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开封一秀才-第85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四战之地?”
孙传庭摇了摇头,笑道:“得中原者得天下,自古以来莫不如此,将军何须忧虑?宣武卫操练日久,单单留下来守城,岂非大材小用?只须留下一卫人马,便可保开封不失。也只有集中2万可战之兵,才能更有把握击垮城外这支人马!”
“这……”
“我来守住开封!”
孙传庭的话掷地有声,响彻在他的耳边:“城在人在,城破——人亡!”
李修文心中震惊无比,他知道,孙传庭的分析是很有道理的。
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
只有背水一战,才能摆脱自己如今困守磁州的局面。
也唯有背水一战,才能增加自己的胜算。
那就,豪赌一局吧!
孙传庭带着他的令牌,回去调兵去了,之后便会留在开封守城。他刚走不久,李修文就收到了京师传来的消息:朝廷再次增兵2万,奔赴河1南而来。
估摸着大概的行军速度,此时应该已经过了保定府。
果然,孙传庭的判断是十分正确的!
假设自己依然选择据守磁州,而对方分几路围困的话,磁州城早晚会破。也有可能,明军会绕道大名府直插开封城,又或是选择从山1西而来,进逼怀庆府。
无论是哪一种情况发生,对自己都是十分不利的。
只有先发制人,解了磁州之围,才有机会改变如今的战局。只要自己击溃洪承畴的人马,今后就能高枕无忧,再无后患。
大明朝的精锐,确实已经不多了!
李修文留下了一卫的兵力驻守开封,怀庆府留下一卫留据守泌阳,余下宣武卫一万人马,以及卫辉府和彰德府两卫人马,统统调来了磁州。
几天后,各路人马皆已到达磁州境内。
“杀——”
是日凌晨,天色还没大亮,磁州城便已四门大开,主动和城外的人马展开了大决战,城外各处皆是杀声震天。
李修文主力所进攻的方向,赫然是曹变蛟的营盘,打了敌军一个措手不及。
这是孙传庭的主意,李修文先前为了避免损失,一直刻意避开曹变蛟,竟是给了对方一种错觉。
所有的明军将领都认为,李修文是绝对不会冲击曹变蛟的营盘的。
兵行诡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
曹变蛟也没想到,对方此次会冲着自己而来。不过他所部人马确实是久经战阵的,也只有刚开始时显得有些慌乱,很快便组织起了有效的反抗。
不过贺人龙也不是吃素的,虽说对方是将门之后,却也未必就能让他心生畏惧。他大喝一声,策马踹翻了一处栅栏,领着一干亲兵直插入敌营,手中的长柄大刀左劈右砍,一个冲锋间便砍翻了数人。
“直娘贼,且莫张狂,我来与你一战!”
曹变蛟一声暴喝,领着一队亲兵就朝贺人龙杀了过来,手中长枪朝着贺人龙面门上猛的一刺。
贺人龙偏头躲开,暗道一声好险,手中的长柄大刀也朝对方左肩斜劈了下去。
“铿——”
一阵金铁交击之声传来,曹变蛟长枪一挑,从贺人龙身后划了回来。
贺人龙身子一个前倾,径直趴在了马背上,躲过了这角度刁钻的一枪,策马和他擦身而过,手中的长柄大刀向后拦腰就是一斩。
“哐啷啷——”
曹变蛟竖枪格挡,长刀却又滑向了他握枪的左手。他瞬间松开左手,抬起一脚踹向了贺人龙的马腹。
“唏律律——”
贺人龙胯下战马吃痛之下,嘶鸣一声向前冲去,拉开了两人之间的距离。
曹变蛟转守为攻,打马追了出去,手中的长枪晃出了一片耀眼的枪花,朝着贺人龙后心刺去。
贺人龙没能来得及回身,眼看就要被他刺中,好在几名亲兵打马追了上来,为他挡开了这一记要命的杀招。
“阴险的小子,胆敢偷袭爷爷,纳命来!”
贺人龙心中不服气,拨转马头再次冲向了曹变蛟。两人你来我往,打得难解难分,只是如今他们之间的较量,已经影响不了战局了。
两方开战不久,李修文的最后一路援兵,宣武卫的1万人马便赶到了。
明军士气受挫,没能撑上多久便溃不成军,各自逃命去了。
死在敌人手里的士兵不多,反而是他们自己战阵混乱,互相践踏死伤的人更多些。
李修文立即下令:乘胜追击,活捉洪承畴和曹变蛟。
让他遗憾的是,打扫战场时才发现,洪承畴早已离开了这里,不见了踪影。倒是曹变蛟因为贺人龙的纠缠,反而没能逃离战场,被生擒了。
第318章 开封城破
“将军,末将给您把曹变蛟逮住了,您看要如何处置?”
