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明末开封一秀才-第84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认真对待战事,洪承畴在短时间内想要打进来,可谓是难如登天。
攻城战役进行了好几个时辰,洪承畴再次撤兵了。
李修文的心都在滴血,这打仗打的就是银子,和平常养兵的花销见状就是天差地别。士兵们守城受伤了,或者是阵亡了,都是需要发大笔银子来抚恤的。这些日子以来,这钱花的像是流水似的。
不过李修文自信,在财务上大明朝绝对远远比不上自己,真要打上个把月的话,朱由检怕是比自己还要心疼,到时候发不出饷银了,搞不好敌军会哗变都有可能。
李修文有点幸灾乐祸,若是坚守上三五个月,怕是朱由检都要当掉裤子了吧?
正在这时,开封那边的消息传过来了。磁州城并不小,洪承畴的兵力不足,根本就无法将此城给围个水泄不通,李修文想要得知外边的消息并不难。
一名亲兵来到身前,向他禀报了关于“水德大帝”的事情。李修文不由得愣住了,这是哪个家伙搞的鬼?
我有说过自己要当皇帝,或者是表现出来过么?
不过仔细想想,自己都造反了,又在河南境内大肆练兵,若说不想称帝,怕是也没人愿意相信吧?
他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不过是穿凿附会,欺哄那些无知的百姓罢了,这样的瞎话还能唬德了人?”
“李将军此言差矣。”
一名身材矮小,身穿一身破旧道袍,看上去年近四旬的道士出现在了门口,笑着拱手道:“贫道宋献策,特来拜会将军!”
李修文愣了愣,脱口道:“你是何人,如何进来的?”
宋献策捋着胡须笑了笑,怡然道:“贫道想要进来,自然就进来了。”
————
————
PS:感谢“jin”的打赏!
第314章 小王爷
他想要进来,然后就进来了?!!
瞧人家这话说得多有水平,多有逼格,多有底气?
李修文如今是河南之主,位高权重,多少人的前程都系在他的身上,外围的防卫怎么不可谓不严密?
可这个牛鼻子……不对,这个矮个子老道,他居然就这么走进来了!
李修文不得不承认,眼前这人确实有些本事,能够越过重重防卫来到自己的面前,还没有引起亲兵的示警,这岂是一般人能够做到的?
他认真地打量起了宋献策,这人的个子矮小,目测应该还不到一米五的样子,可那双眼睛却透出一股精明的味道。
在他打量宋献策的同时,宋献策也同样对他进行了一番打量,不由得暗暗点头:“此人仪表堂堂,气度不凡,从面相上就能看得出来,将来必然是非富即贵。”
宋献策看不出李修文有没有帝王之相,可此人顾盼间自有一股威仪,以后肯定会成为手握生杀大权之人。能够投靠到这样的人麾下,自己日后的前程可保无忧了。
“先生请坐。”
李修文打量完他后,立即浅笑着邀请他落座,而后对亲兵吩咐道:“给宋先生上茶。”
宋献策见他对自己礼遇有加,就连称呼都十分尊敬,便也笑吟吟地点头落座。
如今正在打仗,李修文随行没有带着丫鬟侍候起居,这大头兵端茶的水平可不高,连托盘都不用,直接就是一手抓着一杯茶水走了进来,“砰”的一声就放到了宋献策身侧的桌子上,便退了下去。
“呵呵——”
李修文有些尴尬地笑了笑,说道:“我这下属不太懂规矩,还望先生不要介怀。”
“无妨无妨。”
宋献策摆了摆手,端起茶杯呷了一口茶水,才继续道:“贫道方才所言,皆是实情,现在将军乃是河1南八府一州公认的‘真命天子’,又何谈欺哄呢?”
李修文听了这话,立即明白了过来,想必那些传言就是眼前此人所炮制出来的。
作为一个现代人,他可不太相信这些迷信的鬼话,心中自然清楚,这些传言不过是一些野心家用来笼络民心的手段罢了。
“先生真是好手段,天下民心尽可为你所用。”李修文笑着赞道。
“不然。”
宋献策摇了摇头,说道:“贫道确实算过一卦,将军乃是天命所归之人,大明王朝气数将近,十八子主神器一说并非凭空捏造。”
十八子主神器?
