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10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宇文述等一干被免职为民的诸军大将,还都被皇帝下令在忠武王庙前为罗成跪拜哭祭。
罗艺也亲自前来送儿子一程,哭祭的众人之中,也唯有罗艺哭的最是真心难过。
第410章 死而复活
杨广为罗成在襄平城外举行了风光大葬,宇文述等跪祭,百官哭丧。
结束葬礼后,皇帝车驾启行返回,皇帝带着几十万军民连绵数百里,从襄平经怀远,又到卢河镇再回到柳城。
车驾刚到柳城郡城,结果便有前往大行城宣旨的使者有捷报送到。
“罗成踏破平壤,生擒高元?”
“罗成回师再战,灭乙支家康五万军,再占平壤?”
这什么跟什么?
杨广都有些糊涂了,可是细看,确实是那位派出去大行城传诏官员的信,那送信之人也是之前同去的。
“罗大将已经带着一万二千左五军的将士们,乘坐水师的船只班师返程了,微臣奉命先行一步来报捷。”
“你亲眼见到了罗成?”杨广问,他的眼神闪闪有光。
那小吏平时哪有机会如此近距离面见皇帝,被皇帝的眼神吓的头都不敢抬,整个人几乎是趴伏在地上的。
“微臣是贝江口外的白翎岛上见到罗大将的,当时他踏破平壤生擒高元之后,毁掉平壤城后弃城南下,刚在贝江口与乙支文德之子乙支家康率领的五万高句丽军大战一场后撤回江口海上的白翎岛休整……”
那人开始说的还结结巴巴,一会倒也流畅起来。
他毕竟是去过平壤也见过罗成的,对于罗成带领左五军在平壤的战斗经历了解更清楚一些,此时娓娓道来,比起那使者的捷报上的三言两语要清楚的多。
“再讲一遍,讲详细一点,从罗成率兵迫降新城后东进开始,把每个细节都讲清楚。”杨广兴奋的胸膛起伏剧烈。
那使者于是咽了咽口水,继续讲。
其实他讲的好多内容,都不是自己亲自经历亲眼所见,更多的还是在白翎岛上时,听罗成左五军的那些将士们所说,其中有些内容自然是有些夸大其辞添油加醋之处,不过大致上却也是符合事实的。
什么国内城吓的高句丽守军不敢出城,什么鸭绿江边分粮给八军,又是与于仲文等商议后,单独一军行动。
然后是攻夺大行城,萨水突袭高建武,之后又是回马一枪飞夺平壤,生擒高元,再就是拆毁平壤,然后又是在贝江口筑土城,与水师四万辅兵全歼乙支家康五万兵马,一路追击杀回平壤,尽俘十万平壤高句丽人。
一桩桩一件件。
在那小吏绘声绘色的讲述下,杨广听的激情澎湃,好像自己也成了左五军的一员,跟随着罗成千里进军,孤军深入,左攻右杀,无人可挡。
那破敌国擒贼王的奇迹功勋,是那般的让人向往。
再对比下其它诸军,除了李景、罗艺的战绩不错,其它哪个不是一踏糊涂,个个损兵折将。可罗成呢,三万人马,打了这么久,转战千里,攻城灭敌无数,结果现在还带回来一万二,而在大行城,还有一万三。
这么说来,左五军打了这么多仗后,依然还有两万五千人,总共折损不过七八千人而已。就算那小吏告诉他其实罗成的左五军共四万人,除原本三万三千余人外,还有近七千人是在新城玄菟补充的部落番兵。可就算如此,也十分了得啊。
“啪!”
杨广忍不住一巴掌重重的拍在了自己的大腿上,十分响亮。
“痛快!”
那边裴蕴却忍不住有点挤眉弄眼,这刚给罗成追封辽王,还谥号忠武,转眼间罗成不但没死,还硬是破国敌国擒敌国王,转战千里,灭敌无数,左五军还剩两万五?
这下就有点尴尬了。
襄平城外的忠武王庙,那十三层的衣冠塔,这?
