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
芙蓉小说 返回本书目录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龙啸大明(木林)-第343部分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如果本书没有阅读完,想下次继续接着阅读,可使用上方 "收藏到我的浏览器" 功能 和 "加入书签" 功能!



墨经纬愕然了半响,才道:“那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

紫玲珑想了一想,道:“我们马上回北京去。”

墨经纬道:“回北京去?那么这里的事情呢?”

紫玲珑道:“这里还有什么事情?回到北京之后,我会向师尊建议,我们圣门从此以后,退出天下的争夺。”

墨经纬的身体一震,道:“退出天下的争夺?我们圣门等待了近三百年,才等到了这样一个重新掘起,夺得天下的机会,而且现在这样的大好局面,就这样轻易放弃了不成。”

紫玲珑淡淡道:“什么好机会?什么大好局面,墨经纬,不要再自欺欺人了,现在的局面已经十分清楚了,我们这一次行动失败,等于已经失去了最后的翻盘机会,清廷已经撑不过几年的时间了,如果我们不尽早退出这场争斗,一味强撑下去,只能陪着清廷殉葬罢了。”

顿了一顿,她又道:“这一次的失利,也可以看做是天意注定,人力再强,注定难以与天意相抗争的,商毅就是二师伯所说的那个改变天运的人,而且瑶瑱的命书也已经注定了,商毅才是最终拥有天下的人。因此我认为我们在这场争斗中,是注定失利的。”

提到了叶瑶瑱的命书,墨经纬的脸色也不禁变了一变,断然道:“不,我决不相信天意,就算天意如此,我也要和天斗一斗。”

紫玲珑悠悠道:“那么墨经纬,你那什么和天斗呢?”

墨经纬道:“虽然清廷已经不行了,但南方还有三个南明朝廷,四川还有吴三桂,再加上清廷,如果各方势力联合一起,也未必不能和商毅相抗衡,至少可以保持现在的均势局面。”

紫玲珑道:“清廷已是日薄西山,不堪大用;三个南明朝廷根本就是一盘散沙,烂泥扶不上墙,而吴三桂目光短渐,只想着保存实力,见小利而忘义,见大利而惜命,也不足为虑。就算这五方势力真的联手,也不足与商毅为敌,如果谁倒霉,就会最先被商毅灭掉,谁走运最多也不过是多苟延残喘几年,又如何与商毅相争?”

墨经纬呆了片刻,才道:“现在清廷所缺的,只是时间,如果现在清廷能够立刻退出北京,返回关外,让商毅和其他各方势力在关内相争,就算商毅能够最终获胜,至少也要三五年的时间,而且在取胜之后,也需要二三年时间来稳定局面,这样清廷也就能赢得充足的时间,扩大自身的力量,然后以关外、蒙古、朝鲜之地,与商毅相抗衡,就像在入关以前那样,可以不时入关奔袭侵略,以消耗商毅的实力,等到时机成熟,再举兵入关,胜负也未心可知。”

紫玲珑摇了摇头,道:“且不说我们对清廷的影响力有多犬,能不能说服清廷的众人,立刻放弃北京,退回到关外。但你的这一套方法,对付过去的明朝还可以,但想用来对付商毅,根本就行不通,单以兵力而论,中华军就远胜过清廷的八旗军,就算是八旗精骑,在中华军的火器面前,也占不到任何便宜,清廷还想象过去那样,轻而易举的突破边境,根本就不可能,何况到了那时,商毅已经拥有了全国之力,去对付区区关外之地,不并于以石击卵。而且现在清廷的八旗精锐已经几乎尚失殆尽,没有二十年的时间,也根本就恢复不到入关之前的实力,因此这样的做最多也只能让清廷苟延残喘十年左右,最终仍然逃不过灭亡之灾。而且就算清廷能够守住关外之地,对我们又有什么用,我们要的,并不是关外那片巴掌大的地方。”

