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大明督师-第21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而就在这这样互相消耗之中,原先有的13000人马,到现在,站在自己身后的,已经不足7000,就在这短短的时间里,自己就付出了5000兄弟性命的代价,但这个代价竟然没有夺取那个小小的缺口,这在整个复辽军的历次战役里,都是绝无仅有的。
火把烈烈燃烧,陈亮的嘴唇已经咬出了血,看着那个缺口上再一次稀少起来的自己兄弟,陈亮再一次坚定地举起了一只拳头:“下一队,上。”
随着他的指令下达,站在他身后的一个大队长,毅然的抽出腰刀,对着他的兄弟大吼一声:“兄弟们,轮到我们了,我们的口号是什么?”
一千兄弟就一起怒吼:“不抛弃不放弃,杀——”
这个大队长就将胸膛挺得笔直,将他手中细长的指挥刀在虚空中劈了一下,然后坚定的指向了那个血肉的缺口,迈开他的脚步,坚定的走向了那血肉的磨坊。
就在他的身后,一群兄弟,紧紧的跟随着他了,义无反顾的冲向了战场。
陈亮就看着这一支生力军再次填入那个缺口,转眼之间就与敌人搅成了一团,再也分不出你我,但是他坚定的坚持着自己的行动。
实际,这时候陈亮已经明白,以自己身后那区区6000人马,即便是占领了这个缺口,也绝对拿不下整个牛庄,因为他已经没有力量占领这个诺大的城镇,因为他估计这敌人最少还有两万人马存在,这就是强弩之末。
但陈亮不后悔,陈亮心里最是清楚,现在必须不惜一切代价,不给刘之源留下一口喘气的机会,因为这个刘之源太可怕了,他那丰富的守城经验,已经让人望而却步,陈亮绝对相信,只要给刘志远一点点的喘息机会,转眼之间这个牛庄城,便再会变成铁核桃,自己的这些把戏,想再次被他一一化解,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将转眼变成白费,那么一切还依旧将重新来,那么自己这一方的损失将是无法估量的。
现在自己必须咬牙坚持,即便是拼车最后一个兄弟的性命,也在所不惜。
只要自己占领了这个缺口,就等于为自己的援军,赵晓铭的纵队打开了一个缺口,有那两万生力军的到达,这个牛庄就是自己的了。
至于这灭国之战的第一功,最终将属于赵晓铭而不是自己,这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自己这一方,打开了满清皇太极的防线缺口,就将彻底的牵制住,依旧握着皇太极手中的满八旗力量,让他不能增援京畿,让自己的东家哥哥能够从容应付进关的敌人。
时辰已经到了子时,那个缺口上的红色身影又变得稀薄起来,这时候不用陈亮吩咐,又一个大队长抽出了自己的腰刀,对着身后的兄弟大吼:“兄弟们,该我们了,跟着我,冲——”
又一千兄弟排着整齐的队伍,迈着铿锵有力的脚步,冲向了那个血肉缺口。
陈亮就回头望向自己身后的队伍,原先厚重的大阵,现在已经变得单薄,只有孤孤单单的四个方阵,就在那里坚定的排列着,这是自己最后的力量了,假如陈晓铭在自己拼光这最后4000人马的时候还不能到达战场,那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将付之东流。