杨广似乎也终于意思到了这回事情,也不由的尴尬了。
人家罗成还没死,这边就比搞了葬礼,确实不太合适啊。
“立即派人去襄平,把罗成的衣冠冢改了。至于忠武王庙,改名白虎战神庙。”
罗成还没死,这谥号自然无从说起。
“陛下,这辽王追封?”
杨广皱起眉头,人死了,追封为王杨广倒没舍不得,而且东征大败,确实需要借麦铁杖罗成辛世雄这样的阵亡大将来转移下天下的视线,但现在罗成没死,这王就不能乱给了。
“是否下旨收回封王诏令?”
收回是要收回的,但如果只是收回也不太妥当,毕竟罗成也立了这么大的功劳,但封王还确实远远不够的。
“封国公爵位吧。”杨广想了想只好道。
本来罗家已经有一个燕国公一个襄阳侯爵位,是不太可能再轻易加爵的,但前面给罗成都封王了,现在人没死,还立这么大功,不升爵,又确实说不过去。
最后,杨广也只得咬咬牙,心疼的给出个公爵了。
“什么封号呢?”
之前给罗成追封为辽王,现在改成辽国公似乎也不太合适,杨广倒有意想把宇文述的许国公或者来护儿的荣国公爵位转给罗成,但又觉得这样似乎也是给罗成招怨。
“你们觉得有何封号合适?”
裴蕴想了想,“罗成祖籍襄阳,但出生成长于齐郡,要不封号齐国公?”
“可以,就赐爵齐国公,食邑三千户,真封三百户。”
“那之前追封的光禄大夫阶,要不要降一降?”
光禄大夫可是从一品,就比最高的开府仪同三司低一级了。
杨广想了想,爵位降了,这散阶就不必再降了,毕竟散阶又不值什么,不过是虚阶。
“散阶就算了。”
“派人去给罗成宣旨,赐封他为齐国公,食邑三千户真实封三百户,另赐黄金三千两,高句丽奴婢三百。”
顿了顿,皇帝又问,“罗成现在哪里?”
“乘水师船经庙岛群岛先返回东莱水师大营。”
“那就诏令罗成检校东莱郡太守,接替来护儿代统东莱水师,负责水师解散一事。”
“对了,晋罗成为左翊卫亲府中郎将。”
左右翊卫也是原来的左右卫,这两个卫在十二卫中地位特殊,是专门负责宿卫的,沿袭自汉朝的卫将军,魏末时置中卫,魏武帝时始分中卫将军为左右卫将军,负责掌管宿卫营兵。
而到了大业之时,杨广改左右卫为左右翊卫,所领军士称骁骑,设大将军、将军、虎贲郎将、虎牙郎将,以及五府中郎将。
掌宫禁宿卫,总辖五府三卫,分别是亲卫勋卫翊卫三卫,亲卫之府称亲府,连同勋一府勋二府翊一府和翊二府共五府,五府各设中郎将,左右郎将掌领担任宿卫的校尉旅帅等,并以番上之名簿送交大将军,分配职务。
中郎将其实也只是正四品,跟虎贲郎将品级相当,但是左右翊卫的五府中郎将却不一般,因为五府中郎将负责掌握的是各卫府的禁卫,是禁卫统领。
别看品级看似不高,但在隋朝的卫府军制下,大将军也好,将军也罢,其实平时都是不能直接统兵的,非战时在京城其实就是坐坐衙门喝喝茶,真正统领京师禁卫的就是这五府中郎将。
左右翊卫这二卫,本身就是负责京师和宫城的宿卫,而左右翊卫的五府更是直接负责宿卫,因此京城和皇帝身边真正的禁卫大将,其实就是这五位中郎将。
皇帝授罗成为左翊卫亲卫中郎将,军职品级没升,可这信任程度却直接飞升了,罗成直接成了禁军五大统领之一。
“让罗成在东莱处置完水师解散后,来洛阳面圣,朕要亲自见一见这位骁勇少将。”
皇帝还派人去东莱,负责把高元和他的百官大臣们带来见他。
