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17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这运河东诸郡的贼匪清理干净,重新安稳地方,现在就这样撤了,那李密可能卷土重来,到时又是生灵涂炭,咱们也对不住之前出钱出力出人的诸郡父老乡亲们。”
等以后还要来打再一次,这多划不来。
“只须给我留两万人马,我就能守住瓦岗,便能阻止李密叛军过运河东岸来。”
“你留下太危险了,现在我们不但要面对运河西岸的李密叛军,而且黄河北岸还有窦建德的叛军,此外,彭城太守陈棱向来跟我们不一条心,来护儿也在赶往彭城,所以那边也随时会有官军杀过来。”
“无妨,我能守。”单彬彬认为不能就这样撤退弃守运河东岸诸郡,既不能让李密趁机占了去,也不能让彭城的隋军占去,更不能让河北的窦建德占去。
“爹,我率一军留在这里,还能分担齐郡的压力,若是来护儿陈棱敢出兵东莱,那我就去攻彭城,若是他来我这,爹可以派一军南下彭城。”
罗贵见说不过媳妇,便道,“那不如你回东莱等候接应五郎渡海来的兵马,我让继祖去守齐郡,我来守东郡瓦岗,再派承宗去琅琊接替三娘。”
单彬彬道,“李氏说不定早就已经接了李渊的密信,带兵转投朝廷了。”
第697章 又来迟一步
琅琊郡,临沂城。
因城在沂水旁边,因此城名临沂。
李秀宁此时正率兵移驻临沂城中,在她的面前,摆着三封信。
第一封是丈夫罗成给她的,信中罗成说及如今形势,还告诉李秀宁未来走势,说战争一触即发且无可避免,让她早有心理准备。
罗成让李秀宁提防彭城太守陈棱,这是个死忠,他派人接触了几次,结果发现这个家伙对隋很忠心,于是罗成便放弃了拉拢他的打算。
李秀宁正是得了这封信后,便找了个理由,从梁郡东部砀山的陈棱大营离开的,她以后方有贼匪作乱为由,带着两万余人的诸郡乡兵离开,沿汴河而下经彭城进入下邳,然后再逆沂水回到临沂。
选择临沂驻守而不是下邳郡或东海郡,那也是有原因的。
临沂的西、北、东三面环山,同时又紧邻沂水这条河流。最重要之处在于,临沂的南面是黄淮平原,一马平川。
但其西、北、东三面大山之间,却又还扼守着几条通道,既可北上鲁郡、齐郡,又可往东北去高密、东莱,南还可顺河而下冲彭城,下淮安。
说白了,临沂就是一座扼守着山东东部山区出口的要地。
战国时期,齐长城在临沂境内设置的穆陵关可是当时的天下第一关。
驻守临沂,便是进可攻退可守。
李秀宁对丈夫的战略部署一眼看透,所以她退到临沂后,亲驻临沂城中,又分派兵马屯驻于西、北、东三面的山下,互为支援。
她桌上第二封信,是父亲李渊送来的。
李渊来信告诉女儿,朝廷要对罗成动手了,态度很坚决,而罗成很可能会反。但李渊认为罗成造反成功可能不大,毕竟现在天下虽乱,可百足之虫死而不僵。最重要之处在于,李渊认为罗家根基浅,他举事,顶多就是一些边兵支持,并不会有多少门阀士族支持,而得不到他们支持,一个寒门出身的边将是很难有机会造反成功的。
虽然历史上也有刘裕、陈霸先这样的成功先例在,但那时毕竟与如今不同。
李渊让女儿控制好手里这支兵马,他会派建成过来,到时让秀宁把这支兵马交给李建成,如此一来,便成为李家的资本。
“你虽为罗家妇,可本是李家女。如今罗成反叛,你不能跟着他做乱,你重回李家来,父亲再给你找一个门当户对的士阀子弟为你婚配。”
重新拿起这封信再看了一遍,最终李秀宁却只是摇了摇头。
