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250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有了上一次使团覆灭的经历,只怕没有哪个吐蕃贵族愿意出使中原了。
  “噶尔,你也精通汉文,便由你率领使团前往长安。”
  囊日论赞点名,噶尔怔了一下,犹豫了会还是只得上前接令。
  大非岭上。
  慕容顺也很快知道了嗣业拒绝了和谈,他既有些觉得嗣业不与他商量对他不尊重而不满,又因为嗣业没有答应和淡而暗自高兴,毕竟吐蕃人和谈的条件是要让他兄弟慕容恪来当吐谷浑大汗的。
  与罗嗣业这位大将军王在这岭上几个月,慕容顺对这位皇家烈虎倒是多了些了解,觉得有时候这位宗室名将挺普通,也很好说话,没多大架子,不讲排场,对待将士很好。
  但有时候,这人又很凶,特别是打仗的时候,那是令出法随,容不得一丁半点的马虎。
  被困这段日子,慕容顺想过无数次突围,也想过无数次被攻破后的下场,可罗嗣业却好像从不担心一样。
  “大王,我们的粮食已经吃尽了,现在全靠宰杀牲畜,但这山上十几万人,剩下的牛羊也吃不了多久了,顶多还能吃一个多月,到时就将粮绝。”
  慕容顺找到罗嗣业,“为何不先假意答应吐蕃的条件,让他们先撤开,然后我们先撤回伏俟城再说呢?”
  嗣业冷笑几声,“你当囊日论赞就那么傻,能让你这么轻易的占便宜?当心你这边刚撤下山,那边囊日论赞就来围你,要知道,这里去青海湖边还有八百里,前有拦截后有追兵,离开了大营,我们根本走不出一百里。”
  嗣业是根本不相信吐蕃人的,除非他们全部撤回苏毗去,退到积石山以南。但现在情况是,嗣业也不敢轻易冒险。
  “为何朝廷的援军一直没到呢?”慕容顺问。这也是他一直以来的疑惑,中原再远,可都几个月了,也早该来援了。
  嗣业倒是想的比较开,“总是有原因的,我觉得最大的可能,还是朝廷在其它方面用兵,采用的可能是围魏救赵的策略,你看从始至终,我们这里都没有见到西突厥人,之前西突厥人可是有几万人部署在我们北面的,甚至连吐谷浑人也不见了,你道是为何?这次是吐蕃西突厥吐谷浑三家来攻,现在仅有个吐蕃在这边围着,却不见了慕容恪叔侄与西突厥人,很明显,这肯定是与朝廷有关。”
  嗣业是相信朝廷,深信朝廷绝不会放弃他们的。
  “或许西突厥和慕容恪他们已经要被朝廷大军干趴下了,所以吐蕃才这么急着要来与我们议和。”
  慕容顺听这么一说,又觉得似乎还真是这么个理,当下心里不由的鼓舞起来。
  “别慌,不是还有一个多月能守吗?”
  “可若是一个多月后,牛羊吃完了,援军还不至怎么办?”慕容顺问。
  “牛羊吃完了,那就吃马,还有,从今天起,那些吐谷浑俘虏,得再减少一点口粮,只要饿不死就行。实在没粮了,到时老子就把这些俘虏也全杀了吃肉。”
  慕容顺听的骨头发麻,想不到罗嗣业还有这么凶悍的一面。
  此时,距离大非岭不远的西倾山上,王玄策正带着数名千牛卫高手,还有百余骑骁骑在休整。
  “越过了这座山,前面不远就是黄河,过了黄河就是大非川了。”
  年轻的王玄策对身后的千牛卫高手道。
  几名大内高手点点头,“陛下的旨意是让我们护送你登上大非岭,前方会有无数蕃军羌兵,但你不用担心,我们会用性命护着你回到大非岭,我们兄弟四个,还有这一百骁骑,都会舍命助你完成任务的。”
  王玄策知道他们说的并不是假话,只是觉得沉重。
  “多谢了!”