第411章 长子罗长卿
东都洛阳。
锦园。
锦园是起部郎阎毗和北周清都公府在洛阳城南的一处别府,请的是当世建筑大匠宇文恺设计,园成之后十分的美丽,拥有江南的风雅。
这里原本是清都公主常来小住之处,公主也经常在此宴请洛阳的许多贵夫人们。但是今年,锦园却一直封闭,不再招待外人。
“用力,快用力。咬紧牙,别张嘴,一张嘴就泄了气了。”
锦园深处一处小跨院中,几个经验丰富的产婆正围着一个满头大汗的年轻丽人,教导着她如何用力发力。
被围着的妇人满头大汗,身着轻便小衫,整个人蹲坐在一个桶上,她银牙紧咬。
可费了半天力气,却依然还是没见孩子冒头。
“已经入盆了,胎位也正,用力就好了,快用力啊,孩子不能在产道久憋的。”
几个产婆急的团团转,而站在一边观看的清都公主更是急的如热锅上的蚂蚁。
“锦儿,你用力啊。”
毗大娘子闺名锦儿,又称锦娘,此时却是再忍不住破口大骂。
“罗成你个王八蛋,你在哪?”
“别骂了,留着点力气生孩子,生完了你想怎么骂都行。”
阎锦却是已经无力,“我想躺会。”
“生孩子不能躺,要么站着生,要么坐着生,躺着用不出力来。公主,之前让准备好的参汤呢,赶紧端上来喝点补下力。”
公主看着女儿都发痛了五六个时辰了,这开始生产都大半个时辰,还没生出来,也早心慌意乱,连忙道,“对,参汤,参汤,早就准备好了,快把参汤端上来。”
参汤端上来,公主亲自喂给女儿喝,一边喂一边帮她擦汗。
喝了两口,赶紧拿开,“趁现在有了精神,快用力。”
公主见女儿咬牙切齿的用尽全身力气,那痛苦的样子,心痛万分。“罗成那个挨千刀的,若是让我见着他面,定要挠的他满脸是血。”
“女儿啊,你当初鬼迷心窍找上他,你看现在他又在哪里呢。”
“用力,再用力!”
“出来了,头出来一点了,再用力,不要停,继续用力一直用力。”
“啊,出来了。”
眼看着头已经露出来了,那经验丰富的产婆直接伸手抓住,猛的一拽,把婴孩整个的扯了出来。
“哇!”
婴儿出世,终于发出一声响亮的啼哭。
“是男是女?”公主赶紧问。
“恭喜公主,是弄璋之喜。”
公主帮女儿擦拭汗水,“女儿,是个男孩。”
此时的阎大娘早就累虚脱了,闻听后只是点点头,“抱我看看。”
产婆剪断脐带,拿热水给婴孩迅速的擦拭干净身体,包上了襁褓。
刚出生的婴孩浑身皱巴巴的,脸也皱巴巴的还红扑扑的,“哇,好健壮的孩子,起码有七八斤。”
“刚称量过,是七斤八两呢。”
“哇,好壮。”
几个产婆齐齐惊呼,孩子生下来大,这意味着容易长大。
公主接过孩子,捧到阎大娘面前,“你看。”
阎大娘伸手去摸孩子,本来大哭的婴孩居然停止了哭泣,一声大眼睛乱转,似乎在寻找着有血肉联系的母亲。
“孩子刚出生,还看不清人呢。”
“娘,他知道是我,知道我是他娘,你看这孩子,长的多像罗成啊。”
清都公主叹息一声,“像有什么用,还没出生爹就死了。”
阎大娘只是摸着孩子的脸蛋,“罗成,你个浑蛋,看到了吗,这是你的儿子,我帮你生了个儿子,你看他长的多像你啊,放心的走吧,我给你留后了。”
“长卿,以后长大了千万别学你爹。”
公主看着这娘俩,忍不住落泪,扭头就出了屋子。
一个丫环跑着进来。
“公主。”
“慌什么,不知道大娘在里面生产吗?”
