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178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我也是这样想的,所以劝陛下率骁果军返回西京,可陛下说如今回京的道路被堵,难以返京。”
  洛阳城下有李密,山东还有罗贵张须陀,河北又有窦建德。
  而去西京,上次来时的路这次也不通了。
  因为这一路过去,有左才相、孟让、杜伏威、林士弘、萧铣这重重拦截。
  皇帝已经被困在江都了,只有往南还可能有点机会。
  “江都现在只剩下了骁果军,可骁果军大多数是来自洛阳和关中招募,他们岂愿意从此长留江南?”
  “我也跟陛下说过这事,陛下说计划把江淮之地,因为动乱而没了丈夫的年轻寡妇都许给骁果军为妻,还说要把江淮的无主之地,授给骁果军将士们为永业田,从此让骁果军在江南安家置业。”
  “荒唐,这是寻死!”李世民冷哼着指出皇帝计划的愚蠢。
  李渊长长叹息。


第713章 招安
  洛阳城北,北邙山下。
  金镛城。
  此城在洛阳城西北角上,只是一小城,但城小而固,是攻敌戍守的要地。北魏时,曾为河南四镇之一。
  这座城最早是曹丕在东汉洛阳城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历经曹魏、西晋、北魏、周隋等朝,已经三百余年。
  北魏迁都洛阳之初,因宫室未成,曾经在这座城中居住了一段时间。
  因为这座城池北靠邙山,南俯洛阳,在军事上有极重要的地位,因此李密攻打洛阳,扫平外围之后,便直接把自己的大本营设在了这座金镛城中。
  光极殿中。
  齐国的魏王李密正在查看地图。
  自他与孟让分兵北上之后,一开始是进展非常顺利的,连下十余郡,可是此后张须陀和罗贵反攻,又把他运河东岸所占之地夺回。
  这一切都是朱粲未能遵令而行,朱粲弃守山东跑去河北,最后自己兵败身死不说,还害的他失去了山东地区。
  他本来计划是全力先把洛阳拿下,再回头来打山东。
  可谁知道,王世充虽然在他手下三战三败,可却很坚韧。死守着洛阳城,居然挡住了他的进攻。
  几个月时间了,他把洛阳外围全都攻陷,使洛阳成了一座孤城,可依然还是无法攻下洛阳。
  而偏偏孟让这个草包,这段时间却借着他的光,在淮西攻城据地,如今更是据十郡之地建国称帝,号为齐帝。
  这让李密心里憋着一团火,想要发作,可洛阳城还没下,这个时候若是跟孟让闹僵也没有什么好处,反而影响军心士气。
  于是只能心里更憋火,当他孟让的一个所谓的魏王。
  而这魏王并不值钱,因为孟让已经封了几十个王了,既有他自家的兄弟子侄并皆封王,还有不少他麾下的草寇,也封了王,跟他李密并列。
  甚至,李密在这齐国只授了个河南道大都督之职,而反倒是那些草寇,却好多授了尚书令、左右仆射、侍中、中书令、尚书等要职,甚至有些家伙还授了三师三公衔。
  这让李密就更加不满了,若不是他李密在这河南打出这么大声势,哪有那么多人去依附投奔他孟让?
  没他有李密在这边牵制吸引了官军主力,孟让能在淮西一帆风顺?
  “主公。”
  “有使者自庐江过来,说是奉皇帝之令来传旨。”
  “知道要传什么旨吗?”李密抬起头来问道。
  “据说皇帝对主公在洛阳城下久攻不下的表现很不满,朝中有人说主公无能,于是皇帝就派人过来,要接替主公之位统兵攻洛阳,然后把主公召回朝廷。据说是要授主公大将军之职!”
  李密不由的笑了。
  “孟让这个草包,这是想要夺我兵权了?也不知道是听了哪个草包的愚蠢进言!”
