还能因此接任衡山县令呢。
第1351章 宫廷御液鹿血酒
仙居殿。
皇帝安慰赛玛嘎公主,“吐蕃暂时混乱,但你弟弟器宗弄已得朕之册封,局势正在好转。”
公主如今为昭容封号,为正二品九嫔之第二位,在紫微宫中有自己的宫殿仙居殿,在宫里的地位还是较高的。大秦后宫制度,一后四妃九嫔,这些都是有自己的宫殿的。而在其下的九婕妤、九美人、九才人虽并称为二十七世妇,但是她们却都没有自己单独的宫殿,而是居住于四妃九嫔的宫殿侧殿,至于地位更低下的二十七宝林、二十七御女、二十七采女,并称为八十一御妻,更是连单独的侧殿都享受不到,能够在那些嫔妃们的宫殿里,有一个单间都算不错了。
吐蕃公主自入京,想不到很快家乡就发生那么大的动乱,父亲被毒杀,年幼的兄弟继位,由叔父、舅父们辅佐,但贵族们叛乱厉害,象雄又趁机入侵,偏偏苏毗又趁机恢复自立,而附庸诸羌也跟着脱离吐蕃。
原本的五如六十一东岱,如今也就保住了悉勃野家族的起家之地雅垄河谷一带。
公主虽在深宫之中,可也知道如今吐蕃的混乱局势其实有皇帝之意。象雄王出兵吐蕃,名为协助平乱,实则趁机入侵,连夺多地。
苏毗也是在大秦的支持下才脱离吐蕃自立,更别说弥药、白兰诸羌,皆转投秦国,而党项、东女、白狼诸羌,现在更是直接被秦人攻灭吞并为西山道。
“求陛下下诏,令象雄王李迷夏撤出吐蕃。象雄王跋扈,若是再不加以约束,待他吞并更多的吐蕃之地,到时实力更强,便再难控制,那时也会有损大秦之利。”
公主苦苦哀求。
弟弟才五岁,虽得大秦册封为吐蕃王,可是现在众叛亲离,如何能拔乱反正掌握大局呢。
罗成坐在那里喝着茶,茶是公主亲自泡的,放了藏地特产的冬虫夏草和雪莲花,加上酥油和茶,味道还是比较独特的,尤其是里面还加了点盐。
不过对于吐蕃局势,罗成有自己的打算。
诚如公主知道的一样,吐蕃如今的局势正是大秦所乐于看到的。囊日论赞还是一个很积极进取的赞普,他与噶尔东赞的改革,如果成功必然带来吐蕃翻天覆地的变化,幸好过于激进,被旧贵族们毒杀了。
他一死,留下孤儿寡母面对着群起反叛的旧贵族,甚至一些新归附的新地贵族也跟着脱离。
历史上,囊日赞普要晚好几年才死,那时吐蕃内部更稳固,尤其是外部环境较好,有吐谷浑与诸羌作为与中原的缓冲,使的他们能够从容的继续统一高原诸部。
但是如今,囊日论赞早死了几年,尤其是他之前出兵吐谷浑大败后,让其威望大大受损,兼之原本依附的诸羌如今在大秦的威逼下,纷纷倒戈,使的吐蕃内外形势都要差的多。
这个时候他还搞起了更激进的改革,他这一死,吐蕃形势可就要乱的多,复杂的多。
这种时候,大秦岂能坐视?