贺人龙人还没到李修文的面前,就已经咋呼开了,嘴里骂骂咧咧道:“这小子,打仗时倒挺凶的,这一被捉了就变成了个娘们儿,还想要自尽来着。还好末将反应快,夺下了他手上的兵器。”
李修文觉得,这贺人龙简直就是自己的福将啊。上回活捉了孙传庭,现在又活捉了曹变蛟这样的猛将,简直就是在给自己的造反事业添砖加瓦。
曹变蛟这样的猛将,若能为自己所用,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情。只不过,要想让这样的人归顺自己,是不太容易的。
“干得好!”
李修文笑着夸赞道:“贺将军果然英勇,难怪陕西的那些乱军们,听到你的名头都会闻风丧胆。”
“嘿嘿……”
贺人龙让他夸得有些不好意思了,挠挠头道:“将军,这洪承畴居然不见了,也不知是不是提前得知了消息,带人跑路了。”
李修文摇了摇头,叹息道:“我已经盘问清楚了,洪承畴确实是前几日就带人离开了,可他是不会跑路的。此刻……恐怕是已经进军到开封了。”
“打开封城?”
贺人龙瞪大了眼珠子,诧异道:“他才带了多少人,就敢攻打开封?”
李修文转身跨前几步,远远望着开封城所在的方向,忧心忡忡地说道:“约莫有几千人吧,开封城里就那么点兵力,希望孙大人能守得住吧。”
“那咱们得赶紧回去救援才是?”
贺人龙听了这话后,心里也变得焦急了起来。要知道,他可是刚刚买了房美妾不久,如今正养在开封城里呢。
虽说女人在他眼中就是个附属品,可一旦城破,真要让敌军给糟蹋了,也会心疼呐!
李修文回过头来,笑道:“我已经让林都司带人回去了,咱们现在还不能回去。”
“这是为何?”贺人龙疑惑道。
“截住朝廷的援军!”
李修文斩钉截铁地说道:“快去准备准备,随后跟我进军大名府。”
“末将遵命!”
贺人龙抱拳道:“只是那曹变蛟要如何处置?”
李修文现在可没功夫劝降,摆摆手道:“先扣着吧,安排人好好看着,别让他再寻了短见就是。”
————
————
开封城外,杀声震天。
早在几天前,洪承畴就从磁州城外带走了几千人的主力,绕道大名府,打到了开封城。
这一次,洪承畴居然选择了破釜沉舟,调来了大名府和广平府的卫所军队,合兵一万多人,直取开封城。
这是连孙传庭都没有想到的,洪承畴居然也有拼命的时候?
没错,洪承畴确实是要拼命了。
事实上,不想拼命也不行,他已经收到了朝廷催战的命令。朱由检说了,再不拼命就要他的命,他现在是不得不拼了。
当然了,洪承畴之所以会这么无所顾忌,也是因为此次朝廷再次增兵2万,不日就要到达的原因。
他带兵多年,自然不会枯等朝廷的援兵,而是计算好了援军到达的时间,率先攻取开封城。
如此一来,就算他的人马稍微少了些,暂时打不下来也没事,再等上两日便有援军抵达,还怕打不下开封城么?
洪承畴不知道的是,一直采取守城作战方式的李修文,会突然发了狠,已经先行击溃了他留在磁州城外的人马。
“轰——”
六口佛郎机炮喷射着火舌,不断轰击着前方的开封城,似是要将满腔的怒火都给宣泄出来一般。
洪承畴亲自上阵督战,一个个冲锋的命令从他口中发出,经传令兵传达向了各个阵营。这个时候,没有人敢畏缩不前,众将士都让这位洪督师的手腕给震慑住了。
就连洪承畴的亲兵,心里都不禁在怀疑,部堂大人是不是已经疯了?
洪承畴手上没有天子剑,居然直接就斩杀了好几名将领,然后不顾一切地打到了开封城,这根本就不符合他的一贯作风。
孙传庭站在城楼上的观战台中,看着城下密密麻麻,不断进攻的敌军士兵,心里也同样生出了这样的想法。
在陕西围剿李自成时,都没见洪承畴这么拼命过,现在这种打法不是疯了又是怎么回事?
