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179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临冲车中,一个个刀牌手左手持盾顶在前面,右手横刀,大吼着踏过天桥一冲而过。他们一个接一个的跳入城上,如神兵天降。
远处。
李靖向罗士信拱手。
“恭喜大将军,扶余城拿下了,仅仅半天而已!”
“用牛刀杀鸡尔。”
“错,狮子搏兔,亦用全力,罗帅的这次战略极好,可为用兵之典范,大将军,你当好好学习。”李靖道。
第717章 罗成屠龙
辽东城。
这座大梁水畔的安东重镇,此时刚刚更名为黄龙府。
一名刚刚从山东渡海过来的中原商人,有些好奇的在酒馆里问一个小二。
“为何改名为黄龙府啊?”
“爷有所不知,这事说来可就十分传奇了。话说啊,前些日子,咱们大帅在六合宫晋见天子后返回辽东城,快到辽东城时,突见一条黄龙自大梁水中盘旋升起,在天空飞舞,准备向辽东城扑来。”
那小二说的来劲,桌子也不擦了,唾沫横飞的讲述着这个新近的传说。
“你想啊,咱们罗大帅是何等了得的人物,这安东诸郡可是他老人家一力辛苦打下来的,保的咱们百万汉家百姓在这里安居乐业,岂容这黄龙来毁城吃人?于是乎,咱们大帅当时便策马直追那条黄龙,在马上,拉开了他那把白犀牛角的强弓,一支大箭射去,正中那条黄龙的眼睛,黄龙吃痛坠落,然后被咱们罗大帅拍马赶上,一槊刺中扎在地上无法飞走,再被大帅取他的六叶锤打碎了脑袋。”
……
“所以辽东城改名为黄龙府吗?”
“嗯,所以咱们辽东城就改名为黄龙府,也叫升龙府。”小二得意的道,好像那个传说中屠龙的人是他一样。
商人捏着下巴,“若这传说是真,那不应当叫屠龙城或斩龙府更好吗?”
小二笑道,“屠啊斩的杀意太浓了,还是叫黄龙府或升龙府的好。”
按小二所说,那天罗大帅屠龙而归之后,便奏请皇帝,将辽东城改名为黄龙城,并将辽东郡升格为黄龙府,也名升龙府。
六合宫里的那位天子,还下诏把升龙府升格为陪都,定名为东京,将洛阳的东都改名为中都,把关中的大兴城定为西京。
甚至因为这黄龙曾想毁城吃人,于是天子还下诏,隋军的军服由黄色改为红色。
商人取出一把铜钱放在桌上,打赏小二。
小二低头一看,桌上黄澄澄的十枚大钱,不由的脸上乐开了花。这可不比扬州白钱,甚至比文皇帝的五铢肉好还要好呢。
这是由元帅府铸造发行的新钱,名为开元通宝,比起开皇五铢和大业白钱,质量更好。这种钱一千枚,重六斤四两。
每枚刚好重一钱,同时十枚开元通宝平列起来,就刚好一尺。
十枚重一两,一枚重二铢四丝,折合质量约4克。
这种新钱因为含铜量高,所以深受关外百姓的喜爱。
因为钱币上面不再是写的五铢,而是由罗成亲笔书写的开元通宝四个字,于是这钱便不再是五铢钱,而是通宝钱。
另外帅府还发行了银质开元通宝和金质开元通宝,也在流通之列。但银通宝和金通宝都比铜通宝大的多,也重的多,一枚银通宝重一两,金通宝也重一两,都不是按传统的称重计价,而是直接在钱币上标明了面值。
一枚银通宝折铜通宝五千,一枚金通宝折银通宝两枚,折铜通宝一万枚。