她喃喃轻叹。
“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女儿现在是罗家妇,为罗李氏,罗在前李在后。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出嫁从夫,不再从父。对不起,父亲,女儿不孝了。”
放下这封信,她又拿起第三封,却是公公罗贵派人送来的。
罗贵说眼下起兵在即,所以让李秀宁回东莱,那边更安全,临沂这边,他会派老二承宗来守。
“召诸位将军校尉们前来议事,我有重要事情通知。”李秀宁叫来亲兵。
……
彭城。
光禄大夫、内史侍郎、参知政事荣国公来护儿赶到砀山,他先到的彭城,可陈棱在砀山大营,于是便又一路赶来。
陈棱扼守的砀山,处于彭城郡、梁郡、谯郡三郡交汇之处,背靠砀山,前俯运河通济渠。
“荣公,你来晚一步了。”
一见面,陈棱就有些遗憾的告诉来护儿,在他接到朝廷的密旨之前,李秀宁就已经早一步以回去剿匪平乱为由,带着两万余乡兵走了。
“现在李秀宁已经进驻临沂,她有两万乡兵,另外还有一支千人的突厥骑兵,是从辽东渡海来的。”
来护儿听了,叹息一声。
“朝廷此前对罗家的处置态度一直是犹豫不定,结果争来争去,倒是错失了许多时间。”
“荣公,那现在如何处置?发兵征讨?”
来护儿摇头,作为宰相,前来彭城,那他就是位在河南山东的安抚使节度使之上,甚至连淮南安抚使,也要受他节制。
可以说,只要来护儿一句打,那么陈棱就要发兵。
不过身为宰相,虽然权大,但要权衡的东西也多。
“我来,不是要指挥打仗的,我是来消弥这场兵危,而不是来发起这场战争。”在朝中,来护儿也是调解派,不是萧瑀那样的强硬镇压派。
“不打?可罗成已经露了反迹,处处举动,都是在调兵布将,若是我们再不抓紧时机进剿,等他调派得当,到时我们就被动了。”陈棱认为,调和是不可能成功的,罗成不可能交出兵权,到如今这地步,就算罗成真交出兵权,朝廷也不可能还留他们周全。
所以说,最后只有打。
晚打当然不如早打。
可来护儿却也有自己的苦衷,打,拿什么打呢。
他这次来,皇帝倒是给他派了一军骁果,可是一路上,来护儿越看这支兵马越是叹气。足足两万五千人的骁果右一军,但却没有几个真正能战之兵。军中充斥着大量强抓来的民丁,还有流民乞丐,甚至是许多是之前牢中关押的囚犯和招安的叛军。
这样的一支人马,哪怕装备还不错,可又有何用。
真开打,来护儿并没多少胜算。
连胜算都没有,那还急着打什么?这不是自取其辱吗?
作为一个合格的统帅,不能打无准备之战,更不能主动去挑起一场没有半点胜算的仗。
“罗成还未起兵叛乱,所以我们现在还不能主动挑起战争,或许事情还有转机也未定。”
来护儿还有几分期盼,朝廷已经派密使前往关外辽东,那或许是唯一的希望了。
在结果没传回来之处,来护儿不准备先开战。
当然,不先开战,不代表就无行动。
他与陈棱一番商议后,决定将砀山的兵马主力撤回彭城,这里只留几千人驻守。而后,来护儿亲自坐镇彭城,让陈棱率兵北上前往鲁郡,这里古称兖州,是齐鲁山区与黄淮平原的接汇之处。
与临沂一样,占据鲁郡,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司马德堪率领的骁果军一万人驻下邳,而宇文化及率一万人驻东海。我们四军连成一线,封锁山东。”来护儿道。
陈棱惊讶,“宇文化及,他怎么也来了,他不是被流放到河西敦煌去了吗?”