当然不能,若坐视说不定哪天吐蕃又还是能够平定叛乱,正因此,朝廷虽未直接出兵吐蕃,可也是动作不断。
这边表面上故意册立了囊日论赞的五岁幼子为吐蕃王,表面上当然是扶持正统嫡出,可实际上这却是要加剧吐蕃如今的矛盾内乱。若罗成真想让吐蕃早点结束内乱,那他最好的选择其实是册封囊日论赞的兄弟为吐蕃王,年长而又有军功威望的赞普之弟继位,肯定能更好的整合吐蕃王室势力。
另一面,罗成对于那些叛乱的贵族表面谴责,实际却是纵容,甚至暗里与他们展开贸易,向他们出售军械马匹等。
更别说大秦更是趁机让苏毗这个本已被吞并入吐蕃为第五如的国家重新脱离独立,又让原本已经为吐蕃附庸的弥药和白兰这两个靠近吐谷浑的羌国,也重新脱离吐蕃独立。
这一连串的动作,加上让象雄出兵吐蕃帮助平乱,实际上就是把原本吐蕃数代努力打下来的外围地盘,全都夺走了。
现在的吐蕃,只剩下了传统的卫藏之地,结果还形成了悉勃野王室、吐蕃旧贵族、后附新贵族们三大势力。
“朕明日会下诏给象雄王李迷夏,让他将攻下的叛军之地,交接给器宗弄。”罗成捧着茶杯道。
象雄王李迷夏自得了罗成的诏令后,扯着虎皮做大旗,统领两万余象雄兵攻入吐蕃,打着帮吐蕃平乱的旗号,却大肆攻城掠地,抢劫牲畜人口,这家伙最近确实有些过于得意了。
再让他打下去,这高原的微妙平衡就要让他打破了,到时象雄就要反客为主,有可能真的灭掉吐蕃。
必须得让他停下来,甚至得让他退出吐蕃,把打下的地盘交给器宗弄。眼下器宗弄的王室势力最弱,把象雄打下的地盘交给他,正好稍平衡下吐蕃三大势力,让他们可以继续斗下去。
“谢圣人。”
公主大喜,“圣人,今晚就留在这歇息吧,我这里还有两瓶好酒。”
公主取来高昌葡萄美酒,罗成越喝越觉得身上燥热。
最后甚至都有点热血沸腾的感觉。
“这酒里加了什么?”
“鹿血,新鲜的鹿血。今日知陛下临幸仙居殿,特意向殿中省要了头鹿。”
罗成听说是新鲜鹿血酒,不由的头痛,怪不得效果这么强,这玩意就算老头喝了都能生龙活虎,年轻人喝了那是一点就着啊。
他招手叫来冯力士,眼神表示不满。
“圣人,尚食局说圣人偶尔喝点鹿血可以强健身体。”
罗成感觉身上燥热的不行,也懒得跟冯力士再废话,“出去吧。”
公主看着罗成的样子,也知道效力发作,便起身过来扶皇帝。
“臣妾为圣人宽衣。”
罗成点头,连沐浴都等不急了,当下挥退左右。
殿外,起居郎和左右史都一人拿着支笔,一手执笔一手执卷,开始记录殿中此时正发生的事情。
而一边,殿中监冯力士也对一名宦官道,“记下日子时辰,圣人仙居殿临幸吐蕃公主赛玛嘎昭容。”
一名内侍小声问,“是否要备好避子汤?”
“先备好,待回头问圣人意思。”冯力士道。
殿外。
一众人就在那候着,结果这一候足足候了一个时辰之久。
“太监,听着这都有好几回了,这鹿血也太强了点,圣人吃的消吗?”负责记录皇帝起居的起居郎许敬宗提醒冯力士。
冯力士本来眯着眼睛站那,睁开眼扭头看了看外面的天色。
“咱家去提醒圣人。”
冯力士过去敲门,“圣人,一个时辰了,当心身子。”
屋里传出有些不耐烦的声音,然后又继续了,冯力士有些无奈。
“再候一会吧!”
第1352章 昆仑
罗成大汗淋漓,有些虚脱的感觉。
长吐一口气,罗成拍了拍公主,“以后不得如此,朕的老腰。”
公主温柔的为罗成清理,“还望圣人垂怜,能够发兵助吐蕃平乱。”
“朕说了,明日就下诏,让象雄王李迷夏撤兵,并将攻下的叛军之地交给你弟。”
虽然刚才确实很痛快,可罗成不太喜欢被算计的感觉。
又是鹿血又是虫草又是雪莲的,其实也是透支身体。
“下次再不敢了,但愿这次能够怀上龙种。”公主抚着肚子满怀期望的道,在秦宫里呆了这么长时间,她也已经对中原对大秦有了更清楚的认知,若想要在秦宫有地位,甚至能够帮助吐蕃,那她就必须得生下皇子。
但皇子不是那么好生的,她很清楚,皇帝虽也时常会翻牌子临幸后宫,可后宫一后四妃九嫔都是满的,虽说二十七世妇和七十一御妻还只有数人,但就算得到临幸,若皇帝不肯让其怀孕,也会赐下一碗汤。
名为温补身体,实则就是避子汤。
之前,公主也得承御进奉几次,但事后都喝了这汤,一开始她还不知道,可后来知道了也没用。
宦官会把汤送来,然后看着她们一口口喝干净。
罗成起身,公主服侍穿好衣服。
“如果你真这么想要一个孩子,那你现在应当多躺会,还可以垫个枕头。”说完,罗成扭身走了。
公主站在那里愣了会,皇帝这话是什么意思?
