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76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刘仁轨并不想去。
  阿发提醒他,现在怀德县,罗窦垌酋帅八爪才是真正的当土豪,不能得罪,况且要修建怀德军营,也得借用八爪的僚人呢。
  “好吧,就去走一趟,也看看他们的垌寨是什么样的。”
  八爪听阿发说这位刘校愿意给面子,总算脸色好看了一点。
  他让人再次吹响了水牛号角,又敲起铜鼓。
  僚人妇女居然齐声声的跳起了舞唱起歌,僚人男子则提着各式刀斧弓箭等也跟着唱和起来。
  一时歌声震天。
  看着这场面,刘仁轨终于明白知道就是进了蛮荒世界。
  “吃槟榔!”
  八爪递来一物,并用中原汉话说道。
  刘仁轨意外。
  “刘公,这是槟榔,岭南人都爱食槟榔,并以之待客,用扶留青叶加石灰掇之,放入口中咀嚼,十分提神醒脑呢。”阿发在边上解释道。
  刘仁轨半信半疑的接过,看着这拿绿叶子包着,还有白色浆汁蘸着的槟榔,试着放入嘴中,嚼了几下,只觉得一股奇怪难言的味道直冲脑门,差点没晕过去,他几乎以为是僚人下毒。
  可看阿发也接过一个放入嘴中,还嚼的有滋有味,甚至立马精神焕发的样子,刘仁轨又忍着再嚼了几下。
  “好东西,好东西,槟榔。”那八爪似乎只会些极简单的汉话,笑着比划着。
  刘仁轨心想,这要是好东西才见了鬼了,不过碍着面子还是勉强笑了笑。
  一路随着僚入进山,很快就来到一处山坡上,这里有一片很大的寨子。
  “这是干栏,岭南湿气重,虫蛇多,因此本地人都建这种干栏居住。”
  这种干栏实际就是竹楼或木楼,下面支起柱子,但底下悬空,人住在楼上,空着的底层,则养猪。
  黑不溜秋的猪跟带着花纹的猪自由的闲逛在寨子里。
  寨子中有许多孩童和老人,刘仁轨发现那些老妇人大多脸上也纹着面,阿发介绍说这是绣面,已婚妇人都会绣面。
  而男人则是成年后纹身,身上会纹上某种野兽之类的。
  他们习惯剪短头发,打着赤膊或光着脚,有的人则头上插着羽毛。
  身为一百多个僚峒的联盟酋帅,八爪的房子也是一座干栏,甚至与其它人的干栏相比,也仅仅只是稍大一点点而已。
  他的干栏下一样养着猪,一样脏兮兮的。
  不过这个寨子倒是很大,大约得有上千座干栏,这意味着这个寨子得有起码三四千人。
  比起刚才看到的那个破坏小村样的县城,这里似乎才更应当是怀德县城。
  寨中的那面千斤铜鼓掀开了鼓衣,然后敲响了起来。
  一队僚人吹起了葫芦笙,妇人们又开始唱歌跳舞。
  “这些人还真是逍遥自在,挺快活的啊。”刘仁轨不由的感叹。
  头插着羽毛,光着脚步,手牵着手唱着歌跳着舞,确实很逍遥的。
  “刘校可别以为这些人真的很热情好客人,好多僚人部落,到现在都还保留着吃人的习俗呢,他们会猎杀仇人,然后煮来宴客。甚至有的部落里,还会把生下的第一个儿子,杀了宴请亲友。”
  刘仁轨目瞪口呆,什么样的人,居然把自己的长子杀了宴请亲朋?