金银通宝都不是纯金银,而是掺杂了些铜在内,实际上比原本的金银折铜价要高一些,但因为铸造精美,再加上有官府背书,能以金银通宝面值缴税纳钱,所以商人们也愿意使用。
毕竟不用称量不用剪切,那么使用起来更方便,而金银币都不是光面,有浮雕绘图,金币的正面是开元通宝、一两,直钱十千这样的字样,背面是龙纹。银币正面也是开元通宝,一两,直钱五千,背面则是虎纹。
而金银币的边侧上全是齿纹,避免被人刮削,只要没有刮削便按面值使用,如有刮削,则要称量使用,便贬值了。
另一方面,帅府也下令,严禁刮削甚至是融铸金银币行为,违者定罪。
不过因为这种金银币的面额比实际的称量要值钱,倒也不用担心有人用融铸铜钱铸铜器这样的方式毁币牟利。
不过发行金银币的后面,其实也是安东道的一些无奈。
因为如今安东道的商业还是比较繁荣,另一方面安东道又收工商税,民间百姓消费也较大,朝廷还要供军养兵,一方面搞一些工程之类的,也都是以雇佣形式招募百姓做事,取代以前无休止的征役,这也需要更多货币。
而辽东本身绢帛产的就少,至于钱币,中原朝廷也一直都是钱紧,于是无奈之下,如今安东道不但钱帛兼行,而且还开始推出了金银币,以减轻大额交易时的不便,缓解一些钱荒的困难。
毕竟钱荒带来的不仅仅是交易的不便,还会极大的打击商业市场,并限制百姓的消费,这无疑会对安东道官府的财税带来极大的负面作用。
一面推出了金银币以缓解钱荒,一面是禁毁钱币,另一方面则又收民间的各种旧币兑现新币,把旧币拿去重新融铸。
同时规定,禁百姓家中藏钱超过十贯。超过十贯的交易,必须用绢布或金银,不得用铜。
同时又严禁钱币外流到关外去。
多种措施齐下,现在安东的钱荒稍缓解了点,那位中原商人来到安东,便是先把自己携带的钱到安东官府设立的银行先兑换钱币,把带来的各种五铢钱,肉好、白钱、绢帛等先去统一兑换,不但可以兑换成金银、绢帛,甚至可以直接兑换成银票钱票。
只要是在安东道境内,都可以凭这种记名的银票钱票到各郡县的银行分行里兑现,甚至可以直接当成钱来使用,不过交易时要到银行去办一个手续而已。
但这也比以前直接携带着许多钱币方便的多,虽要付一点保管费手续费,但商人们也还是很愿意的,并把这种钱票称为飞钱。
“有意思,屠黄龙,这背后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啊,看来这位年轻的大帅确实有问鼎天下之志啊。”
这位商人对几位同伴小声的道。
另一位则道,“咱们往来这辽东几年,看着这里一点点的起来的,如今的这里,确实远超中原,起码这里更安定,我觉得这位屠黄龙的罗帅,将来可能便是赤帝天子啊。”
“传说当年汉高祖刘邦斩白蛇起义,刘邦是赤帝子,秦皇是白帝子,所以赤帝子斩白帝子,表明汉当灭秦。现在罗成斩黄龙,又改军服为红色,难道也是这赤帝斩黄帝?”
另一个商人则道,“周为木德,所以隋为火德,火生木,而火生土,五德相生,前者必助后者成长,先人之德必助后人之德,所以这位罗帅应当是选土德才对,而土之色为黄啊,怎么反而成了斩黄龙,改红色呢?”