李修文据守磁州城,早就调走了那五门佛郎机炮,神机营也全都被他带到了磁州城,如今的城里,根本就没有火器可用。
守城时,若是没有大炮,是很难抵御敌人大量的攻城战术的。原先的地方卫所里倒是有几门炮,只是长期没有使用,都不知道还能不能响。
就算能用,孙传庭也不敢拉来用啊。别到时火炮一开,一个炸膛把自己的士兵给炸死了,那这乌龙就搞大了。
孙传庭指挥作战的经验毕竟丰富,即使缺少远程火器,只靠弓弩、弓箭和狼牙棒等物,也硬是顶住了敌军猛烈的进攻。
攻城战持续了有三个时辰,明军伤亡无数,却依然不肯罢休。就在此时,开封城的城门处又被一炮打中,城门倒是没破,旁边的城墙却塌了个大洞,可同时容纳两人进出。
洪承畴心下一喜,立即下令让本部人马进攻。
“杀——”
明军士气大振,洪承畴本部精兵尽出,攻向了瓮城的城门。
孙传庭传令,让一名千户带领本部人马掩杀,坚决不能将敌人放进城来。
明军好不容易攻入瓮城,很快又让人给杀了出来,两方人马在瓮城的城门处你争我夺,展开了一场拉锯战。
留在开封城里的兵力终究不多,洪承畴先前便利用卫所的官兵来攻城,已经损耗了对方不少兵力,单单守住城墙还行,可城门破了,就不太好守了。
又过了大概两个时辰,守门的那名千户战死,所部也几乎死伤殆尽,明军终于彻底占据了瓮城。
“砰——”
“砰——”
“砰——”
明军左右分成两排,抬着攻城的巨木不断撞击着里面的那道城门。
“轰隆——”
终于,前方的城门不堪重击,直直地向后倒了下去,伴随着一声巨响传出。
开封城,破了!
明军见状,发出了欢呼声,之后便是进攻的喊杀声。
洪承畴大喜过望,再也不甘心坐镇后方,亲自率人杀向了城门。
第319章 守株待兔
左良玉在蜀中击败了张献忠后,继续乘胜追击,打算生擒张献忠,立个大大的功劳再说。不成想,张献忠竟在此时派人来求见他了。
张献忠的目的很简单,无非就是让他放自己一马罢了。
左良玉身为朝廷的将领,平贼大将军,怎么可能会答应这样的请求?
不过人家带了礼物过来拜见,他也没好意思直接就将那人给杀了,只收下了礼物,便下了逐客令,准备带人继续追击张献忠。
只是张献忠派来的这人有些本事,并没有依言离开,而是对他说道:“左将军何必拒人于千里之外?在下有一言相告,还请将军容我说完。”
“说吧说吧,俺听着。”
左良玉催促道:“说完了就赶紧走,别误了俺的大事。”
只听那人说道:“左将军可知道,你会被朝廷所器重,盖因有张献忠在。倘若张献忠被你生擒,左将军认为,自己还能有好日子过么?将军纵容部下劫掠百姓,所到之处无不民怨沸腾,朝廷如何不知?”
左良玉闻言一愣,仔细想想,确实是这么个理儿。
一旦张献忠被自己给抓了,到时这边的民乱平息,洪承畴那边又击败了李修文的话,这民乱可就真的平定了。
到时候,难保朝廷不会和自己秋后算账。
不成不成,俺还是放张献忠一马吧,不然下一个倒霉的,可不就是俺么?