  他的目光再回到那些载歌载舞的僚人身上时,已经没有先前的轻松了,他甚至有点浑身起鸡皮疙瘩的感觉。
  “刘校放心,罗窦蛮没有食人习俗,他们挖矿冶炼铜铁的本事倒是很强的,尤其是制作的铜鼓,岭南皆有名,十分精美。”


第1107章 雷人
  罗窦僚信奉雷神,喜欢把云雷纹装饰在他们的铜器之上。
  刘仁轨很惊讶的发现,这些僚人似乎真的很擅长挖矿和冶炼,不但寨中鼓楼中有千斤铜鼓,而且各种各样的铜器存在于僚人生活的方方面面。
  妇人的铜耳环,男人的铜臂环。
  铜酒杯铜碗铜盆。
  在中原,铜那几乎就是钱啊,而这些光脚赤膊的僚人,居然有这么多的铜器。
  他们的铜器陶器木器上到处都是云雷纹,恨不得把自己称为雷族。
  有阿发在中间做翻译,刘仁轨倒也能跟八爪他们这些俚帅交流。聊着聊着,刘仁轨震惊的听到,那八爪居然说他们乃是皇帝亲族。
  一开始,他还以为这些胆大的僚人敢冒充皇帝的亲戚呢,后来才听明白,他们说的是华夏始祖黄帝。
  “为何这么说?”刘仁轨问阿发。
  “黄帝居轩辕之岳,而娶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就是西陵方雷氏之女,黄帝十二姓中厘姓,既为嫘祖之后。”
  说到他们的始祖,是寨里的一位巫代替八爪发言。
  他说在很久很久很久很久以前,黄帝居住轩辕时,娶了西陵方雷氏之女嫘祖为正妃,生了两个儿子,一个叫玄器,一个叫昌意。后来昌意生颛顼,便是五帝之一。颛顼为帝时,统辖地域南及交趾,后来颛顼的后代另一位五帝之一的舜巡视天下,南抚交趾,病逝于苍梧,陵寝九嶷,德被南天。而当时他们岭南的俚僚,亦受日月所照,声教已通。
  据这位白胡子的老巫师称,据记载,他们俚僚人又称为雷人,也是羌人的一支,与黄帝族是亲族,后来他们由西向东迁移,到黄河中下游,后遭商朝征讨,于是一部份族人逐渐迁至长江以南,与百越族氏混合。
  “难道你们俚僚不是百越中的西瓯和骆越人之后?”
  结果那位老巫师眼一翻,很严肃的说,我们岂是百越之后?
  “我们是皇帝亲族,是古羌族一支,汉人也是古羌族一支,因此我们本是同源。至于百越人,他们早就迁到更西南的地方去了。”
  刘仁轨瞧了瞧阿发,阿发之前可是跟他说,俚僚人就是骆越和西瓯后裔,是百越之一啊。
  阿发凑到刘仁轨的耳边,“刘校不必在意,其实关于俚僚人的祖先,各地的俚僚部族各有不同的说法,他们自己都搞不清楚呢。”
  不论怎么说,八爪对于刘仁轨等朝廷军官还是很客气的,让人杀猪宰鸡,煮起米饭待客。
  席间,八爪让人抬来一面新铸的云雷纹三百斤铜鼓,说是送给官军。
  “若刘校有召,只需要让人擂响此铜鼓,则十里内皆可闻。听闻鼓声传召,我等必至。”
  刘仁轨倒是有些意外,自己也没准备什么礼物,当下便把横刀解下赠给八爪首领。
  席上气氛热闹。
  酒足饭饱,八爪开始谈起正事。
  他小心询问,朝廷要在此驻军营,以后会有什么打算。
  俚僚人最不愿意的就是朝廷官府的编户并地,征收税赋。因此历朝以来,只要朝廷能允许他们不入籍不入税赋,那么其它的都好说。一旦要搞入籍编户要搞清田并地,那肯定就要爆发叛乱战争。
  “某为驻扎怀德之府兵,府兵之职,闲时为农,垦荒种地,战时为兵,守边卫国。至于说编户齐民这些事情,那非我等军人之责,因此某也不清楚。”
  得了这么一个回复,八爪等人又都还是不太安心。
  可又问不出什么,于是只好又问了一个他们关心的问题,那就是怀德县以后的集市还照开吗?