殿外。
罗成对冯力士道,“以后鹿血要把关严控,不能随意交给嫔妃们。”
“奴婢失职,有罪,以后定当严格管控。”
罗成点了点头,“一会就不必给昭容送汤了。”
冯力士心领神会,虽有些意外,但点头应下。
起居郎许敬宗上前直言。
“圣人白日临幸后宫,贪欢纵欲,一次就一个多时辰,实是太不珍惜身体,纵欲过度,臣冒死进谏!”
罗成瞧了瞧许敬宗,又看了另外那两个跟随着记录言行的史官,有些头疼,刚才的事情,看来都已经记在史家笔下了。
“刚记了什么,朕可否察看一二?”罗成问。
“圣人,古人之君,左史记事,右史记言,所以防过失,而示后王。历代之君,都不可观看本人之起居注,以免有失公允。”许敬宗直言道。
每代皇帝都会有专门的史官跟随记录他们的一言一行,皇帝的行踪皇帝的言行,皇帝的圣旨,甚至是朝会、廷议等,甚至一些私生活也会记录上去。
这些东西最后汇编为起居注,比如之前皇帝让魏征编写的那本大秦创业录,其实就是一本起居注,只不过是记录皇帝创业开国的那段时期而已。
这些起居注记录的史料,最后会成为修国史的重要依据,同时也会让后面的君王们查看,以正得失。
皇帝可以看前面君王的起居注,但不可看自己的,以免看到不好之处,给删除修改,影响史实公正。
“朕当然知道起居注要公正客观,朕也没说看了后就让修改,只是比如有些涉及朕的私生活,就没必要一一记录吧?比如说刚才,难道你们还要记录朕在里面一个多时辰?”
“臣手中之笔,是史家之笔,当如实记录。”
罗成无奈,伸手拍了拍许敬宗的肩膀,“既然如此,朕也不强求,不过你们记录的这些,朕会让秘书省国史局审阅,若记录皆为公正客观属实,自然无事,若是有不实之处,可是还会找你的。”
许敬宗额头微微冒汗,想不到皇帝自己不看,却还要让别人来审,这还是要干涉啊,甚至是暗带威胁啊。
幸好刚才自己记的比较公正,没有什么夸张之辞,也没有对皇帝的什么不满之言。
出了仙居殿,皇帝去泡了个热水澡,出来后冯力士特意准备了一碗老母鸡参汤,说是让皇帝补补元气。
“朕还没老呢,想当初朕征战沙场,曾转战数日夜,身不卸甲人不下马,几日夜不眠不休。”
“陛下龙精虎猛,不过肯定饿了,喝点鸡汤填填肚子。”冯力士马上换了个词。
罗成很满意他的懂事,哈哈一笑。
吃过鸡汤,罗成到宣政殿,冯力士已经通知在京的御前会议大臣们都来了。
“象雄王李迷夏最近在吐蕃有些为所欲为啊,必须得控制一下了,拟道诏令吧,让象雄退兵。”
“象雄如今节节胜利,攻城掠地,气势正盛,只怕未必肯撤啊!”
罗成不以为然。
“象雄王当然不会那么心甘情愿,但我们必须得让他撤兵,而且必须是不留一兵一马在吐蕃,不占吐蕃一寸土地,他抢了不少牛羊牲畜人口,也得不少便宜了。”
“之前勃律国不是已经归附我大秦了吗?”
