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12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于是改中书省为内史省,改中书令为内史令,改门下侍中为纳言,但三省还是三省,这三高官官也就是当朝宰相。
不过杨广继位后,为摆脱那些有威望的大臣掣肘,所以如今只有一个苏威任纳言,而内史令和尚书令都没有授人,甚至右右仆射这两个尚书省的副官都没授人。
三省除了门下省纳言,尚书省如今只以左右丞主持,内史省也只以侍郎主持,为了让心腹虞世基等人能行宰相之实权,杨广不得不给他们加了个参与政事的头衔。
现在有这头衔的就五人,便是称之为大业五贵的苏威、裴蕴、裴世矩、虞世基以及宇文述。
宇文述还有辽西,此时另四贵都在,他们看过奏章后,都没急着开口。
“不知此奏折何人所上?”虞世基先问。
“你先别管谁上的,就说写的如何吧?”
虞世基暗暗打量皇帝眼色,认定皇帝很赞同这个奏章,于是便道,“可行,而且很不错。”这就是虞世基这些年一直受宠的原因,他对皇帝的建言,根本不是按事实出发,而完全是看皇帝的喜好来做出的,真正的一味谄媚奉上。
另三人也都点头,说可行。
“嗯,既然四位爱卿都说好,那罗成这道奏章就是真的好了。那就照章拟旨,如此处置叛军。另,给罗成降旨,召他到洛阳来面圣见君,朕已经有些迫不急待要见到这位功勋之臣了。”
皇帝哈哈大笑。
虞世基等人这才知道,原来这道奏章居然是由罗成所写,心里暗暗吃惊。
看皇帝这高兴样,还不知道罗成这次面圣后,会如何受宠呢。
看来,大业五贵马上就要变成大业六贵了。
第489章 势不可挡的新贵
纳言苏威退出行宫大殿的时候,因年老得到皇帝的特旨可以坐小辇离开。坐在辇上当然还是比较舒适的,尤其是天气日渐炎热,多走几步路难免就要流汗,弄的浑身粘湿极不难受。
躺在小辇上苏威心里暗暗的琢磨着。
当年比杨坚还小一岁的周武帝宇文邕三十多岁就驾崩后,传位给儿子宇文赟,是为周宣帝。可这个周宣帝过于胡闹,可以说各种折腾,是出名的作死小能手,折腾没几年,于是天怒人怨,宇文家当年一手带出来的关陇集团,于是都心生不满。
当年宇文泰并不是关陇集团的带头大哥,真正的带头大哥是关中大行台贺拔岳。
贺拔岳和高欢一样当年都是尔朱荣的小弟,后来尔朱荣被高欢干掉。
贺拔岳接受北魏孝武帝密令,对抗高欢,他率以武川镇出身的兄弟们整合关陇地区的军事力量,形成一个新兴的军事贵族集团。
他们以贺拔岳的武川旧部为班底,定居关中,胡汉揉杂,文武合一,互相通婚,尤其是与关中陇中的地方豪强士族们联姻,于是形成关陇贵族集团。
只是后来贺拔岳突然战死,宇文泰趁机站出来带领大家继续走下去对抗关东。
再后来皇帝跑来关中,宇文泰为了能够跟皇帝争夺,于是完善府兵制度,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这个制度的根本就是鲜卑人的部落议事制度,相当于八王议政。本来皇帝说了算,结果就成了八柱国联盟议会制,宇文泰自己是大首辅,自然实权在握,架空了皇帝。
在当时,西魏是军政合一,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甚至他们的兵都算是他们的私兵。
正因此,这二十大家族就成为关中地区的西魏国的显赫核心家族,西魏和北周都是由这些家族建立的。
在西魏北周时代,这些顶级关陇贵族可不仅仅是朝廷重臣这么简单,他们其实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相当于是公司的大股东,董事会成员。