听了紫玲珑的话之后,墨经纬也无言以对,其实他也明白,紫玲珑说的,都是事实,清廷,包括其他的势力,根本就没有挽回的机会了,所能够做的,不过是多支撑几年的时间而己。但就这么放弃了,墨经纬怎么也觉得不甘心,毕竟有那么一段时间,看上去确实是成功在望了,因此虽然明知道已经注定失败了,但却承受不住这个心里落差,不愿放弃那怕是一点点微弱的希望。

紫玲珑看了他一眼,道:“我知道你还在做着争夺天下的美梦,但是赶快清酲过来吧,这个美梦注定不会实现了,至少不会在我们这一代的身上实现了,因此我们现在的最好选择是,立刻从这场争端中抽身而出,从此以后,转入暗中,继续蛰伏隐忍,暗中扩充势力,等待着下一个翻身的机会!”

墨经纬也有些茫然,道:“我们还有机会吗?”

紫玲珑笑道:“怎么会没有,天下大势盛极必衰,衰极必盛,王朝的兴衰更替,都是不可避免。当年秦始皇挡平六国,一统天下,不是以为大秦可以延续万世,结果只经二世而亡,因此没有那一个朝代能够万世长存,就算商毅能够建立新朝,也脱离不了这个规律。虽然经二世而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依我看来,多则二百年,少则百年,新朝之中,必然就会弊端百出,物盈则返,而且商毅固然是雄材大略,但在他的子孙当中,绝对会有才智平凡,甚致是昏庸无能之辈,因此我们只要耐心等侍,遇了昏暗无能之主,临弊端百出之朝,那么也就是我们圣门再度崛起,重新争夺天下的时机,为了这一次时机会,我们已经等了差不多三百年,也就不在乎再多等一二百年,而我们现在应该做的,就是尽早抽身,为圣门以后的发展,多留几分元气。”

墨经纬听了之后,沉默了半响,才道:“我承认你说的有道理,但这件事情关系重大,不是你我能够决定,就连我爹虽是圣门尊主,但也决定不了,必须招集所有长老,共同议论决定。”

紫玲珑叹了一口气,道:“你说得不错,这样重大的决意,必须要招集所有长老,共同议论,才能最后决定。不过我已经决定了,无论最后长老们议论的结果如何,反正我是不干了,他们谁爱来接手这个烂摊子,谁就来接手吧。还有你也要想好,到底选择那一条路。”

墨经纬也不禁苦笑了一声,如果紫玲珑真的撂挑子不干了,对圣门来说,绝对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恐怕没有那个长老敢接手这个烂摊子,而在这个时候,自己又该怎样选择呢?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六十六章 巡视济南(上)

离开了青州之后,经过了三天的行早,商毅一行到达了济南。

济南的代理司令员童大勇收到了消息之后,也组织了盛大的欢迎仪式,迎接的队伍,从城外二十余里的地方就开始了。

由于发生了青州袭击馆驿的事件,山东军区对商毅的安全也不敢大意,经过了童大勇和蒋义渠,鲍铜钢等人的商议之后,决定派出第四军第二师付责商毅一行的保卫工作。第二师也是中华军的老部队了,也是周少桓起家的部队,前身可以上遡到商毅南下时的五个主力团之一,虽然现在又补充了不少新兵,但由于第二师是老部队,对新兵的选拔都十分严格,不禁要求军事素质也硬,同时也要求来源可靠,因此基本都是可以信赖的。而且第二师实际只是付责前后的开道压尾,真正在商毅身边进行保护的,还是商毅从南京带来的部队。

除了第二师之外,留守济南的全体部队也都出动,士兵们排列整齐,持枪站立在大道两侧,从迎接商毅的地点一直排到济南城别,当然除了派出保卫商毅的第二师之外,其余所有士兵均不许佩带弹药,以保证商毅的安全。

虽然商毅并不是一个注重形式的人,但得知山东军区准备了这样显得有些算是劳民伤财的欢迎仪式,也没有阻止,这一方面是因为商毅在五年之后,首次来到山东军区视查,就算是搞得隆重一些,也是应该的,另一方面,在青州发生了这些事情之后,也需要用这样盛大的欢迎仪式来安抚人心,向山东军区表示自己对他们的信任,稳定住部队的情绪。