正在这个时候,一个穿着民夫服装的壮汉,带着身后十几个人,轰隆隆的走到了陈亮的面前,那个为首的壮汉,瞪着唯一的一只眼睛,冲着陈亮拱手施礼:‘原复辽军第三纵队,第五大队,第十中队,第三小队,队正赵启明,请求归队。’
随着他这连串儿的汇报,他身后那十几个人也纷纷报出了自己原先队伍的番号,有第一纵队的,也有骑兵纵队的,这些人,几乎囊括了原先复辽军所有的军队。
这些都是原先复辽军退伍的老兵,被吕汉强安排在各个村庄做了里正,想来这些老兵,拿着原先的军饷,都已经在各个村庄娶妻生子,过上了安生的日子。
这次灭国之战,不是征召他们再次入伍,而是雇佣他们,带着他们村上被雇佣的民夫,随着大军到了阵前。
这时候,他们已经看到了战场的惨烈,更获知了这次战斗对吕汉强,他们的督师至关重要的因果,于是,在这时候,他们主动请缨归队参战。
陈亮不是一个婆婆妈妈的人,在这个时候,只要多一个人,那就多一份力量,只要多十个人,那就可能扭转这场战争的结局,于是,陈亮就点点头:“我同意你们归队。”然后郑重的给他们回礼:“我代表我的东家哥哥,代表你们的督师大人感谢你们。”
而这时候赵启明再次向陈亮大声的请求:“我,辽西府,义县吕家洼子民兵队队长,代表一百一十五个民兵,请求为督师大人一战。”
他刚刚请示完毕,话音还没落,另一个老兵也上前一步,大声的向陈亮请求:“义县海粮屯民兵,请求将军发放武器,参加战斗。”
“四家子民兵请求上战场。”
“王家卧铺民兵请求加入复辽军。”
“、、、、、、、、”
在他们的身后,是高举着火把,黑压压的上万民夫,现在叫做民兵,无数双眼紧紧的盯着陈亮,等待着他答应大家的请求。
陈亮除了在那个心仪女孩生命垂危的时候以外,一个从小就只知道流血不流泪的汉子,这时候双眼湿润了,两行清亮的眼泪,就在脸庞上滑落下来。
他在那些民夫的脸上,看到了和自己一样的心思,他们和自己一样,不懂得什么得民心者得天下,他更不懂得什么圣人的春秋大义,但他们和自己一样,都怀着一颗热血沸腾的心,都怀着一个这个世界上愿用生命去为之死拼的恩义。
这就是自己的东家哥哥的基础,这就是自己东家哥哥这些年来为这个大明的百姓所付出,最终取得的回报。
看刘可乐兄弟的看入迷了,呵呵,这章码子没水平,大家不要怪罪哦
第1023章 援军
看着猎猎火把映照下一张张朴素而坚定的脸,陈亮抱着双拳,高高的举过头顶,然后深深的弯下自己从来没弯下的腰,给这上万仗义的汉子深施一礼。
然后就在这猎猎火把里,再一次挺直自己的腰身:“我现在就发放给你们刀枪,等到我战死在那个缺口之后,那个缺口的占领,就全依靠我的父老乡亲了。”
这是一个笨仗,一个残酷的呆仗,虽然这个和陈亮的性格有关,但更和现在的战场形式有关,本来攻城战就是各种形式战争里最惨烈的,攻击一方只能拿人数拼,要不然兵书怎么说十则攻之呢,这是取不得巧的。
现在牛庄总算是打开了一个缺口,双方就在这缺口上拼死争夺,白刃厮杀,这时候一切技巧都已经无用,看的就是双方士兵的意志,拼的就是双方将领的决心,没有其他。
缺口里依旧在厮杀,但没有冲天的喊杀声,双方的士兵已经不愿意将力气放在喊杀上了,现在每一点体力都是珍贵的,于是,双方就那么咬着牙,闷着声厮杀扭打,但越是这样,却越让人感到震撼,感到惊心。