“公主,是好消息,天大的好消息,刚刚传来的消息,咱们阿郎升官了,阿郎被陛下升授工部侍郎了。”
“哦。”公主却没有什么太过欣喜的。
“还有一个好消息,是关于襄阳侯罗成的,他还没死,刚陛下降旨,改封罗成为齐国公、检校东莱郡太守,兼知东莱水师诸军事,还授他为左翊卫亲府中郎将。”
“啊,罗成又活了?”
“公主,是罗成本来就没死,他不但没在平壤城下自刎,还攻破了平壤,生擒了高句丽国王,还在平壤大败了数万高句丽人呢,如今已经乘水师的船只返回中原了。”
清都公主怔怔出神。
“这浑蛋还真命大。”
惊讶过后,她连忙转身推门又进了产房。
“女儿,大娘,好消息,罗成那浑蛋还没死,他又活过来了。”
阎娘子此时躺到了床上,旁边是不哭的儿子罗长卿。
“娘,罗成已经死了,陛下都追封他为辽王,谥号忠武了,放心吧,女儿想的开,如今有了长卿,女儿不会想不开的,余生,我定会把长卿养大成人的。”
“女儿,娘没骗你,那罗成真又活过来了。他没在平壤城下自刎,还攻破了平壤,立了大功,如今已经回东莱去了,刚被陛下加封为齐国公,检校东莱太守呢。”
阎大娘子抬头,眼里慢慢有光芒涌动。
“娘,你不骗我?”
“这样的事情我骗你做什么。”
阎娘子突然号淘大哭,生产临盆大即,却忽然得到孩子父亲战死的消息,阎娘子当场晕了过去,好不容易才接受这个消息,为了孩子,她极力压制自己的悲痛。
九死一生,终于把孩子生了下来。
谁料到,现在又说罗成还活着。
“罗成,你个王八蛋。”
“别骂了,还活着就好,我这就让人去东莱找罗成,告诉他你生了的消息。”清都公主红着眼睛,“那个浑蛋,这个爹当的好轻松,一定要他过来见你们娘俩。”
“娘,算了。”
阎娘子突然不哭了。
“娘,我想让孩子跟我姓阎,叫阎长卿可以吗?”
“怎么了女儿?”
“他还活着,齐郡章丘有妻子,唐国公府嫡女李三娘又许给他为妾,有妻有妾还那么年轻,以后子女肯定不会缺的,这孩子就没有必要再跟着姓罗了。”
第412章 罗成的烦恼
老四钓了半天什么也没钓到,终于耐心耗尽,一把将杆扯起扔到了一边,懒得再费这个心神了。
“老五啊,我说你怎么就这么沉的住气呢,一坐就能坐半天。”
“沉的住气才能钓的到鱼,你看我半天钓了一大桶鱼,你半天一条也没钓着。耐的住寂寞,才能得的到收获。”罗成笑呵呵的又提起竿,一条大约几斤重的海鱼跳跃着,可依然还是被提到了甲板了。
小六笑呵呵的扑上去,一把将鱼抓住,虽然鱼很滑,可在小六手里却挣扎不出。小六取下鱼钩,把鱼远远的抛入了水桶中。
那个大桶里又增添了一条鱼。
“老五啊,我是真没想到啊,原来那么多人都以为咱们在平壤城下会败呢。更料不到,这皇帝陛下居然还给你如此身后哀荣。封王啊,你还真不如就在平壤城下死了算了,你活着一辈子是不可能封王了,更别说谥号忠武了。”
老四得啵得啵的道,“死了换个王也值,正好你也没后,这辽王之位就给我儿子继承好了。”
“想的美,就算我无后,你儿子也还是你儿子,若让你儿子来继承我爵位,那他可就是我的继子,族谱上可就不再是你名下之子了,你舍得?”