“所以说嘛,这什么屠龙之说肯定只是传说故事而已,真实的应当是这位罗帅因五德相生,所以隋火生土,土为黄,故为黄龙府,又名升龙府嘛。”
第718章 必杀此老贼
此时,被外间传说为屠龙勇士的罗成,却正望着一封封从关内传回来的情报而陷入沉思。
局势正在生变。
不过真正让他陷入沉思的并不是如今天下有十二个皇帝。
让人表情严肃的是接连两个坏消息,一是范阳府尹薛世雄被杀,二是河北安抚使李景战死。
薛世雄死了,让罗成很郁闷,本来他一直派人在与薛世雄联系,就是为了能够争取这位大将倒入他的阵营,一开始薛世雄还有些犹豫,后来总算是罗成的一封封信打动说服了他,最终决定易帜。
而当时堵在范阳与安东之间的北平都督独孤篡也表示愿意易帜,这真是让人兴奋的消息。
独孤篡镇守的北平都督府,坐拥北平、渔阳、安乐三郡,控制着入关最重要的临渝关、卢龙塞、无终寨、密云城、燕乐城这几座长城要塞,他的归附,对于罗成入关来说极为重要。
可谁能想到,罗成都已经准备入关了,独孤篡却耍了他一道。
他不但杀了罗成的使者,还跑去范阳,把薛世雄及其长子薛万述都给杀了,还夺了范阳府,收了范阳兵。
现在独孤篡不但拥有北平渔阳燕乐三郡,还夺了范阳府,并趁机把博陵郡也控制在手,麾下足有三万多兵马。
而窦建德占据了河北大半部,拥九郡,在河间郡称帝建夏国。
王须拔占据着上谷,魏刀儿占据恒山。
李景战死后,还有些旧部死守着赵郡。
现在整个河北,就剩下了这四家势力,其中窦建德实力最强,其次便是范阳府的独孤篡。
李景的旧部在苦苦支撑,随时可能被夏军围灭。
魏刀儿主要势力在河东,在河北只有一个恒山郡。
罗成可以暂时不用去管魏刀儿和王须拔,他们据守在太行山一带,并没有挡到罗成入关的路,现在最麻烦的就是独孤篡和窦建德。
一个挡住了长城关隘,一个则阻塞了河北南下之路。
偏偏两人都实力强劲。
窦建德明显很聪明,他在夺取河间之后,居然暗里跟独孤篡达成了一个互不侵犯协议。窦建德不去攻范阳博陵,独孤篡也不南下征讨河间。
他们两人明显是把关外的罗成当成了大敌,不想给罗成南下的机会。
如今独孤篡一心守着长城,防止罗成出关。
窦建德也趁此机会,全力攻打赵郡的李景残部。
“必杀独孤老贼!”罗成恨声道。
之前罗成没急着挥师入关,一来就是因为独孤篡当时表示出愿意归附的意思,二来忠武军也确实还没做好入关准备。
所以罗成一边加紧准备,一面派人不断跟独孤篡和薛世雄联系,希望不战而和。
可谁想到会是这样一个结果,这个独孤篡还真是让他罗成刮目相看。
放下这封情报,罗成拿起另一封情报。
却是嗣业那边送来的,说最近他与云定兴的交流不是很好,那位漠南节度使虽然被罗成兄弟看不起,卖女求荣,然后又杀外甥求荣的奸人,但这家伙现在态度摇摆不定,一副坐地起价的态度。
可偏偏现在罗成他们还不能忽略他,因为他据有河套之地,若是嗣业南下,他必然会威胁到嗣业的后路,若是这王八蛋再引突厥人来,则更麻烦。
现在偏偏有情报显示,皇帝已经疯了,什么昏招都用了出来。
不但派人去漠北招突厥人南下,甚至派人去向西突厥求援,意图借突厥之兵来对付河东代北的嗣业和刘武周。
甚至现在漠南归附的突厥诸部,也有些在蠢蠢欲动,嗣业不得不软禁了义成公主,可如此一来,也引得不少突厥人不满。
因此现在嗣业不得不全心放在定襄内部的这些突厥人这里,暂时无力南下。
而代北的刘武周,虽夺了三郡,但是杨义臣和萧瑀封锁了太原北面的通道,同时,代北上次刚经历了突厥人劫掠,因此如今还没恢复过来,二十多万张嘴,秋收后却还不够自己吃的粮草,刘武周现在连军粮都不够,他又是杀王仁恭起兵,不少马邑军将也是对他暗暗不服。