第1006章 绝地反击再破国
  青海湖南,黄河岸边。
  树墩城中,来整站在城中军前检阅。
  天近黄昏,全军将士皆已经饱餐,此时披坚执锐,整装待发。
  来整手持一杆大槊,站在军前。
  “吾率尔等来此驻军月余了,一仗未打。不少将士们早有不满,认为大将军罗嗣业与九万军民被困大非岭数月,我等却勒兵止步不前,不肯救援。”
  “我来老六十分佩服西海王,对大将军王更是没有半点私人恩怨。驻军不前,那是因为朝廷有更全面的考虑,此次朝廷调动了数十万大军,征发了近百万民夫,就仅仅是要救援嗣业将军回来吗?不,我们要狠狠的教训那些敢挑衅我大唐的贼子们。”
  “这段时间,嗣业将军孤军在大非岭上坚持,程咬金将军在河西敦煌、伊吾大破西突厥军。秦琼将军在伏俟城与西突厥统叶护大战数场,就是尉迟将军也在曼头城与慕容恪叔侄交手几次了,唯有我们,始终在这里空坐。”
  “但是今天,我们终于有机会出击了。陛下有旨,枢密院发令,调我军出战。今夜,我军将出城做战,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等养精蓄锐多时,能否一战?”
  数名将军校尉带头高声大喊,“能,能,能!”
  来整对这士气很满意,大家伙憋了这么久,连他都无数请令出战,但一直得不到许可,如今终于有军令下达,让他们出击。
  几个月的时间过去,现在整个西部的战争局势已经悄然扭转。
  之前是西突厥、吐蕃、吐谷浑突然来袭,大举进攻,大秦有些措手不及,尤其是本来没有计划要打一场大战的。
  但大秦本无意打大战,却并不惧打大战,哪怕吐谷浑之战,因唐俭的私自挑起,与嗣业的不顾军令深入,而导致一开始有些被动。
  可体量如此巨大的中原帝国,一旦全力开动战争机器,其潜力是巨大的。
  秦琼、尉迟恭、来整各率一军,驻守于青海伏俟城以及曼头城、树墩城,牢牢的稳住了吐谷浑的局势,挡住了西突厥和吐谷浑慕容恪叔侄联军的第一波冲击。
  战火被阻在大秦陇右边境之外。
  而大秦后方的粮草军械源源不断的转运过来,也使得秦军在吐谷浑彻底站住脚,并利用这段时间构筑了一条坚固的防线。
  三大堡垒为支点,然后周边修起十几座堡垒营寨,死死的挡住了敌军进犯秦境的可能。
  秦军守住了第一波,接下来自然就是反击。
  兵员充足了,粮草充足了,军械充足了,甚至陇右河西诸地,也已经构筑起了第二道防御,补充到位了更多士兵。
  这一切完成后,自然就是反击。
  北路的程咬金最先奏捷,连打了西突厥几记硬拳,败其北路先锋,又灭其伊吾属国,恢复了隋之伊吾郡,夺取了入西域的北大门,直接威胁到西突厥的汗庭。
  再加上铁勒与契丹等草原诸藩也开始调兵西进,迫使射匮可汗不得不把派出的大军,开始回防。
  在这种局面下,吐谷浑境内本已经过来的十万西突厥军,已经越来越少。
  枢密院及时下令,要想办法拖住西突厥军撤退,不让他们回防增援西域。
  秦琼已经主动出击,不再一味坚守伏俟城,数次出击西突厥军,取得了几场不小的胜利,斩敌数千。
  现在轮到他们出击了。
  养精蓄锐多时,来整这一支还没打过仗,憋的个个嗷嗷叫。
  暮色之下,来整率两万四千兵马尽数出击,树墩城只留了一些郡兵辅兵民夫们留守。
  一路向西南行军。