  他这番大逆不道的言论,却并没有让手下有什么惊讶的。
  事实上,整个河南的齐国,更是魏军,他们本身就跟淮西那边的齐军有什么关联,一直都是各自发展。
  后来孟让称帝,李密也只是奉上了一篇贺表而已。
  可笑的是,孟让居然已经有些迫不急待的想要夺李密的兵权,想把这河南的三十万魏军也收入麾下,想把李密麾下的这河南八郡地也纳入他的疆图。
  “没有我李密,孟让也能当皇帝?”李密不屑道。
  别看现在孟让好像声势很大,可不过是因为他在淮西那一块,没有什么强大的对手,算是钻了个空子。
  仅以实力来论,孟让的实力一般。
  “主公,要不咱们也甩开他们,直接自立算了。主公也可以称帝立国,咱们何必还处处给他们脸色?”
  李密却只是笑笑。
  “如今这天下称帝者十二,反帝十一。人人都急着称帝,似乎手下有了几郡地盘,有了几万兵马,就急着要过一把皇帝瘾。可殊不知,真正有实力有眼光的人,却不会这么着急。早早称帝称王,又有何益?”
  李密不急着称帝,甚至没有撇开孟让,不过就是不想把精力放在这些内斗之上,而且合则两利,声势巨大。起码,李密之前虽没得孟让什么援兵粮草,可起码孟让之前也不会跟他捣乱,不会从背后威胁到他。
  若是他早早甩开孟让,只怕孟让就会来征讨他,到时他还得提防南面的孟让。
  可是孟让却不明白这些,这洛阳城都还没攻下,就急着要来夺权了。
  “报!”
  “主公,外面有一隋军使者,说是自江都而来,是来给主公授封颁赏而来。”
  李密倒是有些意外。
  “江都要给我授封颁赏?”
  “搞错了吧?”
  “不如让他们过来,某倒是听听,有什么稀奇的事情。”
  等使者一路来到金镛城,并向李密宣读了皇帝的诏令之后。
  不但李密一脸懵,就是如王伯当等这些魏军大将们也都是一脸懵。
  他们造反这么久,夺河南八郡之地,围攻东都洛阳城。结果现在皇帝倒反而派人来加封李密为尚书令、太尉、魏国公,还授他为东南道行台尚书令。
  “哈哈哈!”
  李密一阵哈哈大笑,笑的眼泪都出来了。
  他想起以前,当初杨广初继位,他那时也还年轻,以父亲门荫入了亲卫做一名七品侍卫,在殿中当差。
  结果皇帝却因为他没如其它侍卫一样老实低着头,因为抬头多张望了几下,便让宇文述把他赶出了亲卫府。
  他又想起他陪杨玄感起兵,结果兵败后自己逃亡的狼狈,想起那两年隐姓埋名的生活。
  如今,他兵围洛阳,皇帝却要封他为太尉、尚书令,东南道大行台尚书令,真是讽刺啊。
  曾经我当你的侍卫,你却对我爱理不理,如今我造你的反,你却要来封赏我了。
  “主公,这昏君是真昏了头吧,居然来给咱们下诏书,他算哪根葱哪只鸟?来人,把这人给乱棒打下去!”一名魏将道。
  “且慢!”
  李密却是挥手制止了手下。
  他起身,整了整衣衫。
  然后走到那使者面前,躬身拱手,接过了圣旨。
  “臣李密领旨,谢吾皇恩赏!”