所以现在也是焦头烂额,一面得兑现承诺放粮救济百姓,一面又得镇慑安抚部下兵将,欲南下,可独立一军又不是杨义臣、萧瑀对手,尤其是缺粮。
罗成身为一员沙场老将,很清楚一场战争并不是简单的说打就打这样的。
他涉及到的不仅仅是兵马动员,还有粮草调动,军械辎重的筹备,甚至还得征召民夫,所有的事情总结起来。
就是得有钱有粮,还得有兵有人。
代北现在军心不稳,刘武周也不敢在这个时候南下强攻太原,他缺钱少粮,更不敢出兵。他不断的派人向嗣业和罗成求取钱粮,增派援兵。
可罗成这个时候,哪里顾的上他。
他得先解决掉渊氏,起码得先拿下扶余川,重创渊氏后,然后迫他谈判,以打促和,把渊氏打痛,让他不敢轻易再想小心思,也要打的他没有能力对罗成造成大威胁。
毕竟渊氏现在手里还有起码三百万人口,有十万兵马,能动员起二三十万之兵,若罗成不收拾他先,就这样南下,这后院可就太危险了。
好消息是杜伏威在江南顶住了压力,杨广到现在还没有派兵过江,只不过如今江南局势也乱,沈法兴趁杜伏威全力防备骁果军南下之际,趁机而起,连夺余杭、会稽数郡,这本来应当是杜伏威可以夺取的地方。
而左才相和林士弘也各占据了江南西道数郡之地,杜伏威反倒是给他们做了嫁衣裳,他挡了骁果军南下,却让他们可以安心在后面攻城掠地,称帝建国。
远在安南的罗艺来信罗成,告诉他北上计划也遇到了点困难。
首先是林邑国在这个时候进犯袭扰,然后是岭南的宁长真、冯盎、高法澄、冼宝彻等这些地方豪酋,也都纷纷起兵割据一方,互相攻伐,这导致如今罗艺想北上中原,却无路可走。
而占据回中原陆路要道的始安郡,也就是桂林之地,却由忠于朝廷的李袭志坚守,这人对于隋室十分忠心,不管谁来攻打劝降,都不理会。
所以现在罗艺被这些人阻在安南而不得北上,除非他独自坐船离开单独北上,可罗艺又不愿意抛下安南的这些兵马家当,于是现在只能一边跟林邑人作战,一边又要跟岭南的这些地方割据势力作战,完全是打成了一锅粥,大乱斗的局面。
看完这些情报,罗成眉头更加皱紧了几分。
扶余川之战必须加紧时间,尽快结束,如此才能抽调兵马出来,加入到中原的战局之中。如今的形势虽然更乱,但也更加分明了。
“报!大帅,扶余川大捷,罗士信大将军于十月八日发起扶余城攻夺战,仅用半天时间便攻上城头,激战一天,便夺下扶余城,生擒敌帅渊建土,斩首三千余级,俘虏一万余兵士,得民户五万余,牛羊等牲畜无数。”
一个加急送到的好消息,让罗成的眉头终于舒展了一些。
扶余城破了,那接下来扶余川其余的四十余座城池就没了脊梁支撑,皆可得也。
“去请魏长史来,我要请他渊太祚写封信!”
第719章 三藩
“按照约定,攻破城池之后,土地和人口归我忠武军,钱帛牲畜归三蕃。”
扶余城中,罗士信对三位期待已久的藩王道。
“不过,我忠武军惯例,按军功得赏。本次攻下扶余城,主要依赖临冲、云梯、填壕车、投石车和攻城弩等各式攻城器械,因此当先给工匠记大功一件,并给推战车的辅兵记大功一件。”
“最先攻上城池的,是第一军第一厢的第一步兵团,他们奋勇先登,授跳荡功十个,先登功二十个,并授团体功一等功一个。”
……
罗士信论功行赏。
最后算下来,三藩的奚、契、霫三部兵马,此次战斗中只负责协从任务,既无陷阵也无先登,甚至罗士信一直没让他们攻入城中,所以战后论功,罗士信只给他们分三成的钱帛牲畜。
“城中所获粮食,不私分,留为军用。”
“其余钱帛、牲畜,划为十分,三藩各取一分,余七分,三分作为攻城各部论功行赏,两分为抚恤战死和伤残者,另余两分,留军。”
“各位对此战利品分配方案可有异议?”