看着缺口又变得稀落起来的红色身影,陈亮然后猛然转身,抓起身边插在泥土里的那把腰刀,对着身后仅剩下的4000复辽军兄弟,坚定的发出了怒吼:“现在,该轮到我们了,兄弟们,跟着我,死战不退,冲——”
这是决死一站,即便打光了所有复辽军,也要打开满清的南大门,也要死死的吸引住皇太极剩下的四个八旗战兵,这是大局,这是孤注一掷。
正在陈亮准备孤注一掷的时候,隆隆的脚步声在他的身后响起,猛回头,在远处的天边,是整齐而铿锵的脚步,是扯地连天的火把,一杆火红的大旗在这火把的海洋里猎猎飘扬,那熟悉的斗大的赵字迎风飘扬。
援军,援军终于到了。
赵晓铭的第三纵队,本来在这次灭国之战的战略安排里,是附属于王大壮的中间攻击集群的,整个三点攻击当初的安排就是北重南轻,盛京门户新民的攻击力量最重,然后一次递减,这也是按照预计,皇太极会将手中的兵马,直接增援最北面的新民而安排的,但皇太极给吕汉强来了一个黑虎掏心,让吕汉强不得不将本来是整个战略预备队的金恒光的第二纵队,抽调出去镇守山海关,看住整个大军的后背,不得不将小胖子的两万骑兵抽调出去,做为驰援京畿的主力,这样一来,整个复辽军的兵力再次显得捉襟见肘,不得不削减了攻击辽中的王大壮的集团,将赵晓铭抽调出来,做为整个战略集团的总预备队。
同时,将全军的炮兵分配在他的手下,做为全军的火力打击集群。
王大壮和许杰在吕汉强的指示下,依照战场上的整个形势,自主的调整整个战略布局。对满清的上中下继续展开全面的打击,赵四海人马最多,尤其在吕汉强的残酷无情的不要新民一堵完整墙壁的指导下,新民,现在已经是苟延残喘,彻底的抹平它已经不远,最多也就三五天的时间。
辽中的王大壮,在赵晓铭火炮集群的打击下,已经彻底的炸塌了辽中西面的城墙,大军已经灌进去了,现在正在和石廷柱展开巷战,面对一个汉八旗的兵力,王大壮有信心凭借自己的一个纵队攻占这个城镇。
而这时候最危及的便是陈亮的南路军牛庄了。
陈亮本来兵少,而牛庄重新用大青石加固的城墙,简直就成为了一座平原上的要塞,尤其那个刘之源,简直就是守城的专家,愣是死死的顶住了陈亮的攻击,而让他寸步难行。
本来,从整个战线上看,形势对复辽军是一片大好的,既然新民和辽中即将唾手可得,那牛庄攻击下来攻击不下来也就无所谓了,只要陈亮能拖住刘之源的汉正黄旗,镶黄旗不能抽出身子增援其他地方也就成了。
结果吕汉强一离开前线的消息被皇太极获得之后,整个战线就莫名奇妙的变得奇怪起来。
满清那些本来战斗力低下,而且还犹疑不定的汉八旗,突然变得强横顽强起来,在满清所有的人都认为,复辽军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一个吕汉强。
这一个人若是怕了另一个人,真的是没有来由的恐惧。这就是似乎无形,但其实有质的士气。
而正是因为吕汉强走了,满清的将士的战斗意志立刻提升八度,他们再次看到了取胜的希望,于是抵抗上就变得更加顽强。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大壮和许杰本来的计划是,将赵晓铭的预备队,投入到新民或者是辽中,在这两个已经攻进城去的地方,打开一个缺口,打破这种胶着,结果事情却被陈亮给弄砸了。
陈亮也不知道犯了哪根筋,就拼死拼活的和刘庄的刘之源杠上了,无论自己怎么下命令让他暂缓攻击,都不能拉住这条犟牛。