  李密领旨了。
  殿中一众魏军将校们全都傻眼了,连李密的学生王伯当都没料到,李密居然被招安了。


第714章 十二年秋
  大业十二年秋,北风萧萧。
  蓄势已久的忠武军,完全了动员准备。
  在一场忙碌的秋收过后,罗成调集了十万兵马参与此次讨伐渊氏。
  由元帅府三司通力协作,有如一部精密的军事机器。
  在北及西辽河,南至旅顺湾的漫长战线上,十万兵马有条不紊的展开,他们缓慢却又有序的露出自己锐利的锋芒。
  南部沿海、大梁水、小辽河、辽河,四大军团兵分四路。
  收复辽东、永绝后患的战号传遍四野,从渤海湾一直燃烧到了扶余川上。
  罗成亲自坐镇辽东元帅府负责全局筹划,罗士信统帅第一军,李靖为行军参谋,又有秦琼、尉迟恭、单雄信、程咬金等猛将协同。
  而罗存孝、徐世绩的第四军,冯孝慈、慕容长生的第三军,赵贵、薛万彻的第二军成功的让渊氏以为这次忠武军是要四路同时大举进攻。渊太祚于是四路布防,各调重兵防守。
  虽然为了应对此次进攻,他动员了渊氏所有的十万兵马,还再次动员了十万青壮协从。可是一分散各个战场却并没多久。
  更不用说,乐浪太守杨万春在秋收之时病逝,忠武军大将宋老生凭借着他在平壤的原杨暕两千兵马,以及他带去的四千兵马,成功的接掌了乐浪郡。
  因此现在乐浪原杨万春部下的五万高句丽军现在也由宋老生指挥,虽然宋老生接任了乐浪郡太守之后,便着手裁撤了约三万高句丽老弱之兵,但留下的和他带去的,依然组建了整整一个军。
  宋老生自任第五军军使,由郭孝恪担任副军使,苏定方担任了行军参谋。
  第五军据守平壤,人口百余万,兵马两万四千,直接威胁着渊氏的鸭绿江边的国都国内城。
  为此,渊氏不得不在鸭绿江边留驻兵马五万。
  这样一来,他还得在国内城驻军五万,以做总预备队。
  如此,渊氏在西面四条战线上,总共才十万人马,一分摊,每路也就两万余人,跟罗成兵力相当。而他还要分兵驻守大小数百座山城,于是兵力更显捉襟见肘。
  而渊氏还不知道,罗成此次进攻,目标只是扶余川。
  在其余三路,每路都只驻万人,进驻此前修筑好的城堡里做势。
  而在扶余川战场,不但第一军直接调来了两万人马,而且第二军第三军都各自抽调了万人,又有北面的部落兵和牙兵两万余人马。
  若是再加上水师的内河船队几千人马。
  那么在扶余川这个战场上,罗成其实是调集了总数八万之兵。
  战役开始,李靖建议先派骑兵越过边界的河水,直接逼近到扶余大城下,将其包围。
  然后其余各路兵马跟进,做好围城打援之准备,同时分割扶余与其它诸城的联系。
  紧接着,由秦琼尉迟率领的北面两万余蕃汉军团南下,采用骑兵袭扰之策,对扶余川中四十余城的城池之外的村镇进行打击。
  夺取城外的人口、粮食,既是攻敌,也是以战补战。
  此前忠武军没有对扶余川的高句丽人粮食做什么动作,便是为了战时夺取为自己所用,烧掉毁了那就浪费了。
  反正刚秋完收,高句丽人也不可能全运回城中。
  渊建土龟缩于扶余城中,不敢出城交战。
  他又舍不得放弃其余诸城,于是只是下令各军驻守本城,务必严防死守。结果却是把几万兵马,如撒豆一样的分散在扶余川四十余城之中。
  李靖只是在几座关键的河谷道路上,筑起关塞,然后分兵把守,就把这几十城给分割开来,然后便可以全力的围攻扶余大城。
  只要扶余城无兵可援,那么就是孤城死城一座。
  全力攻下扶余,其它诸城更只是一团散沙,没有了支撑。
  如果是在第一次东征之时,要攻占扶余这样的大城,是很困难的。皆因当时的隋军既不习惯于辽东的气候,而且许多战术也不适应这边的情况,尤其是皇帝还老搞遥控指挥,甚至每军派驻纳降使。
  但这一次不同。
  罗士信被罗成授为第一军军使,也是这次扶余川战场的主将,不管是来自第一第二还是第三第四军的,也不管还是来自于各郡的土团,又或是各县的乡兵,或是水师的兵马,只要到了这个战场,全都由罗士信节制。
  罗成也并不会横加干涉战事。
  而另一方面,罗成对后勤粮草军械的支持,却是充足的。铁岭镇作为前线基地,早早囤积了大量粮草,军械,前线五堡里,也都是囤满了粮草军械。
  甚至还通过辽河水运了许多投石车、攻城弩过来。
  数支兵马的大将汇集于扶余川下。
  隋军大营的军帐里,年轻的罗士信不过十八岁,第一次担任主将这样的要职,以往他都是跟随着兄长,统领的也一直是重骑部队。虽然从十骑具装甲骑,最后到统领三千重骑,可最多也就统领三千重骑。
  而这一次,他却成为八万联军的统帅。
  好在他有李靖这样的参谋,有周德威这样的副帅,有秦琼、尉迟恭、单雄信、程咬金这样的猛将,还有长孙无忌李玄霸这样的勇士。
  “大将军,我们已经连续攻夺了五座扶余川中的平地小城,斩首两千余,现在高句丽其余诸城的兵马,已经龟缩不敢出,丧胆了。接下来,咱们怎么打?”