  俚人僚人都喜欢趁墟,趁墟便是赶集交易之意。
  他们赶集,互相交易物品,最重要的还是换盐。尤其是对于山区的僚人来说,他们虽多数擅于狩猎、冶炼,但却不会制盐,需要交换。
  而因为居于内陆山区,出去换盐并不方便,过去汉人在山区开辟新县,设立市场,带来盐等他们需要的商品,这也是他们愿意让汉人开辟郡县的原因,能带来方便。
  现在怀德县因为上次叛乱,商家大多跑了,墟市自然难以在墟日开启。
  “墟市会重开,盐也还继续售卖。”刘仁轨告诉他们,这次他率兵前来,就带来了许多盐。
  这些盐其实就是李靖拔给刘仁轨建立怀德营的资金,直接拔盐给他,然后让他随军运到怀德,与俚僚交易,换取建营所需。
  八爪一听有盐,马上就高兴了。
  他们甚至直接就想跟刘仁轨交易,他们愿意用奴隶、金银、铜器、皮毛等来交易,其中的奴隶有不少就是之前怀德县的汉民人口。
  刘仁轨听的面色很难看,当着朝廷军官的面卖朝廷治下百姓,这岂不是太大胆了?
  不过八爪他们显然没在意这个,他们平时甚至把其它部落联盟的僚人都抓来卖,哪又会管不是同族的汉人,在他们眼里,朝廷应当也就是个北方来的大部落而已。
  “盐我有很多,但是我不希望你们拿原来怀德县的百姓当奴隶来换,他们是大秦的子民,你们这样做,会让我这个有守边安民之责的指挥使很难办。”
  “我现在暂代怀德县令,你们把我的子民全都抓来当奴隶了,那我这个县令父母官还如何向陛下交差啊,我很感激你们今天的热情招待,希望我们以后都能和睦相处呢,因此我在这里请求你们,把这些人交给我带回县里,让他们回家。以后,你们要多少盐,都会有的,不仅仅是盐,甚至是其它需要的商品,都能在县城市场里买到,如何?”
  八爪等人都不太高兴,这新来的指挥使,怎么一来就这样不讲道理呢。
  他们互相嘀咕着。
  不过很明显,八爪还是有些见识的,陈龙树、谈殿、冯暄,这些过去几十里年这片地区的汉俚大帅们,冯暄据说就是被眼前这个年轻人斩杀的,而谈殿和陈龙树也都归附了朝廷。
  这说明朝廷确实很强,比以前冯陈等当家时还强的多。
  为了那么几百个奴隶,似乎不值得得罪眼前这个年轻人。


第1108章 知已知彼
  八爪给了刘仁轨一个面子,当场答应让诸峒把上次攻破县城时掳掠的那些汉人奴隶,全都送还给这位指挥使。
  毕竟是斩杀过冯暄的猛人,八爪也不敢一来就逆了他的意。
  刘仁轨也是个讲究人,当下表示,要向朝廷举荐八爪为县民团团长。当然,民团其实也就是土团,是县里的民兵大队长,这只是无品无阶的一个流外吏职。刘仁轨作为代县令,还是有这权力任命的。
  八爪听说给自己封了个民团团长之职,还很兴奋。
  趁着大家高兴,于是刘仁轨提出按大秦的制度,道下设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乡下为里,里下为村。因此他提议,罗窦峒这一百多个峒,也应当这样划分一下,比较利于县里管理。
  当然,各乡的里正、村长还是由诸峒的峒主们担任,县里只选派亭长巡检等几个吏员下来帮助管理。
  “诸峒划分界线,各隶乡里,各守本份,遵守王法。”
  八爪听了阿发翻译,明显是不乐意,他们俚僚人向来是不编户入籍,不缴纳税赋,也同样不守王法的,他们用的是他们自己的规矩,朝廷官府,都并不能干涉他们。
  可现在这年轻人,刚要走了他们的奴隶,现在又要给他们划界分乡里,还要什么守王法安本份。
  阿发见气氛有些尴尬,于是连忙帮着打了个圆场。
  “刘校,别急,一步步来。”
  刘仁轨也看的出气氛不对,当下也就不再提这事。
  又坐了会,便告辞离开。
  八爪等人也都起身相送,虽然最后有些不快,可八爪还是守信的,果然让人去把之前掠走的几百县里人送来。
  “明日县城便恢复墟市,酋帅等可来趁墟交易。”
  刘仁轨拱手告辞。
  下山时,刘仁轨沉着脸,他来前还是低估了这些僚人的势力,这哪是什么怀德县,明明就是罗窦峒蛮的土国。
  以后的日子,估计不会轻松。朝廷的态度是很明显的,平定了宁氏等的叛乱后,肯定是要进一步编户齐民的,不可能让这岭南的俚僚人土人这么脱籍在外。
  只怕不久后,又将会有战争的。
  一想想这怀德的县城,就相当于是一个汉人村落,或是一个商人交易点,这真要罗窦蛮打过来,如何能守?