宇文家不论是立元氏为傀儡时的西魏,还是自己出来当皇帝的北周,其实依然还只是带头大哥而已。
周宣帝的各种折腾,甚至暗中推行的各种政策,其实也是在一直中央集权,皇家收威,最终结果,身为周宣帝岳父的杨坚,十二大将军杨忠的儿子成为关陇集团大部份支持的新首领。
因为周宣帝乱搞,所以这次的权力交接是很平稳过渡的,哪怕同是宣帝岳父的尉迟迥起兵三十万,但还是无法逆势而上。
于谨、李穆这些大柱国都纷纷支持杨坚,最终杨氏篡夺北周天下,而且过渡非常快和平稳。
杨坚夺北周,紧接着灭西梁、南陈,最终一统天下。
大隋建立之后,便更改制度,恢复汉魏制度,复古周礼,设三省六部。虽军事上依然保留府兵制,但此时的府兵已经改变制度,不再设有柱国。
十二大将军改为十二卫四府,大将军也不再有直接统兵大权,至于柱国更只成为勋官虚衔。
通过种种手段,杨坚把过去关陇贵族手里的核心大权,迅速的收回了不少。
他做到了当年宇文泰他们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
杨坚坐天下二十余年,一直压制着关陇集团,各种手段打压,到了杨广继位时,其实最初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家族,已经多半没落。
杨广继位后,更是趁机大肆提拔江南和关东士族。曾经在东西魏争霸中站错位的五姓七家,也终又抬头挺胸,不过在皇帝面前依然还是很老实。
杨广很满意这些关东和江南士族,裴蕴、虞世基、裴世矩,都是他们的代表。
而他苏威,算是关陇贵族中关中士族代表了,宇文述,算是关陇军事贵族在朝的代表。
可宇文述家族以前根本不入流,现在却成顶级代表,反倒是如李虎李弼李穆于翼这些八柱国家后代,如今却被压的起不了身,于仲文上次更是被皇帝借机砍了脑袋。
李穆家也被皇帝借爵位继承一案,搞死了几个嫡系子孙,让个昏庸无能的九子李浑继位家主之位,袭得国公爵位。
这样下去,其实用不了多少年,估计曾经的八柱国家十二大将军家族,就要被搞的差不多,再无法左右朝堂。
这次杨玄感叛乱,让皇帝又可以趁机把杨素的弘农杨氏家族连根拔起了。说不得,可能还要借机牵连,再把如京兆韦氏等几家拔起。
现在的朝中,隐隐便形成了三大集团。
关陇军事贵族自然还在其中,但力量已经大不如从前,无法再垄断朝局,左右天下。以五姓七家为首的关东士族,这几年劲头强盛,当初北周灭齐,站在齐国那边的五姓为首的关东士族自然是遭受全面打压,在北魏时兴起的四姓势力大衰,这两年算是重新恢复了许多。
再然后便是江南士族,江南士族最早自然是在衣冠南渡时的那些北方现下士族与吴地本土士族,不过侯景之乱时,王谢顾朱等大士族几乎毁尽,如今也唯萧、沈几支。
不过现在看来,山东豪强已经隐隐兴起,以罗成为代表的这支势力窜起很快,他们与现有三大集团比起来,没有多少根基,缺少资历和声望,就如罗成一样。
可正是因此,苏威觉得这才是山东豪强们兴起的根本,因为皇帝就喜欢用这种。当初用关东士族来打压关陇集团,又用江南士族来牵制关东士族。
现在无疑是想用山东豪强新打造一个豪强集团,用以彻底取代关陇军事贵族们,毕竟皇帝虽出身于关陇军事集团,但却比谁都忌惮惧怕着这个集团。皇帝兴建东都,迁都洛阳,把天下中心东移,也是在进一步的减弱北陇集团对朝廷的影响力。
皇帝总是喜欢这样干,不过相比起文帝来,无疑更加激进,也更加草率了一些。
杨玄感的叛乱,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罗成入朝之后,会担任何职呢?