人马一路行走,在大道两侧的士兵们也以团为单位,随着团长的口令,向商毅敬礼致意,并且齐声高呼三声“大王万岁”,等商毅的队伍全部走过之后,才礼毕站好。

现在商毅接受“万岁”的欢呼,也不是一回二回,因此这时也是一身军服,骑在高头大马上,十分坦然的迎受着士兵的欢呼,并且在士兵喊完之后,也在马上向左右两侧的士兵还礼。然后才招手致意,在举手动作之间,自觉得也颇有几分王者风范了。

同时商毅还不时在马背上侧身,和在自己的左侧,比自己的战马落后半个身位的周少桓说几句话,显得毫无隔阂的样子。而两侧的士兵见了,也都觉得十分欣慰。因为周少桓离开济南前那么一闹,济南的部队基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虽然士兵们都对南京政府相当忠心,决不会有反叛的意图,但周少桓在山东地区也很得人望,因此士兵们也都不希望周少桓出事。再加上还有少部份人故意散布流言,军心也确实有一些不安稳。

而在周少桓离开济南之后,童大勇、蒋义渠,鲍铜钢等人也做了大量的说服安抚工作,告诉各部队,周少桓去青州,并不是认罪,而是接受审查,要相信商毅会秉公处理,给大家一个眀确的交待。商毅在士兵们的心目中,还是有相当高的威信力,因此军心也暂时稳定了下来。

就在几天之后,商毅从青州发回公告,正式向山东军区的全军宣布,青州发生的馆驿袭击事件,与周少桓并无关系,都是清廷安插在山东的细作人员所为,而周少桓的反叛嫌疑,是清廷的细作所使的离间之计,周少桓对商毅决无二心。

这个公告传到济南之后,也终于使军心撤底的安定下来,士兵们一方面为周少桓洗清罪名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对商毅能够秉公处理,查眀真像,还周少桓清白公道,也是由衷敬佩。

在迎接商毅的沿路,士兵们又亲眼所见,周少桓果然平安无事,而且紧跟在商毅的身边,显然毫无嫌隙的样子,因此在商毅的队伍走过之后,士兵们在私下里也纷纷传言,都说靖北王果然是圣明之君,大家跟着这样的英明之主,将来又何愁不得天下,而且等打入北京之后,建基立业,大家也都可以从龙有功,成就功业。因此在欢呼“大王万岁”的时侯,也都格外的卖力,声音高昂洪亮,直彻云霄。

进入到济南城里之后,欢迎的人们就更多了,除了军队之外,还有济南的行政官员,以及社会各界的代表人等。因为清军占领济南的期间,确实在城里横行无忌,作恶无数,也引起了很大的民忿,只是清军势大,百姓们也只能敢怒不敢言。而中华军赶走了清军,占领了济南,使济南的百姓不用再受清军欺负,自然对中华军感恩戴德。而且中华军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公买公卖,和清军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此在济南城里也迅速的赢得民心,而创建中华军的商毅自然也成为百姓们心目中的圣明之主了。

而现在商毅终于亲身架临济南,大多数的百姓也确实是出于真心对商毅的拥戴,而自发来到大街上,欢迎商毅入城。因此在大道的两侧,也挤得满满当当,欢呼“万岁”的声音几乎不绝于耳,而且还有不少人都在当道摆好了香案,叩首膜拜。而各种旗帜,大幅的彩色条幅也满街都是,写着全是欢迎商毅的标语。整个欢迎的气氛,也显得十分热烈。好在是山东军区也派出了大量的士兵维持秩序,并没有发生混乱。

商毅骑在马上,也不断向两侧的百姓们招手致意,有时也喊几句“乡亲们好。”之类的诒,以表示自己的亲民形像。也引得不少百姓在大道两侧跟着商毅的队伍行走,一直来到了军区司令部门口,又围得水泄不通。而商毅下马之后对百姓们好言安慰了一番,这才和众人一起进到司令部里。