  先建好怀德营堡,点齐怀德营五百府兵。
  重回到县城,之前被掳走的那些人,不由的哭泣,纷纷再次向刘仁轨拜谢,有些人甚至跪谢。
  “无须如何,你们也是朝廷的子民,又皆是汉家子弟,我与你们皆为同族同胞,如今我又是你们的官长,自然得解救你们。这一切,都是朝廷之恩,是陛下之恩,你们当记住。”
  说完,刘仁轨当众提出要点选府兵,并宣布了条件。
  没想到报名者踊跃。
  “阿发,怀德县就这么一处汉民定居点吗?”
  “不止,除了县城这几百户人,还有三处汉民屯垦村子,也多是一二百户人。”
  刘仁轨这次只带来一百多个兵,因此他还需要在当地点选三百来人。来前,李靖特意召他谈过,说起点选府兵要慎重挑选,一定要符合皇帝所定的规矩。
  府兵宁缺毋滥,不能混进那些罪犯贼囚,地痞流氓,藩人俚僚进来,得保证是良家子弟。
  还没有军营,于是刘仁轨直接先把府兵带进那大村子一样的县城,然后直接占用了原县衙等公廨仓库等,又把属于原冯氏家族的房屋商铺等充公。
  进了县衙,派人查看了下衙门仓库等,发现到处空荡荡的,干净的老鼠都没一只。
  一切得重新开始。
  “刘校,报名的人很多,我们严格按陛下的要求筛选后,得到一百一十多人,都是年岁在二十一至三十岁之间的青壮,且都是良家子,良籍子弟,无犯罪记录,非不良人。”
  “很好,通知他们,明日我亲自考选,只要身体本事能再通过,他们就是朝廷的府兵了,每人都能分到一百亩军田。不过他们得交一笔钱,用于军府为他们统一订购武器装备。”
  每个府兵都得自备装备,自备的是个人装备,但这个自备不是自己去购买打造,而是要按照各自的兵种所需,统一上报,然后由军府为他们统一订制制式的装备。
  不论是横刀还是弓箭都是如此,要不然,那武器就会五花八门乱了套,甚至没有了标准。
  这初次置装的钱并不少,对于普通人来说会是很大的负担,因此点选府兵首选家殷,然后丁多,再次强健者。
  刚刚刘仁轨查看了一番,发现之前的县里,虽然真正的户籍人口才那么几百户,但是冯氏家族和县衙占有的田地却不少,如今这些田地自然都是要入官归公,正好用来授给府兵军田。
  每名府兵百亩军田,另外军官还另给职田,将来若立功受勋,还要发给勋田。
  五百府兵,军田起始就要五万亩,好在这边虽算山区,可田却不少,主要还是人比较少。
  “等军府建立后,还当推行军屯,府兵训练之余,也为军府垦荒屯种一些田地,为营中之用。”
  这也是各地府兵,尤其是边地府兵普遍实行的政策。
  “这几天抓紧时间跑一下其它几个村子,争取尽快把五百府兵招齐,若是不够,就去其它郡县招募,只要肯应募,我们一样在这里给他们百亩军田,甚至还可以给外郡县应募的府兵一笔额外的安家费用。当然,条件是硬标准,绝不能更改。”
  阿发则带着一群土人,在带领人清理县城市场,准备恢复市场商铺,重新对俚僚人开放市场交易。
  “阿发,阿发!”刘仁轨大声喊叫。
  阿发一头汗水的跑来。
  刘仁轨看了眼他,“阿发,你现在也是我大秦朝廷地方官府的吏员了,以后还是把头发蓄起,平时也不要总打赤脚光背的,有损大秦官府形像嘛。”
  “刘校教训的是,小的回头就改。”
  “阿发啊,你赶紧再跑一趟高凉郡,去海边的吴川港,你拿我的信去,赶紧加运一批盐过来。”