苏威轻轻笑了起来。
他老了,朝中二十余年,三起三落了,好多事情也看淡了,更看透了当今天子的性格。这是一个想到什么,就要做什么,谁也劝不住的皇帝,他会只听他想听的话,做他想做的事情,至于其它,是绝不会去管的。
“年轻人还真是运气好啊,恰逢天子偏偏又需要这样一个人,真是上辈子烧多了高香啊。”苏威感叹着。
第490章 功高难赏
“朕该如何封赏罗成呢?”
皇帝一面喝着萧后煲的海参鲍鱼汤一面问。
海参和鲍鱼都是旅顺太守罗嗣业进贡的,这位年轻的旅顺太守眼下正在涿郡蓟城,皇帝想要好好的考虑一下这位出云公主驸马的候选人。
初次见面之下,皇帝还是很满意的。罗嗣业很年轻,长的也高大,人冷峻了一点,但谈吐不错,以前只听说罗成兄弟几个打小在齐郡章丘乡下长大,没读过多少书,打小随父亲打铁种地,本还以为多少会有些粗鲁,一见之下才知,其实罗嗣业挺不错的。
一问之下才知,罗嗣业其实识不少字,也是读过孝经论语等几本圣贤书的,字也写的还不错,筋骨有力,笔力遒劲。
问了些打仗的事,行军布阵罗嗣业很老道。再问了点如何治理旅顺的方略,也都还回答的不错。
兄弟罗嗣业有如此优秀,那么罗成估计就更优秀了。
“陛下想怎么封呢?”
“有功不封,将士寒心,可功高也难赏。”杨广叹道,罗成上次因为一个假死,搞的他追封为忠武辽王,后来死而复活,也只能封了齐国公之爵。
现在罗成不说二次征辽歼六万高句丽军,夺建安、卑沙二城,这回平乱,又立大功,降俘十余万叛军,还亲自斩杀了杨玄感。
这不封赏就说不过去了。
“陛下何不晋罗成开府仪同三司散阶,这也是升赏。”皇后道。
开府仪同三司,这和光禄大夫一样,都是从一品阶,但是排在光禄大夫之前,算是散阶最高一级了。
不过这个也仅是散阶而已,并不是真正能开幕府,也享受不到同司徒等三公一样的待遇。
“光授开府仪同三司,不够。”
皇后想了想,“那陛下就把杨氏家族的财产都封赏给他。”
“这倒是可行。”
杨素两朝为相,杨素的叔父和兄弟也都曾经为相,家族富庶无比,把杨家产业赐给罗成,倒不失是个好办法。
“朕觉得,干脆把杨逆的楚国公爵位也给罗成。”
楚国公和齐国公都是国公,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但另一方面来讲呢,隋朝的爵位制度,其实也是按东周列国大小实力来排序的。
比如当初杨坚给五个儿子封王,长子杨勇封太子,次子杨广封的就是晋王,然后第三子封的是秦王,第四子封的是蜀王,第五子封的是汉王。
晋和秦明显就是大国,蜀和汉则要小些。
杨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杨昭封太子,前两年死了,还剩下两个儿子,一个封齐王一个封赵王,太子的三个儿子,则分别封代王、越王、燕王。
齐赵明显在代赵燕之前。
当年杨素早先是封越国公,后来进位楚国公。
明显楚国公又是排在越国公之前。
周朝之时,楚国虽向来被称为蛮楚,但却是最早称王的国家,然后才是齐魏秦等国。
这么说来,齐国公改封楚国公,也确实算是升。
“那陛下打算召罗成入朝之后,所授何职呢?”