进入到司令部内部,众人在大堂上就坐,因为已经发生了这些事情,也用不着客套,直接就进入今天的主题。首先当然还是有关这一次的事件。

在周少桓离开济南之后,童大勇等人也对在济南抓获的嫌疑人员进行了详细的审问,现在也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根据抓获人员的招供,又挖出了一批潜伏在济南的清廷细作人员,而且不仅仅是局限在军队里,多数都是隐藏在民间的细作。不过为了不致打草惊蛇,暂时对他们只是监视,而没有派人抓捕。

听完了童大勇的汇报之后,商毅也点了点头,老实说他对山东的安全工作相当不满意,虽然说商毅也知道,想完全杜绝敌对势力设置的情报系统是不可能的,但至少也会发现一些值得怀疑的地方,并且加以监视控制,不仅可以加强事先的预防,而且一但有事情发生之后,基本都在事先圈定的这些范围以内,而且应对起来,也会容易一些。

而南京安全部在山东设有分部机构,但清廷的情报系统几乎就是一无所知,这绝对是严重的失职行为。否则这次山东的事件,也不会弄得这么严重,而原因就在于二方面,一是山东安全部尽管也属于山东军区管理,但却是属于南京安全部直接指挥,因此和山东军区,行政机构,都形成了一定的脱节关系;二是由于山东地区一直没有发生过什么事情,长时间的安定局面,也造成了山东安全部的麻痹大意,以致于酿成了这一次的重大事件。

要不是现在南京政府对清廷占有绝对的优势,这一次的事件也足以让南京陷入极大的被动中,另外山东安

因此商毅最后也做出处理决定,首先是对周少桓进行降衔处罚。在最初设立军衔制度的时候,各军区司令部军官都是定为中将军衔,而在取得了山东、南阳两场战役的胜利之后,周少桓和李定国都已经晋升为上将,但现在周少桓再次降为中将。

这一点处罚到也无可厚菲,尽管现在可以确认,周少桓没有反叛行为,但发生了商毅遭到袭击的事件,周少桓做为山东地区的最高军政长官,绝对是付有最大责任。因此受到相应的处罚,也是十分合理。而且周少桓所降的只是军衔,山东军区司令员的职位,并没有任何改变。对此周少桓也表示了心悦诚服的接受处罚。

当然受罚的不是周少桓一个人,包括整个山东军区司令部,也集体记大过一次。而山东省省长盂宏恭,因为是付责行政事务,因此免于追究付责,仍然担任山东省长。

而重点处罚的,是山东安全部的成员,因为这一次事件,严格来说,找到清廷的情报系统,保卫地方安全,应该是山东安全部的责任。尽管这里面有制度上的问题,山东安全部和山东军政两方面的工作脱节,但最主要的,还是思想上的松懈,对于安全工作的人员来说,这才是最致命的。

因此商毅下令,将山东安全部的主要付责人员全部撤职,其余人员也都在降级,降职,记过等处罚,并且立刻以飞鸽传书到南京,下令从南京安全部尽快抽调一批精干人手过来,接管山东安全部的工作,付责这一次事件的后续处理问题。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六十七章 巡视济南(下)

这几项处理决定公布之后,山东军政两方面的官员们也都没有异议,随后周世奇也开始了自己的工作,在济南、兖州、东昌三府建立完善的行政机构。

而商毅的重点工作是检阅军队,以及山东军区的各项备战工作。在随后的几天时间里,商毅毎天在各个军营里巡视,检阅军队的军容、军貌、武器、后勤保障等等事务。同时也观看了士兵的日常训练,演练,各项军事技能的练习,比试等。

其实在取得了山东战役的胜利之后,山东军区就已经开始进行下一步的备战工作,一方面是补充山东战役中的伤亡人员,扩充预备士兵,现在山东军区的四个军的人员编制已经全部补充完毕,同时还编制了二个民兵师,扩充了二个预备师,三个预备旅的部队。使总预备部队达到七万三千余人。