“有啥舍不得的,封王啊。”
“你舍得让他做我继子,也封不了王。”罗成又抛下一竿,死了能封王,活着异姓哪有可能封王?想当年杨素多大的功?不也是从越国公改封楚国公而已。
他罗成如果死后封王,就算让老四儿子来继承,也肯定是要降等袭爵,公爵都可能封不了,能得个襄阳侯都了不得了。
“也是,不过你狗日的真是好运气,从章丘老家出来时,才不过是长白府八品司马而已,现在居然都是他娘的齐国公了,老子拼死拼活的,连个爵都没捞着。”
罗成却只是笑笑。
自大业以来,大隋的爵位已经没有以前那么好得了。以前,关陇贵族之家,特别是像八柱国家那样的顶级门阀,哪家不是公爵七八个,侯伯多如狗。
可是现在,爵位仅王公侯三等,想封爵多难。
罗家现在一门两国公,一燕国公一齐国公,那都是特例,属于蝎子拉屎独一份儿。
要不是之前搞了个乌龙,皇帝以为罗成战死辽东,所以搞出了个封辽王谥忠武的事情,仅以罗成的战功,其实也不太可能封国公。
毕竟罗家已经有个燕国公了,就算有功,皇帝出于平衡的考虑,也不可能再给罗成一个国公的。
可现在,为了给那出乌龙收场,同时也算是为了彻底振奋下东征失败后的军民士气,皇帝也算是再次破例给罗成一个国公了。
罗成手里握着竿,坐在甲板上,心思却没在钓鱼上了。
他心里想的更多的还是这次东征回来后,今后他将何去何从。
光禄大夫、左翊卫亲府中郎将、检校东莱太守兼知东莱水师诸军事、齐国公罗成。
名头越来越响亮,爵高职重。
只是这次东征失败后,就算杨广有心要再征高句丽,可没有两三年时间也不太可能再打的起来,毕竟这次折损了差不多四十万大军,这可是大伤了隋军元气。
而中原的这次动乱,也是越闹越大。
他兼知东莱水师诸军事这个兼职,看似能统领东莱的几十万水师和水手,但东征已经结束,东莱水师大营也要解散,各地征来的水师士兵和水手民夫们,都要解散归府归乡,兵一走,这知水师诸军事,也就自然只是空头衔了。
倒是这个检校东莱太守和左翊卫亲府中郎将这两个职位值得玩味。
一个是地方封疆大吏,东莱郡便是处在山东半岛最东端,这里有大隋北方最大的港口蓬莱港,同时也有一座常年有水师驻扎的水师大营。
因为这座港口,东莱郡虽处河南最东部,但还是挺富裕的,尤其是在这乱世来临之际,金边银角,东莱背依大海,西面又有泰山、沂蒙等大山为屏,确实是个很不错的根据之地。
留在东莱当太守,还能照顾好齐郡老家,这是不错的。
可是皇帝又授他为左翊卫亲府中郎将,这却是个禁军统领的职务。
大隋的中郎将其实不止五个,十二卫四府,除四府不统外兵,十二卫里再除去左右翊有五个中郎将外,其它十卫,每卫也有一个中郎将,但这些中郎将只负责统领各卫来京番上宿卫的兵。
而这些中郎将,和他们统的宿卫府兵,又都要听命于拥有禁卫宿从的左右翊五中郎将之令。
整个卫府系统下,在非战之时,各卫的大将军、将军们其实都是虚衔,在京师,真正掌兵的还是这些中郎将,一共是十多个中郎将。
这些中郎将里,又以左右翊五府的中郎将是最有职权的。
罗成被授为左翊卫亲府中郎将,这就是皇帝身边统领禁兵的,可现在又还兼了个检校东莱太守之职,一是禁卫统领,一是边地太守,他也不知道最后他会实际担任哪个职务。
但不管担任哪个,是不可能两职一起兼的。
其实罗成心里更愿意担任东莱太守之职,但他又觉得,现在这太守前加了个检校二字,那就是临时代理的意思,只怕最终等水营这边处理好后,他还是得进京去当禁军统领。
“马上就离家两年了,也不知道家里还好吗?”