想到了这一层后,左良玉决定养寇自重,便答应了张献忠的请求,放了他一马。
打发走了那人后,他立即遣人回去向远在襄阳的杨阁部禀报,说是自己因为水土不服,进入蜀中后不久就病倒了,现在正卧病在床,根本就起不来。虽有心为朝廷效力,生擒了那张献忠,可实在是无力再去追击了。
就这样,张献忠得以保住一条性命,带着手下的残兵败将在蜀中继续作乱。
————
————
孙传庭亲自带人赶到城门时,城门已经让明军给攻破了。
敌军大批涌入,双方在城门里展开了混战。
正在此时,王府侍卫长领着八百名侍卫赶来增援,才算是堪堪抵御住了大量进攻的明军。
城墙上的进攻还在继续,孙传庭没有办法调来所有兵力把守城门,不然城门守住了,城墙怕是又要让敌军给攀上来了。
明军总兵王廷臣一马当先,率人冲入了城门。
眼看胜利在望,明军的将士们英勇冲锋,原先那些怯战的念头早就抛到了九霄云外。
然而就在此时,根本就没有人知道,在他们的后方已经出现了大量的敌军,人数足有万余,从城外来了一场反包围。
洪承畴冲在全军的最后,自然最先发现了这一状况,可惜已经晚了。
李修文派回来的援军赶到,对攻城的明军进行了包饺子。宣武卫都司林虎率领三千多轻骑先行赶到,此刻已经加入了战团,对洪承畴的后方发起了进攻。
洪承畴心中惊骇不已,连忙领着本部兵马进行抵御,如此一来,城门口的压力立马减轻了不少。
孙传庭察觉到这一情况,已经意识到城外应该是出了状况了。他让一名千户带人据守城门,自己则重新登上了城楼的观战台。
果然,他在观战台上向外望去,远远地便能看到城外的战况,是李修文派来的援兵赶到了。而在更远处,更是出现了密密麻麻的步兵,人数足有六七千。
孙传庭暗暗松了口气,好在没有出现意外。
不然,自己可就真成了罪人了。
援兵及时赶到,不但能守住开封城,还能彻底击溃洪承畴的人马,开封之围便可解了。孙传庭当机立断,下令转守为攻,杀出了城外。
“援军已到,杀——”
开封城里,传出了震天的喊杀之声。
这一次占据上风的,不再是明军,而是城里的军队。王廷臣见状,立即拨马回转,冲破层层防线,撤出了城去。
没办法,敌军全军出动,单单靠他那点儿人,再待在里边可就真出不来了。
洪承畴慌而不乱,知道此时大势已去,立即传令撤兵。
林虎带着骑兵刚刚赶到,后方的步兵根本就没有结下阵营,终究还是让洪承畴和几名将领突围了出去。
不过这也无妨了,突围出去的只是少数人马,早在攻城时,明军便死伤无数了,没法突围出去的也还有很多。
这一回,洪承畴确实是大败而归了。
洪承畴领着两千多的残兵败将,仓惶逃向了大名府的方向。他还不知道,李修文如今也已经进军大名府了。
魏县,此刻正上演着一场遭遇战。
宣府总兵杨国柱,大同总兵王朴,两位“长腿将军”率领本部人马走在后方。他们号称一万兵马,实际上只有半数,不足六千人。
他们刚刚出了广平府,进入魏县境内,就遇上了贺人龙和杨振的人马,人数不过八千。
按理说,两方兵力相差不多,正面作战还是能打上很久的。哪知才刚交战不足半个时辰,这两位总兵就下令撤兵了。
贺人龙可不舍得轻易就放过他们,大吼一声就带人追了上去,杨振忙下令本部兵马跟上。
另一边,李修文率领神机营八千多人,在濮阳遭遇了明军的前军。
李修文手底下的将士们,所用的都是最先进的鸟铳,而明军部分士兵配备的是三眼铳,两方交上了火,还没进入三眼铳的射击距离,明军就死伤了无数士兵。
这不是摆明了是在欺负人么?
明军的两位总兵觉得,这场战争实在是太不公平了,这不是把我们的人都当成了靶子来打么?
他们很生气,后果很严重。
因此,两方交火不久,他们决定撤兵,不和李修文打了。
惹不起,我躲得起!
李修文见状,便让李东率领本部骑兵乘胜追击,其他各营将士则就地安营扎寨,生火造饭起来。
神机营的人也不是铁打的,一路急行军下来,就是他们这样的精锐也有些扛不住了。
李修文知道,只要孙传庭能撑到林虎带人赶回,洪承畴在腹背受敌之下,就一定会大败而归。
对方如果从开封府境内撤出,除了大名府外,似乎也没有别的甚么好去处了。
李修文便让贺人龙和杨振行军魏县,为自己守住了外围,自己则在此守株待兔,静待洪承畴自投罗网。
第320章 自投罗网
杨嗣昌气坏了,这个左良玉平时就不听从调遣,完全按着自己的想法作战,我行我素,骄横跋扈。
这也就罢了,这回居然还让张献忠给跑了!
