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3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赏,以及伤亡的抚恤津贴。
  更别说,要把几千个郡兵乡勇征召到一起来剿匪,这绝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郡兵、乡勇各抽一半,自带粮食。”罗成提议。
  六千郡兵抽一半,那就是三千,九千乡勇抽一半,那也有四千五。
  加起来都有七千五百人了。
  不过一群农夫要围剿长白山这样一座跨境几个县的群山贼匪,数量少了也确实不够。
  长白山不是一座山峰,而是一座连绵不绝的群山。
  齐郡九县,倒是有六个县相连长白山。
  历城、章丘、邹平、长山、淄川、亭山,六县围住这连绵群山,只有齐郡西北的祝阿、临邑、临济三县不接。
  张须陀来之前,齐郡的郡兵缺少训练,装备也差,他来了之后,大力整顿,加强训练,算是稍有点样子。
  可毕竟郡兵不是卫府的府兵,这群人本就是些民兵,一年也就轮流训练一个月的时间。训练不足,器械不精,数量虽多,可实际战斗力没多少。
  至于各县乡的乡勇,更是刚刚拉起来的,基本上是以未丁的少年中男为主,更是普遍的缺少训练和装备。
  张须陀上次击败王薄之后就收兵,最大原因也还是兵不精粮不足械不利。
  思虑了会,张须陀叫来了贾务本。
  贾务本是张须陀的智囊。
  “罗捕头这个计划倒是不错,干脆一劳永逸。”
  说着贾务本拿出一张绘在羊皮上的齐郡地图来,上面的山河地理画的十分粗糙简陋,连基本的比例尺都没有,十分抽像,罗成觉得这种地图根本没什么实战作用,顶多让你明白个方向位置而已。
  “要我说,咱们不动则已,既然要动,那就如罗捕头说的,干脆把所有的郡兵乡勇都征召起来,就当是来一次冬季的大演武。长白山横跨六县,那咱们就来个兵发六路。每个县咱们安排一路兵马,由一个郡兵营五百人,加五个乡兵团一千人组成。”
  “这六路大军负责封锁六边,并分路进剿。”
  “再由郡丞亲自率六个郡兵营三千人,加十五个乡兵团三千人为主力,深入大山追剿。”
  张须陀想了想,“六路兵马主要负责封锁包围,然后剩下的六千郡兵乡勇我认为可以再分为两路,东西对进,合围扫荡。”
  说完,他抬头问罗成,“士诚,你可愿为先锋?”


第119章 先锋官
  走出县衙大堂时,罗成已经成了齐郡剿匪先锋官。
  他现在不仅是章丘县三班总捕头兼长白乡乡团校尉了,郡丞张须陀正式授罗成为剿匪先锋官,并让他任章丘县郡兵营都尉,为了让罗成这个先锋官当的更加的稳当些,张须陀甚至还破例让罗成暂代章丘县尉一职。
  县尉是从八品下的官职,大业朝以来,新授县尉基本上是科举进士、明经们。
  章丘县县尉一职已经空置很长时间了。
  暂时代理县尉,那也是县尉。
  县尉虽有的县设一个,有的县设两个,但在县衙里,县尉是县衙的重要官员,与县丞共同辅佐县令行政。
  一县之中,县令是长官,负责统筹全县之政务。
  县丞是副长官,辅佐县令行政。
  而主簿是勾检官,负责勾检文书,监督县政。
  具体负责执行办事的就是县尉,其职掌包括了行政、司法、财政等各个方面。
  如果用现代的机构组织打比方,那么县令相当于是书记,县丞相当于县长,主簿相当于是纪检书记,县尉就是个常务副县长。
  没有县尉在任时,章丘县丞就总掌六曹。
  章丘县因是设立没多少年的县,所以各方面都要精简些,比如一般上县有六曹,而章丘县只有司法司户二曹。而有六曹的县基本上都是上县、京县,这些县也往往有两个县尉。
  如果只有一个县尉,一般就是县尉总管二曹,如果是有六曹两个县尉,则两县尉各管三曹。
  隋朝的县尉与宋明清的县尉有很大不同,宋代的县尉主要职责是负责司法捕盗,相当于县公安局长。