  僚人都是不服王化者,现在刘仁轨也没办法强逼他们归化,思来想去,在怀德营堡筑成之前,在怀德营五百府兵训练有成之前,他不宜乱动。
  可也不能什么都不做,想来只有把县里的市场先给恢复,甚至要搞的有声有色,用盐等商品,吸引山上的僚人前来交易。
  他在羽林宫受训的时候就听皇帝教导过,要知已知彼才能百战不殆,如果只是井水不犯河水,那么他永远是两眼一摸黑,真打起来,会很难。
  不如趁现在关系还好,通过县里的市场,与这些僚人多接触接触,多了解一些。


第1109章 会盟
  李靖回到了南海城。
  现在他每天忙的都只能睡两个时辰,作为岭南三道经略安抚使,宁氏等人的叛乱虽平定了,可善后之事并不容易。
  除非朝廷能够效仿前朝,对岭南也实行羁麼制度,不编户,不量地,不征税赋,不设军府,任命那些俚帅汉豪为郡县官长,每年只收点象征性的进贡。
  这终究是不可能的了。
  “岭南自汉朝起,虽列入中央版图,可不列入朝廷户口统计,也不征税赋,至如今七八百年了。”
  郡中官员对李靖道。
  “岭南三道有多少汉人呢?”
  “不满十万人。”
  “那岭南三道有多少俚僚蛮人?”
  “这个没有确切的数字,因为从不曾有过正式的统计,但预计有不下二三百万人。当年冼夫人执掌冯冼两家的时候,就统领千峒,数十万人口。而冯冼两家也不过占据两三郡之地而已。越往西,俚僚蛮越加多,也越不守王法不服教化。”
  李靖点头,这么说来,岭南蛮人起码是汉人的二三十倍,甚至更多,而就算是这十万不到的汉人,也有许多其实是早已经与百越不知道混居多少代了,他们许多人甚至跟那些熟俚没什么区别,一样的断发纹身,说着白话。
  如今朝廷虽在岭南设立三道,置二十郡,上百县,可也仅仅是光有个架子而已,除了对南海郡、桂林郡和交趾郡因为是历朝控制岭南的中心要害之地,所以才控制力较强些,其它地方,根本谈不上什么统治。
  “如今七十二个府兵营已经都部署好了,接下来是修营堡,实营兵,建驿站,军事这块,正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不过如果我们连那些蛮人有多少都搞不清楚,那接下来的改土归流也休提。”
  清查户籍,绘制地图,这是统治的基础。
  就如兵临城下,被迫投降时,也一样要先献上户籍图册和山川地图一样的道理。
  “宣帅,岭南三道,溪垌成千上山,更有无数溪峒联盟,大的上千家,小的几十峒联合一起,这些僚俚各据山岭与溪谷之间,以前都互不统属,仇杀不止,如今只怕未必肯服王化啊。”
  李靖却不理会这个。
  “冯陈宁等族在岭南也不过几代人,可他们不也各令一地的俚僚顺服?”
  “宣帅,就算如冯氏联姻俚人首领冼氏,可俚人也并不因此就归籍啊。”
  俚僚不肯入籍,因为入籍就意味着要缴税纳赋服役。
  “得想个办法!”
  连户口都掌握不了,那接下来其它都休谈。
  “这个,派人前往各溪峒联盟,去通知那些大小酋帅、都老们,让他们前来南海,就说本帅代表朝廷,要与他们会盟。”
  “会盟?”
  “前来者,本帅将代表朝廷授他们官阶,不来者则为对抗朝廷,心怀不轨,本帅将率兵征剿。”
  一众官吏都愣住,不是说不再给这些酋帅们授官们,怎么现在却又要授官?
