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隋唐大猛士-第10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但对敌人的仁慈就是对自己的残忍,八军近三十万弟兄,只有几万人逃走了,其余近二十万人,不是倒在了从平壤到鸭绿江的几百里路上,就是被俘虏了。”
这些人,他们肯定也不会有什么好的待遇。
“这仗打完,高句丽也就成为焦土了。”魏征道。
“热血浇灌了这些土地,明年能长出更好的花朵来。”
高句丽整整一天都没有半点动静。
直到第二天,他们才又继续发起进攻,只是这一次,他们更加拼命,更加悍不畏死。土城虽然有无数的投石车弩床弓箭守卫,依然架不住高句丽人的拼命,敌军数次攻上城头,又数次被赶下。
激战一天,左五军伤亡近三千,这是罗成自领兵渡过辽河以来,伤亡最惨重的一天。
为了报复,当天暮色下,隋军在贝江边又处死了一万名高句丽俘虏。
第三天,高句丽再次发起进攻。
第四天,两军都杀红了眼,从早杀到午,从午杀到黄昏,眼看天都要黑了,可高句丽军这次却丝毫没有撤退的打算,依然攻势不止。
土城的北墙一段被高句丽人的投石车砸塌,露出一段数丈宽的口子,高句丽人拼命的来抢夺这个豁口,罗成亲自率着白马义从堵着口子。
“看来今天得在这里同归于尽了。”魏征提着一把剑刺倒一个冲上来的高句丽兵,气喘吁吁的对罗成道。
“放心吧,还死不了。”罗成却依然道。
“你听,那边什么声音?”魏征突然竖起耳朵。
“好像是厮杀声,似乎是从高句丽人后面传来的?”
罗成听了听,确实好像听到了隐约的声音从那边传来,“难道是水师?”
“水师,他们从哪冒出来的?”
此时,在高句丽猛攻土城之时,白翎岛上的四万水师辎重营辅兵,却依靠着原木为排,削木为浆,硬生生的划着木排登陆到了岛对岸,他们用了三天时间,把四万人运过岸,并一路赶到了高句丽军的背后。
等暮色到来之时,他们猛的杀出,杀了所有人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他们是辅兵,还是水师的辅兵,可四万人马,就算没有马,可一人一把弓一人一杆矛,依然杀的高句丽人魂飞魄散。
罗成转身上马,持槊跃马,飞跃出城。
“随我来,杀!”
被高句丽人压着狂攻乱打了好几天的左五军将士们,早就压抑到了极点,此时无不咆哮而起,高呼着战号,一起杀向高句丽军。
“万胜、万岁!”
“风!”
“杀!”
一个又一个的隋军跳跃而出,千军万马杀向高句丽军。
第406章 再次杀回平壤
“大帅,还要追吗?”
“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当然追,此时不追,更待何时。传令三军,都给我追杀高句丽军,就算追到平壤去,也不可放过他们。”
“杀回平壤!”
贝江口,高句丽军被四万水师辅兵突袭背后,既惊且慌,他们根本不知道这支突然而来的兵马是哪来的,还以为是隋军水师又杀来了,腹背受敌,兼且心慌难安,被两面一夹击,暮色下,高句丽人败了。
连续几天攻城,本就折损了万余人马,现在不到四万人,被五万余隋军两面夹击,他们终于是兵败如山倒。
乙支家康虽猛,可统军却没有其父的威望,兵马溃败,他根本控制不了,只得在亲兵的护卫下随溃兵往平壤方向逃。
罗成在见过水师的几员辅兵将领后,毫不犹豫的下令继续追击。
三天三夜。
罗成带着一万两千余左五军弟兄,以及数万水师辅兵,一路追杀,三天三夜,追杀二百余里,终于杀回到了平壤废墟边上。
乙支家康五万人马,全军尽没。
而原本平壤城废墟上,有乙支文德留下来的几千人马组织,慢慢的已经恢复了点生气和秩序,建立了难民营,搭建了许多窝棚。那些高句丽百姓只要帮着清理废墟,重建平壤,每天就能得到一点粥吃。
可现在,隋军再次杀了回来。
一把火,又将他们多日的辛苦付之一炬。
乙支文德留下的那点军粮,也被罗成全给夺走了。
“俘虏了三万高句丽兵,怎么处置?”