  但隋朝的县尉,职责要多的多,司法捕盗、审理案件、判决文书、征收赋税等等,都是县尉的职责。
  现在张须陀任命罗成为代理县尉,他便暂时分管兵法士这块,而县丞则管功户仓,不过程县丞如今还因为牵连到反贼案中,还被软禁着,因此罗成这个新代理县尉,实际上就是帮着掌管六曹庶务。
  在县丞、主簿等都实际不能理事的情况下,罗成已经仅次于县令张仪臣,成为了章丘县的二把手。
  不过这二把手也不是那么好当的,现在是平乱剿匪的特殊时候,因此张须陀这个齐郡二把手便临时授他代理县尉,但能不能转正,还得由朝廷吏部决定。
  像他这种情况,无品无阶无出身,基本上平乱之后也不太可能转正。
  当然,有了县尉这个临时官职在身,罗成便得到了一件官袍。
  深青色的圆领袍衫,配乌皮靴,皮革腰带,黑色的官帽。
  穿上后,还真有几分官威。
  虽然比起张仪臣深绿色的官服一眼就能看出高下,但罗成还挺喜欢这青色,他对绿色有些敏感,尤其是深绿。
  县尉兼都尉,于是罗成手下的人马也增多了。
  现在他手上有一个县郡兵营五百人,加五个乡兵团一千人,加上兼任县三班衙役的二百三十人,堪称数量庞大,只是质量还不太行。
  但说一声,统领一营加六团一千七百人马,还是能够吓吓人的。
  为了让罗成这个先锋官能够入山平贼,张须陀还特意又从郡城直属的三个郡兵营里拔了一个团给他,还另拔了队他的亲卫部曲。
  这样一来,罗成手下便实打实的有了两千号人马。
  张须陀还给了他一张条子,凭此条他可以领到十副队级明光甲,五十副府兵级两当甲。另外还特拔他五十张弓,五十把弩,横刀五十把,长矛一百根,一百面盾牌,长枪两百根。
  作为先锋,罗成需要带队先行,深入山中,查明匪情,为大军开路。
  他先回到自己的公房。
  把乡团的副尉、队头、教头们都召集起来。
  跟大家把话一说,众人无不欢呼。
  “你这就当上县尉了?”老爹有些意外。
  而罗存孝则拉着罗成的深青官袍左瞧右望,十分羡慕,“八品官啊,了不得,县尉啊。”
  大家既羡慕罗成授官,又为自己满心期盼。
  毕竟罗成都升县尉兼都尉了,那他们岂不也水涨船高。
  张须陀也确实给了罗成这个权利,对他手头下的人事安排,张须陀让他自己决定,回头上报就可以了。
  “其它的先不管,大家先带人随我去把装备领回来再说。”
  十副明光甲,五十副两当甲。
  再加五十张弓、五十把弩机、五十把横刀,一百根长矛、一百面盾牌,两百根长枪,这可是让人流口水的装备。
  哪怕这些装备是品质最次的郡兵级武器,可也是以前罗成他们求之不得的。
  尤其是甲,虽然这次只给了六十副甲,但这也是非常大手笔了。
  铠甲啊,就算再简陋的两当甲,有甲跟没甲的区别也是巨大的。
  一副铠甲的价值,在战场上往往就等于多了一条命,这可不是一般的甲,这相当于是复活甲。
  罗成现在军中有甲的才十几人,就是十个老兵自带甲,还有罗成他们七人上次去郡中参与剿贼时一人得了件甲,总共就这十七件甲。
  现在又得六十副甲,铠甲数量直接翻几翻。
  想想历史上,野猪皮努尔哈赤起兵之时,也不过十八副甲而已。
  到郡兵营地去领装备,那边的人早得到了吩咐,也没为难罗成他们,装备甚至都已经准备好了。
  细细查看,发现确实都是品质一般的武器。
  刀一般,弓一般,那些甲甚至有些还有破损,可总比没有的强,大家也没嫌弃,一件件清点过数,宝贝似的搬走了。
  末了,那边还给他们送了一千支箭,一千支弩钉,相当于每把弓弩还配了二十支箭弩。
  前县郡兵都尉老贾很快就赶过来了,他还带着郡兵营的一众队头以上军官过来。
  “现在起,我是县郡兵副尉,是你的助手了。”老贾见面就道。语气里没半点不爽,他自己知道自己几斤几两,以前自己不过是郡丞的亲兵队副,如今来带五百人的县郡兵营,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罗成来当这都尉他是服气的,巴不得甩了挑子。
  “有啥吩咐,尽管说!”