老四抱着手臂,“我儿子估计都会跑了。”
小六望着罗成道,“五哥,阎娘子估计也生了吧,就是不知道生的男孩还是女孩。五哥,我们这次回家,你会去接阎娘子回家吗?”
老四幸灾乐祸的道,“老五回家后还不知道五弟妹要怎么跟他吵呢,离家两年,结果外面就有了外室和私生子,那边还有了个妾,哈哈,估计以五弟妹的脾气,肯定得闹一闹了,到时有的老五头痛的。”
罗成苦笑。
“李家那事闹的也是,反反复复的,之前说李三娘嫁给三哥,李四娘嫁给我,如今又说什么李三娘嫁给我,这也不知道是搞什么名堂,三哥,你不会生气吧?”
老三嗣业一直望着大海发呆,听到后头也没回,只是淡淡道,“反正我连那李三娘李四娘的面都没见过,这事本来也不是我的意思,随他们怎么折腾,如今既然李三娘愿意给小五做妾,那就随他们,我没意见,更不会生气,咱们自家兄弟,哪来这么多事呢。”
罗成摇头,“这事情前前后后,叔父也没问过咱们兄弟意思,也是够乱来的了。”
第413章 夺妻之恨
李世民坐在河边,手里拄着一把剑,低头对着水面,看着水中的倒影。
水中人左眼罩着一只黑色的眼罩,让本来清俊的面容多了几分凶狠,“戴着这个眼罩感觉到是挺有杀气的。”他自嘲的笑了笑,又伸手摸了摸眼罩,努力的调整了下位置。他头也没回的问,“你说如果是我带着两万人马南下平壤,能攻下平壤吗,攻下平壤还能全身而退吗?”
李秀宁有些心疼的看着这个弟弟,本来性格开朗的他这段时间变了很多。虽然当面的时候,他依然努力的做出无所谓的洒脱样子,可她知道,很多个无人的时间,他会在屋里砸东西,或者骑马跑到无人的地方,拿刀剑乱砍。
那边李世民没有得到回复,也不气馁,继续自顾自的道,“说实话,我真的挺佩服那罗成的,这人虽说是襄阳罗家人,可他打小是在章丘长大,自小只学过打铁并没学过什么弓马刀枪,更别说兵法战策。”
“可这家伙好像天生就是一员战将,剿匪平贼练兵打仗,样样皆精。这征辽一役,似乎也就只成就了他罗成还有罗艺李景而已,其它的人都是他们的联衬,甚至麦铁杖辛世雄还丢了命,宇文述于仲文来护儿等丢官削爵。”
“罗成能赢,一是勇,二是运气。”李秀宁终于开口了。
“运气么?为将者运气确实很重要,但我以为更重要的还是真本事。若罗成没真本事,也就没有这么多运气了。我这些天仔细收集了不少罗成南下的经历,还有他打平壤时的过程,我觉得,若是我带两万人南下,很难能赢。首先得有绝高的威望,才能在那种大败的气氛中,还让两万人舍命相随。”
“再其次,破平壤,最关键的还是胆大冒险,趁敌之虚,诈开城门。若是外城不诈开,以罗成的两万人马,根本打不下平壤。至于此后罗成主动放弃平壤,毁城离去,更是妙到让人忍不住拍手叫绝啊。这家伙,真是个天生的将才。”
“他马上就是你姐夫了,以后不要老喊他罗成罗成或者那家伙的,你得喊他姐夫,得有礼貌。”
李世民撇撇嘴,“姐,当面我会喊他姐夫,可我心里永远不会承认他是我姐夫,因为他根本配不上你。”
“自古英雄不论出身,世民,你也不应当那么心胸小气的。罗成确实出身普通,可正因如此,才越显得他了得。一场东征,如大浪淘沙,淘掉了多少名门勋贵出身的大将的无能,却彰显出了罗成的了得。他今日能封齐国公,凭的是他自己的本事,真正的白手起家。我们没有什么资格可以瞧不起他,要说配不上,也只是我配不上他而已。”
“姐,是他配上你。”
“有什么配不上,我们家是国公府,如今人家自己就是国公。我们家的国公爵位靠的是祖辈血战打拼下来的,而人家的国公爵位却是靠自己打下来的。世民,如果有一天,你也能自己挣下一个国公爵位,到时你或许才有资格那样评价你姐夫。”
李世民那只独眼里闪过一丝恼怒。
“姐,终有一天,我会凭自己的本事也封国公之爵的。”
“好,姐等着那一天到来,世民,天不早了,我们回去吧,别让父亲等急了。”
皇帝班师回朝,百万军民也撤回关内。
李渊从玄菟郡太守改任柳城郡太守,虽然李渊没表现出什么,可李世民却心里非常不满,他觉得这是皇帝瞧不起他父亲。
要不然,又何必让罗艺来接任玄菟太守,却让他父亲远离辽东,跑来这柳城担任太守?