一名辅兵将领兴奋的道,上次来护儿攻入平壤时,他们留在江西原上没机会来。后来来护儿大败,他们也跟着仓惶出逃,说不尽的憋曲。
如今终于也来到平壤了,看着成为一片废墟的平壤城,他们心里说不出的痛快。
这也算是帮水师的战兵兄弟们报仇雪恨了。
“大将,不如留着这些俘虏,可以跟高句丽人交换我们被俘的八军兄弟。”魏征提议。
可罗成却没有理会。
“交换俘虏,那是以后的事情,是朝廷的事情,我们做不了主,现在也没机会。把这引起俘虏先带走。”
一名水师将领疑惑的道,“我们已经杀回平壤,难道不在这里安营扎寨就此占领此处吗?”
“不,我们马上回去。”
“回哪?”
“回贝江口,最好是回到你们之前呆的那个白翎岛上去。”
回马一枪,杀回了平壤,但现在平壤不过是一片废墟,就算是附近百里,都荒无人烟了。
不过既然来了,总不能这样空手回去,俘虏的两万余高句丽军自然是要带走的,但是现在被乙支部下重新招聚过来的近十万高句丽妇孺孩童等罗成也没打算放过。
“把那些人统统带走。”
“这些都是老弱妇孺,带走干吗?”
“就算是妇孺,可也还是能干活的,将士们出生入死,死了多少人,伤了多少个,这些人带回去赏赐给他们做奴隶,让这些人为他们做牛做马。”
平壤废墟附近,现在聚着近十万高句丽妇孺孩童,这些人失去了家园,失去了房屋,失去了牲口,失去了粮食,失去了父亲丈夫兄弟儿子,失去了一切。
她们现在就靠着乙支留下的那点粮草,每天的那点粥免费活下来。
可一个个虚弱无比,结果谁也料不到隋军又来了,上次罗成带不走这些人,但这次,乙支兵败,平壤附近已经无人。而且罗成也知道来护儿去了大行城,在贝江口附近海上有座岛,因此他这次本着老弱也能干活,也一样能值钱的想法,下令把这些人都抓走。
跑是不可能跑的过隋军的,本就饿了多天,又多是些妇人孩子,因此几万如虎似虎的隋军并没费多少功夫,就把这些人围起来,然后赶着南行。
南下的路上,每天还能有两顿粥喝,比在平壤废墟下还能多喝一顿粥。
虽然前途未卜,可有些人就为了这两顿粥,很老实的跟着走,并没有逃跑的打算。偶尔有些逃跑的,可基本上都被抓到然后处死了。
来时花了三天,回去时走了十天。
好在这个时候,平壤确实没有兵了。
乙支家康兵败战死,五万兵马全军覆没,乙支文德留在平壤的几千人马也都被一锅端了。
而这支兵团的统帅乙支文德,却还在鸭绿江西岸的国内城忙着扶立新王。
到了贝江口,罗成并没有继续进驻土城。
当天乙支家康率领高句丽军攻破的那道大豁口还在,罗成只是瞧了瞧,便下令制造木排和船只,浮海渡到白翎岛上。
大海就是一道最天然的守护屏障,就算乙支文德再率大军杀来,可只要守在岛上,高句丽人也没有半点办法。
虽然现在罗成手里有一万二战兵,近四万辅兵,可他却没有继续守在土城战斗的意愿了。
他认为这种战斗毫无意义,反正整个东征已经失败了,他就算再多杀伤一些高句丽人,也于大局于补。
既然如此,那就撤吧,撤到岛上,等水师回来,然后坐船回家。
“没必要再浪费将士们的性命了,不值得。”
土城里还有七万多高句丽青壮少年,本来罗成想过万一土城守的艰难,就把这些人全杀了陪葬,不过现在不需要了。
他下令把这些青壮少年全都带到白翎岛。
花费了十多天时间,罗成的一万二左五军兄弟,还有近四万水师辅兵,带着无数攻破平壤劫来的金银钱帛粮食军械牲畜等过海登岛,一同带上岛的还有总共近十六万高句丽百姓和俘虏士兵。
白翎岛上一下子热闹无比,罗成让俘虏们在岛上修建俘虏营,修建木栅土城,做好了防御。
不过一连多日,海上风平浪静,一条高句丽的船都没见到。
早上,罗成起来,发现天冷了很多。
“天凉了。”
“是啊,现在已经是九月中旬了。”
望着蓝蓝的海面,看着远处洁白的云朵,罗成觉得自己好像做了一个漫长的梦。
“皇帝也许已经下令班师了吧?”