“暂时还没想好,朕有意想让罗成统领骁果军,不过又觉得以他之才,如果只留在京中还是太浪费才能了。”
其实皇帝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他是想如今杨玄感叛乱已平,接下来可以准备三征高句丽了,不过两征之后,杨广对于再次御架亲征兴趣不大了。毕竟上次,他已经在辽东城下,用一场大捷宣告了自己的武功,所以三征,他打算选一员上将为帅统兵征辽。
这个人选,他有三个人选,一是李景,二是杨义臣,三就是罗成。这三位大将,李景资历最老,也很能打。杨义臣是当年反对杨家代周的尉迟迵的族人,不过当年杨义臣父亲是反对叔父尉迟迵的,最后还在与叛军交战中战死。
所以杨坚收小尉迟在宫中抚养,后来还赐姓杨,列入族谱,辈份是杨广的族弟。虽说本姓尉迟,但杨义臣毕竟打小在宫里长大,跟杨广也比较亲近,杨广还是比较信任他的。
罗成最能打,但太年轻,杨广也不完全放心把整个东征交给他,怕有人不服。
“朕想召罗艺入京,授他兵部尚书,加参加政事衔,让他拜相参政。”
萧后有些惊讶,想不到皇帝居然要召罗艺入朝为相。
“罗艺为相,罗成就不能再统骁果吧?”
再宠信的皇帝,也不会这样安排的。
“嗯,如果召罗艺入朝为相,那朕打算让罗成去接任辽东太守,兼知辽西辽东诸军事,让他统领辽东局势。”
“这是要让罗成挂帅征讨高句丽?”
“也还没决定,三征之前,先让罗成统领着,真要三征,到时朕再看看是否让他挂帅。”
没有三征前,那辽东也就是保持战略防御形态,一旦三征,就是要加派军队出关,是主动进攻形态,形势还是有所不一样的。
“对了,吉儿有没有跟你说,那天她躲在帘后偷看罗嗣业之后感觉如何?”
“问了,那丫头说还行。”
“哈哈哈,能让这丫头说还行,那就真不错了。薛万彻呢?她之前也是见过的,没说哪个好点?”
“吉儿说两人一个呆一个木,说罗嗣业要木一点,像个木头人,但那薛万彻则更呆傻一些,是个呆头鹅。”
“那她喜欢木头人还是呆头鹅?”
“臣妾看她是更喜欢那罗木头人多一些的。”
两人于是都大笑起来,“朕也更喜欢罗嗣业一点,既然如此,那这次就几件好事放一起宣布了,朕下旨赐婚,召罗嗣业为驸马都尉,再授他骁果军左折冲郎将之职,再赐他个爵位吧。”
想了想,“先赐个侯爵吧,赐爵襄阳侯。”
襄阳侯这是罗荣罗艺罗成都封过的爵,算是罗家传承,现在封给罗嗣业了。
“至于旅顺太守一职,就授给罗存孝吧,听说也是个猛将,这次降王薄败王勇,也算了得,当赏,再赐爵北海侯。”
心情很好的杨广难得大方一回,给罗嗣业和罗存孝都授了侯爵。
第491章 蛟龙入海,虎进洛阳
桐柏山。
淮源。
这里据说是淮水之源,李密自南阳兵败后,一路东逃,结果最后还是没有逃出包围圈,被淮源县的一群乡勇给抓住了。
同时被抓的还有李密身边的七八个人,好在李密比较聪明,南阳兵败时他没往南逃,而是往东逃。还早早的就把身上能显示身份的东西扔掉了,换上了普通小卒的衣服,脸也弄的很脏,头发也打散随便挽起。
因此当他落网之时,他自称叫王得仁,只是个普通的受蛊惑的农夫。
那队乡勇搜了半天,也没从这伙坚称自己是齐郡农夫的人身上搜出什么身份证明。念在他们是罗帅的同郡乡党,那队乡勇决定把他们先送去县衙,然后领赏。至于其它的,就不管了。
李密一行人被一根绳子串在一起。
“我们的命运此时就如朝露,随时就会完蛋,如果我们不能在半路逃走,等送到县衙,再送去俘虏营,肯定会暴露身份的,到时,必死无疑。”
李密还不想死,虽然这造反大业失败了,可留的青山在,就不怕没柴烧。
“哥,我身上还藏了点金子。”
说话的是随李密一起出逃的护卫队长,名叫王仲伯,武艺不错,虽然逃走时李密再三交待,抛掉所有能暴露身份的东西,不过这位五大三粗的队长还是舍不得金子,于是私藏了一点。