对此,来护儿无奈的解释,皇帝在召回宇文述的同时,就已经同时下旨召回宇文化及兄弟了。宇文述死在交趾,可宇文化及和智及还是回到了江都。因为宇文述之死,皇帝甚至还让宇文化及袭了许国公之爵,甚至还让他出任了右翊卫将军,这次还特意派他也随军前来。
陈棱听了,只能无语摇头,一声叹息。
对方是罗成、罗嗣业、张须陀这样的猛人,而他这边却是宇文化及、司马德堪这样的家伙,这仗怎么打?
现在他还真有几分希望来护儿说的转机能出现了。
第698章 讨逆
面对着铜镜。
杨广不由的开始思考,他为什么会落到如今这个田地。
出身于关陇贵族的杨玄感、李密反他,被他破格提拔的江南、关东士族出身的裴蕴、虞世基、裴世矩蒙骗他,那些草莽之辈张金称高士达就不提了,可如今连罗成兄弟也反他。
一阵清凉的秋风吹过,皇帝觉得脑袋有些昏沉,他咳嗽了几声。
夺嫡成功之前,皇帝曾经在江都镇守了九年,他最好的年华就在这里,那个时候是他一生最轻松最开心的时候,也是舒适的一段日子。他早就习惯了这里的气候,尤其是江南的秋天,没有北方的干燥,总是让他惬意。
可是现在,他有些烦江淮的天气了。
他想回洛阳,想巡关中,甚至想要再次前往塞北,前往辽东,前往西域。
但是现在,他哪也去不了。
罗成终于还是反了。
杜伏威在江南举兵,居然打着清君侧之名举兵做乱,拿着他授封的江南安抚使印信,如今连占宣城、毗陵、吴郡等数城。杜伏威更是统领两万兵马,进驻京口,四下搜集船只,摆出了要大举渡江攻打江都的态势。
杨广也料不到这个杜伏威究竟会不会打过来,他很后悔当初没听萧瑀的,就不该给杜伏威那该死的安抚使印信,结果不但没有把杜伏威骗到江都来,反而给了他造反作乱的便利。凭着这印信,这该死的还不知道蒙骗了多少人,现在公然的打着清君侧之名,却行造反叛乱之事。
杜伏威是罗成的同乡,更是跟随他多年的死党,如今作乱,若说没罗成的授意,他绝不相信。
湛蓝色的天空,没有半点云彩,显得是那么的高那么的蓝。
可杜伏威反了并不是最坏的消息。
刚刚快马送达的急报,说马邑鹰扬郎将刘武将杀都督王仁恭叛乱,已经自称为马邑都督,分兵占据了楼烦、马邑、雁门三郡,据有代北,威胁着太原。
好消息一个没有,坏消息却接二连三。
刘武周的叛乱,肯定和杜伏威叛乱是一个样。刘武周曾经也在罗成麾下任过职,虽然后来离开了辽东,但据说他很尊崇罗成。
在皇帝的殿前,是一百多名来自各地的秀女,她们都年轻美貌,都是十四到十六岁的未婚少女,家世清白,长相美丽。
这些人有的来自江南,有的来自淮南,有的来自河南,有的来自山南,她们已经换上了统一样式的宫装纱裙,高腰裙直接系到了胸前腋下,肩上披着披帛,头发盘起。
是那么的年轻和美貌。
内侍宦官正在给她们检查登记,然后将这些新入宫的秀女们分配到不同的局去。
一名内侍过来请问皇帝,可有看上要临幸赏识的。
可皇帝却没有什么心情,再漂亮的美人,此时也打动不了他那颗心。
“袁充和李渊还没到吗?”皇帝问。
“两位相国正在赶来。”
萧瑀和来护儿两位宰相离京后,现在江都只剩下了李渊和袁充两位宰相。
“你说朕还能信任李渊吗?他的女儿是罗成的妾侍。”皇帝似是问那内侍,又是在自言自语。
那内侍把头低垂,不敢吭声。
殿前的阶下,那群年轻的少女们,却不时的偷偷拿眼来望皇帝,比起皇帝的忧心忡忡,这些年轻的少女们,却还怀着对皇帝的敬畏和仰慕之心,甚至在暗暗期盼着能得到皇帝的青睐,若是能得皇帝临幸,那么就能够飞上枝头变凤凰。
没多久,右仆射袁充和黄门侍郎李渊赶到。
两位宰相来的匆忙,在这凉爽的秋日里,甚至还冒着汗。
“可否已经布防好?”皇帝直接问。
袁充于是奏报,说已经奉皇帝旨意,调骁果军驻防在江口的江阳城,并派淮南军进驻扬子江中的贵洲和扬子津两座江中岛洲上,还派兵进驻了江都左右两面的海陵和六合。
此外,江都宫和扬子行宫,也都加派了骁果军驻防。
但皇帝明显并没有满意,他道,“朕听说骁果军有畏战逃亡者,而且数量不少?”