“应当是,都这个时节了,连番兵败失利,再拖下去也没有什么意义了。”
“哎!”
罗成和魏征都是齐齐一声长叹。
第407章 班师回朝
九月中。
来护儿等不及等二批水师渡海而来,在与于仲文等商议过后,来护儿以水师战船把大行城中的五万余隋军分批撤退到了江口海上的岛中。
大行城弃守。
主动弃守大行城之后,来护儿便又带着三万余兵马重返平壤。
这三万人马不再是他带来的那支水师战兵,而是由于仲文、薛世雄、宋老生、侯莫陈乂、来护儿、周法尚六名大将,各选部下精兵五千组成。
船队浩荡。
刚要启程,一条快艇到来。
却是自辽西临海顿出发而来的天使,这名使者带来了皇帝的最新诏令。
皇帝已经在九月初十下诏班师。
“宇文老匹夫居然逃回去了?”
“除了宇文将军,崔弘升、赵才、张瑾、荆元恒四位大将也都回去了,九军撤回辽东的约有四万败兵。”
听说回去了四万,大家心里总算好过了一点点,加上大行城撤出来的五万,还有罗成那里的两万,那么九军也还算保留了十万人马。
“陛下已经下旨免去了宇文述等五位大将的官职爵位,将他们全都下狱待罪了。还有,辛世雄将军战死了。”
大家沉默着。
“皇帝派我前来传诏,让大行城诸位将军撤军班师回朝。”
来护儿的水师也接到了班师的诏令。
“臣奉诏。”
于仲文接下诏令,转身对天使道,“我等已经接到陛下诏令,但在此之前,我还有一件事情要去做,做完了才能走。左五军的大将罗成,还率领了两万兄弟在平壤附近,我们必须得去接他回来。”
“罗大将还活着?”
