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隋唐大猛士-第152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她冷冷的道,“咄苾,你就不怕跟我做了什么,可咄吉却没死,回来后,把你心肝肺都剖了出来煎了下酒吃?”
  咄苾却不以为然。
  “就算咄吉回来了,也没什么。”
  话虽如此,可咄苾还是收敛了一些。
  “请可敦下令,让我召诸部拦截罗成。”
  “你打的过罗成吗?我可听说罗成年纪轻轻,可是几乎凭一已之力就灭掉了高句丽国。要我说,还是赶紧召各部入城防守,然后去信大汗,让他赶紧率兵回来。”
  “哼,嫂子也太高看那罗成了?他居然敢只带两万人孤军深入?这是瞧不起我突厥吗?大汗率三十万骑南下,可这漠南,随便都还能再数万骑来。”
  “你可别大意,到时若是汗庭破了,再成了罗成俘虏,可就笑不出来了。”
  “嫂子你莫不是身在突厥心在隋?这个时候还在想着救杨广那昏君?告诉你,杨广这次肯定得成我突厥俘虏,至于这罗成,我也要亲自去会会他,说不定还能把他捉来,将他阉了送给嫂子当个贴身人使唤,省的你也寂寞。中原人都说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你三十出头,又无儿无女,想必也是十分寂寞难耐吧?”
  义成公主嘲讽的道,“咄苾你不要光逞嘴皮子,你光有贼心又没那个贼胆,真有本事,现在大汗不在,你倒是把我给霸王硬上弓了,说不定我还真的就从了你呢?”
  咄苾哼了一声。
  他还真有些不敢,这个女人看似柔软,却不好歁,有些手段的。
  “还是请可敦把令箭给我!”
  义成公主笑笑。
  “既然你这么急着去送死,那就随你吧。”说完,她拿出一支金狼令箭交给咄苾。
  等他得意离去后,义成公主又召来一人,将一封信写好递给他,“赶紧派人送去雁门给大汗,告诉他,再不回来,罗成就要把汗庭破了!”


第606章 潜龙在渊
  淮阳。
  项城。
  古之陈国,传为太昊伏羲氏和神农氏之都,禹受命将尧姓封于陈,西周初,陈为周十二大诸侯国之一。
  这是一块藏龙卧虎这地。
  淮阳项城一豪强大族的私塾里,私塾先生刘智远下课后,听到了一个消息。
  皇帝在雁门遇袭,突厥始毕可汗发兵三十万兵围雁门,连破马邑雁门数十城,皇帝危在旦夕。
  听到这处消息后,私塾先生原本已经沉寂了两年的心,似乎又翻涌了起来。
  这天晚上。
  他躺在私塾里那间狭小的卧室榻上,辗转反侧,久久难以入睡。
  他苦苦的思索。
  苦苦的追问。
  难道下半生就要老死此地,难道自己要一辈子隐姓埋名,在这里当一个私塾先生吗?
  感慨郁闷之余,不由的起身点灯,挥笔写下一笔五言诗。
  “金凤荡初节,玉露凋晚林;此夕穷途士,空轸郁陶心。
  眺听良多感,慷慨独沾襟;沾襟何所为?怅然怀古意。
  秦俗犹未平,汉道将何冀;樊哙市井徒,萧何刀笔吏。
  一朝时运合,万古传名器;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写完诗,他难得的将柜子里的一坛子米酒打开,一人独饮到天亮,借酒浇愁愁更愁,最后在苦痛和酒醉中睡去。
  天亮后,学生们发生今天先生没来上课。
  另一位私塾先生过来,看到他在呼呼大睡,房间一角的桌上还留着一首诗。
  那位老先生是个年过半百之人,一眼就看明白了这首诗。这诗平心而论,算不得什么好诗,十分通俗易懂,一个年轻的私塾先生做出这样水平的诗倒是正常。
  可让人惊讶的是这诗所要表达的内容,前四句写的是对现状的不满,表达了想要建功立业的强烈愿望。
  而后四句,则表达了自己一定能够成功的雄心壮志。
  简单通俗,却极具气势。
  尤其是那句寄言世上雄,虚生真可愧。
  这什么意思?