他藏的很好,刚才乡勇搜身时都没搜出来。
李密这时也顾不上怪罪他,想了想,“这金子或许能救我们几人的命。”
他叫来了乡勇里的那个小队长,告诉他自己这里还藏了点金子。
“我们兄弟几个参与谋逆,虽是被裹挟的,但肯定是活不了了。这点金子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还是送给兄弟你们了,我们也别无所求,就是希望最后吃几顿饱饭。”
那位小队头按李密说的一搜,果然搜出来几张金叶子,多倒不多,可金子值钱,这些金叶子加起来也是能值个几十贯钱的,当下十分高兴。
“你们放心吧,既然你们这么懂事,那我这一路肯定会好好关照,让你们享受好了再走。”
那小队头也确实是个挺朴实的人,他本身也只是个乡中农民,若是换个奸滑衙役在此,说不定李密他们就没这么好结果了。
那人拿了钱,跟十几个兄弟一商议,然后决定平分,当然,也说话算话,拿出些钱来路上买些酒菜给这几个倒霉鬼吃。
于是,一路上,李密跟这个小乡勇倒是聊的挺好,每天饭点,还能喝点小酒吃点小菜,虽然酒是便宜酒,菜也普通,但已经不错了。
两天后的一个夜晚。
月色不错。
微风习习。
队伍夜宿在山脚的一个村里,乡勇们拿出钱来找村民买了些鸡鸭和干肉等,又弄来些水酒,整了一桌。
“明天就到县城了,哥几个这顿就丰盛一点,算是送你们最后一程了。”
“多谢了。”李密装做悲伤的道。
李密很会说,更能喝,普通的乡下水酒其实不怎么烈,不过多数乡勇只是普通乡民,平时喝酒的机会少,在李密那张巧嘴之下,很快这些人越喝越多,最后居然全都喝醉的不省人事了。
而本来早也已经喝醉趴在桌上的李密这时却抬起了头,他眼中带着点醉意,可却根本没醉到起不来的程度。
看着一地醉倒的乡勇,他嘴边露出得逞的微笑。
李密从乡勇腰间拔出刀,割断了王仲伯手腕上的绳子,然后让他帮自己割开绳索,最后一行人全都解开。
“这些人怎么办?”王伯仲指醉倒一地的乡勇。
李密伸出手掌在脖子上做了个抹的动作,王仲伯点头会意,然后带着手下将那小队乡勇,一个个在醉梦中解决了。
杀了人,抢了刀,李密一行逃进了苍茫夜色之中。
李密逃了,李子雄则比较倒霉,他跑出挺远的,可最后还是被抓住了,只是他路上没能逃脱,被押送到了罗成军中。
此时罗成已经接到旨意赶往洛阳迎接圣驾,面对着这位骁勇老将,罗成也只能摇摇头下令把他关起来带走。
六月初十,罗成率兵抵达洛阳城外,驻于洛水岸边。
早有兵部出城来迎接,安排他们扎营之地。
“请罗帅将所部暂驻此处,另外请约束部下,莫要离营,暂时更不要进洛阳城,以免弄出什么乱子来,至于其它的粮草供给,会定期送达的。”
“陛下有旨,令罗帅明日入宫晋见。”
说完,那人便走了,罗成也不以为意。
不让士兵入城,也说的过去,毕竟洛阳是都城,能让他们驻军到洛阳城附近,都算是天恩浩荡了,你看卫文升的关陇和河南援军,此时便连来洛阳的资格都没有,在南阳就已经被下诏就地归返原地。
安排好了兵马,存孝等一干将校,都喊着要进东都洛阳城看看这花花世界。
“明天就要面君,今天怎么也得买身好衣服吧,否则这副样子去面圣,岂不是失礼。”存孝嘻皮笑脸的道。
“就是,还没到过洛阳这样的大城呢,据说人口百万呢。”
“没这么多,洛阳城比大兴城虽然大点,但仅外城和皇城宫城加起来,顶多三十万人口,但御苑北和南郊还各驻有不少兵马,尤其是如今新招募了许多骁果,因此加起来,四十多万人口是有的,如果把洛阳外面的河南郡诸县人口也算进来,估计得有六七十万了。”
长史侯莫陈说道。
“啊,把整个河南郡和洛阳的人口加起来,都不到百万?不可能吧?”