“肯定还活着。”
天使高兴的道,“那我要马上把这个好消息奏报陛下。”
“可惜之前陛下已经传旨东莱,把已经起航的水师第二支兵马召回了,要不然,倒更稳妥些。”天使道。
“就算没有援兵,老夫也得去接罗成,这是老夫和几万在大行城劫后余生将士们欠罗成的。”于仲文毅然道。
舰队继续南下。
等到九月下旬初,他们终于来到了贝江口。
这时才遇上了一直在江口附近等候的水师辅兵游艇。
当来护儿得知他走之后的剧变后,惊的说不出话来。
“快开船,回去见罗大将。”
岛上。
随着来护儿等带着三万战兵到来,岛上一片欢声笑语。
随行而来的天使亲自向罗成与左五军将士们宣读了班师诏令。
罗成心情沉重的接过了诏书,总算是结束了。
“想不到罗大军居然立下如此不世之功,天啊,真是想像不到,八军溃败之时,你们却能回马一枪,杀到平壤,仅凭半军两万人马,就硬攻下平壤,还生擒了高元,太了不得了。”
“何止,罗大将还在贝江口又灭了高句丽乙支家康五万人马呢。”
“是啊,简直难以相信,我现在就给陛下写捷报。”
于仲文拍着罗成的手臂,感叹的道,“我们八军近三十万人,还不如你左五军一军之功,若是我们能稳住,待你攻破平壤,我们回师平壤,则东征赢了。”
来护儿更是羞愧的道,“此次东征失败,最大罪人是我来护儿,若我不贪功冒进,也不会让九军缺粮无援。”
“罪过罪过。”
罗成摇了摇头,“战争便是如此,局势瞬息万变,谁也无法保证一切如预料计划。事已至此,也不去说那些回头话了。既然陛下班师诏令已下,那我们还是准备撤退吧。”
来护儿看着岛上无数的人马钱粮物资,苦笑,“之前我把舰队派回东莱运兵,结果兵马刚过庙岛群岛,陛下的班师诏令就到,他们已经返回了。我这里就几百条船,只能运三万人。现在我们还得分批返回,等运回第一批人马,然后才能来接第二趟。”
“无妨,由来帅安排就好。”
“放心,我这就去信东莱水师大营,让那边把所有的船只都派来接人。”
为了表示对左五军弟兄们的敬意,来护儿特别表示,先送左五军的兄弟们回中原。
罗成推让了几次,结果于仲文等也说让罗成他们这些大功臣先回,于是最后便这样决定了。
在白翎岛上与于仲文、来护儿等相处了几天,也谈了不少关于东征战事的事,他们还做了战争复盘,最后得出结果,段文振的东征战略,确实也有机会成功,但是到成功率极低。关键还是太冒险,动用了太多兵马和民夫,而且环环相扣,执行太难,稍有一步不对,就全盘皆输,就如现在一样。
而且由于这次东征动用的兵马民夫太多,还导致了如今中原许多地方的不稳,当然,中原现在的动乱,最主要原因还是因为今年刚好黄河大决堤,水淹了四十余郡,导致了今年的大饥荒,于是大量民变开始。
可说到底,要不是这两年朝廷和地方全力备战东征,征召了太多百姓做役,也不会导致黄河失修,出现今年的大决堤。
而又因为今年东征,大量的百姓青壮去了辽东运送钱粮,于是当灾难发生时,救灾不及。而府兵大量被征召,使得地方守备空虚,又导致灾难发生之后,贼匪蜂起,变民不断。
一切根源,还是源于这场太过庞大与冒险的东征。
早晨天气晴好,海上微风徐徐,这是一个出航的好日子。
罗成带着左五军剩下的一万二千余弟兄,满载着他们劫来的钱帛金银登船,因为抢掠的东西太多,只能先带走最贵重的,还有大量的钱帛物资牲畜俘虏等都还装不下,只能先放在岛上,等后续船队到了再运回去。
“扬帆!”
“启舤!”