  尉迟恭直接发问,他是罗成的牙军副将,副都押牙指挥使,是厢级军官。
  但是面对着罗士信这个年轻的大将,他还是有点点不太服气的,毕竟以往也没有足够的战绩能镇住他们。
  罗士信注意到不少将领都望着他,他也清楚大家对他这个主将的不太信任。
  “本来此次指挥之职,是应当由大帅来负责的,只是如今大帅身为朝廷的尚书令、元帅,日理万机,并不只是我们忠武军节帅,现在还要管着宣武军、义武军、威武军、镇海军以及江南的雄武军,因此才授我来代统此次战事,在座诸位都比我年长,诸位将军们也比我能征善战,不过既然是元帅之令,那我与诸位都当遵从。”
  一番话过后,罗士信直接道,“如今中原纷乱,我忠武军不可能久居关门,但渊氏一天不打趴下,就一天是个威胁,所以必先除去此后患,方可出兵。我也没多少废话要说,大帅已经为我们做好了一切准备,所以现在需要我与在座诸位做的,就是不管一切,尽快拿下扶余川。”
  “三天,三天之内,攻入扶余川,请大家与我一同用命,奋力攻城!”
  诸将想不到士信能说出这么一番话来,无不齐声称道敢不用命!


第715章 攻城巨兽
  “传令,攻城!”
  号角响起。
  命令传下,扶余城下,刚用过早饭的诸军将士,纷纷开始披甲执锐,准备上阵。
  罗士信其实跟大家说的都是实话,这次作战,大的战略方向早就已经定好的,而且此时各军也都已经按既定战略到位。
  围城的围城,拦截的拦截,准备打援的,准备攻城的,各就各位,因此罗士信这个大将军,其实也不需要做太多,只要按战战前定好的战略推进就行。
  毕竟到现在为止,战场局势没有出现半点预料之外的情况。
  甚至,比预料的还要好许多。
  从辽东各地的军械坊里制造完工,由船只水运过来的各式各样的攻城装备,也都已经在军营中组装完毕。
  此时攻城车、云车、冲车、云梯、攻城槌、投石车等纷纷推出大营。
  有高达八丈的望楼车。
  以竖木为竿,是巢车也就望车的升级版,高八丈,顶端置板层,方阔五尺,可以容纳一个旗手执旗了望敌人动静,以旗语同下面的传令兵通报敌情。
  将旗卷起表示无敌人,开旗则敌人来,旗竿平伸则敌人近,旗竿垂直则敌到,敌人退却则将旗竿慢慢举起,敌人已退走将旗卷起。
  对于战场上,尤其是大军团作战来说,观察敌情十分重要,人越多,指挥就越重要,也越难指挥,因此在战场上设立这种高达八丈的望楼车,能够看的更远,及时的将敌人的动静纳入眼中,以随时做出应对。
  这种楼车底下有车轮可推动,竖杆上还有脚踏橛,可供哨兵上下,竖杆旁用粗绳斜拉固定,望楼本身还装有转轴,可四面旋转观察,这种车比巢车更高大,视野更开阔。
  对于攻城一方来说,能够很好的弥补视野不足。
  另外还有皮帘车。
  这是一种前面装有木板,然后还在外面蒙上生皮子,可以让步兵躲在车后靠近城下的一种器械,能够对付守城方的弓箭石头等武器,这种武器最早只是用草木制成,一般是挂在城墙上。
  而现在忠武军打造了精良进攻版,皮帘车十分巨大,后面可摭数十人,尤其是木板还大,外面的皮子还不惧火攻,而车子又有车轮,推进轻松。
  甚至车子上都还有可供站人藏兵的横板,上面有一些可开关的射击孔,可以边推进边还击。
  此外忠武军此次还带来了一些尖头木驴车,这种车是以前轒轀车的升级版,轒轀车是四轮无底木车,外面就跟个密闭的车厢一样,上面蒙生牛皮以防箭,人在车中推车前行,可藏十个兵左右,抵近城墙下。