李修文方才正在听亲兵汇报,宋献策就来了,倒是没有听到这里,不过他自然知道,所谓的“十八子”合起来便是一个李字,历史上李自成曾经用过这句谶语,更早些时候也有人用过。
不过很可惜,如今的李自成已经让孙名文给杀了,再也折腾不起浪花来。
这样的谶语,李修文自然是不会轻易相信的,不过眼前此人确实是有些本事的,现在人家摆明着要来投靠自己,也没必要要将其拒之门外。
听到宋献策说起这句有名的谶语,李修文才隐隐想起来,历史上的李自成麾下确实是有一号叫做“宋孩儿”的人物,至于能力如何,他就不清楚了。
见李修文明显是不太相信,宋献策只好继续说道:“此乃时运天命,非人力所能阻挡,历来朝代更迭,皆遵循五行规律,将军乃是水德大帝,必能取代大明朝廷!”
李修文见他说的言之凿凿,听了也不由得心中憾然,不过终究觉得有些荒诞,还是没能全信他的这番话语。
不过有些事情,还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术数一道自己又不精通,也没必要去和对方争论一番,便只好点了点头,表示认可对方的话,转而问起了对方的来意。
经过宋献策的简单叙述后,李修文这才知道,是李岩引荐的牛金星,然后牛金星又给自己引荐了这位宋献策。
李修文没有见过牛金星,却对这人的名字记得十分清楚,没办法,这个姓氏太过少见,只需听李岩说上一遍,便能记住了。
宋献策之所以会过来,就是专程来见见李修文的,如今得到的结果令他十分满意,只是稍坐了一会,便起身告辞了。
李修文亲自将他送出门外,却不想他突然回过头来,笑道:“将军近日受困于此,虽无甚凶险,却也是进退不得。不过将军毋须担忧,这破局之人不日将会出现,只需耐心等候便是。”
李修文将信将疑地点了点头,心中忍不住开始猜测了起来。
————
————
周王府。
朱伦坤见到了洪承畴派来送诏书的人。
在朱伦坤的身边,还有小郡主朱怀玉。
这是一个选择,朱由检给他的选择。
只要朱伦坤愿意听从朝廷的安排,伺机倒戈,洪承畴便能轻松击败李修文,进军河1南,彻底剿灭李修文的势力。
在朱由检看来,朱伦坤不过是个孩子罢了,自己都已经承诺了既往不咎,还承认了他袭爵王位,他还能有甚么不满足的呢?
至于他父亲的死,那也是自作孽不可活,根本就赖不得自己。
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自己对待朱伦坤已经够宽厚仁慈的了,古往今来,哪位谋逆之人不是要被族诛的?自己不但放过了朱恭枵其余诸子,连同朱绍烨的儿子都既往不咎,难道还不够大度么?
对于很多人来讲,这已经算是天大的恩惠了。朱由检相信,这个年仅十岁的孩子拒绝不了这样的优待,一定会配合自己对付李修文的。
然而他想错了,自从朱恭枵和朱绍烨死后,朱伦坤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加上亲眼目睹李修文对待敌人的手段后,朱伦坤明白了一个道理:无论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对你的敌人心慈手软!
即使他只是个十岁的孩子,却也并不愚蠢。朝廷曾经派来过大军,却让李修文给击溃了,如今再次大军压境,却给自己送来了这一道诏书。
真的欺负我年幼,甚么都不懂么?
这道诏书,朱伦坤是站着听完的,朱怀玉也没有下跪。
被洪承畴派来的那人十分无奈,却又无可奈何。人家现在都反了朝廷了,你还指望人家跪着听旨不成?
听完了诏书上的内容后,两人皆是沉默不语。
朱怀玉是在担心,担心这位侄子会让朝廷的人给骗了,转而和李修文为敌。不料她刚准备出声相劝时,朱伦坤已经开口了:“来人,将此人拖下去砍了!”
稚嫩的嗓音传出来后,朱怀玉瞪大了眼睛,根本就不敢相信,这样的话竟会从自己这年幼的侄子口中说出来。别说是他了,就是自己都不敢轻易下令杀人吧?