罗成站在甲板上,看着白翎岛越变越小,最终成为一个小黑点消失在茫茫海上。
船队沿海海岸线而行,罗成能看到不远的高句丽海岸。
“不甘心啊。”
来护儿拍着拉杆道,那边于仲文、薛世雄、周法尚、宋老生、侯莫陈乂一干大将,看着那绵绵海岸线,看着那岸上的青山绿水平原山陵,无不都是怀带着不甘心和心痛。
“早晚我们还会再回来的。”
罗成只是平淡的说了一句。
第408章 罗成自刎
辽河西岸,襄平。
皇帝的六合轮宫已经移到了此处,站在巨大的轮宫城楼,杨广眼里充满落寞。他不想撤,可不得不撤,他更不想败,但却大败特败。
开皇十八年,三十万大军东征高句丽,还未过辽河,已经因大水、疫病、断粮而不是不撤退,最后三十万人十停折了九停。
如今事隔十二年,他挥百万之师来征,却不料还是落的个更大的败局。
回想这次东征,战前,他就经过数年筹备,开通了到涿郡的运河,在东莱打造了水师基地,在涿郡制造储存了无数的军械。
令关东富户养马,征召无数的江淮水手,打造了无数战船。
最后还是败了。
东征之初,罗艺罗成父子连战连捷,让杨广都以为入秋之前,就能一举灭亡高句丽,可谁又知道,甜蜜之后是无尽的苦涩呢。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雨绵绵,阴冷湿寒。
襄平聚集着大量的兵马和民夫,足有数十万人。但相较起当初过河的那支庞大军团,此时退回来的依然太少了。
这次东征失败的损失,比起开皇十八年东征的那次损失还大。
“南下九军三十万,回来只有四万余人,另外在大行城约有五万,三十万大军折损了二十多万。”
兵部尚书裴世矩低头向皇帝小声的禀报。
“另外水师八军三十万,只渡海了三个军,在平壤城下折损三万战兵。”
“辽东七军二十万,在辽东折损兵马十万。”
“御营六军二十万,也先后损兵共计七万。”
简单的一加,这次实际出动了八十万大军,但前后折损了四十万,最让裴世矩心惊的还是这折损的基本上都是战兵部队。南下九军固然战辅兵都折了,可辽东七军和御营六军还有水师都是折的战兵部队。
这意味着,实际上现在襄阳虽然依然还有近三十万人,可实际上真正的战兵不过十余万而已了。
这也是为什么皇帝不得不撤退班师的缘由,不是皇帝不想硬撑,是实在撑不下去了,秋季雨季以到,再不撤,高句丽人就将发起全面大反攻,到时说不定大隋辽河剩下的这几十万人都可能被人家击败歼灭。
“陛下,辽河以东各军都陆续撤回,现在只还有新城一线的兵马还未撤走,是否撤回?”
打了这么久,渡河的隋军,也就在新城方向算是有所建树,攻破城寨十余座,尤其是攻下了新城、玄菟、盖牟、南苏、苍岩等诸城,算是把小辽河这一线打通了。
其它方向只是打下小城小堡几座,孤军难守,所以杨广直接就把兵撤过了辽河,但是新城这边,杨广实在是舍不得撤。
“如果驻守,有几分把握能守下来?”
裴世矩想了想,“那要看陛下用何人来守,若是让玄菟郡太守李渊来守,只怕守不住。”
现在新城这一片攻破的城池,都划入了玄菟郡内,郡治也迁到了新城之中,李渊是太守。
杨广想了想,也是这个道理,虽然新城是李渊攻下来的,但他认为这更多的是罗艺之功。“朕不想弃守新城,此次东征,耗费无数钱粮,折损数十万兵马,也就攻下了新城诸城,若是放弃,就太可惜了。朕想固守,待来年再次东征之时,也好作为桥头堡,进攻的大本营。”
裴世矩心惊,来年再次东征?皇帝难道还想再征高句丽?可是此次兵败,大隋也是已经元气大伤,更何况,中原因黄河水患,导致饥荒四起,反贼遍地啊。
哪里还有余力来征高句丽?
那边皇帝却还在自言自语。
“李渊守玄菟不行朕以为可以将玄菟郡与辽东郡合二为一,设辽东郡,由原燕郡太守罗艺迁辽东太守兼知辽东诸军事,镇守辽东,其所部右六军留守。”
“原燕郡、辽西郡合并为辽西郡,以李景为辽西郡太守兼知辽西诸军事,其所部左六军留守。”
“李渊改任柳城郡太守,拔兵一万给他。”
“给左六右六两军各补充兵马、器械、粮草,两军各补足三万五千兵,战马一万二千匹。”
皇帝到此时还不死心,依然想着来年反攻辽东,所以新城他不会放弃,特派了能打的罗艺来镇守新城诸城,又派了李景来镇守辽河以西,让这位大将负起防御高句丽西侵的任务。
至于李渊嘛,皇帝既不太相信他的军事才能,可又不愿意把他带回朝中,于是便把他调到靠近关内的原营州的柳城郡做太守。
做完这些安排后,皇帝一声叹息。
“除留守三郡的八万兵马外,其余的兵马都令其返回原军府,解甲归田。”
府兵归府,民夫归乡。
这次东征,就算是结束了。至于已经运到辽东前线来的无数器械钱粮等,就拔给三郡守军。
“还没有南下平壤的罗成所部消息吗?”