另一方面是加紧制造各种武器、弹药,保障战争的需要,并积累各种军用物资,牲畜、车辆,征调民役等等,到这个时侯,已经征集了马牛驴骡等牲畜二万三千余匹,各种车辆一万七千余辆,其中四轮车有三千余辆,独轮有六千余辆,民役也达到二十余万。由于以前山东地区的战事并不多,各项物资储备都十分丰富,而且征调民役也都给予十分合理的报酙,因此对民间的影响并不算太大。要不是发生这次的事件,山东军区已经处于随时可以出战的状态,并且可以供应远距离的作战。

商毅对山东军区的备战工作也是相当的满意,另外虽然在中华军里,混入了一些清廷的细作人员,商毅也并不太担心,因为这在两个敌对的势力之间,都是在所难免的。而且从现在掌握的情况来看,清廷对中华军的渗透极为有限,在十几万大军中混入几百个清廷细作,实在并不足为虑。而且中华军的军纪和晋升制度都十分严格,清廷细作想晋升到中高级军官并不容易,因此也难以及时获得军事情报,更不用说在军队中闹事什么的,像这一次虽然煽动了几百名士兵,但其实并没有闹出多少事情来,绝大多数士兵都是被迫拉来的。

而且从另一方面来说,两国相争,情报、间谍系统毕竟只是辅助部份,比拼的还是整体的国力、军力,在这两方面南京政府对清廷已经取得了相当大的优势,纵观古今中外,还没有出现那一个弱势的国家,依靠间谍活动,击败强势国家的例了。因此一但南京政府在战场取得决定性的胜利,那清廷的这些细作人员要么自动消失,要么老老实实成为南京政府的一员,和清廷彻底断绝关系。

因此商毅也鼓励山东军区司令部的成员,不要受这一次事件的影响,努力备战,随时准备出击,以战功来挽回山东战区的荣誉。

商毅在济南一共停留了五天的时间,在此其间,也收到南京方面发送来的有关清廷的动向,在这段时间里,清廷一直在从其他地方调兵遣将,一场大战也迫在眉睫,因此商毅也要尽快返南京,指挥这场战事。

在最后一天,按照商毅的行程,应该是由周少桓在府里设宴招待商毅。在中国古代,君主到臣下的府中做客,是极大的荣誉,也表示对臣下的绝对信任。

不过发生了青州的袭击事件之后,李松晨也向商毅建议,取消这一项计划,这到不是还怀疑周少桓,而是万一周少桓的府里混入了清廷的细作,又趁机行刺商毅怎么办,比如周元辉不是就被清廷策反了吗?谁敢说没有第二个周元辉。尽管刺杀成功的可能性并不大,但依然存在着危险性,而且又会把周少桓给卷进来。

但商毅则考虑到如果仍然到周少桓府里作客,对于彻底安定山东地区的军心、民从,包括周家在内,都有极大的作用。可以让周少桓和周世奇知道,商毅对他们依然保持着信任。

致于担心周少桓府里有清廷细作,商毅认为这种可能性并不大,如果周少桓府里那么好混进来,清廷也就不用费这么多周折,而且就算是有,也不用怕,只要加强预备也就行了,假如真的发生了行刺事件,还可以将计就计,假说是商毅和周少桓设下的一个圈套,诱出清廷的细作人员。因此商毅仍然坚持依照制定好的行程进行。

而周少桓得知商毅依然要架临自己的府邸之后,也十分感动,另外虽然现在已经正实,自己并没有反叛的意图,但发生这样的事情,对周家的声誉,也是不小的打击,因此他和周世奇也需要商毅的这种表示依然信任的态度,那怕商毅只是到自己府里打个转就走,像征意义也十分重大,就能够向人们表示,周家依然还是受商毅的信任。