可度支、贺莫咄罗还有多滥葛末都表示没有异议,虽然他们对于分到手的财货牲畜心里还是有点点不满的,可在强大的忠武军面前,也没敢怎么跋扈,毕竟这次他们确实没承担什么主力任务,自己的伤亡几乎没有。
跟着在后面吆喝吆喝几句,也能分到一分战利品,结果还行。
“既然大家都无异议,那就照此分配,不过我有一点要提醒一下诸位将军,各自约束好自己的部下,尤其是三位藩帅,你们的部落人马更要约束好,楚公虽给你们许诺不少,但任由劫掠不在其中。”
“从现在此,扶余城中的人口,尽为我安东道之人口,因此不得随意掳掠、屠杀、奸淫,若有违抗者,休怪我罗士信不讲情面。”
可度者忙道,“请六将军放心,我等自然会约束好部下的。”
从军帅离开,回到自己的营帐。
可度者坐在那里沉思。
“父亲怎么不高兴?可是罗家说话不算话?”
“倒也没有,这次攻城,我们也没出到多少力,可现在也还分到了一分战利品,牛羊马匹骆驼等牲畜共计万余,又有钱帛不少。”
可度者之子笑道,“想不到扶余城中居然有如此多的牲畜钱帛,发了。”
“高句丽人在此可是有四十余城,扶余城是最大的一座城,这次高句丽人也算早有些准备,提前把城外的百姓大多撤进来了,许多物资也尽量撤入这主城之中,固然便钱粮人口不少。”
“那父亲为何还不高兴?”
可度者于是对儿子道,“先前我们向中原天子求娶公主,中原也答应了下嫁公主,甚至还赐封我为侯爵,又授都督之职,甚至还赐了国姓名字。只是现在,罗成在辽东城又立了一位杨家天子,可我这次看忠武军,很明显,那位杨家天子不过是个傀儡而已,我估计罗成很快就要自立为天子了。”
可度者有些担忧。
他之前要抱中原大腿,于是求娶公主,现在公主还没送到,但毕竟名义上他已经是隋朝驸马了,还得赐杨姓。
可现在听说中原都有十二个皇帝了,到处造反。
而强悍的忠武军节帅罗成也拥立了一位隋朝皇子为帝,尊原天子为太上皇,这局势变化的,让他都目瞪口呆。
“父亲是在担忧什么?”
“就算罗成自立了,咱们也不怕啊,大哥不是在罗成那边当义子吗?况且,阿妹也嫁给了罗成啊。”
“话虽如此,可杨家女婿这个身份还是有些敏感,你说我如果向罗成请求改杨姓为罗,你觉得如何?”可度者问。
“罗成能取代隋成为天子吗?”
“我觉得极有可能,你看这次攻扶余,那么大的城池,忠武军却仅用了半天就攻下了,想当初我被隋帝召到辽东观战,当时二三十万隋军攻辽东城,却久攻不下,到第二次时,皇帝用骁果军加上无数攻城器械,也攻了许久才攻下啊。”
数日后。
奚王可度者、契丹汗大贺咄罗、白霫俟斤多滥葛末三人留下子弟统兵,然后相约南下辽东城。
他们名为前来朝见新天子,其实就是来向罗成表忠心的。
“请求改姓?”