  这位老先生一下子明白,这是首反诗。
  处处表达对当今朝廷的不满,这是想要造反啊。
  这位先生在这私塾多年,这两年这年轻先生到来,总是孤傲的很,尤其是没把他这个老先生放眼里,甚至因他的到来,还使的他的地位笈笈可危。
  老先生看着还在床上呼呼大睡的那黑脸先生,把诗折起,往袖里一塞,然后出门就去告密了。
  好在那官府里有人跟这东家是亲戚,听闻亲戚家里出了个反贼,连忙提前通知了他。
  那东家还算不错,也不希望官府从家里抓到一个反贼连累自己,于是派人通知了这位学识不错的先生,暗示他离开。
  年轻的先生狼狈的溜走。
  虽然没被抓到,可逃离后,却更加的失落。
  站在十字路口,他更加迷茫,我要去哪?
  出来时匆忙,什么都没有带。
  身无分文,举目无亲,要怎么办?
  思来想去,最后他决定去投奔附近的一个亲戚。
  虽然他知道这样很危险,可他实在无路可走了。
  好不容易找到亲戚家,等到天黑之后才去敲门,结果对方看到他后,惊的眼睛巨大。
  “法主?不是说你已经死了吗?”
  李密无奈的道,“这两年一直东躲西藏,如今无处落脚,想在你这里暂时呆几天,不知道可否?”
  这个亲戚说来很亲,是李密堂叔的女婿,说来也是自己的堂妹夫,当年寒门出身,因比较有才,被李家相中嫁女,依靠李家的资源步入仕途。
  可此时,这位亲戚却连门也不让李密进。
  他十分为难的道,“你如今是被通缉的逃犯,还是犯叛乱大罪,我不能收留你。”
  门被关上。
  李密站在那里愣神许久,当年这个堂妹夫,每次来他家拜访时,可都是态度谦卑。
  他无奈的转身离开。
  走了会,堂妹追了上来。
  “哥,你也不能怪他,你犯有如此大罪,他也因你才被免官除籍为民,现在只能呆在家里,十分郁郁不得志,哥,你也休怪我们无情,现在我们一家子人,上有老下有小的,万一被官府发现收留了你,到时追究下来,我们全家就都没命了。”
  堂妹一边说,一边递给他一个包袱,里面有两身衣服,还有几件首饰一点钱。
  “这点东西你带着,本地有一个叫王秀才的,此人侠肝义胆,但是爱结交朋友,你不如去投他,只要不暴露身份,应当无事,而且那王秀才最近正在招女婿,你说不定可以做他的女婿。”
  堂妹觉得收留李密在家,太容易暴露,但去投王秀才,风险则要小的多。
  听了这话,李密也知道堂妹一家也是仁至义尽。
  毕竟当年他虽帮过这堂妹夫,可自己造反,也连累了整个李氏家族,人家没有去告密领赏就不错了,于是只能苦笑着点头离开。
  带着堂妹送的衣服和盘缠,他一路辗转来到了王秀才家。
  王秀才姓王名秀才,不是个读书人,但曾经是个游侠,现在是当地一个比较有名的地主善人,他好结交朋友,侠肝义胆,好善乐施,只是一把年纪了,两个儿子先后战死,幼子又病亡,家里便只余下一个独女。
  王秀才年纪大了,也想开了,便想着招个上门女婿来继承家业。
  李密来时,其实也没抱什么希望,毕竟堂妹都不收留。
  可他也实在走投无路了。
  来后,他才发现,原来这王秀才真是个奇人。
  他年轻时是一个游侠,最好助人为乐。
  还曾经当过府兵,后来因伤退出军府,回家继承了家业,当了一个地主豪强。
  李密跟他一见如故,两人很谈的来。
  王秀才豪爽大方,李密则又学识丰富,两人谈天论地,谈古论今,一聊就聊了一整天。