  而尖头木驴是宇宙大将军侯景改良的,这种尖头木驴有六个车轮,车长一丈五,高八尺,上横大木为脊,外蒙生牛皮,这种车子防箭防火性更好,而且是专门用来推进到城下,挖地道用的。
  此外又有临冲和云梯。
  临冲相传是姜太公发明的,又因其受封在吕地尊称吕公,而称为吕公车。
  这种车是一种巨型攻城战车,车高数丈,长数十丈,车内分上下五层,每层有梯子可供上下,一车中可载几百名士兵,配有机弩毒矢,枪戟长矛等兵器,甚至还有专门破坏城墙的器械。
  进攻的时候,众人将车推到城墙脚下,车顶能够与城墙齐平,然后兵士兵通过天桥冲到城上与敌人拼杀,下面用撞木等破坏城墙。
  这种大型战车一般攻城时少见,盖因为需要很长的时间制作,且要求工匠技术较严,另一方面推进缓慢,受地形限制较多。
  但这种庞然大物也是十分威力强劲的,在战场上,能够给敌人巨大的震慑力。
  若是前期攻城军能够把壕沟填平,推倒外面的羊马墙等,给临冲战车铺一条路出来,那么其杀伤力也是极强的。
  相比起来,云梯要简单点。
  但云梯也并不是简单的梯子,云梯也是一种战车,底下带有轮子,可以推动行驶,因此也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据说云梯由鲁班发明,其实就是一种带有车底盘,有轮子的一种梯车。
  梯子带有车架,装有轮子,推动前进,到达城下,打开梯子,士兵登梯攻城。
  忠武军的云梯又有所改良,有主梯和副梯,主梯以一定角度固定在底盘车上,在主梯外,又增设了一具活动的上城副梯,顶端装有辘轳,登城时可以沿着城墙壁面上下滑动。
  这种设计,因为采用了固定式装置,简化了架梯程序,缩短了架梯时间,而活动的上城梯设计,又大大降低了云梯在接敌前的高度。
  这样,攻城时只需要将主梯停靠城下,然后再在主梯上架设上城梯,便可枕城而上,从而减少敌前架梯的危险和难度,同时又能保证云梯在登城前不过早与城缘接近,避免遭守军破坏。
  甚至忠武军的工匠,还把副梯制作出各种形式,有飞梯、竹飞梯、蹑头飞梯等。这些改进,使登城接敌运动简便迅速。
  比起最简单的那种普通长梯,这种攻城云梯可是更加实用。
  此外工匠们,还专门为此次攻城打造了不少壕桥,这是专门用来通过壕沟或护城河用的,相当于一座移动式的桥梁。
  也是带有车轮,推进到壕边,然后把折叠在车上的桥板打开,架到壕上。
  这种壕桥能达到一丈五宽,若是八架壕车一起架设,则能达到十二丈宽,可跑车跑马。
  当然,攻城还少不了投石炮和攻城弩。
  前几种都是为了接近城下,和登上城头的,而投石车和攻城弩,则是专门为杀敌或砸城的,再配上攻城槌,则一整套完整的攻城器械就备足了。
  当忠武军大营里号角吹响。
  高丈八丈的望楼车一座座升起,而高数丈长数十丈的巨大临冲车出现时,扶余城头警钟长鸣。
  渊建土匆匆登上城头。
  却只看到城下足有上百架的这种庞然怪物正在缓缓逼近。
  “他们是什么时候造出这么多巨型攻城器械的,居然一夜之间造出了这么多怪兽,怎么做到的?”渊建土崩溃。
  “王子,定是隋人事先打造好运来,在这里组装好的。”一人还算有点见识。
  可渊建土哪里管这些,他想的是,面对着这么多庞然大物,尤其是那数倍于城中守军的隋军,他要如何守?