但后来想想也是,三路大军两路已经胶着,如果加强陈亮的那个地方,再能攻进牛庄,说不定给整个战线带来意外的惊喜。
许杰和王大壮一致判断,皇太极手握四个主力八旗,就是防备着盛京城,因为直接面对他的,是赵四海5万大军,现在新民城已是指日可下,一旦新民拿下,赵四海的大军就可以直接冲到盛京城下,就会动摇整个满清的根本。
这样从整个战局上来看,赵四海就是一把尖刀,随时扎向满清心脏,而是自己的辽中和牛庄这两个战场,其根本的战略目的就已经改变了,那就是死死地拖住各地的汉八旗,不让他们能够回援盛京。
鉴于这样的全局考虑,最终王大庄和许杰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将赵晓铭的战略预备队,和他手中掌握的炮兵纵队,增援陈亮,在南方再给皇太极来一下,最少能拖住汉八旗最精锐的正黄旗和镶黄旗,让他在盛京战役里,不能给予盛京任何增援。
于是,赵晓铭的纵队和由他掌控的炮兵纵队一起南下,增援陈亮。
第1024章 援军
看着猎猎火把映照下一张张朴素而坚定的脸,陈亮抱着双拳,高高的举过头顶,然后深深的弯下自己从来没弯下的腰,给这上万仗义的汉子深施一礼。
然后就在这猎猎火把里,再一次挺直自己的腰身:“我现在就发放给你们刀枪,等到我战死在那个缺口之后,那个缺口的占领,就全依靠我的父老乡亲了。”
这是一个笨仗,一个残酷的呆仗,虽然这个和陈亮的性格有关,但更和现在的战场形式有关,本来攻城战就是各种形式战争里最惨烈的,攻击一方只能拿人数拼,要不然兵书怎么说十则攻之呢,这是取不得巧的。
现在牛庄总算是打开了一个缺口,双方就在这缺口上拼死争夺,白刃厮杀,这时候一切技巧都已经无用,看的就是双方士兵的意志,拼的就是双方将领的决心,没有其他。
缺口里依旧在厮杀,但没有冲天的喊杀声,双方的士兵已经不愿意将力气放在喊杀上了,现在每一点体力都是珍贵的,于是,双方就那么咬着牙,闷着声厮杀扭打,但越是这样,却越让人感到震撼,感到惊心。
看着缺口又变得稀落起来的红色身影,陈亮然后猛然转身,抓起身边插在泥土里的那把腰刀,对着身后仅剩下的4000复辽军兄弟,坚定的发出了怒吼:“现在,该轮到我们了,兄弟们,跟着我,死战不退,冲——”
这是决死一站,即便打光了所有复辽军,也要打开满清的南大门,也要死死的吸引住皇太极剩下的四个八旗战兵,这是大局,这是孤注一掷。
正在陈亮准备孤注一掷的时候,隆隆的脚步声在他的身后响起,猛回头,在远处的天边,是整齐而铿锵的脚步,是扯地连天的火把,一杆火红的大旗在这火把的海洋里猎猎飘扬,那熟悉的斗大的赵字迎风飘扬。
援军,援军终于到了。
赵晓铭的第三纵队,本来在这次灭国之战的战略安排里,是附属于王大壮的中间攻击集群的,整个三点攻击当初的安排就是北重南轻,盛京门户新民的攻击力量最重,然后一次递减,这也是按照预计,皇太极会将手中的兵马,直接增援最北面的新民而安排的,但皇太极给吕汉强来了一个黑虎掏心,让吕汉强不得不将本来是整个战略预备队的金恒光的第二纵队,抽调出去镇守山海关,看住整个大军的后背,不得不将小胖子的两万骑兵抽调出去,做为驰援京畿的主力,这样一来,整个复辽军的兵力再次显得捉襟见肘,不得不削减了攻击辽中的王大壮的集团,将赵晓铭抽调出来,做为整个战略集团的总预备队。