  李密最后做了个决定,他告诉了王秀才自己的身份,他是李密,曾经助杨玄感起兵,他说出这些,只是因为不想辜负王秀才对他的信任。
  本打算说完后就离开,谁料到,王秀才听后居然做了一个决定。
  要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密。
  “你信任我,我也赏识你。不管从前如何,只要你愿意留下,那么可以在这里安心的过日子。”王秀才道。
  李密感动万分,本来那颗再次骚动的心,不由的又沉寂了下来。
  他决定留下来,改名刘玄,然后就跟王秀才的女儿过平淡的生活。
  只是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新婚的第二天,李密去城里采买东西回来,结果家里却发生惊天变故。
  王秀才和妻子都被抓了。
  他堂妹夫的邻居暗中向官府告密,于是王秀才和女儿被抓,李密因刚好外生逃过一劫,可王秀才和女儿被抓后,马上就因包庇叛贼而被处死。
  李密隐藏在人群之中,亲眼看到王秀才和妻子被当众斩首。一同被斩首的还有他的堂妹夫和堂妹一家。
  眼睁睁的看着他们被一个个杀死,李密心如刀割,他那本来沉寂的心,再次跳动起来,而且狂暴无比。
  擦去眼泪,李密向北而行,他已经不打算再东躲西藏了,他要奋起反抗,他要将这万恶的隋朝亲手葬送!
  他要去寻找反军,要去加入他们,他要为王秀才为妻子报仇雪恨,不论代价有多大,他都决心血拼到底。
  “天不生我李密,中原万古如长夜!就让我李密来搅你个天翻地覆吧!”


第607章 背水列阵
  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漠南,阴山以南的黑河流域,草原壮阔,生机勃勃。
  金河,因曾经有牧民在河中淘到多少而得名,不过这条河汉人也称为黑河。因为其所流经之地土壤土质黝黑而称黑河,又因黑河还有支流所以称主干为大黑河,支流为小黑河。
  这条河流最为奇特之处,就是他发源自漠南东北的山区,然后向西汇入黄河,与黄河是东西对流,是条奇特的逆向支流。
  晨色清冷。
  九月的草原,牛羊都已经吃的一身膘,以备过冬。趁着草还没有被霜冻死,它们都在争着多吃几口。
  距离汗城仅四十里地。
  罗成率领的忠武军抢在突厥莫贺咄设阿史那咄苾之前,提前渡过了黑河。
  罗成率部背河列阵。
  阿史那咄苾率骑五万缓缓逼近。
  看到罗成背靠着大黑河列阵,他不由的哈哈大笑。
  “居然敢背水而战,真是狂妄,这是不把我突厥勇士们放在眼中啊。”
  突厥悍将,一脸粟特胡人外貌的夹毕特勤阿史那思摩好心提醒咄苾。
  “莫贺咄设,敢背水一战,那说明罗成有胆气和自信,而观罗成以往战绩,他统兵征战以来,未曾一败过,所以当小心罗成。”
  可咄苾哪会放在心上。
  “罗成未曾一败?不过是跟高句丽人打了几仗而已,高句丽人能跟我突厥勇士相比?而且我观罗成以往战绩,多是靠偷袭取胜。他居然敢跟我在草原上背水一战,那就是自取灭亡。”
  “还请莫贺咄设当心,秦末之时,项羽背水一战,而大败秦军。楚汉相争之时,韩信攻打赵王歇,就是故意背水列阵,引诱赵军出击,然后取胜。”
  “哈哈哈,思摩啊,你说你也一把年纪了,带兵多年,怎么就不知道,这背水一战虽有项羽和韩信大胜之例,可更多的将领背水一战,却都是失败?”