  罗成目光扫向这些郡兵营军官,他们基本上都是老贾从郡城带来的,有些还是老贾以前亲卫队里的部下。
  个个身上还是挺干练的,尤其是他们装备齐全,人人着甲,个个佩刀,身上还有股子见过血的精悍。
  只不过这些人以前也就是些小兵,因此虽见过血受过训,但让他们来带一支由新征召农夫们组成的郡兵营,他们还真不行。
  “拜见都尉!”众人老实的过来拜见新上官。
  “哈哈哈,都是一家兄弟了,快请坐。”罗成看着这些装备相对还算精良的郡兵营军官们,嘴角都差点流口水了。


第120章 精兵悍将
  “都尉,县郡兵营集结完毕,请检阅。”
  前任郡兵营都尉现副都尉贾润蒲站在自己的五百弟兄面前,向罗成大声禀报。不过他看着罗成的面色很不好,也不由的有些心虚了。
  “这就是郡兵营?你们来时是不是忘记什么了?”罗成问。
  老贾扭回头瞧了瞧,嗯,就是这些人啊,再细看一遍,好像也没忘记什么啊。
  “我是说,你们是不是忘记把装备带来了。”罗成指着站在校场上歪歪斜斜的那些县郡兵,绝大多数人都没有装备。
  昨天罗成看到老贾和他手下的旅帅队头们一个个挺精悍,装备也都不错,还觉得自己人强马壮了。可现在等老贾把郡兵五百人全拉了过来,往那里一站后,他觉得这都是错觉。
  “都带了啊。”
  老贾道。
  罗成真的生气了。
  “郡兵营的装备怎么比我的乡兵团还差?”罗成的声音忍不住提高了几分。
  “你人少嘛,我这里人多,而且之前我和张县令还给你们匀了许多装备过去。”
  罗成气的摇头。
  郡兵营啊,怎么也应当比乡兵团要强上一些啊,不说其它的,这人员素质,装备质量都应当强啊,还有这训练也应当好啊。
  可现在站在他面前的是什么人?
  五百人倒是凑足了,十人一排,五排凑成了一个队,校场上有十个队。
  虽然站的歪歪扭扭,可好歹一眼还是能差不多分的清的,人员数量上没虚的。只是这郡兵也太差了些,那边头发都花白了的牙都掉了一半的居然也站在队伍里。
  还有那边,那几个少年有没有十二岁?