勃律国在葱岭一带,其地十分险恶,西有葱岭,北有昆仑,南有喜玛拉雅,主要是山地。不过这里是青藏高原通往西域、天竺、波斯的一个重要通道,同时也联结西域的丝路南线的疏勒等地。
可以说,这个巨大的峡谷,是个不适合人居住的鸟不拉屎的高原山地,但偏偏却是一联通天竺、吐火罗、西域、青藏高原的一个重要门户。
勃律国此前内乱,国王出逃,请求安西丝路巡骑帮助。姑墨郡太守兼安西巡骑第二团都指挥使许和尚率两千兵马,行军月余,越葱岭,登坦驹岭,至特勒满川,分兵三路,连破叛军数城,斩首六千余,俘获叛乱首领,然后还政于勃律王。
勃律王重回国中后,请求安西军在勃律驻军。
于是秦军在勃律的坦驹岭上进驻连云堡,于信度河畔驻阿弩越城,于东面昆仑山下进驻胡弩城。
三城,每城驻军一营五百,其驻军之规模十分突出,甚至在勃律都城还驻军五百,使的大秦在遥远的昆仑山下驻扎了一个团的兵力。
这也是枢密院和皇帝考虑到勃律的地理重要性后决定的。
“驻勃律的那个团,多派些巡骑到象雄西境去,再让驻于且末和鄯善的巡骑,也派些到象雄西北边境,就以加强丝路安全为名。朕相信,李迷夏会明白朕的意思的。”
陈兵边境,哪怕只是一些巡骑,可这些秦骑调动,罗成相信李迷夏还是能够明白大秦的意思,并乖乖撤出吐蕃的。
若是他还不撤,朝廷依然还有后手,到时直接切断经过象雄的丝路,打击他的经济。若是他还不识相,朝廷还可以调弥药、白兰、苏毗和勃律几国发兵威吓教训下他。
总是有办法能够让他听话的,当然,真正让大秦出兵象雄,也还不是时机。
第1353章 南水北调
宣政殿里。
罗成发现门下侍郎魏征已经有了白发,“如今府院多位宰辅出巡地方,在京的你们肩上担子就重多了。朕听说诸位都勤干的紧,每日办事都要到二更天,朕也提醒下你们,诸位都是我大秦之柱国,还是要懂得爱惜自己的身子,毕竟身体才是办事的本钱,要多多节劳才是。抓大放小,具体的事务,可交给下面的部寺监司去做。”
罗成又给诸位大臣们赐下不少的补品等。
“说来你们一个个也都不缺这点东西,都是家大业大,你们也不要说朕小气。”
魏征笑道,“我们这些人傍陛下的福,家里虽也经营点产业,可再多也不及陛下的这份赏赐珍贵体面啊。今年大灾,陛下收蝗赈灾,可是花费不知道亿万呢。”
“取之于民,而用之于民。朕的内库钱财,虽非取自百姓赋税,可也得得自民间,钱财皆是身外之物,只要用对了地方,花再多都值得。”今年的大灾,朝廷国库拔了许多钱粮赈灾济民,皇帝的内库一样没少花钱,光是收购了上千万石的蝗虫,就已经基本上把原来数年积攒下来的皇家内库粮仓的粮耗光了。
而今年内库还从关外、岭南等地全力收购调度粮食,又花了不少钱。
但罗成并不小气,钱该花就花,花完了再赚,他又不是那种守财奴,敛财得来后不肯花,或只顾自己享受的皇帝。
“不管怎么说,如今这场大灾总算差不多要过去了,各地都有奏报雨情,普遍降水,旱情总算过去,除了少数几郡治蝗不力,出现了大股蝗群成灾,其它地方的蝗虫基本上都被灭的差不多了,剩下的也不成灾。不容易啊,这一仗打的艰辛,但打赢了。”
殿中君臣们都感觉到无比的自豪,是啊,原本一场数十年难遇的大蝗灾将席卷整个中原,可是在皇帝的带头下,在朝野上下的一致努力下,终于把这场大蝗灾消灭了,损失降到最小。
“陛下,最可贺的还是今年出现如此严重的旱情,兼之又有蝗讯,可是上半年那么多郡县绝收后,到现在依然没有出现大饥荒,也没有出现流民四起的现象。”魏征道。
其它几位宰相也都点头,就在几年前,大灾之年便跟着是大饥荒,流民、盗匪然后是叛乱,千里无鸡鸣,白骨露于野,人易子而食。
可是这一次,朝廷上下的努力,终于取得了好结果,没有流民,没有大股贼匪,更没有人相食的惨剧。
更别说,萧铣藩镇的意外内乱,朝廷在这个艰难的时候,还是顶住了压力,最后成功的控制了荆湘,成功的废掉了一藩。