因此周少桓也决定,在商毅架临自己府邸的时候,除了周世奇,还有自己的妻子,儿子,还有几个最贴近的家人之外,其他的从人全部都限定活动范围,并由商毅带来的士兵看守,绝不许靠近商毅的活动区域,就连厨房都腾出来,交给商毅随军的厨子使用,各项食物,调料也都用最新鲜的,以防有人投毒。

商毅得知了这些布置之后,也不禁苦笑无语,不过在这种非常时期,也确实只能这样。

在当天一早,周少桓府里的门前悬灯结彩,大门全部大开,而在大门两侧,一直到府内,全是士兵把守,周士奇,唐镇,周少桓,还有周少桓的妻子唐绢,儿子周嗣继五人在大门口等候迎接商毅的到来。周士奇是一身官服,唐镇和周少桓都是一身崭新的军装,而唐绢和周嗣继也是一身华服。

上午九时左右,商毅一行来到了周少桓的府前,几人依次上前,给商毅行礼,连唐绢也行了一个万福。其实商毅和唐绢也认识很早,不过男女有别,两个几乎没有什么交流,但唐绢和叶瑶瑱是结拜的姊妹,这样算起来,还长着商毅一筹,因此商毅也还了一礼。

最后一个过来的,当然是周嗣继,显然周少桓是做足了相当的工作,这小家伙先是跪在地上,给商毅磕了一个头,叫了一声道:“大王万岁。”随后又站起来,居然还向商毅行了一个军礼,道:“周嗣继向大王报到。”虽然声音还是奶声妈气,但动作居然也是模是样。

商毅见了,也忍不住大笑起来,仔细看这小家伙,长得圆脑袋虎头虎脑,圆眼晴溜溜乱转,果然是十分可爱。于是商毅拍了拍他的小脑袋,伏身问他叫什么名字,几岁了,周嗣继到也不认生,都一一回答。后来商毅又把他抱起来,也没有哭闹。

这时周世奇道:“大王,我们先进去再说吧。”

商毅也点了点头,笑道:“好,大家进去吧,我就抱着嗣继进去。”

商毅的这个举动当然让周家的人十分高兴,于是周少桓和唐绢在前面引路,周世奇和唐镇左右陪同着,众人一起来到周府的大堂上。

坐下之后,唐绢也把周嗣继拉到自己的身边来,不敢让他再缠着商毅。而商毅从怀里拿出一个手掌大小的怀表,递给周少桓,笑道:“这一次来得比较匆匆,也没有带什么好东西,只有这支怀表还算是过得去,就送给嗣继,当一个玩具吧。”

周少桓赶忙起身,双手接过了怀表,只见这只表的表壳是用纯金铸造,连着一根黄金链子,表盖上雕刻的是五只蝙蝠的图案,喻意为“五福临门”,而且在表盖边缘,是一圈莲花纹图案,并且镶着十二块指甲大小的玉石,打升表盖,表盘是用一块翡翠制成,指针是用黄金制造,时间数字是用白银镶嵌,外面罩上了块透明的玻璃,还能听得见“嘀嗒!嘀嗒”的响声。

钟表是在这个时代,欧洲少有能在中国畅销的商品,不过这块怀表并不是从欧洲进口,而是在南京新开业的一个钟表厂里生产出来的产品,也算是中国的第一代钟表产品,而这一块怀表,自然是其中的上成之做。

周少桓虽然不懂古玩,但也看得出,整块表看起来做工相当精细,而且用料非常考究,价值绝对不菲。说是给周嗣继当玩具,实际就是商毅赏赐给周嗣继的一件物品,如果以后商毅称帝,也算是御赐之物了。因此这块怀表本身的价值再高,也绝不用超过这个像征意义。

而周世奇的心里,却又有另外一个想法,本来这次来山东,周世奇就有和商毅促成儿女婚姻的打算,但因为发生了青州的事件,周世奇也就绝口不对儿子提了,现在商毅不仅依然十分信任周家,而看样子也十分喜欢周嗣继,因此周世奇心里又生出了几份希望来,看来今天晚上到是可以和儿子、媳妇把这件事给挑明。让唐绢去和叶瑶瑱联络,这方面的事情,首先由女人之间先来沟通一下更好。