“可不可能,进城去瞧一瞧不就知道了,再说,就算只有十万人口之城,也一样能称之为都市巨城了。”
“十万不算多,想当初我们攻下平壤,从平壤城和周边降俘的人口就多达二十余万呢。”存孝一脸不屑的道,才十万人哪能震的住他。
“哈哈哈,倒也是,咱们四将军可是见过大风大浪的,走吧,不过一会进了洛阳城,可得小心点,这洛阳城里不光说是锦绣繁华,而且勋戚权贵遍地,随便一辆马车里,可能就是哪位国公的家眷,或者是哪位尚书侍郎的亲戚,小心别冲撞得罪了。”
第492章 羽林大将军
众人刚准备出营入城,营外却已经奔来一队轻骑。
为首者赫然便是众人熟识的罗嗣业,只是此时的他一身金色御甲,外罩腥红披风,威武不凡。
他在营门前勒停坐骑,纵身跳下马来,大步上前。
“昨夜值勤宿卫,刚刚下值,听说你们到了,赶紧过来了。”
老四存孝看着嗣业身上这套华丽的铠甲,酸溜溜的道,“可以啊老三,如今听说你都已经成了皇帝女婿,哎哟,能尚公主就是厉害啊。这成了驸马都尉,转眼就升为北衙禁军的折冲郎将了,厉害厉害。”
老三冲他笑笑,也不在意。
罗成打量着嗣业,这身骁果军统领的金甲确实华丽。
大隋立国之后,也是沿用府兵制度,不过做了些更改,最初是左右卫府、左右武卫、左右领军府、左右侯府、左右备身府、左右领左右府和左右监门府。
到当今天子,把十二卫改成了左右翊卫、左右骁卫、左右武卫、左右屯卫和左右候卫以及新置左右御卫,并有左右备身府和左右监门府这四府,形成如今的十二卫四府的格局。
在先前,是十二卫统府兵,而四府不统府兵,左右备身府只负责侍卫皇帝,左右监门府只分掌宫殿门禁。
而十二卫统领府兵称为外军,而唯左右翊卫又兼领内军。
内军便是左右翊卫下的亲勋翊三侍统领的五军府以及另属东宫的三卫三府之兵。
再然后是现在又在原左右备身府里拆出来一个左右骁卫,统领骁果军,皇帝二征辽东,带领这支骁果军直接就把辽东城给攻破了,回来后,皇帝对骁果军的骁勇善战十分满意,不但没有说解散这支兵马,还直接又扩编了。
原本十万人,现在皇帝又要招募五万。这十五万骁果军,如今有一大部份就驻于洛阳宫北面的北苑,因此也被称为北衙禁军。
而原来属于左右翊下的内军,也就是三侍下五军府和东宫之兵,现在则主要驻于南郊,因此被称为南衙禁军。
本来北苑以前是内军驻守的,现在被骁果军接替,明显北衙比南衙现在要更受皇帝信任。
北衙的骁果军现在是由六位左右折冲郎将和六位左右果毅中郎将,以及六位左右雄武郎将和六位左右武勇郎将统领。
罗嗣业被选为皇帝最宠爱的出云公主驸马,虽还未完婚,可婚事已经定下,所以他现在也从旅顺太守之职,调入朝中,出任了左右骁卫下的骁果军左折冲郎将之职。
官居正四品,统领骁果六军中的左一军两万五千骁果军。
品级不算特别高,但能在京师统领两万五千人的御营骁果军,这可就相当了得了。
何况,老三现在还得了个襄阳侯爵位呢。
“怎么样,见过公主没?”罗成笑问兄弟。
“见过一面。”嗣业居然还有些不太好意思。
“如何?”