恐怕也只有李修文这样的人,才会面无表情地下令杀人了。可如今,自己的侄子居然也变得和他一样了。
送来诏书的那人心中更是震惊,还伴随着恐惧。
他哪里能够想到,眼前这么一个孩童,竟然会直接命人斩杀自己。他很后悔自己接了这么一趟差事,来不及多想,立马跪地求饶道:“小王爷饶命啊,下官只是奉命前来传旨的,小王爷……”
朱伦坤根本就不理会他的求饶,一甩袖子便转身离开了。
两名侍卫将这人拖了出去,一刀下去就了结了他的生命。
————
————
(PS:一年过去了,我又老了一岁,虽然依旧很帅。o(∩_∩)o
新的一年里,祝大家颜值越来越高,钱包越来越鼓,生活越过越好,万事顺心!
另外,感谢“jin”的打赏!)
第315章 既来之则安之
洪承畴布重兵于磁州,孙传庭是路经怀庆府到的开封。
怀庆府表面上是白莲教的地盘,不过看到开封府来了那么多领头的人物,协助白莲教打理政务、操练兵马,谁还会不知道这是李将军的地盘?
在亲眼见到这两府皆是井然有序,以及见识了开封府的城墙防务后,孙传庭暗暗点头,心中十分感慨。
李修文如今所显示出来的才能,就连他都不得不赞叹了,这岂是李自成、张献忠之流能比的?
孙传庭平乱多年,自然知道李自成和张献忠等一干流寇是甚么德性,说是只抢官绅和贵族,实际上每每攻破一城,便会纵兵劫掠一番,军纪十分涣散,又怎么可能会没有欺压百姓的事情发生?
这些人打着起义的旗号,实际上和那山贼强盗本就没有太大的区别。他们杀人放火,无恶不作,完全就是祸害,是大明朝的毒瘤。
李修文也同样是反贼,和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天壤之别。甚至是其镇压闹事的书生的残酷手段,孙传庭也没觉得有甚么不妥。
他虽是文人出身,可也带兵多年,自然知道这些读书人大多都是空谈之辈,没事就喜欢跟着瞎起哄。
大明朝出现这么多的流民,导致一遭到有心人的鼓动,便能汇聚出十几二十万的人马,实际上和士绅阶层兼并土地太过严重,是息息相关的。
这些孙传庭心里都十分清楚,只是先前在为朝廷效力,才没有去理会这些事情罢了。他若是敢去谈及这样的言论,还不得让朝中的文官们给撕了?
近日来的所见所闻,以及自身的遭遇,让孙传庭的内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忍不住去想这样的一个问题:“若是李修文将来当真能成事,也算是百姓们的福分吧?”
这样的想法或许有些大逆不道,尤其是对于孙传庭这样饱读圣贤书的人来说,简直就是无君无父,是为大大的不忠!
可这样的朝廷,当真值得自己去忠心效力么?
君主昏聩,时常听信小人的谗言,致使忠心为国之人惨死,焉能不败?
但凡有些才能的人,大多骨子里都有些傲气,尤其是读书人。孙传庭就是一个很有能力的人,因此也有些不服管。他曾多次上疏,献上过许多策略,可因为与杨嗣昌意见相左,并没有得到朱由检的采纳,心里早就有些怨气了。
不过即使如此,孙传庭也没打算彻底投靠李修文,而只是想暂时在开封避祸罢了。
车子停在了一座院子前,门前早已候着一群丫鬟和仆人。
赵元良钻出了车厢,下车来到了孙传庭的车子前,态度恭敬地请孙传庭下车。
孙传庭出了车厢,看到那座宅院后不由得一愣,问道:“这是何意?”
这座宅院单从外边看去,便知道肯定小不了,至少也是四进的院落。
不过这只是表面,实际上占地多大,还得看过后面的院落才知道。只是单看这门楣和门前的石阶,都能知道以前定然是某位高官的居所,再小又能小到哪里去?
大明朝对于建筑规定严格,很多人面上不敢有所僭越,可后院大多都是别有洞天的。
若是以前的孙传庭,住这样的院子倒也符合身份,可他如今早已成了朝廷的钦犯,何须如此礼遇?
“这是将军的吩咐,院子不大,不太符合孙大人的身份,还望您不要介怀才是。”
赵元良笑着答道。看到孙传庭的反应,他倒也没觉得奇怪,这座宅院原先乃是开封府的镇守太监所住,就是李家的院子,在规模上都是比不上这里的。
李修文将这样的宅院送给了孙传庭居住,对他实在是礼遇有加了。
孙传庭心里暗暗叹息,这李修文嘴上是说不勉强自己,可他如此礼待自己,自己若是不为他效力,心里又如何能够过意得去?