袁充于是道,确实有骁果军逃跑,但逃跑的只是极少数人,那些人都是之前新近补充的,一些人是原被俘虏抓捕的叛军和贼匪。
皇帝嗯了一声,点了点头,然后做了一个砍的手势,“朕不管这些人过去是什么人,但既然进了骁果军,就是皇帝的卫士,战事在即,他们不思忠君效命,却想着逃跑,此例不可开,此风不可长,立即派骁果军追捕,将所有逃亡者都抓回来,然后公开处死。”
李渊提醒皇帝,现在形势紧张,若是杀逃兵,只怕引起更大的不安。不若抓回来后,罚鞭打二十,然后令发回军中继续效力。
可皇帝却不肯,“这等逃兵,岂还能让他们回军中,杀掉。”
皇帝想了想道,“从府库中取一批钱绢,分赏给骁果军将士们。”
“是。”
“马邑刘武周杀王仁恭,自称都督,已夺占马邑、雁门、楼烦三郡,时刻威胁着太原。而杜伏威又骗得朕的江南安抚使印信,打着清君侧之名起兵作乱,也已经夺得宣城、丹阳、吴郡、毗陵四郡大半城池,还兵驻京口,威胁江都。”
“袁充,李渊,你们可有何平乱之策?”
面对这种局面,袁充哪又有什么好的办法,他原本是秘书监,一个文章做的好的词臣,面对皇帝的询问,只得硬着头皮道,“臣以为如今朝廷最大的敌人当是罗成,罗成虽还未举兵叛乱,可事实上已经反了。因此,臣以为这个时候朝廷已经没有选择,只能摆明态度讨伐。”
李渊道,“若是讨伐旨意一下,这事可就再无回转余地了。”
“本就已经没有余地了,再犹豫不过是纵容罗逆。臣虽不才,无法为陛下统军讨逆,却有一平乱之策可献上。”
“哦,有何良策,快快讲来。”
袁充的计策很简单,可说出来却让皇帝脸色很难看,因为他向皇帝建议,先集中全力对付罗成,因此皇帝可以下旨招安李密、孟让、左才相、李子通、魏刀儿、王须拔等人,只要他们肯接受招安,那么朝廷就可以授给他们十二卫的军职或者是郡太守等职,哪怕是封侯都可以。
招安条件就一个,听从朝廷调遣,讨伐叛将罗成。
“陛下,以左才相、李子通攻江南杜伏威。”
“以李密、窦建德攻山东罗贵。”
“以王须拔、卢明月攻辽西,以魏刀儿等河东贼匪攻刘武周!”
“甚至可以派人去联络辽东的高句丽、漠北的突厥,联兵讨逆!”