皇帝突然问。
“暂时还没有。”
“来护儿和他的水师找到没?”
“也还没有回报。”
杨广恼怒的道,“来护儿向为朕所器重,可这次却深负朕的所望,若不是水师无能,只怕平壤已经攻下了,此次东征也不会败了。”
皇帝心里还在隐隐期待着屡立奇功的罗成,能带着他的一支兵马,再平壤再创奇迹。只不过,皇帝也只是心里想想,当八军溃败,水师也败了后,皇帝实在是不敢再怎么却指望罗成带着两万人能掀起多大的浪花来。
他甚至还在担心,若罗成找不到来护儿,只怕回来都难了。
“陛下,有紧急军情。”
“传。”
一名内侍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据刚刚从辽河东逃回来的一支败兵带回的消息,说左五军大将罗成带着他的两万人马南下攻打平壤,结果久攻不下,被乙支文德率八万大军合围于平壤城下,罗成率部血战十三天,最终全军覆没,罗成也兵败自刎而亡。
“左五军全军覆没?罗成自刎而亡?”
杨广惊的失声。
“陛下。”裴世矩连忙去扶要昏倒的皇帝。
第409章 忠武王
尽管皇帝下令封锁消息。
可是罗成兵败平壤,自刎身亡的消息还是如风一样的迅速传遍了辽河两岸。罗成战死的消息,比起整个东征失败带来的冲击还大。
所有听到消息的军民,无不震骇。
“战神一般的白虎罗成居然兵败自刎了?”
“罗成怎么可能败,自东征以来,罗成从没败过啊?”
“是啊,罗成战武厉逻,夺玄菟、破南苍、降新城,无往而不利,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啊?从来都只有高句丽人在他手下吃败仗的,就没见过哪个高句丽人让他吃过亏的。”
“可不,罗成在辽东打了多少胜仗了?前后得有十几个胜仗吧,夺下的城池都五六座,歼灭的高句丽军得有几万吧?”
“何止几万,若是把杀死的高句丽人也算上,总得有个十万。”
“天啊,十万啊,杀十万,那不成了人屠?”
“会不会说话,杀一人为贼,杀万人为雄,杀十万敌人,那就是雄中雄。”
大家无不叹息,如此战神般的罗成怎么就死了。
“好像襄阳侯今年才二十岁啊?”
“是啊,还未正式成丁呢,真是可惜啊。”
“都怪水师,若是水师能够支援一下,罗侯怎么可能死?”
“得怪八军,他们无能。”
“就是,若是九军让罗侯来指挥,肯定早就打下平壤了。”
杨广呆在轮宫里面怔怔出神,几个内侍站在一边,小声的把外面兵民们的各种议论报给皇帝听。
“来护儿,宇文述,这些草包,毁朕一尊战神。”
萧后端着碗刚炖好的参汤进来,“陛下,莫太伤神,喝碗参汤吧。”
“朕喝不下,梓童,罗成死了。”
“臣妾已经听说了。”
“罗成死了,罗成是朕的冠军侯,他死了。”杨广难受的无比。
罗成一死,皇帝的这次东征也就彻底的失败了,他本来还对罗成寄存了一点点的希望,现在希望彻底破灭了。
“陛下,罗成为国捐躯,节高义烈。”
“是啊,罗成虽年轻,可志气骁果,陪麾问罪,先登陷阵,节高义烈,身殒但功存。”
“诏裴蕴来,朕要拟旨,让他草诏。”
裴蕴作为皇帝御用笔杆,闻诏匆匆赶来。
“朕念,你写。”
“为追述他的功绩,表彰他的忠勇节烈,朕特旨追赠罗成从一品光禄大夫阶,追封辽王,谥曰忠武!”