  西南方向,那是慕容恪慕容安远叔侄的军队,还有慕容恪岳父天柱王的兵马,三人联军十万,之前一直在围攻曼头城,试图拿下这座青海湖南要寨,以彻底切断秦军与大非岭嗣业军的联系。
  只是三人拼凑起来的十万大军,实在是很水。
  此前西突厥一直攻打伏俟城,帮他们分担了巨大的压力,可他们十万人打尉迟恭的一军两万余人,却怎么也打不下,还折损了不少兵马。
  如今伏俟城那边的西突厥军不断抽调撤离,已经转攻为守,甚至守都快守不住了。
  已经自称大汗的慕容恪很焦躁不安。
  这仗已经打了几个月了,对于游牧为主的吐谷浑人来说,连打几个月的仗,也是吃不消的。
  尤其是为了能够早日取胜,慕容恪他们把各自部族能拉上战场的青壮都拉过来了,可几个月都无法取胜,恶果也在显现。
  青壮们不能去牧羊,不能去射猎,每日围在秦人城下坐吃山空,牛羊吃了一群又一群,眼看着天气从春入夏,又由夏入秋,还是没有半点结果。
  “西突厥人要撤了。”
  “他们怎么能在这个时候撤退?当初我与射匮可汗约定,三家一起攻秦,事成之后,他们得河西朔方,我得陇右,为何现在却要撤退?”慕容恪发怒。
  “据说高昌国发生内乱,秦军入高昌,而铁勒军又东来,射匮可汗已经自顾不暇了。”
  高昌在伊吾的西北,在西域诸国中实力是很强劲的。
  开皇中,高昌向隋称臣归附,引得突厥率兵攻破高昌城,破城后,突厥扶持亲突厥的高昌王子继位,西突厥达头可汗还把女儿嫁给高昌王。
  此后高昌一直依附于西突厥,后高昌王干固死,突厥令其子麴伯雅继位,为了控制麴伯雅,突厥令其以突厥习俗,娶其继母达头可汗之女为妻。
  麴氏出身于凉州西平,家族世代受儒家文化熏陶影响,麴伯雅更是从小学习汉文化,对于突厥人的收继婚制,娶继母为妻之事难以接受,可迫于西突厥的压力,也只能忍辱服从,可心里却埋下反抗种子。
  大业五年,杨广巡视西域,一直暗暗与中原隋朝往来的麴伯雅立即率西域二十七国国王在张掖跪地迎接中原帝王。
  杨广对他的臣服也非常高兴,把宇文氏女册封为华容公主,赐婚给了麴伯雅,并赐封他为左光禄大夫、车师太守。
  从张掖返回高昌后,麴伯雅立即进行改革,令国人解辫削衽,庶均大化。
  当时的西突厥已经是由杨广册封的射匮可汗接替了入中原被扣留的处罗可汗,但就算已经臣服于中原的射匮可汗,也一样不能接受高昌脱离西突厥的控制,于是在大业九年,射匮可汗策动了一场高昌政变,扶立了达头可汗之女与干固所生之子为新国王。
  麴伯雅在亲卫护卫下逃离高昌,逃亡中原避难。
  直到秦军攻破伊吾,册封莫贺咄为突厥大汗,并派了阿史那大奈为伊吾太守,这位一直流亡中原的高昌国王,才被秦军护送着回到了西域,并派人秘密送他回到高昌国,暗中联络旧臣,最后在伊吾秦军大将薛万彻、阿史那大奈的协助下,一举发动高昌兵变,夺取高昌城。
  流亡中原八年的麴伯雅终于复辟成功,再次登上高昌王位。
  他也被大秦天子授封为高昌太守,裴行俨率一军两万余人进驻高昌接防,大军威胁焉耆国,距离西突厥汗庭龟兹三弥山,已经很近了。
  虽说还有一千余里,但中间仅剩下一个焉耆,骑兵突袭,也就是几天时间而已。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射匮可汗才不得不急召吐谷浑的军队回援,据说射匮可汗甚至已经打算往西北再撤退一千多里,将汗庭多龟兹三弥山迁到石国的千泉去,以避秦军兵锋!