果然,跟随着赵元良进了前院,一直走到了第五进院落后,孙传庭便明白了,这绝对是目前整个开封府最大的府邸了。
当然,周王府除外。
这座宅子装饰得十分奢华别致,气派非凡,前厅面阔三间,后堂面阔五间,房屋足足有几十所之多,属于大明朝三品官员的宅院建制。
大明朝有这样的规定:“凡有司官吏,不得于见任处置买田宅,违者笞五十,解任,田宅入官。”
意思就是说,官员在任上不得于当地置办田产和宅院,违反的人要打五十大板,解除职务,其所拥有的田产和院子都要没收充公。
因此,官员通常都不会在任期所在地置办田产,而是选择在自己的家乡买田建房,等到将来告老还乡时,也能当个大地主,住着大宅子,过着舒适无比的日子。
“水太凉”钱谦益,现在过的就是这样的生活。
不过这种现象也不可能完全禁绝,有些人只是在当地买个小院,本身不太张扬,加上没有得罪甚么人的话,也没人会去管这些。
朝廷虽然对地方官员看管得十分严密,却也有许多例外,比如各地的这些镇守太监,就没人敢去管他们。
这些人都是皇帝的家奴,又远离京师,镇守一方,可谓是权势滔天了,就是监察御史们知道了这样的事情,也是不敢随意去弹劾他们的,他们住着这样的宅院也就让人见怪不怪了。
孙传庭站在后堂前沉默了许久,最后只是发出一声沉沉的叹息,对身旁的夫人吩咐道:“既来之则安之,咱们暂且先住下吧。”
————
————
张献忠收到了李修文结盟的请求,也同意了互相合作。不过现在说这个没用,李修文要忙着抵抗洪承畴,他则要忙着跑路。
没办法,听说杨嗣昌亲自督师,已经来到了湖广后,张献忠觉得自己再不跑,就来不及了。
先前湖广的老大的熊文灿,这家伙是个窝囊废,自己还可以四处劫掠,如今杨嗣昌来了,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可以这么说,张献忠先前能够如此嚣张,完全是因为熊文灿怕死,根本就不敢与他较量,那些个将领也压根就没打算和他拼命,才能让他这几万人横行无阻的。
张献忠心里很清楚,杨嗣昌来了,是要和自己玩真的了。一旦朝廷的官兵较真起来,自己还真难以取胜。虽说和答应和李修文结盟了,可那也只是口头上的协议,李修文现在都自顾不暇了,又怎么可能会派兵过来帮着自己抵抗?
想明白了这一点,张献忠决定,立刻、马上、撒开了腿就跑。
不过,张献忠拼了命的跑,左良玉却也是拼了命的去追。自打被封为平贼将军后,左良玉作战十分卖力,恨不得立刻就能截下张献忠,好好地在杨督师面前表现一番。
左良玉算准了张献忠几路人马会进四1川,便赶在了敌军的前面,会同另外两路总兵,在夔州府打了个埋伏。果然,很快便等来了张献忠的人马。
两方交战,左良玉身先士卒,重挫了敌军。
蜀中地势险要,到处都是山,张献忠的人马溃败,逃命之下掉到山沟里的人就有不少。左良玉乘胜追击,追出了几十里路,斩杀了敌军十多位首领,就连张献忠的随身武器,连同家小都被他给捉了,进献给了杨嗣昌。
杨嗣昌听到捷报,自然是十分高兴的,口头嘉奖了他一番,便命他继续追击张献忠,将其彻底消灭。
第316章 背水一战(上)
李修文和洪承畴耗了将近一个月,始终都在坚守城池,极少出城作战,对方也拿他毫无办法。
他有心要打持久战,减少人员的伤亡,多数都是据城而守,根本就不和洪承畴正面作战。他现在需要的,是时间。
只要再过上个把月,宣武卫应该是能参战了,到时兵员增加,击退洪承畴的把握会更大些。
洪承畴也在等,等的是一个契机,增加胜算的契机。遗憾的是,朱伦坤不但抗了旨,还杀了他派去的人。
洪承畴苦等了数日都毫无消息,后来再遣人入开封城去打听情况,才得知此事。无奈之下,只好向朝廷和杨嗣昌请求增兵。
杨嗣昌得到消息后一阵火大,现在自己正在湖广督师平乱,哪有多余的兵力能调去增援?你洪承畴也真是没用,五万人居然让人拦在了磁州城外,月余不得寸进,这仗到底是怎么打的?