裴蕴手都不由的抖了几下。
谥忠武,这可是武将最高谥号了,要知道汉以来,谥号体系十分完备,文官谥号最高是文正,武将谥号最高便是忠武,能获得忠武谥号的可没几个。
三国时诸葛亮便是忠武,诸葛亮辅助刘备成帝业,兢兢业业,文治武功,死后谥曰忠武侯。
从他开始,这个谥号便是武将生前梦寐以求,死后哀荣至极的标志。
诸葛亮之后,整个两晋时获这谥号的也才三人,最著名的是王猛,当时就有诗“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平定李俨、击破桓温、灭前燕,富国强兵,辅佐苻坚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获得这个谥号名至实归。
上次麦铁杖死,皇帝给他的谥号是武烈,离忠武可是差的远。
现在罗成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论职不过四品的虎贲郎将,论爵不过襄阳侯,可皇帝却给他谥忠武,如何不惊人。
当然更惊的还是皇帝追封罗成为辽王。
自打皇帝改爵制以来,隋初的九等爵位只剩下王公侯三等,王爵不再分国王郡公,公也不再分国公郡公县公。
可罗成原本只是个侯,现在一下子追封为王,也太过惊人了,哪怕是死后哀荣,也有些过了。
“陛下,封王是否为过?”
“过嘛,朕不觉得。”
东征大败,杨广需要树立一个榜样,这个榜样最好的人选就是罗成,东征以来,罗成战无不胜,屡破敌城,最后死的悲壮,尤其他是自刎而死,不失忠节,更值得拿出来彰显。
至于封辽王谥忠武,杨广觉得给一个死人再大的荣耀其实都不过份,毕竟死者已死,这些哀荣罗成又不是真的得到,而且罗成这么年轻,连个儿子都没,这封王也无人继承。
本来皇帝还想给罗成赐国姓,列入皇室谱序的,后来想想罗成连后都没,也就罢了。
裴蕴拟好草诏,皇帝过目,然后让其交给苏威。
一把年纪的苏威看到这封诏书,也不由惊的两眼瞪大。
“追封国公都已是极至哀荣,怎么还封王了?裴大夫你怎么就没有劝谏皇帝呢,这样太出格了。”
裴蕴无奈苦笑,“我又岂是没劝谏过,可陛下现在一意要如此,我等为臣子者也无法啊。不过封王就封王吧,反正是封给死人的,也没什么。”
如果是给一个活人封王,还是异姓王,那确实是难以接受的。
可现在,就随皇帝任性一把吧,也算是安抚安抚皇帝东征失败后的创伤。
苏威拿来大印盖章,一边感叹着道,“这个罗成还真是可惜了,大好前途的。”
“罗成是挺可惜的,不过罗成一死,宇文述他们也倒霉了,本来皇帝都准备放他们出来了,可现在罗成一死,皇帝刚刚下旨,九军除罗成和辛世雄两员战死大将,其余七位大将皆削夺一切官职爵位,就连向来得皇帝宠信的来护儿也被削职夺爵了。还有久攻新城不下的郭衍,这次也被再次罢官夺爵了。”
苏威哼了一声,“这些无用的武夫,活该。”
内史省用过印后,皇帝的草诏便成了正式的诏书颁下。
二十岁的罗成于是被正式追赠光禄大夫、辽王,谥曰忠武,皇帝还下令在襄平城外筑起了罗忠武王庙,在那里建了一座十三层的忠武王塔,用以安葬罗成的衣冠。
宇文述等一干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