  “此官非彼官,只是散官阶而已,非实授职事官也。”李靖解释道。
  散官和职官还是有极大区别的,散官只是相当于一个品阶,享受相应的一些待遇和特权,而职官则是相当于管某一块的事务,因此一个是阶一个是职,有职方管事。
  对这些自称为渠帅也好,都老也好,酋帅也罢的俚人首领,朝廷绝不会再轻易授他们太守、县令等职,但是授他们点文武散官阶倒不碍事。
  “那会盟谈什么呢?”
  “就以本帅要为诸溪峒调解旧怨,为他们划定边界为由,召他们前来。”
  只要这些大小溪峒联盟的首领来了,坐到了一起,李靖就有机会。
  以调解为名,与他们会盟相商划界。到时还可以以通商交易为名,组织下这些溪峒酋长,让他们协助修几条路。
  “慢慢来,我们不急于求成,本帅已经向陛下请得旨意,只要这些俚僚蛮肯归附入籍,那么朝廷就会承认他们所占之山林田地,并免除他们五年之两税,五年后,还可以再半税五年。”
  “宣帅,就算是免税十年,他们也未必会愿意,毕竟他们以前从不纳税的。”
  “别急着下结论,一步步来,朝廷自今年起,将免除各地溪峒酋帅的进贡,不需要他们再纳半点土产方物了。”
  有一个年纪较大的八品官坐在那里听了半天,倒是想到一个不错的主意。
  “宣帅,俚人擅渔,僚人擅猎,也多少会点耕种,不过技术落后,刀耕火种,甚至多不会牛耕。我觉得朝廷若强制他们入籍,会适得其反,不如诱之以利。比如说,愿意入籍者,朝廷不但承认他们原有的田地,若其田地一户不满百亩,我们还可以给他再划一块荒地给他们为永业,凑够一百亩。”
  “另外,只要入籍后,还可以由官府派人去指挥他们使用牛耕,以及售给他们更好的农具,甚至是,入籍后的俚僚人,若是家中有年过六十者,或年未满十岁者,官府每年都可以免费发给他们一些盐。”
  “无须多,一个老人或小孩一年发给他三五斤盐,花费不大,但哪个俚人僚人家没有老人小孩子呢,一家若是有三四个老人小孩,那一年也有二三十斤盐了,这白捡的好事,相信会很诱人的。”
  岭南三道都靠海,朝廷已经在这边设立了数个盐场,不仅能供给岭南的所需,甚至岭南的盐还能运销江南、中原等地,连林邑那边也是他们的市场。盐的成本很低,直接从盐民手里收也不过一斗十文钱,这还是给盐民留了足够的利润了。
  一户俚僚一年就算补贴他们两三斗盐,不过二三十钱,几十万户全补贴到位了,也没多少钱。
  至于说盐税的问题,反正岭南现在这边也还很混乱。
  倒是运输得要些成本,结果那官员道,官府只要把盐送到各郡就好,到时让各峒自己去郡中运回去就行,甚至可以让蛮人自己来领。
  “这个想法不错,可以一试。”
  李靖赞赏道,只要用心,办法总是比困难多的。
  两次岭南战争,大秦朝廷实际上击败的并不是俚僚蛮人,而是那些过去统领这些蛮人的汉人豪强,他们算是地方代表,如今朝廷不需要这些人来中间代表,直接要来统领这些南蛮。
  “按这思路,我们也可以对这些溪峒蛮首领们,诱之以利。比如授他们官阶,跟他们做生意,甚至是给他们一点交易的代理权等。”李靖说道。
  “宣帅高明!”一群官吏纷纷拍马屁,结果李靖却并没有高兴,“所有官员回去都写份报告交上来,提提自己的建议。”


第1110章 南海三王
  南海城的繁华,丝毫不像是岭南之地。
  虽还远不及淮南江都,江南江宁,但南海城却能让每一个来此的中原人,以为还是在中原。而又能让每个来此城中的俚僚蛮人,甚至是海外来的胡商们惊叹赞扬。