罗成在元帅府接见了这三位藩王,听说他们要改杨姓为罗姓,罗成有些哭笑不得。这些藩人见风使舵的本事还真是强。
居然已经看出杨家不行了,马上就要转投他罗成,还这么露骨。
不过也不奇怪,奚契霫三部,一直以来都是在夹缝中生存,自然是唯强者为尊,否则也生存不到如今。
对于他们来说,隋帝远在中原,而且如今自身难保,那么多天子,也不及身边忠武军节帅罗成的势大,自然也就认定要紧抱罗成大腿。
而多滥葛末上次没赶上求娶隋家公主、得封侯爵都督,这次更是想要来求个爵位官职。
对这么识时务的藩王,罗成还是很满意的。
他原本还是有一点点担心,这几位藩王的立场的,现在他放心了。
沉吟了片刻。
“三位如此忠心耿耿,我很高兴啊,想必皇上也会很高兴的,至于你们说要改姓,这倒也不是不行,这是你们的自由嘛,我们会充分尊重你们的选择的。”
然后罗成却又道,“为表彰你们出兵助战的忠义,我将向陛下请旨奏封奚汗可度者改汉名罗国庆,晋封为饶乐郡公,奏封契丹汗大贺咄罗改名罗国忠晋封为松漠郡公,奏封霫汗多滥葛末改名为罗国安,赐封为寘(zhi)颜郡公。”
罗成干脆道,说以奚地为饶乐郡,置都督府,其下五部各置一县,部落酋长授封为县侯之爵并授县令之职,同时,给五部赐予汉姓,分授罗赵钱孙李。
契丹地为松漠郡,置都督府,其下八部各置一县,八部酋长皆授封为县侯,并授县令之职,同时赐予八部汉姓,分授周吴郑王冯陈禇卫八姓。
第720章 悔婚
霫部之地设为寘颜郡,置都督府,授多滥葛末为郡公,多滥部并白霫八部共九部,各置一县,酋长皆授封县侯,并授县令之职。其下九部,分授马朱胡郭何高林罗郑九个汉姓。
如此一来,不但三藩王有了想要的罗姓和汉名,而且连他们整个部落都得赐罗姓,就是其余各部,也都得到了汉姓。
罗成这样搞,当然有汉化的想法。
但另一方面,这种赐姓的做法,其实也是早有之。比如北魏曾经也主动的给当年的拓拔鲜卑诸部定姓氏,并改易汉姓。
后来宇文泰在西魏时,又搞关陇一体化,当时便给关陇集团里的汉人将领士族豪强们,授给鲜卑大部族的姓氏,比如李渊的爷爷李虎被授为大野氏,杨坚的父亲杨忠被授予普六茹氏。
连他们麾下的府兵,也全都跟着主将改鲜卑姓。
“谢元帅赐姓名授爵位封官职!”
三藩都齐齐下跪。
罗成虚抬手,“这是陛下所赐,大家赶紧起来。”
三人都是对着罗成很赤裸的表了一番忠心,话里话外很直接的表示我们只认楚国公你,其它的人不认。
改名为罗国庆的奚王可度者还直言说,之前曾求娶隋家公主,可如今中原战乱,道路阻塞,我们觉得这婚事还是算了。
罗国庆要退婚,他本来是想退了杨家公主,求娶罗家女的,但后来一打听,罗家也没未嫁女,于是只能做罢。
三藩都在场,于是罗成干脆便给三藩定了边界,划定界属,然后又趁机给三藩内部的诸部也分了个界。
设郡置县。
基本上,三藩还是他们说了算,汗王改封为郡公、都督、太守,加防御使。
其下诸部酋长授封为县侯、县令,加团练使。
“今天你们三位都在,我们也就一起签订一份协议,以后避免再起些争执。”
罗成让人把讨论好的内容拟成一份协议,在这份协议里,开头自然是先要申明三藩隶属于中原,不再是过去的藩属国,而是直接的朝廷疆土,是郡县。
虽然是以这些藩人自治,可却也是与过去那种不一样。
可以说,罗成弄的这套,现在看起来没什么,毕竟还是奚契霫人自己管自己的地盘,可从法理上,却是大大的改变了性质。
这就类似于唐朝的羁麼州制度,但罗成比那个野心要大。
先框进来再说,然后再慢慢想办法渗透。
框进来了,就有理由有机会去渗透。
比如现在,设了郡县,授了太守县令,罗成当然也可以派些业务指导啊,比如派个郡丞或主簿,或者又是在三地修建驿站,设立办事院,以及派商队过去经商,将来条件成熟了,说不定还可以派军队过去修城堡兵站驻防什么的。
总之,先把这口子打开。
三藩也不懂那么多,这次本就是来表忠心的,罗成让他们签他们就签。
况且他们也觉得,签定这么个东西也有点好处,以往三部虽然并为宇文鲜卑部出身,但部落间也经常会因为争草场之类的有些争执矛盾。
甚至就是三蕃自己内部的部落间,以往也经常是会发生矛盾,甚至战争的。
“现在签了这个协议,以后大家就有界可依,若遇争执,便按此裁决。为了尽量避免兄弟部落间的这种争执,我提议,由我这里向三郡派出郡丞和主簿过去,协助你们这三位都督、太守,放心,他们只是负责帮你们处理一些文书事务,并处理一些矛盾纠纷,诉讼官司之类的。若是你们愿意,我还可以向你们下面的诸县,也派去县丞和主簿,负责文书、司法、贸易这块,如何?”