  更多数的都是些瘦弱的农夫,老少皆有,高矮不一,普遍的面带菜色,高大健壮的青壮几乎没几个。
  罗成对县郡兵营有点了解,知道他们是临时征召的农夫们拼凑起来的,可想不到居然这么差劲,比他那支全十四五岁少年组成的乡团还不如。
  至于武器更让罗成失望。
  一半以上都是扛着根木枪,枪头都尼玛是削尖的木棍然后拿火烤黑了而已,连点铁都没有。剩下的许多人则拿的是木盾,柴刀这样的家伙。
  能拿着横刀、长矛这样的,基本上已经是伙长、副队头一级的了。
  装备齐全,健壮高大的只有老贾从郡里带来的那批人,他们在营里担任着团校尉、旅帅、队头这样的职务。
  罗成对郡兵营的期待全落空了。
  五百人里真正能看的上眼的,也就那些军官们了。
  其它人,完全就是凑数的。
  连个队都站不齐,装备也没有,全是些老弱病残。
  “老贾啊,想不到郡兵营情况这么差啊。”
  老贾有些不太好意思,他对于带兵练兵是真没什么经验,况且手头也确实要钱没钱,要人没人。
  “没办法,本来第一批征召来的郡兵,好不容易带出来点样子了,可这一个月一到,那些人就都回家了,这不又换来第二批。这第二批召来的人,下面太糊弄事,比第一批还差,更加老的老少的少,而且这些人刚到,还没来的及训练,所以就这怂样了。”
  这也是郡兵们的天然弱点,县乡征召而来的农夫,过来也不过是训练一个月时间而已,到时间了就要换一批过来,这样下来,导致郡兵更不成样子。
  “把军官们召集起来。”
  老贾这个副尉以下,有两个团校尉,两个副校尉。五个旅帅,五个副旅帅。十个队头,十个队副。
  连老贾在内,一共三十五人,这是他从郡里带来的班底,校尉以及上的五个有套明光甲,还有坐骑。校尉以下的三十人,则各有一套两当甲,没有马,但横刀、长矛这些齐备。
  他们人皆佩甲,个个一把横刀一张弓,算是挺精锐的。
  但在他们以下,就没什么看头了。能当伙长的,已经算是矮子里拔高个,算是比较强壮一点的,人手也就是一把横刀,然后一把长矛。
  至于伙长以下的伍长,就只有一杆长矛。
  再往下的普通郡兵,顶多是些烧黑的木枪、木盾,以及自带的柴刀这些装备。
  “老贾,这郡兵营兵虽多,可无用啊。我打算把队头以上的原营中军官拉出来编为一个队,而伙长们编一个队,至于剩下的,就当是辅兵吧。”
  这是要抽郡兵营的筋骨。
  老贾扭头瞧了瞧那些晒着太阳,还一边在找虱子们的家伙,“你是都尉,我听你的。”
  “那好,原队头以上的三十四人,组成跳荡队,由我来兼任队头。”
  “原五十名伙长,组成冲锋队,由你充当队头。”
  五百人里,罗成抽出了八十五人,至于剩下的那四百多个,罗成把他们直接编成两个辅兵团。
  罗成从自己原来的队伍里,挑了十六个老兄弟加入到跳荡队中,这支兵员素质强的队伍,他亲自率领,充当自己的直属队。
  让老贾去带冲锋队。
  县郡兵营五百人,结果实际就只剩下了这两队。
  到了第二天,章丘县另四个乡的乡团也到了,郡城调来的那个郡兵团也到了,加上罗成自己的两团人马,共六团人马。
  有了县郡兵营的前车之鉴,罗成早不对他们抱什么希望。
  果然一番检阅之后,发现除了郡城调来的那个团,和另外的一队人马还算像样子,其它的真的只是充数的。
  罗成左挑右选,最后从中把些强壮勇悍点的挑了出来。
  他把这些挑出来的人,全都打散,充实到他原来的七个队里去。之前的七个队每队才三十人,这次罗成把他们补足到五十人。
  挑剩下的,罗成依郡兵营的样子,把他们编为辅兵团。
  如此一来,罗成手里便有了九个战兵队,以及七个辅兵团。
  各营团手里的那点装备,也都被他集中起来,优先装备给了九个战兵队,至于辅兵团,管他们呢,充个数吧。
  但别说,当九个战兵队补充整编完,往那校场上一站,这气势立马就出来了。
  尤其是罗成亲率的跳荡队,五十人全都佩甲带刀,手执长矛、背系长弓,一股子精兵的气势一下子就绽放开来了。


第121章 轻骑兵
  “两千人马,这么一整,就剩下四百五了,连一个营都不满,这亏大了啊。”老四本来还惦记着兵强马壮了,他这钩镰枪队头怎么也得水涨船高,起码也应当升个团校尉这才行啊。
  结果整了半天,他还是个队头,依然管着自己的五十个钩镰枪手。
  唯一有点变化的是他这五十人装备多了点,起码伍长已经配了把横刀,伙长增了一件两当甲。他自己现在也是弓马齐备,但人还是那五十人啊。
  “怎么,嫌人少,还是嫌位置低了?要不我给你升个团长?”