杨嗣昌并没有太过留意河1南的情形,也不知道白莲教和李修文有些关系。在他看来,李修文就那点儿人马,比之张献忠的人少了好几倍,这洪承畴明显是没认真作战,才会打不下磁州城。
其实,洪承畴完全可以调动附近的卫所官兵,参与攻城战的。只要肯付出大量伤亡的代价,也未必就拿不下磁州城。
只是他实在是看不上这些人的战力,也有些爱惜自己的将士,不想为了一座小小的磁州城就破釜沉舟,损兵折将。
再一个,卫所官兵太过怯战,搞不好还没开打就跑了,到时还会影响全军的士气,弊端不可谓不大。
洪承畴可不像孙传庭和杨嗣昌,孙传庭杀人立威,那是确实不太看重头顶的乌纱帽,杨嗣昌杀人,则是受了君命。
自己杀将领立威?
那还不得被朝中的那些言官们的口水给淹死?
在缺少兵力的情况下,洪承畴也不愿全力以赴去攻城,只好就这么耗着。
时不时的,李修文倒是会打开一座城门,出去小打小闹一番。但都提前打探清楚了总兵曹变蛟所部的位置,尽量避着他。
正在两人僵持不下之时,孙传庭来了。
李修文听到亲兵的禀报后,自然是惊喜无比,孙传庭主动过来,极有可能是愿意投靠自己了。若是有了此人相助,还会怕他洪承畴?
同时,他心里还有些诧异,孙传庭的出现,可不正应验了宋孩儿的那句话么?
这破局之人,当真是孙传庭?
本来,李修文是不太相信这些占卜之术的。现在却是有些动摇了,这些东西还是很玄的,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李修文亲自迎了出去,见到孙传庭后便笑道:“孙大人怎么亲自过来了?若是有事的话,让人过来知会一声就是了。”
“草民孙传庭,拜见李将军!”
孙传庭眼看就要跪倒在地,李修文赶紧抢上一步扶住了他:“孙大人怎可行此大礼?”
孙传庭见他执意不受,倒也不再坚持。他摇了摇头,叹道:“老夫现在既不是陕西巡抚,更不是三边总督,而是朝廷的钦犯,将军还是不要一口一个大人的称呼了。”
李修文认真地注视着他,说道:“孙大人允文允武,入则为相出则为将,当得如此称呼!”
孙传庭沉默了一会,拱手长揖到地:“老夫和将军见面不足三次,却蒙如此厚待,若是再不知恩图报,岂不有愧于心?”
李修文心中大定,孙传庭此举,便是表明愿意为自己效劳了。他作势邀请道:“孙大人,请!”
之后,两人便在中军大帐里商谈了起来。
李修文将当前的局势给简单说了一遍,孙传庭在略微思索过后,说道:“据城而守虽然较为稳妥,可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为何?”
李修文疑惑道。他一直都认为,自己是耗得起的。
毕竟大明朝的财政问题很大,养了那么多空额的兵员,朝廷税收又不足,是没法和自己打持久战的。
因此,他才诚心要拖着洪承畴,直到把敌军给拖垮为止。
孙传庭自然也是明白这一点的,却并不认为这就是最好的办法。
他摇了摇头,说道:“洪承畴兵力远胜于将军,此前据守倒是没错。原本他是可以调集地方卫所,协助攻城的,但他却不会这么做。但他带兵多年,又怎么可能会甘心一直在此空耗着?就是他愿意,朝廷里也有人不答应!”
让他这么一说,李修文也想明白了这一点。
是啊,再怎么说大明朝都掌握着各地的税收,就算财政上有问题,若是铁了心要剿灭自己,加征些粮饷还是可以办到的。再说了,按照朱由检和那些大臣们的习惯,又怎么可能会不催着洪承畴全力出战?
孙传庭见他点头赞同,便继续说道:“再有一个,若是湖广之乱平息,杨嗣昌空出了手来,就会进军河1南。真到了那个时候,咱们将会腹背受敌,如何能抵御得住朝廷的兵威?”
“这正是我最担心的事情。”
李修文再次点头道。事情也确实如此,李修文一直都在提防着杨嗣昌,担心对方随时会打过来,导致自己救援不及,才在开封府里留了些兵力。
“那么将军可有对策?”孙传庭问道。
“我要有对策也不会在此死守了。”
李修文苦笑着回了一句,转而便问道:“孙大人可有良策?”