右仆射袁充语出惊人。
第699章 万事俱备
初秋时分。
西辽河畔,兵马连营十余里。
高高的望楼上吹起雄壮的号角,来自库莫奚的五千五部战士,来自契丹八部联盟的八部八千战士,又有来自霫族的八部八千战士,再加上罗成带来的四千忠武军牙兵,足足两万五千人马。
烈烈风中,忠武军的红色战旗异常鲜艳显眼,旗上面首次出现了一只白色猛虎。罗成的身后,是节度使双旌双节。
秦琼、尉迟恭两员大将统领着忠武牙兵,战士们扛着长矛,背负着铁甲,打着绑腿,迎着风,站立在各自的马旁。
而奚霫(xi)契丹三族的兵马,也都是携刀带弓,牵着战马。
秋高,马肥。
这正是出兵的好时节。
以往草原上这个时候,也终于趁季节出兵,要么部落间劫掠,要么南下打草谷。但是今年,三部都在忠武军大帅罗成的统领下,一起南下。
他们将尊王攘夷,打那不服王化的渊氏朝鲜。
罗成的帅帐中。
罗成分派任务,他以契丹八千人为前军,以奚军五千人为左军,以霫军八千人为右军,然后他自率四千忠武军牙兵为后军。
“本帅再次重申,此次征讨渊氏,目标为攻夺扶余川,一举将扶余川四十余城尽皆拿下。还是那句话,跟着本帅打仗,绝不会让你们吃亏。攻下扶余川后,城池、土地、人口归我,其余钱粮、牲畜、战马、铠甲、武器,谁夺下了就是谁的,我绝不索要。”
奚王杨国庆,契丹王杨国忠,还有霫王多滥葛末都不敢怠慢,很恭敬的接下罗成的令箭,然后立在两侧。
霫王多滥葛末是多滥部的首领,同时也是如今霫族八部之首,霫与契丹一样,都是采用的部落联盟制度,原来霫人归附于突厥时,不敢称汗,只称俟斤。后来突厥对东部控制较弱,于是他们便也在朝见中原天子后,自称为汗。
不过让人有些惊奇的是,这个多滥部其实跟霫族并不是同族,霫部有八部,这八部霫人都是黄头白肤,因此早前曾被中原称为白虏。
而多滥部却是赤黑皮肤的人,因此也被称为赤狄。
霫与奚倒是有些相似,因为奚人也是金发碧眼的白肤为主。
赤狄的多滥部,却成为黄头白肤的霫人之首,这关系有点复杂,但其实也不罕见。就如同西北的吐谷浑,汗王慕容家族便是从东北迁过去的鲜卑慕容部的,而吐谷浑的主体,却是羌人、氐人为主。
霫人因主体多部多是金发碧眼白肤,因此也称为白霫,他们确实也是属于鲜卑的一支,而奚与契丹算起来也是鲜卑一支,都是出自鲜卑中的宇文氏一族。
多滥部严格算起来,应当算是铁勒人的一支,但多年来跟霫部混居生活,早已经有点不分彼此了。
多滥葛末红发赤肤,高大魁梧,拍着胸脯对罗成道,“阿爹你但请放心,有我们为你冲锋陷阵,定保灭了渊氏。”
最初这阿爹本来是咄罗喊起来的,结果现在三部汗王,也全都喊罗成阿爹。
对于习惯强者为尊的部落来说,喊句阿爹很寻常。
“其实你们也不用太担心,在扶余南面,我已经构筑了铁岭、金山等军镇城堡,驻扎一万余精锐,同时,其它几路也各派出了兵马去牵扯渊氏,所以这次我们打扶余川会很轻松,也会有大收获。”
因为此前奚契两部随罗成去打突厥,事后也确实得了许多好处,因此他们对于罗成的话还是很相信的。
会盟誓师之后,两万五千大军开拔南下。
除了这两万五千的战兵,后面还跟着三部的一支家丁队伍,赶着成群的牛羊在后面,这些牛羊便是他们军队的军粮。
多日行军,一路向东。
前方一直向东流的辽河,在前方转折向南,而扶余城,也就在河东岸的一百二十里外了。
罗成下令在此扎营。
这里便大约是后世的双辽附近,距离南面的铁岭军镇,还有约三百里。