  “可以啊。”老四笑呵呵。
  “那你去带个辅兵团,七个团任你挑。”
  “不去。”老四一听,立马就摇头了。
  辅兵团那就是废柴团,人再多也捞不着一口汤喝。
  张须陀听贾务本禀报说罗成把两千人马整编了,从中把强壮者抽调出来编了九个战兵队,然后把剩下的编了七个辅兵团,另外还抽了二百人接替章丘衙役差事。
  “跳荡队、先锋队、斥候队、朴刀队、钓镰枪队、大盾投枪队、刀牌队、弓弩队、长枪队。听名字就知道,罗成的这九个队倒是分工明确,各兵种搭配的不错,把好钢用在刀刃上,说明罗成人还是很清醒的。”张须陀称赞道。
  “这小子天生是个将才,本以为拔给他两千人马,他会把手下的人打散编到各团队里去,没想到他却反其道而行之。”
  张须陀道,“当初润蒲来章丘,我拔给他一队老兵,结果他就是把这些人分散下去当校尉队头,结果呢,三十几个老兵混入几百农夫之中,顿时就泯然于众了,贼匪来犯,他的郡兵营一点作用都没发挥出来。”
  “罗成还有什么动作?”
  “他让人赶制了好多旗帜出来。”贾务本说到这,就忍不住笑出声来。
  罗成匆匆赶制出来一大批的旗帜,而且各式各样,不是那种将旗队旗,毕竟隋军中早就有这些。每个高级军官,都有一面专属的将旗,上面一般会写有军官的姓氏。而每个队、旅、团、营都还各有旗帜,并有专门的旗手以及护旗手。
  在队以下,则一般就没有旗帜了。
  可现在罗成让人制作的正是给队以下使用的。
  “罗成让人制了好多旗帜,并且各有颜色,有五正五间十色。”
  在古代,古人把颜色分成正色和间色两种,正色就是青赤黄白黑五种纯正的颜色,而间色是指指绀(红青色)、红(浅红色)、缥(淡青色)、紫、流黄(褐黄色)。
  辅兵用流黄,战兵则用另外九色为旗。
  九个战兵队,每队用一种色区分。
  不但如此,罗成还让伙长们背上插一面同队旗颜色的小背旗,以区分身份。
  而伙长则是头盔顶上插一面小盔旗。
  至于队头,每个队有队旗,有旗手举旗跟随在身边。
  罗成费尽心力弄这些颜色啊旗帜,目的就是为了便于指挥,方便士兵跟随上级。
  毕竟仗一打起来,战场上乱糟糟的,超过百人的交战,光靠嘴巴来喊靠眼睛来看,是不够的。
  为了能够让这些新编起来的兵不乱套,也为了便于指挥作战,罗成便让伍长背插小旗,伙长盔顶小旗。
  这样一伍的士兵便能一眼找到自己的伍长,一伙的士兵也能轻松认出自己的伙长。
  而负责指挥的军官们,也能通过这些军官旗,来寻找自己的队伍,判断位置、数量等等。
  本来他开始还打算弄点胸章啊肩衔啊这些,可觉得不太显眼,达不到目的,最后干脆弄旗子。
  其实背旗盔旗这些,也不是他发明的。
  传令兵们就都背插旗帜。
  倭人士兵背着旗帜其实最早就是从中国学过去的。
  若不是条件不允许,罗成甚至打算把九个队的衣服都换成相应的颜色的,不过紫色绯色这些颜色染印成本很贵,罗成也就不去想了,染个旗帜就行了。
  “挺聪明的,罗成的先锋队伍训练不足,配合不够。想出这种法子来,倒是能够有效弥补不足。”张须陀捋胡称赞。
  “这小家伙,总是有各种奇怪的想法,确实聪明。”
  “罗成现在的战兵有九个队,才四百五十人,连一个营五百人都没凑足,这样吧,我干脆再拔给他五十人,拔五十轻骑给他。”
  “郡丞,咱们日夜扩充,骑队也才二百骑啊。”贾务本为张须陀的大方惊叹。
  “轻骑是把尖刀,而现在罗成是先锋,拔五十轻骑给他,也是好钢用在刀刃之上。告诉罗成,这五百人,就算是整编之后的章丘郡兵营了,让他好好带领,等剿灭长白山贼匪,我定要大力举荐他正式出任章丘县尉一职。”
  张须陀做事爽快。
  五十轻骑当天就拔下来了。
  贾务本带着五十骑过来的时候,罗成正在操阅战兵队。
  刚拉起来的九个战兵队,虽然兵员素质不错,但毕竟都是刚整编的,队员们之间甚至好多都不认识。
  “爹!”