第1007章 驱虎吞狼战不休
  夜幕中。
  皇帝站在甘露殿前的葡萄树下。
  这是来自高昌国的葡萄种,经过宫人们的悉心栽培照顾,如今长的枝繁叶茂,硕果累累。秋天已至,葡萄叶慢慢的枯黄凋落,但是一串串的葡萄却十分的饱满,颜色渐渐好看起来。
  皇帝伸手摘下一颗葡萄,放进嘴里,饱满的葡萄被咬破,那里面的汁水立即炸裂开来,在皇帝的口腔里绽放。
  甘甜中,又带着一丝丝的酸意。
  “很不错。”
  虽然比不得后世吃到的各种葡萄,少了些甜度,但罗成却觉得这种微酸的葡萄似乎更好吃,似乎这才应当是葡萄本来的味道。
  “摘些下来,酿一些葡萄酒吧,之前麴伯雅不是献给朕高昌葡萄美酒酿制秘方吗。”
  皇帝义子阚棱便笑着道,“麴伯雅的儿子麴文泰如今不是留在长安,还在陛下的内军中当侍卫吗,我看可以直接喊他来亲制酿造就好。”
  皇帝笑笑。
  “文泰可是高昌王子,这酿酒之事怎好叫他做呢。”
  那边皇帝另一义子王雄诞则道,“陛下帮他麴氏复国,让他酿点葡萄酒,他高兴还来不及呢。”
  不过罗成也只是哈哈一笑,又伸手摘了一颗葡萄。
  经过这些时间的康复训练,皇帝如今撑着根拐杖,已经能够自行行走了,虽然手脚还是有些不太利索,但人精神不错。
  大秦帮麴氏复国,这当然只是个笑话。
  事实上,秦军灭掉复国的伊吾王,恢复为伊吾郡,就已经宣示着大秦正式进入西域的开始。
  让麴伯雅复辟,不过是要利用高昌的势力,让秦军好插手其中。有麴伯雅这个前高昌王,秦军果然很轻松的就夺取了高昌国。
  当然,表面上是秦军助麴伯雅复国,但实际上现在裴行俨已经率军两万余进驻高昌。
  高昌国对大秦进入西域很重要,若说伊吾是个门户,那高昌就是个堡垒。
  高昌国在后世吐鲁番盆地,是西域交通枢纽,为天山南路的北道沿线,为东西交通往来的要冲,亦是西域的经济文化中心之一。
  更为难得的是,自公元五世纪起,在这个狭窄的盆地,就一直是由汉族建立的王国,先后出现了阚氏高昌、张氏高昌、马氏高昌及麴氏高昌。
  高昌本是西域的车师国,西汉宣帝时,派士卒携家眷往车师前部屯田,且耕且守,元帝时,在其地建筑军事壁垒,地势高敞,人庶昌盛,于是称为高昌垒,这是高昌的由来。
  东汉、魏晋都沿袭其制,设校尉,治于高昌,主管屯田和军事,隶属于凉州敦煌郡。
  直到十六国时期,高昌已经空前繁荣,足备置郡条件。
  前凉时,校尉叛乱,被击败斩杀,于是在其地置高昌郡。在混乱的十六国时期,高昌郡先后隶属于前凉前秦后凉西凉北凉五国。
  直到北凉时,柔然攻高昌,灭高昌北凉沮渠氏,立阚伯周为高昌王,为高昌建国之始。
  此后高昌国经历了四姓,立国也有二百来年。
  一直都是汉人王国,其国四十六镇,官有四镇将军及杂号将军、长史、司马、门下校郎、中兵校郎等。
  国人言语与中原几乎一样,也同样读中原五经,学历代诸子史集。
  不过到了隋时,这些早年西汉屯田兵的后裔,也渐渐染上胡风,比如习惯辫发等。
  正因为高昌国的这种特殊的汉文明传统习俗,让罗成很重视高昌。占据高昌之后,稍加移风易俗,那么这就将成为秦军西域的最佳桥头堡。
  不论怎么说,高昌人大都还是西汉屯田兵的后裔,他们是同族,有天然的亲近感,易于大秦统治。
  “薛延陀的乙失钵到哪了?”