三藩想了想,虽然这明显是罗成想要插手到他们内务的动作,可只要不是影响到他们根本,倒也可以接受,于是点头同意。
然后罗成说,“你们现在都兼有防御使之职,各县令也兼有团练使之职,这是统兵练兵之职,可否需要我派出副防御使、副团练使,并带一些忠武军老兵为教头,前去帮你们训练兵马?”
这下三藩犹豫了下。
“放心,他们过去,只是帮助你们训练兵马,并加强你们三郡与我忠武军这边的联系往来,至于兵马统领大权,依然是在你们。”
听说只是如此,罗国忠先表态,“那我契丹求之不得,还望楚公早日派来副使和教头。”
这下大家都十分高兴。
于是协议达成,各自签名盖印。
协议每人一份,并在朝廷留底一份。
拿着这个长卷轴,罗成笑的很灿烂。
现在起,奚契霫只是族名,不再是藩属部落,他们为大隋的三郡二十二县。
暂时来说,他们还是自治,但罗成相信,这个口子撕开了,以后有的是办法渗透过去,现在先以经商贸易为口子往里经济渗透,再以驿站开路,然后再派这些副使过去打头站,等到以后,这口子只会越来越大的。
而三藩拿着协议也满意的又返回辽北。
奚契两藩帅,都由侯爵晋为郡公爵,自然高兴。而多滥葛末原本侯爵都没,这次也直接得了个郡公,当然高兴。
至于三藩下面的诸部,他们也各为他们讨回一个侯爵,他相信他们应当会很高兴的。
“大帅还真是大方,直接授给他们三个郡公,二十二个侯爵。”吏部侍郎杜如晦笑着道。
“一个爵位而已,惠而不费。”罗成笑道。
之前大业天子废王公侯以下爵,只留三等。
现在罗成拥立杨暕为帝,便重新修改爵位制度,改成了亲王、郡王、国公、开国郡公、开国县公、开国县侯、开国县伯、开国县子、开国县男共九等爵位。
基本上是恢复文帝时的爵位制度。
不过比起来还是又有些区别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如今的这爵位,食邑改了。原本是每户真封是要选五到七丁的大户授给,这些封户本来交给朝廷的租庸改交给封侯,其中三分之二归封侯,三分之一再交给朝廷。
而现在罗成直接把这条改了,既无封地,也无封户,所谓实封户,只是按实封数折为俸禄钱粮,实封一户每年给米两石,或折成钱。
这个实封的待遇可比过去差些,过去实封一户,一般都是要选那种五到七丁的大户,享受他们本来交给朝廷的租调,光是租,一丁一年就要交两石,五到七丁,那就至少是十到十四石粟,哪怕封侯只得三分之二,也是七到十石粮一户,这还没算调的绢布,更没算其它各种从封户那里弄来的土产。
可现在一户只得二石,哪怕是米,这中间还是有许多差距的。
第721章 异姓不得封王
“一户实封一年只给米二石或折钱钱,会不会有点少?”给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