两支大军已经南北包夹了扶余川,而在南面,新城、辽东两路兵马也前出威胁着渊氏,使得他们难以派出大军增援扶余。
虽然与铁岭还相距三百里,但两军的斥候却已经接上了头,前锋斥候各前出百余里,顺利取得联系。
这时罗成才得知了许多重要的消息,他在草原这段时间,不少消息已经严重滞后了。
“李靖辜负了大帅你的信任,他自铁岭镇逃离,试图乘船去江淮告密,在渤海被王君廓将军亲自抓回,如今关押在辽东城中,等候你的发落。”
“杜伏威将军在江南已经正式举旗,占据了江南的丹阳、毗陵、宣城、吴郡四郡的大半城池,现有约三万兵马。”
“还有马邑那边,王仁恭一直不肯投过来,王君廓将军与影卫的兄弟策划了一场兵变,刘武周杀了王仁恭,自称为都督,已经控制了马邑、楼烦和雁门三郡,掌握了马邑军两万余兵马。”
……
听着这一个又一个的消息,罗成脑中迅速的在思考着如今局势的变化。
这变化之快,超出了他的预料。原本罗成计划是一步步的推进,不急着先举旗,主要还是联络各镇,统一阵线,他预估是朝廷没有那么快的反应和那么大的决心。
谁料到,江都的动作还挺快,逼的杜伏威不得不提前起事,而王仁恭的不配合,也使得他们只能在那里发动兵变。
不过结果都挺好。
尤其是王仁恭虽不配合,可王仁恭一死,刘武周却是据三郡率两万余义武军全面倒过来了。
“侯莫陈将军请大帅赶回辽东去,王君廓将军已经亲自从平壤把齐王秘密带回了辽东城。”
“侯莫陈将军说如今万事俱备,只待大帅回去一声令下,我忠武军将士便正式举旗起兵,然后大家打进关去!”
第700章 英雄各有所见
现在的局势真的是非常混乱。
各路人马,争相登场,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
侯莫陈乂替罗成留守辽东,他对罗成的建议是让罗成尽快返回辽东,趁现在我方形势大好,立即在辽东城拥立齐王杨暕为天子,然后尊杨广为太上皇,然后再打出入关平叛的旗号出兵。
先攻河北,再下洛阳,然后天下可定也。
这样的策略当然不是不好,只是罗成还有点犹豫。
“我们此前费了许多心思,调集了数路兵马,如今各军已经合围扶余川,此时若是撤兵,就前功尽弃了。扶余川现在已经是到嘴的肉,熟透的瓜,轻轻一拧就能到手。再者,渊氏虽被我们压的抬不起头来,可实力还是有的,他现在还有不下三百万人口,十万之兵,若全民皆兵,能凑出个二三十万人来。”
罗成担忧自己此时率忠武军入关,这个渊太祚可能会作乱。
“不过箭已开弓,我们也确实需要打出旗号来,不然人心更是惶惶。”
已经没有必要再暧昧不明态度不清了,毕竟皇帝已经动手了。
“当年杨玄感起兵,导致二次东征被迫撤兵,可谓是功亏一篑,后来我们费了多少功夫,才又稳定了辽东局势。如今我们若是因为要争霸中原,便又放弃关外,我觉得不可取。”
思虑许久,罗成最后召来三位蕃王。
“本帅将去辽东城主持全局,这里暂交由秦琼、尉迟恭两位将军代统,你们务必听从两位将军调遣,齐心协力。”
“秦琼为主将,尉迟为副将,另外长孙无忌、裴行俨等四位衙内指挥使辅佐。”
罗成把四千牙兵全留了下来,然后便赶往辽东城。
带着一支轻骑,罗成快马加鞭往南赶路。
六百里路,罗成仅有了两天便赶回了辽东城。
罗成是悄悄回城的,他在城外做了下伪装,然后化作胡商入城。入城后,便直接去找侯莫陈乂和魏征二人。
“屈突通和封德彝、李百药等要造反!”