可左良玉报过来的理由又很合理,水土不服嘛,染病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
杨嗣昌心中隐隐有些怀疑,会不会是左良玉被收买了,有意放走张献忠的?
可仔细想想,似乎又不太可能。若是生擒了张献忠,那就是大功一件,赏赐是绝对少不了的了。张献忠不过是一个流寇的首领罢了,如今还吃了败仗,老婆孩子都给弄丢了,只顾着自己逃命,又有甚么东西能买通他的?
杨嗣昌无奈,只得亲自出马,进军蜀中,追张献忠去了。
没有了左良玉在身后紧追不舍后,张献忠没有了后顾之忧,很快又收集散兵,壮大了声势。之后,还赶去和罗汝才等几大造反势力会合。
而此时,罗汝才等人早就想渡过长江天堑,深入蜀中了,只是蜀中官军所阻,根本就没法得逞。尤其是土司秦良玉,本部的那数千白杆兵战力太强,罗汝才遇上了她后,都没敢真正交手,就带着人跑路了,连自己的帅旗都在撤兵中丢了。好几位首领也被秦良玉活捉,相继投降了。
张献忠赶到后,罗汝才总算有了些底气。两人一合计,决定集中兵力击退官军,然后借助蜀地的复杂地形,流动作战,也好发展壮大。
果然,在张献忠的带领下,几路人马大展神威,击退了蜀中的官兵,深入蜀中,开始大肆劫掠了起来,把杨嗣昌给远远地甩在了长江对岸。
————
————
洪承畴很狼狈,或许这辈子打了这么多年的仗,都没有如此狼狈过。眼看就要攻破城池,结果后方居然杀出了援兵,致使他大败而归,手底下只剩下了两千来人。
一路行来,居然没有碰上朝廷的援军,洪承畴心中一阵不安,难道出了意外?
正在这时,派出去的斥候兵赶回来了。只见那士兵远远地在马上就喊道:“部堂大人,前方发现敌军,前方发现敌军!”
洪承畴愣住了,大名府怎么会多出一股敌军?
不过现在不是细想的时候,他连忙下令撤军,打算退到滑县安营扎寨,再想办法绕过去。此时的他还不知道,磁州城也发生过了大战,他在磁州城外的兵马已经全都没了。
洪承畴一路急行军,退到了滑县休整。
他不知道的是,这一带早已被李修文布下了天罗地网,就等着他自投罗网呢。营盘还没来得及扎好,敌军就已经围上来了。
洪承畴派出去的斥候兵纷纷回报,前方发现敌军正往这边赶来,请他速做决断。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洪承畴哪里还不明白,自己已经落入了敌人的陷阱之中?如今三面皆是敌军,自己还能往哪儿跑?
撤入卫辉府?
那是李修文的地盘啊!
洪承畴无奈,只好下令向北面突围,不过他心中很明白,想要突围出去,似乎已经不太容易了。
滑县城外十里,两方人马展开了激战。
李修文自然知道,洪承畴想要突围,这一回,连佛郎机炮都带来了三门,势要擒下洪承畴,不论死活!
“咚咚咚——”
“轰——”
“砰——”
“杀——”
擂鼓声、炮声,铳声,喊杀声在这个战场上喧嚣着,两位主将在磁州城外耗了一个多月,终于在今天展开了正面交战。
最终,洪承畴以留下一半人马的代价,突围了出去。可还没来得及庆幸,他又遇上了李修文安排在后方的杨振所部。
又是一场突围战展开,洪承畴损兵折将,最终被杨振活捉,带到了李修文的面前。
“这不是洪大人吗?久闻大名,一直不得一见,今日总算是见到了。”李修文笑着奉承了他一句。
“哼,乱臣贼子,也配与老夫说话?”洪承畴冷哼道。
李修文摇了摇头,对左右吩咐道:“去,给洪大人松绑。”
洪承畴对此却不太领取,目光看着他道:“李修文,你别指望老夫会如孙传庭一般归顺于你!”
李修文依然保持微笑,说道:“我倒是想放洪大人回去,只是如此一来,怕是洪大人也回不去朝廷了。”
“你甚么意思?”
“洪大人应该还不知道吧?磁州城的明军已经溃败,曹变蛟也被我生擒,其余将领皆已战死,也就是说,你除了开封城一战大败以外,留在磁州城外的人马也已经全军覆没了。你如今又被我生擒,你认为自己还能回到大明朝廷么?”