“姐,那天柴绍找大哥喝酒,喝的大醉,醉后他哭了。”
“哦。”李三娘只是淡淡的回了一声。
“姐,你知道父亲本来要把你许给柴绍的,甚至这事两家都早就清楚了。柴绍也一直以为会娶你,现在父亲却让你给罗成做妾,不但我觉得屈辱,柴绍也觉得与罗成有夺妻之恨。”
“我并不曾与柴绍正式订亲,更不曾嫁给他,何来的夺妻之说?世民,以后你莫要再与柴绍往来了,更不要一起说那些胡话。”
“姐,柴绍说,他早晚有一天要与罗成决斗。”
李秀宁停下脚步,望着弟弟。
“柴绍打不过罗成的,他不应当放不下这事情,如果他一直放不下,那他就一直难有什么大出息。”
清风吹过,拂动李秀宁的几绺头发,吹的她那发丝肆意的飞扬。
李世民却嬉皮笑脸的问,“姐,你就真的没有喜欢过柴绍吗?”
“儿女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哪有自己私相授受的道理。我以前跟柴绍不熟,以后更不会熟。”
十月下旬。
离开中原近两年的罗成,终于乘船水师船只在东莱郡的蓬莱港靠岸了。
船只停稳,罗成却站在那里怔怔出神。
“五哥,船靠岸了。”小六士信提醒他。
“哦。”罗成回过神来,看着水港,看着码头上无数赶来迎接的东莱官员士绅豪强商贾们。
离开中原时,他不过是个八品的芝麻粒大的军府司马,再回来,却已经是名动天下的齐国公罗成了。
还活着就有谥号还谥号忠武的,罗成算是千百年来独一个了。
蓬莱港码头,东莱水师二十万大军的统兵将校们都在列队恭候,虽皇帝下了罢兵令,可罗成未到,水师不敢解散。
罗成站在船上,看着那一个个的将校,心中暗暗想道,这可是二十万水师啊,自己身后还有身经百战而余生的两万五左五军将士们,若是自己在此举起反旗,不知道能有多少人会跟随自己呢?
时机未到啊,时机未到。
若此时是再晚几年,说不定罗成还真就举旗了。
可惜,现在他若敢举旗,估计就算是跟随他在辽东百战余生的那两万余左五军将士,也没有多少人真的就会跟着他抛头颅洒热血一起造反的。
可惜了,这二十万大军,明日过后,就要解散归乡了。
第414章 解甲归乡
十月底。
罗成率领左五军剩下的两万五千余人马乘坐水师的船只,沿辽东海岸航行,经庙岛郡岛通过渤海湾后,抵达了东莱郡蓬莱港。
一登岸,罗成和他的左五军就受到了无比热情的迎接。
两万余将士,都享受到了英雄般的待遇。
上岸后,罗成与左五军将士都进入了水师大营休整,当天享受到了水师大营的接风犒赏,每个士兵都分到了一斤酒两斤肉。
不过罗成却没喝多少。
休息一夜,第二天一早,罗成便召集了水师大营的诸将。
水师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