一见面,侯莫陈乂就告诉罗成一个坏消息。
“我们待他们不薄,可这些人始终不跟我们一条心,现在更是密谋着要造反做乱。”
“不急,事情慢慢说。”罗成坐下,连水都还没来的急喝一口。
事情其实倒也简单,虽然忠武军都是随罗成打出来的老兄弟,骨干是齐郡同乡,还有则是一次东征时的左五军将士们,再后来镇守辽东,这个团体越来越大。
而随着罗成推行的许多措施,使得现在忠武军都是驻在辽东,也把家迁到了辽东,同时还都分了田地置了家业在这里,大家跟中原已经没什么太大的联系了。
甚至因为这几年中原大乱,所以辽东跟中原比起来,那真是天壤之别,这边虽偏,可却是勃勃生机,欣欣向荣,大家日子过的有奔头呢。
就连那些将校们,也都跟罗成一条心。
当然,也有极少数人,始终不能融入到这个集体之中。
比如先前叛逃的李靖,再比如屈突通。
屈突通是一位老将,他不是最早左五军时期的老人,他是后来罗成留守关外时,才划进来的,最早是柳城太守,跟原辽西太守王仁恭差不多,朝廷老臣,向来得天子信任,也对皇帝很忠心。
而封德彝和李百药,一个安抚使一个观察使,本身就是皇帝派过来监督罗成的,甚至两人还都曾是虞世基的人。
“我一直盯着他们呢,结果发现这几天他们虽然没互相见面,可却派随从经常暗里密信联络。”
李靖当初敏感的发现忠武军有不对劲的苗头,于是便跑了,他在辽东没什么关系,因此也不知道能相信谁,只能跑。
但屈突通等人不同,毕竟在这边时间够长,也多数还是有一定的人脉和影响力的。李靖失踪后,他们也很快就察觉到了一点动向,于是便开始暗中联络。
再然后这几天又有人自中原过来,却是皇帝派来的密使,有他这一牵头,密诏一宣,于是大家便立即抱成团,结为同盟了。
“我已经掌握了他们全部的小动作,他们已经商量好了,要趁你还在外未归之际,然后由屈突通下令六郡四军的文官武将齐聚辽东城中,然后到时把人都拘了,宣读皇帝的旨意,夺下兵权。”
侯莫陈乂很气愤,因为在封德彝为屈突通拟的这个计划里,如他这样的罗成死忠,最后是要被直接以叛乱之名杀掉的。
“要我说,咱们直接派人去把他们抓起来,然后通通杀了。”侯莫陈乂道。
罗成笑了笑。
“魏司马,你觉得要如何应对?”
“咱们现在还没起兵,下面其实还有不少官吏兵将也并不全都是愿意跟我们造反的,所以直接杀人不妥。我以为,不如用点手段,比如说找几个人检举说屈突通等收受渊氏的贿赂,通敌!”
一个通敌,可是重罪,尤其是这样的边疆之地,若是坐实了,那就可以直接处死。更别说,还会被所有的将士们唾弃。
罗成想了想,“好,就按这样做,不过把他们控制住就好,不要杀。”
“李靖呢,关在哪,我要见他。”
“我们把他关在城中他自己家,不过你放心,整个宅子都被我们死死围着。”
“走,去瞧瞧吧。”
说实话,他对李靖很看重,可李靖如此待他,却还是让他有点寒心的。
李靖府中。
李靖被关在自己的房间里,手脚都锁起来。
看到罗成出现,李靖苦笑。
“我能不能再见下红佛。”李靖道。
罗成看着李靖一把年纪了,此时披头散发,蓬头垢面的,脸色很差,看的出来,他被关在这里的这些天,没受什么优待,甚至应当是还受过点刑。
“药师兄,你这又是何苦呢?”
李靖叹息一声。
“我是隋臣。”
“我也是隋臣啊。”罗成道。
李靖看着罗成,“你为何要反呢,就不能做个忠臣吗,这天下已经够乱了,为何还要乱上加乱,为了个人的野心,你这一反,天下又有多少百姓要受苦受难。”
“你错了,正因为这天下够乱够烂,我才不得不要起兵。我不隐瞒这其中固然也有我个人的野心,但是并不是最主要的。若这是一个开明的盛世之时,我会造反吗,我敢造反吗,我造反会有人跟随吗?”
“是这天下太乱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