“秦琼现在荆湖,救灾赈民,兼治理荆湖,搞的热火朝天,成绩喜人啊。”罗成对于秦琼在荆湖的表现很满意,虽然这位表哥是位武将,可是他出巡荆湖,一举一动可圈可点。
临时接过萧铣烂盘的秦琼,不仅没有让荆湖的局势动荡下去,还迅速的转为安稳,更在此时发动了荆湖百姓开始治水造田,这灾赈的,确实连罗成都出乎意料。
“陛下,秦琼在荆湖费钱粮厉害,除了赈灾所需之粮,如今兴修荆湖水利工程一期,耗费甚多,如今荆湖每日雪片一样的单子入京,都是要钱要粮的。”
用灾民修水利,虽能减少点人工成本,但还是要成本的,毕竟朝廷也不会免费用灾民挖河,更不会让他们吃不饱睡不好,那样搞不好就会出大事。
要吃好要住好还要有工钱,这便是巨大的人力开支,更别说修这么大的水利工程,哪怕只是第一期,也还需要动用到许多其它的工具、材料等。
“朕也知道这些,但荆湖水利工程,是跟大运河一样重要的工程,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甚至可以说比运河影响还要大,那是涉及十郡数百万民众的大事。要是真的治理好了,这里就将从过去十年九患的灾区,变成天下粮仓。这一仗朝廷规划了三十年时间,也许还要更长,但朕依然还是坚持要打,不但要打,还要投入全力,打的漂亮。”罗成再次重申自己的立场态度,“当然,我们不能跟杨广一样急功近利,不能说这么大个工程一两年就得建完,不能拿人命拿尸骨来填,这不行,我们得合理规划,还得考虑到百姓的承受能力。”
“百姓挖河,必须得给工钱,不能免费征召他们挖河。朝廷压力大,钱粮紧,那就想办法,朕认为可以通过发行新的国债来筹措部份短缺钱款,以后等河道修好了,可以在上面收取专门的河道通航关费,这个钱用来还国债,也可以等将来围圩造田后,拿出一部份来出售发卖,所得钱用来填补国库开支。”
当然,罗成肯定也会自己投入部份进去。
魏征道,“秦琼如今在荆湖,不仅是赈灾、挖河,还在清理寺观,围剿贼匪,打击地方恶霸奸商,清理无主之地,也能够筹集到不少钱。”
“有钱就好办事,如果荆湖本地的百姓人力不够,朕看可以从荆湖其它郡县,甚至是巴汉、剑南、黔中、河南、关中、淮南、山东诸道招募雇佣百姓前去挖河修堤。”
“秦琼奏报,说一期工程中的重点工程江汉运河,如今已经全线开始,进展不错,预计在年前,就能够全线贯通。”
江汉运河,是朝廷的荆湖水利工程第一期中的重点工程,由江陵向东联通汉江,使的荆江与汉江之间有一条更便捷的运河水道,运河开通后,从江陵到潜江、竞陵(天门),便能由原来的一千二百里的水道距离,缩减到二百里,足足缩减上千里。
同时,这条运河还能承担泄洪排水等作用。
实际上这条运河早在西晋时就已经开挖,当时称为杨夏运河,不过到了此时,早已经大部份淤塞。
因此这次的江汉运河,虽然部份利用了扬复运河的故道,但依然还是一条全新的运河,该运河自江陵城南出长江,在潜入江口东入汉江,缩减一千里距离。
由潜江上溯到襄阳,然后那里有朝廷早两年修建的另一条运河为白蔡运河,这条河起自襄阳,通过修坝蓄水,采用泄水天平、水涵、陡门、堰坝、大天平、水天平、水库等组成,拦截白河、丹江等水一直引到了伏牛山的方城口。
这里是河南颍川郡与湖北南阳郡的交界处,也是秦岭、淮河的南北分水岭,这里的伏牛山是秦岭的余脉,本是隔绝南北,偏偏在方城有一个哑口。
朝廷便如沟通五岭的桂林灵渠一样,在方城哑口挖了一条渠道,通过各种运河水渠技术,把水在哑口升高,使的船只可以通过哑口,然后连结哑口北面也挖深过来的蔡河。
虽说从襄阳到蔡河,一路上有许多水坝、陡门等,并不能直航,但通过分段运输等方式,依然实现了运河水运,大大方便了河南与襄汉之间的沟通。
历史上,宋朝在这挖的是襄汉漕渠,但他们失败了,因为按他们的设计,得把哑口挖低七丈,虽说哑口并不算长,但就算挖深七丈,也会面临每年很长时间水不足的困境。