  贾润蒲见老爹来了,连忙迎了过去。
  结果老贾瞧也不瞧他,“士诚啊,你看我给你带什么好东西来了,五十轻骑,郡丞特意拔调给你的。”
  罗成看去,五十个身披两当甲,腰挎横刀,背带角弓的骑士跨坐在骡子上,一股精锐之气。
  “拔给我的?”
  “嗯,郡丞说了,你不是有九个战兵队嘛,那就再给你一个骑队,这样就刚好凑齐十队五百人,这五百人以后就是章丘郡兵营了,让你好好带。”
  五十个骑着骡子的轻骑,虽然不是骑马,可这骡子也很高大,骡子轻骑那也是轻骑啊。
  就算这些是张须陀到齐郡兵新募集训练的轻骑,那也比他的乡兵强的多。
  “你别小看这些骡子,这些骡子翻山越岭可一点不比战马差,甚至在山里,还比战马更强些,耐力更足。用好了,可是一支宝贵的战力。”
  “明白,多谢郡丞,多谢贾校尉。”
  罗成感激不尽。
  这样一来,他手下可就真的是凑成了十队五百人马,一个完整的郡兵营。
  “士诚啊,现在你也算是兵精粮足械利,郡丞希望你三日之后便率先出击,为大军前锋,可以吗?”
  “三日之后?没问题!”
  这个时候,就算有问题,也得说没问题,毕竟郡丞给的支持可是足够了,也到他表现的时候了。
  送走老贾,罗成叫来二姐夫王子明。
  “姐夫,你给先前为我们筹钱粮的大户们送个请柬,就说我明日邀请他们赴宴。”
  “请他们吃饭干嘛?”
  “当然是走之前,再向他们筹集点钱帛粮草。”
  这些人对他不安好心,巴不得罗成早点出兵,罗成出兵前要是找他们要点钱,相信他们愿意出的。
  这可是个难得的好机会,岂能放过!


第122章 敲打
  “老夫今天身体不适。”段偃城没有接请柬,摆了摆手道。
  “抱歉,县尉请你收下请柬,务必于今晚前去赴宴。”送请柬的阚棱面无表情的强调。
  “我说了我身体不适。”段偃城微微不快。
  阚棱却不理会,“县尉说如果段郎君实在无暇赴宴,那么还有一事相商。”说着他又掏出一张帖子递了过去。
  段偃城不接,阚棱手便一直递着。
  气氛有些尴尬。
  段偃城的侄子站在一边道,“放肆!穷汉儿,信不信我一拳头把你打死?”