同时,将全军的炮兵分配在他的手下,做为全军的火力打击集群。
王大壮和许杰在吕汉强的指示下,依照战场上的整个形势,自主的调整整个战略布局。对满清的上中下继续展开全面的打击,赵四海人马最多,尤其在吕汉强的残酷无情的不要新民一堵完整墙壁的指导下,新民,现在已经是苟延残喘,彻底的抹平它已经不远,最多也就三五天的时间。
辽中的王大壮,在赵晓铭火炮集群的打击下,已经彻底的炸塌了辽中西面的城墙,大军已经灌进去了,现在正在和石廷柱展开巷战,面对一个汉八旗的兵力,王大壮有信心凭借自己的一个纵队攻占这个城镇。
而这时候最危及的便是陈亮的南路军牛庄了。
陈亮本来兵少,而牛庄重新用大青石加固的城墙,简直就成为了一座平原上的要塞,尤其那个刘之源,简直就是守城的专家,愣是死死的顶住了陈亮的攻击,而让他寸步难行。
本来,从整个战线上看,形势对复辽军是一片大好的,既然新民和辽中即将唾手可得,那牛庄攻击下来攻击不下来也就无所谓了,只要陈亮能拖住刘之源的汉正黄旗,镶黄旗不能抽出身子增援其他地方也就成了。
结果吕汉强一离开前线的消息被皇太极获得之后,整个战线就莫名奇妙的变得奇怪起来。
满清那些本来战斗力低下,而且还犹疑不定的汉八旗,突然变得强横顽强起来,在满清所有的人都认为,复辽军不可怕,可怕的就是一个吕汉强。
这一个人若是怕了另一个人,真的是没有来由的恐惧。这就是似乎无形,但其实有质的士气。
而正是因为吕汉强走了,满清的将士的战斗意志立刻提升八度,他们再次看到了取胜的希望,于是抵抗上就变得更加顽强。
面对这样的情况,王大壮和许杰本来的计划是,将赵晓铭的预备队,投入到新民或者是辽中,在这两个已经攻进城去的地方,打开一个缺口,打破这种胶着,结果事情却被陈亮给弄砸了。
陈亮也不知道犯了哪根筋,就拼死拼活的和刘庄的刘之源杠上了,无论自己怎么下命令让他暂缓攻击,都不能拉住这条犟牛。
但后来想想也是,三路大军两路已经胶着,如果加强陈亮的那个地方,再能攻进牛庄,说不定给整个战线带来意外的惊喜。
许杰和王大壮一致判断,皇太极手握四个主力八旗,就是防备着盛京城,因为直接面对他的,是赵四海5万大军,现在新民城已是指日可下,一旦新民拿下,赵四海的大军就可以直接冲到盛京城下,就会动摇整个满清的根本。
这样从整个战局上来看,赵四海就是一把尖刀,随时扎向满清心脏,而是自己的辽中和牛庄这两个战场,其根本的战略目的就已经改变了,那就是死死地拖住各地的汉八旗,不让他们能够回援盛京。
鉴于这样的全局考虑,最终王大庄和许杰达成了共识,那就是将赵晓铭的战略预备队,和他手中掌握的炮兵纵队,增援陈亮,在南方再给皇太极来一下,最少能拖住汉八旗最精锐的正黄旗和镶黄旗,让他在盛京战役里,不能给予盛京任何增援。
于是,赵晓铭的纵队和由他掌控的炮兵纵队一起南下,增援陈亮。
第1025章 转折
黄胜远跳上一辆马车,对着奔跑的士兵再次发出号召:“第四纵队的兄弟们需要我们,如果我们晚到战场一步,第四纵队的兄弟们就将全军死战在攻城的战斗里,再次轻装,再次轻装。”
再次轻装,该丢弃的全部丢弃了,剩下的,便是身上这一身盔甲,这是兄弟们保命的根本,但这时候,不知是谁第一个将自己的盔甲脱了下来,直接丢弃在了路旁,就那么穿着内衣,紧握着扎枪继续飞奔。
于是整个队伍旁,就是一阵又一阵盔甲被丢在地上的声音。
“参军大人,第四纵队的兄弟就剩下五千啦。”