  “据报,乙失钵率十万铁勒大军,前锋已抵达金山。”
  铁勒九姓,游牧于金山南北,漠北之地。早年乙失钵曾是处罗可汗的部众,后来因不满处罗的强征摊派,于是起兵反叛,自称可汗。兵败后远走东部,投奔东突厥。
  多年以后,乙失钵却成为了漠北草原的老大,而当年强大的处罗可汗、启民可汗、始毕可汗、颉利可汗等,一个个都烟消云散了。
  东突厥更是已经成了一个历史名词。
  成为了漠北老大之后,乙失钵还是比较低调的,没有马上膨胀的不知天高地厚,对于中原秦国还是十分尊重,甚至也根本不敢染指漠南之地,老老实实的呆在漠北,继续围剿那些突厥的残部。
  这次皇帝召他出兵西域,乙失钵更是二话不说,立即发下令箭,召各部出兵,一下子就拉起了十万人马,直杀奔西域而来。
  对于乙失钵来说,此次出兵,既是尊从大秦天子的诏令,同时也是他衣锦还乡的荣耀。当年被处罗追杀的狼狈东逃,如今终于又回来了。
  只是当年他们起兵时,本来契必部的歌愣是大汗,他只是小汗。铁勒诸部中,也本是契必部最强,奈何哥愣命不好,在始毕南征中原时,被始毕阴死了,部众也实力大伤,他则运气较好,得到罗成支持,成为漠北的真珠可汗。
  “陛下,东突厥覆灭之后,如今铁勒人尽取漠北,实力已经非常强悍了,不得不早做提防,若是让他们借此机会,再攻灭西突厥夺得西域之地,只怕又是一个突厥崛起。”阚棱提醒皇帝。
  皇帝却只是摇摇头,他双手拄在拐上。
  “朕不会给铁勒这个机会的,虽然此次调铁勒出兵西域,但此战后,西域他休想染指。”
  “可若是铁勒人白眼狼翻脸不认人呢?”
  “哈哈哈,怕什么,朕还有契丹、奚等诸部,铁勒敢试图染指西域,朕就让契丹等东部诸藩出兵抄了他们的老巢,到时让他们既得不了西域,又回不到漠北。”
  “陛下,儿扶陛下回去,外面起风了。”西门君仪上前。
  今日皇帝的三义子入宫面圣,也是因为皇帝要重要的任务交给他们。
  西线大战未休,而南面江南三藩在蠢蠢欲动,虽然亲军府掌握了他们不少谋乱证据,但皇帝却没有公开,也没打算现在出兵。
  “江南三藩,始终是要除的,但不是现在,这次就算击败了吐蕃和西突厥与吐谷浑,对朝廷来说也是元气大伤的,未来数年都难以再用兵。因此对于江南三藩,暂且姑息,朕这次叫你们入京,就是要派你们三个出镇江北,防范三藩。”
  阚棱被皇帝授以淮南道左都督指挥使职,王雄诞则被授予湖北道左都督指挥使,西门君仪被授为巴汉道左都督指挥使。
  对于这三个义子,皇帝既信任他们的忠心,也相信他们的能力。叫他们入京,也是要让他们见见自己,好消除一些他们的担忧与怀疑,好安心出镇,防御三藩。
  “你们只管安心镇守江北,防御三藩,西面的丑蕃西虏们,不用担心,这些就是入秋后的蚂蚱,已经长不了了。”皇帝说道。


第1008章 圣文神武天皇帝
  七月初一,太极宫朔望大朝。
  今日不止五品以上的常参官员入宫上朝,而是京官实职七品以上皆上朝,而在京的王公诸侯,也尽皆上朝参会。
  百官入殿。
  由宰相领衔向皇帝龙椅先行参拜大礼,然后准备再拜太子。
  结果却只到宦官高声唱喝。
  “皇帝陛下驾到!”
  净鞭响起,上玄下纁衮龙袍的皇帝走出。
  百官看到天子,无不惊讶。
  皇帝已经两月未上朝了,殿上的百官更是有大多数许久没见过天颜,谁也没料到,皇帝突然就驾临金殿。
  虽然此前皇帝已经召见了不少大臣,破除了坊间关于皇帝病重的重重传闻,但毕竟众多官员都未能见过皇帝,也不知道皇帝病情究竟如何。
  皇帝身着衮龙袍,头戴天平冠,步履缓慢却又稳重。
  皇帝脸上的气色也很不错。
  登坐龙椅。
  “拜!”监礼御史有些激动的高声唱喝,都喊破了音。
  百官于是齐齐拜倒山呼万岁。
  “众爱卿,平身。”
  “给三公三师三孤、府院宰执,赐坐!”