有了小孩子作为沟通的桥梁,气氛也融洽得多了,随后商毅在周少桓府里待了一个多时辰,吃过了中饭之后,才正式离开。而这次活动,也取得了相当圆满的效果。

第五卷 飞天篇 第六十八章 中原三策(上)

山东发生的事情,清廷基本一无所知,不过清廷就是知道了,也无计可施,一来是在山东并没有形成动乱局面,清廷并没有插手的机会,二来是现在清廷的主要精力,都集中在中原地区。

在七月下旬的时候,多尔衮率领着大队人马,从大同撤离,来到了开封。

这时在开封驻扎的洪承畴,共有兵力约四万余人,分兵驻守开封府、大名府两地。其中包括一支新军神军营,共一万五千人。而多尓衮从大同撤离,带来的兵力约有八万余人,也有一支新军神威营,共有一万八千多人。两下合兵,总兵力有近十三万。而这时尼堪、韩岱的五万大军,还有阿济格的七万大军,以及从京师赶来的两万人马,都在路上。

这时清军在中原一线的其他兵力还有驻守徐州、归徳府一线的勒克徳浑部约十二万人马;驻守河间府、真定府一线的博洛部约七万人马,驻守汝州、许昌一线的耿仲明部近八万人马,其中有五万是吴三桂部的川军,因此也可以算作是耿仲明和吴三桂的联军。另外日本和朝鲜方面也派人回复清廷,允诺立刻出兵。

得知多尔衮到了开封,洪承畴也赶忙出城迎接,但见了多尔衮之后,洪承畴也不禁大吃一惊,原来几个月不见,多尔衮的样子已经大变了,额头起了几道皱纹,眼眶已经明显深陷了,形容十分焦悴,而且颔下的一部虬髯也显得枯燥干涩,而且其中还有不少白须。但在两腮处却是一片艳红。一看就知道是心火郁红,肝火旺盛的样子。只有一双眼睛到是炯炯有神,还算是显得十分精神。

这时多尔衮实际才只有三十八岁,正当壮年的时候,虽然平素贪酒好色,内宠颇多,但也是养尊处优,而且又位高权重,什么时候都是一付意气风发的样子,就是当年辽东被中华军偷袭之后,多尓衮被气得口吐鲜血,后来又被迫以退为进,辞去摄政王的职位,躲避风头,但也没有憔悴到现在这个样子。

不过洪承畴想想也能够理触,就从去年年底开始,一直到现在,这才过了不到一年的时间,清廷竟然连续发生诸多的事情,先是北京暴乱,接着北方各地纷纷举义反正,而且前不久又连失济南、南阳两地,拆兵十余万。可以说局面毎况愈下,内忧外患,国势一泄千里。多尔衮做为大清的实际的最高统治者,不仅穷要于应付当前的局面,而且还有朝野上下对他的指责和非难,心里的憔虑、着急也是可想而知的,因此自然也劳心费力,仿佛一下子苍老了十余岁。

对于多尓衮,洪承畴可是相当的感激的。

洪承畴降清,是在崇桢十五年(1642年),当时清廷还是皇太极当位,尽管为了招降洪承畴,皇太极也确实是下了一番血本,甚致不惜让庄妃以色相诱,但皇太极最主要的目地,只是把洪承畴当作一个符号,因为连洪承畴都可以降清,那么明朝还有谁靠得住呢?而在洪承畴降清之后的两年时间里,其实一直都被皇太极闲置起来,并没有受到重用。当然这也和当时皇太极还不准备大举入关,攻占北京有关。

但洪承畴真正受到清廷重用,委以大任的时候,确实是在多尔衮当政以后。因此洪承畴对多尔衮的感激之情,对其对自己的知遇之恩,确实一直不忘。在两次南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快捷操作: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 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 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