李修文很有把握劝降洪承畴,因为这人可不像孙传庭那样固执。
在历史上,他在兵败松锦后,被清兵擒获,确实是向皇太极投降了。之后,还继续为清廷效力多年。
当然,洪承畴的名声是不太好的,毕竟是变节之人,怎么可能不受人唾骂?
虽然此人德行有亏,李修文却不会否认他领兵作战的能力,洪承畴确实是一位帅才。松锦大败,虽有他指挥失误的地方,可归根结底,还是大明朝廷本身出了问题。
号称13万大军增援锦州,实际上又有多少呢?可战之人又是多少?
在大明朝的末年,又有多少位将领是不吃空饷的?
文官把持朝政,武将地位不高,又多有克扣军饷的情况,想让将士们为国效力,打仗时和敌人拼命,显然是在扯淡!
不懂军事的皇帝和大臣们,只顾着在朝廷里催战,为何?
因为不早点儿开打,就要多耗许多军饷,国库没钱了,撑不住持久战了。
泱泱大国,号称二十万边军和清军作战,以及平定地方乱军,居然会无饷可发,这难道不是个笑话?
二十万的精兵都养不起,大明朝能不亡么?
实际上,大明朝的税收设定其实是不高的,即使是如今战争时增收军饷,也依然不高。事实上,无论是对比宋朝还是清朝,大明朝的税赋都是极低的。
可为何会闹到人吃人的地步?
除了天灾以外,还和朝廷的制度有关。
大明朝与士大夫共天下,养了许多有功名的读书人。立国之初还没甚么问题,可到了如今,读书人越来越多,士大夫的势力越来越大,已经发展到了朋党为患的地步。
这年头的文官们,谁没有点儿门生故吏,乡党朋党?
这些人很多都是只会空谈之辈,不懂军事还喜欢指手画脚,弹劾完这个将领又弹劾那个,总之就是天天整人,窝里斗。
这也就罢了,克扣完了军队的军饷还不够,在地方上还疯狂地兼并土地,把自耕农都变成了佃户。致使每逢灾年,这些佃户就成了流民,一有人领头,就为了填饱肚子而造反。
士大夫阶层的土地能够免税,这就导致了税赋都摊派到了平头老百姓的头上,越来越多的人主动把土地“投献”到了他们的名下,导致自耕农越来越少,朝廷也就收不上来多少税了。加上官员们层层克扣,实际上到国库这儿,已经没多少钱了。
这也就难怪,朝廷在加征军饷后,老百姓会活不下去,选择造反了。
大明朝轻税,是为了“藏富于民”,可真正的老百姓没有富,富的却是士大夫阶层,他们才是这个“民”。
李修文清楚大明朝的弊端,因此就不会去对洪承畴这样的人过多苛求,只要有能力,能为自己打仗就好了。
在这个年头,还希望人找德才兼备的人来为自己效力,显然是很难的。
人都是自私的,大明朝如今气数已尽,又有多少官员是真正大公无私,真正在为国效力的呢?
洪承畴沉默了,李修文突然出现在大名府,就已经让他察觉到事情不对了。
虽然磁州城大败,这样的事情有些让他不敢相信,可也只有如此,才能解释眼下的事实。再一个,李修文也没必要在这样的事情上扯谎。
洪承畴知道,自己这一回败了,是真的败了,彻底地败了!
第321章 挥师北上
大捷的消息传遍了河1南,李修文获得了“常胜将军”的名号。普天之下,再无一人可与他比肩。
洪承畴没了退路,在认真思考了几天后,也选择投靠李修文了。
自此,李修文麾下精兵良将云集,成为名副其实的河1南之主。
孙传庭亲自带人出城,迎接这位“常胜将军”。
事实上,李修文能打赢洪承畴,和他的计策是分不开的,只是知道这事的人不多罢了,他对此也不太在意。
李修文的优待,已经让他受宠若惊了,现在也该是他回报的时候了。
长子孙世瑞这次也随他一块儿出城相应,就站在他的身后。
早在京师国子监读书时,孙世瑞就已经不止一次地听过李修文的名头。此次能得以顺利脱身,全靠李修文的探子接应,才让他逃出了京城。
对于父亲投靠李修文的决定,孙世瑞是没有甚么意见的。事实上,孙家目前也轮不到他来说话。
孙世瑞不是个书呆子,也明白知恩图报的道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