虽然侥幸打了两场胜仗,可他并不会因此而觉得自己有多能耐,真论起行军打仗的本事来,孙传庭和洪承畴都能甩自己好几条街。
此前打赢了孙传庭,并不是自己带兵的本领有多强,而是大明朝的军事溃烂所致。
自己的人马军备精良,又经过长期的训练,可战的兵力还比对方多,打赢了也没甚么好值得骄傲的。
孙传庭暗暗点头,李修文能够胜而不骄,在他眼中是非常难得的。
事实上,他之前从未想过自己会败给李修文,还败得那么惨。这些日子里,他静下心来仔细回想,又觉得自己输得也并不冤。
李修文占据了太多的优势,最重要的是他并不像其他乱军那样流动作战,打到哪就抢到哪,而是真正地把开封经营成了自己的大本营。在这附近和自己开战,根本就不用担心钱粮方面的问题。
其实,在孙传庭的眼中,李修文如今的兵马确实称得上是精锐之师,虽然兵力稍微少了些,可绝大多数是真正能打仗的人,只是在他的指挥下还没能展现出真正的战力罢了。
手中有这样的军队,却不懂得熟练运用,这便是李修文的短板。
孙传庭也知道,李修文本就没有行军打仗的能力,能和自己打得难解难分,已经是很不容易的事情了。
比大明朝的很多的将领,那些只会吃空饷,临阵怯战的总兵们不知要强上多少。
孙传庭给他提出来的计策,是和明军展开正面的大决战!
不但要打,还要狠狠得打,争取吃掉磁州城外的这支军队,便再无后顾之忧。
李修文太过小看自己的这2万人了,孙传庭给他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并郑重申明,朝廷一定会增兵,此时再不击垮洪承畴的话,局势很可能会发生变化。
李修文听了他的提议,不禁犹豫了起来。
孙传庭所说的大决战,并不是单单以磁州的兵力出战,而是要再增2万人马,背水一战!
————
————
(PS:卡文了,从上午坐到现在才码了这一章。。。)
第317章 背水一战(下)
不得不说,这是十分冒险的行为。
2万人马,也就是4卫的兵力,李修文如今坐拥河1南八府一州,除了磁州城的这近2万人马外,还有9个卫所的兵力。
其中,宣武卫扩充到了1万人,相当于两个卫所的兵力,总共加起来,应该算是10个卫所的兵力,大概有5万多人。
此外,还有周王府留在开封的1卫人马。
可这9个卫所,都是不久前才开始进行训练的,除了宣武卫训练的时间稍微长一些外,其他的卫所将士,训练的时间都不足两个月,战力又能有多少呢?现在自己真的要靠他们来打仗么?
李修文对他们没有多大的信心,担心一旦有人怯战,出现临阵脱逃的现象,会影响到其他的将士,进而拖垮整个队伍。
孙传庭对此却有不同的看法,只见他捋须说道:“精锐之师,未必只能通过操练而来,当年我在陕西,民乱四起,又能有多少时间操练兵马?”
李修文仔细一想,确实是这么个道理,系统地操练固然重要,可非常时期得行非常手段,战乱时哪来的时间给你练兵?
自己的神机营是操练过没错,可那时是在京城,才会有那么多的时间练兵,真要放在陕西或是湖广这样的地方,是不可能这样去操练军队的。
大多数时候,都是在战场中淬炼出来的,历经大小战阵无数,还能够活下来的人,便算得上是精锐了。
当年李唐起兵之前,手上的人马也同样没有经过训练,都是临时招募而来的。可人家不照样一路像滚雪球似的,打入了长安?
不过李修文心中还有一个顾虑,就是一旦抽调来附近的2万人,那么后方便会空虚,容易让人趁虚而入。若是洪承畴分出兵力,绕过磁州城进攻后方怎么办?
按照他的想法,宣武卫是要留驻开封的,倒是能再调来原先留下的周王府1卫人马,至少得留下1万人守住开封城才行吧?
毕竟,开封可是四战之地啊,自己的家人可都在城里呢,是万万不容有失的。
“四战之地?”
孙传庭摇了摇头,笑道:“得中原者得天下,自古以来莫不如此,将军何须忧虑?宣武卫操练日久,单单留下来守城,岂非大材小用?只须留下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