  皇帝平稳的声音充满威严,此刻许多官员再次听到这声音,甚至都激动的流出了眼泪,这段时间,不见天颜,每天上朝看到的也只是年幼的太子坐在龙椅前,还有那垂帘后的屏风传出皇后的声音,对许多官员来说,这是让人充满焦虑的,很多人都在担忧皇帝。
  年轻而又神武的皇帝一旦病重不能治,带来的绝对会是天崩地裂般的巨变。刚过上几天安稳日子,眼看着将有大治之世,谁也不希望重回混乱。
  如今,他们期盼的皇帝终于出现了。
  他们在山呼万岁的时候,真是嘶声力竭,都顾不得会被御史弹劾失礼。
  激动的中书舍人封德彝更是直接出奏。
  “陛下功德着著,臣昩死请上尊号,请陛下受尊号开元圣文神武天皇尊号。”
  “给皇帝上尊号,算是封德彝一记神来之笔,一般来说皇帝会有庙号、谥号、年号,但尊号却极少,隋之前,载于史书的也就是史记秦皇本纪里有大臣为始皇帝请上尊号,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臣等昧死上尊号,王为‘泰皇’……追尊庄襄王为太上皇。”
  尊号不像是庙号谥号,得是皇帝死后所评,而是生前就可由大臣尊上,且无须避讳,百姓都可以直呼。
  尊号,自然就是尊贵的名号。
  封德彝不愧是中书舍人,快六十了,但这拍马屁的功夫却是非常了得的,信手拈来,却是拍的犹如羚羊挂角。
  别人都还只是看到皇帝出现激动,他却马上就想到要给皇帝上尊号,甚至一下子就想出来一个相当尊贵了得的称号,圣文神武天皇帝。
  一点也不比当年给始皇帝的泰皇差,起码字就有七个,远比两个字的泰皇听起来牛逼。
  这记马屁拍的,其它大臣们都震住了,许多人都在暗里嘀咕,他们怎么就没有封德彝的水平呢。
  而龙椅上的皇帝,也不由的叫了一声卧槽。
  尊号这玩意虽说在始皇帝时就有了,但真正发扬光大,是在唐朝时。
  唐朝开始,尊号就泛滥了,不但皇帝有尊号,皇后也有,生前上,死后也上。甚至如唐玄宗,一生上了六次尊号,且尊号字数越来越长,到最后足有十四个字,用尽了各种赞谥之词。
  这有好汉朝时的皇帝庙号,非十分了得的皇帝是没有庙号之尊的,但到了后来,管你是割据一方的枭雄,还是王朝短命昏君,都能死后捞一个庙号。
  “请陛下受尊号!”
  其它大臣们反应过来,也觉得皇帝这次重返朝堂,那是件值得庆贺的事情,于是纷纷附喝。
  罗成看着众臣那激动兴奋的样子,微皱了皱眉头。
  上尊号这个事情倒没什么,只是这尊号七个字里,那天皇帝就让他有些不太喜欢。虽说古人称天皇地皇泰皇,但他不由的联想到此时日出之地那小岛上的和族小日本子。之前东瀛王派使者来大隋,曾致信杨广,开头说日出天子致信日落天子,这引的杨广极为不满。
  小小岛国蛮夷酋长,也敢自称天子,还把把隋帝称为日落天子,这是作死。
  宰相魏征等人见众臣这么激动兴奋,微微一笑,觉得皇帝大病初逾,上个尊号倒也没什么,就跟民间百姓搞冲喜一样了。
  于是便也拱手请上尊号。
  本来罗成不喜天皇之称,但见众臣一个劲的起哄,想想自己也没理由要避小日本啊,于是欣然接受。
  当下,大秦天子罗成,于是便新增了七字尊号:圣文神武天皇帝。
  百姓也可简称为天皇。
  皇帝受号,百官欢呼,于是今天的大朝会气氛达到顶点。
  罗成也很高兴,今天这次亮相,也是他这段时间努力康复的结果。有孙药王的帮助,再有他的坚持努力,康复的很快,比孙神医预计的都提前了三个月就能恢复如常人样。
  “请改年号!”