  “快加派信使去国内城求援,就说隋军所有主力都在扶余,让他们速速来援。”
  “大帅,隋军的轻骑已经把整个扶余川都封锁了,我们的信使出了城根本逃不过猎杀。”
  “我们成了孤军了。”一名将领有些绝望的看着城下那缓缓逼近的隋军道。


第716章 决胜于千里之外
  扶余城是一座周长十余里的大城。
  也是一座半山城,他背倚扶余川的群山,面临的却是开阔的松辽平原。正因为这座山城的特性,使得城大,但防御方面却有漏洞。
  这破绽便是西城墙,这是面临平原的城墙。
  西城前地势平坦,十分开阔,虽可以引河流为护城河,可东北之地,到了秋季,一些河流便枯竭无水,到了冬春之时又结冰,因此护城河的实用性不高。
  正因此,扶余城并没有引入河流为护城河,而是挖了一条很深很宽的壕沟。沟里栽上尖木桩,靠着城墙的那面壕岸上,还特意修了一堵近人高的羊马墙。
  壕上仅留一桥通行,桥还建了桥头堡,把桥建成了吊桥,随时吊放。
  因南面墙在平原上,不够险,高句丽人便在南面只开一门,城门外还修了瓮城以保护城门。
  城墙上建有敌楼箭塔。
  过去,这座扶余城在这松嫩平原之上,可谓是巍巍雄城,契丹、奚人、室韦、靺鞨等诸族,都是只能望城兴叹,游牧部族的轻骑兵,想要攻破这座城太难了。
  可是此时,对于罗士信等忠武军将士来说,扶余城就是座死城。
  在罗成的连番布置下,扶余城只有三万孤军,而且其中一半还被分散在其它四十余座大大小小的山城堡垒之中,现在被隋军分割阻截,不敢出城。
  扶余城中,仅一万五千余守军,哪怕临时动员城中青壮守城,对于拥有强大攻城器械的忠武军来说,这依然是一块摆在了案板上的肉。
  “大帅已经为我们做足了准备,扫清了一切障碍,现在,我们拥有绝对的优势,所以大家一鼓作气拿下此城,然后得胜回师,莫要在此浪费时间。待拿下城池,我为诸位请功!”
  士信骑马立在扶余城下不过五里的地方,诸将纷纷领命而去。
  “老师,我军胜算几何,需要多久拿下扶余城?”士信问旁边的李靖。
  李靖笑道,“若是不出意外,大约三天就能拿下。”
  “真能这么快?”