  “我是县尉义子阚棱。”阚棱不紧不慢的道。
  段偃城打量了这个高瘦的孩子一眼,然后伸手制止了侄子,终于伸手把贴子拿了过来。
  帖子内容很简单,是张清单。
  上面罗列着一些钱粮物资,有粮食一百石钱百贯,末了还有罗成亲笔署名的感谢话一段。
  “什么意思?”段偃师皱眉问。
  “之前段郎君牵头倡议,带领全县大户一起为乡团筹了不少的钱粮劳军,县尉十分感激。可如今贼匪还盘踞在长白山中,我义父有意要带兵入山围剿,只是如今麾下人马扩编,兵丁虽足,却缺粮草器械,因此还希望段郎君能够再出把力。”
  “一百石粮,一百贯钱。”段偃师冷笑。
  “义父说了,段郎君虽然老家在邹平,可也是我们齐郡之人,而且段郎君也在章丘落户多年,是咱们章丘县城里数一数二的大户,这点钱粮对你来说不过九牛一毛而已。”
  末了他又加了句,“你以前每年给樊虎刘守义他们的,可远不止这个数。当然,他们每年对你的关照帮助,你的收益也远超过付出。”
  “孩子,有些东西能够乱吃,可话不能乱讲。樊虎、刘守义那都是本县的蛀虫内贼,我段偃城也是大家出身,岂会跟他们有什么关连过往?”
  “哦,难道我义父搞错了?可是他从樊刘等贼子家里却是搜查到不少的账簿以及私人书信,里面可好像就有你的。”
  “一定是误会。”段偃师的话已经没先前那么强硬了。
  “本来我义父也说这里面肯定有所误会,所以想请你赴宴,一起吃个饭,然后当面说清楚的。可现在既然段郎君没空,那这事……”
  “敢威胁我们?就凭罗家小子?”段偃师的侄子怒了。
  “志玄,莫要胡闹。”
  段偃师训斥道。
  “老夫今日身体确实不适,不过罗县尉欲进山剿匪,这也是我们这些章丘百姓之幸,我打算拿出一百石粮食和一百贯钱来助饷劳军。”
  “叔父!”
  段志玄忍不住了,这可是大笔钱粮。
  “咱们何必怕那姓罗的,他要敢胡来,定要让他吃不了兜着走!”
  “退下。”段偃师黑脸。
  阚棱却不管他们叔侄的对话,只当没听见。
  “段郎君,敢问这钱粮什么时候送到营里,要不你现在就安排下,我一会随钱粮一起回去?”
  “可以,请稍候。”
  段偃师让人带阚棱到一边休息等候。
  “叔父,你为何还怕他罗成小儿?”段志玄忍不住问。
  “雄儿,你的性子也要改一改了,你今年也过了十二,马上就是十三了。你父亲一直在太原郡任司法佐,本来让你留在家里读书,可你却喜欢到处乱跑。平时也没有个人管教你,你到处胡作非为,你不要以为我不知道你跟刘仁美樊虎他们之间的那些事情。”
  “叔父,我跟他们玩一玩有什么。”
  “以前是没什么,可现在他们是作反的内贼,你就要跟他们划清界线。区区百来石粮食百贯钱,对我们偃家来说算不得什么,可若是惹恼了这个罗成,他把我们跟樊刘这些贼子牵连起来,到时就会很头疼。”
  “他罗成算个鸡毛。”
  “他是算不得什么,可他背后有张仪臣,还有张须陀。张须陀是谁,连太守都要让三分的狠人,我们能跟他硬顶吗?”
  “可咱们就这样任那姓刘的敲诈不成?”段志玄虽然年轻,可却身材伟岸,器宇轩昂,有一副好皮囊。只不过这人从小出身地方豪强之家,兼之父亲在太原为官不在家,家里也没人管束,打小就为人无赖,好结交狐朋狗友,经常干些违法乱纪的勾当。
  现在的他才十三岁,可骑射皆精,还能使丈八马槊,算是个狠角色。
  这样的年轻人早是气盛,哪里肯让罗成这样敲诈他。
  “本来还以为罗成年轻,刚刚又得了势,便会轻狂骄纵,所以我才说动县中大户们筹钱,想让罗成进山剿匪,来个借刀杀人。可现在看来,这个罗成不是一般的精,他估计已经识破了我们的计划了,现在他背后有张须陀,张须陀让他做剿匪先锋,给了他两千人马,这般实力,就算进山王薄他们也未必敢战,倒是我失算了。”
  被人敲诈的滋味是不好受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