  又有大臣上奏,认为皇帝龙体安康,可改年号以示庆贺。
  不过这次罗成倒没同意,年号改来改去,三五年一改,实无必要,只会让百姓混乱迷糊,而且他也很喜欢开元这个年号。
  不用改元,但也一样可以庆贺,罗成主动提出要大赦天下。
  这次颁布大赦令,不同以往,赦免范围更广,除十恶、杀人放火强奸投毒这些罪在不赦外,其余的特赦免除。
  此次特赦甚至还特别赦免了大秦开国以来,历次征战所获俘虏汉人,以及几次谋反叛乱大案中二十一岁以下未成丁者,年满六十岁以上的老者,以及曾经参与过征辽之战、北伐突厥之战、东征高句丽之战者。
  这次的特赦令范围很广,首次赦免了几次叛乱谋反大案里的许多人,如刘武周叛乱集团、宋金刚甄翟儿高开道叛乱集团、王君廓谋反案,还有长孙安业、李孝常、窦轨等谋反大案中受到牵连的无数官吏士兵士人平民。
  赦免刑罚,恢复良人之身份。


第1009章 神农本草惠民医
  大朝会开了两个多时辰。
  丹墀之上,皇帝神色始终很好,直到散朝。
  退朝还宫,孙思邈立即为皇帝检查身体,“陛下今日朝会时间太久了,应当在一个时辰之内的。”
  “一时高兴,也就多呆了会。”罗成笑呵呵的道,不过连开两个多时辰的朝会,皇帝还是感觉此时有些疲惫。
  “请陛下静卧,臣为陛下施针,今日陛下过劳,已经有些气血不畅了。”孙思邈提醒皇帝。
  罗成很听话的躺好。
  “药王,朕的提议你考虑的如何?”罗成笑问。
  孙思邈取出银针,准备施针,“臣闲云野鹤惯了,无意仕途也。”
  “好吧,朕也知道你不在意仕途功名,朕也就不勉强你留在尚药局当俸御,但你的医术需要发扬光大,你的研究也需要更多的资源支持,朕觉得你继续留在终南山中研究,其实有些不便,你看要不这样,朕授你为兵部下军医院的军医使。”
  “你别急着拒绝,先听朕说完。”罗成这段时间与孙思邈相处,对他的本事十分佩服,可舍不得放走这个医界大佬。
  “军医院与殿中省尚药局和太常寺太医署职责不同,殿中省尚药局是负责皇帝和宫廷医疗,而太医署主要负责医生培养。”
  “之前朝廷另设了军医院,则是负责为军队培养军医,开展军医教学,现在我欲给军医院增加一些职责,比如负责医书修订,收集整理民间医书药方,主管军队医药采购、药库管理,统辖各军的军医院、军医,同时负责皇帝的军医药诏令等。”
  孙思邈听完后,对于军医院职责中修订医书,整理刊印民间医书药方这块很有兴趣。
  “老神仙,我希望能够请你主持,先编一套大秦本草纲目,希望能够目随纲举,编写体例,述本草要籍与药性理论。”
  以朝廷之力,请名医主持,编写这样一本医书,目的还是能够支持医药行业,也规范医药行业。这本书将收集各种各样的药草药方等等,关键是还要标明为纲列事为目,方便索引。成为医药行业从业者们的学习工具,和临证用药手册,能够对军医和民医的培养起到积极作用。
  “陛下是要把历代诸家本草,各种药材都罗列搜集,还要把各种病症都罗列出来?”
  “嗯,罗列诸家本草,说明药效以及用药禁忌等。注明各种症病,以及医治药方等。”
  这就是要编一本医药大词典,各种药材全都收录进来,各种天然的药材还有各种药材加工炮制之法,然后各种各样的病症,其病原病因,何药可对症而医。
  当然,具体的用药与医治,肯定还是各有配伍加减的,这得是具体的诊治用药,但编订这一样一本从未有过的药典,对整个医界都还是会有巨大的影响力的。
  能够由朝廷全力支持编订这样一本需要耗费无力精力财力人力的药典,对于孙思邈来说非常有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