  李靖身上挂着岭南三道经略安抚使的头衔,使的他成为当之无愧的岭南之王。有新建立起的岭南三道南衙七十二营府兵在,李靖的底气可是很足。
  平定叛乱后,宁氏被连根拔起,冯氏陈氏也被打压,李靖成了岭南跺跺脚,南海都要起波浪之人。
  而南海城不仅有南海市舶司,还有皇家南海船队以此为大本营,又有皇家造船局在此设立分局,数家造船相关的工坊都正在建立。
  李靖向各路酋帅们发出会盟邀请,接到者没有几个敢怠慢的,毕竟李靖可是让人传了话,若是不来,则视之对朝廷不忠,心怀不轨,他回头就要带兵来平乱。
  而愿意来的,都将由朝廷授给官阶,还要为他们调解诸部家的恩怨,为他们划定界线,这倒是很诱人的。
  各地的酋帅们都在赶来。
  南海城一天比一天的热闹,南海港码头,虽不是在城中,可这里却已经沿码头建起了十里商街,热闹无比。
  这里被人称为海市,岭南的各种南珠象齿,昆仑海的各种香料,天竺的霜糖,波斯和罗马的胡姬女奴、波斯地毯等东西,还有来自中原的各样各式的精美商品,简直是让人看花眼。
  更别说沿街的那些酒楼饭馆茶铺,尝过之后都不愿走。此外还有许多青楼楚馆,里面来自四海八方的波斯姬罗马女新罗婢等,各种肤色各种样貌各种服饰各种装扮,简直更是销魂。
  甚至这里还有极具特色的赌坊,甚至是得到李靖特发营业执照的合法买卖,不管你是市井百姓,还是胡商大贾,都可以在这里一试运气,说不定运气好的就能一夜暴富,当然也有人一夜输光所有。
  山里的俚僚蛮子们哪里见过这等世面,有些人以前来过南海城,可也没这般热闹啊。
  眼里看到,什么都是稀奇的好东西,都想买。
  各种美食,就是吃上一年估计都不带重复的,何况还有这么多美人,还有那么刺激的各种赌戏博彩。
  李靖的帅府,在南海城中。
  那是一处很豪奢的宅子,不过并非李靖所修,这只是以前的太守所修,南海作为一处重要的岭南港口,这里在南北朝时代,就已经是十分富裕,每个来南海任职的官员,呆上几年,都能赚上大笔的钱财。
  正所谓手拿猪肉,就算不割一块下来,可过过手,都能沾上满手油,几年下来,随便个万把贯都是非常轻松的。衙门有钱,官员们除了装入自己口袋,当然也会把自己要呆几年的衙门好好修一修。
  于是一任又一任下来,这衙门居然占了极广之地。此前隋末动乱,那位太守干脆花了大钱动用许多人力,把衙门建成了一座衙城,与原南海城并排一起。
  于是南海有了两座城,而现在,码头海市街的兴起,让当地百姓把南海称为三座城。
  这三座城,有三位主人。
  衙城的主人,自然就是那位经略安抚使李靖了,而外城的主人,当地人称为郭公公的郭承恩。
  郭承恩是南海市舶司的市舶使。
  朝廷现有七大市舶司,市舶司比较特殊,虽是隶属于民部管辖,但却又受内侍省管理,并且各市舶司的市舶使都是由内侍省派出宦官管理,在地方上并不隶属于地方衙门。
  市舶司要受内侍省管理,并由宦官担任市舶使的原因在于,市舶司不仅要向前来贸易的船舶征收关税,甚至还要向出口的船舶货物征收出口关税。
  同时,市舶司还要代表宫廷,采购一定数量的外来商品,并管理商人向皇帝进贡的物品。
  同时,市舶使还负有替朝廷转运地方钱粮税赋之职,并有监督地方官吏的职责。
  正因此,市舶使皆由宦官担任,且不受地方官府节制。
  因为南海市舶司衙门在外城,故人们把市舶使郭承恩称为外城之主,皆因他在南海不受李靖节制,甚至反能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