“四千啦。”
“民夫已经被武装起来啦。”
这时候,第三纵队的兄弟终于冲进了战场。
陈亮死死地抓住气喘吁吁的赵晓铭的双手:“你总算是在我战死之前赶到了。”
赵晓铭就坚定地回答:“第四纵队的兄弟们可以喘口气了,剩下的战斗就看我的了。”
陈亮看着远处那血火的战场,声音嘶哑,哽咽道:“我的兄弟们是该休息一下了,我的两万大军,还能站在这里的只有区区四千不足了,剩下的就拜托你了。”然后就大马金刀的站在了血火的城墙之前。“我会站在这里,一直看着你拿下整个牛庄城。”
现在不是喘口气的时候,也绝对不能让敌人喘口气,现在必须一鼓作气,拿下牛庄城。
赵晓铭根本就来不及和陈亮废话,都是一起从300人里出来的老兄弟,也没有必要再废话,立刻开始安排炮兵纵队,直接在城墙前排开阵型:“佛朗机子母炮,对敌人的城墙缺口两边实行压制射击,红衣大炮,装实心弹,立刻对牛庄的城墙展开轰击,再给我炸塌一段城墙,开辟一个战场,全体注意,为了胜利,为了死难的第四纵队兄弟,开炮——”
随着陈晓铭的一声怒吼,无数弹丸如飞蝗一样扑向城墙。
刘之源也感觉到自己的疲惫,感觉到自己的脊梁已经开始嘎嘎作响,但是他挺住了,因为他站在这高高的城墙之上,可以看到对面的敌人仅仅剩下四个方阵,也就是说,仅仅剩下4000人马,而这时候在自己手中掌握的,最少还有两万多人马,就在这短短半天一夜之间,自己凭着这地势的优势,用一万五千精锐人马,拼光了敌人最少七千,对于自己来说,这就是一个辉煌的胜利,只要再坚持一会儿,那个彻底疯了的敌将,将会将一个在整个大清的战役里来说,最辉煌的一个结果奉献给自己。
太阳再次升起,撕碎那无边的黑暗,将他伟大的光辉铺洒在这人间的地狱之上,湛蓝湛蓝的天空,有一丝丝夏天的白云,悠闲的飘荡浮动,而就在这个时候,刘之源的心猛地坠入了冰窖,因为他看到,又有一批复辽军冲进了战场,而且他们还带来了自己最了解的,也是最恐怖的战争之神——大炮。
对于大炮的威力,在整个满清帝国,没有任何一个人能比刘之源更懂得了。其实它的威力,要比吕汉强的炸药包还要巨大。自己就是凭借着手中掌握的各种火炮,才让对面的敌人损失惨重,才让自己的牛庄岿然不动,但现在,敌人也已经有了大炮,而且还是恐怖的一百门红衣大炮,两百门杀伤力巨大的佛朗机炮,自己的牛庄,完了。
“牛庄即将陷落,末将将血战到最后一人,为大清效力,为皇上尽忠,恳请皇帝陛下,请让我的家小做个平民吧。”刘之源一字一句的在小小的纸条上密密麻麻地写下了这些话。
在这个小纸条里,刘之源依旧像往常一样,没有提出向皇太极讨要援军。
原先没有提出向皇太极讨要援军,是因为刘之源有绝对的信心,凭借自己的力量守住这个固若金汤的牛庄。
而现在没有讨要援军,是因为刘之源知道,且不说皇太极的手中还有没有援军,即便是有,也已经远水不解近渴,还有对面的大炮一齐开火,自己的钢铁长城就将化为乌有,自己的牛庄陷落也不过是区区三两天的时间了,而三两天的时间,从盛京出发的援军是无论如何也赶不到战场的,自己失败的下场已经注定。
双手托起这洁白的信鸽,猛的向空中一抛,那只信鸽就带着刘之源最后的遗愿,展翅冲向已经朝阳四起的天空,在那湛蓝湛蓝的天空里,画出一条洁白的弧线,然后振翅向北方飞去。
这时候身边的副将面色沉重的向他禀报:“复辽军退下去了,我们是不是组织人手修补那段城墙?”