  李思摩当然知道,项羽和韩信背水一战那么有名,正是因为背水一战失败的更多,可他还是要提醒咄苾,罗成不是一般人啊。
  可他的话咄苾根本听不进去。
  虽说思摩的资格很老,当年他爹启民兵败逃亡的时候,思摩在漠北可是被各部拥立为可汗的,只是后来思摩见启民没死,主动带着人去投启民,还自去汗号。多年来,一直兢兢业业的当着夹毕特勤。
  可是从启民可汗到始毕可汗,思摩向来不得信任,究其原因,不过是他父亲当年跟一个粟特女奴生下了他,而他偏偏又继承了粟特人的外貌。
  虽说在中原人眼里,突厥人粟特人都是胡人,可在突厥人眼里,西域的粟特人却是他们口中的胡人,甚至地位低下。
  思摩因为长像类胡,所以不被接受为族类,更何况突厥人一样是子以母贵,思摩母亲为女奴,所以他虽然后来当了特勤这样的高级贵族,但在始毕可汗兄弟的眼里,这人始终不可信。
  咄苾轻狂却也有他的本钱。
  敢在草原上,跟突厥正面展开骑战的,还没有几个。
  隋朝几十年来,也就当年的杨素曾经以纯骑战大败过突厥军。那是开皇十九年,隋朝三路大军攻打犯边的西突厥。
  当时杨素与西突厥对阵,西突厥军十万,杨素军八万。
  可杨素却抛弃了隋朝传统的车步骑协同作战的方式,而以纯骑兵对冲突厥人的骑兵。
  那一战,西突厥十万人,皆为轻骑。而杨素八万军,其中骑兵却仅两万五,而杨素硬是把车兵步兵扔到后方,率领两万五轻骑对阵十万骑兵,可结果还打赢了,不但大败达头可汗,还斩首万余。
  可这样的战例也仅此一例而已。
  隋军与突厥人作战,基本上都还是采用车步骑的协同作战方式,阵外四周遍设鹿角、蒺藜等物,骑兵留在最里面。
  “莫贺咄设,当年杨素以两万五骑兵大败达头可汗十万骑,如今罗成也爵封楚国公,可千万小心啊。”
  咄苾听了大恼。
  岂有这种三番五次灭自家威风,涨他人志气的。
  “夹毕特勤,本设现在命你立即返回汗庭,向汗宫里的可敦报信,让她准备好酒肉,天黑之前我就会大获全胜而回的。”
  阿史那思摩无奈的离去。
  秋风吹拂,天气晴好。
  阿史那咄苾的五万人马越来越近,已经距罗成军不到一里。
  双方都能清楚的看到对方。
  “想不到汗庭还有这么多突厥骑兵,我们能胜吗?”
  契丹汗大贺咄罗有些不安的道。
  契丹在突厥之东,几十年来,屡次遭受突厥打击,不得不向突厥称臣,直到沙钵略可汗兵败,启民可汗投隋之后,契丹才改投大隋。
  以往,契丹都是要接受突厥的授封,每年还得交税。
  罗成转头看了眼这位彪悍的契丹汗,这是一个出色的猛将,但论谋略却只一般。
  他一直跟在罗成身边,到现在,都还没看出来罗成的布置之奇妙处。
  “知道我为何非要在此处列阵吗?还偏偏是背水列阵?”他问。
  这也是大贺咄罗一直不解的地方,完全有机会可以把兵马往前布置,可以布置到更远处去,这样就远离身后的金河。
  哪怕此时是秋季,金河水浅,可宽阔的金河依然是一个麻烦,万一交手失利,可就难以后撤了,这不是自己给自己找麻烦吗?
  “我听说过楚霸王项羽背水一战,破釜沉舟的故事。”大贺咄罗之子摩会道。
  罗成笑了笑。
  “嗯,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确实有激励之用,但这是险招,不到万一得已最好还是不要用,否则就是另一个故事,诸葛亮挥泪斩马稷了。”
  “那我们为何还要在此布阵?”另一位奚族汗之子苏支问。
  罗成回头看了看自己的队伍。
  他的身后,是一万五千骑兵,其中七千忠武军轻骑,另外八千奚契联军,另外还有大约八千左右的突厥部落俘虏。
  加一起,倒是还有两万余人,可实际上还有五千骑兵不在此处,尤其是其中还有三千重装骑兵。


第608章 谁是英雄!