“挺好,挺好。”嗣业呵呵笑道。
“那看来真的是非常不错了,咱们三哥向来挑剔,挑来挑去,还真是挑到宝了。”罗成也为这个兄弟高兴,之前因为李渊之女的事情,他还担心嗣业心里有疙瘩呢。
老四在那边阴阳怪气,“哎哟,我怎么就没这么好运气呢。”
“谁要你娶妻那么早呢。”
赵贵拍着存孝的背,“别得了便宜还卖乖啊,你丫的好歹如今也是封北海侯了,我们这些老哥俩可都没爵呢。”
大业朝的爵不是那么好封的,曾经多少隋开国之初的国公郡公县公侯伯子男,到现在也都没保住爵位呢。
从西魏、北周传下来的爵位,多数是撤了或降了,少数在本朝有功的,才给承袭,或降等袭爵。
罗家如今一门四爵,两公两侯,都不知道让多少人眼红。
“知道吗,叔父也要入朝了,陛下已经在御前宣示,召叔父回京出任兵部尚书,还要加参知政事衔,要入相了。”
这个消息一出,众兄弟们都很高兴。他们跟罗艺不算熟,可罗艺毕竟是罗家人,是罗成他们的叔父,他们现在跟罗成那是一体的,罗家出一个宰相,那以后大家朝中就有靠山了。
“这倒是个好事。”罗成也点了点头。
出将入相,这是自西魏以来就有的传统,早年那时是军政一体,所以出将入相。不过这些年慢慢的这个出将入相的制度被改变,甚至文武分离。文官就是文官,武官就是武官,武将们仗打的再好,也难有机会再入朝拜相。
看看现在朝中有宰相衔的五人,也就一个宇文述是武将。
罗艺的入朝拜相,不仅对罗家是好事,就是对天下武将也都是个好消息,意味着他们的上升通道又打开来了。
“还有个消息,陛下要把你从右骁卫将军改封为羽林大将军了。”
“羽林大将军?”
罗成愣了下,然后明白过来,原来是要调屯卫大将军一职。
隋朝的十二卫,各另授有军号,比如左右翊卫授骁骑,左右骁卫授豹骑,左右武卫授熊渠、左右屯卫授羽林、左右御卫授射声、左右侯卫授佽飞。
各卫所属之兵,也以军号称。
比如这羽林,其实便是左右屯卫的军号。
因为罗艺要入朝为兵部尚书并拜相,而嗣业做了驸马都尉又进了左骁卫任左折冲郎将,所以原本是在右骁卫任右骁卫将军的罗成,自然要转调他卫。
左屯卫大将军,也可称左羽林大将军。
不过这个左羽林大将军统的却不是禁卫军,因为现在的禁卫军是左右翊卫统南衙禁军,左右骁卫统北衙禁军,左右屯卫只统外府兵。
左右屯卫番上入京宿卫的府兵,也是归左右屯的左右中郎将统领,划归左右翊卫的五府中郎将统辖的。
因此,这所谓大将军,其实也就是个虚衔而已,左屯卫大将军还不如嗣业的左骁卫左折冲郎将实权大。
“陛下还要改封你为楚国公。”
老四一听不太乐意了,“怎么把那倒霉家伙的封号给老五呢,啥意思,平叛平出问题来了?”
罗成瞪了老四一眼,“别胡说八道。”
第493章 荣华富贵
罗成一时间也琢磨不明白这齐国公改封为楚国公的用意,可嗣业说皇帝是说进楚国公,这个进字说明就是升赏之意。
暂时不去想里面的意味,罗成笑道,“三哥你既然下值了,那就带兄弟们一起进洛阳城逛逛,如今你可是洛阳地主啊。”
“我这地主可比不过你,我在洛阳城只有一座不大的宅子,可比不得你。”
嗣业笑道。
“我,我还从没来过洛阳呢,连片瓦都还没。”
嗣业只是笑笑,却没多说什么。他带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