  “我观高句丽人惊惧,士气低落,尤其是这座城池,既无新城的坚险,又无辽东城的兵多,如此一座城,以前应付那些辽北的胡人倒是可以,但是我们这次是有备而来。”
  当初隋军攻辽东城,久攻不下,其中一关键之处,就是远道来征,军械准备不足。所以罗艺攻下武罗厉城,还有后来皇帝攻下辽东城,李渊攻下新城,那都是靠着堆鱼梁大道攻进去的。
  这鱼梁大道虽也是个攻城方法,但毕竟太落后了一些,垒一座土山攻入城,可远不如临冲、云梯这样的器械更高效快捷。
  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军心士气。
  现在扶余城成一座孤城,军心士气都严重低落,反观忠武军,兵强马壮,器械齐备,大家自然是士气高涨。
  李靖站在那里,遥看着一支支兵马向着城下展开。
  一切按部就班,没有什么可激动人心的。
  这场仗,对李靖来说,甚至有点平淡。
  都说决胜于千里之外,事实上,一个优秀的将帅,会在战斗前,就做足功课,尽量把优势拉到最大,当有了足够的优势时,才会发起进攻,而一般情况下,也不会再失败。
  能够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毕竟是少之又少。
  一个优秀的将军,没有必要去冒险。
  除非是形势十分不利,不得已的情况下才兵行险着,否则,根本没必要。
  就如这一仗,早在几年前,罗成就在谋划着,准备着。
  终于到现在,罗成已经拥有了足够多的优势,然后又在战略上成功欺骗了渊太祚,因此现在扶余城下,忠武军才能够有如此大的优势。
  本来忠武军和渊氏在辽东兵马,是不相上下的,罗成的忠武军战斗力更强,可渊氏主场防守,拥有大量险要山城。
  但渊氏输在战略上。
  他给了罗成几年时间准备,这是最致命的。
  当罗成几年后终于发起进攻的时候,他才慌于应战,可原本五五开的局势,现在却变成了罗成一面倒的优势。
  “罗帅是位战略高手,帅才!”。
  李靖由衷的感叹着道,这才是决胜于千里之外啊。
  这场仗,罗成虽不在,可实际上却是他指挥的。
  战场上。
  部落的轻骑兵已经开始奔驰起来,他们肆无忌惮的奔驰在城下,有些得意的显摆着骑射技艺,奔近城下,然后对着城上放箭。
  射完箭呼啸一声,转折绕过。
  极高的速度,让城上的高句丽人不断惨叫倒下同时,却又拿他们并没多少办法。
  在后面一些,忠武军的步兵已经举着盾牌提着弓箭缓缓推进,他们排着整齐的阵列,不论是长矛手还是刀牌手,他们现在都轻松的提着弓在手。
  面对着只能挨打不能还手的敌人,真是不要太轻松。
  填壕车紧随其后。
  足有上百辆填壕车。
  “你说渊建土会出城来战吗?”士信问。
  “估计不会。”李靖道,他是以渊建土最近种种反应来判断的,若他是渊建土,发现隋军要进攻,就会第一时间弃守一些小山城,然后集中兵力把守几座大山城,同时坚壁清野。可渊建土什么也没做,好像就在那里坐以待毙,这样的人,又岂敢出城来战呢。
  事实也如李靖所料。
  隋军缓缓推进,可城中没什么反应。
  忠武军的辅兵轻松的就把填壕车架起,长长的壕沟上,隔一段就由八辆填壕车架起一道十二丈宽的通道。
  然后临冲战车、云梯战车轻松通过。
  再接着,投石车、攻城弩也通过。
  当投石车和攻城弩纷纷就位,第一块巨石呼啸着被投出砸中扶余城墙,砸的地动山摇时,城中依然无人出城来战。
  一块接一块的巨石不断的投向扶余城,间夹着一支支鸡蛋粗的弩枪。
  而后,抵达城下的隋军步兵,以漫天箭雨压制着城上。
  再接着便是临冲战车和云梯车抵达城下,还有许多皮帘车和木头尖驴掩护着大量刀牌手也抵达城下。
  这时城上的高句丽人才开始拼死反击,可是已经迟了。
  强大的投石车、攻城弩、步兵箭阵掩护之下,高句丽人连探头都难,一架架的临冲车放下了天桥,直接搭在了城头。
  更有上百架云梯车也开始架设上城副梯。
  一个个忠武军的刀牌手们,全都打了鸡血一样的大吼着开始夺城。
  临冲车中,一个个刀牌手左手持盾顶在前面,右手横刀,大吼着踏过天桥一冲而过。他们一个接一个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