  突厥五万骑兵阵前。
  始毕可汗之弟,莫贺咄设阿史那咄苾下马。
  跪在地上,仰天大拜。
  “感谢伟大的长生天保佑!”
  拜谢过长生天。
  咄苾重新上马,他策马在阵前游走,大声的呼叫。
  “那该死的隋将罗成,以为抢先一步过河,就能够免于被半渡而击,这样就万事大吉了?不,他虽然抢渡了金河,不用再担心半渡而击,可是他却把自己的两万人马背水列阵,这是自寻死路的办法!”
  “我突厥汗国的勇士们,见证你们勇猛的时刻到了,跟我一起冲杀过去,让那乳臭未干的隋将罗成知道,在大草原上,谁也别想用骑兵击败我们突厥的勇士们。我们,是马背上长大的勇士,岂能让一群南方的农夫击败?”
  突厥人齐齐哄笑。
  确实,如果是面对一座汉人的坚城,他们或许会感到束手无策,可是在这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对方既于战车,也无步兵,就两万轻骑,敢来挑衅他们五万骑,这不是自寻死路是什么。
  “看到那面那些隋人的铠甲和刀剑长矛马槊了吗?那些可都是好东西,那明光甲在草原上,一套骑甲可以换十匹好马呢,现在对面送货上门来了,大家一起争夺吧,谁杀死了隋人,那隋人身上的铠甲就是谁的!”
  草原上不缺牛羊马匹,却缺茶叶盐巴,更缺铁器。
  草原上拥有铁锅,那都是富裕的标志,如果一个突厥战士,能够拥有一件坚固完好的铁甲,那更不得了,这不但是富裕的标志,而且在战场上,也能够帮他们争取更多生存的机会。
  由于隋人的限制,突厥人想要铁锅都不易,更别说想要一件铠甲。
  突厥人的每一件铠甲,那都是父传子,兄传弟,破了烂了缝缝补补又穿,更多的士兵,甚至连铁甲都没有,他们只能穿皮甲。
  现在,他们面前两万多隋骑,在他们眼里,那就是两万多件精美上等的铠甲,更别说还有那些皮盾、横刀、铁鞭钢锏铜锤、弓弩等。
  每一样,都是好东西啊。
  而且把隋军俘虏了,还能成为帮他们牧羊喂马的奴隶。
  突厥人士气高昂,甚至已经在想着一会要怎么多夺取几件战利品了。
  对面。
  罗成摆开了骑阵。
  他让八千突厥俘兵摆在最前面,而契丹和奚人五千骑兵摆在中间边,罗成带领的七千忠武军轻骑摆在最后面。
  形成了三个阶梯的军阵。
  天苍苍,野茫茫。
  今天确实是个好天气,适合这种骑战。
  阚棱策马飞奔而来。
  “父帅。”
  “如何?”
  “六叔统领的三千重骑已经在东侧小黑河西岸就位。”
  “没被突厥人发现吧?”