因此最后这条漕渠,实际上在过哑口的时候,是需要下船车马转运过山的。
但是在后来的中国南水北调工程里,通过修建丹江水库,使的过哑口仅挖了两丈深,就使南水北调了。
正是在这种思路下,朝廷前几年按皇帝罗成的思路,集中了许多水利和工程专家们,最终通过复杂的水利和运河技术,只把哑口挖了两丈,便成功的让水渠沟通了蔡水,也不用再担心漕河缺水。
洛阳到颍川蔡水已经实现了沟通,而蔡水又联通了汉水,因此若江汉运河再打通,那么从江陵到洛阳,就有了一条黄金水道,剑南、巴汉,荆湖,甚至是黔中、云南以及江西等地,以后的钱粮赋税、商货等进入洛阳都极为便利,连关中都可以通过灞丹漕河进入白蔡运河入洛。
这年头,运输还是主要依靠水路,能通水运,那么运输成本和效率都将大大提升,这根本就是这个时代的高速公路,一条运河的打通,带来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
“很好,告诉秦琼,朕可是记下他的话了,年前要看到江汉运河的畅通。为了迎接这条运河,朕决定在运河的东面潜江入汉江口,设立一个新县,就名潜江县,建立一座新的县城,打造一个运河码头。”
历史上,宋人用十万民夫,硬生生的把一百二十里方城哑口挖低了七丈,结果最后却无水可通,于是还是无法通航漕运。
可朝廷几年前挖通了白蔡运河,只在哑口挖了两丈,利用的是丹江水,这两年都还没有出现缺水不能通航的情况。
现在挖江汉运河,挖的还是以前旧运河故道,主要还是疏通,可以说要轻松的多,根本没有技术上的问题。
“待江汉漕河开通,到时从洛阳通航颍川,再经白蔡运河过南阳抵襄阳,襄阳再自汉江抵达潜江,然后由江江漕河直抵江陵,再下巴陵湘江,一直抵达五岭,经灵渠到岭南广西桂林,然后沿漓江入郁江,再直入南海郡,到达南海港。”罗成越说越兴奋,可以预见,这条水道打通,那就将是一条真正的西部黄金水道,东部有南北大运河,东西有黄河、长江、淮河水道,更东还有海上航线,但在西边,南北却还缺少快捷的沟通水道,尤其是缺少一条能把京畿、荆湖、巴蜀、岭南沟通起来的重要水道。
白蔡运河开通后,其实这条水道已经打通了,但现在江汉运河要是再打通,就能缩减一千里水道,这一千里可是非常重要的。
西部大运河打通,荆湖若是再治理好,那么荆湖这片地区,将立即腾飞,成为真正的天下粮川,能产粮,又易运输入京。
第1354章 战争财
九洲池上,罗成和魏征泛舟池中。
一壶清茶,茶香诱人。
皇帝捧着茶杯,看着茶中舒展的茶叶,“这小小的一片茶叶,如今每年能为我大秦朝廷带来八百万贯的税收,着实了不得。而这瓷器,也是贸易中的抢手货。朕的内侍省在天下各地建立了许多茶庄和瓷窑,通过种茶制瓷贩卖,得利千万。”
魏征也低头看着手里的茶和茶杯,“南方种茶,多在山上,不占用民田耕地,能为百姓增收,为朝廷增税,为陛下增加内库收入,确实是好东西。尤其是那些游牧民们,如今对茶之依赖尤甚于我中原之百姓,一日不饮就食之无味,若是一月不饮则生病。”
茶叶的销量越来越高,对外贸易中成为了极抢手的商品,供不应求。如今茶树种植也越来越多,各种各样的茶种开发出来,其加工的方式也越来越多,红茶绿茶白茶黄茶黑茶等等。贵的茶,如被皇帝带火的武夷山大红袍、西湖龙井、安溪铁观音、洞庭湖碧螺春、庐山云雾、君山银针等茶,那叫一个贵。
尤其是其中最上品的,比黄金都贵,茶叶有茶片、茶砖、散茶等包装,最贵的几种茶都不是按两计价,都是按钱称量,西湖龙井,一两直钱四十千,君山银针一两直黄金二两,但是这价格虽贵,可却还有价无市,一般人根本买不到。
而价格最低的当属卖到草原上的黑茶砖,这些茶是用最次的茶叶制成,有的甚至直接就是叫刀子茶,就是好的茶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