“没有必要了,只要对面的大炮一响,我们的城墙,就将千疮百孔,你告诉我们的兄弟,趁着这难得的时间,吃一点东西喝一点水,准备最后的决战吧。”
那个副将就呆呆地看了他一阵,然后默默的下去安排了。
趁着敌人安排炮兵阵地的短暂间歇,刘之源轻轻的擦拭着自己的大刀。
这把刀,是当初自己当军户的时候,从自己的父亲手中接过来的,而自己的父亲,又是从自己的爷爷手中继承来的,而往上,可能更远。
这把刀,在它的上面已经镌刻了自己这个家族无数的战争历史,无数的悲壮与勇猛,无数的心酸悲哀,现在,他不想将这把刀再交给自己的儿子,整个家族的战争史,就从自己的手中断绝吧。然后扬起脸遥望北方的天空:“希望自己的儿子远离战争,做一个太太平平的凡人吧。”
想到自己的儿子时候,就想到了自己的弟弟,那个由自己亲手抚养起来的弟弟,那个自己最疼爱的人:“弟弟,无论原先哥哥做错了什么,无论你的思想和我的想法是如何相左,但那都不重要了,一切都将过去了,我已经将我的第二个儿子过继给你的名下,继承了你的香火。你在那个世界上已经孤独的太久了,也不知道没有哥哥的照顾,你的生活会是怎么样?不过这都无所谓了,因为哥哥马上就要去你那个世界,继续照顾你,希望你的世界里没有战争。”
第1026章 转折之转折
抬眼望向自己的手下士兵,在敌人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大炮群面前,自己士兵的士气瞬间低落到了谷底,他们就那么麻木的抱着刀枪坐在城墙之上,手中拿着雪白的馒头,却一个个低着头,没有人去吃一口,他们已经感觉到了绝望,一股腐烂的气息就在这天空中弥漫着。
其实,这的确是一场让人绝望的战争,以区区不足500万人口的小小国家,就要面对有上亿人口的大明帝国,其实这本身就是一个自不量力,这个小国若是能够取胜,其实只能祈求老天爷,让对方那老大的帝国内部出现崩塌。
这样的奇迹在原先的时候还是有可能发生的,但在现在的大明帝国已经不存在了,在那个蒸蒸日上的大明帝国面前,皇太极和他领导下的这个小小国家,在四面楚歌的情况下,不过是做着最后的垂死挣扎,就像是一片巨大的原始森林里,一只小小的蜘蛛,在不断的织造着总是被狂风暴雨撕扯坏了的网,但不管他如何努力,寒冬已经一步步走近,最终他的所有努力,都会在这凛冽的寒冬里化为灰烬。
长叹一声,将自己的腰刀插在面前,准备做最后一翻动员。
但就在这个时候,天空中响起一阵信鸽的竹哨声音,不由自主的抬头望去,一只洁白的信鸽正在振翅飞过,划了一个美丽的圆圈,优雅的落在了刘之源的眼前。
看着信鸽腿上的那个小小的竹管,刘之源就歪着脑袋眯起眼睛,竟然还有一份闲情逸致去猜测那小小的竹管里面,到底写的些什么?不过不管写些什么,对于现在的自己已经没有任何用处了。
这时候,负责信鸽饲养的鸽奴,爱惜的将这只温顺的小家伙抱在怀里,先从自己的口袋里拿出最精美的食料,给这个咕咕叫的小家伙犒劳一番,然后在这只信鸽香甜的吃着里,取下了那个小竹管,双手递给了刘之源。
刘之源就无所谓的将里面的纸条抽出来。
就在这个时候,大地猛地一震,300门大炮一起发出的轰鸣,可以让天地变色,紧接着,炮弹那特有的尖利呼啸声,便在这天地之间轰然响起,猛抬头,就看到无数肉眼可见的炮弹,带着狰狞的呼啸扑向了城墙。
佛朗机炮的炮弹,就在那段坍塌的城墙上横扫一切存在的生命物体,红衣大炮那巨大的炮弹,狠狠的砸向了另一段城墙,轰然之间,那段城墙土石乱飞,硝烟弥漫,在这样的打击下,原本坚固的城墙,就像秋风中的落叶一样,不断的颤抖。
第一轮打击过去了,红衣大炮开始进行短暂的装填,而佛朗机炮,却以恐怖的速度,再次向这段缺口展开炮击,而在硝烟碎石的后面,是敌人20个巨大的方阵,他们随着炮声,开始整齐有序的向这段城墙缺口靠近,只要炮声一停,一场惨烈的厮杀就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