  “没有。”
  罗成满意的点头。
  他现在所处的位置,其实十分奇特,是他早就选好的。
  此处恰好就处在河套平原最东部的山脚。
  大黑河从东北山区流过,在罗成后面一点转了个大弯,由北南流向,改为东向西流。
  而在这附近,大黑河汇集了三条支流,其中有两条是从河套平原上由西向东流过来,而还有一条是东南向西流来,另外就是主干从东北向西南流来。
  这几支支流汇聚之处,还是平原的边缘山区。
  主干两处是约两三里的平地,但两端则是一片不算太高的丘陵山地。
  罗成选的这个位置。
  便正好是在这两个山脉之间夹一条金河,左右又汇入几条支流。
  罗成所在这里,就是在两山出河谷口子,偏偏还是大小黑河交汇处的前面约数里处,这里便是一个两河交汇的三角口袋口。
  罗成背大黑河而列,但他东北面大约三里处就是小黑河的西岸,在他的西南几里处,便是大小黑河并汇之处。
  因此这个预定战场,就是个夹在两山间,面对漠南平原,然后两河交汇的一个三角袋口。
  罗成统兵在这个三角口的西南,罗士信统兵在袋口东北,相距只几里。
  后面则是三面环水的一个死口袋底。
  这个三角口袋可是很险的,只要被诱进来,把袋口一锁,在里面可不好出去,不但三面环水,而且河两岸还都是山。
  罗成之前看到斥候带回来的地形,一下子就想到了一个著名的战役,沙苑之战。
  那是东西魏的一场大战,高欢大战宇文泰。
  高欢杀入关中,宇文泰迎战。
  宇文泰事选在沙苑河曲选做战场,诱高欢来攻,然后在河曲那个三面环水的口袋阵围住冲杀高欢,大败高欢。
  罗成便照此战役,复制一次。
  谁叫地形居然这么好呢。
  这一战的关键,就在于罗士信藏在北面小金河西岸的三千重骑,那里离这边才三里,但却有山丘和茂密水草,事先藏三千人马很合适。
  等到关键时候,让士信杀过来,绝对能让咄苾大吃一惊。
  “突厥人要冲过来了。”
  大舅子单雄信对罗成道,他知道罗成的计划,可担心挡不住突厥人的冲击,毕竟这两万来人,还有八千是突厥部落俘虏。
  “没事,我有三层战阵!可以消耗抵挡突厥人的冲击!”
  突厥人五万骑兵猛然冲了过来,几里宽的草原上,全都是突厥人,铺天盖地策马冲来。
  契丹汗大贺咄罗和奚汗可度者,看到那些骑兵,都有些不安。
  可此时,也只能咬紧牙,按罗成事先交待的去做。
  “让那些突厥人上。”
  “敢不冲阵者杀!”
  一队队契丹和奚族骑兵在马上拿弓箭,逼着被俘来的突厥部落男子拿着弓刀冲向突厥骑兵。
  当契丹和奚人的弓箭射来,突厥俘虏们只得硬着头皮策马冲向突厥人。
  可这些人冲了没一会,都在马上高声用突厥语大呼。
  他们在喊叫着自己是突厥人。
  突厥人似乎也有些意外,冲击的势头略微停顿了一下,很快他们开始放这些突厥族人过去,或者干脆让他们加入自己的队伍,一起反冲隋军。
  咄苾在那边哈哈大笑。
  “该死的罗成,想不到吧,我突厥勇士怎么会打突厥自己人!”


第609章 飞虎
  咄苾笑的得意。
  罗成号称隋朝第一能打的战神,可却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居然想驱赶他突厥的战士来打突厥人,这怎么可能。
  现在,突厥战士们临阵反戈,多刺激。
  变故突生。
  就在咄苾得意之时。
  逃入突厥军列之中的俘虏,居然有人开始挥刀猛砍起突厥人来。
  原来,前面的几千突厥俘虏是真的,可后面的却并不全是突厥战俘,而是有大批奚、契丹武士换上了突厥人的衣服。
  仓促间。
  突厥人真是始料不及。
  怎么也没料到,自己人居然打起自己人来。
  这些突厥的子民,怎么能听从罗成的命令,残杀起同胞来。尤其是他们一开始的时候,还装着是要阵前倒戈?
  咄苾愣了。
  可奚契骑兵却依然不管不顾的在突厥人的阵中乱砍乱杀,这使得突厥人的阵势再次混乱起来。
  咄苾恼怒。
  这是不应当出现的情况。
  好在混乱只是在中路,左右两翼依然还在向前冲杀。
  咄苾恼怒之余,也顾不得这些人为何这样,他咬着牙下令,把这些吃里扒外的叛徒全都杀光。
  于是那些冲杀突厥人的奚契骑兵被围攻,就连那八千真的突厥俘虏也被追着砍。
  一些突厥俘虏临死还在大喊,可依然被杀。
  也有些人眼看着没办法,也只能拿起刀来抵抗。
  于是中军的混战越加厉害。
  左右两翼不受影响,继续冲击向前。
  咄罗和可度者各还有两千轻骑在手,之前他们把三千轻骑伪装在突厥人中突入敌阵砍杀,现在他们率领这四千人马在第二阵。
  骑兵和骑兵的对决。
  没有什么太花哨的战法。
  契丹和库莫奚曾经是兄弟部族,互相联姻,后来分为二部,但关系向来还是较好的。可对突厥人,他们同仇敌忾,毕竟契丹和奚作为东边的部落,以前受鲜卑欺负,后来又受突厥欺负,总之就是没完没了。
  契丹和奚人的装备比起忠武军差的远了,多以皮甲为主,铁甲也是以锁子甲为主。
  但面对两翼冲上来的突厥轻骑,他们也没有后退。
  两支骑兵杀在一起。
  罗成统领着七千忠武军骑兵排在更后面的第三阵。
  他仔细的观察着突厥军。
  这些突厥人明显并不是十分精锐,可以看的出来,始毕南下,带走了最精锐的附离狼骑,以及各部落的精锐,漠南虽然还有许多部落众,可却老弱的多。
  这表现在他们的装备上,铁甲破烂,皮甲为多。
  连武器也都是以弓箭为主,冲锋的骑兵几乎没有。
  毕竟冲击骑兵对装备的要求更高。
  罗成利用真假突厥俘兵冲击了咄苾的中路骑兵,然后又以奚、契骑兵拖住了突厥的左右两翼骑兵。
  虽然依然还有许多骑兵越过了奚契军,冲向后阵。
  可是已经没了之前那种铺天盖地的势头。
  而且数量也只有不到两万左右。
  罗成冷冷一笑。
  战前做好的部署,已经达成。
  缓缓举起马槊,罗成高举。
  “传令秦琼、单雄信,骠骑团、飞骑团出击!”
  骠骑团和飞骑团都是忠武军下的突击骑兵,以长矛为主战兵器,擅长突击奔袭,他们身上统一着明光铁甲,加上织金大披风,可最大限度的防突厥人的弓射。
  两团各一千骑。
  单雄信在军中号为飞将,而秦琼则被称为飞虎。
  两个飞将军现在是罗成麾下骑战中的猛人,各统一千突击轻骑。
  得令之后,两将都各自策马扬槊在前。
  主将冲锋在前,这在汉武帝时代以前,是无法想象的事情,毕竟那个时候战争以步兵为主,将军们都要负责指挥军阵,要随时注意调度兵马。
  而在卫青霍去病时代起,开始有了突击骑兵。
  突击骑兵讲究的就是气势,就是一往无前,就是陷阵破敌。
  这比起骑射为主的战争,那是完全接触的混战。
  所以这个时候起,主将,尤其是骑兵主将,便往往都是那种勇猛无比的马上战将,他们都是率部冲锋,勇悍无比。
  在南北朝时代,更是出现了无数冲锋破阵的名将。
  两位飞将军率两千骑猛的如两只铁拳砸了上去,对着越过前方军阵杀过来的两万余突厥骑兵毫不惧意。
  而罗成这时亲率五千骑射弓骑兵跟上。
  他没有跟着两位飞将一起直冲对方阵中,而是让弓骑兵从两翼奔驰,以弓箭打击突厥人的两侧。
  始终保持着距离,就是不跟突厥人接触纠缠。
  而两位飞将军却紧紧咬住突厥人,就是不让他们脱离。
  罗成不时的用旗帜指挥骑兵各部。
  他麾下忠武军在非战时是以驻扎各处的城、镇、戍、堡、屯为单位,但在战时,则还是队、旅、团、营、军为单位。
  各单位都有自己的一套旗帜,且是以队为基本调动单位。
  不过仗打起来,有时指挥调动也非常困难,居然是已经跟敌人混战纠缠一起的队伍,有时根本就无法再指挥,只能在放出去前交待好作战任务,然后就无法再想有更多微操了。
  好在现在五千轻骑始终跟突厥人没有混杂起来,罗成勉强还能调动。
  他不断通过旗号,调动着诸营团弓骑兵们,连射边退,一直把突厥骑兵往后面的三角口袋里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